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典故中,有许多是正史不符的,如果深究的话,你会发现,小说中频繁使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手段,甚至凭空捏造了某些情节。
×××××××××××××××××××××××××××
一集不够看?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三分钟看懂三国历史 (下)】
【三分钟看懂三国历史 (中)】
【三分钟看懂三国历史 (上)】
雷雷有话说
对比《三国演义》和正史的差别,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罗贯中是更倾向于刘备势力的,并且行文也主要从刘备势力的视角出发,对待其他政权,尤其是曹魏,就描述成了反派。
罗贯中这个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时代,来自草原的王公贵族,统治手段残暴,所以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十分尖锐,罗贯中自己也亲历了元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见证了民不聊生的惨状,迫切希望能出现仁厚爱民的统治者。即使三国时刘备的仁厚仅仅是拉拢人心的手段,罗贯中依然把希望寄托于他。
并且,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中,维护“正统”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号称中山靖王之后,还想匡扶汉室的刘备,显然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更适合作为主角。尤其是刘备势力在奋斗后依然以覆灭收尾,也为《三国演义》添加了别样的悲剧气息。
给雷雷点个【在看】
更新会更快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