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投的“信任票”
如今,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4万家,每天都有100多家外企来华掘金;吸收外资额接近800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都有1500多万美元投资流入中国。
然而,也许很少有人想到,这些数据背后中国吸收外资走过了一条多么曲折的道路。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第一个发现中国开放商机的世界500强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中国投资兴业,有的在中国分支机构达数百家之多。不过,要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说第二,恐怕没有外企好意思称第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中美尚未正式建交,大多数外企对投资中国还犹豫不决时,通用汽车时任董事长墨菲就亲自率领了一个由17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北京,与中方就举办合资企业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洽谈。
当时,通用汽车给出了很有诚意的合作条件,如该公司投资比例可以从10%到90%不等,具体可以由中方决定;中国既可以和美国通用汽车合资,也可以和通用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公司合资。此外,通用汽车还一再表示愿意根据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合作有关事宜。
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正式提出与中国以合资形式进行长期合作。后来,尽管因通用汽车内部原因和中国重型汽车项目建设方针变动,与该公司的合资经营没能谈成,但却为中国其他合资项目的谈判打开了局面。
中外第一次“联姻”
198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家公司由内地和香港共同投资创办,正式开业。按合同规定,双方投资588万元人民币,其中内地占投资总额的51%,港方占49%。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家公司是被“逼出来的”。那时,中国民航飞机上的配餐种类又少又难吃,面包做出来像馒头,口感硬还不断掉渣儿,导致进出中国的国外飞机不得不从香港或者国外配餐。后来,香港以经营食品闻名的伍沾德便向民航总局提议,在北京合资创办航空食品公司。
合资后,港方不仅带来了三文鱼、牛柳等当时内地厨师“听都没听说过”的配餐材料,以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还在公司内推行上班打卡等国际通行管理制度,让职工震惊之余眼界大开,很快改变了中国航空食品落后的局面。合资前,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日配餐量只有640份,而2007年底每日配餐量已达6万份。
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外商投资方式也从单一的中外合资向外商独资、外商投资股份制等方式拓展。
在深圳蛇口自贸区坐落着一家占地面积两万多平米,以生产加工为主体的公司:正大康地集团。该公司是由泰国正大集团(卜蜂集团)和美国大陆谷物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性畜牧企业,也是改革开放后在深圳经济特区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该公司老员工回忆说,因为当年深圳生活水平与香港和泰国差距太大,公司从香港派来的员工有的一到深圳就打了退堂鼓。为留住外籍人才,公司专门进口了一部21寸彩电,放在露天给员工观看。
如今,正大康地集团已为中国饲料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称为饲料工业的“黄埔军校”。截至目前,正大集团在中国设立企业超过400家,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成为在华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第一批在华设研发中心的外企
随着中国创新实力增强以及经济结构持续升级,外企来华投资也从开工厂逐步转向更高大上的形式:设立研发中心。
1995年IBM公司成立IBM中国研究院后,在中国大搞科研的IT企业越来越多。微软1998年斥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是其除英国剑桥在本土外设立的第二家全球研发机构。此后,大众等一批制造业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吸收外资第一大来源:中国香港
多年来,港商在对华投资方面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论是来华投资企业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香港都稳居第一。
据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接近46万个,实际使用港资超过1万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4.03%。香港对华投资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
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预计将有越来越多投资者来华兴业,用脚投出“信任票”。
参考资料: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18》、《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18》
(看完记得点击右下方“在看”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国是直通车”)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丨中国稳经济的六张王牌
编辑:李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