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问题标签里有“一个人的生活”,马上就对题主的困境感同身受。
因为我已经“一个人的生活”一年多了,很明白乱糟糟的无力感是怎么回事。我出国读research master, 环境宽松,没有同学。和别人共同租了房子,但基本是各人待在各人的房间。没有导师的监督,和同学的陪伴,我长时间处于“一个人生活”的状态。
就如同圣经所说,“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基督教认为向上帝祷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方法需要把上帝作为思想钢印打入大脑。成本太大,投资收益比太低,我不愿意。
说说我的方案吧。
首先,你需要理解为什么这样的状态会发生。归因决定了你的解决方案。
房间会乱,因为物件错误摆放的位置有很多,正确摆放的位置很少。 从概率角度来看,混乱的概率比整洁的概率会高很多。
人的生活会一团糟,根本原因也是无序的概率比有序高。人会自发倾向于无序。这就是熵增定律。
当物理规律与内心愿望相左时,请不用怀疑,物理规律有绝对的宰制力。
很多人以为生活一团糟,是单纯因为自己自制力不够。这种归因高看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低估了客观规律的影响力。
人不能自律的主要原因是,高估了自己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人可以抵抗环境,但需要付出代价。差的环境会让人厌烦,分心,不能激发兴趣和内在动力,因而对精力、自制力、情绪都会带来大量消耗。这种消耗就像人被套了虚弱,无论行动还是作战都会极大限制,这就是无力感的来源。
不可否认,有部分人在混乱的环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与非必要环境的搏斗上,这仍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最明智的做法是把宝贵的精力用来攀登科学、工程、艺术的高峰。
在学习的环境学习,在娱乐的环境娱乐。这是我的第一个经验总结,当采纳了这个经验,独居生活马上就会改观。
环境很强大,但它也只是外因。自己的意志才是内因。
只强调内因,而忽视外因,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就会陷入环境决定一切的绝望,即宿命论,或机械唯物主义。
政治课上学过,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外因是容易解决的,内因才是困难的部分。 因此,我先谈如何解决外因,再谈内因。
人之所以不能自律的第二个原因是,习惯了舒适。
舒适就是当下最省力、最快乐选择,会把人捆绑在局部最优,无法动弹。
冬日里起床时最舒适的选择是,躺床上听歌玩手机。 掀开被子就冷,因为我们就会一直躺着,直到饥饿无法忍受。
与其说我们被背子封印,不如说我们被局部最优封印,被舒适封印。
我们能忍受的不适越大,跨出局部最优的脚步越大。就像你能忍受游泳初期的寒冷,就能享受游泳中后期的顺滑。
如果舒适,则由之即可。正是因为不舒适,才需要自律。因此,自律的内核就是选择不舒适。
选择了不舒适,就表明战胜了过去了自己,表明自己变强了。
选择了舒适,就表明顺从了过去的自己,表明自己变弱了。
所以说,强者找不适,弱者找舒适。
勿以舒适而为之,勿以不适而不为。 这就是我要强调的内因。
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必能药到病除。
以上只是提纲契领,想很多了解可以阅读我的长篇文章:自律一点也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