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6|回复: 0

抗战死士:他们牺牲时,平均23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6 18: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74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世界正式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

抗战十四年,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最后的胜利!

民族危难之际,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历经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以上的代价,其中一大部分为中国军人,包括年轻的中国空军。

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位15岁的江苏少年,跟随着5000多位学生一起,游行到了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了要求“送蒋介石北上”的请愿活动,愤慨于日本人的悍然侵占东北以及东北军的不战而退,这位15岁的少年和那个时代无数的中国学生一样,在热泪和愤怒中,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
这位少年,名叫陈天民,日后,他以“爱国怀民”为念,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怀民(1916-1938),这位来自江苏镇江的少年,来自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陈子祥曾经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曾经创办过一系列体育产业。

w2.jpg
▲家境优渥的陈怀民,选择了弃笔从戎。
家境殷实的陈怀民,与他的父亲一样,具有青春热血的基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已经16岁的少年的陈怀民再也无法在课堂安坐下去,最终选择了从常州中国工艺专门学校退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十九路军中的学生义勇军;1933年11月,17岁少年陈怀民,又考入了位处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第5期,1935年毕业后,他正式加入了中国空军。
他就读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有一个著名的校训,那就是:
“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w3.jpg
▲民国时期矗立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校训碑文。
从入校的那一刻起,这些热血青年们将要面对的,不是傲人的薪水,而是绝大部分将要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取义成仁”的驰骋蓝天的豪情。
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这个大部分学生将以牺牲殉国为归宿的中央航空学校,一度是中国的权贵子弟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从民国“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张锡怙,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复,诗人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以及出身合肥超级富豪人家的金英——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这些出身优越的那个年代的中国中上阶层的子弟,并没有因为优渥的生活而放弃奔赴国难,而是选择了与祖国患难与共。
而迎接他们绝大部分人的归属,是:死亡。
2
由于空军招飞严格,因此在当时,考入中央航空学校以及最终加入中国空军的,普遍是出身优越的文化青年。1935年毕业后,陈怀民最终被编入中国空军第4大队第23中队,任少尉飞行员。
1937年8月抗战伊始,陈怀民就参加了淞沪空战;9月19日,他在击落一架日本驱逐机后,被日军飞机重重包围,在油箱被击中起火后,陈怀民的战机急速下坠,为了保全战机,他在离地面只有百来米时,关掉螺旋桨开始滑翔,最终在原南京江浦县一块平地上迫降,飞机最终撞在一颗大树上,他身受重伤,一直休养了三个多月才康复。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父亲陈子祥去看他,陈怀民却说:“打仗就不能太怕死,我上了天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否则,作战中就会挫伤自己的意志。”
考虑到陈怀民重伤初愈,空军部门就想调派陈怀民到航校去当教官,没想到陈怀民却直接拒绝了,他说,中国空军的实力本来就弱,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更是稀缺,所以在他的强烈求战下,他最终重返战场,并于1938年4月在支援台儿庄作战中,一举击落了三架日本战机,而他的代价是右腿被敌机子弹打穿,幸而最终成功降落。
他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战场,终将无情地将他裹挟。
在那场为期八年的抗战中,中国空军前后共击落、击毁1200多架日军飞机,自身也损毁1000多架飞机,并有4000多位空军将士牺牲;而他们殉国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w4.jpg
▲陈怀民与战机合影。
22岁的陈怀民,也即将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
1938年4月29日,日本48架战机在所谓裕仁天皇生日的“天长节”(中国人称“鬼王节”)这一天,大举进犯华中重镇武汉,企图一举歼灭驻守武汉的中国空军主力,而陈怀民,也引来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在击落一架敌机后,陈怀民马上就被几架日本战机团团包围,并被敌机疯狂围射,当时,陈怀民的飞机油箱中弹起火,飞机急速下坠,在此情况下,如果陈怀民跳伞,本可以成功逃生,然而,他却急速拉升飞机,并以一个180度的急速转身,猛地盯紧一架日军战机全速撞去,最终,他与敌机一起在空中爆炸起火,坠落长江以身殉国。而被他撞毁的,是号称为日本空军“红武士”的高桥宪一。
在那场空战中,武汉全市的军民全部抬头仰望蓝天,很多人目睹了陈怀民在空中的壮烈一刻;最终在那场空战中,中国空军一举击落21架日军战机,取得抗战以来空战最为辉煌的胜利。
然而,那个22岁的小伙子,再也没有归来。
当时,陈怀民的家人跟随着当时无数的中国军民一样,也辗转来到武汉避难;在牺牲的前一天,或许是有所预感,陈怀民特地请假去看家人,临走前,他掏出自己在部队为数不多的薪水、一块银元给他母亲魏静诚说,妈妈,你等我回来。
魏静诚后来则给儿子买来了四个橘子,她说,等儿子空战回来一起吃,然而,这位母亲,再也没有等来儿子。
3
就在牺牲的前一晚,1938年4月28日,陈怀民在日记中写道:
“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亲讲讲。我怕他们难受,又怕他们为我的安全担心,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陈怀民牺牲后,他的女友,出身银行家家庭的浙江大学学生王璐璐,千里迢迢来到武汉奔丧。
就在此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时,陈怀民送给了王璐璐一件旗袍,他对她说:“这件衣服是我买给你的唯一纪念品,如果我跟日本人打仗牺牲了,你就把它永远珍藏在身边。你看到这件衣服,就像看到了我一样。”

w5.jpg
▲1935年毕业的中央航校学生在呐喊求战。
在整理陈怀民的遗物中,王璐璐看到了陈怀民在1938年3月底,在日记中为她写下的一首情诗:
“为你,我爱恋发狂,为你,相思成疯你不知。今生能否再见你?我只愿在你唇边再沾,那我一生也幸福。”
带着对这位空军男友无限的爱和思念,王璐璐最终在陈怀民殉国的长江江段,跳江自杀。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他们最终选择了,在天国一起厮守终身。
4
在那场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灾难中,无数的青年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而无数的父母,则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前线,在西南联合大学,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更是将正在读大二的儿子梅祖彦送入了中国远征军,而他的二女儿梅祖彤,也参加了战地医疗队、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
当时,西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组成)物资匮乏,为此,国民政府教育部特地给梅贻琦下发了一笔补助金,但他却将此全部转赠给了学生,自己却带着全家人一起吃白饭拌辣椒;由于经济窘迫,他的夫人韩咏华,抗战时经常在昆明街头售卖糕点补贴家用,韩咏华给这种糕点取了个名字,叫做:“定胜糕”。
当时,清华大学拥有一笔美国的庚子退款,梅贻琦管理这笔基金,却从未为自己谋过一分好处,抗战时,有一次他的弟弟梅贻宝来他家中探望,才知道这位校长竟然住得如此逼仄,而侄子梅祖彦由于逃空袭摔坏了眼镜买不起新的,只能在昏暗的油灯光中,将脸蛋几乎贴到了书上进行学习。
而作为清华的老校长,梅贻琦一生显贵,手中掌握着庚子退款的巨额基金,退到台湾后甚至出任“教育部长”,但他却清贫到,1962年去世后,连殡葬费都是依靠亲友资助才得以进行。

w6.jpg
▲将儿子送上前线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除了梅贻琦,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则早早加入空军;原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儿子蒋仁渊,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之子冯钟辽,在抗战中则加入国军成了军事译员;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之子查瑞传,则在抗战中加入国军,成为了汽车部队驾驶兵。
而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陆军中将的俞大维,他的儿子俞扬和(1924-2010)也在抗战中参加了中美联合飞行大队,并先后参加三十多次空战,直至最后被日军战机击落、跳伞重伤,才被迫退出战斗。
在那个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们的时刻,这些作为民国政府要员或达官贵人的父母和中华儿女,也从未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奔赴国难。
5
而即使是蒋介石的独子蒋经国,也奔波在抗日最前线上。
1938年7月,在日军的围攻下,江西九江沦陷;在此情况下,3000多国军退上庐山坚持抗日,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庐山孤军”。
让国军将士们想不到的是,1938年8月30日,年仅28岁、时任江西保安处副处长的蒋经国,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双草鞋,背着驳壳枪,冲破日军的重重包围,和几位兵士一起,沿着小道爬上了山。
在这位蒋介石的独子,出现在3000多被日军重重包围的国军将士眼前的时候,将士们几乎不敢相信,这位当朝“太子”,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冲到了第一线。

w7.jpg
▲蒋经国与蒋介石。
到达庐山的第二天,蒋经国和庐山的孤军将士们一起举行了一场升旗礼,在日军的飞机盘旋和炮声隆隆中,蒋经国对孤军将士们说:
“国旗是代表国家的主权,国旗在什么地方,主权就在什么地方,现在庐山升起国旗来了,我们要拥护这国旗,保卫国家主权,誓以血肉,粉碎敌人对庐山的进攻。”
将士们也热泪盈眶,他们呐喊着说:“决心以血肉保卫此庐山神圣地区,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也要继续完成我们的任务。”
在庐山上,蒋经国冒着日军的不断冲锋和炮击,在山上停留了七日,并访问了每一处孤军将士们驻守的阵地,此后,他又回到江西赣县,并在当地坚持抗日军政改革,后来,他又参加了蒋介石发起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
1939年12月12日,为了报复蒋介石父子,日本人动用六架战机,轰炸了蒋介石的故乡浙江溪口;在当天的日军轰炸中,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先是被日军的战机扫射中枪、然后被倒塌的墙壁压倒身亡;对此,蒋经国马上从江西回到浙江,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并立了一块石碑在母亲坟墓旁边。

w8.jpg
▲蒋经国的“以血洗血”碑文。
接到前妻毛福梅的死讯后,蒋介石则在日记中痛苦的写道:“接经儿电,方寸不知所止。”但他只能提醒蒋经国,对毛福梅的葬礼秘密进行,不要发丧,以防止被日伪利用进行扩大宣传。蒋经国对此写信给蒋介石说:
“目睹惨状,痛苦欲绝”,每每想到“夜间织布补米袋,每春则提篮采桑养蚕”的母亲,总是忍不住流泪,他向蒋介石哭诉说:
“儿本不想将以上诸事禀告大人,但今日除大人外,尚能与何人谈心事耶?”
然而,日军很快就攻陷浙江溪口,毛福梅下葬不久后,坟墓又被日本人挖开破坏。
6 1937年8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收到了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儿子、中国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队员张锡祜(1911-1937)的信,他哪里会想到,这竟是儿子的最后一封信:
张锡祜在信中,给父亲夹了一张他站在飞机前的相片,信中写道:
“男等现已奉命出征,地点关系秘密性质,信扎之中不敢奉禀!……儿昨整理行装,发现大人于四川致儿之口谕,其中有‘阵中无勇非孝也’。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于终老,然也不敢为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
此次出征,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若能凯旋而归,自能奉双亲于故乡以享天伦之乐。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
男锡祜 谨禀 二日晨”
这封信写下12天后,1937年8月14日,在从江西奔赴上海淞沪前线、抗击日军的飞行中,张锡祜驾驶的飞机不幸遭遇雷雨失事,最终殉难长空,牺牲时,他年仅27岁。

w9.jpg
▲出身名门的张锡祜。
早在1932年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这位当时22岁的小伙子,就毅然弃学离家,投笔从戎,与12位南开同学一起考入位处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就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27日,作为学生家长的张伯苓还应邀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并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在致辞中张伯苓说:
“杭州有一名人之墓,便是岳武穆(岳飞)将军。岳氏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曾以‘精忠报国’四字,刺之背上。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以此四字,刺诸诸生之心。如将来为国御侮,万一失败,就不必再回到家去!我们教育儿子,的确是这样的!”
张锡祜最终用死,践行了父亲的教诲。儿子死讯传来后,张伯苓惊愕呆怔,没有哭,只是缓缓说了一句:
“死得好!死得好!”
为了不让夫人王淑贞受到刺激,他一直对妻子隐瞒着儿子的死讯;而他则一直将儿子张锡祜寄来的最后的那封信放在办公室,时时拿出来看了又看,一直到1951年张伯苓去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看到了那封他一直珍藏在办公桌里的儿子的遗书。

w10.jpg
▲民国教育家张伯苓。
那个27岁的年轻人、空军将士和儿子,最终永恒凝固在了那封书信中,成了张伯苓最为珍贵的回忆。而他们,无数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舍弃优渥生活的公子哥们;以及站在他们身后,默默忍受悲痛和泪水的父母、亲友们,也凝化成了一个时代,最为经典的背影。
而如果问为什么抗战能够胜利,正是因为有了包括他们在内的亿万中国人民的奔赴国难,我们的民族火种才能得以延续流传。 因为无论来自哪里,一颗爱国的心,是永恒不朽的。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点击关键词

秦始皇丨刘秀丨大唐天后丨帝国末世丨祝枝山丨王小波丨晋商丨李鸿章丨彭玉麟丨张之洞丨海瑞丨李定国丨梁山好汉丨梅贻琦丨林徽因丨鬼才赵元任丨赵孟頫丨中国状元丨宋徽宗丨台湾黑帮丨浙江三城丨内斗省丨福建人丨林巧稚丨胡林翼丨南朝第一帝丨开国功臣丨李渊丨李建成丨曾国藩家族丨开封简史丨股民蒋介石丨董卓之死丨真隋唐英雄丨张国荣

                        



w11.jpg



w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5-1-26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