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3|回复: 0

异国他乡的童年,都有什么不一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8 06: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今天聊一聊异国他乡的童年教育吧~ 可能不少在英国上过学的读者都见过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席地而坐的场面,比起书本,课堂最好的素材就是这些真迹了吧。(脑补一下大英美术馆和博物馆厉害的馆藏!) 每次从一旁经过我都太羡慕了,恨不得坐下来一起听,也会好奇世界其他地方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 最近《圆桌派》的常驻嘉宾周轶君做了一系列很棒的纪录片 -《他乡的童年》,她实地走访了日本、芬兰、印度、英国等地的许多学校和家庭,去看看他们的童年。

w2.jpg
非常推荐给对这类话题感兴趣的读者,不论你是不是家长。如果没空一集一集地看完,也可以先看看我在片中12个有意思的发现~
w3.jpg
日本??01军训一般的幼儿园日常
看完莲花幼儿园一天的日常,感觉是看了一场幼儿的军训。从一大早,就会看到小朋友们全部光脚在操场上晨练。

w4.jpg

剑道课上,老师正在教他们气沉丹田,小男孩们个个提气发出洪亮的声音。

w5.jpg

上课点名答到时,小朋友们需要和老师一样元气满满的,大声喊出“到!”。

w6.jpg

做操的时候,不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是身姿挺拔、精神饱满的样子。
w7.jpg

据说在2019年4月之前,这个幼儿园四季都会让孩子赤裸上身,锻炼身体,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暂停了。
看到这里,中国的爷爷奶奶们应该早就杀过来了吧
w8.png
,别说爷爷奶奶了,如果是我女儿整天在室外光着脚我也会忐忑。 周轶君问园长,孩子这样上完一天课累吗?很有意思的是,校长说,“与其说累,我想用完全燃烧这个词,是竭尽全力激发自己的可能性。”

w9.jpg


02有一颗时刻能为他人着想的内心
-“你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我希望他们学到两个品质,一个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另一个是,有一颗时刻能为他人着想的内心。”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莲花幼儿园25岁的年轻女老师。为他人着想的心,我想但凡是去过日本的读者都感受得到,只是没想到这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的。
w11.jpg

周轶君还去了许多网友都见过照片的网红幼儿园,东京藤幼儿园,它以独特的圆形设计而著名。
w12.jpg

藤幼儿园的园长在介绍细节的时候说,设计教室门的时候,故意让它不会自动合上,留了一点点缝隙。
w13.jpg

冬天小朋友们发现不关门会冷,就会回过头去关掉,以此来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做彻底。他们通过日常的小动作去让孩子们学会在意和照顾他人的感受,从小就不要轻易给别人添麻烦。


03孩子是大人的父母 这句话被大阪莲花幼儿园的园长写出来,做成条幅挂在幼儿园的墙上。
w15.jpg

周轶君问他为什么?园长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并不是支配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成长,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也是大人的父母。”
幼儿园非常重视家长的教育,会组织家长课堂,去一起学习教育理念。

w16.jpg

园长认为,必须把教育放在家庭、社会等元素组成的大型社会构造中去思考。在招生的时候,也会对家长进行面试,希望去了解父母的人生观,比如会问:“如果你的孩子20岁了,作为父母你会对他说什么?”

w17.jpg

园长准备新换上的条幅,是孟子的“不为也,非不能”。有一些被我们遗失的东西,是不是正被他们保存下去了...



芬兰??

04
芬兰孩子不考试
很久之前就在报道里看过,芬兰的小孩16岁才有第一次考试,以及只有非常少的家庭作业。在这部纪录片里算是眼见为实。
他们唯一评估的,不是学生在学科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
w19.jpg

这棵树上写的东西看得我很是感动,芬兰老师介绍说,这是现在全芬兰推行的“积极教育”,树上的每一个分枝代表一种特性。

w20.jpg

它的意思是,哪怕某个孩子不擅长数学或者科学,又不擅长艺术,但他们依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心,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善良,还有最重要的,是爱。



“平等”这个词,在芬兰这一集出现了很多很多次,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

w22.jpg

芬兰的老师自信地说,虽然贫富差距在全世界哪里都有,但是在这里,我们没有专门给富人提供的学校,也不存在更好的学校。哪个学校的老师都一样,资源也都一样。

w23.jpg

当平等贯彻到血液里,当每种类型的孩子在芬兰都能找到生活的出路,大部分人就不会竭力在和他人比较,而是去要求自己进步,我突然也理解到北欧“性冷淡”的、平和的画风从何而来。


05红头发的老师
芬兰莱蒂坎加斯小学的校长说,教师培训和免费午餐是芬兰教育的秘密武器。 他介绍说,免费学校午餐的传统在芬兰实施70年了,并且整个地区的学校都会吃差不多的食物。

w25.jpg

那好教师又是怎么炼成的呢?在被称作教师西点军校的海门林纳师范学院,学生的画风和我想象中师范学校的一板一眼有些不一样。

w26.jpg

师生说这儿强调个性化的订制教育,不标签人,不贬低人,会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调整教学的方式。也不会管老师或学生日常穿什么。
w27.jpg

平等从称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叫老师不是说XX老师,而是直接叫他们的名字。
w28.jpg

关于穿衣服我自己是有切身之痛的,小学和中学都因为不穿校服被请过家长
w29.png
,班主任的理由是会“带坏班风”。现在回想起来已经云淡风轻,但“请家长”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就算非常严重的错误了。至于“班风”到底是什么风,我一直也没想明白。


06创造力和美感从哪儿来? 都说芬兰的孩子富有创造力,北欧的设计让全世界都为之着迷,那他们的创造力从哪儿来的?
下面的孩子们不是在秋游,而是在森林里真实的上课呢~

w31.jpg

在卡苏卡拉小学的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发了一张色卡,孩子们需要在森林里寻找能跟色卡相配的颜色,也要去感受和形容大自然中的气味。
w32.jpg

老师说,在森林里能上的课不仅仅是自然课,还有数学课和其他所有的课。

w33.jpg

那芬兰孩子在课外会学些什么呢?和我们一样的钢琴或者绘画吗?在建筑兴趣班上,老师正在让孩子去为飞机失事后的幸存者设计建筑模型。
w34.jpg

他们会学习如何用材料去完成搭建,懂得一些基本的建筑原理,最终会懂得去欣赏和理解建筑。

w35.jpg

芬兰也是被公认的高审美的国家。在芬兰生活的妈妈竹幼婷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儿的美感不是靠刻意的学习,而是生活中就被美的东西围绕,小朋友的美感自然而然地在被滋养着。

w36.jpg

周轶君在片尾总结说,也许芬兰的很多特色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国情,但关于怎么对待孩子还是能学到许多,比如尊重,比如保持好奇,比如让他们知道,未来不是只能有一个样子。


印度??

关于印度,下面这组数据或许很多人不了解:-《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 大约57%的印度女学生在青春期退学。- 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印度获选全球第4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07爱反驳的印度学生
在英国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中印度人的比例很高,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既不像亚洲人的内敛谨慎,也不像欧洲人的平和,我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了一点答案。
在印度生活了7年的华人介绍说,印度人有一种很特别的思维方式叫Jugaad,如果硬要翻译的话,就是替代方案的意思。比如没有莲蓬头,用铁桶戳几个洞也可以用。当人口众多,资源匮乏,问题解决20%也是解决。

w38.jpg

为什么许多国际大公司是印度人在担任CEO呢,他们厉害的地方或许就是能在混乱中解决问题、制造秩序。 至于Jugaad在印度教育中的体现,片中介绍说,是不接受标准答案。在印度课堂上,会有许多学生举手反驳老师的观点,即使学生自己的观点也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w39.jpg


08像网吧的“云中学校” 在印度偏僻的村庄,有一种学校叫“云中学校”,像是我们90年代的网吧。
w41.jpg

三四个孩子坐在一起,用电脑和互联网去google, 去讨论,有国外的志愿者教师联网和他们英文对话。

w42.jpg

有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了英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有了更远的梦想。“云中学校”的教学方法称为SOLE,就是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重点是让孩子自己主动要学习。不仅在印度的贫困农村有,也被适用在环境更优越的学校。

w43.jpg

听说中国的农村也有了类似的网络学校,有了解的读者可以在留言里分享~

09《月经百科全书》 在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稀缺的地方,很多改善等不到官方自上而下的落实,就由独立的个体开始了。
片中介绍,在印度,妈妈不会教女儿关于月经的知识,学校里也没有合适的卫生设施,甚至许多到了青春期的女孩因为这个原因退学。

w45.jpg

这个做平面设计师的姑娘,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遇到这方面的困扰,和丈夫一起设计制作了《月经百科全书》漫画书。

w46.jpg

没想到这本书成了无数印度女孩的生理启蒙,被介绍到当地的课堂,被翻译成了不同语言在其他国家出版。

w47.jpg

当地的个人组织给学校送卫生巾、送漫画书、也送卫生巾焚烧炉。随之政府也开始关注女童教育,加强了这方面的意识。

w48.jpg

勿以善小而不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英国??

10
体育课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当被问到英国精英教育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在英国的教育研究者李爽说,“体育是英国的学校非常非常重要的课。”

w50.jpg

关于体育带来的影响,骑士华天说,体育让人自信,而自信就是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w51.jpg

在英国学骑马的中国女孩说,“最重要的是人和马的关系,和队友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体育运动本身,个人也没有那么重要。”

w52.jpg

她说对比明显的是,中国的家长通常喜欢让孩子上私人的骑马课,更喜欢跟别人比较和竞争。


11“你为他人做了什么?”
你认为的精英教育是什么呢?是穿着燕尾服?是繁复的礼仪?
被采访的英国教育研究者李爽说了一句让我意外的话:“是培养下一代改变社会的意识。” 她说现在在英国,大家希望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有意识去参与社会,而不是独善其身。

w54.jpg

在英国议会大厦的脚下,是伦敦历史最悠久的威斯敏斯特公学。

w55.jpg

校长帕特里克说,自己有一句铭记终生的话,来自马丁·路德·金,“What are you doing for others?(你为他人做了什么)” 他希望让每一个来威斯敏斯特读书的学生明白,除了重要的课程,他们还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

w56.jpg

而德威公学的小学生说,他们每个月会做一次关于慈善的活动,会讨论政治,会讨论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出行设施等等。

w57.jpg

但毕竟,英国只有7%的学生在这些顶尖的私立学校受教育,阶层固化也是被人所诟病的。德威的校长说,他们正在努力改善,希望让通过奖学金入学的学生比例能达到50%。(现在是30%)


12更是为了大学之后人生 去德威公学拍摄时,学校首先自豪展示的是戏剧课。

w59.jpg

学生们在一座真正的剧院里学习身体的表达,戏剧老师说,“肢体语言的接触是沟通,和他人讲话也是沟通。这不是关于某人要成为演员,不管他们未来想做什么,他们都需要学会沟通,需要学会团队合作,需要培养自信。”

w60.jpg

德威的副校长伊恩说,我们关心的不仅是学业成绩,也是他们在大学之后的人生。
“如果和诗中破碎的世界做对比,一个亮起的灯的形象,也许暗示着人们紧紧握住不愿放手的东西。”

这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对于艾略特《序曲》的解读。
w61.jpg

老师放完诗歌的录音,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思考背后的意境,不用背诵也没有标答,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工业世界讨论到英国脱欧。

w62.jpg

我会相信,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好,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也好,是受益终生的。


诚然,我们不可能从一部纪录片就看到那个国家教育的全貌,毕竟片中拍摄的学校、家庭、采访的对象都是有选择过的。但不妨碍我们从这些案例中得到一点点启发,打开一点点思路。 用导演周轶君的一句话结尾吧: “我们都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创造的未来之中。” 教育,也是关于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呢。
我不是什么教育工作者,暂时也不去评判他们的理念适不适合我们。只是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教育经历,是有很多真实的遗憾的,发自内心的希望曾经被取消的体育课、音乐课少一点,尊重个性和创造力的老师再多一些。
你呢,对我们的童年教育,都有什么遗憾和愿望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5-1-13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