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43|回复: 0

亲子育儿 | 一位妈妈的反思与成长——中国式父母最失败的在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1 04: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 ◆ ◆  ◆ ◆

很多父母老师都在说,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的孩子听话好管,没有了之前父母年龄阶段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小欢喜》剧中的童文洁,宋倩都告诉孩子自己上学的时候 成绩好,是学霸,总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努力,没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是的,环境变了。

w2.jpg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教育家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lf Dreikus)指出了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两

大重大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

第一个重大的社会变化是,今天的父母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男女平等,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现在孩子都想展示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独特,突显自己,刷存在感。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现在的孩子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

在我爸爸小的时候,要跟着爷爷去干农活挣公分,否则全家可能吃不上饭。现在相反,老年人把自己小时候的缺失使劲的补偿到孙辈身上,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小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里的房子是自己的,无需自己付出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理所当然父母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所以出现了个别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还在啃老。

w3.jpg

中国的父母需要反思的几点如下:

一、打的观念被植入血液,体罚是家常便饭

学校呼吁禁止体罚学生后,家庭里也不再提倡打孩子,说的最多的是要教育,要交流。但是父母被激怒后,被甩一巴掌的事情时有发生。说说《小欢喜》里面的童文洁打方一凡,那是常态,日常持续性操作;宋倩打英子,是女儿的言语和行为激怒了绝望的自己;季胜利打了儿子一巴掌,是儿子对爸爸的羞辱让他颜面尽失。。。这也足以说明在中国家庭中从不体罚孩子的家长凤毛麟角。。。

父母使用惩罚的六个原因:

1惩罚有效,短期有效,通常会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2父母担心不惩罚就只能娇纵孩子。

3父母担心会对孩子失去控制。

4父母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的责任。

5惩罚很容易实施,直接效仿,或是儿时情景再现。

6除了惩罚,家长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有人做过调查,对“惩罚所导致的长期效果的研究”, 结果是:

A.体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

B.体罚教给孩子的是偷偷摸摸,不敢说真话。

C.体罚教给孩子是用打解决问题, 孩子容易效仿迁怒到弱势群体。

D.体罚让孩子没有判断力,不怕做错事,认为大不了打一顿,父母就可以原谅自己。。。

好在由于孩子的挑战,现在更多的父母都不赞同祖辈留下来的粗暴的管教方式,而是在学习吸收更符合时代,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养模式,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培养有生活技能,有良好品格的孩子,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父母。

w4.jpg

二、限制孩子比较多,阻止了孩子的体验机会, 剥夺了孩子的感受,从而使其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均较差

从网络媒体上看到 国外的孩子在地上乱爬,得到允许,孩子自己吃饭也得到允许;在国内多少家庭,用地上不干净,地上凉来终止孩子的探索,用衣服脏了不好洗,不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殊不知父母所谓的爱(其实是爱自己,是自己不用洗很多衣服)绑架的是孩子的自由探索,但是影响的是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未来。当他/她做什么都被指责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不去做,也没有了观察,在中国也出现不了瓦特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就是在瓦特小的时候看到 蒸汽推动的盖子跳起来,他很好奇,要去掀开盖子看看,瓦特的奶奶很赞赏的说,那让我们看看是什么在推动盖子。。。奶奶带着孩子一同观察。。。这个一直成为推动瓦特持续做研究的动力。中国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知道扼杀了多少有观察力,有创造力的瓦特。有的父母就是让孩子去摸,烫下他,目的就是下次别碰热的东西;心急的,就大声呵斥-别碰,烫到你。。。。其实这对幼小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孩子可以感知到父母的表情,语言,语速的不同,从而减少了探索半径。如果父母能够做到,看到孩子有爬到危险的地方,不说话跑过去抱走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比大声的喊叫、呵斥会好太多。

也许在你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次的探索都被父母给呵斥住了,本来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你,都是被负面的情绪占据了,逐渐你的感受就越来越次之,一直到父母的感受即是自己的感受。。。直到父母认同到你是有了和他们一样的安全意识,对你放心了,才会给到些许自由,才会放手。。。

w5.jpg

三、民主意识,给孩子空间和自由,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小欢喜》 里面的三个家庭,三个孩子,在选择权上说,方一凡和季扬扬是幸福的,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爱好,父母尊重他们。乔英子的爱好是被限制的,去天文馆做志愿者,玩乐高玩具,报考南大冬令营 哪一个能让她自由选择,哪一个不要拼出所有力气去争取些许的机会? 宋倩在丁一跳楼后,有些恍惚。。。妈妈的目标考上清华,考上清华就自由了吗? 不是还有专业选择吗? 妈妈还要参与其中。。。以后的工作选择,婚姻选择可能父母还要有话语权,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空间。。。力量强大的孩子大学离控制型父母远远的,力量弱的孩子,就习惯于父母的控制, 最后就是一个妈宝男。。。吃苦的工作机会,妈妈不让去;远点的女朋友妈妈不同意;朋友间的应酬必须10点前回家。。。当生活的不如意让他抑郁的时候,都在想这个人自己太弱了,有谁想到过根源是在父母身上?父母如果民主些,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孩子会那么绝望的抛弃自己吗?

w6.jpg

四、父母的人生目标,父母的再成长,再学习;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孩子,不攀比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都重视教育。说的更直白些就是中国的父母更在意分数。等有了孩子,孩子考个不错的大学就成了他们的目标。然后就开始了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培养孩子。

《小欢喜》里童文洁把孩子高考这一天当做算总分,领大奖的日子,那种重视和解脱绝对是所有高考家庭的真实写照。

谁说了不上大学就一定没有好的未来。有的孩子从小就是喜欢操作性的游戏,有些孩子就是喜欢书里的知识;还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不能长时间学习。但是父母眼里只有上学,用尽力气让孩子参加补习班,10几万,节衣缩食给到孩子, 这是父母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其实孩子多希望父母去规划自己的目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压到孩子这里,他/她的双肩还比较柔弱,承担不了那么重的压力,那么远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一定是 比自己强的孩子。当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己家孩子对比的时候,别忘了因为有不一样的父母才有别人家的孩子,请先向别人家父母学习。父母先去改变也会带动孩子改变。

w7.jpg

是父母们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结果就是个事件, 比如旅游。每个人都旅游过,有些就是开心的,有些就是糟心的。单纯的看旅游,就是个结果出去玩了,那能让我们铭记的一定是旅游的经过,那是记忆,是让我们放松的东西。孩子学习一样,其实最有意义的是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陪伴,就相当于一直在去高考的路上,我们陪着他。一次次考试不过是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景点。父母的以身作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鞭策。有的父母就在不停的给自己设置目标,职称考试,志愿者活动,马拉松运动,亲戚朋友的互助与拜访等等,孩子都在见证着爸爸妈妈的责任,爸爸妈妈的选择,爸爸妈妈的坚持与付出。就算孩子做不到和父母一样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他知道自己血液里一定有和父母一样的东西,他若需要,一样可以唤醒自己,制订目标,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w8.jpg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随处可以刷“抖音”,可以刷“快手”,信息不在滞后。。。每个人都处于信息轰炸中。。。技术更新很快,社会变革很快,父母的焦虑与日俱增,不用思考的方式就是随波逐流。自己不做选择,看见大多数的人在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网红,主播推荐,隔壁妈妈给孩子报了多少班,谁家去国外旅游,谁家孩子穿的跑鞋价值上千,妈妈们清清楚楚。 

我也坚信,有一些父母犹如一股清流,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远离那份嘈杂繁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简单恬静,如溪水清澈干净。观察下他们的孩子,也会发现有父母的影子。

w9.jpg

综上所述,谈中国父母,犹如谈中国的高考,会发现中国父母身上有太多的缺点,如同高考有众多的弊端一样,但是中国的父母一样培育出众多优秀的人才,给我们祖国的壮大贡献了力量。高考也在逐年调整,也在做一些改革,同样,中国的父母已经觉知自身教育思想的滞后,通过读书,听讲座,上培训课程,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知识,把学到的应用到家庭,推荐到学校,开始重视孩子性格的塑造,品格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正在逐步从控制型,严厉型父母向民主

温和型父母转变,尽管路途遥远,但是多数父母愿意不忘

初心,砥砺前行,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多反思,多学习。

w10.jpg

w11.jpg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