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指血液中的成分增多或性质改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它是一个对血流状态的描述,并不是医学上的疾病,临床上一般并不测定血液粘稠度。不过,血液缓慢确实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液粘稠度在一天之中确实是不停变化着的。睡眠过程中消耗身体水分导致相对的血液流速减慢,通过早起喝水能缓解,但并不能改变你血液粘稠的长期状态。
血液异常是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血栓本身又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但并不能就此得出,“血稠”是心源性猝死的罪魁祸首。
网传“血稠的四大症状”确实靠谱,不过出现这些症状,不要直接就认为自己是血液粘稠,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而进行鉴别,需要及时就医。
避免血液粘稠带来的血栓风险,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滞度。具体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因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如果存在病症,建议尽快就医检查,确认后遵循医嘱治疗。
张博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
一、什么是血液粘稠?它本身不是疾病,但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
人体的血液中包含电解质、蛋白质、脂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有很多血细胞。血液粘稠指血液中的成分增多或性质改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
影响血液粘滞度增高的因素主要有4方面:
1.细胞浓度增高: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那么血液粘滞度相对增高。
2.血浆粘度增高:血浆蛋白增多时,血流阻力增大,血流缓慢。
3.血细胞聚集性增高:当血细胞受到影响,结构改变时,会出现聚集,形成血栓。
4.血细胞变形性减弱:血细胞变形通过微血管壁完成供氧,当受到影响时,血细胞变形性减弱,通过血管壁的血细胞减少,血粘稠度增高。
这里需要再强调下,血液粘稠是一个对血流状态的描述,并不是医学上的疾病。如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血液较粘稠;正常人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时,血液也是粘稠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状况。因此,血液粘稠本身不是疾病。全血低切粘度(η10)和全血高切粘度(η100)来分别代表血液低流速和高流速状态下的血液粘度,同时测定血细胞分型,血脂等,这些指标可以对血液是否粘稠进行判断[1,2],但临床上一般并不测定血液粘稠度。
血液粘稠度在一天之中确实是不停变化着的,“早晨起床喝杯水”确实是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好方法,有研究认为,在一夜的睡眠过程中,人体自身皮肤代谢、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消耗了大量水分,因此血液流速降低[3]。饮水能缓解当时血液粘稠的状态,而不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换句话说,饮一杯水是不能改变你血液粘稠的长期状态。另外,也有研究认为饮水量与血液粘稠度无关[4],但该研究时间较短,为两周,且人群较小(n=94),结果可能有局限性,且改变血流状态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非短期能达到的。
网传文章提到的“凌晨4点至早上8点为高峰期”,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血液粘稠度目前没有研究发现有节律性的变化,只能认为由于夜晚睡眠时的显性和不显性失水,使得早晨醒来时处于相对血液粘稠的状态
形成血栓有三大原因: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异常、血流异常。老年人由于大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缓慢确实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血管壁脱落的脂质细胞会滞留引起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的聚集,形成血栓,使血流更加缓慢。血栓形成后,一旦造成管腔狭窄或者脱落,将造成相应器官,如心、脑、肾、脾等的梗死,失去相应的功能,威胁生命健康。
二、心源性猝死都是血液粘稠度惹的祸?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心源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患者大多患有由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心肌炎、传导异常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大多数猝死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暂时性的冠脉痉挛,心肌缺血等也会引起猝死。此外,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药物均可成为猝死的原因。
血液异常是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血栓本身又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但并不能就此得出,“血稠”是凌晨心源性猝死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夜晚梦期睡眠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冠脉痉挛、甚至堵塞,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三、血液粘稠有症状,鉴别还是要靠医生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统计,血液粘稠的表现确为文中所示: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午饭后犯困、蹲着干活气短、阵发性视力模糊,主要都是由于血液粘滞度高,血流缓慢引起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症状,需要得到重视,采取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就医服药等。
当然,这些症状都是组织供氧不足的表现,能引起供氧不足的疾病都能引起这些症状,不是特异性的,比如贫血、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等常见病都会引起。出现这些症状,不要直接就认为自己是血液粘稠,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何进行鉴别,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血液粘稠,从健康生活开始,超重、三高人群要注意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与血液粘稠度间均有相关联系。
1. 超重患者同时伴有血脂、尿酸、血糖等代谢指标的异常,这些异常的指标与血液粘稠度之间相关。
2. 高血压患者的微小动脉壁增厚、硬化、狭窄,血流缓慢,器官缺血缺氧,导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细胞变化,增加血液粘稠度,血流阻力增大。
3. 高血脂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引起管腔狭窄,血流改变;同时脂质成分能改变血细胞形态学,使血液粘滞度增加。
4. 高血糖患者使血管内皮受损,与血小板产生反应,增加血液粘滞度,同时使红细胞流动性降低,易于聚集。
5. 此外,一些血液疾病患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成分病理性增多,也是血液粘稠的一大原因。
6. 除了已经有明确基础疾病的患者,久坐不动、高盐高油高糖饮食、饮水过少的人群,均有可能存在血液粘稠的情况。
下文中所讲几点均为从生活方式方面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滞度,具有可行性。
1.减少高油高脂类食物摄取,多吃蔬菜水果等;限制体重增加。
2.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循序渐进,有规律性、持久性。
3.不吸烟、酗酒,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
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因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如果存在病症,建议尽快就医检查,确认后遵循医嘱治疗。
参考文献:[1] W G, E B, J V, et al.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estosterone supplementation on blood viscosity and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healthy adult mice [J]. Endocrinology, 2015,156(5):1623-1629. [2] H L, DA F, B C, et al. Blood flow in small tubes: Quantify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non-continuum regime [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13,722(undefined):undefined.[3] 孙丽娜,孟斌主编. 生理学 [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4] Tonstad S, Klemsdal TO, Landaas S, et al. No effect of increased water intake on blood visc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6,96(6):993-996.
本文编辑:dorili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血管细容易得血栓?“血稠”是预测中风的指标?“手脚偶尔发麻”是血栓来临的征兆?柠檬酱煮苹果醋是打开血管血栓的秘方?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生命诚可贵,医嘱须谨遵。习惯要养成,谣言不可信~~
有问题问较真妹 点我提问
扫码关注我,健康走近你
点一下“在看”,传递健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