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63|回复: 20

如何治疗「玻璃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0 15: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敏感、脆弱、玻璃心
发表于 2019-8-10 15: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最重要的:玻璃心,即高度敏感,是天生的,无法治疗,也无需治疗。
身体上的耳聪目明,人们很好理解;心灵上的耳聪目明,很多人就无法理解了。其实,高度敏感,就是心灵上的耳聪目明。这是一种天赋,一种能力。
但,所有的长处,都有其相对应的短板。很多人无法发现和运用自身的长处,只会持续性地陷在自己的短板里,就造成了痛苦。
这个道理是我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发现的。蓝宝(我老公)的耳朵特别好,我买了个新闹钟,晚上睡觉时,他抱怨睡不着,老是听到秒针响。这个声音应该是极轻微的,我屏息凝神了半天,也听不见。但蓝宝的五官敏锐度,远超过我,这个细微的声音,就对他的睡眠造成了困扰。
像不像高度敏感人士的苦恼,很多琐碎的事情,别人没有感觉,却给我们带来了痛苦,造成了困扰。
那耳聪目明真的是不好的吗?当然不是!
蓝宝平时生活里特别敏捷灵活,车开得很好,运动能力强,反应快……我们一起徒步,他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指给我看,我常常什么也看不见。家里家外发生了什么事,他很快就知道了,我往往什么都不知道。他经常跟我说:“你就是恐怖片里那种坏人来了还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去超市,自动收银台更新了机器,他一眼就发现了,我还很茫然。
高度敏感同理,只不过你更敏锐地发现的,不是外部现实环境,而是别人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天赋原本是用来让你在与此相关的事业里做得更出色,在人际交往中更优秀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如此痛苦:敏感、脆弱、玻璃心;人际关系反而一塌糊涂了呢?  
因为你无法或不会使用自己的天赋,只能白白地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
就好像把蓝宝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活动,做事,让他敏锐的观察力毫无用武之地,却要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困扰;很多细微的声音,别人听不见,当他抱怨时,还要被说。
这时候,很多人提供给你的解决办法,也不是去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天赋;而是要变得钝感。这就很可怕了!
就好像,不是跟蓝宝说,你要走出去,让你的耳聪目明发挥作用;而是跟他说,你把眼睛戳瞎,把耳朵弄聋不就好了?
虚假法则是很可怕的!
我已经多次发现,生理和心理规律是很像的,用生理来类比心理,更容易把人讲明白。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治疗玻璃心”;而是,该怎么改变这个无法使用天赋只会遭受反噬的情况。
首先,你是如何落到这个境地的?你是怎么被关起来的?
假如你从小就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就像是被人关起来了一样,情感无法传递和发散,只能闷在自己体内;你就只能长期地经受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很多细微的情绪,别人根本感觉不到,你倾诉对自己造成了伤害,他们也无法理解、不会相信,还会无情地嘲笑你。
被关起来长大的孩子,心灵从小就被伤害得鲜血淋漓了,长大之后,自然一点小事就会很疼,因为那是扎在伤口上。这也是为何一部分人会转为社恐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隔绝伤害源,则没有痛苦;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不然,裸露着受伤的心灵面对一切,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可能会伤重而亡的。
把孩子关起来的一个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要求听话。听话的孩子是必须随着外界的要求而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不能跟随自己的心意而表现出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情绪从小就被关起来了,还必须耗费心理能量去伪装出虚假的情绪。
我们的整个社会,对孩子也是毫无宽容的。孩子只要在公共场合一哭闹,就是熊孩子。
其实孩子需要一个无忧无虑地表达自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会情绪表达,情感沟通。别说孩子了,连动物都是如此。狗狗都会有一个小狗护照期,在此期间,大狗会对小狗的无法无天相当容忍。因为婴幼儿还没学会情绪的正确表达,他们的感受与逻辑又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他们的很多行为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他们需要通过这个无法无天的过程来学会情绪表达;然后,才能更上一个层次,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应对外界进行伪装。作为成年人来说,在孩子的这个时期,应该对孩子提供保护,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空间,让孩子成功渡劫,学会情绪表达,情感沟通。
我的狗狗醍醐,小时候就是无法无天的,自己想干嘛干嘛,从不听口令;长大之后,自己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了,有时候都不需要口令,一个眼神,她就知道该干嘛了,聪明得很。
可是很多父母呢?婴儿期就要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幼儿期就要求孩子无比听话;小学时就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真是连大狗的容忍小狗的天性都比不上了,真正的禽兽不如了!
这种情况下,天生高度敏感的孩子,就会比其它类型的孩子更痛苦。大家都把情绪关在心里,因为心灵上的耳聪目明,高度敏感孩子所能感受到的细微的情绪就更多,情绪冲突就更激烈,痛苦就会加倍。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内心的创伤会更重,便更受不了小事刺激。因为在不停地受伤,几乎就是,活的时间越长,越玻璃心了!
所以,很多人恨不得眼盲心瞎!
但这是没用的,这是自残,真的耳朵聋了、眼睛瞎了之后,你也不会好过多少,只会增添新的无能的痛苦。
痛苦并不是高度敏感带来的,这是错误归因;痛苦是由于被无知父母和残酷社会把情绪关起来所造成的。学会情绪表达和情感沟通的那一劫,你没能过得了,反而堕入了伪装情绪的邪道。
有的人,还会因此形成讨好型人格,总是为了讨好别人、顺应外界而压抑自己,伪装情绪。越是这样,封在内心的情绪就越多,情绪冲突就越激烈,内心就越受伤,越痛苦,千疮百孔的心,当然是一碰就会疼,任何一点小事都受不了,一定会过度敏感!你去戳别人严重的伤口,当然是一戳就会疼!
实际上,就算你是个天生高度敏感的人,从小学会了情绪表达和情感沟通,没有被关在内心的情绪冲突,整个心灵十分健康,一样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很痛苦,不会那么敏感、脆弱、玻璃心。因为小事是扎在健康的心上的,没有伤口的内心,承受能力要强得多。
只是因为你高度敏感,同一件事,你依然会比其它类型的人要难受一些,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绝不会像被关起来了的人那样无法承受,困扰到正常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定不是去变得钝感,那是自残;而是学会情绪表达和情感沟通,恢复内心的健康。






很多父母,不光会要求孩子听话,还会要求孩子出人头地,也会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控制。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玻璃心,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和外界互动的反馈机制失常。
人们对成功者和普通人的关注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有人都只会关注成功者;同时,成功者会有钱,有地位,有权势等实际优势来抵消被过度关注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心理上,也有成功者光环来抵御被过度关注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其实不光是父母,整个社会氛围都是如此,各种推崇成功学,贩卖焦虑;会让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过度自尊,承受着成功者级别的心理压力,可实际上,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根本没有成功者光环来抵消这些心理压力,于是就造成了单边痛苦。总是过度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在意,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其实普通人是没什么被关注压力的,正常都是无人问津,可以自由做自己,犯了错也不要紧,很轻松,这是普通人的心理福利。可是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做不到普通人心态,就很痛苦。
作为一个普通人,却享受不到普通人心理福利;没有成功者的一切,却承担着成功者级别的心理压力。这是很多年轻人玻璃心的困境。
也是很多人年轻时会犯的错误:把自己看得太重;同时又把自己看得太轻,自己的感受、想法、喜怒哀乐,都没有别人的看法重要,没有挣钱重要,没有出人头地重要。形成了错误的认知模式。
如果父母还有强烈的控制欲,过分控制孩子的生活,那更是雪上加霜。孩子有长期的被过分干涉,过度控制的生活经历,会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总是无比在意别人的看法。就算离开了父母,进入社会,别人并没有如此控制他,他也会控制不住地过度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别人的一点无足轻重的反馈而过度反应的玻璃心就无可避免了。
人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哪怕进入社会,经历世事,也没什么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玻璃心,上班好几年了,依然如此,并没有因为见多了人,见多了事而好转。这时候,你经历的事情,对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好像是无效的,我称之为无效阅历。
并不是说见多识广,多经世事无效;只是,这些对有的人有效,对有的人无效。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深沉而广博的,认真去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几乎都有惊涛骇浪的地方,下岗、离婚、失业、创业……很多人都吃过很多苦,经历过劫难,但真正因此变得厉害,超出常人的,却不多见;能把这些生活经验总结出来,传给子孙的,都很少见。正是因为,阅历,大家都有,但有些人形成了有效阅历,而有些人,只是无效阅历。
这个问题的锅,其实也不该高度敏感来背。一个天生高度敏感的人,如果没有过度自尊的问题,其实就没有那些多余的痛苦。
我现在就是安贫乐道地做个普通人,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心里就好过得多。当然啦,别人说我的时候,肯定还是会比其他类型的人要难过得多一点,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同样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去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恢复正常的心态看待自己和社会,让自己和环境形成正反馈。
当自己是个普通人时,就轻松自在地享受普通人的心理福利;当自己是成功者时,就调节心态,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应对关注者压力;如果是在迈向成功的路途上,就尽量让自己的经历都形成有效阅历,不断地增长个人能力,让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始终都符合自己在社会上的现实地位,不要产生大的心理偏差。






很多东西会导致人的阅历成为无效阅历。从理智上进行干扰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如,把负面情绪强行说成好的,“打是亲,骂是爱”;把伤害伪装成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把胁迫和控制包装成爱,“我是为你好”……
比如,扭曲你的正当情绪,当你展示善意时,“你这个白痴、傻瓜”;当你展现才能时,“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你被激怒时,“脾气差、性格暴虐、不容人、刺儿头”……
除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干扰和扭曲,人们还会把它包装成理论售出,你要做个理智的人,人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绪。
这样会造成每当你用真实的情绪去和外界触碰时,你得不到正确的反馈。就是我上文所说的,和外界互动的反馈机制失常。
本来你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情绪和事态的发展,得出准确的结论,充实自己的三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这就是有效阅历。
比如,在被父母打骂时,心生愤怒,意识到父母根本不爱自己,从而收回对父母的爱和依赖。然后进一步发展,搞清父母为什么要伤害自己,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还是因为父母无法控制他们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件的增多,慢慢你能分析出,有时候是自己做错了事,但父母反应也过激;有时候是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有心理问题。接着,你能进行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最终,心有余力时能反哺,帮助父母改善心理问题。
如果一直被扭曲,把父母的打骂当作爱,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自己会一直困在对父母之爱的渴求里,被父母控制和作践,不得解脱,年龄多大,经历多少事情都没用,心灵上会一直痛苦。
比如,展现自己的才能,有时候很有用,当你需要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时,当你的领导是个重视人才的人时;有时候很致命,当你的领导是个嫉贤妒能的人时,当你对领导的地位产生威胁时。随着经验的增多,你能学会看人识人,知道什么时候崭露头角,什么时候韬光养晦。
如果一直被扭曲,一展现自我就被打压,那这一切也都不会发生,你会成为一个自卑、畏缩的人,无法灵活自如地面对外界,心灵上也会一直痛苦。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也会对你进行干扰。
当老师是个粗暴且三观不正的人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就会很多,他会压抑或扭曲学生的情感表达,并且给孩子传播很多错误观点。
撇开老师这种个人不稳定因素不谈,我们的语文教育也是很扯淡的,对文章的情感分析是有固定答案的,且答案往往贫乏牵强。和人对于优秀文学能产生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共鸣这个现实不符,和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个现实不符。这样的学校教育其实就是在批量干扰学生的理智,强行毁坏心理健康,破坏独立思考能力,把人给洗脑洗傻。
社会上也有很多扭曲理智的行为,我以前写的文章里经常提到的那些虚假法则就是如此。现在还有夸大情绪的招数,很多自媒体利用文章刻意夸大人们面对现实所产生的情绪,比如男女对立情绪、中产焦虑情绪等等,情绪被放大了,痛苦便会增加,思维便会混乱,便更容易被人骗钱。


你看,从小到大,包围着你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像一张大网,困住了你,并且无时不刻不在通过理智干扰着你的认知和情绪,让你无法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无法通过经历的事情形成正确的认知。最终就是既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又无法了解真实的世界,变得十分混乱。
这种情况下的痛苦,就也不该高度敏感来背锅,而是那种混乱造成的。
项羽和刘邦对峙于广武涧边,刘邦细数项羽十大罪状,对于这种垃圾话攻击,项羽直接拉弓射箭,一箭正中刘邦胸部。
现实是,这十大罪状别说很多都不成立,就算全部成立,乱世之中,拳头最硬,只要把刘邦解决掉,这十大罪状就烟消云散了,一切就都解决了。可惜刘邦没有死。
对于这种垃圾话攻击,直接分析利弊,干净利落地解决掉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混乱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曹咎镇守成皋时,刘邦来攻打。项羽嘱咐他避而不战,只要守住就行。可刘邦派人日日辱骂,曹咎受不了了,开门迎战,兵败自杀。中了垃圾话这么低级的计谋。曹咎内心就很乱,他看不清现实,成皋易守难攻,他只要守到项羽回来就行了,他不开门迎战,刘邦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混乱的人就是这样,因为无法看清事实,不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无法摆脱被辱骂的痛苦。
很多人都会使用垃圾话攻击别人,高度敏感者和其它类型的人的区别在于,被攻击时,痛苦的程度会超过别人,但依然在可忍受范围内且是可以解决的。痛苦的程度过高以及后续的持续痛苦,都是混乱造成的,和高度敏感的天性无关。


还有一个耐受度的问题,类似的事情经历的次数多了,耐受度就上升了;比如,被垃圾话攻击,次数多了,耐受度就上来了,也就没有第一次那么难过了。
头脑清醒,自己能解决掉问题,处理好情绪;再加上耐受度不断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历事的增多,内心就会越来越强大。这就是有效阅历。这样,虽然你是个天生高度敏感者,永远比别人感受得更多,更细微,情绪起伏更大,你依然能够承受很多痛苦,内心可以很强大。是个强大的玻璃心!
内心混乱时为什么耐受度不起作用呢?因为你并没能解决掉问题,生活中可能出现更坏的事,更坏的事引起更差的情绪,你整个人都是一团乱麻,随时会有坏事发生;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没事,可能会坏事,并没有一个统一结果;因此,耐受度自然也无法产生作用,让你的痛苦减少。
还举垃圾话的例子。
不相干的人对你采取的垃圾话攻击,完全屏蔽都没问题;可如果是领导呢,屏蔽掉可能会得罪人,他在工作中给你小鞋穿,让你更痛苦,这时候你需要去解决问题,改善和领导的关系,让他不要老是精神攻击你,或者换个工作。
如果是一个清醒的人,每次被攻击,他不但能舒缓情绪,还能解决问题。其实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缓解情绪的关键。可一个混乱的人,他连问题出在哪里可能都看不出来,因为很多人会忽悠他的理智,把他带歪,让他看不出真正的问题所在,别说解决问题了。
这样,遭受垃圾话攻击,有时他能解决,有时他搞得更糟,次次都不一样,耐受度自然也就不起作用了。他还是会很难受,被别人攻击无数次都很难受,甚至更难受。






理智被干扰是很可怕的,有一种典型的理智被干扰而加剧玻璃心的例子,就是过分夸大人际关系的作用。
把人际关系想得很严重,爆发人际关系冲突时自然就会更痛苦。这还会让人不敢活出自己的攻击性,不敢反抗欺压和虐待,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实际上,对个人来说,维护好自己的底线和利益,是十分重要的,这时候,愤怒就必然需要发泄出去,不然别人就会无限得寸进尺。
在一些不必要的时候,愤怒就需要收敛,不涉及到原则问题,没必要到处得罪人。
你看,任何事情的处理,都需要就事论事,没有一成不变的处理模式。
人际关系同理,从时间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弱,工业社会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是远远小于农业社会的。很多时候,父母过分强调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只是落后的生活经验。
从地域上,在农村,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城市。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性越大;越是成熟发达的地方,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性越小。
从组织上,体制内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体制外。
所以,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性,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而这个度,只有你自己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分析和总结出来。别人无法替你做到这些,也没有资格告诉你,人际关系对于你的重要性。
而且,就算同一个人,随着生活的变化,比如,从农村奋斗到了大城市,从体制内辞职下海,从体制外辞掉工作考上了公务员,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也在随之变化,自己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生活调整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这就叫适应能力。
但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他们接受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程度,过低,经常办不成事,生活出问题;过高,过度在意别人看法,内心常煎熬,玻璃心自然就避免不了。
很多时候,家庭、学校强加给我们的,都是过时的落后经验,且和社会,和现实生活完全脱节。这就是对理智的强行误导,会让人变得混乱。
很多玻璃心,就是由于被强加了对人际关系的过度看重,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中的过度痛苦。
解决的办法是,自己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不断摸索,找出自己真正的对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因此,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头脑才能愈发清醒,没有过度痛苦,也不会因为处理不了问题而持续痛苦。这样,极度玻璃心就解决了。




阅历其实就是起一个校准的作用:在和外部世界不停地接触和碰撞中,让你搞清世界对你的反应,通过这样不断地自我摸索,理解并处理好情绪,得到应对各种情境的具体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观点,充实自己的三观,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
并且这个校准的行为应该终其一生。这就是个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人应该终生学习,三观不断进化,以适应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有效阅历。在情绪上,这能让人的耐受度不断提高,大大减轻玻璃心的痛苦。
但如果你的认知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或者,在你形成有效阅历的过程中,总是被各种因素干扰,导致认知偏差,无法形成自己正确的观点和认知,你整个人就会变得混乱。
并且很多人的认知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失去了适应能力。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必然会手足无措,也就是变得混乱,社会不会停下来等任何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成长,这其实就是懒惰,懒惰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问题是很多人发现不了自己的懒惰。
这就是无效阅历。在情绪上,耐受度就不会发挥作用,玻璃心的痛苦会一直存在或者加剧。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形成有效阅历。
有时候想想,其实社恐和孤独挺好的,能让人排除掉各种杂乱的外界的声音,专心于自身的体验,这对于形成有效阅历是有好处的。
大自然让人形成的每一个心理阶段都有其好处,只是很多人无法发现并加以利用。当社恐症状出现时,他们不会去顺应并思考,只会无谓地抵抗;当孤独时,他们也不会去感受、学习和思考,只会消极地痛苦,肤浅地强制自己去追求热闹。
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审视自身,启发思索,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一旦自己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影响和动摇时,社恐症状就自然消失了,孤独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如何解决孤独,我下面会写的)。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她给人类设定了很精妙的心理体系,只是大多数人无法明白罢了。






当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高度敏感者就会比其它类型的人更痛苦,更孤独。
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大多数人的情感都是表演,从古至今,我们已经衍生出了一套虚假情感运作模式了,真实的情感流通约等于无。
我简单说下原因,不能详细展开说了,不然这篇又写不完了。
比如,古代是要举孝廉的,装作对父母感情很好,能当官。有个巨大的利益驱动很多人去表演虚假的情感。
再比如,现代,很多事情都是靠闹来解决的:医闹,装出并且夸大对亲人的感情,以获取钱财,甚至衍生出了把濒死的人送去医院死来讹钱的模式;碰瓷,虚假夸张地表现出自己受到了别人的伤害来讹钱;做错了事,犯了法,呼天抢地地哭闹,以换来警察的和稀泥,逃避惩罚;……
这些情感表演是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钱或逃避惩罚等,所以驱动着大量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情感表演。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已经是建立在这种虚假情感运行模式之上了,真实的情感运行模式已经被抛弃。
在一个人人都很假的地方,玻璃心的荒诞感一定会比别人更重。因为高度敏感者的情绪幅度本身就比别人大,他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真实的情绪,因此,必然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的虚伪。情绪不充沛的,钝感型的人,都不一定能发现别人的虚假。
因此,在别人可能还没发现时,玻璃心已经因为众人的虚伪而产生了痛苦了;在别人可能还无动于衷时,玻璃心已经因为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而感觉到孤独了。
对整个社会来说,虚伪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还是必须的。但有个度的问题,过度则会造成大量的内耗,影响社会发展。所以,越发达的社会,其情感运行规律,越接近真实的情感运行规律。
明白了这一点,不再为身处虚伪的社会之中而困扰,能很好地缓解玻璃心的痛苦。
其实就算是虚伪的情绪运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了真实的情感运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去理解那些虚伪的情感运行是如何扭曲的,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几乎每个社会的情绪运行规律都是不一样的,但都遵循着同样的心理规律。明白了这一点,你便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社会,而不会困在某一个虚伪社会里痛苦了。
如果你去到更发达的社会,体会到更大程度的真实的情感流通,便会感到更快乐;如果你依然留在虚伪社会,也可以剔除掉那些虚假情感,去和还保有真实情感的人建立真实的情感流通,比如,一个好的配偶,几个好的朋友,都能拯救孤独的玻璃心于水深火热之中。










高度敏感,心灵上的耳聪目明,会让你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情绪,共情的范围更广更深,对于涉及到此项技能的行业来说,就是很有天赋的,一定会比其他人干得更好,比如心理医生、作家、音乐家、艺术家……
选择正确的行业十分重要,如果一定要去选择需要沉着冷静的行业,则会十分痛苦,也会显得比别人笨拙。比如,医生,不但不能有太大的情绪起伏,会影响手术时的精确性;还需要每天面对生老病死的惨状,玻璃心的痛苦程度,一定会远超其他人,别人能承受得了,你不一定承受得了,纯粹是自虐了。比如,军人,那种严格执行命令的枯燥生活对于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要伤害或者杀害别人时,内心会涌起不忍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下不去手,选择让自己去面对这一切就又纯粹是自虐了……
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特质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就如虎添翼,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行业就纯粹是找虐。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呆在不合适的行业里自虐。
我也见过情感十分匮乏的或钝感型的心理咨询师,病人的情况他完全无法共情,因此根本无法理解,只会干巴巴地讲理论,真是害人害己。






高度敏感者能够对各种情感的了解,做到既广泛又深入,还能体察到很多细微情绪,因此是情商极高的。没错,那种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本该就是你。
这里又要提到我的钟摆理论啦,这个理论我在运气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办法提升? - 百里初灵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617698/answer/589350866里提到过。我发现基础理论就是在哪里都通用的。
天赋都是有长处,有短处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钟摆,平衡点就是钟摆垂直往下的那个位置,当你展现着天赋的长处时,就好像钟摆摆到了一边;当你展现着天赋的短处时,就好像钟摆摆到了另一边。
那个敏感、脆弱、玻璃心的你,那个社恐的你;其实就是钟摆摆在另一边的那些社交高手,那些很会讨人喜欢的人。你们是同一种人,具备同样的天赋,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而已。而钟摆两边的状态,恰恰是对立的。
不说不同的人,其实就算是同一个人,也能时不时地呈现出钟摆两边的不同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性格自相矛盾的人,会有阳光抑郁症、微笑抑郁症。相较钟摆一直摆在好的那边的社交宠儿,钟摆一直摆在坏的那边的社恐或玻璃心,他们只是状态不稳定,处于一种摆来摆去的状态而已。
其他类型的人,既不会那么擅长社交,也不会那么容易社恐。像蓝宝,虽然他和我一样不爱社交,但他不社恐,他只是单纯的钝感,没有社交意识而已。
当你能够把你的天赋稳定而持续地表现出来时,你就是那个很擅长人际交往的人,你和他们具备同样的潜力,你只是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被毁掉了,不幸摆到了钟摆坏的一边而已。克服了那些问题,摆到钟摆好的那边即可。


你能更容易地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其实就具备了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这就是高情商的基础。
很多人是模仿高情商,比如一些反社会人格的连环杀人犯,他们其实和别人并没有共情,但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学习模仿那些共情行为,来获得别人的喜爱和信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并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只是单纯的模仿。而天生高度敏感者,是能够和别人真正共情的,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掌握了原理,就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高度敏感者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就能成为社交宠儿,很能讨别人喜欢。
对我自己来说,有时候,我能让刚见面的人很快对我产生好感;在某个群体里,只要我愿意,我也能吸引到别人的瞩目;但这些不常发生,因为这样做很累,而且无法持续,就好像时不时的灵感附体一样。
其实这就是因为我是有天赋的,所以能力会时不时冒出来,但因为长期被压抑和各种被毁坏,状态很不稳定,时好时坏。
原因在于我从来没有发现和接纳过我的天赋,也从来没有后天练习过。
再好的天赋也是需要后天练习的,后天的练习能保证状态的持续稳定发挥。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某些才艺上,突然灵光一现,夺人眼球,但很快又沉寂了一样,他们是有天赋的,但是后天浪费掉了。


很多高度敏感者是懂得社交的原理而做不到的,因为缺乏技巧的学习,后天的练习和没有行动力,知行无法合一。
因此他们虽然具备天赋,但在社交上却失败了。甚至败给了那些只会模仿的人。  
更可悲的是,别人只是模仿,他们是体会不到那些丰富而细微的情绪的,他们并不知道内在逻辑;而你是能体会到的,也明白内在逻辑。你能体会到别人的情绪波动,能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些伤心难过痛苦失落等等各种负面情绪能冲击到你。这就很惨了,社交没成功,苦头却吃到了,怎么能不玻璃心?
时间长了,苦头吃大了,自然就想逃避痛苦了,社恐就这么来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去学习正确的沟通技巧,提高行动力,做到知行合一。争取摆到钟摆好的那一边,你本该成为的样子。
像我自己,虽然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但以前却没什么同理心。因为我的家人都非常自私、自我、蛮横跋扈、控制欲强,我没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任何关心别人的技巧。耳濡目染的,我一样的自我、控制欲强,白白能共情,却从不能体谅别人的处境,不会关心别人,只是茫然地承受那些起伏过大的情绪。
后来我学会了同理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时候,共情的好处才显示出来了,我知道该如何安慰别人,如何安抚别人的情绪。
试想一下,假如我生活在另外的家庭,家人心理健康,能正常沟通,会关心别人,我从小就能习得正确的沟通技巧,我会成长为什么样?我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就摆到钟摆好的那一边,成为那种开朗、阳光,很会关心别人,人际关系很好的女孩子。这种女孩大家生活中也能见到。
所以,并不是高度敏感的错,而只是我们无法把天赋发挥出来而已。
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重新学习沟通技巧,开始练习和别人交往,把自己真正的样子找回来。
压抑自己的天赋,还是发展自己的天赋,这是个个人选择,请永远选择发展自己的天赋!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去承受那些不必要的痛苦。






但高度敏感,情绪波动比其它类型的人大,这一点是会永远存在的。每个天赋都自带一个阴影。
一旦和别人发生冲突,痛苦的程度肯定比对方要大。
我对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要外展,不要内卷。
内卷是我在知乎学到的新词,外展是我根据内卷自己造出来的词,用来概括我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
回顾过往,我发现我很少和别人产生冲突,特别是利益冲突。少有剧烈的冲突,则少有痛苦。方法就是不断地向外发展。
总是寻求不断地前进,很少和同环境里的人为了仅有的资源争抢。
比如,大学里,明争暗斗,争抢保研名额,就是内卷;不和别人争资源,自己去考更好的学校,就是外展。
比如,工作中,为了上升的职位争抢,勾心斗角,就是内卷;不和别人争夺,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或者去更好的地方寻求发展,就是外展。
像红楼梦,我就是宝琴党,贾家虽然大,但也只是一个贾家而已,贾宝玉只有一个,你们爱争就去争好了,宝琴不要。我喜欢宝琴的见多识广。
我觉得外展是比内卷更好的生活道路。与其总是跟别人争来抢去,不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前进,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外展是更适合高度敏感者的生活道路,内卷的生活,玻璃心一定会比别人痛苦更多。






如何解决孤独的问题。高度敏感者其实对于友情的渴求程度,以及对于友情的质量要求,都超过其他类型的人。
能够感受到更深更广的情绪,自然就需要更高质量的情感流通。
我发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见同类就厌恶,有的人看见同类就痛苦,有的人看见同类就喜欢。
当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恶的人时,自然是看见同类就厌恶的。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坏,自然就知道对方有多坏。
当自己是个很痛苦的人时,自然看到同类就痛苦。我以前就是这样,所以也会很孤独。因为大家都是负能量,其实没法互相取暖的。互相吸取能量只会增加痛苦。
而当我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慢慢成为一个善良而内心强大的人时,看到同类就开心了,因为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好。这时候,孤独就没有了。因为是同类,能够互相理解,交流就很愉悦;因为彼此不会互相倾倒垃圾情绪,吸取能量,所以也没有痛苦;终于能体会到友情的乐趣了;解决了孤独的问题。
孤独能通过认同感来解决。认同感从哪里来?高质量的朋友。高质量的朋友从哪里来?当自己成为一个看见同类就喜欢的人时,他们就出现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写东西帮助别人的原因,我希望我的同类越来越多。
这样,我自己的孤独,就会越来越少。










你看,虽然你是个高度敏感的人,但你依然可以找到很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道路,能交到很好的朋友,能成为人际关系小能手,能承受很多的痛苦。
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修炼到自己天生的样子,你的心会变得非常强大。
你还是会高度敏感,但就不是玻璃心了,而是钻石心,一样的纯粹透彻,但很坚硬,很强大,可以历经痛苦而不碎!
高度敏感是一种祝福而不是诅咒,去经历那个从玻璃心变成钻石心的过程吧。
发表于 2019-8-10 15: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看看这本书,《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也有中文译本。还有一本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本人也在积极治疗中,主要是年轻的时候自尊心太强,对很多事情都太敏感太在乎,其实这样的人应该从事艺术类工作,感情细腻,敏感。只能不断克服,告诉自己,别太把别人太当个事儿,也别太把自己太当个事儿(也别太不当个事儿,呵呵)。多把注意力从人身上转移到你喜欢的事情或者爱好上,对人降低期望。另外最重要的是多些阅历,见的多了,就不是个事儿了。不喜欢的人或者事情走开就是了。没办法讨好所有人就洒脱一些。玻璃心一方面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一方面是没遇到更好的人。
     另外玻璃心与安全感,存在感和自我认知有关,而这些与家庭背景和遗传有很大关系(比如留守儿童,比如父母有一方非常敏感),只能自己不断成长,其实用修炼更合适。要意识到那些是你该真正在乎的,是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别人的态度,情绪。正确认识自己,过程艰难,但不得不走。     玻璃心容易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情商低,是因为玻璃心与人相处容易给人造成压迫感,一方太在意自己的表现反而放不开,让对方紧张。所以,做好最真实的自己,提升自己,相信自己最重要。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发表于 2019-8-10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两年前看过一个TED,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ED]脆弱的力量(中文字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4ODcwNDMy.html
在布琳布朗(Brené Brown)看来,“脆弱(Vulnerability)是耻辱和恐惧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但它同时又是欢乐、创造性、归属感、爱的源泉。”而我们面对脆弱的最佳途径,不是麻痹、否定与排斥,而是感受它、感恩它、接纳它、与它共存。
原文:脆弱之道——布琳布朗的“脆弱心经”
推荐查看这篇原文:
    原文里也有同样的视频,而且视频质量更高文章内容囊括视频精华,剔除了演讲人让你分心的幽默桥段
--------------------------------------------------------------------------------------------------
update  2013-09-28 21:42
布琳·布朗一年之后再次上TED演讲,这个TED可以算得上一个续集吧
如何治疗「玻璃心」?-2.jpg
布琳.布朗_ 解读羞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xODMyMTQw.html

--------------------------------------------------------------------------------------------------
update 2013-12-14 01:09
这里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可以供知友解读
为什么心理咨询要把接纳自己作为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强调?

--------------------------------------------------------------------------------------------------
update 2016-06-02 16:33
今天才发现,原来作者的中文简体译本已经发行有两年了,有兴趣的不妨深入看看
《脆弱的力量》平装 – 2014年5月22日
《我已经够好了》平装 – 2014年12月15日
发表于 2019-8-10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治疗「玻璃心」?-1.jpg

1.


我在不久之前,有一段时间非常的敏感和痛苦。
我陷在一种巨大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我特别容易被别人的一些言语或行为所刺伤,这令我非常的悲伤和愤怒。
我想攻击伤害我的人,我想令他们停止对我的评论和建议,我想抛开一切远离这些令我痛苦的环境,我想朝他们大吼:别对我指手画脚!我他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另一方面,我又清楚,我的这种敏感本身是因为我自己太幼稚,太脆弱,太不成熟了,我认为不应该让别人来照顾我的情绪;
而且我如果真的去回击别人的话,就会显得我太玻璃心,太弱了;
同时我又担心如果我和这些不经意间伤害了我的人起了冲突的话,我就会失去他们;
所以我一边心里很受伤很愤怒,另一边又不敢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认为自己的这种情绪本身是“不对的”。
那么我要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呢?
其实我“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和很多人一样,就是——
「“幻想”别人能够理解到我的情绪和感受,“期待”别人能够允许我受伤和敏感,“幻想”别人能够照顾我的脆弱和痛苦。」
没错,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幻想」和「期待」。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方法不会有任何的卵用,而且只会令我更加的脆弱,更加的受伤。
因为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够满足我的这种幻想,继续抱持这种幻想只会令我不断地受伤而已。


2.


在今天,我差不多算是完成了一轮新的自我调整。
这次调整后的结果是:我的执行力变强了,我更加的自律。
更重要的是,我与自己的对抗减少了,而且,我也不再敏感和脆弱,我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玻璃心了。
不想工作了,就让自己休假一两周,不再因未工作而自我谴责,不再为未来而焦虑。
我两周没写文,没看书,没接咨询,每天都在看《人民的名义》和《9号秘事》,吃零食,喝酒,“看起来”非常的颓废。
但我并没有觉得我的这种颓废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觉得很开心,很自在,因为我清楚自己在进行一次充分的放松。
没有人会再在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伤害到我,我也不再小心翼翼的去猜度别人的想法和心情,我不再压抑自己的感受,不再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不会再在和男性长者相处时卑躬屈膝丧失自己的尊严。
最为关键的是:我开始「相信自己」了。
我允许自己玻璃心,我允许自己就是很敏感,很脆弱,我知道自己并不会一直颓废下去,我相信给自己两周的时间好好放松和休息并不会毁掉我,我愿意接受幼稚的我自己。
我明白我的这一生能够过得怎么样本质上只取决于我自己究竟是谁,而不在于我当下这个选择是否积极,我今天能否早起,我这一周有没有自律,我是不是敏感脆弱。
也就是说,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并且开始相信那些脚踏实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能够获得怎样的回报,我能够拥有怎样的生活,只在于我拥有多少的能力,我如何去运用这些能力。
所以我不需要为了未来而担忧,也没必要为了迫切的想要得到什么而焦虑,更不需要因为现在的我是敏感脆弱的而羞耻。
当我的能力足够时,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我的能力不足时,要么是根本得不到,要么是得到了我也配不上、守不住。
你不再有很多无谓的焦虑和担忧,因此,也就心安了下来。
我再重复一遍:
我能够获得怎样的回报,我能够拥有怎样的生活,只在于我拥有多少的能力,我如何去运用这些能力。
理解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这一点阐明了「我」与「外界」的联系逻辑。
生活不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不连续的当下组成的,你不是像升级打怪一样完成了这个任务就一切结束翻篇至下一章。
最关键的是,你在面对当下这个任务时,你耍了花招,你虚张了声势,你从别处借了力,你抄了捷径,所以你通到了下一关;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凭借你自己的「真实」能力解决的,所以实际上,你本身的能力并不足以应付下一关的难题,因此即便你勉强自己到了下一关也会栽跟头;
就算是你凭借走捷径、耍花招能够走出很远,但是,这个时候你所取得的成就与回报与你自身的真实能力差距越大,你所面临的风险和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与此同时,你还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个冒牌货”、“我根本就不行”的这种信念和胆怯会始终根植于你的内心之中,“被揭穿”和“失败”的风险始终会带给你焦虑。
同时,理解这一点也是将你的关注点转回了自身的「边界」之内。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边界」理解为:边界之内是你可控的,边界之外是你不可控。
人生的很多焦虑、痛苦、和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试图去控制那些明明不受我们控制的事物。
就比如说,我在前面提到的「通过幻想别人能够理解我来解决我的自我矛盾」,这种方法只会令我更痛苦的原因,其本质就在于别人能否理解我这是不受我控制的,当我把决定我自身感受的控制权交给别人时,这毫无疑问是我自己将自己置于了风险之下。
所以想清楚这一点之后,你才能放弃掉控制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事物的幻想,放弃掉这种幻想,你才能沉静下来。
当你沉静下来,你才能「真实」的存在着。


3.


那么我是怎样从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到拥有今天的这样一颗平静而强大的内心的呢?
事实上这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得益于我有一个美丽而强大的老婆,她没有像一般的伴侣那样去迎合我的需求,不断地接纳我和照顾我,因为我的这种渴望被理解被允许的需求是永远不可能真正被满足的;
她会始终保持她的平衡,不为我的情绪和感受所动。
最关键的是、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告诉我:
我不会离开你,你可以表达你的情绪和感受,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你可以说出你对我的不满,你可以提出你的需求,然后我们讨论,我可能满足你,也可能不同意你,但是你说出来又怎么样呢?
现在看来,我无比的佩服她当时对我的这种不偏不倚的回应方式。
她对我太纵容,就会令我陷入对她的依赖而无法成长起来;
她对我太强硬,就会令我伤心绝望陷入悲伤而无法走出来;
当然,无论是她怎样的回应方式,都令当时那个敏感脆弱的我会是无比的受伤,无比的绝望,那种被抛弃、不被重视的感觉我想每一个「玻璃心患者」应该都有过体会。
在那段时间里,每一次我被别人伤害都会有一个无比悲伤的念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所渴望的一切,不过是「被允许」。
为什么你不能允许我脆弱一些呢?
为什么不能允许我这次做不好这件事情呢?
为什么你不能允许我没有别人好呢?
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任何的小事,我没有把地拖干净,我选的这间店的菜不好吃,我答应别人的事情做的不够完美,等等等等,任何别人对我的否定,任何别人对我不满的眼神,任何别人对我挑剔的态度,都会令我无比的受伤。
我只希望别人能够不要指责我,不要否定我,不要他妈的天天这么多的要求,这么多的这儿不好,那儿不行。
我受够了!
我不想再小心翼翼的去看别人的脸色,我不要再费心费力尽我所能去做了却只得到别人的不珍惜,我再也不要这么容易就被别人伤害、这么轻易就被别人的态度所影响了!!!
我想,以上这些的想法必然是在很多的和曾经的我一样脆弱的人的内心上演过无数次了。
但不管你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不管你多么的悲伤,你始终还是会不断地脆弱下去,你越是不想敏感,你越是更敏感。
这是因为,你始终浮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到「敏感」的本质。
你看,我始终在渴望「被」允许。
但问题是:


4.


我从来没有「允许」过我自己。
我的意思是,我一遍遍的幻想别人能够理解我,我一遍遍的抱怨别人总是否定我,但事实上,我自己就是根深蒂固的认为:我选的菜馆不好就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没有把地拖干净,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完美就是我的不对。
我在渴望「别人」来允许「我」,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允许过「我自己」。
就像我的老婆,一次又一次的向我强调:我可以向她表达我的任何想法和需求,她可以接受我这么敏感和脆弱,不管我多么的敏感的想法都没有关系,不管我多么脆弱的表现她都会爱我。
但事实上呢?
不管她向我强调多少次,都没用。
就是说,她已经「允许」我了,但我还是会不敢去说出自己想法,不敢接受自己的脆弱,不敢表达自己的委屈。
当我们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所幻想的别人对我们的接受其实只是一种虚幻的安慰。
而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所有的玻璃心、所有的敏感,本质上都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压抑。
「你的心里有委屈,你的心里有不满,但是你却不说,或是你不好意思、羞于启齿、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说。你渴望别人能够理解你,渴望别人能够原谅和接纳你。」
但问题是,别人是没有办法理解你的,别人也是不受你控制的。
别人可能允许你,也可能不允许你,但每一次别人没有接受你的时候,都会令你产生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所以呢?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自己要先接受你自己。


5.


你自己要先允许你自己,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做不好,允许自己就是这样的脆弱,接受自己就是这样的玻璃心。
没错,我在一次次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能够真正的接受了一件事,就是:
我就是一个玻璃心,我会很敏感很脆弱。当你说了令我觉得不舒服的话的时候我会很难过,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多照顾我的需求,多关注我的感受。
并且,重点就在于这个并且——如果你无法对我多包容一些,那我想我们可能不适合做朋友。我没有办法和攻击性这么强的你相处。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就是:当我允许自己这么敏感,当我接受自己就是个玻璃心的时候,我恰恰就不再敏感脆弱了。
当别人说我没有把地拖干净的时候,我会说那我就拖这样,觉得不干净你来弄;
当我很敏感的受伤了的时候,我会很痛快的就允许自己哭,我就是很难过,我就是很受伤,你觉得大男人不能哭,你觉得我太玻璃心了,那我的确就是这么玻璃心,我就是爱哭,看不惯我你就别看嘛;
当别人的回应令我觉得受伤的时候,我会很勇敢的提醒他们,你这个态度令我很不爽,你给我好好说话;
在我改变的过程中,我的老婆一直在鼓励我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是男人不能这么敏感,她甚至要求我去和她对抗,去和她争吵,去和她起冲突。
这一切都是为了令我意识到并且相信:我是有资格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
我完全可以这么敏感和脆弱,我和她起了冲突有了争吵我也不会失去她,相反,起冲突是为了令我们更好的了解彼此,能令我们更坦诚的暴露自己。


6.




我想看到这里,应该也能够有一部分和以前的我一样脆弱的「玻璃心患者」能够意识到,导致我们总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原因就是在于: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是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做到。
我在三个月之前就知道这一点了。我有时候甚至会有意识的强迫自己把我的想法和委屈说出来,这也起到了些微的效果,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一点只是「症状」,在这个症状背后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玻璃心患者总是觉得自己“应该这样”,“不能那样”,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和要求。
一个最典型的、通有的想法就是:认为我不应该这么的敏感和脆弱,我这么敏感不好,我这么脆弱不对。
但你的敏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你越是不想让自己敏感就越是在否定自己的感受,这样只会令你更加的敏感。
因为敏感本身就是由于「人的真实感受被否定或压抑」所导致的。
所以你越是急于摆脱敏感、越是想否定自己的脆弱,就只会令自己更加的悲伤。
除此之外,这些「自我设限」的想法也往往和社会背景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联。
很多自我设限的信念探究到最后你会发现,这肯定和你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绝对化的观念有关系。
比如我不能够接受自己的脆弱是因为,我认为脆弱会令我显得娘炮。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娘炮的男生都是被大家嘲讽、调侃、和看不起的。我就是在那时形成了一个「我一定不能显得很娘炮」的这种绝对化的信念。
其实很多绝对化的信念都是对我们自身的限制和阻碍,「我一定不能让父母伤心」,「我绝对不可以自慰」,「我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很懒的人」等等。
这些信念探究到最后你会发现,必然是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你的亲身经历,你对别人的观察,你所幻想的别人看你的目光,你所恐惧的被孤立、被遗弃的痛苦所引起了。
你是为了避免被同学孤立才不敢接受自己的脆弱,因为这显得娘炮;
你是为了避免被父母责骂和抛弃才不敢选择你想从事的工作,因为这会令他们伤心;
你是因为看到美丽的同事说起男生自慰行为时恶心的表情而产生了自卑,所以才在自慰时总是充满了负罪感;
所以,「玻璃心」,这其实只是很多你的自我局限、自我否定的信念的一个表现而已,在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脆弱敏感,也许只是因为别人的某些言语和行为刺伤你内心中最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怎么可以自慰呢?这太猥琐了!
我怎么能和爸妈顶嘴呢?这太不孝了!
我不能把事情搞砸,这会令我像一个蠢货!
问题是,为什么你不可以猥琐,为什么你不可以不孝,为什么你不可以是个蠢货呢?
是的,是的,我非常清楚,现在的你一定会有些吃惊。
“什么?我竟然可以是猥琐的?我可以不孝?我可以是个蠢货?那……”
我非常理解你的这种感受和心情,就像我在此之前始终不敢相信我可以有一些娘炮的地方一样,接受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但重点就在于一个“那……”。
你不能够接受自己的是猥琐的,是不孝的,其原因就是在于你将这个后果想象的十分的严重。
但问题是,这个后果真的是像你自己所想像的那么严重吗?
事实上你其实并没有真正想过如果你是猥琐的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只是有一种一旦这样做后果就会「糟糕至极」的感觉而已,实际上的结果其实根本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严重,甚至是什么负面后果都不会有的。
破解这种对于严重后果的担忧的方法,就是将你的担忧「具体化」。
举个例子,我担心我的一些举止会显得有些娘炮。
娘炮的话,会怎么样?——我娘炮,所以会让别人看不起我
谁会看不起我?——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在大街上遇到的人
我的哪些朋友会看不起我?在大街上遇到的人看到你娘炮又会怎么样呢?
问到这里我会发现我卡住了。
因为其实并没有我的哪位朋友会因为我有些娘炮而看不起我,并且,大街上的人看到我娘炮也根本就无所屌谓啊!
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更进一步的问问自己:我究竟在害怕的是什么,我真的不可以这样做吗?


7.


第二,玻璃心患者对于人际关系有着「饥不择食」的渴求,和对人际关系破裂的过度恐慌。
玻璃心患者害怕失去任何人,他似乎可以和任何人做朋友,他不会对朋友有什么要求,他不会对朋友有什么不满,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平易近人,而只是因为他们太「饥渴」了、和「认为自己没有挑选朋友的资格」而已。
他们把自己定位为是一个可怜的“人际乞丐”,地位很低,没有资格挑挑拣拣,能够有人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就已经很谢天谢地了,而且只有自己被别人抛弃的份儿。
因此所有的玻璃心患者都需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
你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成为你的朋友,你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的那么的低,朋友关系也是可以主动选择终结的。
对于那些和你不合适的朋友,其实尽早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不需要讨好一个总是剥削你的人,你没必要苦追着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不放,你更没有义务去维持你和某人关系的平和。
同时我想所有的玻璃心患者要么是早年没有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要么是在成长过程中有过深受伤害的被抛弃的经历,所以令他们特别害怕人际关系破裂,害怕被别人抛弃。
而很多玻璃心患者的想法往往是:如果他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了他的敏感和委屈。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如果他向亲密的人提要求就会被他们厌倦,或者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提要求,如果他和亲密的人起了冲突就会被对方抛弃。
但你需要意识到的是:对于非玻璃心的人而言,吵架,起冲突,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关系中的一部分。
吵架不意味着你和这个人的关系要终结了。而只是你们之间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地方,吵架,起冲突,这些本身就是去磨合你们两个人矛盾的地方、令你们变的更和谐的一种方法。
而且在人际关系中,很多时候,勉强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平和,营造一种看起来很好的氛围,通过逃避问题的方式来假装一切很好,通过委屈齐全和一味迎合来维持关系的持续,这些,都是再愚蠢不过的做法了。
只有直接的正面交流才能够令问题得到解决,虽然这个过程会有痛苦,有冲突,也有失去,但只有这样的人际关系,才是真实的,才是平等的。
而且你必须意识到,「如果真的不合适,只有终结和舍弃这段关系才是对两方都好的做法。太用力的勉强维持,只是在误人伤己。」
我必须再啰嗦的强调一遍:你不是每段关系都要维持下去的,你必须意识到有些人的确就是你无法得到的,你必须清楚有些人的确就是无论你做得再好都不会多看你一眼。
你其实还有着很多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某个人,某段关系,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那种“失去了这个人之后就再也不可能有人爱我”“只有这个人最适合我”“我不可能找到更好的人了”的这种恐慌在围绕着我们。
这种恐慌所带来的的焦虑局限了我们的目光,令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一个人,令我们只执着于当下的这一段关系。
但事实上,对于任何玻璃心患者而言,永远都要记着:你其实还有着很多的选择。


8.


归根结底,本文通篇所在论述的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你要允许你自己。
你可以允许自己脆弱一些,你可以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你可以允许自己不是那么的完美,你可以允许自己多花一些时间去成长,你可以允许自己不用成为多么伟大的、多么好的人。
几乎所有人的成长环境都是在教我们向善,这固然是基于社会更好发展的考虑,但问题是,我们从小只被教育怎样变好,却从来没有任何人教过我们,怎样和我们身上那些不好的地方相处。
每个人身上毫无疑问,必然会存在一些好的部分,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好的部分。这一点本质上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即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我们永远会有丑陋的、不好的部分。
丑陋和缺点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但我们一直以来却都是在鄙弃丑陋,强烈的想要远离和逃避丑陋,拼命地想要摆脱和掩盖自己的缺点。
但是,当我们鄙弃丑陋的时候,也是在鄙弃我们自己,当我们逃避缺点的时候,也是在远离自己的真实。
我并不是在说,允许自己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制的纵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了,而是在强调,我们在对待自身的那些不好的地方时,其实可以不用那样的决绝、那样的对自己强烈的厌恶,那样激烈的否定自己。
而是可以以一个更轻松,更坦然,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自己。
当你强烈的鄙弃自己的丑陋的时候,你是不可能摆脱丑陋的;
当你拼了命的努力想摆脱自己的自卑时,你也是永远不可能摆脱自卑的;
你硬要改掉自己的玻璃心,也是不可能改掉的;
当你不再试图逃避自己的自卑时,你才能够自信。
当你接受自己的敏感和脆弱时,你才能够强大。
理解这一点很难,非常难。
因为我们已经被那么多的陈规,常识,社会规则等塞满了头脑,我们习惯了通过鄙夷和逃避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从没被教育和允许过接受自己,那么我们又怎么才能够明白,只有接受自己的敏感时,我们才能够强大起来呢?
当我们将自身的这些敏感、自卑等视为一种问题要去“解决”或者“修正”时,实际上,我们是在真实的自己之外。
所以,当你想要“解决”自己的敏感时,实际上,你只是在对着一个你幻想出来的“你”做工作,你认为如果剔除掉敏感这个特质就好了,如果你没有敏感这种“性格”或者“习惯”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敏感不是你的一项特质,他不是你的一个缺点,而是:敏感就是你自己。
你根本不需要去“解决”,你根本不用怎样“成长”。
敏感只不过是你对一些情况的应对方式和认识方式所带给你的一种反馈感受而已,这不意味着你就是个敏感的人,不意味着你就是“脆弱”的。
而只是在那样一种情况下,“你感觉受伤了”而已。
我知道在最后这部分的阐述会比较难以理解,但我们也不用着急,「允许自己」,也包括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去走一些必经的路在得到结果。
比如说,我现在非常清楚自己因为有了一些关注者和一些读者对我的好评而有些自我膨胀,和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认知。我应该低调一些。
但问题是,现在我的这种膨胀它不是凭借我的主观意志就能一下自己调整的,我需要时间,也需要碰一些壁之后,才能真正的理解“我对自己有着过高的评估”,我才能真正低调下来。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强迫自己低调,非要说服自己不要膨胀,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我的自我膨胀而烦恼。
你总要经历一个时间,你总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真实的改变过程,而不是仅存于你的头脑和认知中的“改变”。
而令这个真实的改变能够发生的关键,在于你先要接受真实的你自己。








以上。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点个赞~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关注后回复 知乎 ,可以获得我精选的9本高质量电子书。
http://weixin.qq.com/r/3TgLE2-EXDIjrStw923P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的微博:炼己者风墟  炼己者风墟
发表于 2019-8-10 15: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别想了,没法治,天生的。
.
.
.
.
.
.
.
.
.
.
能够抗住我第一波嘲讽的,应该能看到我更温柔的表述治愈方法:
放弃治疗,就是最好的治愈方法。

我还是来知乎才第一次听到玻璃心这个词,是一次私信求助,她描述了自己的问题,最后总结自己为玻璃心。
我搜索了我所拥有的心理学知识,最终在SCL-90里面找到了最适合描述这种状态的词汇:
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主要指某些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主要形成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天生的气质较为敏感,用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分类就是抑郁质
一个是后天教养中,没有和母亲达成投射性认同,所以安全感缺失,童年期人际关系受到挫折,导致人际投射缺乏安全感。
这两个,一个是先天,一个是童年,要想改变,除非你回炉重造,不然不可能改变,所以,放弃吧。

当你真的放弃了改变自己,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一个该死的玻璃心,你就会在一次次敏感的痛苦中突然发觉了一个曾经被你无数次忽视的秘密:我似乎....好像....不会表达!
是的,你发现的是对的,一直以来影响你人际关系进程的,不是那颗玻璃心,而是你压根就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表达能力的学习,应该是语文老师教,但是语文老师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能力有多重要。
喜欢一个女孩子,你想吸引她,其实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洗个头发,用舒肤佳搓个澡,换一件白色的衬衫,黑色的裤子,舒适的板鞋,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个小玩具,然后告诉她: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
但是如果你不去表达,你会被自己那颗玻璃心折磨死,因为人际关系敏感,所以你想说的很多,但是又不会说,你脑中会有无数语言,全堵在喉咙口。

情感表达能力的丧失,究其原因和我们国内的教育有关,我们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很多人脑中有一个法则: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求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上个月回家,去侄子家吃饭,侄子的妈妈也就是我嫂子,在饭桌上重复着一句话:某某家的小孩,在北京工作,一个月工资5000元,每个月都寄回来2000元,真的很优秀啊。
如果你确实是一颗玻璃心,你一定能很敏锐的识别到,我嫂子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是在赞扬别人家的小孩,其实是一种暗示,暗示我侄子好好工作,定期上交自己的工资。

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真实目的不是为了赞扬别人,而是要求自己的孩子。
今年夏季在游泳馆游泳,因为我喜欢早上游,所以都能看到小孩上游泳班,我观察了一个家长教孩子游泳,主要就两句话:你怎么这么笨,这么长时间都学不会?你看XXX,老师教了一遍就会了,你呢?
这个母亲真实的需求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游的好点,不是为了赞扬别人家的小孩,不是为了指责自己的小孩,毕竟这么多家长看着,要是自己的小孩游的好肯定非常有面子。
其实,只要一句话就能把自己的意思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宝宝,妈妈希望你能游的好呢,这样会让妈妈很骄傲的。


知乎最近两天比较热门的一个问题:女朋友因为什么奇葩理由生气,我看了一遍答案,几乎所有的答案生气都是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男朋友打游戏,不理自己,这时候女朋友有点难过,觉得被忽视了。
然后女朋友故意叫男生做个什么事情,其实是希望试探自己和游戏哪个重要,男朋友觉得这件事明明你可以自己做,为什么还要我做,所以继续打游戏。
然后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只需要女生向男生表达:你打游戏我很不安,我担心你以后一直打游戏会忽视我,这样会让我很孤独。

男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更成问题,女孩子还会试探,男孩子则大多善于伪装。
女友微信上有几个男追求者,男孩子发现之后非常吃醋,如果他是一个强势的男生,就会让女生删除这几个人,删除的理由一般都是这几个一看就知道不靠谱,渣男... ...女孩子肯定不这么觉得,觉得这几个人还不错啊,所以她觉得男生小心眼... ...然后矛盾激化。
善于伪装一点的,嘴上说不碍事,心里上就是一个疙瘩,看到女生和这几个人聊天吃醋的要死,但是就是装作不在乎,然后在其他地方报复。
其实他只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亲爱的,我很在乎你,看到这些人追求你,我很不安,因为我对自己缺乏自信吧,我总觉得你那么优秀,那么好,我很担心失去你。

阻碍情感表达除了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外,还有一个更加黑暗的原因:不愿意承担责任。
人类社会活动是由交换作为基础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情感,别人满足了你,你就需要回馈,但是不愿意承担这种回馈会阻碍表达。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玻璃心,但是我重来不这么称呼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似琉璃的男子。
心似琉璃带来的痛苦,大多数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敏感,
因为敏感,所以能感知到更多的外界信息,
因为敏感,内心就有更多的情感需求,
产生了这些需求,但是不敢或者不会表达出来,带来了窒息感。
讨厌这种窒息感,所以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敏感,大量的能量都投注到了自我对抗中了,所以忘了其实自己年轻的人身第一主题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发展自己。
越是敏感,越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要的不是让自己那颗玻璃心变硬,而是将他安置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我们生命的前三年形成人格,之后的所有时间都在寻找自己这种人格合适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成长。
其实,玻璃心是特点,没有优缺之分,因为他而痛苦只是你没找到使用他的方法。


我上面所讲的是正常的人际敏感,但是也是存在着非正常的人际敏感的,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主体的崩塌,从此借助客体而活,主体无法再提供自恋性需求的养分,自恋的满足全部来自客体。
直白一点讲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定要别人告诉你你是谁,还非要别人夸你,夸张的赞扬你。
到了这种程度,是需要干预的,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可以阅读《自体的重建》,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发表于 2019-8-10 15: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心”这样的字眼里潜藏着这样的一种态度:你的感受是不值得被理解与尊重的。
真是遗憾这样的潜在的态度竟是如此普遍地弥漫在我们的下意识之中,较少人去真正愿意为它剖析背后的原因。想来我们也太无觉无察于这些语言文字当中所携带的无意识了,似乎出现一个概念,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其视作权威,并依此来非难自己的感受,等等。然而,因为我们不尊重自己感受,且又无力抵抗夹杂在语言之中的无形的态度,偏见(因为更真实深刻的了解常常都是基于感受的,而失去与感受连接的所谓理性常常沦为自欺)。写这个小小的答案来对此潜在的态度进行直面。
诚然,我也知道玻璃心使我们受伤的时候的情境“也许”并没有糟糕到让我们如此挫败懊恼的程度。
故而这使得我们很多人会在自己受伤的时候不选择去责怪环境以及眼前的事实,而是责怪自己,责怪自己的敏感脆弱。唉,这与另外的一些总是将自己的问题推脱给环境,将问题的责任推脱给别人的人不是恰好一种反面吗? 然而恰恰这种人反而在生活当中还较多地得势。
每一个感受都值得被我们重视,它总在向我们提醒着什么。也许这些负面感受的根源是由于我们早年的经历,但是至少也是由眼前的情境所触发的。而我们之所以这么脆弱敏感,常常就是在我们年幼时候在相应的情境之中受过伤害。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举些例子说,比如在儿时曾经遭受忽略的孩子,在长大后遭遇受到忽略的情境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失落也许就要超过眼前情境的程度。而被无端指责呵斥的孩子也会容易在此种情境之中被唤起更多深切的不安;而被吓唬,糊弄的孩子也都会在日后的某些情境之中产生些许超出理性范围的焦虑警惕;而在年幼时期受过敌视的孩子在后来也很难面对别人的一些不满的时候保持淡定,纵使自己并未有错,等等。
如果我们在多数的这种我们被眼前的情境所触发了某些强烈的受伤感的时候,还要去责备自己的敏感脆弱,玻璃心,那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挺可怜的。当我们并不与自己的感受站在一块的时候,我们也并未与我们自己站在了一块,而站到自己的对立面给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诸多诘难难道不正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许多心理问题的一个结症与特征吗?
我不认为仅仅因为自己感到受伤没认清事实就将谴责随意加诸他人是对的,但是也不认为只是因为自己的受伤超乎眼前情境的程度而选择对此感受进行忽略压抑是恰当的选择。也许此时别人没有在伤害我们,但是也许还是有的。此时至少我们需要暂时避开,去与自己的感受独处一会。而只有我们重视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受到环境的持续摆布。我们有理由对于受到侵害的情境感到愤怒与不满,纵使只是那些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侵害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侵害的时候也是多与自己的过往以及无形当中的固有模式有关,只要我们勇于认清这个感受的事实,对于自己臆想与投射也才会渐渐地解除。但是,更多的可能性在于,我们因为重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断地发现了很多原本我们无形地容忍妥协着的别人对于我们的糊弄、侵害与利用。这个侵害也许并不一定是别人主观意图上造成,而是由于彼此的行为模式上不自觉地造成的事实。这些事实不经由重视自己的感受,很难对其进行摆脱解除。
很多时候看到真相的时候会有一种痛苦,这个痛苦是看清现实的时候的伴随,感受到了这些痛苦的真相,我们才会渐渐地解除掉那些在我们自身存在着的容许环境对我们继续造成侵害,糊弄的无意识状态与心理。看到我们时常作为受害者的事实之后(虽然这个受害的处境其实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便不会去责备自己的敏感脆弱,嘲笑自己的玻璃心了。因为我们此时知道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有着根源,都有着存在着理由。更多的时候它们也是在提醒着我们一些什么,提醒着我们一些被我们的所谓的理性的头脑所忽略着的重要的事实。
“玻璃心”一词有时甚至成为了某些人进行侵害愚弄,然后遭受抵制揭露之后反击受害者的一个挡箭牌,这就是很糟糕的了。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嘛,至于嘛!  唉唉,别老想那么多啊! 干嘛那么敏感! 等等,这些是我们不时在生活之中总会遇到的情境,然后语言、话语(偏向强者)本身的那些偏向性,使得受害者其实对于自身的情境的觉知感受,其实更多地处在被加害者,强者的立场,话语所描述的尴尬境地。这就使人蒙受了无形的伤害之后还难于表达自己的处境,因为我们自己首先是缺失了那个感受,进而又是缺失了那个语言。受害者无法通过依照自己感受通过语言将自己的处境描述出来,这就使其几乎难于拜摆脱那种受害的状态了。甚至进而使得他们认定这样的方式,做法,模式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秩序与常态,认同了加害者的身份与方式,并学着将同样的方式,对待,转嫁给下次自己遇到的弱者。呵呵,总有一些潜在的吃人的链条在薪火传递,然而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么变糟的。
知乎上曾经有过高赞的答案,是说到中国社会有什么问题的时候的一个回答:对好人太坏,对坏人太好。。我们在感受之中都不难知道这样的事实的存在,但是理性却是难于透析背后的原因。因为这原因其实藏在我们集体心理的无意识当中,而对于某些无意识心理的利用就是某些人(坏人)持续地得以擭取利益又侵害别人,并且还总是能够躲避其理应承受的谴责。而另外的好人则是因为自身的某种既定的无意识模式使得其容易在出现分歧纠纷的时候被用作替罪羊的缘故,因为我们自己也习惯于总是下意识地因为一些事情责备自己。而我们之所以会下意识地这样的原因无不是因为我们糟糕地成长经历,被父母自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与攻击性的缘故。而这些愧疚的内化会延续在日后的多年的生活当中,给与我们持续地困扰乃至创痛。
发表于 2019-8-10 15: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存在感的缺失
有玻璃心的人,大多是很在意自己的存在感。
没有存在感的原因很多,有的缺爱,有的缺钱,有的缺一颗理智的大脑。
还有就是,缺一个平常心。也就是说:你期望值太高了!或是,你太贪心了!
你的各种刺伤、纠结和困惑来源于你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得太多的东西,一次简简单单的聊天都能被你看成收获对你魅力的正面评价的场地,要又要地怯怯懦懦、不明不暗,自己先就心虚了,当然容易被伤到。

二:安全感的缺失
常常是一些不够自信不够独立的一些人,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
而且,这样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很容易会带有强烈的攻击性。
无端揣测人家话里是否带着刺,花很长的时间去品味谁谁的眼神是否是嫌恶,觉得自己行动处总会有人挑剔,感觉社会不友好,世界变得好暴力~~
这种攻击也会带有内倾性。
有人就是性子急走火快,不知怎么地就发脾气了,然后你在旁边,开始自我检讨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习惯性为别人的坏脾气埋单抱歉,兼自动式的懊恼忏悔和反复脑补夸大自己的缺陷。

三:自我认知偏差
真的有这样一些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谁都应该把自己当成小公主或是大爷(第二声)一样的捧着。私底下说人坏话,嘴剧毒无比,谁当面说他一个不是,就立马赌气翻脸,做出一副“你们都应该来道歉不然死定了”的表情。
这样的傲娇物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我想说的是上面两种。

挺明白的一件事:不自信才会玻璃心。但“你要自信起来”这句话难道就是治疗玻璃心的至尊良药?
不见得…
我们都知道宝藏在哪里,可很少有人到达过。
有详细规划的人,会在出发前预知哪里会有风险哪里要使用绝技,然后夺得宝贝。
敏感脆弱的人看似心思细腻,其实最简单粗暴。
真的,他们(包括我自己~)毫无耐心,逻辑能力差,公私不分。
所以,想要不玻璃心,先从最简单的做起。
比如:
先别想着让人喜欢你,先想着别惹人讨厌;

先不想着怎样变优秀,先想着少犯错;

先不想着风趣又幽默,先想着别扫兴;
……
然后,你会发现,当你不犯错时,就是最优秀的时刻~

此外——
不要怀疑人集中精力的威力,被关注点往往会被人情绪性的无限放大。杞人忧天便是如此。感觉脆弱了,敏感了,又玻璃心了,就做点事儿吧。不过话说回来,专注于事务本身的人,一般不会为此玻璃心的~
发表于 2019-8-10 1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心“究竟是什么状态呢?我们试着列举几个常见表现:
1. 非常在意外界评价,对他人想法极其敏感。容易多想,忍不住怀疑别人是不是在“针对”自己。
2. 不爱看悲剧,有时甚至不想面对世间他人的种种不幸,所以连严肃的新闻、纪录片都会躲开。
3. 一旦产生负面情绪,很容易越陷越深,很难逃离。一方面觉得很难过,却又忍不住会去想种种不好的事。
如果你觉得以上几条描述令你有些感同身受,那么也许你就是大家常说的“玻璃心”:1) 对他人想法敏感;2) 对环境、外界刺激敏感;3) 对自己的情绪也格外敏感 (Ni, 2017)。
除了令自己不愉快,上述特质还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不喜欢”玻璃心“,想要”治好“它?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包括两个方面:
过激反应(overreaction)、对自我的过度保护(overprotection)。
他们常常对我说:“不至于吧。”
对”玻璃心“的人来说,需要承受的东西更多,一切也都显得更难忍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玻璃心“的有些反应在他人看来有些过激:别人的一个小建议,都会让我们陷入自己是不是无能的反思;看了结局不美好的故事,就忍不住想世间是否本就没有童话…
这些别人看起来有点”夸张“、”不至于“的眼泪和难过,对”玻璃心“的人来讲都是真真切切的。而一旦进入这种思考模式,他们又很难将自己从情绪的泥潭中拔出来。因此,他们很可能对自己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面对。
我告诉自己:”远离这些吧。“
既然我无法麻木自己,别人也常常无法理解我,那我躲还不行吗?——这可能是很多”玻璃心“的想法,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爱接触一些外界刺激。这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当然无可厚非,我们也鼓励积极自我调节、关爱自我精神健康的做法。但这种策略如果不小心使用,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封闭,失去身边人的支持(social support),因此感到更绝望。
不难看出,”玻璃心“确实会影响心态和生活方式。可能也有不少人感到”玻璃心“这个词被滥用,变成了一种过于简化的标签,已经有些偏离最初的定义。
内心敏感不等于情绪不稳定,也不能和性格内向划等号(Aron & Aron, 1997):情绪起伏大,只是敏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理,内向的人可能只是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足够满足他们社交需求的小圈子,因此不常向大众展现自己的情绪波动。这不代表内向的人天天都在唉声叹气,伤春悲秋。
怎么让小心脏不再像玻璃般易碎?
“玻璃心”只是一个性格特点,并不需要被严格意义上的“治疗”。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需要采取措施的,那无非是我们提到的在过激反应和过度自我保护上做出调整,以下是几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1. 勇于说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减少刺激因素,根本不踏进负面情绪的漩涡。我们不提倡一味逃避,最终走入自我封闭的极端。我们鼓励大家尊重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做朋友,不强迫、不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需求不代表软弱,照顾自己(self-care)也绝不可耻。
2. 现实检验(reality check): 很多时候“玻璃心”容易被过去的不愉快经历缠住,影响当下或未来的判断。这是我们要做的,是牢记过去已经过去,现在、将来都与过去不同。同时,现在也会过去,这一切都只是短暂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不会亮的夜。如果觉得做到这一点很难,不妨尝试冥想、正念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活在当下,不被过去的阴影所扰。
3. 变“劣势”为优势:内心敏感的“玻璃心”们往往有极强的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同时也对他人更宽容。另外,对外界环境的敏感也让他们的感官像艺术家一样细腻,能探知到最细小的差别。这都是不“玻璃心”的人做不到的。既然认识了自己,不如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4. 保证休息:这看似和“玻璃心”没什么关联,实际上却不失为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对策。敏感,意味着我们每天要承受更多外界刺激,且这些刺激很多时候起不到正向、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认知容量(cognitive load),当需要承受的信息溢出,自然会感到无助。为了处理比别人更多、更强烈的信息,更应该好好休息,解放自己的容量(Sweller, 1988)。
以上~
===============
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请关注我们哦 @KnowYourself
References
Aron, E. N., & Aron, A. (1997).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introversion and emoti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2), 345.
Ni, P. Are You Highly Sensitive? How to Gain Immunity, Peace, and Self-Mastery!. PNCC. (2017)
Sweller, J. (1988).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 12(2), 257-285.
发表于 2019-8-10 1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自卑抑郁的玻璃心全职妈妈,成长为自信阳光的创业女强人,我断断续续用了5、6年。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你。
我觉得造成玻璃心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个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二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一、太把自己当回事
这种人有点“隐形自恋”,无法接受别人说自己任何不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环境和别人身上。我原来有个同事就是这样,领导在会上批评几句,他就认为是故意针对他、十分焦虑不安,同事之间开个玩笑,他也会生气很久。其实他的担心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多余的,没有人在意他是否犯错、有什么缺陷,只是他自己很在意而已。
二、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高敏感、低自尊,我就属于这种类型。生完宝宝后我两年没上班,1个人照顾老人、小孩还有老公。潜意识里总是想做个好人,想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长久下去,心里积累的不满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一点小小的责备、伤害或挫败也能让我伤心落泪,很长时间都处在纠结和丧气状态。

有一次因为没留神让孩子摔了一跤,老公说了我两句,我就崩溃了,穿着拖鞋冲出家门,在大雪天里走了1个多小时。当时觉得自己再这么玻璃心,以后就完蛋了,于是就开始看很多心理学、疗愈类书,报了很多网课,还做了付费咨询,花了5、6年完成了痛苦的蜕变和成长。
这里分享下我实践后最有效的几个治愈办法。


1、在心理上:当一个“坏人”
我一直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特别在意其他人的批评和看法,原因是我想保持在别人眼中的好形象,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事实是这样做太累,并没有让我感到开心。
武志红有本书里写过一句话:“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所以,我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人放低自己,我开始学着做一个“坏人”。
比如,有朋友让我帮忙,我答应了,但由于客观原因没帮上。以前我会愧疚很久,觉得自己没守信用、对不起他。现在会暗示自己,反正我是坏人,没必要讲信用!心里就好受很多。
我妈有时挑我毛病,说我哪哪没做好,以前我会很沮丧,觉得自己好差劲。现在我会想,反正我是个坏人,被批评很正常啊,没必要苛求完美。于是心安理得的该咋办咋办,不会因为别人一句批评就努力去迎合改变。
心理学中有一种系统脱敏疗法,原理是慢慢增加你对某事的承受力,让你逐渐适应它,不再那么敏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慢慢从一个“小坏人”变成一个“大坏人”。当然,不是让大家真的做坏人,而是学着不再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记住,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事——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2、在生活中:让自己的世界变大,把注意力分散
我以前虽然敏感,但也不至于玻璃心。全职在家带娃后,这种情况才变得严重起来,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陷入纠结和痛苦中。主要原因是我的世界变得太小了。我每天只围着老公、孩子两个人转,生活中只有养娃、做饭、家务、看剧这几件事,老公说了我几句,我就整天都在想这件事,越想越生气,因为没有别的事占据注意力呀。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找事干,琢磨做兼职赚钱。做过一段时间海淘代购、卖过眼镜,后来还开了网店。那段时间疯狂恶补各种行业知识和软件操作,还得拓展客户、打理店铺,微信一天能收上千条,电话能接打几百个,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胡思乱想。
有一天晚上,老公睡前突然问我,“你是不是生气了?”
我:“?”
老公:“昨天咱俩不是吵了两句么,你今天一天都没理我,是不是还生我气呢?”
我:“咱俩昨天有吵过吗?”
想当初连他忘买菜我都要吵半天,现在竟然连前一天吵架的原因都想不起来了。
当你的世界扩大了10倍,你对某件事的注意力也相应稀释了10倍,这件事造成的困扰和影响也相应降低了10倍。当时让我崩溃的天大事情,现在回头看都是些鸡毛小事。
人的脆弱,大都源于无事可做的恐慌。给自己多找点事干,要么看书学习、要么努力赚钱,实在不行多尝试培养几个爱好、多交几个朋友聊聊天。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试着去关注他人和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好多美好的、值得去做的事情呀,根本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困住自己。

3、在长远人生中: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在经济和精神上不断独立、强大起来
所有的玻璃心下都藏着一个自卑软弱的自我。因为没有底气、没有自信,所以才总是容易受伤。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都具有目标导向型思维,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做,清楚哪些东西对自己是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不要在无关的小事上耗费纠结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做海淘时、刚开店时一天至少要被客户拒绝几十次吧,每次被拒绝都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设才能缓过来。我问自己,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答案是达成订单、赚够XX钱是目标,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寻找拓展新客户,挖掘确认购买需求。至于客户的拒绝和脸色,都是无关紧要的副产品,不能在这些小事上花太多时间沮丧,也不能因为他们影响我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么一直暗示自己,心情就会好很多。
最后,不得不说,在塑造底气这方面,钱真是个好东西,能让你安身立命、挺直腰杆,给自己提供安全感。几年下来通过自己的打拼,从靠老公养到年收入稳定在百万,成就感爆棚,现在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不喜欢做的事说“不”,最重要的是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真正地接纳自己了。
老公经常感慨我这几年变化很大,夸我大气了、越来越美了,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哈~厚脸皮放一张自己的照片,自信的人最美!
如何治疗「玻璃心」?-1.jpg 祝愿所有的玻璃心都能修炼成光芒璀璨的钻石心!比心~
发表于 2019-8-10 15: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1.自己打碎
2.自己粘起来
3.重复1、2,直到碎的粒度到达纳米层级
可以了,面对外界,可以无坚不摧
发表于 2019-8-10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心的人主要是习惯于用感性思维替代理性思维,靠感官和感觉来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理性思考。
比如我们早些年有一大批人认为,早上的空气最新鲜。事实上很可能是:一觉睡醒来精神正足,自我感觉精神好而已,所以觉得空气也很好。
但事实上,稍微了解生物的人都知道,植物晚上是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的,早上的空气恰恰相反,是一天之中最差的。“早上的空气最新鲜”这句话在我们那个年代甚至上了教科书,现在还有一大批人仍然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并且在误导下一代。
一个人如果长期习惯于感性思维,那么就会变得格外敏感、脆弱,情绪波动大,他们更多注重的外界是否符合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是否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这样的人当然容易造就一颗脆弱的玻璃心。
最好的办法是锻炼每件事,用理性来考虑问题,而不是用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每件事情不要冲动善作结论,而是在周密的思考之后再得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可以求教身边理性思维比较强的朋友。在此时,你追求的不再是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感觉,而是在乎的事情的原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你举的这个例子中,女生不回复你短信,你首先聚焦的不再是你失落的情绪,而是女生为什么不回复你的短信?你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慢慢地会了解,失落本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只有理性地看待问题,将问题解决,才是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久而久之,“玻璃心”自然就好了。
发表于 2019-8-10 15: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绪成熟之路


如何治疗「玻璃心」?-1.jpg

什么是情绪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总是那个麻烦制造者,他们时常使用责备式的语气,充满攻击性的语言风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极度脆弱和需要别人的关爱,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点小事在他们心理都会掀起惊涛骇浪,这些负面情绪久久不能在其心里消失。


笔者打算在这里试着说明,“情绪不成熟”从哪里来,如何甄别一个人是否情绪成熟,其对人一生当中的影响,及如何改变自己,走出这种困境。


情绪成熟的定义:情绪成熟是一种独立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包括好与不好的)问题的能力。


这关系到停止责备他人,担负起责任,积极地面对生活,勇于表现出自己的正义感。


情绪的发展阶段:
Stage 1 :婴儿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儿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婴儿期,生活无法自理,完全依赖照顾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儿期,逐渐脱离依赖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开始发展独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赖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个体情绪发展就会停留在那个阶段。反过来说,当一个阶段的需求被充分满足后,孩子自然会成长,寻求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有时父母会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前期待并要求孩子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出于他们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状态)。一个常见的结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后会隐约觉得自己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孩,却需要无时无刻不把自己掩饰成已然长大的样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里已经不再允许儿童行为了 。可以想象一个年满18周岁且情绪不成熟的“孩子”在面对一个比童年环境复杂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么可怕!
他们可能因为生活中的压力迅速表现出像被宠坏的儿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为,情绪失控,敌对,需要被关怀和理解。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来自一个网友的个人陈述:
例一、今天一个人来到你在的城市,来到你宿舍楼下,本想给你一个惊喜,没想到收到的却是一条让人心灰意冷的短信。"又杀来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广州面试,让你扑了个空"。
2015年,我们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个劫,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骄傲指使我等你主动联系,于是我就错过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实在沉不住气的我还是先给你打了电话,你说之所以不联系我是因为那晚你主动挂了电话后怕我生气,之后就不敢打了。
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电话么?之后我到你家大闹了一场,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让你难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联系你你就真的会因为主动挂了电话这件事放弃我们的感情么?
3月份的时候我跑到北京来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说我们和好吧,最终我们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对你说的话言听计从。虽然我心里也有委屈,觉得明明是你主动放弃这份感情的,却要我委曲求全来挽回,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
我们复合后你把之前每天不记次的电话缩减到了每晚十点后,每次都只是说一两分钟…… 9月30日,又是异地恋冲突的惯用模式,我们简短的通话,你让我睡觉,我挂了电话后给你发短信说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觉前在说两句,但是我却不知道你已经关机了,临近凌晨一打电话我崩溃了,误会你是为了逃避我才关的手机。于是我又傻傻地拨了一夜电话,听了一夜移动关机的特质录音。
第二天,我给你发了短信说去北京,刚到高铁站接到你的电话,我知道是我误会了,心里一下子觉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还是强迫自己跟你吵了几句,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准备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时,手机响了,你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分手吧。
你知道么,听到你这句话时我的嘴角都还挂着笑,而那笑容本来是用来跟你撒娇的,于是表情僵在那里……见面后你没有让我留下,而且把我拦在了北京西站,你说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车。我听话回家了,听话的结果是再没有了和你通话的权力。从那之后……我只是喜欢一个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么错。


如何治疗「玻璃心」?-2.jpg

责备是一种过度的防御反应,当人们抱怨或责备时,其实是在说:
“不关我的事,别怪我,不是我的责任。”
“我受到了虐待。”
我们责备时,是在拒绝某事,并失掉了我们的正义感,流失了力量。
这种以自己为中心、自恋,通常来讲是儿童时期的特点,他们总抱怨生活没有让他们满足,他们需要特殊的照料,度过这种心态是长大的一个重要部分。
女主角强烈的需要男朋友无时无刻的呵护,她很幸运,拥有了这样一个人,可以呵护和包容自己的骄傲,在恋爱开始时是非常幸福的。
半夜给男朋友打电话没打通,她感到强烈的不安。但不妨推想,接下来打通电话时的开场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责备数落一番。当感情遇到麻烦时,男朋友开始逃避这段感情,这给女主角带来了巨大的不安,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对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骄傲地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样来主动讨好她,可是这一次男主角没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里没有朋友,孤单一人更加需要对男朋友依赖。在向男主角道歉时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灵能量,她体会到一个人如何“低到尘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时,不成熟并无大碍,而当感情遇到麻烦时,来自一方甚至双方的不成熟可能使这段关系结束。
他们总是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识到自己对别人造成何种伤害。所以他们在向别人哭诉自己的经历时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同情。


情绪不成熟的标志
1.很少真诚地赞美别人。
2.经常能感受到恨意,难以原谅别人。
3.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4.不能独立,渴望有人无时无刻地陪在身边。
5.更需要别人的关注与称赞,甚至花费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满足。
6.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责任。
7.对于他人对自己做了什么高度敏感,却看不到自己对他人做过什么。如果他们认为你对他们做了错事,会施以报复。然而却期待你去宽容和接纳他们的无理行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无法摆脱不良情绪。
9.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钝行为有被迫害感。
10.会控制自己周围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不会接受现实并用自己的努力积极改变现实。
11.经常为自己辩护。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给对方下了判断。
13.看待他人时善恶分明。
14.无法容忍别人的错误。当他们认定自己是正确的时,是无法容忍别人的任何意见的。
15.经常被情绪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绪。
16....


例二、周末,小Y与交往不久的男朋友在黄昏的树荫下蜜语,男朋友主动讨好小Y,小Y在男朋友发现自己已经被取悦的事实后,马上绷住自己的表情,反驳道:“谁高兴了!?”男朋友在旁边错愕。
例三、小P,53岁,已退休赋闲在家。是个大家眼中所谓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处店铺开服装店,由于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伙帮忙,她从心里不愿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绝,于是应付着答应下来。后来店铺开张,由于小P已经与W承诺在先,经常不去担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数太多她又着实不愿。只好敷衍每周去店里帮忙一次。小P与家人谈起这件事时只说:“我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后来店里逐渐忙了起来,W经常叫小P来帮忙,小P偶尔以借口不去,后来没有借口可寻只好不接电话。由于店里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开始赔钱,W开始怪罪小P没有履行承诺。随着生意失败,友情也随之破裂。从此两人再也不相来往。


这两个例子中的女主角都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第一个例子中小Y在男朋友发现自己已经被取悦的事实后马上掩盖自己,而第二个例子中小P由于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补偿行为来自我保护。这些行为并不是她们内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经常需要靠撒谎来维持一种表面和谐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礼貌地拒绝别人并不会伤害友谊,可以拒绝别人的人内心非常自由。而“礼貌地拒绝”显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里。由于这种错误的自我保护策略,小P并没有在问题最初产生时将之解决,只是把今天的风险推给了明天,让风险放大了。她感到很难拒绝别人而不得不委和,靠此来维系脆弱的友谊。后来随着W越来越频繁地叫小P去帮忙,小P终于无法对付自己的承诺了。


情绪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执行大量无效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强大。这种自我保护策略带来的后果非常糟糕,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灵囚禁在一个笼子里来阻止外界的伤害,但同时也把你与周围世界割裂开了。
在过度保护自己的同时,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会欺侮和贬低他人。因为他们经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尽管这种感觉往往并不是真实的。欺凌和厌烦是一个少年和儿童阶段具有的特征,突然被激怒,欺骗,撒谎,熟练的伪装来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责任。
他们错误地认为成熟和承担是一种需要逃避的负担。拒绝承担任何责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设性方向的改变,使他们总是在难过和气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环境:
“现实就是这样,我只能这么做。”
“你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它”
这正是他们常挂在嘴头的话。


情绪成熟的标志


1.给予别人爱,同时也能收获爱
2.具备独立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地处理不良情绪并从经验中反思与进步
4.情绪相对平和,没有大起与大落
5.更善于处理情绪,显得有弹性,能很快让不良情绪过去,并用积极地视角解读,面对下一次挑战。
6.对待他人的错误和瑕疵能采取开放态度,能够原谅别人,不会记恨在心。
7....


如何治疗「玻璃心」?-3.jpg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的需求按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虽然现在很多实验表明这种分类并不准确,但本文暂且引之一用。
书中谈到:人的自我发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轻松地驾驭那些低级的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他们把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会深陷其中。过分地强调那些低级需求,排斥和轻视他人,将使我们的生命失衡。长期的失衡状态,比如说一个逃避,拒绝,压抑的工作狂,他们表现出的行为像是一种强迫性的补偿。
另摘录一段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译本(注1)书中的话:“...不会经常体验到敌对,仇恨,暴力,恶意和破坏性攻击。他们并没有失去他们的愤怒或攻击性,但这种愤怒或攻击的性质却常常转化成了义愤、自我肯定、对被剥削利用的抵抗和对非正义的愤怒,也就是说从不健康的攻击转化成了健康的攻击;比较健康的人似乎都远远不是那么害怕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性,因此当他们表现自己的愤怒和攻击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完全的成熟在于喜怒哀乐都仅取决于自身的态度而不依赖于别人和环境。他们并不是失去了感觉,他们的感受更加缓和且准确,很少因强烈的情绪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断。他们在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松弛而有弹性的状态,不会被不良事件激起防御式的反应,并能很快让不良情绪消失,专注于当下的问题。他们在行为上显得更加诚实与真挚,不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不羞于或耻于暴露自己的内心,那正是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细审视她们的心灵,更像是一个受害者,一只惊弓之鸟。他们在遇到外部刺激时,会表现出应激式的防御反应,以责备来逃避可能带来的伤害,他们的行为和成长都趋于静止,很少达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变。
一个人越健康,就越能体会到别人的处境和情绪,并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健康的人会为朋友的成功而高兴,对野牛冲来恐惧,对不公正而愤怒,为心爱的人离去而悲伤。
他们接受并承认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绪,并采取积极的回应。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失去自己重要的东西,但不会被这种不良情绪所消耗,他们继续前进,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把生命看成充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成熟的人不愿经历所有的情绪,他们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
成熟的人并非不会愤怒,他们不惧怕自己的攻击行为,因此一但表现时也更加酣畅淋漓。与之相对的是不成熟的人,虽然常常表现出哀鸣式的攻击行为,比如责备,但是他们心里却对愤怒和攻击无比恐惧。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儿童一样获得立即的表扬,他们看待事物不会非黑即白,非对既错,非好即坏。看待人时不会非陌生即挚交。


二、为什么我情绪不成熟?


如何治疗「玻璃心」?-4.jpg

事实上,很多成年人都处在一个不成熟的情绪阶段内,请看下例:
例四、Selma,一位中年母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当过8年兵后退伍转业的军人。她有一个5岁的孩子小L,还需要贴身照顾,但由于家里经济不允许,她只能带着孩子上班。工作当中的人际关系复杂而充满恶意,Selma经常会感受到同事排挤她,她没有知心朋友,丈夫也并不能理解她的内心,对她不闻不问。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时,她心里充满了空虚感,平时乖巧可爱的孩子也显得可恨起来。
Selma甚至有时觉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厨房做饭的时候看到孩子进来找妈妈,她恨意顿时涌上心头,大声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顿了顿转身走了出去,过了一会看到孩子又进来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并把厨房门锁住。
Selma对孩子的任何一点“不懂事”的行为都施以惩罚。
因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对丈夫也吹毛求疵,并经常恶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错也横加指责且不让丈夫还嘴“犯了错还不让人说!?说说你,教育教育你不对!?”丈夫无法忍受,回家越来越晚,在家里时也总是想“躲避”到外边,Selma认为丈夫自私且不负责任,甚至怀疑丈夫在外面已经有了外遇。
他们每天都会吵架,吵架时Selma为了不影响孩子,把孩子锁到另外一个屋子里。孩子觉得是自己犯的错让父母不高兴,感到难过和内疚。
孩子小L进入青春期后显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时常有不满足感,且经常感到来自周围的敌意。
小L在高中时交了一个女朋友,可是3个月后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动给予爱,希望女生主动,女朋友犯了小错就怀恨在心,不能原谅。
小L没有和人沟通解决问题的潜意识工作模型。在两人产生隔阂后,小L心里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气,没有第一个去道歉也没有给女朋友一个台阶下。冷战后感情变得越来越沉重,直到双方都变得冷漠起来。
小L在进入二十岁后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需要粉饰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与母亲Selma和父亲的关系都比较淡薄。对建立家庭和即将来临的责任感到恐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
(1) 父母(基于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时候父母当中一方是一个情绪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会有健康与和谐的成长环境。中国的父母都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不要像个小孩一样!”而忽略了他们本身就是个小孩子,为什么要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呢?
(2) 孩子缺乏一个成熟的行为模型来模仿
这个例子里小L与女朋友交往时,其潜意识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关心,被给予;(无法关心,给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对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坚强,若我有了权力才能让她不离开我。
这种令人窒息般的自我发展经历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自我障碍和自私的行为。有些个体在长大后,这些在童年时未被满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无止境的需求替代符号作为补偿,如金钱,地位,权力,控制,名望,赞扬声,被接纳。
然而在这个涉及到两代人的例子中我们并不能把后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问题都来自双方。丈夫J是个“大老粗”式的军事迷和政治迷,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规则,不能读懂妻子的心思。J很难与Selma进行有效的谈话沟通,因为她经常被情绪控制,很难去和一个被情绪操控的人去讲道理,Selma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世界在敌对她。她时常有受迫害感,责备别人,越责备别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内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别人拥有快乐,而她的内心孤独而困苦不堪。于是变得性情乖戾,充满仇恨,惩罚自己周围的人。
因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长出了一系列的补偿行为来充实自己。


三、如何变得情绪成熟?
我们的责备行为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应激式的行为。比较焦虑的人往往记不住对方的名字,因为化解焦虑占用了绝大部分大脑能量。当我们遭遇不良事件时,强烈的侵入式的情绪使我们大脑部分功能失效,无法适当地回应对方。事后反复琢磨才慢慢意识到刚才自己的失礼。同时因为我们处于妄想中,我们的精力被错误地集中在解决本不存在的问题上。这一过程损害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种不健康的情绪状态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毁灭般的打击,如何改变自己呢?
下面一些行动或因素可以帮助你, 这里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
1.自己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变得成熟
愿望越强烈,变化就越彻底越快速。我们越愿意在更大程度上改变自己,就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之前我们无法看到的,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有时甚至让自己震惊。
2.试着减慢自己说话的节奏
3.谦卑待人
4.找到一个积极的对象,模仿其行为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身边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们和你的行为有何不同之处?他们是不是每天都保持着开放态度,是不是经常被激怒?他们发短信聊天时是不是经常开你玩笑还带着^_^(笑脸)的表情符号?是不是经常主动称赞别人?是不是主动光顾你的个人主页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个你一直真正钦佩与欣赏的人,他/她的行为举止可能总是温润有礼,尊重他人的自尊,赋有同情心。寻找和他/她共处的机会,模仿会自然发生的。
5.找到一个消极的对象
把Ta作为镜子,从Ta的身上识别出自己类似的行为模式与局限,反思自己什么时候会表现出情绪失控行为。我们越焦虑,就越难以认识到自己当下的攻击行为,但随着进步,这会变得容易。认识到的越多,改变就越广泛。当别人冒犯了我们时,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对别人也做过同样的事?当我们意识到后,难过的感觉马上降低了。
6.扩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愿意献出最好的自己的人与之度过
在乡村长大的人不会学习到在下车时为女士开门,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为和语言的课本,你应该经常逛书店使之更加丰富。如何让改变变得简单?找到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与之一起生活。




如何治疗「玻璃心」?-5.jpg

注1:《动机与人格》第三版,亚伯拉罕-马斯洛,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7页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有问题可以微博上找我: 慕阳Sermon 或微信公众号:mypsych
《情绪成熟之路》付费阅读专栏已上线,想对相关知识内容有更深入了解的童鞋,可通过公众号内底部菜单进行订阅。


如何治疗「玻璃心」?-6.jpg
发表于 2019-8-10 1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多提升自己,等到自己能力和阅历到达一定时候就能看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淡以后反而朋友多了,玻璃心也不见了,因为内心真正强大了。玻璃心是因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喜欢从别人的认同感中找到自己而非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缺乏自我认知,内心太敏感想太多,做太少,在没有意义的事情和人际关系中浪费精力时间。
发表于 2019-8-10 15: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玻璃心的时候都对自己说【你以为你是谁 普天之下皆你妈】
慢慢就好了= =
发表于 2019-8-10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就是没见过世面没受过打击没吃过苦头没尝过绝处逢生的滋味。

行走苦游、努力工作、承担责任、扩大交际圈并成为交际圈中的调和者和组织者、戒狗血剧(绝大多数影视作品均在此列)、任何情况下坚决不抱怨、任何突发意外面前只给自己三分钟错愕时间、没事就看历史看官场看商战、再有时间就去做义工

总之,不断将自己推离舒适区,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不断接受新的人际考验,到时你想玻璃心,都没可能。

——————————这是分割线————————————————

被赞上去了是非就多了,既然看到的人会多起来,那还是加几句话吧。

前面的回答属于脱敏疗法的范围,有其适用领域的,因此:
1、重度玻璃心已经到了心理病态程度的,请勿轻易尝试,套用药品上常用的一句话:请遵医嘱;
2、有一种人,觉得自己不够健康,体力不够好,但吃药怕苦,针灸推拿怕疼,运动健身怕累,饮食调理怕麻烦,转念想想,大部分也都不是十足的健康啊,于是就自我安慰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凑活凑活就好了,不要折腾自己啦。任何药方都不是为这种人准备的,请凑活凑活的活着吧,不用看这类问题啦。
3、还有一种人,看到房子嫌小,看到梯子嫌矮,看到马路嫌窄,殊不知,不是所有房子都该盖成豪宅,不是所有梯子都盖做成天梯,不是所有马路都应修成高速,小房子小梯子小马路也有他的用处。

最后,感谢所有点赞和点感谢的朋友,很高兴能有几句话能帮到他人。
发表于 2019-8-10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也有些玻璃心,其实不长有,但是这次却也持续了2,3天,当然最后还是自我治愈啦,所以有些小心得,不一定对,不一定适用,题主参考下看:

1.每个人都有颗玻璃心,如果没发作,那是还没遇到让自己发作的人事或者物,还没发现自己潜在不能接受的事物。人人皆有,只是程度不同。

2.玻璃心可以被治愈,但不能被根除(因为在人生于世的漫漫过程中,你会不断遇到各种人事物)
   自我治愈,可以用合理的情绪疗法。
   这就要提一下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情绪ABC理论。他的大概意思是说,事物本身并不能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都源自我们本身对事物的看法,认知,解释或者评价。简单说来,就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看待事情,消极的态度会产生消极的心情。所以说,要让自己有合理的情绪。比如遇到事情可以暗示自己是不是自己想多了,把事情想严重了,或者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3.举个栗子
玻璃心:我把一个人当朋友,但是他嫌我丑,不把我当真正朋友。所以我很伤心。
分析:A事件:我把一个人当朋友,但是他不把我当真正的朋友。
          B信念(态度):①我一定要和他做朋友,他也一定要和我做朋友,他一定是嫌我丑。
                                   ②我想和他做朋友,希望他也能把我当朋友,他没有,没关系。
          C结果:①很伤心很失望
                      ②随意吧,我觉得ok就行
所以说哦,你怎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你有怎样的心情,会不会玻璃心。

4.题主的栗子
玻璃心:某个女生不回复短信,就失落小半天
分析:A事件:某个女生不回复短信。
          B信念(态度):①为什么不回,是不想理我吗不在乎我吗我讲的事情不好笑吗
                                   ②应该是有事暂不方便
          C结果:①失落小半天
                      ②(放下这段)先去做自己的事

不过 我看楼主这不是玻璃心哦,是喜欢人家吧 ;)

我向来对过长的答案无爱,觉得看着好麻烦,也没想过自己要长篇大论罗里吧嗦,只是最近遇到,治愈了自己,希望分享出来,题主可以参考下:)
发表于 2019-8-10 15: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菲猫》里有一个情节,加菲不小心走丢了,被卖到了一个宠物店,它非常担心它的主人乔恩会思念它成伤。在一个清晨,乔恩走进了这家宠物店,店主热情的问他要不要买宠物,然后乔恩发现了走失的加菲,再次把它买回去了,然后皆大欢喜。在故事的最后,那个世界著名的肥猫加菲说,我永远也不会问乔恩,那天为什么走进那家宠物店。

治疗玻璃心,不想,不问,就足够了吧。
发表于 2019-8-10 15: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自己太闲了。
如果你真的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那么女王的短信应该只是你成长流水线上的一个待定任务,一旦超时,则释放系统资源,转为“挂起”状态,定下心来做下一件事情。
-------
人生是一条奔流不回的河,一时的蓝天白云就选择驻足观赏,永远到不了梦想的大海。
发表于 2019-8-10 15: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来自另一个问题中我对一位知友的回答
回复 宽容 :听我的脆弱没什么不好,被爱护的人才有资格脆弱,坚强往往是情非得已。
一定有人说过你是玻璃心,这才是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他把一切对恶意的防卫,都一竿子打成心胸狭窄。须知人心都是肉长的,比玻璃还要脆弱。
而且脆弱的人天生带着一股子温柔,做你自己就好了。


如果真的要治那就只有无可奈何了吧,毕竟玻璃心碎了一次就成了石头,碎了太多次才会变成金刚钻。

———————
中间那句引用自微博,原文如下 如何治疗「玻璃心」?-1.jpg
发表于 2019-8-10 15: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看看玻璃是个什么东西,很硬易碎的材料,为什么易碎是因为其结晶成的晶粒粗大,相互间的结合不紧密,所以其实所有的玻璃心的人心都是很坚强的,问下玻璃心的人,其实小时候都有一个倔小孩的养成,他们明明胆小,却强迫自己勇敢,明明在哭泣却强装着笑脸,有天他们就成了玻璃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1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