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76|回复: 0

闲谭 ▏金河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4 15: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金河简史

作者 ▏平叔

金河,曾叫金水河,是成都城里早已故去的一条河流。
故去的金河是成都人心中隐约的痛,又如成都城身上的一块伤疤,一个做了阑尾手术后留下的长长的一条疤痕。
手术做了快半个世纪了,瘢痕几乎抹灭,但金河从未被成都人在心里忘记。

相反,还时时在心底犯痛。

金河的河段不算长,但历史却是悠久的。

早在唐朝初期,成都府尹白敏老领导,为了汇聚城中的沟渠积水,使其能顺利地排泄出城,让成都城免遭水害、不看海,故组织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凿出了金河。

这可是在没有挖挖机,没有推土机的年代里,一锄头、一箩筐完成的。

金河完成之初并不叫金河,成都的先人们习惯上是称之为“襟河”的。这是因其自成都外西的西郊河引水入城,斜贯城中,最终出城汇于流经外东的府河,就与南河在地理上形成衣襟模样,故得“襟河”名。金河得名,则是在明代初修建了皇城以后,才开始流传开的。

w2.jpg

金河命运多舛,历史上也是几兴几废。金河修建之初,水量是大的,后来节度使高骈筑罗城,分水环城而东后,金河水量变小就犹如一脉小河,低调地在成都城里默默地流淌着。

城头变换大王旗。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在成都当了前蜀的开国皇帝。

至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其子王衍接到他老汉当了前蜀皇帝。

王衍是属于比较骄淫的红二代,既善于吃喝玩乐,也关注自己的安危,于是便凿开金河,引水围到他的皇宫外绕了一圈。

这就是御河。
兴奋之余,又顺便将御河与摩诃池连通。

这摩诃池以前是成都很好玩的人工湖,里面景色宜人,荷花满园,可以泛舟,著名的散花楼就在这里。当年,这可是成都城里第一景色,勾引得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等流连忘返于此。
摩诃池就在今天的后子门、足球场一带,以后专门讲。

忙于过幸福日子的王衍自是顾不得金河的疏浚管理,那金河也就日渐水小,渐渐的湮没无闻了。

宋朝灭蜀后,又经过几十年,等到了宋哲宗赵煦时期,王觌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成都知府。
其时,城中金河因年失修水道堵塞,常因雨而多水灾,王觌听从民意,疏通治理,一边接通上流曹坡堰灌溉的余水,引导入城,循西门大街东流;一边又闸取护城河南流的水,再汇集城内各个小渠,从东门出城,合于府河之内,自此奠定了“金河”之大模样。
王觌是成都历史上的一个好官,成都人民感其德,又将金河称为“王公渠”。

w3.jpg

很快到了宋徽宗时期,河南人席旦入川主蜀。这时的金河已是年久失修,城中四处是积水,街道泥泞不堪。

席旦便发动市民百姓进行疏淘,治理金河,从此水害减少,成都人民无不交口称赞:席旦,河南好人,好领导啊!

大概又过了三十年来年,席旦的儿子席益接替父亲任成都知府,这时二帝被金人所掳,北宋已完蛋。

进入南宋时期。

席益上任不久,成都就遭遇特大暴雨,估计与后来的成都1981大暴雨差不多。
大雨淹没了大量的城内民房,百姓遭罪,家家痛苦不堪。席益立刻安排对金河的彻底整治工程。另外,还新修建了河道调节闸门,绘制了流域图,制定并通告了“岁修维护”的条文措施。

从这以后,城内的水灾就大大减少了。

在此后的南宋一百多年里,成都又经历了王明叟、席大光、范成大等各任领导,他们均对金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工程,使得这条“金河”始终保持了畅通。

感谢这些习惯做好事的领导。

不幸的是,在南宋将要被洗白前的三十多年里,成都是屡经战乱,自然是无暇顾及金河的疏浚淘修,金河也就渐渐变得狭窄,有些荒废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元朝结束,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对治理河道是没有兴趣的。

时间长河滚滚向前。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新明朝。

朱元璋平定蜀国后,派儿子朱椿入川任蜀王。朱椿在陆续修建了大城、藩城之后,也对金河这条穿城的河流进行了修复,金河又再次恢复了像模像样。

就这样时修时不修的,金河总算是又挨过了两百多年。

等到了明嘉靖末年(四十五年),金河河道终于窄得来不像个样子了,河流完全流淌不畅。

这时,刚上任的四川巡抚谭纶坐不住了,心想,天天在成都过舒服日子,总得给成都人民办点实事嘛。他一声令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让全城的老百姓自己动手疏浚,同时将河身两边各加宽三尺,加深三分之一。

这金河就像金河了。

这谭纶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打鬼子特别有一套,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将。
关于这次成都金河整修,成都知府刘侃在他写的《重开金水河记》里有详细记载。其整修过程还刻了碑,就曾经立在金河的边边上。

此后又过了八十余年,明朝灭亡。那段时期,成都屡经兵患,啥子张献忠,啥子清兵,就扭到成都臊,弄的成都城池尽毁,金河也几乎全部被淤塞了。

到了清朝建立,天下逐步安定。至雍正九年,官方组织对金河大加疏淘,金河从此也就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这次工程是在当时的四川巡抚宪德、成都知府项诚的共同主持下,依靠全城的士、农、工、商及居民百姓,费时半年多才完成的。

先从外西摸底河引水进金,先入少城铁窗,穿城而过,至东城铁窗水关出城,终汇合于府河。

然后在原西御街中段开凿新河,沿顺河街、小河街直通御河。同时,还疏淘了城中御河,使之能够自由行船。

w4.jpg

有流淌不息的河流就有跨河的桥。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成都,以前就是一座水城、桥城,仅在金河上,由西而东就有一座座的桥在金河上依次排列着:
“金花桥”——在今金花街;
“节旅桥”——在将军衙门西面;
“通顺桥”——在小南街口;
“斜板桥”——在祠堂街(今人民公园侧门处);
“半边桥”——在半边桥街(因一半为满城的水栅);
“锦江桥”——在今盐市口南;
“卧龙桥”——在今卧龙桥街;
“青石桥”——(古称龟化桥)在今青石桥街;
“太平桥”——在今半边街;
“一洞桥”——也在半边街,今天的一洞桥街;
“庆余桥”——原半边街,今天的庆余桥街;
“老卧龙桥”——在南打金街口;
“板板桥”——木板平式,在龙王庙街;
“景云桥”——石材拱形,在龙王庙街东头;
“拱背桥”——又名金水桥,在东岳庙侧;
“铁板桥”——就是水东门铁窗;
“普贤桥”——在东门外青安街;
“大安桥”——在东门外珠市街,旧称下里桥。
……

除了上面这些,金河上还有三座桥,那就是正对皇城城门洞的三个门洞桥,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天府广场新华文轩书店的东南面,北称为“皇城三桥”。

当年,尤以皇城三桥和青石桥一带最为繁华、最为热闹。
青石桥,早年是成都有名的城内水码头,两边全是商铺,很多船运客商在这里交易后,通过水码头运输物资。

时间如金河之水,流逝不复,世间亦如金河之状,三淘两淘又淘出一个朝代出来。
1912年,清亡,民国立。

1949年,又新政建。

新中国万象更新,要在白纸上画新图画,不多余待见古建筑、古城墙、古河道等历史遗留诸物,更见不得瘦弱的金河御河。于是到了1970年12月,时值文化革命大演出风起云涌,“革委会”主政,决定填埋金河、御河。

翻年,由成都先人们亲手艰辛挖掘的金河、御河,在后人点手中轻易被加盖填埋。
千年金河的绵远历史,就此彻底终结。

眼不见,心不烦。没了金河御河的成都,也就再不用年年去疏浚它了,交通可以随意规划,房子可以任意修建,城市管理也轻松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坐城观海,滨海的成都也美丽。

700多年前,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来又到了成都。

他是这样描述成都的的:"成都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座落在一片平川上,方圆32公里。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

w5.jpg

在没了金河的日子里,我经常作这样的遐想:从城西到称东,一条四季清澈的河水横贯成都市区;两岸绿树成行,杨柳依依,小桥流水,除了地铁、公交,人们还可乘舟穿行;沿岸,吊脚楼鳞次栉比,人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吃茶,一边打望河中的景象,也可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美味河鲜……这样的场景常常让我迷醉,另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没得就没得了,日子照样过。

何况我们还有人民公园门口的那一小截金河遗迹。

还有金河大酒店,还留有“金河“二字。



w6.jpg


w7.jpg

w8.jpg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投稿邮箱

psxt99@qq.com

长按扫码可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