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首次创谱人龚錞(按照他自己确定的字辈姓名为 龚金享),出生于1565年,其父亲龚天申为他取名为龚錞,龚錞(下称 龚金享)这个姓名,是否得名于《大享经》?
其二、龚金享在万历丁已岁1617年完成的《龚氏首修族谱》,明文规定龚氏子弟要“传经绍祖芳”,是否就是要龚氏子弟继承和发扬龚氏先祖传承下来的《大享经》?
其三、龚金享在万历丁已岁1617年完成的《龚氏首修族谱》,明文规定龚氏子弟要“明伦光道德”,是否更强调了《大享经》是源自《道德经》而发展出来?
其四、龚金享在万历丁已岁1617年完成的《龚氏首修族谱》,明文规定龚氏子弟要“继述宏先志”,这里的继述——继承和传述,是否就是《大享经》千百年口口相传的重要依据?
其五、龚金享在万历丁已岁1617年完成的《龚氏首修族谱》,明文要求龚氏子弟“威仪秉汉章”,这是否更进一步说明了《大享经》就是汉朝、汉代所著的文章?
其六、查遍湖南常德澧县《龚氏族谱》所有文字,发现早期历史上龚氏子弟很少以“享”字取名,这可能就是为了故意避开龚氏家族传承的《大享经》和《大享书院》而以示尊重。
龚道育关于《大享经》的六个猜想,将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为什么《大享经》隐蛰千年、除了龚氏家族从来都不曾为外人所知晓?
为什么频临失传的《大享经》长期以来既不允许外传、更不允许写成文字?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大享经》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有别于儒家传诗礼,也不同于道门修成真,《大享经》满纸道德享,享道又享德,这些哲学理论与常德之“德行地常”、与善卷之“德播天下”,究竟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以《大享书院》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大享经》本身说起。
打开《大享经》,开篇就是“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这一段文字以“天”开头、以“子”结尾,显然冒犯了九五至尊的天子神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从《大享经》中摘取这一段字句,就可以罗织成罪,甚至引发文字狱。
而《大享经》更宣称“众享者分分,公享者均均”“是以共享,故能长享”“长享常生,皆成大享”,这些先进思想现在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在封建王朝这种家天下的社会体制下,这些思想主张完全是一种对整个社会体系的革命,《大享书院》置身于言论不自由的封建社会,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
正是因为蕴含这样的革命思想,所以在封建社会《大享经》成为禁书而秘不外传,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在《大享经》隐蛰千年以后,终于从龚氏家族记忆的箱子底被翻了出来,并得以公开发表,这是家族之幸!也是常德之幸!更是社会之幸!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传庄,庄传道,道享人间。
《大享经》惊世重现后,关于道学三经,曾有过这样的提法,一说为《道经》《德经》和《享经》,另一说为《道德经》《南华经》和《大享经》,道学家们关于道学三经的这两种分类,虽然各执一词,也都有一定合理性,其实完全是因为历史渊源使然。
德行地常善德观,长享常生享道宫。《大享经》的惊世重现,也为道学理论研究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进一步研究表明,道学有三经,享经是一经;享道又享德,道德经外经。原来道德享,成就天地人;享经今惊现,三经乃一经。
道学三经原来道德享,三生万物成就天地人。《大享经》站在与《道经》和《德经》不同的角度,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德、享三者的哲学关系:
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
天有道,地有德,人有享……
夫道者,自然也;夫德者,因性也;夫享者,相应也。
斯人者,子于父,乳于母,学于师,知于书,行于路,官于府,商于市……
然则,家享者亲亲,众享者分分,公享者均均,国享者明明,地享者淋淋……
《大享经》提出,只有家享、众享、公享、国享、地享、天享,才能共享、长享、大享,才能道行千年、德被万世、享泽天地万物。
斯享者,起于梦,立于妙,合于道,守于德,形于共,聚于独,善于分……
因之,思有涯,梦无涯;法有度,妙无度;物有形,道无形;品有量,德无量……
《大享经》还对享道、享德的范畴、境界、广度、高度、深度、方法、步骤进行了探讨,这对于现代青年创业者和追求理想、事业的人们,都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大享经》就这样在德行地常的湖南常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是因为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氏后裔、望出武陵的龚氏家族、从不乱派的瓒瑚琏琼,从来都是同气连枝、一脉相承。
渤海堂、武陵郡、瓒瑚琏琼、大享经、共工氏,这些都是龚氏子弟心中之最神圣。
诸子以道分,百家以享合,我们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宝库里探索,龚氏先祖和武陵郡到底是在哪个年代、在什么情况下与《大享经》结缘,现在恐怕已经无法做任何考证了。
千年梦溪寺,万古涔阳城。历史,将永远记住德行地常之常德、记住龚芳银!
虽然历经岁月变迁和历史沧桑,龚芳银的百年墓碑依然完好、石刻依然清晰。
在常德,是龚芳银把流传千年的《大享经》传给了龚明涔、也传给了龚伦琰!
虽然历经生活艰辛,龚伦琰仍然时刻不忘祖训,呕心沥血口口相传《大享经》。
一生勤劳、两地奔波的龚伦琰,在1975年去世后就安葬在松西河畔的拖船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