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87|回复: 0

沙溢,这次你真该认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7 1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w2.jpg

w3.jpg

前一阵子,沙溢在综艺里主动承认了自己“犯错”。  他和主持人聊到“教育”时,谈起了给孩子“报辅导班”的话题。
对儿子安吉抱有高期待的沙溢,给他报了十几个辅导班:钢琴、书法、游泳、羽毛球……
安吉却“不堪重负”,每一次弹钢琴,都像是在“受刑”。
有一段让人心疼的视频,安吉坐在钢琴前,一边哭一边说:“一定要弹好。”

w4.jpg

节目里,沙溢承认,给安吉报辅导班,其实是自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做好,就你偏偏弹不下来?
w5.jpg
  之前他总觉得:“我是爸爸,你是儿子,你一定要听我的。”
“你不比别人缺什么,肯定也能做好。”
于是常常命令式地要求孩子,导致安吉现在,“一想到弹钢琴这个事,就会觉得爸爸不高兴了。”
他太着急地“望子成龙”,反而把安吉越推越远。 在教育孩子上,沙溢也没能逃得了“踩坑”。
1
“有一个孩子,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正在上初一的女孩袁景颐的心里话。
她的好朋友,成绩年纪第一。
这成了妈妈经常“念叨”她的理由:
“你在跟人家比的时候,要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和你做朋友?”
“当然,不是只和吴迪(年纪第一)比,还有别的同学的特长……”

w6.jpg
和“别人家的孩子”做闺蜜是什么体验 / 《少年说》
似乎在妈妈的眼里,她既没有天赋,也不知道努力。
“糟糕透了”。
其实,袁景颐并非“那么差”。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善良、热心、口才好,成绩虽然没有年纪第一,但一直在年级的上游水平。
在天台上,她对着台下的妈妈大喊:
“妈妈,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w7.jpg
被忽略的努力 / 《少年说》
被比较,是多少人逃脱不掉的童年噩梦。
一档综艺里,9岁的吴耀杰曾唱过这样一首原创歌曲,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歌词不复杂,一上来就是列举“别人家孩子”的种种表现: 邻居小明考试得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儿钢琴过了十级,爸爸战友的儿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妈妈同事的女儿有着深厚的舞蹈功底……
w8.jpg
“别人家的孩子”  / 《歌声的翅膀》
孩子们并不是不知道“少壮要努力”。
只是他们困惑、迷茫,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比呢?
w9.jpg
“我们只是孩子啊”  / 《歌声的翅膀》
微博上,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这一话题中,许多成年人也忍不住吐槽: 小时候,父母比成绩、比特长。 好不容易熬到工作了,家长又开始比学历、比单位、比工资。

w10.jpg
从小“比”到大 / 微博
“别人家的孩子”,又何止是童年阴影。

2
和沙溢一样,为了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家长们做了各种努力。
“补习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012年,广东省妇联一项调查显示,广州城区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大约95%都参加过补习班。 其中,同时学习6个以上补习班的孩子,占比高达38.5%。
韩国节目里,几个孩子趁着大人们在烧火做饭的空当,一起坐在秋千上讨论各自上补习班的情况。 小男孩说,“我要去九个不同的地方(上补习班)”。 然后转而对旁边的小伙伴说:
“你应该是要去八个地方(上补习班)”。 “周末也要去吗?” “是的,周末也要去,不能休息。” 说完,孩子们都叹了一口气。
w11.jpg
连轴转的孩子们 /《摩登家族》
家长们也同样辛苦。
一位读者曾给社长留言:
每天白天工作,下班了要接孩子放学、看孩子写作业,周一补习英语,周五学钢琴。
周末也不轻松,孩子上一天的舞蹈课,她就在一旁陪伴。
时不时,还要抽点时间去“补习”一下小学作业。
上学比上班还累,爸妈比孩子更累。

w12.jpg

家长们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信誓旦旦:
“逼他一把,他长大以后就明白了。”

“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才能甜。”
“别人能做好的,我的孩子也能做好。”
小孩子缺乏耐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逼一把”,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忽略了,在“逼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沟通,没有商量。
可怕的不是“逼孩子”,而是功利性的目的、命令式的语气、唯结果论的评判方式。
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
演员郭涛在《父亲的力量》中讲过自己的经历:
自小成绩优异的他,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
上高中时,青春期敏感浮躁,成绩下降。
有一次考试,他发挥失常,成绩在班里只排中下游。
父亲知道后,不安慰也不问原因,不直接对他大骂:
“你在家里吃我的,穿我的,喝我的,你还不给我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脸面对我……”

w13.jpg

听到这句话,郭涛的脑子“嗡”地一下炸了。
他生气地把身上的衣服地脱掉,鞋子也没穿,冲出家门,爬到楼顶的天台上,差一点想要跳下去:
“我怎么混成现在这样,这叫什么事儿啊!要不别活了!”
高期待、高要求,像沉重的枷锁,死死地拖着他。
受了委屈没人理解,没有成果的努力全被忽略。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里走,没有光亮和温暖,只知道,要一直走啊,走啊。
每个人都顶着压力负重前行,只是压力如果没了温度,再亲密的关系,也变得冰冷窒息。

3
华少在《我们长大了》中说:

“教育小孩时,不要因为动机的合法性,就忽略途径的正确性。”
沙溢在意识到错误后,做出了自己的改变:安吉现在不感兴趣的,就不再逼着让他去做。
w14.jpg

安吉反而学习得更有劲头,也渐渐理解了爸爸的苦心。
成就孩子,不是一味地逼迫,也不是一味地放纵。

    尊重


歌手陈美龄的三个儿子,都是斯坦福大学的高才生。
她在谈及自己教育孩子时,提到了“尊重”。
大儿子读高中时要去美国读书,陈美龄和很多家长想法一样:
既然要去国外读书,那么一定是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学校,但是儿子选择了排在第七位的学校。

w15.jpg
陈美龄专访 / 《一条》
她并没有强迫儿子听从自己的想法。
后来她发现,这个学校的教育方式很独特:
每个学生都要配一匹马,孩子们每天要先把马照顾好才能去吃早饭。
在“养马”这件事上,儿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独立、责任,更重要的是,他热爱这一切。

w16.jpg
陈美龄专访 / 《一条》
父母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铺路,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然会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沟通


“孩子太小,他不懂。”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与他们沟通或许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其实不然。
蒋方舟回忆自己小时候,想买玩具,被妈妈拒绝。
她问为什么,妈妈直截了当地回答,是因为他们工作能力不强,所以家里窘迫。
只有五六岁的蒋方舟,立刻就明白了,再没提过分的要求,变得懂事起来。

w17.jpg
别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 / 《圆桌派》
小孩的理解能力,常常被大人低估。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冷漠、粗暴,是看上去“最快捷”的方法。
能做到平心静气地引导沟通,并不容易。
有位网友分享曾看到过的“模范爸爸”。
在高铁上,小女孩不停地询问父亲,还有多久到站。
同行的父亲全程没有发火,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和她沟通。
告诉她现在是哪里,还有多远的距离。

w18.jpg

父母与孩子,永远都是有时差的。

w19.jpg
你以为的路,不一定是最适合他的 / 《小欢喜》

有时候,父母想要给孩子的“最好的”,不一定是他们最想要的。
那些付出的时间、经历、金钱,那些“一心为你好”的心情,无可厚非。
只是,太过急功近利,就像是拔河使劲反了方向,越用力,越适得其反。
有人说,教育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不是一味的“放养”,也不是强求,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给文章点个
w20.jpg
在看
w21.jpg
,再亲密的关系,都需要互相理解和沟通~

w22.jpg

w23.jpg

w24.jpg

w25.jpg

w26.jpg

网易新闻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坐班实习生,工作地点北京,三餐免费、提供班车。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单篇稿费300-1500元。点击?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国庆优享全场70?

w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