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7|回复: 20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1 18: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次在幼儿园门口帮忙发传单,一些孩子接过后,他的家人便弯下腰来和他说,“xx,要记得说谢谢”,还有一些孩子,被家人硬生地制止或头也不回地走了。
发表于 2019-9-11 1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粒刚出生的时候,我和米粒爸买了好多育儿的、教育的书籍来研究。米粒爸的姥姥也从老家赶来看这个刚出生的重孙子,看到我俩在那研究的头头是道,姥姥却说:“哪有那么玄乎,要想孩子行的端做得正,你们大人做好自己就行了,孩子有样学样儿!”文化程度不高的太姥姥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和米粒爸。确实,说一千道一万,再多的教育理论、再高明的教育方法、再磨破嘴皮子的谆谆教诲,都抵不上有一对知书达理为人正派的父母,一个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孩子天生就是爱模仿的小动物,父母和孩子就是相互映照的两面镜子。父母彬彬有礼,孩子绝不会口出粗言;父母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孩子绝不会斜躺横卧;父母爱读书爱学习,孩子绝不需要整天逼着看书;父母爱运动爱健身,孩子绝不会是体弱的豆芽菜。
米粒妈家重新装修时,坚决去掉了传统中国家庭以电视为中心的客厅布局,不再需要电视柜,直接把电视墙改成了一面书墙,满满一墙都是和米粒爸两人的藏书。墙角也放上小书架,摆上米粒爱看的绘本。吃完饭后不再是全家人围坐看电视,而是各自蜷缩在沙发上或是藤椅里捧着一本书看,时而再讨论几句,很是温馨。有时米粒也会凑过来想看看米粒妈在看什么书,还真被他似懂非懂地学会了一些名词,有时候冒出来一句,惹得大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米粒妈和朋友聚会,朋友A带着7岁的儿子小牛,登高爬低调皮捣蛋倒没什么,男孩儿都这样。正当大家在讨论最近热播的韩剧,小牛突然插进来一句:“我知道结局,就是教授欧巴最后回外星了!”朋友们都惊呆了,这孩子怎么连这都知道。这时候朋友A不好意思的红了脸,说:“我在家看韩剧的时候他老在我身边腻着不走,让他去看会儿书他非不去,硬要跟我一起看。”又说:“不过小牛记忆力可好了,有些电视剧我看过都忘了,他连人物名字剧情记得们门儿清。”大家也不好再接什么,只说:“少看电视啊,对眼睛不好。”
这次换了新家装修之后,米粒妈在家里添置了一个大件,那就是一台钢琴。米粒妈小时候学过几年,后来学业繁忙就放弃了。长大之后一直觉得放弃很可惜,这次便打着让米粒学钢琴的名号买了一台,想着反正要是他不想学我还可以捡起来练。买来后米粒看着新鲜,凑过去乱弹了几气觉得没什么趣就跑开去玩了。米粒妈翻出小时候学过的钢琴谱径自弹了起来,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小星星”,但是一听到叮叮咚咚的乐曲响起,米粒马上跑过来说“妈妈你居然会弹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太神奇了!”他爬上钢琴凳,“妈妈你快教我,我也想弹。”于是就母子二人一起从“do re mi”开始学弹儿歌,开心地弹到快睡觉了米粒还不肯上床。



以后每次都不用米粒妈去催米粒去弹琴,只要米粒妈坐在钢琴前弹琴,米粒都会凑上来主动要学。米粒妈打算先自己给他教一些基本乐理,等孩子上道了就给他请一个专业老师。买钢琴前米粒爸和姥姥姥爷都担心孩子万一不爱学到时候又成了摆设,这下不用催不用喊,米粒已经爱上了这些能发出悦耳声音的黑白键。
米粒妈的一个表姐,本来完全不会乐器。孩子学校要求学二胡,可是孩子每次只能拉出跟锯木头一样的声音,而且对音阶什么的完全不理解。于是表姐狠下决心,每天在网上看二胡教学视频,自己先学着拉,晚上再教儿子拉琴,周末带着他去找老师继续学。几年下来,其中辛苦不为外人道,但是孩子已经过了二胡五级,而她比孩子还牛,已经在准备八级的考试了。她跟米粒妈说:“我现在的心态已经跟刚开始大不同,以前是着急想让孩子学好二胡,现在是我自己乐在其中了。他能学到什么程度都行,我可是找到自己的业余爱好了,这辈子还没想到自己能拉二胡。”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不惜投入大量金钱精力让孩子学这学那,花重金找最好的老师,省吃俭用买学区房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很多人都忘了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本身。而且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学游泳,自己先跳进去看看是不是能克服对水的恐惧。当家长亲身尝试之后,才能体会到学习的苦乐,也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说出挑剔的话“你看人家都会,你怎么就不行?”,“不是很简单吗?你就是不用功!”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好意思去指责孩子?说实话很多父母自己一回家就抱着手机ipad不放,如何要求孩子静下心看书学习?



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成长路上的好伙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最近米粒妈在读一本书叫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是普通人,有了孩子之后孩子却把我们当作全能的神一样看待,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遇到孩子之后才开始我们真正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成熟、耐心、坚忍和宽容,变得兴趣广泛、充实快乐。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吧,
让我们一起摔倒了再站起来吧,
让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放声大哭吧,
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发表于 2019-9-11 18: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说吧,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和素质,以及待人处事的方式。


  那我自己举例,我爸从记事开始就是由我爷爷带大的,对于教子我爷爷的方式是绝对的简单粗暴,导致我爸认为教育孩子只需要靠打就行了,甚至不需要给她说话的权利

  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主要做错事情第一时间是要跪下,然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我是个女孩子,20岁,到现在只要一犯错。我的本能是膝盖一软。

  我爸最后一次揍我是去年的事情,甚至他揍我完全不分场合,无论是在亲戚朋友面前,还是邻居老师面前,还是在外面,都会直接一脚或者是一拳。

  到高三的时候,有时候早上他心情不好,载我去学校的路上会一直骂我,我不附和都不行,有时说着说着会把我一个人扔在高速路上,让我自己从高速公路走到学校。

甚至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我的交际能力

大多数人对于我的印象就是,说话很官方,冷冷冰冰,不会夸人,说话咄咄逼人。我并不知道原来人是有权选择沉默的,所以在交际中我不仅对男朋友,对所有身边的人都一个态度:质问。

我在讲正事之前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发脾气,这种方式跟我爸基本上属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说话不会好好说,一定要说出很多伤人的话或者狠话再讲解决方案。

所以到20岁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个健康的家庭中,所有人都是有人权的,是可以有个人选择权的,是可以和父母持平等的态度去说话

我不敢生孩子,我不是怕疼,而是我不敢承担一个作为母亲的角色,我怕我的性格会影响给下一代人,但实际上,这样的家庭环境,已经影响到我家三代人了。
发表于 2019-9-11 18: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其中把孩子牵扯到父母矛盾中并形成一种隐形联盟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误区。
三角关系,我们讲特别是两个人,尤其是分化程度不高的两个人,他们一方面不能够忍受关系的疏离,一方面又不能分开。就是离,不能离,夫妻两个不能离,但是两个人呢总是相爱相杀,就牵扯第三者,就把孩子拉进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而且把第三方扯进来,小孩扯进来,焦虑转向第三方,这个就达成一个新的平衡。
但是常常矛盾跟冲突被掩盖了,暂时平复下来了,冲突还在不在?还在那里。比如说,丈夫工作忙不回家,太太对丈夫比较依赖,但又是指责的,太太越抱怨丈夫越不回家,关系越冷淡。这个时候孩子被牵扯进来母子同盟,妈妈把自己的依赖投向了孩子,抓不住老公抓孩子。
孩子一方面跟妈妈的关系很紧密,一方面又承受不了妈妈过多地干涉跟控制,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甚至厌学。看起来夫妻关系的冲突程度降低了,实际上呢冲突还在,依然在原点。所以三角关系啊它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抱怨或者寻求缓解,而是他们长期地回避问题。
而且我们发现啊这个家庭三角关系当中,拉住孩子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另外一方,其实还有一种公开的联盟和一种隐秘的联盟。公开的联盟呢,孩子跟父母我们俩就是一起合力起来去对抗另外一方。
第一个状态里面父母的关系一般,父亲跟儿子结盟,很亲密。那第二种联盟就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发表于 2019-9-11 18: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对吃相要求很高。真的受不了谁bia叽嘴。或者撅嘴吃饭。
以前一个姑娘在我面前用自己的舌头嘴唇不断的舔筷子。满满的唾液之后不断的扒拉菜。然后哪个也不吃。缓缓地撂下了筷子。
所以有时候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一个女孩子被自己老公家暴,亲友上门对质,男方母亲就缓缓地说一句,我也管不了啊。。。。。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又不是出轨。
这说明什么?说明男方从小生长的环境就是如此。他母亲觉得作为女性受到侮辱忍一忍就过去了。只要不是有女性威胁你的地位了。你就没必要申诉什么。言传身教,所以生出来的儿子也是这套货。
一个家庭如果把老人的地位放在首位,子孙安分守己,这个家庭就有兴起的迹象。
一个家庭如果对待老人的态度和对待子女的态度反了   那这个家庭基本也就玩完了。
什么意思呢?把孙子当成爷爷供起来,把爷爷放在孙子的地位呵斥。这就是要乱。
人性在绝对自由时期 兽性会无限放大,所以社会需要法律约束。家庭也需要家规。
你知道中国钱氏家族么?
钱镠为五代时吴越国开创者,浙江临安人,是一位很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在距今1100年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钱姓君王,建都杭州。虽然他统辖的只有江、浙、闽十三州之地,但经过三世五王,近百年的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被称为打造苏杭天堂的巨匠。
“更令人称奇的是,中国历史上300多位帝王,大多凶死、短命、绝后,惟有钱氏家族源远流长,繁衍至今。目前子孙已有数百万之众。且代有名人,如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近今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以及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等,皆为钱镠后裔。”
钱王后裔不仅长于读书,也长于赚钱。今日已知为亿万富翁的钱氏后裔就有十多位。如华鹏集团总裁钱洪金、梦兰集团总裁钱月宝女士、红蜻蜓集团总裁钱金波先生等
在此送给各位钱氏家族祖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妻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
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
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公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
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发表于 2019-9-11 18: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以我老婆为例,很聪明的一个人,985本硕。从小她妈给她的建议就是,看书累了,歇着吧,工作累了,辞了吧,毕业了,就不要看书了,下班了,就看看综艺,工作遇到难事,就说我不会,遇到不好办的需要动脑子的事,就算了吧。就这么的,一路从四大滑溜到某保险公司核发票的杂工。她总是自己懊悔工作的时候太过消极,以致和同期的四大小朋友从待遇到能力到发展都已经差了一大截,完事儿,她妈还替她宽心,赚那么多没用,能力到四十就有了,女生要屁发展,混不好不赖你都赖同事老板,blabla,娘俩儿一合计,回头她继续滑。。。忘了说了,我老婆小学时,她妈嫌事业单位的工作太累,回家做了家庭妇女,至今。这就是,家庭教育。。
10月补充,因为丈母娘是家庭妇女,所以每天就把别家听的家庭妇女反倒吃香喝辣的故事给我们讲,我老婆现在世界观已经是这样事儿的,恩,工作努力的人往往没在家闲着没工作的女人过得好。。没毛病。。
发表于 2019-9-11 1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从儿童学历学衍生出来的“十二法则”供大家参考。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很普通,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放纵。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呢?如果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能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有些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双亲不全或者亲子分离过久,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友就要检点。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或者华人孩子被白人歧视,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家长还是应该感激这些“朋友”帮助自家孩子排解孤独,但更要让自己的孩子认清他们的优缺点,试图往正面影响他们。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家长要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惩罚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华人家长嫌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中文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但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中文做算术吗?甚至连睡眠都会失调。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家长们更重要的是先教育自己。首先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习惯是否逾越了这些底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曾经有位家长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儿成为逃学逃家的“问题少女”,当我听到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违禁物品带进美国等“光辉业绩”,就不奇怪为何她的孩子会蔑视校规。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义不容辞的。
关注青少年素质教育
泰博斯创新实验室-青少年科学素养平台
发表于 2019-9-11 18: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jpg

最近有一部台剧势头很旺,一播出就被冠上了“2018华语第一神剧”、“中国版《黑镜》”等各种响亮名号。

它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其实它出自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藉由片中极端情境下一个个孩子的痛苦遭遇,创作者无非是想提醒家长,望子成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最起码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关怀去体谅。


它的内容值得每一对父母反思并警醒: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自己手中的傀儡。让孩子,活成孩子本身。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父母密不透风的监控,只会让孩子经常处在高压状态下。


这样的主题,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得到了戏剧性的呈现。

剧集海报上,一个连接着脐带的婴儿手中拿着锁,脑袋被人咬掉一块,细看是母亲的剪影。


这个婴儿是不同孩子的统一象征,他们被“锁”在扭曲的亲子关系中,被极端的母爱所吞噬。而本剧最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虽然它设定离奇,故事夸张,但却并非完全虚构,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中看到似曾相识的成长经历。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jpg

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

故事开场,妈妈被迫离婚,面对出轨丈夫在谈判桌上开出的各种条件,她一脸冷漠,沉默半晌之后只狠狠地甩出一句话——“我只要我的儿子”。


就这样,即将初中毕业的纪培伟,成为被丈夫背叛的母亲人生唯一的希望。


但偏偏小伟不怎么喜欢学习,他和所有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叛逆、热血,谈恋爱,不服管教......


就在小伟即将初中毕业时,母子间的矛盾被引爆,矛盾的起因是“毕业旅行”——妈妈一直不满意小伟的成绩,因此不愿让他和小伙伴们一块毕业旅行,但小伟特别想参加,于是他决定伪造成绩单骗妈妈签字。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3.jpg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4.jpg

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她勃然大怒,不仅直接否决了小伟的旅行计划,还劈头盖脸地抛出了直击灵魂的三连质问:“你为什么不替妈妈着想一点呢?为什么不争气一点呢?你觉得你可以考上大学么?”


当晚,母子俩的关系彻底闹僵,小伟觉得妈妈不通人情,妈妈则觉得儿子太不听话,不明白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妈妈是为你好!”


一个是青春叛逆少年,一个是望子成龙心切的虎妈,如此尖锐的亲子冲突如何缓解呢?


就在母子俩吵架的第二天,神奇的事发生了。这天明明该是星期四,但小伟到了学校之后大家都说是星期三。


一开始小伟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但慢慢地他发现事情实在邪门——今天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和昨天一模一样,撞见同一个人,坐同一辆出租车,说同样的话、给妈妈上交同一张修改过分数的成绩单……


他一直在重复地过同一天,每一天都是礼拜三。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5.jpg

直到第四个星期三的晚上,妈妈终于发话了——“我知道你偷改成绩,如果你再不修正这个错误,你的人生,就会被卡在同一天。”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6.jpg

原来,吵架当晚,妈妈得到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可以利用它操控孩子的时间。而她一次次把时间倒回去就是为了让小伟认识到的错误——什么时候儿子想明白了,决定交出原本的成绩单了,她才会把他从“时间牢笼”里放出来。


于是我们看到,手握遥控器的妈妈开始不断地“督促”儿子上进:一次上课听不懂没关系,重复听个十次二十次总可以了吧?一次做的不完美也没关系,不断倒带直到做到妈妈满意为止。小到衣食起居,大到精神思想,不合乎要求,就推倒重来。


没错,这种生活光想想就让人崩溃,片中的小伟也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当他试图反抗妈妈扼杀他的天性时,换来的是更强势的镇压:“再说,就变成二十次。”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7.jpg

被妈妈疯狂控制的纪培伟,在初恋小岚身上寻到了安慰。  
同样喜欢艺术的小岚,有着和他截然相反的家庭,父母开明,家风开放。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8.jpg

可小岚恰巧是纪妈妈最讨厌的那类女孩,纪妈妈又拿出遥控器逼儿子与小岚一刀两断。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9.jpg

哪怕纪培伟说“如果你按下那个键我会恨你”,纪妈妈还是将儿子这段感情“一键还原”。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0.jpg

纪培伟绝望地跑到小岚家门口,发现小岚已经不认识他了。
承受不了这样折磨的他,开始尝试自杀。却崩溃地发现他连自杀都不行,因为每一次死后妈妈都会按下“倒带键”,让他回到自杀前的那一天。一次又一次,没有沟通,没有安慰,只有无感情地按键。重新复活继续努力。可以说是真正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纪培伟累了,他问妈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1.jpg

妈妈淡定的说:死到你选择活下去为止。
当死亡也不能结束这一切时,他妥协了,渐渐产生了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行为,即面对反复的挫折和惩罚,感觉现实无望而听任摆布。
他确实更加听话了,妈妈说什么他做什么......最终,在遥控器的“帮助”下,他朝着妈妈的期望,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很明显,故事所描绘的是一种极端、畸形的亲子关系,那个神奇的“遥控器”就象征父母对于子女的过度控制、对子女人生的干涉。现实中类似的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这是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悲剧,悲剧的根源就在于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将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生命个体来对待。
幸好故事有个还算愉快的结尾。小伟偷了妈妈的遥控器,并冲着她大喊“它是我的”。
他终于又一次,掌控到了自己的人生。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它长什么样子,都应该是我们自己负责。”


第二个故事:《猫的孩子》


第一个故事里,是遭遇丈夫出轨的单亲妈妈遥控孩子的人生,《猫的孩子》中则是遭受家庭暴力的妈妈将悲剧的原因都归结于孩子成绩太差。


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位妈妈都是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孩子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最终呈现出一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恐怖母爱。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2.jpg

亲戚家的孩子都考上名校,主人公钟国衍却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3.jpg

比起亲戚家的光鲜亮丽,钟国衍的家庭像一部90年代的老旧片子,窄小又破旧的屋子、不断掉屑的天花板、不回家的爸爸和地位低下的妈妈。

他的妈妈奉行“不打不成材”。请了新的家教老师后,钟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请尽管打!”


穷苦的家庭,把学习好当做唯一出路,他的父母已然陷入偏执之中。


钟爸爸从不管教儿子,甚至不知道儿子上几年级,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成绩才是重点,他上几年级又有什么意义?”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4.jpg

在妈妈被爸爸家暴以后,钟国衍关切地问妈妈:“我陪你去申请家暴令好不好?”


上一秒还笑眯眯的妈妈立马变脸:“有空管那么多,不如去学习啊。”

钟国衍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和妈妈一起救助了一窝小猫,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猫抱在怀里。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5.jpg

钟妈妈知道自己活得很卑微,所以她渴望依靠儿子翻身。毕竟,儿子是她人生中唯一的希望。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6.jpg

也因此,上一秒还和蔼可亲的妈妈,一听到家教老师提到国衍可能有学习障碍,所以成绩才难以提高时,立马就翻了脸:“他书不好好读找一大堆借口,就是欠打。”


她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儿子的成绩”,似乎只要儿子考了满级分,亲戚们会尊重她,丈夫就会回家。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7.jpg

无意之中,钟国衍发现了一个“平行世界”——只要在“平行世界”里杀死一只猫,他就能考取满级分,成为第一名。


“只不过,平行世界里的猫死了,现实世界里的它们也会消失。”


他挣扎过,最后还是选择了杀死猫。

离不开现世的煎熬,只能在平行世界里继续崩坏。那个疼惜地把猫抱在怀里的善良少年,开始为了分数,杀害了一只又一只的猫。


看着家里的猫一只只变少,觉察到儿子蓄意杀猫的钟妈妈只是说:“你功课有进步就好,我管不了那么多。”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8.jpg

终于,他们一家人如愿以偿。


国衍考到了满级分,在爷爷的葬礼上,作为家族孝孙代表发言;爸爸也回来了,笑逐颜开;妈妈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给丈夫做了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其乐融融。

其实,哪有什么平行世界,不过是钟国衍为了逃离现实,逐渐觉醒的第二人格罢了。


不断杀猫让他自己备受煎熬。自然而然地,接下来的考试他考砸了。家庭的温暖随着他分数的下滑,消失了。

他虐猫的行为也被校方发现,在去往警察局的路上,他遇见了妈妈。他终于忍不住呐喊:“你爱我吗?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他看见妈妈的辛苦,心疼妈妈,也瞧不起不争气的自己。

他拼尽全力,得不到丝毫理解。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9.jpg

他弄伤自己,只希望妈妈能给他一个拥抱;他的眼泪一颗颗往下掉,可妈妈却冷漠地告诉他:“我的一生都被你毁了,你拿什么回报我?”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0.jpg

他说出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困惑,你既然不爱我,你既然觉得我是累赘,那你干嘛要生我?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1.jpg

他只明白,当他需要爱的时候,只有分数和棍棒;当他需要理解的时候,只有指责和怪罪;当他需要一个拥抱的时候,只有疏离和冷漠。


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什么都错了。  


第三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


第三个故事里的家庭,看上去幸福美满:爸爸是大学系主任,妈妈是留美硕士,大女儿是国考第一名,小女儿也精灵可爱。


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做全职主妇,一直是她内心的痛。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2.jpg

因此,林妈妈越发在意女儿。他们的家里,布满了摄像头,林妈妈通过这些摄像头,监视着女儿们的一举一动。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3.jpg

品学兼优的大女儿林茉莉的自杀,打破了这个家庭表面的平静。

茉莉死后,林妈妈千方百计想找到茉莉自杀的原因。

恰巧朋友的儿子正在做一项通过行为分析心理的研究,在林妈妈的要求下,他们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激活已经往生的林茉莉的脑细胞,从她的脑部提取出她残存的记忆。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4.jpg

茉莉残存的意识在拼命反抗,林妈妈不以为然:“我想了解我的女儿,有什么不对吗?”于是她进入了茉莉的记忆里。

她发现这个孩子让她觉得这么陌生,平日里的乖乖女竟然撒谎、偷盗,看嗑药、自虐、同性恋的书籍。


她看到茉莉每考砸一次,就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一道伤痕。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5.jpg

看到茉莉伤心地一次次找心理医生,茉莉说:“我想要报复,但不知道是谁。”

心理医生一语中的:“你想报复的其实是自己。”


在妈妈的压迫下,茉莉只能压抑住内心所有的悸动,她成功变成妈妈的乖乖女,可内心,早就千疮百孔。

林妈妈在等着茉莉对她说谢谢,茉莉一直期待妈妈能发现她身上的伤,能对她说声“对不起”。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6.jpg

在这样可悲的教育下,双方都在孕育着矛盾和不安,“别人家的孩子”林茉莉总是处于极度的自卑中。


不断窥探茉莉的记忆,让林妈妈深陷其中。


在同“妈妈”有关的记忆中,她看到了自己在茉莉眼中的样子。

为了面子强迫女儿学习。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7.jpg

否定女儿对文学的爱好,一定要她去当医生。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8.jpg

对于女儿取得的好成绩冷嘲热讽。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9.jpg

她才明白,原来,害死茉莉的凶手,是她自己。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30.jpg

看着茉莉临死前的那一幕,她声嘶力竭地喊出:“妈妈爱你啊。”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31.jpg

可茉莉,已经听不见了。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正如纪伯伦的诗中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虽经你而生、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不少父母,却并不懂得这点,兀自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物品。

剧里这些生活上遭遇挫折的母亲,找不到其他宣泄渠道,只好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控制不了我自己的人生,但我总能控制我的孩子。”孩子是她们生活中的最后一点光芒,她们竭尽全力,也想要托起他们。只是最后不仅无功而返,还得不偿失。

如果你可以为你的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选择按下那个按钮吗?


哪怕按下这个按钮会有伤害,可能大多数父母也会选择按下。他们究其一生,想给孩子一个完美的未来。可是,父母认为的完美,能等同于孩子眼中的完美吗?


毕竟,完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定制必定出自他人之手,你视若珍宝的东西,也许我弃若敝履。

就像《追风筝的人》中写的,“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自己手中的傀儡。  
让孩子,活成孩子本身。


本文来源:“谈心社”、“牛叔看电影”、“有部电影”。由蓝橡树(ID:blue_oak)综合编辑整理
发表于 2019-9-11 18: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一书,是由一位爸爸写的一个个与孩子生活的故事片段,读起来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的枯燥之感,每一个小故事都十分的引人致胜,就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样,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并且,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前两年甚至是现在,在爸爸妈妈圈里流行着一句话,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得很多的家长各种为孩子的“未来”打算,各种学习班、音乐班、英语班、舞蹈班,等等等等,不断地往里面砸钱砸钱砸钱!不仅让父母感到十分的累,也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而这本书正好可以给那些神经绷得很紧的父母们,一个另外的视角,去看我们的孩子,——家庭教育才是人生的起跑线。

本书一共分为4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让教育回归美好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的学习,学习吃奶、学习吃饭、学习说话、学习爬、学习走……ta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没有见过,不了解,想知道,所以,总会不断的爸爸妈妈,“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为什么”,都说小孩子是十万个卫生么,但是,爸爸妈妈们却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去对待。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老爸爸和年轻的儿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老爸爸有点老年痴呆了,所以年轻的儿子对于老爸爸的提问总是显得很不耐烦。终于,在老爸爸问出地69遍那只麻雀是什么的时候,年轻的儿子终于爆发了。老爸爸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递给儿子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今天宝贝问了我101次那个麻雀叫什么,最后,他学会了认识麻雀。

另一个视频,是才5岁的女儿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很认真的回答了,然后女儿又问为什么。爸爸一直从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回答到了人生的问题。最后,甚至说出了“因为我在上学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所以巴拉巴拉……”爸爸一直在很认真的回答她的问题,即使在她这个年龄上,某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但依然很认真的回答,直到女儿满意为止。

你有没有被孩子问过相同的问题?那个相同的问题让你十分的想抓狂。因为你已经给ta回复了太多太多遍了。在你的认知里面,ta早就应该学会这个词了。如果,ta一再的追问,你就会觉得很烦躁,毕竟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任谁都是会很烦躁的。从这一个篇章里面,你会发现很多原来你没有注意到的小事,或者是孩子的一些表现,其实,是孩子为父母带来的一种感动。

第二个篇章:阅读,培育最美心灵

这去年是绘本大热的一年,无论是早教班还是妈妈群里面,如果你不去讨论一点儿最近在看什么绘本,看什么绘本比较好,你就是一个“落伍”的妈妈了。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在这一年成为了绘本王,有的是在国内买,有的是在国外买,甚至有的爸爸妈妈会去参加一些讲解“如何给孩子读一本绘本”的培训班。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开拓视野、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但是,再好的绘本,也要讲究一个方式方法。

看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妈妈在直到绘本特别好的时候,天天的“逼迫”,没错,真的是逼迫,孩子跟她一起看绘本。她的孩子才3岁,正式好奇心重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专注10分钟就已经可以了,但是她却每次都要给孩子“说完”一本绘本,大概40分钟左右,这里的“说完”是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的读一遍,孩子必须坐在旁边听没有任何的互动,不要说是孩子,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也会感觉十分的具有折磨性。

而另外的一位妈妈就不同了。她给自己的男宝买了一本讲汽车的书,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汽车。起初,她给孩子讲的时候,也是按照顺序,但是,她发现孩子很难集中。所以,她就跟孩子说,“我们来玩儿找汽车的游戏吧,我们先来找这本书里面一共有多少红色的车”,然后,就开始跟她的孩子做游戏,从头到尾,找红色、找蓝色、找警车、找公共汽车,孩子玩儿的特别开心,一本绘本被玩儿了好长时间。而且,孩子最后还开始自己画汽车,然后根据自己画的汽车给妈妈讲故事,并且乐此不疲。

所以,就算你拿到了十分好的绘本,如果你不会给孩子用的话,也不会有很大的价值。绘本的价值在于如何去利用,而不是让孩子如何的去死记硬背。在这一篇章的小故事里面,你会看到各种孩子和“阅读”打交道的故事,也许你和你的孩子也经历过,但是你没有注意到。但是,你必须相信一点,就是爱阅读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并且和不爱阅读的孩子真的不大一样。

第三个篇章:孩子,你慢慢来

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在养了孩子之后,就开始担心起ta的未来,就像前一阵子流行的一组照片,大概内容是,爸爸或者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然后,手上拿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距离高考还有208个月”之类的。这组照片转发量特别的高,风靡了朋友圈和微博。并且,居然有一部分的家长对此甚为同意。

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幼儿园,即使要宝宝早上可能5点就起床了;上小学要上最好的小学,所以,有孩子开始就花重金买学区房;上中学要上最好的中学,小学的时候就上各种的课外班;上大学要上最好的大学,因为一考定终身!

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太多太多的压力,很多孩子都在被迫的成长。当孩子拿着100分的考卷回家的时候,家长都会跨一句,“做的真好,继续保持呀!”,这种话语更多的是一种对孩子努力的无视。当ta每次只能得80分的时候,你就要求90分,得到90分,就要求100分,得到100分,就要求ta一直100分。你会发现,你永远没有办法知足,因为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比你的孩子优秀。

但是,就像前文说到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一样,这是一个伪命题。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应该是最优秀的、独一无二的。你要看到的是孩子自己本身的自我成长,而不是永远像毛驴前边的胡萝卜一样,有一个看得见吃不着的东西,在不断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所谓的“最好”。在这一章节里面,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成长中的小故事。你不知在教孩子,孩子也在教育你。

第四个篇章:爱,是温暖长久的陪伴

现在,因为双职工的家庭很多,孩子有的就直接被丢给了父母,然后,美其名“我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殊不知,孩子最好的生活,是父母陪在ta的身边。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却很少能够陪伴孩子们成长。但是,陪伴不只是陪在ta身边而已,而是讲得有效陪伴!

所谓的有效陪伴,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一边儿玩手机,一边儿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孩子说话。在工作了一天后,你有没有回家之后跟孩子好好的玩儿一下,或者读一本书,抛开你的手机,抛开你的工作,就专心致志的陪在你的孩子身边?不要拿时间和累当作可以不陪伴孩子的借口。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孩子,就是一面父母的镜子,父母给孩子多少的爱,ta就会回报你多少的爱,甚至更多的爱!同样的,信任感也不是天生的,孩子信不信任你,都是根据你平常的行为表现来决定的。如果你爽约特别多次,那孩子就会很难相信你了。这一个篇章主要讲的就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是如何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的。看完了这张,也许你就会知道,陪伴对于孩子有多重要,意义又有多大。

本书的最后还介绍了“最适宜的年龄遇见最好的书”,因为我写的这篇文章真的太长了的缘故,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也算是给大家一个“诱惑”,让你们自己去品味这本书吧。

我始终坚信,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都要有一个过程。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毕竟这张白纸是你一笔一划写成的。所以,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要先看看你自己是否合格!
发表于 2019-9-11 1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1、通常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实际上,家庭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先教育家长,家长需要提前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巧,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第二阶段才是作为孩子的“老师”去教育孩子。
2、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3、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4、学校老师可不是随便能当的,先要进入大学校园,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经过各方面的考核获取学位证书、职业证书后才能竞聘上岗,成为老师。相比之下,家长这个孩子的终生“老师”就简单多了,成年男女领了结婚证,生了孩子以后,自然就成为了家长,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没有证书就上岗了,虽然有代代相传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个孩子几乎是“实验品”,但绝大多数家庭又不具备生二胎的政策规定。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非常正规和系统科学的,即使与国外孩子相比,基础知识也是非常扎实的。但是在做人方面,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意志品质能力等就相对比较薄弱,这正是需要加强家长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5、在国外,家长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有学分,可以获得学位的专业学科。截至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需求才逐步摆上议事日程,只有家长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教育出合格优秀的孩子,中华民族才一代更比一代强,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要从“家长教育”着手。
美丽人生 激情工作 http://www.kokojia.com/qinzizaojiao/video25773-2170.html这个链接里面内容挺好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19-9-11 18: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发表于 2019-9-11 1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出身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如家庭教育的影响大。

经历过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很多60后,70后,甚至50后生人的前半生几乎每日都在扭曲和变态中度过。这导致了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郁郁不得志 — 我有很多同学的父母就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只因为出身在一个错误的年代,耽误了一生。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人生有修为,内心有历练的父母,跟普通人的区别可能在家庭财富上无法反映出来 — 但在对待子女教育上,就差天共地了。

比较关注教育的人应该知道一个名字 — 蔡笑晚。他是40后生人,家庭本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无奈遇上了土改,Wen Ge,家境一落千丈(你懂的)。但他还是成功地把家族良好的教育基因传承下去了。他的6个子女,5个有博士学位,其中4个是常青藤博士。

我还有一个朋友,家境非常一般。他的父母来自白衣飘飘的年代,纯正的文艺青年,无奈阴差阳错,WG 后进了一家大型钢铁国企,最好的年华喂了狗。但是在后代身上,他们寄予了所有的期望和努力。从小学开始,他父母就不再看电视。放学后,晚餐后就开始陪他念书,教他英文。虽然家境一般,但他父母还是省吃俭用,让他参加各种培训班,夏令营;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决定送他出国读本科。读高中的时候他是尖子生,学校非常器重 — 他父母无权无势,但还是顶住压力,让他隔三岔五地 “逃学”,去学托福。他本科拿了全奖去了 Dartmouth, 现在他在哈佛教书。

要是别的父母呢?我出生的县城倒是有非常多有钱的家庭,有公务员,有地主,有企业主。我尊重他们的事业成功,但大多数人的家庭教育方式,真是不敢恭维。他们的业余时间,多数是献给伟大的砌长城或者大保健事业,甚至有些还包二奶,三天两头夫妻就会因为这事翻一次天。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虽然不缺钱,但未来发展是怎样,不用说你都能猜到。
发表于 2019-9-11 18: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最亲密也最依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一个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背后的支持,一个孩子的成功必然是家庭教育浇灌的结果。
有一句话叫:”父母的每一丝进步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深以为然,好的教育是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人在教育上的眼光,决定了这个人在教育上的成就。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那些强迫和禁止,看似让孩子听话了,但这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孩子的积极性就此被压抑。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教育思路,就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帮助。中国家长总喜欢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只有一条,那就是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领先,才是孩子一生的最好保障。
家长才是教育孩子真正的主角,家长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好坏。正如宋庆龄所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发表于 2019-9-11 18: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称霸了亚非欧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到16岁为止的老师一直是亚里士多德,你说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压力山大…
发表于 2019-9-11 18: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我接触到的人群来看,成才的人,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教育背景,而失败者甚至罪犯,往往有一个不好的甚至是令人发指的家庭环境氛围(此处是指从教育方式的角度评价,那些从孩子2岁开始报班学知识的,其实也属于不好的教育氛围)。
发表于 2019-9-11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价值观的复刻,父母决定了孩子最早期的价值观。小时候,父母本身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稍长大,每个人会逐渐有自己的判断,会接收新的教育,修正早期的审美模式,这时候行为和审美模式会互相影响,审美会影响你做事的方式,而长期做一件事也会改变你的审美,一句话概括,即个体当前的一切言行,体现着其之前看的书,做的事,走的路,爱的人。
发表于 2019-9-11 18: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己成长为独立的个人之后,自我意识会很快成长起来,最为突出表现时间段就是我们的青春期。你能想起来第一次和父母“顶嘴”的时候么?我,在30岁的时候,才有这样的经历(我现在想想,我小时候是否真的太乖了?),为什么?最近和父母讨论关于我自己私人问题的时候,我们算是来了好几次观念上的碰撞,分享几条我的思考:


1. 在人际沟通方面,很重要,也需要认真锻炼。简单来讲,我爸妈对我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要求,其实我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在我眼界里面,虽然爸妈在家庭沟通方面做的我感觉一般,但是在商业上打交道,我觉得在他们同龄人里面算是OK的)。对于我们普通家孩子,父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比较自律、勤奋、上进的男生,其实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他们也以身作则的实践这些行为准则。我在北美生活的时候,接触到的一些白人朋友、黑人朋友、包括印度人,他们在做presentation(不是我不翻译,大概的意思为“报告”)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在表达能力上面,比我们华人要好很多,会表达、会沟通。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做领导的华人很少(相对于人口基数和所做贡献,粗略的)。平常在家乡接触的很多老板,80%老板都是出身销售。 Got me? *有效人际沟通*很重要,值得平时自己用心培养。分享两条心得:
        1. 不要批评别人。
        2. 会夸人。不要觉得拍马屁的人很无聊,觉得自己会干活,就应该得到XXX。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喜欢那种容易相处的同事么?说话让人家舒舒服服的,大家工作相对轻松。想想那种即使干活了,也不落好的那类人~
2. 家庭氛围和谐、开放、能讨论,父母和孩子一般都会走的更远。我平时在跟不同年龄段的人接触,尤其是跟一些“好为人师”的大叔阿姨们打交道,总是在教授一些落后的思想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比如说,他们总是在宣传一些“年龄大你就应该尊重他们”,这个就是典型的“倚老卖老”。年龄大,还有脑子不灵光或是说蠢的呢,这我也要尊重?我不diss他们就不错了,还要尊重,呵呵哒~~~什么样的大叔阿姨们能值得尊重?真诚善良的引导我们年轻人,如果是某行业精英,分享自己有价值的经验,你想得不到我们尊重都难~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对于某些传统文化里面的“伟光正”思想要积极抵制,对于现代文明的“腐朽思想”要积极吸取。作为独立思考的成人,我们在和父母讨论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积极的剔除这些家庭里面的缺陷,那么我们整体家庭都是在向前走的。根据我的社会观察:家庭氛围轻松的,孩子和父母能正常沟通的家庭,孩子一般更有自信、情商更高,会合作,这样的孩子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就是成为不了行业精英,那也是有一个良好生活品质、快乐幸福的普通人。如果家庭氛围不好,总是靠高压命令、用服从式教育子女,还总是打着“我是为了你好”旗号,而非引导式教育,这样用权威式教育(其实把社会的不好习性带到了家里)孩子,成才的几率非常非常小,我30多岁了,可能也是样本空间小,我是没有见过孩子成功,有,也是成才几率小的可怜,万里挑一也不夸张。
3. 父母自己精进,孩子才能更好的进步。我一直在给一些小孩子上课,观察一些孩子的家长,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父母特别舍得给孩子教育上花钱,自己反而对自己没有特别的投入。这就是对孩子要求多,对自己要求少,你觉得孩子能做的好么?我日常生活里面,经常发现一些熊孩子,如果有机会接触他们的父母,发现他们的父母一般都是缺乏教养的,因为他们自己的修养“培育”出来了这些熊孩子!我就想分享两点:
        1. 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别要求孩子也实现。但是你可以鼓励、引导孩子。
        2. 自己要做一个像样的父母,不断提高、不断精进自己,在子女面前,你做出来的力量比你说要管用、有效的多。


多要求自己做一个好父母,少要求孩子!
更多内容在图中,希望能认识你~
http://weixin.qq.com/r/l3VwaAjEW1UkrUwL9yCF (二维码自动识别)
发表于 2019-9-11 1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微信群看到这篇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的通告文件,骤然间对这个孩子的行为可谓厌恶至极,内心中对其的批判与通告中所述别无二致,可旋即回味过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培育者,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对父母不正是自食其果吗?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jpg 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的通告文件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孩子由家庭教育塑造



很多父母亲以为自己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去教育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正所谓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看起来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都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请务必研究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接近正确的那一把钥匙。也请每位父母做好自己,因为你是你孩子的榜样。


教育好孩子

首先要教育好家长



现实把家庭教育家省略为家教,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真是由误生谬。更本末倒置的是,没有把家长教育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没有提升家长的素养,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那么,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样首先要教育好家长。


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目前社会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没有一种成功抵得上教育孩子的失败。爱在我家父母班,做全人生命效能培训,教一个成熟、负责人的人培养另一个成熟、负责人的人。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jpg

教育与不教育,孩子们都一样能够长大。其实跟种庄稼一样,地施肥不施肥、除不除草都一样能种庄稼,只是收成不一样。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11月25日~11月26日“爱在我家—父母班”在上海开课!教我们怎样做新时期的父母!成为智慧父母,爱在我家助你完成做父母的“必修课”。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3.jpg
发表于 2019-9-11 18: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重要。一个班的学生,老师都是一样的,学习的内容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成绩与为人会相差很大?第一名、第二十名和倒数第一名,都在同一个班里。
差异产生的原因,固然有遗传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但根本还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起点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同,从而打下不同的知识基础,养成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待人接物的态度。父母对他们的态度与期望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扶持力度也不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与追求不同,人生选择不同,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一句古话说子承父业,说的就是先辈对孩子就业的选择与出路的影响。家庭的某些优势会潜移
成孩子的特长与自信。父母没有的优点是很难在孩子身上找到的,除非从小不随父母成长。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善用自身的优势,把适合自己的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那种自身不具备的高不可攀的目标。那样只能是白白增加自已的痛苦和失望。

拿我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幼时就开始大量的阅读,不识字的时候,都是听父母讲故事,看图画书,看画册。小小年纪,识字量大,识字量多。当我们走进学校的时候,已有大量的阅读基础,明显地比同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知识广度上、文明礼貌上显示出优势 ,在学校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学习成绩。

在做人上,继承了良好的家风。从无害人之心,常有助人之愿。真诚,可靠,友善,从不歁诈。活得坦然,自在。也许在别人眼中过于老实本分,但守得一份平安自在,何乐而不为?

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学校教育的影响只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与升学教育上。

目前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抑制了他们潜力的发展,这是十分可惜的。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发表于 2019-9-11 18: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基本上不相信什么家庭教育,现代资产阶级特别崇拜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我觉得人的教育主要是社会阶层决定的,你在哪个阶层自然就受这个阶层各种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制约,社会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我一个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人去教育孩子欣赏拉斐尔不是扯淡吗。我喜欢看闪闪的红星,那是我童年的社会教育,但是我的孩子就看三生三世,那是她的社会教育,我让她看我的,她让我看她的,都没用,一个家庭能和整个社会作对么。我说人是神造的,社会说是猴子变的,她当然相信社会说的,谁有权有势谁才能,教育。
发表于 2019-9-11 18: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讲一个故事,我的一位朋友的家庭教育,有阅读障碍的儿子都能培养成牛津大学的研究生。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我的老朋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妈妈Diana。她全家是学霸,家里所有成员均毕业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 还有,今天会给大家带来一个福利,至于什么福利呢?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啦。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jpg 左一是Diana的多语女儿Isabel,我的花童,摄于2013年我的法国的婚礼上




文 | Monica
(文末有惊喜)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2.jpg 去了这么多国家,除了遇见世界的大和美,也让我有机会结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朋友。现居纽约的 Diana Downing 就是其中一位。


我和她在2010年相识于西班牙马德里。那时我在西班牙的一个银行工作,我们同时受美国驻西班牙大使Alan Solomont先生之邀参加美国哥伦布日的庆典。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3.jpg 我和美国驻西班牙大使Alan Solomont先生和夫人合影


庆典上我和Diana稍聊几句后,就发现我们马上有非常好的“化学反应”。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认识7年了。回想起来,我生命中特别的朋友都是无论我走到那里都必定会重逢的。


我和Diana结识于西班牙马德里。后来我去法国巴黎的教堂举行婚礼时,她正好带女儿去法国居住两年,让女儿学习法语和芭蕾舞。住在巴黎的她帮我筹备婚礼,她女儿Isabel 还是我婚礼当天的花童。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4.jpg

Diana在我婚礼上尽情舞蹈!


再后来,我怀孕回到中国,Diana母女是我国内的家的第一批客人。


等绿地一岁多的时候,我带他一起去美国参加芝加哥大学十年校友聚会,还专程飞去纽约看望她们母女。我们被Diana安排在她的纽约中央公园边上的一个公寓里。那是2016年的夏天,我们一起在中央花园的草地上,回顾我每一个人生重大经历中她们的参与和支持。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5.jpg

婚礼上的小花童如今长大成了纽约淑女


人的一辈子中,有这样仿佛一家人的世界各地的好友,真是一大幸事。


我和Diana 除了语言,育儿方面的共同话题,还有投资理财。这位优秀的妈妈Diana早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至于怎么做个会理财的妈妈,这个话题改天再和大家分享。


先从Diana的妈妈说起,她妈妈Pilar Santander现在88岁,西班牙人。在1959年,她妈妈是西班牙第一个获得弗尔布莱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的西班牙女性。


留学毕业后,Diana的妈妈加入了联合国做促进人权、女性平等的工作,并在纽约定居。


Pilar生了3个孩子,而且决定把她的每一个孩子都培养为双语人才;更有意思的是她给每个孩子都安排了不同的语言组合:Diana的哥哥学的是德语,她学的是俄语,她妹妹学的是中文。我的另一个法国好友Chin的妈妈也和Diana妈妈做法一样,都是富有远见的女性,Chin的故事在另一篇文章中再和大家分享。


尽管如此,Diana的兄弟姐们都远不止双语。拿Diana来说,她本人就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而且近几年还在研究中文。


还要说明的是,这真的是学霸一家!  全家分别毕业于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毕业多年后还都是这几个学校的活跃校友和赞助人。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6.jpg

Diana 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Diana本人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毕业后在世界知名的全球性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的纽约、伦敦和莫斯科办公室工作。


生了孩子后,Diana延续母亲开启的房地产投资事业,并有条不紊地经营到今天。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7.jpg

我和Diana曾就职的全球性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Baker McKenzie)创始人家族成员之一的James Baker先生和太太共进晚餐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8.jpg

Diana一直关注教育,她在从事律师行业之余,还获得了英语教育专业的硕士,并且多年在纽约城市大学给初来美国的外国移民教英语。


今年,Diana还担任了纽约的一所中学Advance International Bacalaureat Charter School 的校董。


在育儿方面,Diana也很有经验,说一个例子。我带她在中国旅行的时候,和一个路过的画店老板聊天,画店老板说Diana是美国的孟母。这是从何说起呢?


Diana自己的儿子天生有阅读障碍症,小时候一直是差等生。在Diana的精心栽培,以及她儿子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的进步。如今,她儿子不但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最近还考取了英国牛津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


而真正体验她孟母品质一面的,是她对小女儿的教育上。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9.jpg

我妈妈和Isabel


Isabel是Diana的小女儿,不过是她收养的。Diana因为从小学习俄语,所以她一直对俄国情有独钟,并在俄罗斯收养了这个小女儿 Isabel。


为了让女儿学习多门外语,Diana在女儿读小学时,带女儿去西班牙住了两年。

后来,因为女儿在芭蕾舞上的天赋,也为了让女儿学习法语,Diana又带她女儿搬去法国巴黎住了两年。

而她来中国,也并不仅仅是来看望我。她们认识我以后,还常常和我请教中文学习的问题,她们几年前决定要在中文上多下功夫,于是来上海住了一个夏天,母女一起上课,还和一个中国家庭一起住,每天浸入都在中文的环境中。


因此,当我们买画时和老板说起Diana为什么带女儿来中国,老板说,Diana 是的故事就是美国版的“孟母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择地而居,Diana的付出值得倾佩。


当然,Diana也常说这是她理财成功的结果。用她的话说:“我搬家,因为我可以搬,还搬得起”。她每到一处,除了继续经营她纽约的房产生意,也了解各地市场,如果又合适的当地项目,她继续投资。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0.jpg

Diana的小女儿Isabel,今年13岁。Diana 说他女儿学业一直平平,但因为她的多语能力,她对自己充满自信,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她说,如果学习外语能够给她女儿对自我价值的认识,那么她非常庆幸自己在女儿年幼时给了她这份“礼物”。


而且这些语言技能的掌握,她女儿几乎不费力气。仅仅因为小时候在这些国家住了几年,她女儿就获得了母语般的法语和西班牙语水平。Diana希望女儿最终在美国完成学业,于是她在女儿读中学的阶段就带女儿回了美国。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11.jpg

Isabel在纽约的家中


她说她考虑更多的是文化环境,她毕竟是美国人,也熟知西班牙和法国的文化,经过深思熟虑,她还是觉得美国的鼓励性的教育风格她更认可。


这个月,Isabel 参加了一个纽约地区的作文比赛,她参赛的文章题目就是“我为自己是个多语者而自豪”,还获得了三等奖并得到一笔奖金。 她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不会法语,我不会理解法国人的批判思维;如果我不会英语,我无法理解美国人的乐观。因为我掌握了不同的语言,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




Diana给中国家长们的寄语


“能生活在当今这个多语,多文化的世界上是一件多么精彩的事。
我自己收养的13岁的俄罗斯女儿Isabel,她在法国居住两年后,掌握了流利的法语,在西班牙也居住了两年时间,她又掌握了熟练的西班牙语。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语言接触,他们可以在小时候毫不费力地学习一门新的外语。
而让我非常自豪的是我的女儿Isabel在讲这些外语时完全都没有外国口音。Isabel为自己多语的技能极其自豪,掌握多门语言对她的自信心、自豪感的建立非常有利。
希望中国的家长们也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学习外语的幼年时期,给她们足够的输入,让他们都成为多语小能手。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畅语路】(CYLmk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7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