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养个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孩子学得辛苦,家长看着心急、心疼、心塞。
原因出在哪里呢?
日裔诺奖得主中村修二直击这种教育的弊端,他曾在记者会上批判日本及整个东亚的教育体制。
图源:网络
中村修二在批判东亚教育制度
他认为东亚现行的应试制度束缚了孩子们成长的可能性。
为追求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孩子从小身陷题海和补习班,充当着学习机器;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孩子们浪费精力,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中村的原话是:
东亚各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卡位战和争夺战。这种对稀缺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虽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东亚地区会如此激烈呢?这或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指出,在稀缺的状态下,人的头脑、注意力会被稀缺绑架,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所闻,而且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看法。而当我们过分执着于眼前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在这种大环境下,孩子们学得很辛苦,却总做无用功。考试前,孩子们拼命记;考完试,很快就忘记。走向社会,又发现学校所学与社会严重脱节。
中村直言,这样的教育,是在浪费时间。
2
中村正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受害者。
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无人相信的发明》,介绍了他从一个蓝领技术员,到问鼎诺奖的曲折经历。
印象中,能得诺奖,尤其是物理学的诺奖,得聪慧过人,是某方面的天才,又或者是科班出身的学霸,且有名师名校加持吧?
中村修二却一样都不占。
他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资质平平,考试能力也一般,只考上了日本三流的大学——德岛大学。
悲催的是,德岛大学连个物理系都没有!也就是说,中村都没有接受系统的物理学学习。
那他是怎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呢?
3
现实的转机出现在 1988 年,那一年,中村有机会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修。
时间只有一年。
作为一个「门外汉」,那一年的前 10 个月,他都在帮老师组装仪器。只在最后两个月,做了 10 次实验,就匆匆回国了。
回到日本之后,他所在的公司也购买了一套同类设备。通常情况下,公司里的技术人员是不敢随意改装那种复杂、庞大的仪器的。但让厂家改装,周期太长,中村就自己动手。没有设备,自己造,设备坏了自己焊、自己修。
图源:网络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中村通常上午改仪器,下午做实验。
下班后,他也是一头钻进自家的地下室做实验,经常通宵达旦。
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他便到图书馆查文献,不断借助最新的文献开阔视野。
经过不计其数的实验,中村修二终于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束人造蓝光。而此前,世界上只有红色和绿色 LED,中村修二让彩色 LED 照亮了世界。
图源:网络
中村修二也因此被称为「蓝光之父」,并于 2014 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学院称他为「21 世纪的爱迪生」。
中村修二的诺贝尔奖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强大的动手能力,让学业、天资并不出众的他,最终登上了科学之巅。
4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动手能力意味着什么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活动,是大脑的体操」。对于 0~6 岁的孩子来说,动手就是动脑。
从脑科学的角度,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由于手、脑关系密切,有人甚至称手为第二大脑。
有研究发现,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是最大的,几乎能达到 1/4~1/3。
各种手部运动,在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都有自己的「驻脑点」。孩子的手在活动,「驻脑点」也在接受相应的刺激。
有瑞典专家发现,相比不动手,做简单的手部动作,脑部的血流量约增加 10%;做复杂、精巧的动作,脑部的血流量则会增加 35% 以上。
血流量增加了,大脑的思维就更敏捷了。
图源:pixabay
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意思是头脑聪明才能手巧,其实应该倒过来说——手巧心灵。经常让孩子动手,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孩子。
此外,动手还可以促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的。动动手,孩子把抽象思维具体化,远比死记硬背效率高,效果好。所以,民间有「眼看 10 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
总的来说,孩子的手部动作是在大脑支配下进行的;同时,手部动作又会给大脑发育提供良性的刺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手使脑更聪明,脑使手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手脑协调,两者互相促进。只有坚持手脑并用,孩子才能更好地做事,更好地成长。
5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你会让孩子独立做事吗?比如给家里的植物喷水,洗自己的小裤头、小袜子。这类小家务都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最近我家小妞洗澡前脱下衣服,都会说:「妈妈,我来自己洗衣服吧?」一开始,我会要求她先洗澡,结果发现她非常固执,一定要洗完衣服才去洗澡。
我权衡了一下:这件事对我来说,可能会比单独给她洗澡,要多花出大概 15 分钟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那何不就利用这 15 分钟,让孩子自己动手洗她自己的衣服呢?
现在她 3 岁,愿意自己洗,那就适时培养。总比她 13 岁了,大人觉得该培养了,而她自己却不愿做了要好吧?兴趣是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最大的动力。
? 挑选能让孩子动手的玩具
仔细观察家里的玩具,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只玩一两次,就被遗弃蒙尘,而有些孩子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玩一番,而且花样还能常玩常新。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
家里能完成复杂动作的变形金钢、高速飞驰的遥控汽车、会唱歌的机器狗等声光电玩具,一开始会很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很快,孩子知道它们就会那些花样,就兴趣缺缺了。
而不起眼的磁力片、积木块、橡皮泥、沙子,大人觉得没什么玩头,在孩子眼中,却是造型百变的心头好。
图源:pixabay
其实,细想也不难理解。
玩具会做的越多,孩子能做的就越少。那些炫酷的玩具成了主角,孩子只能在一边当看客,少了「参与感」,对孩子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孩子是积极的知识构建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孩子的想法并不是外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乐高教育全球董事米切尔?雷斯尼克认为,在选玩具方面:不要问一个玩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而要看你的孩子能拿这个玩具做些什么。
与能够思考的玩具(比如自己会唱会跳的声光电玩具)相比,能引人思考的玩具(玩积木思考怎么搭建;玩球思考怎么抛接)才对孩子更有益。
? 借助手工、绘画、手指操等
有妈妈说自己孩子不爱做手工,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先让孩子看到成品。
看到成品,然后诱导他:这个东西居然是小朋友自己做出来的,看上去好有意思啊,你要不要做一个呀?
孩子有了做的动机,就会去尝试。
还有家长说:我家孩子没有动手能力,只有破坏能力。给他画画、做手工,他一上手就把纸撕碎。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破坏能力何尝不是一种动手能力,不是创造力呢?
比如撕纸,你可以先在纸上画出一条一条的形状(现在有好多免费打印手工材料的网站,可以帮你完成这一步,文末有推荐),告诉孩子:圣诞老爷爷的胡子粘在一起了,你能不能帮他分开呢?
帮助别人,给孩子成就感,小孩子都很乐意。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爱心和想象力。
不仅如此,配合拼贴、绘画等,撕纸还有更开放的玩法,有人还玩出了艺术作品呢!
丹麦艺术家 Husk MitNavn 的撕纸作品
Husk 还曾在上海举办过撕纸画展哦~
英国艺术家 Peter Clark 的三维纸拼贴画
Peter 创作了一系列的《狗》作品,这只是其中的一张哦
从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这样做,不愁孩子不爱动手呢!
6. 小 结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是创新教育的先行者,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无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是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
面对孩子苦,老师累,家长急的教育困境,我们还是应该立足长远,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积极动手,让所学得到转化,进而,孩子再从实践中汲取能量。
知识学得再多,不落实到实践,都是无用功。
突然想起了《双手和大脑》的儿歌: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这么朴素的道理,一起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吧。
当然,在现实的裹挟中,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但至少,我们要把动手实践的意识传递给孩子。
小 爱 说
关于孩子的动手能力,你是怎么想的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国外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各种儿童手工网站也很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爱今天专门为你精选了 4 个免费又好用的手工资源网站,比如前文提到的素材下载网站。
亲们可根据以下步骤获取:
1.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爱贝睿」
2.后台对话框回复「动手」获取!
▼ ▼ ▼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爱贝睿」公众号,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动手」,即可获取。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跟《中餐厅》王俊凯学共情,我收获了一个暖宝宝
? 吼完孩子就后悔,如何「灾后重建」?妈妈至少要过这三道关
? 孩子聪不聪明,看他说的谎就知道了
参考资料
黄永明,《无人相信的发明》,南方周末,2014
舒天丹,仇静,《大脑的神奇——将大脑潜能变为智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
米切尔·雷斯尼克,《终身幼儿园》,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大受好评的 Weplay 返团最后 1 天!
大家期待已久的 Weplay 两款玩具——豆荳荚 和 风火轮 再次返团,只剩 1 天哦!上次 600 套很快就售罄,这次返团截止今天,库存只剩 80 套,再不出手又要秒光啦。
现在两款都买,立减 20 元,还赠送爱贝睿根据玩具本身开发的玩法课程(各价值 129 元)呢。点击图片或原文阅读立即购买吧!
库存仅剩 80 套
两款购买,立减 20 元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戳这里立即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