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76|回复: 20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除了 越来越多的补习班、越来越贵的学区房 以及 越来越有恃无恐的熊孩子,老百姓还得到了什么?
发表于 2019-9-6 1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教育本来就是富的上补习班/私立,穷的踢球啊。。。。
中国素质教育最失败的地方不是富的上补习班/私立。而是踢球比上补习班/私立还贵。。。。
发表于 2019-9-6 1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都是谁在喊
都是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喊啊
发表于 2019-9-6 19: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点英国的情况给大家参考:
-- 当公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还算不清加减乘除,私立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在学八年级的数学。
-- 当私立小学学生在校内学八年级数学,顶级私立中学给投考的六年级学生的卷子里都是九年级的数学题。

要考上英国顶级私立中学,孩子需要所有功课达到A,熟练演奏两种以上乐器,参加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且得到奖牌,且拥有一两项冷门特长,比如骑马、射箭、绘画等等。仅靠在校内上课,孩子是绝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的。

补充:美术专业学校或者音乐学院,也需要全A,且需要必修美术史,音乐史,编曲等等。国内画画厉害的孩子过来想考美术学校,发现学术成绩差太远了,于是也疯狂补课。

你们听说的快乐的英国学生,大约都在没几个人去考大学的公立学校。真正优秀的学生,快乐来自付出极大努力之后得到成果。

我想表达的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在于别人提出什么口号什么理念,而是在于你想让孩子进入什么样的学校。

----
发表于 2019-9-6 1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最初很多所谓素质教育的文章,就充满了空想。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看过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文章。这些文章里面,一般都是某个人去到西方,结果发现当地的学生放学早,快乐教育,老师不批评学生,还有大量的课外活动。
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这个好啊。你看人发达国家,都这么搞,才成发达国家。我们天天苦学逼着学,结果还是个苦哈哈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推出结论,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素质教育。


可是问题是这些文章,很多就是浮光掠影的游客写的(有些甚至都没去过,就是在家里胡编乱造)
根本和西方的现实不沾边。
慢慢的,很多人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西方的精英私立教育同样是压力不小,学习任务繁重的。
放羊的公立学校,几乎都考不上好大学。
而且好大学出来就是平均工资高,更受人尊重。


当然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对素质这个词,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在我看来,所谓素质,就是在社会中要有用的素质。
比如社会需要程序员,你会编程,这就是素质。
社会需要医生,你会看病,这就是素质。
社会需要将军,你会带兵打仗,这就是素质。
但这些恰恰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提供的。也恰恰是很多素质教育提倡者根本不去想的。


你天天去课外活动,能找到工作不。社会需要吗?
你说德智体美劳共同提高,都重要。
可是社会需要多少美术人才和体育人才?他们的竞争又是何等的残酷。有几个人能靠着这个出头。打个篮球,学个水彩画,都很好玩。可是拿这个当饭吃,完全是另一回事。


还有一些提法,是根本不现实的。
比如所谓的创造性,可是创造性在课堂上能教会吗。
再说连基础都没有,谈什么创造性。
秦晖老师,就曾经说过。背范文当然成不了文学大师,可是难道背写作技巧就能了。
理科也是同理。
学了一堆各种力学,不见得能成爱因斯坦和杨振宁。可是你要是这都不学,百分之百成不了爱因斯坦和杨振宁。
创造力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稀缺的天赋。指望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就能搞出创造力来,完全是缘木求鱼。
中小学教育能够将基础知识认真的教好,好的老师再对学生有些启发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19-9-6 1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弟被我称作被七个补习班困住的超人,能信吗?让小学生背obese,这得是大学学的词吧?


弟弟12岁。他年幼时我已离家,每年只能见几面,他在我心里的印象就是一幅又一幅不同画面的叠化,时节浓转淡,人长到了一米六五,体重是不能说的秘密。他小时候身子弱,家人祈愿式地起了小名“壮壮”,也算得偿所愿。
今年过年,他一夜之间长大了。也许事情早已发生,但我无从观察。他闷头冲进来,羽绒服脏脏的,手上挂了一副鞭炮。“姐。”“咋了?”“放炮被邻居骂了。”我感觉我们上一次对话明明是:“别噎着奶”或者“肯德基有什么好吃的。”
他仍然喜欢食物,包圆了年夜饭的几个肉菜。我和爸妈在讨论央行降息的影响,他嘴里塞着饭问,什么是杠杆?我一愣,随口卖弄了网上看来的信息,他点点头,“哦”了一声。我心虚才平,想着以后还是要多记点东西。
我和妹妹相伴长大,熟悉女生成长的秘密,而弟弟仿佛是另一星球的生物。何况,他出生时,我正处在努力摆脱成长印记的年龄,撒欢似地奔向更自由的天地,还不懂得如何和一个小男孩交流。
弟弟小时候展现出对一切机械的爱好。在高速公路上,他坐在后座看超车,能够语音含混地说出每一辆车的型号,要知道那个时候他还不会喊姐姐。男人啊,我摇摇头。他不打架,不拉帮结伙地玩,似乎比我小时候还要乖一点。最大的爱好,是看央视的军事和科教频道,看Discovery的纪录片,读学校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发的一点点科普书籍。
“我是个宅男。”今年他对我说,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去年我带他去华盛顿参观航天博物馆,他指着一件航天服说,这个是苏联的。“你怎么知道?”我大吃一惊。他比较了美苏在制作航天服上的不同,并说了具体技术的年代。我读了面前的英文解释,果然如此。不是我带他,而是他领着我,走到一件件展品前,告诉我这都是什么。整个博物馆像是他无比熟稔的花园,他蹦蹦跳跳,不时停下来,说这里有一朵矢车菊。
弟弟成绩不拔尖,语文和英语尤其差。他不喜欢学,家里人给他报了七个补习班。没错,七个。我所在省是人口大省,但211和985大学加起来只有一所,要考出去,考好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得从小学开始。小升初名义上不能择校,但最好的那所初中,却有自主招生的方法,且考卷极难。有的小学干脆给六年级的优等生放一年的假,好让他们去补习,因为小学的知识已不能满足那张考卷的要求。
弟弟上六年级,每周有半天的时间休息。几个重点的辅导班,都是家里人陪他一起去上。我本以为这是孤例,没想到是常态。辅导班上,小学生坐前排,后排是同样俯首记笔记的家长。晚上,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辅导。
奥数的题太难,舅舅曾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给员工群发了一封邮件,询问解题方法。留学归国的妹妹也陪弟弟去听过英文课,坐在后排给我发微信:“你说这么大的孩子,一个个戴着眼镜,大部分都超重,穿得鼓鼓囊囊,跟这儿扣such和so的用法。”后来我见到她,她不可思议地对我说,“能信吗?让小学生背obese,这得是大学学的词吧?”
她发了个朋友圈,“屋内是埋头补习的小学生,窗外是看不出去的雾霾,我不知道哪个更悲哀。”
我和妹妹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我当年的高中是唯一的省重点,即便如此,最后凭高考进北大的不过三人,其中一人还是省理科状元。我拿了自主招生的降分,又奇迹般发挥出色,忝列其中。
我还记得,数学考卷的最后一道题无法推演出答案,我列了过程,闭着眼睛写√2/2,来赌阅卷老师在每个卷面只停留几秒钟的侥幸,结果我那一题拿了满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巨大的运气让我有如鲠在喉的异物感,以致再遇到厄运或者不公,我都觉得只是命运在坦然调整天平。
妹妹高中读的是国际部,以优秀的成绩拿到多伦多大学的offer和奖学金。即便多年苦读枯燥无味、重复压抑,但无论如何,我们幸存了下来。
以我现在的立场,会认为教育程度不是一个人的终极判语。我见过太多教育背景一般,但各方面能力极为出色的人,也见过一流大学内,那些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人。
可我无法对家里人说,让弟弟玩去吧,这才小学。有努力的机会,已经是绝大的幸运。也无法面对他们质询的目光——我似乎并不具备佐证的合理性。作为二线城市的中间家庭,教育直通车的效率远胜其他任何手段。它消耗了父辈大部分的积蓄,但无疑是他们最无悔的投资。好的教育资源意味着更多可能,包括成为更好的教育批判者的可能。
姨妈问过弟弟,“七个补习班会太累吗?”“累啊。”“要不要和你爸爸说一下?”“如果说,无非是三种后果,”弟弟掰着指头,“一是说别人都这样,二是说我成绩不好,三是不理我,淡化处理。”他摇摇头,“我还是忍忍吧。”姨妈说不出话来。
今年回家,弟弟的期末成绩好了一些,舅舅笑颜频展。弟弟是舅舅四十岁时得的儿子。母亲姊妹三人,各有一个孩子,我、妹妹和弟弟三人,虽不是直系血亲,却是这历史上仅有的独生子女一代中,所能结成的最亲密关系。“表弟”、“表妹”从来不曾出现在我们的称谓里。
弟弟神经比较大条,对于外在的批评、压力没怎么放在心上。舅舅文化程度不高,有时候说得着急,抬腿就是一脚,他嚷嚷几下也就过去了。我想弟弟心里有一个更庞大的世界,其中的乐趣太大了,以至于他对外界的感知和表达并不敏感。他一写作文就头疼,800字的作文能憋一天。有次看我写稿,他过来数字数,“一万多字啊,”他惊呼,“那可是12篇800字作文啊。”
他很少提及同学、学校的琐事,偏爱宏大、科学、自然的东西。只要我在家,他就拉着我不停说话。姐,你看过《火星救援》吗?你喜欢那个飞行器吗?姐,为啥我看不懂《三体》。去爬山,他问,姐,你知道怎么在山里找水吗?要找竹子,竹子里三分之一都是水。姐,你看这里明显有打猎的痕迹。姐,我们在山脉里开车,不是山上。姐,我将来想造发动机。
“嗯?那你得注意下新能源,因为将来的发动机也许应用的是新能源呢。”“是啊。”“我有个大学同学去国外研究核能了,我帮你问问。”“我知道核聚变和核裂变。”
开车的舅舅回头看了我们一眼,说哟这姐俩。弟弟说累了就和我抢游戏玩,我刷新了他打2048的成绩。他嗷嗷乱叫,又说,你是我姐,当然比我厉害。
弟弟总以“姐,你喜欢……吗”来问我。他把我看做某种权威,以验证自己的趣味。姐,你喜欢《超人》吗?你喜欢《钢铁侠》吗?你喜欢《蝙蝠侠》吗?我说,不喜欢。他非常困惑地看着我,为什么?因为,那些电影里的人物都是一个套路,主人公要经过两次召唤,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最终走上英雄的征程。这来源于古希腊的英雄故事,看多了,会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成长模式,可事实上,人比这要复杂得多。
说完,我有点呆住。为什么要和一个12岁的孩子说这些呢?可究竟,要和一个12岁的孩子说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他问,什么是两次召唤?就是你看电影里,主人公不会主动做事情,一定有两次催促他的情节动机出现。当时我们在看《谍影重重4》,过了一会儿,他指着屏幕问我,姐,你看这个情节是不是第二次召唤?
我想,弟弟就不需要有人来召唤他。
突然间,我很羡慕他,聪慧过人,更有天然的、难得的专注。他懂得好多。他这么小,就有那么多好看的电影,有网络,有轻易到手的书。我小时候,每周骑老远的车去市图书馆借小说,一次只能借两本。现在回头想想,那漫长的骑行,让我找到了突围的可能。弟弟有更大的机会。
离家前一晚,他抱着iPad坐在我面前,要我推荐电影。“我喜欢科幻的。”他说。“你老看iPad对眼睛不好。”“我只有过年才有机会看,初七就要上补习班了。”我给他数出一大串电影的名字,他一一搜索、对比后宣布:“我准备先看《月球》。”
他的生日就在后一天,我没办法在场,准备送他几本书。“我不要文学的。”他说。我哑然失笑,书房里几柜子书算是没办法选了,就在网上挑了一套《昆虫记》和一本讲机械零件的入门书。
“这本机械零件书是日本的。”我说。“我不要,我不喜欢日本的东西。”弟弟说。我知道他的情绪从何而来,舅舅自己也是不买日货的。“姐姐回头带你去日本看看好吗?你自己亲眼去看看。”“好。”
弟弟睡觉前特意和我妈说,“明天早点叫我,我要去送老姐。九点就叫我,实在起不来的话九点半也一定要叫我。”
我当时在另一个房间,心里头发紧。
去火车站的路笔直。他一直盯着车前方,问我,姐,人眼的落点最远能有多远,人最远能看到多远?
这是他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觉得,很快我就回答不了他的任何问题,他不再会想当然地认为我比他厉害。
很远吧,我想。


全民故事计划的第19个故事:《被七个补习班困住的超人》
作者靳锦,现为媒体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民故事计划(ID:quanmingushi),点击目录,查看更多故事
发表于 2019-9-6 19: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想过为什么明清要用八股文作为科举的唯一吗?

难道真的仅仅只是禁锢思想吗?

古代通讯技术落后,有时候皇帝死了半年了,偏远地区的年号还没改过来呢?

那如果不能指定一个百年不变的应试规则,可能规则改了三年了,偏远地区的人还没改过来呢?

读书不是一天两天,十年寒窗啊,今年考八股,明年考九股,偏远地区的人还有什么希望和发达地区的考生竞争吗?

不考儒家经典,考新书的话,想过偏远地区的考生根本就没看过这些新书吗?

八股文确实禁锢思想,但是,如果你们看过历代状元写的文章,他们写的八股文思维之活跃能让你叹为观止。

回到素质教育。

我国贫富差距之大,地区发展速度之不均,各位在座的难道心里不清楚吗?

如果贸然素质教育,高考作文写《iPhone和我们的生活》、《我眼中的大疆无人机》。

山里的孩子怕是只能交白卷了吧。

素质教育,考琴棋书画,欠发达地区就不用考了吗?

素质教育,就是对落后地区的嘲讽,嘲讽他们何不食肉糜!

可能沿海地区的孩子看见iphone习以为常,平时玩玩航拍,琴棋书画司空见惯。

但是对于广大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他们唯一能参加高考的武器,就是那十年如一日的老旧教材。

高考是很多人唯一的希望,高考不应成为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
发表于 2019-9-6 19: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教育应该是在扎实的文化基础上,对个人潜能、兴趣、品格的最大挖掘。挖掘的前提是学业的基本。 在美国的学习理念,是先把基础打好,再按照兴趣和需求增加课外兴趣班。

在美教书,美国的公立学校上学的时间其实不长,每天8点45上课,下午3点就下课了。更多学校是2:30左右下课。而大部分的孩子父母还没下班,那去干什么?去上after school,在中国俗称“补习班”。这种after school就设立在我们公立小学教室里面,3点下课不到十分钟,after school的老师带着孩子就进来了。一般来说after school分为好几部分:首先帮孩子做功课、然后复习考试、然后做一些有意思的手工、科学项目、读书画画之类。有的时候我3点下班还会在教室里备一下课,after school的老师就会过来问我接下来要考什么,他要跟小朋友复习什么内容。你看,人家都知道,得先把功课、考试复习完,才能做有意思的课外活动。

不仅仅如此,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小学生下课都有私教——缺啥补啥。有不少家长问过我要不要做孩子的私教,一个小时400人民币左右。为的就是能给孩子补缺课堂上没有学好的内容。想想看,一个小时400人民币的私教,就是单纯为孩子补功课内容,还能说不重视吗?

我在San Marino学区(一个加州排名前十的富人学区)的几个学生的暑假简直被排的满满。上午是夏令营,中午家庭私人语言老师一个半小时,下午是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而请私教的学生在美国富裕家庭很普遍。我曾经还去过一个孩子SanMarino学区的家庭做私教,当天他们家的几个厅,不仅仅有我,还有一个数学老师,家里的三个孩子一个上数学,两个上语言,学完以后还要出门去网球私教学习。对呀,他们这些时间的安排都是以学业性的补习为主,做完了以后才能出去have fun.

上完了学业性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兴趣类补习班可以接踵而来,任君挑选。我们学校after school program 中就有来自加州理工大学(就是谢耳朵的学校)给女孩子免费做机器人培训。另外,除去春假暑假寒假和大大小小节假日,可能一年在学校也就180天左右。剩下的180天完全就是家长大师拳脚的地方。好的家庭,往往会送孩子去优质的enrichment program(课后培优班),另外运动项目是必不可少。各种各样活动例如游泳、网球、冲浪、剑术、跆拳道、钢琴都可以选择。每年的暑假更是一个拉开差距的时候——经济拮据的家庭把孩子散养,而精英家庭送孩子去优质的暑假夏令营或者出国旅行度假。

总而言之,补习班在哪里都是重要的——当孩子在课堂上所缺失的知识和技能家长不能帮忙弥补的时候。基础扎实了,再谈兴趣与潜能。当然,如果基础扎实能在课堂上吸收好的孩子,再去补功课是完全没必要了,这时候应该把这些孩子的最大潜力放在自我的探索上。
发表于 2019-9-6 1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读冯达文、郭齐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其中有关于汉代儒学教育的一段论述,似乎颇合题意。手打之,公诸同好。 二先生似乎在说儒学,又不止在说儒学;似乎在论古,又似乎在喻今。
-------------------------------------分割线
儒学既然成为获取功名的手段,那么儒士就不仅仅是指有学识、有教养却无恒产的游士,如先秦时期子思、孟子、荀子那样一帮人。一方面,汉儒通经或通过察举即可为官,为官即可致富,故汉儒得以官僚化与富豪化(梦按:换算成现代的玩法,这就是“素质”+人脉啊);另一方面,官员和富豪的子弟有优先受教育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家族也更有条件儒士化(梦按:想想令人痛苦万状的文言文、繁琐的经注和古代的识字率,以及想学好这些东东必须的脱产或半脱产生活,真不是平头百姓容易玩的)。于是,由儒士化、官僚化、富豪化三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阶层:门阀士族。(梦按: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
所谓门阀士族,门指家门、门第;阀指阀阅,即世代有功业、名望者;士族,自然指有知识、有教养然而不再是白手起家者,这些有知识、有教养的儒士背后有一个个豪族作依托,他们的教养与学识就是在家族的世代传承中形成的。(梦按:这段似乎是对答主一个主观“偏见”的验证:垄断受教育权是实现阶层固化的绝妙而隐蔽的不二法门。欢迎商榷。)
门阀士族阶层在西汉末即已形成相当实力,当时多称士大夫。王莽试图依照《周礼》的蓝图改造社会(虽然有空想的因素),就是因这个阶层的反对而败亡。西汉开国君臣出于平民市井乃至草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却出身南阳大族,其将帅皆有儒者之象。显而易见,两汉格局殊别。(梦按:不禁想到赵////////二代、三代们......希望这句话符合友善度)
然而,儒士官僚化与富豪化之后,能持守儒家操守者虽不乏其人,但培植权势作兼并与掠夺、为富不仁的事例却层出不穷。东汉社会就在门阀士族的相互兼并与冲突中,在农民的抗争中,走向灭亡。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1.jpg
一些新的想法:
教育,平等的表皮下,一种制造阶层分化和维持阶级固化的极为精巧的隐性工具。西方教育是天堂?更为精巧而已,辅以社会福利,维持阶层隔离与平衡。
生为穷人,便已输在起跑线。穷学生们经历着一系列的劣势——低质量学校,意味着劣质的基础教育;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无处提升名校要求的“综合素质”;遭遇困难时缺乏支持,只能被精英阶层制定的游戏规则摆弄。
而正是这群人,在为“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废除英语/数学……”而欢呼雀跃,而且拿他们臆测的所谓国外天堂般的课堂,为自己的既蠢又懒的人生辩白。
当下的时代,生为穷人,已然不幸。加上蠢,被人卖了尚不自知。懒,则不可救药。
我为我的同类哀。
------------------------------------------------------------------------------
所谓素质教育,可真是赤裸裸的阳谋。精英阶层鼓吹这一套也就罢了,那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偏偏许多底层子弟也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自我麻痹,自我荒废,那真是万劫不复。无他,既懒且蠢而已。
素质的涵义是什么?素质的标准由谁制定?素质的筛选由谁考核?当乡村少年第一次坐火车进城,“精英子弟”早就满世界旅游当“志愿者”;当小城子弟普通话都讲不清,二代们早就英语娴熟顺带第二外语;当县城的新华书店只有教辅材料卖得欢,北上广的影院早就与好莱坞同步接轨;当县中的文体娱乐全部为语数外让道,大城市的孩子们正在音乐和体育的熏陶下“全面发展”......请问,到底是素质差别还是机会不均,是智力差异还是资源不同?难道割麦刈草、喂猪养羊不是亲近大自然的素质,总角之欢、洒扫应对不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抱歉,素质的标准不在你手里。
请和我一起复习一下教育的定义:教育(狭义),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不要纠结定义了,也许咱们的教材版本不同)明白了么?
还是太过含蓄,由我引申一下吧(根据评论建议,已修改,谢谢):“素质教育”可以成为并且正在成为实现阶层固化和阶层世袭的隐蔽工具。如此而已。
----------------------------------------------------------------------------------
发表于 2019-9-6 19: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素质教育,是既得利益阶层用温柔的手段和谎言剥夺穷人教育权的一个幌子
说这个之前,先说说什么是高考吧,高考起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选拔人才,从统治者的角度考虑,希望把所有的人才都纳入自己的统治阶层,而不是散落在外,这样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重大威胁。
我举个例子吧,刘邦,只不过是一个亭长,管辖的人口还比不过今天的一个片警,乡镇派出所所长谈不上,顶多算一个带着五六个协警的正式片警吧。兵荒马乱的时候,这样的人才起义了,然后,就成帝王了,如果他当年是市公安局局长,那基本上就不会起义,如果再有家有孩子,外加良田千亩,不被逼到死角,那是肯定不会起义的,这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
如果这样的人才为统治阶层而战,而不是挑战统治阶层,那毫无疑问统治阶层的地位会稳固很多,那问题来了,你咋知道这个人有没有才华,随机抓1000个壮丁给你,你告诉我里面哪个人最可能是刘邦。
统治阶层当然没那个能力,如果有,刘邦刚出生的时候就会被抓进宫当嫡系培养,或者直接一刀咔嚓了。但是统治阶层很想尽最大努力把他们都收于麾下。
炒股就是炒概率,收人才寻黑马也是。古人根据经验发现,读过书的不一定是人才,但是人才大部分都是读过书的,换句话说,读过书的成才概率远大于没读书的(不要提刘邦,总有例外)。然后,古人还发现,智力高的人,成才的概率远大于智力低的。
于是,古人发明了科举考试,一个纯粹的读书竞赛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比谁在读书方面的智力天赋最高,最高者胜。统治者的目的,根本不是说读书最好的人就一定是最厉害的人才,而是把读书方面智力优于常人的选手统统收归于体制内成为自己人,从而纳入自己的观察范围。这样的人里面出现顶尖人才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至于个人读书智力不高,但是也是人才的人,或者说是读书智力很高,但是没机会接触读书机会的人,漏掉就漏掉了,只要站在自己这边的人才数量,数倍于朝野之外的人才,自己这边是有组织有集团的,对方是零散无组织的,那就可以保证自己统治稳固了,是否埋没了小部分人才,并不关心。
到了现代,就演化成高考了,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要拿垃圾学校做例子,大学没扩招之前,就算是大专生,回到县城,那也是响当当的任务,至于扩招后,你考个重点甚至是清华北大试试,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小伙子,进蓝翔还是进清华,他们的命运能一样吗。
高考决定命运的作用,不仅仅是农村小伙子,即便是体制内的,也在争夺这种教育权,看看北京就知道了,没有大佬支撑,你以为普通北京市民能争取来那么多名额吗。
那么好,谈到素质教育,是对穷人好,还是对富人好呢,毫无疑问,素质教育越深刻,富人获得的教育权越多。应试教育越深刻,穷人获得的教育权越平等。除了课本,素质教育还比什么,会比跳绳踢毽子吗?肯定不会,表面原因是太俗了,实质原因是门槛太低,富人没有优势,要比就比芭蕾舞啊,钢琴啊这种,一节课300快,没100个小时连入门都做不到的东西。至于课本,越简单越好,但是考试照样考。大家都去补习班,200一小时,每周6小时,不补跟不上,上不起补习班的孩子就老老实实去蓝翔吧,大学不适合你。
这样说可能还不太明显,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把素质教育做到极致,假设只考2样,试卷和高尔夫。平时不用上课,大家就使劲玩,没有作业,课本是白纸,当然,考试照样考,而且很难,想学习的可以参加补习班,200一小时,大概要学3000小时毕业。素质方面我们只考高尔夫,只有大城市有场地,中小城市的就算了直接给零分吧,学费1000每小时,大概200小时可以毕业,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就老老实实上几节课入个门,拿个及格分,去二本吧。
在以上制度下,不用上课,素质方面采用最高端的高尔夫,重点大学会清一色的是富人阶层,穷人乖乖去蓝翔。
如果取另外一个极端,僵化到极点的应试教育,课本10年不改,就比大家的智力高低,那富人的优势会被削弱到最小。
至于学什么,并无所谓,大家拿一本九阳豆浆机的说明书比赛谁钻的快钻的深,一样可以比出人才。作为一个统治者,他只是不想让阶层固化,让人才流动,尽最大可能把人才都拉拢到自己这边,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并不是每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人才,但是100个清华学生出人才的概率,比100个大专生,要大的太多太多。
什么人会反对,当然是既得利益阶层,古代,那就是士大夫,现代,那就先富起来的那群人,他们都想尽可能的把教育权和进入利益阶层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公平的散出去,于是就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从古至今都有。
有人说,僵化到极点的应试教育会扼杀中国的创造力,这个很悲哀,因为中国的体制问题,上好大学,目的并不是研究学术,而是进入体制内或者说是进入利益阶层。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点,知识并不能带来财富,权力才能,这种激励之下,永远不会有人静下心去搞创造,我认为并不能怪罪于高考,中国的高三学生到了外国大学定居之后,成才的比比皆是,为何到了中国的大学就只会玩LOL和看韩剧,即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本科阶段有较大知识吸收创造的也很少,进入社会后成才概率大,那纯粹是靠他们天生的智商优势去碾压别人,以及,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本科的时候也在LOL和韩剧的原因。。。关于科举考试能选出隐藏人群的人才这一点,你不得不服古人,他不可能搜出所有的人才,但是绝对可以搜出大部分的人才,然后用体制的锁链锁住他们的造反的翅膀,智商高的人,无论是从政从军或者是搞造反活动,成功的概率都比普通人,那确实是大很多。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无论采用什么高考模式,都不可能影响在当前中国国情下创造力匮乏的原因,核心原因是知识很廉价,社会激励太弱,而不是高考压制。从让穷人翻身的角度考虑,我反对素质教育,素质角度程度越高,穷人越没资格进门,所谓降低课本难度课后无作业,那绝对是最美丽的谎言,有钱人都去找家教单独补课了,农村孩子们还在幸福的玩耍呢
从让穷人获得平等教育权,选出隐藏人才,打破阶级固化,让人才流动到社会上层阶级的角度考虑,建议应试教育。从阶级固化,保护既有利益阶层的角度考虑,建议素质教育,最好只考打高尔夫,课本全部清空成白纸,穷人靠边站。
同名公众号:zisedegu66
欢迎来做客。
发表于 2019-9-6 1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搞,哪怕学校统统削减教育内容,就算考试统统降低难度,就算高中大学录取的时候统统考虑拓展素质因素,归根结底,学生们还不是要和其他同学比个高低?

大家平时上的都是一样的课,对于大多数人,怎么才能保证自己比别人更强呢?

补习班广告单这就塞到你手里了。
发表于 2019-9-6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教育,不过是精英阶层的一种阳谋。
先用政策手段把大家的知识接收量从100分降到70分的水平,然后精英阶层再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辅导,补上那缺失的30分,对精英阶层来说,素质教育后,想让孩子的知识接收量保持不变,只是多花点钱而已,而这点钱,对他们而言并不算什么。
而对那些普通人,或者困难家庭来说,原本通过廉价的教育可以接收100分的知识量,现在只能达到70分,剩下的30分知识量,需要他们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补充,他们没有太多的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一切都只能靠孩子自己。
精英阶层为素质教育叫好的,我们还能理解,因为他们是损人利己。
平民阶层为素质教育叫好的,我们无法理解,因为被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平民家庭的孩子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发表于 2019-9-6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学生更有素质而非单纯的考试机器”其实和”资源分配与人才选拔“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大致类似于,如何让火箭速度更快和如何在火箭上印上漂亮的花纹。
也就是说,学生所感受的压力究其根源来自于社会压力。正是因为社会压力大,阶层不断固化,才需要学生必须去靠名牌大学来极大地增加未来进入中上层社会阶层的几率。这个过程必然要牺牲一些素质教育、个人爱好、个人选择权。
如果我们已经成为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资源分配制度、阶层流动性都极其完美的国家,那么我支持大力推动素质教育。但现在鼓励,只能导致课堂上学生免费或近似于免费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少,因为素质的概念太容易糊弄,而真才实学往往都划入应试范畴。那么在社会竞争下,素质教育成果既可以靠送钱来创造也不一定到哪里都得到认可,寒门子弟必然处于劣势越来越难以从义务教育中提升自己。而中产阶级不得不榨干自己的家产供养出一个可以学到足够学识成功进入中产阶级的孩子,这不仅让中产阶级越来越名不副实,也拉低了生育率,中产阶级内部不再增长,而下层向上流动又不断减少,中产阶级面临灭亡,而社会阶层分布就会想可怕的两极对抗演化。
对于,上不起辅导班的穷学生,由于非应试的选拔制度有了很多作弊问题,甚至是先天不足。寒门子弟再也难以靠读书改变命运。大多数最终很可能世世代代当苦力。而富家子弟,会把他们不愿意学、学不会的内容用改革贬低成“死记硬背”、“学了没什么用”的东西加以剔除,然后把无法量化标准的“艺术”、“道德”列入必考内容,通过金钱、关系,甚至是由于不好量化的考试标准而依靠幸运进入大学。学校越是减负,寒门越绝望,中产越劳累,而权贵越开心。
当然啦,泾渭分明的等级社会我们不是没经历过,但与日本这种万世一系的世袭等级社会相比,我们可是有造反传统的。
发表于 2019-9-6 19: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
1.所谓“素质教育“比起一个真正可靠的教育模式,更像是一个美好的口号。
2.我们可以用素质教育作为一句口号来刺激我们补充现实教育中的缺失,但应试教育在当下的中国,甚至可以预见的将来,依然是最为可行的教育模式。
3.在民间几乎被奉为信条的“素质教育”,在真正决定考生前途时,还不如补习班的突击训练。
4.补习班林立部分反映了中国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无论是官方,校方,还是普通学生自己,都鲜有人真正知道:当你们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你们在谈论什么?

空泛而无内核的素质教育,很难作为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但是现实中,人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两者对立起来。对这一点没有正确认识的话,就无法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体两面。甚至在很多父母眼里,素质教育和内涵已经跌落到了,琴棋书画,课业减压,小班授课,双语顶呱呱。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学生,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法给予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在学科外领域给予各种兴趣培养,毕竟我们的高考并不包括琴棋书画和小语种,在这些方面提供教育会极大浪费现有的师资力量。同时在不增加习题训练甚至“减少作业压力”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在考试中的竞争力,毕竟考的东西还嫌分数低呢,还会在不考的东西上花时间?补习班的出现,就已经部分解释了这个问题,补习是因为学校教的那些升学会考的东西学起来就已经很吃力了,而兴趣特长班并不能帮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诚然,总有学生基础教育做的好,在考试中总能轻松拿下高分,还有余力去学各种才艺,做各种兴趣和义工,游遍中国写游记等等,并认为自己的这种额外优势应该转化为自己的升学优势,也就是说应该纳入高考中考的考核标准。

而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这些优势的获得有什么成本,当然有成本,这依赖于父母的资金投入,游学不需要钱?弹钢琴不需要钱?学二外不需要钱?听演奏会陶冶情操不需要钱?不需要钱就有鬼了。在理想中的将这些单项列入升学考核标准的教育模式中,父母的收入和阶级会直接体现在学生的竞争力上,那么,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我并非觉得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中,父母的收入和阶级就不会影响孩子的竞争力,依然会影响,在社交中,在信息的获取上,在人生的各个方面。然而,它至少保证了在高考这个关键节点上,强行把各个阶层的孩子拉到一个近似的起跑线上。纵然你游遍千山万水,通晓八国外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都没用,只要你还想进入清华北大,依然需要和农民工的孩子坐在一个考场里比拼科学发展观和线性函数。也许在进入社会后,他们依然会由于家庭的平庸而在信息和人脉上居于劣势,但是只要还在学校里,制度就不应该破坏他们和上层阶级的孩子们公平竞争的基础。有人说,高考制度是中国社会公平的最后一块阵地,我个人看来,此言非虚,也许夸张,但是并不荒谬。

退一步讲,现在的高考也只是相对公平而已。北京户口上清华比河北山东浙江的学生容易多了。这样看,高考早就不是完全公平的制度了,那么,你还想给这已经不公平的制度添砖加瓦么?

高考制度的优化,最根本的基础是教育资源的充沛,等到重点高中都有能力配备二外乃至小语种老师,中国的教育资源匮乏的压力也就得到了很大缓解。就有更多的余力在基础教育阶段给予学生更多所谓的“素质教育”,但是即使如此,我依然不提倡过多将这种不能量化的项目加入升学标准里。试想,你在工地打工的父母省吃俭用给你买了大摞的练习题,争气的你不负众望考出了高分,然而招生官指着一个比你低两分,穿的人模狗样的小四眼跟你说:“他钢琴十级,参加过川藏骑行,出过两本游记,他素质高啊!”这里面黑箱操作的空间,要多少有多少。

一考定终身兴许过于严苛,然而分数线定乾坤却是不能动摇的底线。如果素质教育模糊掉了这层底线,那么对于这种素质教育,我们反而要保持警惕。教育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一向都是阶级流动性的阀门,然而其中也不乏阶级固化的帮凶。
发表于 2019-9-6 19: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弗莱(H):首相要见我?
伯纳德(B):是的
H:什么问题?
B:教育
H:嗯……,他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B:不不,是教育系统的问题
H:那个啊……,也已经晚了
B:他觉得会输掉下次大选
H:于国何妨?
B:他总得面对现实吧
H:面对现实还怎么当政客。别担心了,我们的教育系统满足大多数家长的要求——他们上班时帮着看孩子
B:可是党主席给首相的报告看,综合素质教育快破产了吧?
H:伯纳,我真没想到,一个忠诚的公务员说这样的话。你被敌人俘虏了吗?
B:苏联?
H:不,首相的那个顾问!
B:综合素质教育是个试验,当然需要证实……
H:当然,但也不能违制
B:但如果要提升教育质量……
H: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B:你是说……它是用来抹平阶级差异的
H:可不就是
B:所以孩子们……
H:孩子?关孩子什么事?教育部从来不管孩子。综合素质教育是用来抹平教师的阶级差异的。提升教师生活质量,而不是孩子的教育质量;提升教师联合会的收入水平,和语法学校的校长联合会会员持平
B:可是……
H:伯纳,工党执政时,教育部夸综合素质教育能抹平阶级差异;保守党执政时他们说它节约开支。对工党我们说选拔教育造成阶级分化;对保守党我们说选拔教育花费太大。然后我们就能和教师们搞好关系,给我们的孩子开小灶了。
B:如果政府想改变……
H:教师联合会不想
B:我们的工作不是说服教师联合会接受政府政策?
H:不,我们的工作是说服政府接受教师联合会的主张。政策一会儿一变,但教师联合会雷打不动。理所应当政府该配合联合会
B:是,首相。好的,他现在就见您。汉弗莱爵士,他很担心有些事无能为力又要负责。
H:这是历朝宦官的特权……早安首相
吉姆(J):早安。你刚才说什么?
H:没说什么。听说您担心地方教育局
J:不,我担心教育部门
H:真的?我觉得干的还不错啊
J:你看看教育现状吧——这是一篇宗教学术文章的课题:“你喜欢哪一个——原子弹还是慈善事业?”数学题也政治化了:“如果英国核防御每年花费50亿镑,喂饱一名非洲儿童每年花费75镑。那么国防部放弃核武器,我们能救多少非洲儿童?”
H:很简单,0。他们会用钱买常规武器。无论如何,这就是个算术题,50亿除以75就行了
J:可孩子也没学会算术呀
H:教育局会说没必要,他们有计算器
J:但他们总得知道原理吧。我们都学过基本算术,不是吗?
H:我们?3947除以73等于多少?
J:呃……我得打草稿(伯纳递过来纸和笔)……你别管……反正我刚毕业的时候会算
H:但现在得用计算器
J:这不是重点。你看现在谁还会拉丁文
H:Tempora mutantur,nos et mutamur in illis.
J:什么意思?
H:与时俱进
J:很对
H:Si tacuisses,philosophus manisses.
J:这句什么意思?
H:闭上嘴你会显得更聪明
J:你说什么?
H:不不,我不是说您,那是翻译
B:别人不会想到汉弗莱爵士会那样说您的
H:边儿去好嘛,伯纳
J:我真不敢相信,汉弗莱。你受严格的学院教育栽培,却否认它的价值?
H:有什么用?我跟首相对话都用不上
J:这个国家的教育是一场灾难。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谋生,却整天让他们无所事事。
H:我倒觉得无所事事是他们谋生的必备技能
J:毕业年限提高到16岁,学的却更少了
H:我们提高毕业年限又不是为了让他们多学,是为了把青年拦在就业市场之外以降低失业率
J:你难道认为教育一点问题都没有?
H:当然不是,它就是个笑话,一直很可笑。在地方手里,永远都是笑话。一半反对你,另一半是还不如反对你的猪队友
J:你想说什么吧
H:我想说,如果让地方把持,教育系统也就这德性了。想想把国防交给他们后果如何?
J:国防?
H:对,一个地方政府拨一个亿,让他们自己搞。不等苏联打过来,不出三周我们就内战了!
J:你是秀逗了吧
H:我?教育不就是例子嘛。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拿出对国防的认真劲儿对待教育
J:所以民防系统交给地方弄?
H:当然,大家都知道民防是个笑话,不能把重要的事交给他们。鉴于您已然把教育分给他们了,只能推断您到目前还没有重视教育
J:我重视教育,它会让我输掉大选啊
H:啊!……我天真了。我还以为您担心孩子的未来呢
J:我也担心孩子的未来,……未来他们就能投票了啊
……
                                                                 ——————《是,首相》1987
发表于 2019-9-6 19: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你们这么看不得富二代继承自己老爸的优势,为什么不直接呼吁禁止继承呢?拐弯抹角抵制素质教育有什么用。只要禁止私自抚养小孩,全部匿名交给教育机构处理,把披露亲子关系的定为泄露国家机密拉去打靶,就能够实现真正的men are created equal了。
还有,你们别看美帝人民搞素质教育数学差,其实只要你成绩够好,选拔进了高中的gifted program上微积分比我们高考的内容要多得多。不过这个名字也很有宗教色彩,gifted说的是你的高智商是上帝赐予你的,也就是说努力是得不到的(逃
发表于 2019-9-6 1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中国的考试战争,本质上不是因为实行了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而是一下两点:


一、中国的社会资源和人口数量完全不匹配。
二、中国社会是一个追求平等和阶层流动(至少体制上)的社会。


一、中国的社会资源和人口数量完全不匹配
这里的社会资源包括几个方面:
1、狭义的教育资源;
2、可以满足体面生活的工作岗位;
3、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1和2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要分层,要进行各类选拔与淘汰,人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3决定了越是没有操作空间的方案,在中国就越是“最不坏”的方案。
简单说,就是北大清华985211就那么多人能上,100个人去抢1个位子,一定会竞争;
不以书面方式搞竞争,那就搞其他更具备“人情味”的竞争,是什么结果傻子都能知道。
所以本质上来说,竞争压力来自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考试这一竞争手段来自于中国的“人情社会”的现实。


二、中国社会是一个追求平等和阶层流动(至少体制上)的社会
别的不说,首先义务教育保证了人人都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机会;
接受了基本教育,就有了参加考试竞争的可能性(先不谈胜出的可能性);
能够在考试中胜出,就有了改变社会阶层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觉得这说法很没意思,因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别忘了,上面这几点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而那时候的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倒数。
同样GDP的国家,有多少能实现上面这几点?


三、总结
要我说,中国人整体的不幸福感都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中国是个穷国;
2、中国人想过上富国的生活。
有这种想法的,世界上估计没几个国家了。
所以也可以理解某些国家为什么那么恨中国:
你们又不愿意当穷鬼,又不愿意去死,我很难办呐!
发表于 2019-9-6 1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教育这种东西,都是有脑子的喊,没脑子的响应的好伐啦……
说真的,这年头有脑子的喊,没脑子的响应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发表于 2019-9-6 19: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学校的教育难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啊。
不信?那你想想你上过的体育课不就知道了吗。


高中毕业的时候,向中学时代告别的你,或许还会文艺一句:还记得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但是,如果提到体测,你可能又会回想起被中考1000/800米跑达标支配的恐惧。多少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体质测试的噩梦,初三几乎一整年的体育课,都被用来练习跑步了。


不止是强制参加的体测和反复训练的长跑,体育课上还有列队和广播体操。本可以好好运动的体育课,结果变得比数学课还无聊。许多人因此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宁愿在教室里自习,也不想跟着体育老师运动。


那么,中国的体育课为什么这么糟?强制参加的体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上了十几年课大部分人还是没有一项擅长的运动。
不好玩的体育课



体育课有多让人讨厌?有一个名词叫做厌体现象,就是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一提到上体育课就烦。


在一项对 2260 名学生的调查中,只有47.2%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能活动的较为尽兴。而且调查者还表示,这个数据表示体育新课程改革之后,厌体现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真不知道改革之前大家得有多讨厌体育课。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1.jpg

体育课有时候会被上成广播体操课。图为2017年12月27日,安徽宣城,郎溪实验初中七年级举行广播体操比赛 / 视觉中国


这也难怪,因为中国体育课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在美国和日本,体育课的指导思想,都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比如日本的体育指导思想就提到,“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热爱真理和正义。培养富有责任感,充满独立精神的个人”。虽然听起来有点热血过头,但是对发展个性的强调是很明确的。


中国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则是“ 为全面发展教育服务,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发展个性?培养兴趣?不存在的。


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课程的内容肯定也会不同。既然在中国,体育课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那就没必要好玩。学生上课也成了完成规定动作,基本没有什么主动意愿。


既然学生走过场,老师也不用改革课程,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列队和广播体操这些几十年前留下来的项目,到现在还占据着每座中小学的体育课堂。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2.jpg

2016年11月29日,喀什。海拔4000米的地方,学生们上体育课也要列队整齐 / 视觉中国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体育课的课程标准过于死板。虽然各地可以按照现实情况做一些调整,但基本还是一刀切。


于是你会发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内陆的偏远地区,体育课都差不多。从你小学一年级开始,折磨你的列队练习,也折磨着其他地方的学生。


从南京市金陵小学到泸州市合江镇中心小学,孩子们都要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列队、立正和稍息。不管气候条件,海拔高度,跑步跳远都是不变的教学项目。


反观国外的体育课,就会发现,我们当年上的可能是假的体育课。


在日本的福冈双叶小学校,小学一二年级不教正式的运动项目,都是运动类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跑、跳、玩水当中亲近运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立正?稍息?原地左右转?不存在的。日本孩子的体育运动有自己freestyle。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3.gif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座学校,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的趣味体育游戏“Star Wars”


而在芬兰赫尔辛基近郊的Strmberg学校,体育课有时候会上成寻宝游戏,老师把指南针和地图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地图在学校附近的大森林寻宝。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可能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体育课成了体测课



当然,最惹人讨厌的,恐怕还不是体育课内容的无聊。毕竟,就算上课的内容无聊,还是有些自由活动时间的。中学体育课最让学生不满的,其实是每个人强制参加的体测。


体测很重要。它直接跟中考成绩挂钩,在有些地区甚至占40到60分。所以,到了初三,体育课就变成跑步课。跑不动也要往死里跑,反正不能在体育上丢分。体育课跟体测绑定后,学生想说爱它也很难。


体测又很讨厌。它不仅强制每个人参加,而且测试项目和评定标准都是统一的。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初中到大学,男生都得跑1000米,女生则要跑800米。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4.jpg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于红妍(2014)


大家的运动天赋不一样,有各自适合的体育项目。不是每个人都遗传了刘翔的跑步基因,当你发现你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体测既然这么讨厌,为什么要强制每个人参加呢?


事实上,中国的体测,原产地又是大家熟悉的苏联。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并无任何体育建设的经验可循,于是中国就就效仿苏联,在1954年推出《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


劳卫制是什么呢?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套体质测试和评级制度,按照年龄组别,制定各运动项目达标标准。


但里面有一些特殊的军事项目,比如射击、手榴弹、爬绳、爬杆。1952-1954年的试行期间,试点学校里的学生要接受这些项目的训练,并且定期考核。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5.jpg

建国初期劳卫制的军事体能测试 / 于红妍(2014)


设立劳卫制的目的,除了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在当时恶劣的国际形势下为战争作准备。测试达标的人可以拿到一张黄纸红字的劳卫制《证明书》,这张证书并不好拿,一旦拿到会惹来一堆人眼红。


就是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体测就成为所有在校生都要过的鬼门关了。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6.jpg

2015年4月3日,海南中学800多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体育考试。在当天考试中,有部分学生跑完800米或1000米后,体力不支,累得东倒西歪 / 视觉中国


劳卫制其实并没有延续很久,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劳卫制的发展也随之停滞,1964 年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之后逐渐被废除了。


不过劳卫制取消了,体测的噩梦却还没走开。1978年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军事项目,但是增加了和跑、跳和投等运动能力相关的测试项目。这些测试与其说是体质测试,不如说就是运动水平测试。


不仅如此,从80年代起,为了让体育教育的考核更有效,各地都开始中考加试体育的试点。到了1990 年,各地中考几乎都要计入体育成绩,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也就是说,中学时虐你千百遍也不厌倦的长跑、跳远测试,从你父母一代就在校园普及了。
学不到东西的体育课



除了折磨人的体测,体育课另一个让人无奈的地方,就是学不到东西。中国学生的体育水平就像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上了十几年课,一项能拿得出手的运动都没有。


首先背锅的,可能是你的体育老师。


其实体育老师的学历并不低,据2013年的一份统计,高中体育老师超过93%都有本科以上学历,初中则是67%,仅比语文、数学老师低10%,而小学体育老师跟语数外老师学历相当。


但是,和语数外老师不同的是,这些体育老师大多来自体育院系,而不是师范院校。


看一下他们的必修课,会发现大约80%的课都是跟体育知识相关的专业课,如运动生理学,或是运动项目的技术课,如篮球、排球,而教育学、心理学类的课程,只有十几学分。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7.jpg

2015年3月18日,浙江杭州启航中学的学生抱着足球在体育课上跳操热身,这样玩足球,可能只有中国体育老师能想得到 / 视觉中国


也就是说,你的中学体育老师们,也许体育知识上是个老司机,但在完全不懂得怎么上一堂学生喜欢的体育课。


有学者研究过全国中小学体育课的教案,发现很多运动被划分成五六段,甚至十来段。好好的运动项目,被拆得这么繁琐,换作是你,会喜欢吗?


还有的老师干脆走佛系路线,让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变成了男生打打球,女生散散步,顺便去个小卖部。这样的体育课,根本学不到什么运动技能。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8.jpg 2017年1月9日,北京,大风刮走了持续一周的雾霾,学生在户外自由活动。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时间,大概是学生最盼望的 / 视觉中国



当然,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体育课学不到东西,学校也有责任。


首先是学校的教学设施跟不上。比如上篮球课,几个人分一个球算是常态。城市里还好一点,农村的学生更惨,经常要对着没有筐的破旧篮球架练习投篮。2010年,国家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抽检显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合格率还不足50%。


虽然近年来学校的体育设施有所增加,但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更别提为学生提供专项体育教学了。根据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说法,全国范围内,能达到专项体育课教学条件的学校可能还不到5%。


哪怕有条件的学校,很多体育项目也开展不了。因为学校有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一旦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受伤,学校总要背锅。


吉林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在体育课上和同学打闹受伤,本来和体育课上的项目无关,可法庭判决学校负有80%的责任。


判决书里提到,体育老师不掌握每个同学的情况,是造成学生受伤的主要原因。这真是难为体育老师了,一操场几十个学生,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


正因为容易被追责,学校想法设法降低体育课的激烈程度。只要不涉及体测,学东西大多是走个形式。可能一节体育课上下来,还没在教室自习出汗多。




为什么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补习班的学生却越来越多?-9.gif

Arlington Heights School的一节手球课。这样学到东西又能玩得尽兴的专项体育课,在国内的中学并不多


如果学生时代没能在体育课上培养运动爱好,之后就更难了。比利时一项追踪调查发现,那些18岁就热衷体育的男孩子们,到了35岁依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概率接近60%,而那些没有运动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太可能爱上运动。


所以,现在肥宅在家的你,可能真的要怪你中学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1]Tsai, C. T. L., & Zhou, L. (2017). The history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orld Leisure Journal, 59(4), 326-337.
[2]Kajanus, A. (2016).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schools: role models, repetition, and winning. Education About ASIA, 21(2), 5-8.
[3]Bennie, A., Peralta, L., Gibbons, S., Lubans, D., & Rosenkranz, R. (2017).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strategies used to increase relevance and choice for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5(3), 302-319.
[4]Ding, H., Li, Y., & Wu, X. (2014). A review of scholarly and research work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Quest, 66(1), 117-133.
[5]Kjnniksen, L., Anderssen, N., & Wold, B. (2009). Organized youth sport as a predictor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dulthoo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19(5), 646-654.
[6]Shephard, R. J., & Trudeau, F. (2000). The leg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fluences on adult lifestyle.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12(1), 34-50.
[7]于红妍. (2014). 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0), 113-118.
[8]金世斌. (2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政策演进与价值嬗变. 体育与科学, 34(1), 36-41.
[9]温朋飞. (2015). 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D](Doctoral dissertation,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10]安涛, 鲁长芬, 胡海, & 罗小兵. (2015). 英国, 加拿大, 新加坡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体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0), 103-108.
[11]龚正伟, & 李丽英. (2009). 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 挑战与未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 77-81.
[12]于素梅, & 毛振明. (2010). 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教案存在的问题. 体育学刊, 1, 016.
[13]彭国强, & 项贤林. (2009). 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4(3), 205-208.
[14]陈宁. (2013).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2(2), 116-120.
[15]钱娅艳, 张君, & 张胜. (2001). 中美德日四国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3(4), 33-37.
[16]盛晓明. (2004). 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于 2019-9-6 1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中国的阶层还不够固化,牌坊还没摘下啊~
教育资源永远不会充沛,好学校永远都是稀有资源。不可能满大街都是藤校,县中跟衡中不一样,蓝翔跟清北不一样,那么,凭啥你上好学校我不能?
只要上好学校还是凭真本事,不管是比文化还是比“素质”,孩子们都要花足够的时间学习提高自己。刚教改时还有个口号“减负不减质”,做梦呢?“快乐学习”一定不如卖命学习,在校时间短了,就在校外学习,怎么学?补习班。
什么时候补习班会减少?
1.学校好坏悬殊,凭钱拼爹入学,教学质量天差地别,进什么小学就决定了进什么大学,补习班就失去了基础。
2.人们认定教育并不能改变命运,你爹穷你也一辈子屌丝,学校都没必要上了,还补习什么~
3.“素质教育”的童话骗了整个社会,要让孩子充分自由生长成为人才。然而事实是连工业社会的螺丝钉都当不了,还特么人才——好在家长们都不傻。
发表于 2019-9-6 1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老师,我理解的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这玩意儿我一个人努力就能教好了?!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结合才能搞定!我今儿在学校讲了不能闯红灯,出了校门儿他就目睹无数无视交通规则的,咋整?我在学校讲了要孝顺父母,带回家就看见他爹和他爷吵架,咋整?
我只能教育我的娃娃们正直,理智,勇敢,自信,问心无愧。
前些年终于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给批判了。
请承认人与人的差距!
请承认人与人的差距!

请承认人与人的差距!

不光是老师有好有差,学生也是!如果一整个班大面积地出现问题,那肯定是老师问题。如果是个别有问题,那就请各位积积德了。
学生有个别差异性,不同学生需要运用不同方法去教。但是现行体制和人口数量,很难做到。
知乎有不少老师,大家几乎都有一个感觉:班级人数超过40,就会有明显的力不从心。而每天最多能够抓过来利用课间时间补习的学生,不会超过十个。然后现行体制中,老师并不是纯教,每天除了教学还有很多活动需要参与,所以真正每天能够补习到追到全班平均水平的,也就两三个。
还有一些极个别学生,他就是不爱学习。软硬兼施,同情共情。我作为独居男青年颇有不便,有的女老师甚至把这些孩子带回家照顾。一两个月之后孩子好多了,带回家,又是老样子了。
老师的良莠不齐也是一个原因。所谓的良莠不齐,一方面在教学水平,一方面在师德水平。
教学这个东西,真的是经验的积累。绝大部分老教师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什么样的孩子都能治服了。
我刚当老师那会儿天天被几个校长整的不要不要的,天天听课修改备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等等。别说谈恋爱了,上个厕所都要挤时间。
但是从一个小白老师到能够独当一面经验丰富的老师,我只有五年时间。五年之后我要是在某方面还有纰漏,就是要拜拜的行为了。
这就是现行体制给我们的压力。
但是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工作,五年真的不够。我需要一辈子。
除了教学水平,师德是家长最重视的。
有很多人回忆过各类不堪的老师,索要钱财的,打骂体罚的等等等等。那是过去式了,存在于你我的回忆中了。现行体制对于教师监管非常严厉,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至少沿海城市已经如此,其他地方不知。
打骂体罚,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因为一经曝光,终身禁教。连资格证都会被吊销。正常的批评会有,但也是严格控制言行的。而且我们从来不单独批评孩子,至少两个老师在一起。这一点向英国教育学习的。为了保护学生不受侵犯,也为了保护自身不受污蔑。
收礼这件事让我真的感叹万千。由于初中那时候家里告诉我,送了两千块给老师让我往前调了三个座位。我对这件事一直非常抵触,加上当老师之前还有些收入存着,倒也不缺钱花。几年前还有家长偷偷在作业本儿夹钱的,放学堵我塞卡的。这两年也有支付宝转账的,微信红包的。
全退回去了。
你有这个钱,还不如给流浪猫流浪狗买点粮,每天散步的时候撒一点。
但是有的家长会带自家做的食品给我,我会收下。他们让我想起了我爸妈,小时候每年秋天水果成熟的时候,他们总让我用布包带去学校给老师。老师也会常给我一些好吃的。当然我也会偷偷嚎学生来办公室吃水果,因为校长不允许带东西来学校吃,孩子们又饿得快。
即使这样,我也会被投诉。因为下班之后我还会留学生补习。因为我班上居然还有不及格。最让我不可思议的,居然因为我是个男的。理由我可能会吓到一年级小朋友。
我是丑到什么程度才能靠脸就能吓人啊……
体这块儿真的是诟病了。但是一周三节体育课,指望教出运动员是不可能的。我不是体育老师,不多加累述。我们班孩子运动会年年垫底,但是平时下课把他们赶出教室玩儿这事儿我真没少干。秋冬陪他们踢毽子,春夏和他们跳绳儿。
不谈了,他们连和别的班打架都没给我长过脸。打完了还要被我批评,真可怜。
美这块儿呢,其实不仅仅有美术啊!
主要是培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花一木皆世界,文字是美,图画是美,声乐是美。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我觉着现行的课文实在是.......
太脱离生活实际了。
羚羊飞渡这样的课文真的是让我开不了口去讲。
如果可以,一个学期弄几个大目标,做几个小活动。持续周期长,学生需要自主参与调查,教师随行指导,现场教学。效果估计会好很多。
不过,想想就好。
教材不如采集本县市真人事迹编辑教材,正好课余还可以通过走访,采访,群组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也说句实话,任何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就好像我女朋友觉得黄色老好看了,我觉得就像一个移动的家用取暖器。
既要学生感受学习鲁迅的犀利,又要学生感受学习季羡林的与世无争。有意思吗?培养健全人格不带这么玩儿的。
有的小姑娘喜欢森林系,有的小姑娘就喜欢大牌范儿,我还能统一了?我自己穿衣服都被美术老师吐槽混搭。
劳这个。
见过家长给学生扫地之后,我就不抱希望了。这样子是害孩子,我的同学去年刚因为家务问题离婚啊!一言不合就离婚啊!吓得我成为了居家好男人啊!


综上所述
课外辅导真的需要
不是作为老师为老师辩解,而是作为老师陈述实情:除非一天48小时,否则不可能当天把所有学生拉到平均水平。要全班齐步走,不可能,总有几个会落在后面。可能是你孩子,也可能是我孩子。
强身健体不一定要练什么项目,当然多一项技能也好,慎用。父母陪同孩子锻炼也一样有效果。我晓得很多家长工作忙,但是锻炼也是对你自己身体好,对不?又能强身健体,又能和孩子交心,了解他的变化,何乐而不为?
课余时间让孩子学一样乐器吧,学个画画也行啊。不然长大了工作了下班了,每天回家就是追剧,多空虚。


乱七八糟说了许多,我要继续搂着狗睡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7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