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8|回复: 0

[重磅]中国医生看诺奖——为何要颁给他们?(附三位得奖者的“获奖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05: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昨日,2019首个诺奖揭晓,万众瞩目,点击《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揭晓(附现场视频)》回顾盛况。

三位获奖者到底研究了什么?

氧气多了会中毒,氧气少了会窒息。人体如何调节缺氧和用氧?
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感受氧气浓度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毕竟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相关研究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近十年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团队从事的线粒体呼吸链研究,旨在解决生物体如何利用氧气的问题。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三位获奖者揭示的是氧气是如何在细胞之中起作用的,人的整个身体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解释包括新陈代谢、免疫、人体对于高原的适应、呼吸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机理研究,来进一步探讨相关疾病治疗,如缺血、癌症、中风、感染、伤口治愈、心衰等。

那么简单来说,三位获奖者到底研究了什么?

简单地说:

格雷格·塞门扎的贡献是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威廉·凯林的贡献是研究了缺氧对肿瘤的影响;

彼得·拉特克利夫研究低氧状态下细胞的反应

“他们的研究很基础,但是很漂亮,”杨茂君由衷赞叹,“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这是一系列系统的研究。他们从疾病角度出发,发现了低氧和高氧浓度下,蛋白质的调控的信号通路。对整个信号通路的完全阐述,对随后的很多应用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有一个关键的发现,就是调控信号通路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通过调控这个蛋白我们可以来抑制或者是促进血管的生成,相当于一个’开关’。”

在疾病的研究方面,HIF对肿瘤、中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能通过调控这个缺氧诱导因子HIF,可以改变信号通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就有望治疗贫血。据了解,肾性贫血领域,利用氧感应原理的新药已经上市。

在癌症治疗领域,干扰癌组织的HIF信号通路,减少新血管生成,癌组织血供少了,癌细胞就饿死了。“是的,现在有人针对HIF这个通路,在研究靶向药,也就是抑制剂。如果能够起效的话,会打断癌细胞对氧的响应和适应,有可能就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直接带来死亡;而且也可能会抑制癌细胞相关的新的血管生成。因为在癌细胞长得很快的时候,如果血管跟不上,就缺营养成分而死亡,所以说,HIF是非常重要的开关。”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知名科普作家李治中对记者说。

此外,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息息相关。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或发生高原反应的时候,或身体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反应的参与,人体就可能出现问题。

研究氧代谢的中国学者们

除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团队,我们也采访了其他几位国内正在从事氧气代谢机制研究的学者和医生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格日力

w2.jpg

格日力与塞门扎

“2013年我和塞门扎在国际学术大会上相识,我告诉他,我是来自青藏高原的中国医生,我研究的高原医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低氧。我介绍了在做的工作,相谈甚欢。”

在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刚下门诊,“关于低氧诱导因子,塞门扎以基础研究为主,做了很多漂亮的工作,而高原土著动物适应低氧环境的遗传机制,即高原病的防治研究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缘起这次学术会议,一见如故并一直在通信,2017年8月我邀请他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来看看我们青藏高原的研究现场。”格日力教授告诉记者,“我是蒙古人,邀请他来我们家,我们一起讨论低氧研究,一起吃手抓羊肉、喝马奶酒,看青海湖,接下来我还带他去了西藏自治区,在海拔4600米的可可西里研究基地,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从拉萨机场送他回国后,我们不断联系。他平易近人,经常帮助我们的学生修改研究论文,还邀请我去他们学校参观学习。”

w3.jpg

格日力与塞门扎一起品尝手抓羊肉

2018年格日力和塞门扎合作完成了关于高原鼠兔适应寒冷缺氧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还在青海蒙古族人“天骄一号”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藏族适应低氧环境的机制等领域进行过深入合作,并共同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格日力从事低氧研究工作30多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藏族人适应高原的两个新基因,解释了为什么藏族人能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问题;在临床研究方面,怎样预防急性高原病,找到相关指标,也是格日力研究的问题。在玉树地震发生后,格日力带着学生抢救了360多位高原脑水肿患者。

“临床医生要在抢救中培养,我们这里,最重要的是培养高层次人才。”2006年,格日力领衔的高原医学专业成为青海高校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从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到现在,格日力已培养了28个博士研究生。现在,格日力一半的时间精力用在包虫病的基础研究上并获得一系列进展。此外,还有藏药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临床应用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格日力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邹显彤

“早在我出国之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实验室就拥有了HIF-1a、HIF-2a等基因改编的模式动物,主要用来验证机制,因为当时HIF通路已经成为共识,没有人再去挑战和质疑。如今HIF通路获得诺奖,一鸣惊人,唤起了大家对这条通路的重新认识。事实上,这条通路已经不再是热点,而已成为经典。”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邹显彤告诉记者,2012年她与合作者在《生物化学杂志》(JBC)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11bHSD1与HIF通路的交互作用以及对脂肪组织VEGF介导的血管再生及纤维化的影响。

邹显彤告诉记者,“2013年底我回国之后,课题组继续HIF通路与脂肪组织的工作,2015年在《糖尿病》杂志(Diabetes)上又发表一篇HIF与脂肪组织的文章,我一看通讯作者,正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彼得·拉特克利夫。原来自己离诺贝尔奖得主曾经那么近,如果没回国可能也会得到拉特克利夫爵士的亲自指导。但回国便是希望将来不再是我们学习外国人的技术和理论,而是让中国的科研成果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 孙永海

作为临床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孙永海这样理解此次诺奖的意义:

人类在漫长的年代的进化中拥有了强大的自愈能力。人体的自我适应和调整能力很强,正因如此,临床治疗理念应该是辅助修复为主,万不得已采用毁损性治疗。

“我的治疗理念就是根据病人自愈机制来进行辅助修复治疗,而且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此外,还有预防性保健也很重要,可以提前阻止疾病的发生,节省大量治疗费用又可抗衰延寿。”孙永海说。

国自然猜测:氧代谢明年会井喷吗?

几年,一般头一年公布了诺奖获得者,第二年相关国自然申请就会井喷。就像2016年公布自噬通路获奖后,2017年自噬项目跳崖式增加。也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有所创新,愿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再是拾人牙慧。

文末彩蛋:

三位获奖者得知获奖后什么反应?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昨晚(10月7日)与3位科学家通了电话,获奖者都有哪些感触呢?

w4.jpg

We make knowledge. That’s what I do.

我们创造知识,这就是我在做的事情。

——彼得·拉特克利夫(英)Sir Peter Ratcliffe

w5.jpg

I’m in a state of shock. My heart’s still racing

我一直处于震惊状!我的心还是跳得厉害。

——威廉·凯林(美)William G. Kaelin Jr.

w6.jpg

凯林教授激动的附上了自拍~后面笔记本上是诺奖直播

w7.jpg

Unexpected turns are what make science so exciting. You never know where your studies are going to lead you.

意外的转折让科学如此激动人心。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研究会在何时引领着你。

——格雷格·塞门扎(美)Gregg L. Semenza

文/健康报 记者 王晓雨

图//受访专家提供及诺贝尔奖官方Facebook、诺贝尔奖官网图片

w8.jpg

长按关注小新君~

w9.jpg

w10.jpg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PQ7PF0U】获取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5-1-12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