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9|回复: 0

[人民舆情]明星隐私泄露引爆舆论“私生饭”是追星还是玩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8 0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w2.jpg

杨蓝

舆情分析师

危机管理案例、民生舆情

撰写,擅长对网络热点话

题进行深入挖掘。

培训、咨询、服务请联系:

010-65367926
阅读背景
近日,演员王一博发微博称自己电话号码被泄露,遭到“私生饭”(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粉丝)疯狂骚扰,并贴出电话来电记录,引发关注。

w3.jpg

个人隐私贩卖早已不是新闻,此次有公众人物发声,再次引发大范围讨论,如何打击个人隐私贩卖链成为热议焦点。

//舆情要点//
粉丝:隐私被贩卖早已是公开秘密

8月3日晚,演员王一博发微博称,因自己手机号被泄露,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呼吁粉丝不要再去打他的电话。

w4.jpg

该微博迅速引起网民关注与转发,有留言呼吁抵制干扰公众人物正常生活的行为;同时,也有人发问,艺人的信息真的能买到吗?

随着舆情发酵,《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新京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有粉丝爆料,艺人信息的买卖在粉丝圈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且成本并不高。媒体披露信息显示,在微博输入“艺人姓名+具体信息”的方式搜索,很容易就寻找到刷屏招揽生意的“黄牛”。售卖艺人信息的“黄牛”无孔不入,从航班、酒店、通告到音乐游戏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乃至户籍,艺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出售。这些信息价格低廉,从几元到100元不等,500元能够打包购买上百位艺人信息。

媒体:“内鬼”“黄牛”合谋运作

事实上,这不是艺人信息私卖链第一次引发关注,早在今年2月12日,德云社发布一则声明称,旗下多位艺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多次被泄露、传播及售卖,这些行为已严重妨碍了艺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严重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甚至还会对艺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引起业界对艺人信息泄露的大范围讨论。

w5.jpg

德云社微博截图

w6.jpg

声明全文

梳理多篇报道可以发现,艺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机会接触艺人信息的个别从业人员泄露艺人隐私;另一方面,则是能够在办理机票、酒店等行业的业务员泄露。据悉,有人将数千条信息以每月缴纳租金的方式出租给第一手卖家,再从中筛选信息出手给第二手卖家,最终销售给购买者。

记者调查显示,现阶段倒卖艺人隐私的卖家还会招募代理,每个代理需要先交纳200元左右的代理费,随后便会得到一定数量的艺人身份证号,同时也会学习如何通过身份证号查询相关艺人的航班等信息。此后,该代理就可拿着这些身份证号和查询出来的更多信息向粉丝售卖,每条50元的价格,只需售出4条就可回本。

//媒体观点摘选//

《检察日报》:“黄牛”和“内鬼”都要查

不管买卖艺人隐私信息的为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这种行为都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涉嫌侵犯艺人的合法权益,属于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应受到法律的处罚。

粉丝和“黄牛”都应注意,不要为了贪图钱财、追星便利等,而触碰法律,私自买卖艺人隐私信息,以免因小失大,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艺人隐私信息的保护,需要采取更全面的监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每一个环节都控制住,防范出现非法泄露、买卖行为。同时,要加大对艺人隐私信息买卖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者予以严厉惩罚,倒逼粉丝理性追星。

《中国青年报》:“私生饭”追星沦为践踏规则的狂欢

泄露并买卖个人隐私是违法行为,但在粉丝经济时代的“饭圈”里,这个常识仿佛被淡忘。许多粉丝无视泄露艺人隐私对其造成的巨大伤害,把恶意泄露的号码视为“追星福利”,相互刺激,造成恶性循环。

“饭圈”追星行为衍生了新的文化和传播形态。在社交网络空间里,粉丝活动呈集群化状态,抱团速度极快且数量惊人,并按照不同的特质和“职能”分类成群。比如,专注于分享美图的粉丝群,或者专注于“打榜”、投票的粉丝群。但是,粉丝越容易抱团,就越要警惕不良追星行为的传播。某些粉丝往往打着“真爱偶像”的名义,误导和鼓动其他粉丝做出不理智行为。粉丝和艺人之间的距离,应建立在尊重公共规则的基础上。粉丝表达对偶像的支持,方式可以很多元。例如,在网络上发声支持偶像优质作品,参加组织有序的见面会、粉丝会,把偶像的激励力量转化为社会公益行动等,从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新京报》:面对“私生饭”,艺人要敢于划出边界

和偶像的关系近一点,再近一点,不满足于站在远处围观,和他通话,坐在他身边,不再接机,而是同机……毫无疑问,有些事情已经涉嫌侵犯隐私。艺人们真要维权,就要坚决地对这样的“越界”行为说不,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让法律的归法律。

把这些越界问题诉诸法律,有利于在公共生活中形成更好的分寸和空间感,艺人需要勇气,他们倒不是怕这些“私生饭”,而是担心如果自己态度太坚决,会伤了粉丝的心,也会影响自己的收益。他们有时候会许诺给粉丝一种“我们可以更近一点,直到心连心”的虚假希望,如果要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他们自己必须先划出那个边界。

网民观点选摘

@五月墨迹:侵犯个人信息是犯罪,粉丝的外衣掩盖不了犯罪的事实。

@视觉便利店:应该严惩,不然这种现象还是会层出不穷。

@猫上花开:艺人应该直接走法律程序,吓唬是不管用的。

@别再长蛀牙:这已经不单单是粉丝圈的事了,完全是一种社会乱象。艺人被骚扰了站出来发声,类似问题受到关注是好事,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个人信息被贩卖,发声无法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夙愿为何:“私生饭”和“黄牛”都应该被严惩,他们心中就没有法律。
//舆情观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也是业界长期讨论的重点议题。而艺人相对于普通人,有更大的隐私权的让渡,因此,其个人信息的边界成了更具争议的话题。

2017年11月,《检察日报》曾发布一篇题为《“私生饭”:越界的追星族》的文章,在当时引发舆论对“私生饭”违法行为的广泛讨论。文章披露,在一些“私生饭”看来,自己的行为并无不妥,只是在看自己喜欢的人而已。

对此,有专家指出,艺人作为公众人物,享有人身权利的边界在于公共利益,如果人身权利与公共利益无关,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可见,不管是对于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个人信息等隐私权利受到法律合法保护,并不会因为其身份有所差异,而一些人也不能披着粉丝的外衣行违法之事。

我国刑法规定,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明确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提供前述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或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等情况,均属于“情节严重”范畴。

最近几起艺人个人信息泄露引发关注后,饱受隐私信息失控困扰的公众再次呼吁,尊重个人隐私,警惕隐私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对信息数据的收集、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全力守好信息安全大门,重拳打击个人信息贩卖行为,尽可能地压缩那些企图通过倒卖个人信息获利的群体的生存空间。此外,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都要提高法律认识,适时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个人信息泄露勇敢地说不,让抵制个人信息非法“裸奔”成为社会共识。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蓝)

w7.jpg

→点击看招生简章详情←

w8.jpg

更多新闻:
广电总局发声要治理“老剧翻拍” 翻拍剧如何能不“毁经典”?

【人民舆情】北大退档引争议 “补录”并不是终点

编辑:张僖雅 | 责编:邱越

w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6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