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以大为标准的?房子要大的,车子要大的,液晶电视要最大屏幕的,冰箱要双开门大容量的,工作要进大的公司,读书也要上最好的大学。
<p> 健身房比公园更健康?据说在德国,购买了健身卡却没有去的浪费金额一年有3亿欧元,相当于蒙古一年的GDP。商业机构并不关心这种浪费,他们只在乎把商业和机械化的生活不断推广给消费者,而不是让人们知道自然的环境更好。</p>
<p> 旅游时去得越远就越有派?旅行的致命吸引力在于,它宣称那种异域情调和短暂放纵会让你觉得与众不同;实际上,旅行社向每个客人都承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最后的结果只是让旅客累得半死之后回来喋喋不休地向自己的朋友炫耀自己在旧金山或法兰克福的种种见闻,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你住了几晚宾馆。</p>
<p> 汽车代表着文明?汽车、高速路、堵车、大规模地消耗能源,这一切都源自我们对汽车商推销策略的迷醉。在当下的语境里,汽车代表着先进、文明、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基本人权,没理由去要求别人不拥有汽车,但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拥有一辆车真的只是为了交通吗?</p>
<p> 资讯对你有多重要?我们能不能自己决定要欣赏哪些艺术品?听哪些音乐?看哪些书和演出?哪些文化事件和新闻是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有多少只是为了跟人有谈资才拼命去了解的?资讯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为了你的“社交用途”而存在,一方面是为了安慰你“你没有被时代所抛弃”。</p>
<p> 每天有多少时间对着屏幕?上班时对着电脑,下班后对着电视。再也没有一种工具能够像电视这样有效率地让人变笨,并且制造出一种集体幻觉:我们步调一致、我们口味相同、我们是现代生活的一份子。电脑和互联网则制造出另外一种幻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它们看似相反,实则一样,都是人类闭锁自己的工具。</p>
<p> 确保自己可以随时被联系到吗?手机要24小时开机,网络通讯工具要第一时间在线,每半个小时刷新一次邮箱,每天要写一次博客。这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自己能够随时被别人联系到、注意到、了解到,给自己制造出每时每刻都被人需要的幻觉。</p>
<p> 独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城市人总是害怕独处,每天都在找借口制造群居气氛,连吃饭时都要摸出手机来约人。并不是只有塞缪尔·贝克特才可以说:“独处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每个人都可以把独处当作是一次了解自己的机会。</p>
<p> 你的朋友只有同事、同学?城市人的困境就是陌生人难以成为朋友,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么同事、同学,要么纯粹工作关系。</p>
<p> 家庭或者友谊的维系就是每周一起吃一顿饭?很多人对家庭关系和友谊的理解非常简单粗暴——陪家人一周吃一次饭已经足够了;打电话给朋友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出来吃顿饭吧;解决孩子的问题最方便的就是买东西给他。</p>
<p> 你多久没有问过自己问题了?是不是一直都在just do it,却从来没有时间思考过?<br/>(文/陈漠)</p>
[此贴子已经被彭炜珀于2009-3-14 21:25: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