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A: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它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试试某种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应对外在环境挑战的信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信心。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很多父母在焦虑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后,便开始焦虑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面对世界的能力,有的人会说那就多夸奖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这种方式不能说是错的,但也不全部是对的。其实建立的过程,需要身体力行,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逐步建立。
比如一个1岁半的孩子看见前面有一个皮球,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去抓这个皮球,当父母洞察到孩子的这一动机后,如果父母主动将皮球拿给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会认为父母很有能力,也很强大。
但如果父母不这么做,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抓这个球,情况会是怎样呢?
孩子在抓这个球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太着急摔倒,可能会因为抓球的那一刻,球跑了,自己抓不住,遇到这些挫折时,孩子可能会哭,会求助。
这时候,如果父母在一旁用语言鼓励孩子加油,用方法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最终靠自己的能力抓到了球,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就会有“我能行”的自我反馈。诸事都如此的话,孩子真实的自信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而这正是心理学界说的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Q:
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培养自我效能感?
A: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原因很简单,越小的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越小,也就是试错成本很低,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孩子建立起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建立孩子自我效能感的方式
方式一:克服挑战、达到目标(Mastery Experiences)
这是改变自我效能感最直接、有效的,它由每个人之前或当下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所决定的。打个比方,孩子成功跳上了之前跳不上的跳箱,可以让孩子通过完成小事、小任务来踏实地积累“成功”的体验,重复过程,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达成挑战更高的目标。
方式二:看别人做、从中学习(Social Modeling)
其实我们每一个也可以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尤其是看到与自己相近、相似的人成功,更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他都做到了,那我也一定可以做到。”应该多让孩子在正能量的环境和努力争取成功的人交朋友,一个努力奋斗的朋友间建立的认同感,会容易相互影响走向自信。
方式三:加油打气、信心喊话(Verbal Persuasion)
当我们听到别人,尤其是自己尊敬、佩服的人,对我们的鼓励,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不过,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感效果不大,而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
方式四:舒服,正面的感觉(Physiological Factors)
能快速调动情绪的人更容易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打个比方,身体状态良好的时候,自我效能感会比较高涨,而萎靡不振之时,再多的资源放在你眼前,你可能都会觉得信心不足。这也许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些商业大佬们喜爱长跑的原因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一点都没错。运动是强健体魄和调节情绪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培养运动习惯也是重要的计划之一。
点击“阅读原文” 预约体验课程
关于小小运动馆(The Little Gym):享誉美国43年的儿童运动型教育品牌;在全球拥有400多家中心,已帮助数百万4个月到12岁的孩子更快乐、更健康、更聪明、更自信地成长。小小运动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自信和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