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清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无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今年中国结构周的参会专家和医生却已早早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会议室,满怀期待和欣喜,迎来中国"结构人"的盛会——2019年中国结构周暨第三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的开幕,并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会场一起同步网上直播!
北京主会场高朋满座
8点30分,开幕式准时启动。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担任主持人,代表中国结构周组委会,向现场及在线收看的全国乃至全世界医生同行介绍出席北京开幕式的各位专家,并向大会致以美好祝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则远程带来上海分会场的声音。
杨跃进教授致辞
周玉杰教授致辞
周达新教授在上海分会场致辞
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代表着心血管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特别是结构周这种"线上"直播的形式,可以为各地各科室学习者带来丰富的内容,如同国庆大阅兵一样充分展示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并最终为广大患者带来获益。
郑哲教授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寄语未来,希望到2049年,即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我国的医学事业也能迎来辉煌,让器械、药品从进口发展为输出。马长生教授特别提到,目前活跃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专家术者多为"60后"、"70后",但欣慰的是,也不乏像阜外医院宋光远医生这样的"80后"青年专家,他们已经成长为独立、成熟的术者,能够承前启后,迎接挑战,担负未来。
马长生教授致辞
随后,现场播放视频,众多医生共同见证了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发展历程。视频中,大会主席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并祝愿今年结构周圆满成功。
之后,周达新教授和余江涛教授分别在上海分会场致辞。周达新教授表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发展迅速,比肩国际水平,已形成自己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并通过结构周这种形式向全国乃至全球分享结构领域的最新技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余江涛教授表示,作为海外华人心血管病专家,目睹欧洲结构性心脏病起步早、技术成熟的事实,面对我国未来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趋势,希望各位专家在结构周上多交流,多分享,最终造福千万患者,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
中国结构周创始人之一、大会执行主席、嘉诺撒医院香港亚洲心脏中心林逸贤教授随后发表讲话。林逸贤教授称,中国结构周创立的初心,是想办成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奥运会"。国外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以"炫技"为主,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结构周在展现技术之外,更多地是思考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传播到基层,让年轻术者学到更多,也让更多患者获益。希望中国结构周能发挥这一重要作用,继续办好,也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强调"分享"、"走出去",是"结构人"的灵魂。今年结构周上首次开设国际港澳台频道,呼吁广大年轻医生积极收看,好好学习。
林逸贤教授致辞
中国结构周创始人之一、大会执行主席、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走上讲台。吴永健教授表示,创办中国结构周,宗旨是节约学习者的费用和时间,实现高效学习,希望在两年内探索出更高效的会议形式。吴永健教授认为,结构周形式新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走在路上,问题会逐个解决"。随着青年术者不断学习成长,中国"结构人"前景光明,对此吴永健教授信心十足!
吴永健教授致辞
大会还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祝福。美国西奈山医院介入专家Raj R. Makkar教授在准备第一场手术直播的间歇,向大会现场嘉宾和在线观众致辞。他表示,很开心能参与中国结构周的技术分享。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TAVR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适应证窄,在过去数十年间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但现在它正在造福更多患者。中国未来将面对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希望中国结构周这样的盛会能够为减轻负担做出贡献。
Raj R. Makkar教授在手术直播现场致辞
最后,现场各位专家走上前台,共同点亮水晶球,宣告今年中国结构周正式启幕。我们祝愿,这些大爱无私、辛勤付出的中国"结构人"终能实现愿望,分享技术,传播理念,清晰示范,详尽讲解,培养一代青年术者,造福千万中国患者!
现场嘉宾点亮水晶球,盛会启幕
相关链接
中国结构周2019,在线直播明日开始!
中国结构周 2019 | 线上线下结合、丰富多彩,共享学术盛宴!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 梁绪┆美编 梁绪┆制版 梁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