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安国,南宋初期安徽新安人,善于相字。相传是谢石的徒弟。据说他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到了江西鄱阳。绍兴三十二年是壬午年,当开科取士,士子们都在州县学校苦读,准备应试。因为朱安国能够命运,很多士子都想来问一问自己这次科考的运气怎么样?其中有一个名叫段毅夫的士子写了一个“飛”字让朱来预卜科考前途。朱安国提笔在字旁批道:“二九而升。”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秋试以后,段考中第十九名。朋友们祝贺他说:“十九者,第二九也,你一定要高中了。”可是不久,段在省试中落榜。过了两年,到了乾道元年(1165),段毅夫再考,又中第十九名,尔后才中进士。段这才领悟到“二九而升”的含义,所谓“二九而升”者,两次得中十九名才能成功。
有一个名叫王明的仆人,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读过书,后来因为家境贫寒,而被迫放弃读书去当仆人。他曾经写一个“麚”字让朱安国预测命运。朱安国见字后笑了笑说:“这个人虽然是个小人,但也曾经玩文弄墨,但没有成功。字中间的‘必’字字势向左偏,主左脚有跛蹇之疾,不久的将来定有婚姻之喜。”围观的人群中间有一个插话说:“先生说的非常确切,这个人三十岁的时候得了风湿病,所以左脚有点毛病。但他现在已经七十岁了,早已娶妻生子,怎么不符合你最后说的那一句话呢?”过了十来天,有一户人家嫁女儿,王明为人做媒牵线,得了人家不少谢礼(原来这才是所谓的“婚姻之喜”)。
南宋乾道元年,江西鄱阳有一个读书人赵哲以《》应乙酉年乡试落榜,他准备打算改习赋应考。刚好朱安国第二次来鄱阳,赵哲就写了“易”字去求测。朱安国说:“莫非有更易的意义吗?这个字从且从勿,当且勿易,最后必定如愿。”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1123-1202),鄱阳人,绍兴进士,精通经史及医卜星算之学,著有《夷坚志》一书,书中也记载有朱安国的事情。洪迈的哥哥洪适也很有名,兄弟俩同时博学鸿词科,与其父洪皓合称“三洪”。洪适为参知政事时,上疏请求休致,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恰好朱安国去拜访洪迈,洪适也给洪迈写来一封信说起这件事。洪迈想让朱安国预测一下这件事的结局,说:“用书信中的字, 能够占测吗?”朱说可以。洪迈就指着信中的一个“去”字让他测。信中“去”字为草书体,很像“天”字出了头。朱安国捧着信,叹息说:“这位官员是贵人,他要预测什么事呢?”洪迈说:“他想去官引退。”朱安国道:“正钻头出天之上,将位列百官之首,不要再说退休之类的话了。”两个月后,洪适升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枢密使。
朱安国测字,或者模棱两可,或者含糊其词,或者装出高深莫测的样子,早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上叙相“飛”字测功名之事,所批“二九而升”可作多种解释,本是敷衍搪塞了事。谁知事情有了结果——两次获十九名方得中进士,这与“二九而升”毕竟有很大差距;然而“二”、“九”偶合,又成全了他的骗局。事后,人们加以穿凿附会,才算“应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