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原创
文 | 明玥
一个读者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事情,害我差点笑出泪。
她说,有天她妈妈给她来电话,絮絮叨叨说了许多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儿,末了,总结陈词道:
你看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嫁给谁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反正都是坑,你还不如早点找一个跳了。
这结局转得让人猝不及防。
而且她妈还不是开玩笑的哦,是认真的。
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有时候不是父母为了你好或不为你好的问题,而是他们对现在的时代缺乏经验,也根本不知道你能走哪条道。于是他们希望你走他们熟悉的那条路,起码跌进一个他们比较有经验的坑,他们好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很多父母喜欢让小孩早早回老家、进体制、结婚生子,拒绝小孩在外的不确定性,至少以上那条路线他们熟悉。
其实他们心里也知道,那里面也是有坑的,但是这坑,他们觉得比较能够兜底啊。
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个记者朋友,我俩当年都是27岁。
我觉得自己还小呢,整天没心没肺的,感觉岁月静好。
她那时候比较辛苦,东奔西跑地做事,常常半夜要爬起来写稿改稿,经常临时出差,熬得黑眼圈巨大。
那时候传统媒体行业已经颓势明显,许多大拿都辞职去做新媒体了,她们这一拨年轻人,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相恋三年的男朋友嫌弃她不稳定,毫无预兆地提出分手,害她那年“高龄”失恋。
她骨子里,还是很渴求稳定生活的传统女孩。
有一阵子经常念叨起,跟她同龄的老家女孩日子多么舒服。
有的连大学都没上,在老家或者开个小店,或者找个地方上上班。
反正每天回家吃饭,消费水平低,一个月赚3000也够用。
结婚好像也特别容易,因为小地方男生多,不像大城市对高帅富竞争激烈。
他们那边,都是女孩挑男的,媒婆两边一说,如果互相满意就见面。
婚事常常一两个星期就能定下来了,然后就开始讨论彩礼嫁妆,因为彼此都目标明确,所以效率极高。
根本不需要学习穿衣打扮,约会话术,情绪价值那一套。
这种方法和逻辑,效率肯定是高的,也有人因此走上了生活的康庄大道。
但我就是很不喜欢,对于目的性太明确、实现起来太容易的事,我好像有点生理抵触。
那阵子跟她联系很少。
转头过了年,她从老家回来,才不过放假半个月而已,她说已经订婚了。
据她说,她们那儿镇上过年相亲的盛况,每天都能见两三个人,中饭晚饭都去跟不同的人吃。
如果不满意,要马上汇报给媒人,人家立刻就安排下一个了。
她跟这个男生,因为两人都在杭州,学历和工作都差不多,于是媒人和家里人都极力撮合。
她自己也觉得不错,一来二去,周围一怂恿,就决定定下来了。
过完年回到杭州,因为已经在老家办过订婚宴了嘛,两人就干脆开始同居了。
结果刚住一起没几天,她就出来大倒苦水,吐槽男生各种生活习惯差。
我至今记得一句话,“你相信吗,原来有成年人的 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的。”
哈哈哈,当然有很多人根本连一本书都没有,人家也过得好好的呢。
但是这么短时间内,决定跟一个不够了解的人一起分享未来——你自己也够奇葩的吧。
她说是是是,但是毕竟订婚了嘛,不好交代,再看看再看看。
后来这两个人是怎么分手的呢?
有天被她偶然看见男生手机里的催款短信,问他才知道,原来他同时在两个金融机构借了钱,有60多万。
他说借钱是为了将来结婚要买房子,“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
可是,你已经借了半年多了,并没有买房啊。
“那不是想先炒股,多赚一点,然后再买啊。”
那你之前为什么完全没告诉我,这么大的事?
“告诉你还肯嫁给我吗?”
可是,我根本没跟你提过这些要求啊,我是觉得可以一起慢慢打拼的,不必按照老家那一套给彩礼什么的……
唉,凡人之无奈,凡人之作死。
总之两人最后三观也不合,经济上也不信任,订婚两个月后分了手。
女生的爸妈一度很惋惜,觉得她在最好的年华,错过了婚姻的天花板。
又过了一年,她跟着前同事跳槽去了一家做媒体的互联网公司。
埋头苦干,头两年就有不错的收入,终于在30岁那年用最低首付买了一套小房子。
现在新的恋爱谈着,有前途的工作干着,回顾那段往事,说自己简直不敢相信。
明明知道很可能是个坑,还磨磨唧唧地舍不得,还差一点就跳进去了。
而那个男生后来炒股亏了钱,还是靠家里拿出了全部的老本还上,被父母彻底骂蔫儿了,又错失买房良机,后来就回老家了。
虽然开头那位读者的妈说的“反正都是坑,不如早点跳一个”,用语言说出来是感觉很荒谬的。
但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
连我那么聪明有见识的记者闺蜜,如今互联网公司的内容主编,还不是也差点走了这个路线。
因为人在许多个当下,是看不见未来的。
从学校里毕业之后,就不存在二年级结束可以升入三年级这种明确的刻度了。
有时候你也不知道,这样走下去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后面会不会有更好的事发生,还是该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随大流,把眼前的时机抓住再说。
最近重看巴菲特老爷子的纪录片,想到一点新的应用——复利效应除了在投资领域之外,是可以运用在很多人生场景的。
比如,复利效应是越走到后面,收益越大。
一的翻倍是二,二的翻倍是四,四的翻倍是八,八的翻倍是十六,再翻倍是三十二、六十四,虽然倍数一样,但越后面的增加值越大。
如果你的收入,从1000到2000,甚至到4000或8000,可能由于城市变化,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毕竟一线城市月入8000,也就是维持基本生活,你会觉得跟在老家月入2000且回家吃住的感受差不多。
但是一旦再翻两次,到三万二之后,那就不可能跟老家几千的感受一样了。
这个数,差不多就是我那位朋友,从原来的报社辞职后,没有回去老家,坚守在这座城市里重新找机会后,现在的收入。
她当时感觉不到,实际上之前在报社学起来的各种技能,累积下的人脉资源,等于已经在复利的进程中了,到下一个工作是可以无缝对接直接用起来的。
而复利效应最怕的一点就是,被打断。
怎么样算被打断?
就是蚀本。
你可以连续好几年,都只在这个有希望的城市拿8000,但你不能一气之下,砰一下回了老家拿4000。
个么复利效应就打断了啊,回去换行业换工作,等于原来的技能许多用不上了,人脉也都废掉了。
她那种随便找人结婚的操作,或者说跌坑,其实就是打断她复利积累的操作。
不是说不读书爱炒股的男人一定不会成,而是她处于一个需要纸上得来的行业,她的生活不能够有个人经常在旁边讲,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赚钱那么慢有什么用?
何况这个男的,除了投机之外,并没什么真本事,属于亏了就爬不起来的,自己都岌岌可危。
按照复利效应不该蚀本的要求,她哪怕保持现状不结,也比跟这么个人结了,要好得多,容易转圜得多。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会害她亏本。
对还很年轻初级的她来说,可以几年不长进,进步为零,但不能一次操作亏一大块,那就还要花好几年才能回本。
如果她稍微耳根软一点,听了男人的“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继续在一起;或者运气差一点,婚后才发现对方的赌性,又舍不得离,那她半辈子都要亏进去了,从27岁到40岁估计都可以洗洗睡了。
我们还年轻,从生命的长河看来都在上升期,此阶段不可套牢,更加不要随便乱搞亏本重来的操作啊。
【the end】
作为国产女孩,你有权利和义务过得更好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