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一个吧,在油管上看过一个凤凰卫视的纪录片,讲的是中国的富二代留学生在美国的生活。
整个片子给我的感觉其实很复杂,有羡幕、有肃然起敬、有震惊、有无力感……
片子里讲了三个留学生,这三个可能比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有钱人”还要更加“有钱”一点。
知乎上有不少别人讲的关于有钱人家小孩的故事,这次是直接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和想法,也算是另一个角度的补充吧。
1、
第一位女孩叫璐璐,来自深圳,2013年年底因为全家办理投资移民来到波士顿,纪录片拍摄时(2017年)就读于波士顿剑桥文理中学。
她父母都是白手起家,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和父母关系疏离。
“因为父亲不喜欢国内的应试教育,干脆就送去美国算了,反正也不差这个钱嘛。”
虽然全家一起办理的移民,但是父母都在国内工作,只有她一个人来到美国。
刚来美国时,她不想上课,也不想学习,父亲便跟她说:“你要是不想上学就回国,我给你100万,你花完了就回来,我找个工厂给你打工就算了。”
她不上课,就和朋友一起逛街,打牌,或者包party车玩。一辆车里能坐16个人,她们想去哪就去哪。
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花一万美金。
因为旷课太多,她被第一所学校开除,才来到波士顿。
后来她怎么样了?
纪录片拍摄的时候,她还差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几乎全a。
她男朋友也是中国留学生,据她介绍男友家里的车是劳斯莱斯幻影加长版。
他们说自己的学习压力很大,要靠咖啡因片来提神。
她的目标大学是波士顿学院,研究生想去哈佛法学院。
2、
第二个是一位男生,叫Rudy,来自苏州。是中国游戏业一位亿万富翁的儿子,就读于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父母同样是白手起家,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中致富,代价是他孤独的童年。
读书的时候,他打架,英语成绩全校倒数第一。
2014年,他在全美华人圈名噪一时。
因为他创办了一个名叫“生而不凡”的俱乐部,最初目的是要和学校的“兄弟会”PK,要让华人也享受到美国人的特权。
“加入生而不凡,你将不需要等待被接受,因为你可以买下这一切。”
入会费为每年两万美元,后来这个俱乐部成了全美年轻富有的华人聚集地。
他们在好莱坞的夜店里撒钞票,让舞女疯抢;
他们租私人飞机,在拉斯维加斯狂欢,享用日式“女ti盛”;
他们在好莱坞山租别墅,炫耀自己的豪车;
他们去餐厅不用预定,去看表演永远坐在第一排……
2015年,俱乐部被人以“未成年人酗酒”、“聚众斗殴”的名义举报,警察封了他们的场地,他们的事迹也被媒体大量报道。
后来他怎么样了?
他从父母那取了十万美元,休学创业,创立了一家游戏公司。
目前他把公司从洛杉矶搬回了杭州,准备进军中国市场。
3、
第三位女孩,叫小可,09年移民美国,就读于全美顶尖私立女子学校HOCKADAY,是美国总统布什家族三位女性的母校。
这所私立学校每年费用超过五万五千美元,寄宿生中有四成中国人。
同学的父母有的是成功企业家,有的被称为“特殊身份”。
妈妈为了方便小可上学,在学校对面购置了一座别墅,并请了专门的阿姨来照顾。
但小可平时都住学校,只有周末才会回来。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小可的妈妈,这位母亲应该是我见过的最“狠”的家长了。
小可是五年级的时候来到美国,班里只有她和姐姐两个中国人。
语言不通,作业也不会做,前半年的时间几乎每晚都偷偷哭。
而妈妈是这么说的:
“孩子一定要受委屈,不受委屈的话,是不会长大的。”
小可学习压力非常大,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实在困得不行了,才会去医务室请护士安排一个病床睡一节课。
因为长期伏案学习,她患上很严重的腰伤,整整半年时间需要跪在地上上课。
而她的妈妈是这样说的:
“我从来不担心孩子吃苦,因为如果要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一定要付出这样的努力。身体上的损伤,给予及时的治疗就可以了。”
小可是校队的击剑运动员,热衷于学校的慈善活动,在当地的养老院当了四年志愿者,照顾临终老人。
她想将慈善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曾到秘鲁帮助小镇居民挖水渠、建图书馆;在北京听障学校当助教……
纪录片拍摄时,小可即将开始自己的毕业典礼。
在学校的毕业仪式上,每个学生要求统一着装,帽子是唯一的区别。
她们的帽子都是很优雅的白色宽檐帽,可以自己用花朵什么的来装饰。
而同学们在讨论如何装饰自己的帽子时,对话是这样的:
“我选的是xxx花店,因为比较便宜。”
“她的也很便宜。”
小可的母亲说,自己有时候想穿戴一些名牌首饰,女儿却对这些不太稀罕。
小可说,
“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有钱人在炫富,晒名车名牌。我见过太多条件好的人了,他们没有一个是这样的。大家都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小可被纽约大学提前录取,希望以后投身慈善事业,所以选择了心理学专业。
小可,就是我心中“名媛”的样子。
不是从小养尊处优,挥金如土,不食人间烟火。
相反,她吃过一般人都吃不了的苦,她父母舍得让她受一般父母舍不得孩子受的委屈。
她有优渥的物质条件,却为自己毕业典礼的装扮上挑选便宜的鲜花。
她愿意去照顾不会说话不能动弹,甚至皮肤腐烂的临终老人,她愿意去最穷的地方帮助当地的人。
最重要的是,她身边都是这样优秀、低调、勤奋的人,并且他们都在不停地努力着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我们也许会碰到一些“有钱人”,但却很难和这样的“精英”成为朋友,甚至很难碰到他们,这是不是也算一种阶级堡垒?
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家庭素养,这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