易经两仪生四象又是什么意思?
《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科,藏因冬。”王冰曰:“春夏为阳,故生长;秋冬为阴,故收藏。”
《春秋繁露》说:“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
这就是说,阴阳两仪产生了四象,春为少阳,阴中之阳,夏为太阳,阳中之阳,秋为少阴,阳中之阴,冬为太阴,阴中之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这时四象又和时节、时间相对应,如图4——2。
那么,什么叫做象?《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疏云:“气渐积重,露见萌兆,乃谓之象。”
《仪礼•士冠礼》注云“象,法也。”
这就是说,象就是象征、图象、萌象,或者是法度、象限的意思。
但是,象古字的就是道家有为、无为的为字。
南
太阳(夏、夏至、午)
象 限
东 西
少阳(春、春分、卯) 少阴(秋、秋分、西)
象 限
太阴(冬、冬至、子)
北
罗振玉《类编三九》说:“为,从爪从象,意古者役象以助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之前。”
四象就是四为了,从无到四为的有,正是说明道家有无相生的理论。从4—2可以看到,分为四个象限后,太阴、太阳象限内是纯阴阳。少阳、少阴象限内是各含阴阳。
太阴是北方、冬季、冬至,又是合夜到鸡鸣,从酉到子为子时,阴中之阴。
少阳是东方、春季、春分,又是鸡鸣到平旦,从子到卯为卯时,阴中之阳。
太阳是南方、夏季、夏至,又是平旦到日中,从卯到午为午时,阳中之阳。
少阴是西方、秋季、秋分,又是日中到黄错,从午到酉为酉时,阳中之阴。
太极为零,分阴阳为两爻,道生一,一爻变为阴阳,二爻变为四象,二生三,三爻变为八卦。
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空间变化,三爻变而成八卦,那么,X+Y立方=1+3+3+1=8,也就是空间坐标的变化。
《诗推度灾》说:“太初行三节,雌雄俱行三节。”
《易?系辞》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疏“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
天 地 火 水 泽 风 雷 山
1 2 3 4 5 6 7 8
(卦象略)
乾 坤 离 坎 兑 巽 震 艮
三 六 中 中 上 下 仰 复
连 断 虚 满 缺 断 盂 碗
爻也就是符号、效动,它代表了符号的变动叠加,三次的六爻(三阴三阳)变化叠加成为八卦,见图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