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657|回复: 20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09: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的世界观里面好多好多概念都能对应到现代物理学里面,像十全宇宙对应十一维世界一样,大家怎么看待这种世界观 ************************************* 三千世界,大千世界,小千世界看成是宇宙的大小是可以的 光音天的生物更像是科学家一直在说的高纬度生物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这样的列子太多了
发表于 2020-1-16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二十多年前,马云、李云、张云、无量云、无边云、无数云都看到了电商辉煌的未来,马云白手起家,其他云静观其变。现在,马云富可敌国,其他云沾沾自喜又略有酸意地和当年嘲笑他们的人说:“你看,我说电商有戏吧?”

提出看法很简单,难的是证明。现在科普读物给人一种错觉,科学家灵光一闪然后就洞彻天机。可惜科研不是科幻文学竞赛,想法只是一个起点,剩下的路要靠实验数据来铺。佛教的世界观可能有和现代物理学略微相似之处,然而这只是看法并没有经过验证。

很多问题思路就那么几种。比如说创世,解决这个问题就两个思路:要么无中生有,要么无限存在(轮回)。亚伯拉罕系宗教、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等大多数宗教传说持第一种观点,佛教、印度神话、古希腊的部分学派等持第二种观点。现在科学家通过背景辐射和宇宙膨胀推测有大爆炸,难道能说世界各地先民早就知道了?再比如物质构成,要么是无限可分的元素,要么是有基元的原子,前者代表有古希腊的四元素、古印度的四大种、中国的阴阳五行,后者代表有古希腊和古印度的原子说,但是无论以后科学探索的结果如何,功劳都不属于这些光猜想不证明的理论。

二、
北欧神话与近代物理:世界之树和九个国度代表了弦论的十维空间,世界之树的三条树根代表了展开的三维空间;诸神的黄昏暗示了宇宙的大坍缩,而新世界的诞生则预示着又一次大爆炸;深不见底的金伦加鸿沟是黑洞,通往神界的彩虹桥明显就是虫洞嘛!

牵强附会这谁都会。硬是把佛教往科学上扯的,都是既不懂佛教也不懂科学的半吊子。比如题主说“光音天的生物更像是科学家一直在说的高纬度生物”,先不说你的错字,科学家什么时候一直说高维度生物了?这和物理有关系?三体物理学?另外没有“十全宇宙”这个词,是“十方世界”,统称所有的无数宇宙,不是只有十个;“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句出自《毗尼日用切要》,明末作品,和佛陀时代相距甚远,肯定不是佛自己说的。古人没自来水系统都是喝溪水井水,里面很多水虫(比如喂金鱼的水蚤),这一句是要教育僧人饮水前超度水虫以防造业。假如真是佛陀开天眼通看到微生物,那细菌这些微生物也不算有情众生,何来杀生一说?至于“三千世界,大千世界,小千世界看成是宇宙的大小是可以的”这句恕我没看懂,就不评价了。

三、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不是李白,是李黑。李黑的诗歌无论是语言还是境界都比李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但是李黑认为凡人不配欣赏他的诗歌,所以写一篇烧一篇,最后没有作品传世,让李白占了便宜。悲乎!

我之所以信任科学,不是因为科学说得好听,是因为科学做出了成果,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有了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才能造出大规模集成电路,才能有繁荣的互联网,题主和我才能在这知乎上发表看法。假设佛教真的彻底研究明白了宇宙本质,为什么不利用这些知识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呢?要知道,光是青霉素的发现,就拯救了上亿的人。既然都看到水里细菌了,那应该放线菌也能看到啊,这种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
请各位宗教人士自信点,不要总是用科学来证明你们理论的成功。
发表于 2020-1-16 09: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世界观,它分为微观与宏观。

先看微观:
1、一切有部的观点:
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组成的。按照《阿毗达摩》说法,微尘还可以再分下去,叫极微尘,也叫作色聚极微。这种极微尘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所有粗大的物质,则只不过是极微尘的产物而已。

同样,精神也可以被分割,但无法像物质那样由方向来分,而是经由时间来分。譬如一个人心中冒起了一刹那的念头,虽然这一刹那的念头在宏观世界里是非常短暂的,但从微观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一瞬间的念头也可以再分成许多前后的阶段,直至最后分到实有的无分刹那。

另外,一切有部还将时间、空间、速度、方向等法都抉择为实有。

由时间将精神分割到不能再分的无分刹那,与物质的最小单位极微尘相结合,这两个元素就构成了人,除此之外,我与众生都不成立。

2、经部的观点:
总体与一切有部相同,只不过进一步将时间、空间、速度、方向等判定为非实有。

3、唯识宗的观点:
外界物质如果不经过详细观察,则表面上存在。如果深入观察,则能抉择其无实有。在唯识宗看来,一切都是心的显像,外在的物质世界并不实有。

4、中观派的观点:
中观派则分为两种观点,世俗与究竟,究竟见解上则一切为空性,世俗见解上则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世界。

佛曾说过:“世间人会与我争论,但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不可能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是世俗人的见解,是眼耳鼻舌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世间观,很多中观世俗谛的境界就是如此。

再看宏观:
这是我们最容易误解的地方。

《俱舍论》、《时轮金刚》等从没有说过地球是球形的。当年阿波罗登月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所谓的天人与宫殿啊,也没有经书上提及的月亮天子月光菩萨啊。
佛教错了吗?
其实并不是,在佛陀的那个年代,释迦牟尼佛还住世的时候,他回答过这个问题。当时的佛教学者,便已经就佛经与佛经之间对宇宙构成,以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不同描述提出过疑问。
在《时轮金刚》的一个《大疏》中有提到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佛陀传法的内容不是根据自己的证悟境界,而是取决于听众的接受能力。其主要考量,是看对方能否受益。
如果能利益众生,就算所讲的与事实不尽相符,佛也会暂时先这样讲,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如对众生有害,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佛也不会如实告知。听众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唯有佛才知道。因为佛有他心通,所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只有这么讲才能让听众接受,从而利益那些众生。由此可知,佛之所以说大地是平面的,中间有须弥山等等,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
所以佛曾说过:“世间人会与我争论,但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

其实不过是《俱舍论》还是《时轮金刚》等对于这个宇宙的描述,从空性的角度来说,都是众生的幻觉,都不可能实有存在;但从世俗谛或众生的角度来看,两者的描述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在某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正如《俱舍论》所言;而在另一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又如《时轮金刚》中所说的一样。因此,针对不同业感的众生,佛的开示也不只一种。
另外,《时轮金刚大疏》中还提到:在一个五肘深五肘宽的岩洞里,可以容纳转轮王与他的四部大军。也即是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洞;但对另一个众生而言,则可以容纳转轮王以及他所率领的千军万马。
《大疏》中又说道:令人类垂涎三尺的一桌丰盛美食,在饿鬼众生的境界中却根本不存在;对于造作过杀生等严重罪业的地狱众生而言,在如同针尖般大小的微尘上,也会出现险恶峻峭的高山。
对于这些看似矛盾重重的描述,该如何解释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众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或者“业感”,因为这些景象都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缘起。这好比密勒日巴尊者钻到牛角中去,牛角没有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缩小一样,但这却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事实。
依照佛陀所讲的观点,不同的众生看同一个星球,各自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因为内在缘起的差别会影响到外在的缘起。佛教所讲的这些奇妙现象,蕴含着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前从未接触过,将来也不可能彻底知晓的真理。
虽然佛陀将这个世界描述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但并非意味着这个世界同时存在这么多不同的形状,而是表明一个世界在不同众生的眼里,会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就在于内在因缘的不同,只有佛才能知道个中奥妙。佛经中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描述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当时人的概念中,大地就是平面的,太阳围绕着大地而转。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而言,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但在这些相对来说不是很关键的问题上,佛陀都不会与世人争论。不论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对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修行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这些都是小问题,佛也就无需与世人争辩,但在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佛却非常认真,力图要推翻世人的错误观点。譬如,我们始终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对此,佛就不遗余力地加以破斥。佛的说法原则,是抓根不抓枝。
佛经对宇宙结构的描述众说纷纭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如果经书中只有一种描述,大家就会从此认定宇宙只是这个样子,世界肯定就是这样,继而使其成为固定不变的一种执着。正因为佛经中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孰是孰非很难确定,世人就不会固守一见,从而最终了解到:原来外境是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变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学说,或是像佛教这样极具逻辑性的宗教,其所有的观点都必须有根据、合逻辑。在佛教的世界观中,微观世界与现代的物理学既有相同点,也有超越其上的地方;而宏观世界与现代科学的相同点,大家可参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九品。在第九品中讲道:太空中漫布着许许多多的世界,其数量是无边无际的。这不仅与现代科学的发现一致,更远远超越了日心说和地心说;至于宏观世界与科学的不同点,则是佛陀为了令众生入道的一种权巧方便;还有许多佛教特有的、超胜于科学的观点,则是现代科学根本无法解释的。

还是推荐《慧灯之光》系列书籍,都是干货啊。参考《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发表于 2020-1-16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世界观,就是没什么世界观……
发表于 2020-1-16 0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找的图,虽然我自己也看得不是特别明白,但对了解佛教世界观还是很有帮助的。
1、先是我们已知的宇宙形态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3.jpg
2、佛教世界观中的一个小世界结构图(一般以一个银河系为参照),我们所在的地球,在最下方的南瞻部洲。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4.jpg

小世界的南方大洲阎浮提,人类所在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5.jpg

小世界里的北俱芦洲,人道最殊胜的地方(可能是现在我们理解的高度发达的外星人所在)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6.jpg

3、一个小千世界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7.jpg
4、一个中千世界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8.jpg
5、大千世界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9.jpg

6、一个佛土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0.jpg
7、一个佛土内的三界六道示意图,大部分全是天道,人道在倒数第五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1.jpg

8、二十八天的结构图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2.jpg

9、各天道寿命,依靠积德行善只能到忉利天,再往上要有相应的修为才能去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3.jpg
10、天道最底层,在须弥山腰,应该是民间概念里的天门,有四大天王镇守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4.jpg

11、忉利天,相当于其他宗教中所描述的天堂,由三十二个国家组成,位于须弥山顶,并非真正在“天”上(个人理解为银河系中心)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5.jpg
12、忉利天天帝(佛教称为帝释)所在的善见城(也就是玉皇大帝、天主、真主的住所?)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6.jpg
13、一个大地狱的示意图,据说在铁围山,基本就是个服刑的地方,顺着周围一圈十六个小地狱转,刑满释放可以上升到鬼道,无期徒刑的都在阿鼻大地狱(无间地狱)。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7.jpg

14、《论如何去无间地狱》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8.jpg

15、十法界示意图与五浊恶世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9.jpg

16、神奇动物在哪里?天龙八部与四土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0.jpg
17、六道轮回,交通指南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1.jpg

18、鬼道介绍,原来山神海神土地公、财神之类的神仙的都是鬼道众生。(内含尊者阿难历险记)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2.jpg

有福有德为正神,有福无德为邪神,这是天使与恶魔的关系吧。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3.jpg
19、还有阿修罗。。。据说男子极丑女子极美,没酒喝,一言不合就开干,时常和忉利天约架。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4.jpg

20、下面这些图我就有点看不懂了,讲的应该是佛土再往上的世界观。有博闻的大师给我们讲讲吗?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5.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6.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7.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8.jpg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9.jpg
关于这些图的出处和真伪,评论里请不要去争论,毕竟都是人画出来的,谁也没真正都看过,就算看过因为现在人身,也不可能都记得住。能帮助理解世界的宏大和多样就好了。
发表于 2020-1-16 0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像?
请问很像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类比思维,是人类最最低级的思维方式
请看《道德经》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不就是宇宙大爆炸吗?
《道德经》又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这不就是了量子力学吗?
我还能举出大量的例子。
这种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你用的思维方式是最低级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用的思维方式。
日食出现,被人类比为天狗食日。
类比思维的好处是简单,具象。
一般来说,为了科普,一定会用类比思维。比如把原子的运动类比为行星的运动。
中国人往往用四时的变化,类比人体自身的变化。
如果你不了解他整个思想体系,简单地用类比思维去比附,那么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他不能说明佛教的伟大,只能说明你思维的低级。
发表于 2020-1-16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句勉强能对上的就好像很牛的样子,那一大堆对不上的没人提呢?
各种宗教都爱玩这个。
举个例子,道教里面有: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
而物理学里面有“四大基本力”。
有的人就会说“四象就代表四大基本力,我们道家在多少年前就预见到了”。
如果某一天又发现一个基本力,变成“五大基本力”。
那么有的人就又会说“五行就代表五大基本力,我们道家在多少年前就预见到了”。
这样的马后炮谁不会。
发表于 2020-1-16 0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世界觀」有兩種解釋:其一、很多佛學概念都能對應到現代物理學裏面;其二、為了使佛教能夠融入「西方文化」成為主流之一,佛學概念必須以現代語言透過嚴謹思考重新詮釋佛教。
關於第一點,請參閱相对论中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如何理解?關於第二點,旅居國外的佛教界人士偏重於英文的透析與磨練,期盼能夠以現代語言提供辨析的理論與法則以及評斷的標準,落實佛教於現代生活。我不得不說,這個以現代語言廓清純正佛教思想將取決於西方語言是否能夠準確詮釋佛學。這似乎是個緣木求魚的想法,反倒不如深入西方哲學思想,從中離析二分法的限囿,去尋找一條融會西方哲學思想於佛學的道路。我之所以選擇海德格的「存在以非存在為其底蘊」,並將其融入佛學的「中觀思想」,就是基於這個想法。請參閱海德格尔的《时间与存在》与《金刚经》某些观点类似,你觉得呢?
发表于 2020-1-16 09: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个人邀请回答了,这问题问出来就肯定是一地鸡毛,实在没有正经回答的必要。但看到不少科粉以及佛粉的回答实在肤浅,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忍不住好为人师的秉性又爆发了起来。罪过罪过。权答一题,给有头脑的人看。

首先声明,佛教的世界观不是三千大千世界这类形而下的解释。而是缘起性空这个形而上的观念。
就是说佛教认为我们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是虚而不实的。如同病眼见花(生病的眼睛看到光花,而光花并不是客观实在,是感知错觉)。所以佛教的任务就是让生命准确的感知到这个本质,这就是所谓的觉悟。在天台判教里说明,破一分无明的菩萨位次可以模糊的见到这个本质(虽见残月,已是见道),而只有破了四十一品无明才能完全看到这个本质,也就是成佛。
这是佛教根本的世界观。

明确了这个前提。我们再谈谈哲学的形而上。哲学把世界的解释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前者物质第一性,后者精神第一性。此处务必注意,尽管现在科学昌明,却始终没有办法否定唯心主义。换句话说,请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唯物主义是真理。这一点严谨的科学家、哲学家都不会认可。因为双方都无法证明。我们的主观倾向只能是一种公理性质的猜想罢了。
古往今来的先贤,不论是宗教还是科学无不出其外。但这两种主义绝大多数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实有的。它不论是由奇点爆炸而得还是上帝一手创造,但这个世界都是客观实在。
基于实在论的前提,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要让世界变得更便利,有朝一日所有人类衣食无缺,不需劳动,这才是光明的未来。为了这个目的宗教和科学都在努力。宗教侧重解决精神上的满足,科学侧重解决物质上的。

但只要了解佛教的人会发现佛教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佛陀基于虚有论指出,在这个虚假的世界,人的感知都是错觉,世间的感受都是痛苦。(具体包括八苦和三苦的分类,有心人可以自己去查)。为了苦的彻底止息,佛提出觉悟的修行方法,目的就是看到世界的本质。所以,佛教的目的不是改善人的生活——既然有受即苦,那么你吃满汉全席和吃烧饼油条其实并没有区别。你生病而死或者在ICU掉满药瓶苟延残喘,没有区别。你出门做驴车还是坐劳斯莱斯也没有区别。既然如此,何必自寻烦恼呢?
举个例子,看过黑客帝国的电影的人应该知道。黑客帝国里的人都认为世界实有,而努力的追求着。而“觉悟者”绝大多数都不满足于虚拟世界的美好,而选择真实世界的贫苦。就是说,如果世界是虚假的,那么美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个觉悟者,愿意回到虚拟世界享受虚假的美好。他是为了感官而活罢了。当然这个例子并不贴切,佛教中的觉悟没有苦受也没有乐受,非有非非有,佛称之为涅槃。

有人说佛既然全知,为什么不解放全人类提前实现共产主义呢?我真是醉了。佛陀曾经说过,六道之中人最容易觉悟。因为天人生活太幸福,没有修行的紧迫感。地狱生活太痛苦根本无暇修行。其他三道也是一样。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有修行的需求,又有修行的闲暇。你说佛把人类变成天堂,他那不是自毁武功吗?所以只有不理解佛教世界观的人才会这么说。

再者,即便我们真的可以过上永远健康快乐的生活(尽管这不可能),那我们生存的意义又是为何呢?生命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永生难道不是一种酷刑吗?
从另一个角度讲,世间的享乐不过尔尔。一个获得初禅的行者,就能亲身体味到什么叫“喜乐”。获得二禅境界的行者,世间的享乐就已经激发不了他的兴趣了。

所以,很多人说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啊,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状态啊?佛教有什么用?
对此,佛的解释大概如下:一个乞丐从只吃残羹冷炙,到忽然能吃肯德基了。觉得这就是极乐。然而那些每天吃法式美食的人表示无语。

同时我个人也很好奇,我们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我们的食物、水、空气不再安全。每个人的生活被手机占满,垃圾信息无时不刻充斥大脑。人们变得焦躁易怒,心不安宁。遥想20年前,只要离开人群,我就可以肆意享受一个安宁的下午。但现在呢?我敢关上手机吗?进而,一旦核战争爆发,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人类科技每一次飞跃,就意味着自我灭绝所需要的周期更短。

中国有个上古神话,大意是青帝时期,有个部落(名字忘了)极善钻研技术。甚至已经发明了载人飞行器。青帝得知后把该部落放逐了。他认为技术这种东西对人类本质上并没有好处。这或许是中国没有诞生工业革命的文化基因吧。

现在,诸位对佛教的形而上学应该有了基本了解。那么回头再看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八万四千虫,乃至地球是圆的等“预言”,还认为那是佛教的世界观吗?那不过是无足轻重的饭后甜点罢了。既不需要科学来证,也不需要科学认同。因为佛教这种虚有论,形而上根本不可能与其他理论互相包容。但在形而下来说,又可以跟任何体系相容。因为不同位面的概念是不能形成冲突的。比如明的对立面是暗,但能量与二者并不直接相关——能量大可能极亮,也可能极暗,甚至根本就看不见。

最后,按佛教的说法银河系还有其他三个高等文明,没有更多。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如果真的有,那颇为有趣,可能又让一群人高潮。如果没有,也无关轻重。谁知道他说的一天下到底是银河系还是另外三个平行世界?又或者是我们无法感知的维度?反正本来也是无所谓的事。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玩不了请不要硬玩。
发表于 2020-1-16 0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评论区各位的热情,在回复中我也发现了我这个答案的表述可能不太清晰,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意义上。在此修改整个答案,尽量在不影响内容的情况下表明我的意思。
我将叙述一些现代数理中有而佛经没有的概念,其目的是表明佛经并没有包容现代数理的各方各面,而不是为了贬低或者否定佛教经典的意义

第一个概念:不可定义数
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1.全体实数是不可枚举的(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像数自然数一样“挨个”去数实数),因为只要实数a < b,那么a和b之间就存在无穷多个实数。其中虽然有可枚举的无穷个有理数,但也有无穷个无理数,而有理数可枚举本质上是因为它可以写成某种整数的比,但无理数是不可能写成整数之比的;
2.任意的语言文字都由有限的基本元素构成(如中文的字词,英文的字母、词汇,计算机语言的关键字、数据),因此有限长度的任意语句的总数是有限的。因此任意语言的任意长度语句的所有可能内容是可以枚举的;
3.一个可以枚举的无限集合(任意长度的语句),在一对一(一句任意的话对应一个实数)或者一对多,只要这个“多”本身不是无穷(一句任意的话对应多个实数)时都不可能完整对应一个不可枚举的无限集合(实数集);
因而:
必定存在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描述的实数。并且这种不可定义数比可以定义的数要“多”得多,事实上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描述方式,不可定义数的数量是可定义数的无数倍。

第二个概念:葛立恒数
这是一个超级巨大的数字,事实上这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的有数学意义的数。并不是说数学不能构造出更大的数来,而是那些更大的数并没有出现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而这个数字是曾经出现在数学问题的部分答案中的。
表达一个大数字时,在十进制下一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在后面加零,10、100、1000、10000等,每加一个零相当于乘以10。但是如果零实在是太多,比如1后面有100个零,这种单纯加零就变得很不方便,此时我们就学到了科学记数法,从此1后面100个零便可以写成10^100,也就是100个10连续相乘。
而如果连科学记数法都难以表达的大数字呢?比如10^10^10^…^10,其中有100个10用^符号连接起来怎么办?
这里就引入一种表达更大数字的方法:康威链式箭号。在这种表达方式下,葛立恒数介于3→3→64→2和3→3→65→2之间。其中3→3→64→2较小。
这种表达的含义是:
长度为3的康威链a→b→c代表着a^b^b^b^…^b,其中一共有cb
长度为4的康威链a→b→c→(d+1)可写为a→b→(a→b→(…a→b→(a→b)→d…)→d)→d,其中一共出现cabc-1d
因此3→3→64→2 = 3→3→64→(1+1) = 3→3→(3→3→(…3→3→(3→3)→1…)→1)→1,其中左边有64个3→3,右边有63个1。
这个数字已经庞大到了就算靠你仔细想,你的头脑也绝对无法把握其庞大的级别,只有现代数学符号能够勉强表述它。

上文的“头脑绝对无法把握”并不是开玩笑。如果这个数字按照正常十进制写法在你的脑海中写出,假设这个数字的一位数需要一个电脉冲来形成印象,一个电脉冲最少需要一个电子,再假设你的脑海中有足够多的电子——和这个数的位数一样多的电子。那么:
你的大脑将因为质量极其庞大(实际上你的大脑中塞进了远超整个宇宙总原子数的电子)而以强大的引力将整个已知宇宙拉向奇点。
评论里有人说到佛经的华严经,和佛家的一沙一世界说。而事实上,如果不借助康威链式箭号或者Hyper运算符或者高德纳箭号等现代数学表达极大数字的方法,只靠朴素的大数字“不可说不可说转”(这是佛经中能表达的最大的数字,大约有10的37次方位)和朴素的“一沙一世界”法来叠加。那么将之推到极限:这个宇宙中的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而每个次级宇宙中的每个原子都代表一个不可说不可说转。最终整个宇宙的所有数字之积(我都不想用和)也远远小于葛立恒数。
再强调一遍:这些叙述的目的是,表明佛经并没有包容现代数理的各方各面,而不是为了贬低或者否定佛教经典的意义。
发表于 2020-1-16 09: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的是,对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妄加论断。
发表于 2020-1-16 0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题主表达的基本观点,就是佛教的世界观是广大深远的,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空间,我,他,主体,客体等概念和感知层次的局限。很多佛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极为纷繁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维次空间,互相影响着,由虚妄的业力造作系缚着,转动着巨大的轮回的漩涡。当然,这只是六道轮回,对于超越轮回的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境界,末学只能叹为观止,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评价。
佛法与科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佛法是通过修学逐渐打开意识能量的,逐渐了解到更多的宇宙信息的(包括宇宙的构造,众生的种类等等),逐渐接触到真理的。而科学的门槛相对太高了,我们主要还是从科学研究团体这个很复杂、较排外的组织中由上而下的摄取到信息,而科学的发展已经极为复杂,普通的人已经难以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发现等等。科学家是居高临下的给我们展示他们的发现,我们似乎只能仰望,而不能通过自己的生活和修行去同步理解。
发表于 2020-1-16 0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他们会先开枪,然后在弹孔周围画上靶子。
现在他们把别人命中10环的靶子整个移过来,覆盖在自己很久以前打出的弹孔上。
发表于 2020-1-16 0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灯之光》——《佛教的世界观》
(这篇文章语言浅显且内容专业,完整的解答了佛教的世界观问题,包括和现代科学的对接问题。愿有心者认真阅读。)
一、学习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讲佛教的世界观呢?因为,虽然佛教的世界观是一门普通的常识,但对佛教徒或研究佛教的人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因为佛教讲空性,所以就没有什么世界观或人生观等概念;也有人认为,佛教只不过就是烧香磕头,劝人向善而已。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实佛教并非如此简单。虽然佛教是讲空性,但并不是说万物皆不存在;烧香磕头也不能代表佛教,更不能阐明佛教教义;还有,劝人向善的确是佛教所宣扬的,但却并不是佛教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传统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导,也同样是在劝人向善。由此可见,上述这些观点,都是因为对佛教的一知半解所造成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弄清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研讨。
要讨论这个题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教经典对宇宙构成的描述,与现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有部分冲突。一些不懂佛教教义的人,就因此而认为佛教不科学,并连带地将佛教的一些修法与见解,也认定为是不准确、不合理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学过佛教,因此也就无法透彻地了解佛教的真正见解。
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论。每当此时,自然科学往往能提出强有力的、具说服力的证据,来驳斥宗教的部分理论;然而,不但现代科学无法推翻或证明西方宗教所阐述的造物主,就连这些宗教本身,也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一点。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以点代面,想当然地依此类推,对所有宗教、所有教派,以及所有的修法和见解,都抱持同样的观感,认为它们都是迷信、愚昧、消极、落后的代名词,佛教当然也难逃此劫。为了澄清这些误会,为了消除这些成见,就理当以研学佛教世界观作为切入点。
因此,虽然佛教特有的教义包括缘起性空、大空性、大光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一系列的见解和修法,但此处暂时不讲这些,而只就佛教的世界观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这个题目如果深入地讲,就必须要对宇宙形成理论作广泛的研究,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所以今天只是浅谈而已,希望能以此提供给诸位一些思维的线索。
二、佛教的微观世界观
要完整地叙述佛教的世界观,就要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两个层面来讲。
首先讲微观世界:佛教的很多基本教派在对微观世界的观点上,都存在着许多分歧,其缘由可上溯到近三千年以前,佛在转法轮时,曾有意地宣讲了不同的教言,人们根据各自所听到的法语,从而创立了不同的教派。 基本教派有四:一切有部、经部、唯识宗与中观派。(如果将密宗单独分开,则就是第五派了,但此处暂时不讲密宗的见解。)如从大小乘的角度来分,则一切有部和经部属于小乘,唯识宗和中观派属于大乘。四大基本教派的见解像楼梯一样,分成四种不同层次,一层高过一层。
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层次,是因为佛考虑到众生的承受能力不同。如果一开始传法就讲中观或密宗,闻法者会难以接受,并因此退失信心,从而不能进入解脱道。 如果这一世不能走解脱的路,下一世能否再有这样的机会就很难说了。为了给众生培植相应的善根,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根基,佛才会以不同教言的方便来因材施教。也可以说,是因为众生需要不同的引导,才会有这些教派的创立。这一切,都是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而并不是佛教论师或高僧大德们彼此之间的观点存在着分歧或者矛盾所导致的。
下面分别就四大基本教派的观点一一进行介绍:
(一)一切有部的观点
一切有部认为:外界的山河大地、房舍以及肉身等所有的粗大物质,都是由微尘所组成的。佛经中所谓的微尘,就如同科学目前所发现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等等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他们认为,所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细小的微尘所组成的。虽然《俱舍论》中对非常细微的、最小的物质结构体,安立了许多不同的名词:极微、微尘、铁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等等,但我们暂时知道是“微尘”就足够了。微尘又是由最细小的极微尘组成,这个极微尘已经细小到不能再被分割,或说已经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所以叫做无方分极微尘。这种极微尘是实有的,它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所有粗大的物质,则只不过是极微尘的产物而已。
也就是说,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粗大的物质,都是由许多极微尘堆积而成的,除了极微尘以外,这些物质实际上都不存在。众多极微尘的累积,就会使人形成幻觉。所谓的幻觉,就是以为物质确有形状、颜色等等。然而,这些错觉中的山河大地、人体、房舍等却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些没有形状、颜色的极微尘而已。
极微尘与极微尘之间,有空间相隔。这种极微尘之间的空隙,虽然从宏观世界的角度来看是很渺小的,但在微观世界里,它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切有部同时认为:精神也可以被分割,但无法像物质那样由方向来分,而是经由时间来分。譬如一个人心中冒起了一刹那的念头,虽然这一刹那的念头在宏观世界里是非常短暂的,但从微观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一瞬间的念头也可以再分成许多前后的阶段,直至最后分到实有的无分刹那。
另外,一切有部还将时间、空间、速度、方向等法都抉择为实有。
由时间将精神分割到不能再分的无分刹那,与物质的最小单位极微尘相结合,这两个元素就构成了人,除此之外,我与众生都不成立。一切有部就是经由极微尘以及无分刹那来抉择人无我,再以此为理论基础,从而证达阿罗汉的果位。
(二)经部的观点
经部关于微观世界的观点,基本上与一切有部相似。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经部进一步将时间、空间、速度、方向等判定为非实有。
何谓空间?所谓空间,就是在一个范围内没有被任何物体所占据的位置,这种没有被占的位置,就是空间,除此以外,并没有空间的存在。如果有东西占据了某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没有空间了;当物体被移走后,腾出来的位置就是空间。由此可见,所谓的空间,实际上是假立的、不实在的。
再说时间,不论是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物质变化的过程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我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变化来判定时间,譬如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间概念等等。这种物质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时间。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太空中没有任何星球的话,我们能算定时间吗?不能。由此可知,时间只不过是以物质变化为基础,由人的意 识而增上安立的法。
虽然现代物理学对时间也有不同说法,到底时间存不存在,它的本体究竟为何,都是学术界激烈讨论的课题之一,但经部的论师们却认为,时间只是人的一种概念而已,除了物质的变化以外,实际上并不存在独立的时间本质。
那么速度又是什么呢?只是物质运动的过程而已。除了物质以外,并没有速度可言。譬如,当某个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它是处于零的位置;在第一刹那,它进入第一个位置;在第二刹那,进入第二个位置……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速度”。由上可知,无论物体是在零的位置,还是正进入第一、第二、第三等位置时,都是除了物质自身的本性以外,不存在任何实质上的速度。
虽然从宏观而言,用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一个物体迁移的速度;但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它却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因为一个极微尘才刚产生,在还来不及迁移之际,就当即消失了。这个观点,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比较接近。
方向也是如此。譬如,我们如果以一个基点为中心,来指出东南西北的方向,这些所谓的方向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如果向东移动一段距离,重设一个基点的话,原来的东方就变成现在的西方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故不一一陈述。
以上内容,为经部与一切有部的差异。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部也同样认为粗大的物质并不独立存在,所谓的存在只是由许多的极微尘占据了空间而已。但极微尘为什么会聚集在某个空间而不分散呢?他们对此解释道,这是由于每一个微尘都可分成地、水、火、风四大的缘故。请大家注意,这里所说的地、水、火、风,并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地、水、火、风,而是指某种能力。
所谓“水”,是指将微尘聚集在一起,而不让它们分散的能力。由于每个微尘中都有水的成分,即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所以不会散开,但在经部的一些论著中,却将其归为风的力量。而在物理学中,则称其为“粒子之间的引力”;所谓“地”,不是指宏观世界里的地,而是指所有坚硬的物质,如骨头、金属等物质中的坚硬成分都属于地;除了四大之外,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就是众生的共业,这是现代科学所无法证明的。
以上内容,是经部关于微观世界的观点。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西方的科学家们就提出过原子学说。他们认为,世界最基本的成分,是物质的最小碎片,这种碎片希腊文称为atomos,即不可再分割的意思。 原子的英文写法atom,即来源于此。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认为原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单位,但事实证明,原子根本不是坚实而不可分的物质,而是极为微小的能源贮藏室。直至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们才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新的了解,并开始探讨潜藏于原子中的巨大能量。在每一个原子的中心,是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组成的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electron)围绕旋转。
而夸克学说的提出,更使世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尺度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亿分之一(相对于原子)和万分之一(相对于原子核)。但即使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这些现代科学目前所发现的更为基本的粒子,其细微程度仍远远不及经部与一切有部所说的极微尘。
更重要的差别是,经部和一切有部通过对微尘的发现,从而抉择出人无我,并由此走向解脱;而物理学对基本粒子的研究结果,却不幸被用于现代武器的推陈出新方面。双方所走路线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三)唯识宗的观点
唯识宗认为,如果不详细观察的话,外界的物质在表面上是存在的;要是深入地进行观察,则外界物质的实有性就无法成立。为何无法成立呢?因为,如果用最简单的分解方法来观察物质,就根本找不到物质终极的实有性,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基本粒子,表面上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这也是佛教独有的论点之一,其他学说都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在唯识宗的微观世界里,没有真正的物质存在,所有的物质经过观察后,都是内心的现象。这种观点的某些部分,有点像贝克莱的“经验论”,但二者的差异之处也很多。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有一点像,便认定唯识宗就是唯心论。这好比牛羊头上都有角,却不能因此而认为牛就是羊,羊就是牛一样。既然所有的教派都是人创立的,其间必定会有某些共同点,但细微的共同点不足以认定此即彼,彼即此。
总之,唯识宗的微观世界,是一个非常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在的物质世界对他们而言并不存在。
(四)中观派的观点
中观派有两种观点,其中最究竟的见解就是空性。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微观或宏观世界,一切都是空性。但中观也讲世俗谛,所谓世俗谛,就是从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中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与唯识宗类似,即认为不存在物质的微观世界;但大部分的中观世俗谛见解,也可以称之为世间观。所谓世间观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眼耳鼻舌身能够感知到某种物质,就承认它的存在。譬如,如果能看到或听到某种事物,就承认这个事物的存在。
佛曾说过:“世间人会与我争论,但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外在的山河大地等不可能不存在,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这是世俗人的见解,是眼耳鼻舌所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世间观,很多中观世俗谛的境界就是如此。
在世间观的世俗谛境界中,也存在着物质的微观世界。这种见解与经部的观点十分相似:外界粗大的物质是由许多极微尘构成的,很多极微尘堆积成不同的形状,并由人替这些不同的形状取了不同的名字,如房子、车子等等,而实际上它们只是一堆堆的微尘而已。
总结四个基本教派的论点如下:由于唯识宗认为没有物质的微观世界,所以就暂且不谈;其他三派大部分的见解,都承认物质的微观世界。
中观派则是将一切有部与经部认为不可再分割的无方分极微尘分解尽了,什么都不存在——虚空一片,物质的本体越往深处寻找就越找不到,最终达到无中无边的空性境界。就像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没有天地万物、喜乐悲苦,这就是中观的空性。
小乘的微观世界观,与早期自然哲学的原子论,或经典物理在物质结构上的发现,是有一点点相似的。但是中观派和唯识派遮破了这种论点,而认为:根本就没有任何基本粒子的存在。但目前科学领域的研究结果却尚未达到这种境界,量子力学虽说比较接近,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我曾与几位数学家,以及权威的量子物理学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物质最终是不可能变成虚空的,即便质量可以转变成能量,但能量却不可能消失。目前科学的观点仅止于此,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还不够深。
这几年我看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书,并多次向物理学专家请教,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我来说却是了无新意,因为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佛教是一致的,而且在经书中都已讲得非常透彻。只是他们的结论是靠仪器实验出来的,而我们的结论则是由推理或前辈的证悟而来,差别仅此而已。不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是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我都不觉得特别新鲜,反倒认为这些理论还未达至巅峰,有必要继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观的微观世界观,其境界已经超越了最先进的物理学说。至于密宗,则更有着非常奥妙的、准确的、实用的微观世界的观点,但现在还不必急着讲,此处只讲显宗的观点。
仅就微观世界的论点而言,纵观全世界所有的学说,不论是宗教的、科学的还是哲学的,没有一个能比佛经讲得更为透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佛教的微观世界观,已经远远超越了所有目前已知的其他学说。如果量子力学能不断发展进步,也有可能达到佛教微观世界的部分境界,但即便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它也不会超越佛教的究竟境界。
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世间的科学理论永远无法抵达究竟,终将被新的观点所替代。我们都知道,虽然经典物理学家也曾宣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顶峰!但随着爱因斯坦等人的相继出现,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不得不被推翻。
佛教中观的微观世界的境界却不是这样,在这种境界中,物质世界已经被分解到虚空的状态,所以没有再超越它的可能。
有些人因为不了解佛教的推断方式,所以不能接受上述观点,不接受也无妨,这是个人的问题,能否接受通常要看个人的理解程度。诸位也许对量子力学的观点比较精通,但对佛经中的观点却不一定能了解得十分透彻,所以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绝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才如此自卖自夸,如果单纯因为我们是佛教徒才这样说,那就是片面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假如无根无据地夸大其词,也就毫无意义;如果所讲的观点有根据、合逻辑,则在任何情况下都经得起考验。 总之,佛教教理的无懈可击,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只需拿几本其他宗教或者学科的书与佛经比较一下,就可以一见分晓。
言归正传,佛教的微观世界观为何要如此抉择物质呢?其宗旨,是要藉此打破我们对人、对事、对钱财名利等世间万法的执着。至于其他学说,则有着与佛教截然不同的目的。
三、佛教的宏观世界观
世人对佛教的最大误解,主要是在宏观世界的问题上。譬如:有人认为,《俱舍论》中没有说地球是圆球形;《时轮金刚》也没有提到这个世界是圆形的;佛经中对须弥山、月亮、太阳以及四大部洲等等的描述,与科学家们从月球上或太空中所看到的情形也是大相径庭;还有,佛经所说的太阳围绕四大洲的观点,也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事实恰恰相反;另外,经书中在描绘月球的时候,提及了月球上的天人以及天人的宫殿等等。但大家都知道,一九六九年的七月二十日下午,阿波罗十一号正式在月球上登陆。三位太空人在月球上进行了长达二十一小时的探测,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天人或宫殿……这些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这在佛经中叫做现量,就是能清清楚楚地见到。
难道是佛的错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是不是现代科学发达以后,就出现了新的世界观,所以我们才要去寻找答案?这一切,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
其实,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就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二千多年前结集的佛经,虽然不可能存在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相抵触的问题,但在当时的佛经中,就有了自己的问题和答案。当时的佛教学者,便已经就佛经与佛经之间对宇宙构成,以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不同描述提出过疑问。譬如《俱舍论》与《时轮金刚》对宇宙构成的描述就有非常大的出入,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也有很多种,以至于后来的佛教学者对此产生了诸多疑问:难道是有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有几种不同的描述?于是乎学者们就到佛经中去寻找答案,结果他们找到了。 那么,佛经中对这些差异是如何解释的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第一、关于对宇宙不同描述的解释,有以下的几种:
1、在《时轮金刚》的一个大疏里将此问题讲得非常清楚。这个《时轮金刚大疏》,是以前的香巴拉人写的,距今有二千一百八十一年的历史。后来西藏人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书,距今也有七、八百年左右,所以,这些都不可能是为了应付登陆月球或物理学的发展,才被动地来思考该如何进行解释的。
针对《俱舍论》与《时轮金刚》对宇宙结构描述之间的巨大差异,《大疏》以恰如其分的理由向我们一语道破:问题的关键,在于佛陀传法的内容不是根据自己的证悟境界,而是取决于听众的接受能力。其主要考量,是看对方能否受益。
如果能利益众生,就算所讲的与事实不尽相符,佛也会暂时先这样讲,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如对众生有害,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佛也不会如实告知。听众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唯有佛才知道。因为佛有他心通,所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只有这么讲才能让听众接受,从而利益那些众生。由此可知,佛之所以说大地是平面的,中间有须弥山等等,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巧方便。
不仅《大疏》之类的论著这样进行解释,包括佛陀自己也作过类似的解答。比如,针对释迦牟尼佛在不同场合谈及当初自己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走上解脱道前后说法之间的偏差,一位弟子就曾问道:为何从前您说是在某尊佛前发心,现在又说在另一尊佛前发的心呢?佛陀对此回答道:我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基而定,针对以前那些人,就要那么讲,他们才能接受;对于后来的这些人,只有这样讲,才能对他们有益。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众生的利益。由此可见,佛陀传法的内容,是随众生的根基而变的。
这是否意味着佛永远都不讲真理,只随众生根基而说呢?也不是。这只能说明:因为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所以进入佛门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经由不同方法逐步将各类众生引导入门之后,最终的解脱道还是只有一条。
佛经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佛经的描述与现代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想必也就不难理解了。
2、无论是《俱舍论》或《时轮金刚》,其中对宇宙结构所作的描述,从空性的角度来说,都是众生的幻觉,都不可能实有存在;但从世俗谛或众生的角度来看,两者的描述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在某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正如《俱舍论》所言;而在另一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结构又如《时轮金刚》中所说的一样。因此,针对不同业感的众生,佛的开示也不只一种。
另外,《时轮金刚大疏》中还提到:在一个五肘深五肘宽的岩洞里,可以容纳转轮王与他的四部大军。也即是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洞;但对另一个众生而言,则可以容纳转轮王以及他所率领的千军万马。
《大疏》中又说道:令人类垂涎三尺的一桌丰盛美食,在饿鬼众生的境界中却根本不存在;对于造作过杀生等严重罪业的地狱众生而言,在如同针尖般大小的微尘上,也会出现险恶峻峭的高山。
对于这些看似矛盾重重的描述,该如何解释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众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或者“业感”,因为这些景象都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缘起。这好比密勒日巴尊者钻到牛角中去,牛角没有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缩小一样,但这却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事实。
依照佛陀所讲的观点,不同的众生看同一个星球,各自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因为内在缘起的差别会影响到外在的缘起。佛教所讲的这些奇妙现象,蕴含着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前从未接触过,将来也不可能彻底知晓的真理。
当修行不足的时候,外在的诱惑会变得强大有力,从而使内在的能力无法与之抗衡;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而使内心获得自在之后,内在的能力就能随意改变外在的状况。现代科学无法解释这一点,即使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其深度和广度却远远不够。
虽然佛陀将这个世界描述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但并非意味着这个世界同时存在这么多不同的形状,而是表明一个世界在不同众生的眼里,会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就在于内在因缘的不同,只有佛才能知道个中奥妙。佛经中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描述就是由此而来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一部佛经中的描述,符合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世界“真相”呢?
因为,在当时人的概念中,大地就是平面的,太阳围绕着大地而转。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而言,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但在这些相对来说不是很关键的问题上,佛陀都不会与世人争论。不论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对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修行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这些都是小问题,佛也就无需与世人争辩,但在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佛却非常认真,力图要推翻世人的错误观点。譬如,我们始终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对此,佛就不遗余力地加以破斥。佛的说法原则,是抓根不抓枝。
佛陀传法先后只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宣讲《俱舍论》与《时轮金刚》中间相隔的年头也只有三十多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以佛陀浩瀚如海般的智慧,怎么可能讲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是如何讲的,然后又重新再讲一个不同的观点呢?即使普通人在说话时,也会注意到前后的一贯性,不可能前后颠倒,信口开河。所以,佛陀如此传法,是有世人无法测度之密意的。
实际上,不要说我们生存的这个小小的世界,就算是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所有成员的一切运动,佛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需将《时轮金刚》天文学与现代天文学的某些数据作一比较,就可以真相大白,譬如:
(此处表格无法粘贴,欲读请至 这个链接)
其中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在《时轮金刚》天文学中取名为罗睺罗的头和尾,罗睺罗是传说中的动物,因此有些人就误解了佛教的天文学,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些神话传说而已。但从上面的数字可见,除了土星的周期以外,其他结果与现代天文学的计算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们都知道,为了研究月球等天体的运动,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天文学家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但是,没有借助于任何精密仪器,仅凭着超人的智慧,佛陀便早已用精确度极高的数据,十分准确地描述了月球在其轨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和近地点与远地点的速度,以及其他星球的顺行、留、逆行[1]等运动的情况。
具有如此智慧的佛陀,又怎么可能毫无意义地说出先后矛盾的话来呢?绝不可能!
3、佛经对宇宙结构的描述众说纷纭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如果经书中只有一种描述,大家就会从此认定宇宙只是这个样子,世界肯定就是这样,继而使其成为固定不变的一种执着。正因为佛经中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孰是孰非很难确定,世人就不会固守一见,从而最终了解到:原来外境是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变的。
所以,要了解佛教或是想研究佛经,就必须饱览佛教经论。无论是要支持或是批评佛教,就算没有读遍所有的经论,至少也要掌握其中的关键。如果只是翻过几本经书,就想对佛教妄加评论,是非常草率的做法,谁也没有资格这么做。在仅知皮毛的情况下,任何评语都是盲目的、无知的。这就像要评价基督教的观点,首先就必须熟读圣经,假设除了知道耶稣这个人以外,对基督教的其他教义都一窍不通,又如何去加以评论呢?
上述观点除了在《时轮金刚》中提过以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学者所著的《般若波罗密多释》中也宣说过同样的道理。
第二、佛经中曾讲道:月球上有天人和天人的宫殿。可是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却只能失望地看到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
如果要问其中谁对谁错,应该是双方都没错。我们在承认科学发现的同时,也要记住佛曾亲口所说的话:“世间人与我争论,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所以,佛教的包容性很大。不仅是现代的,就是千百万年以后的科学新发现,佛教都可以包容。
佛所说的“世间人”,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以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没有骆驼和大象,佛也会认定是没有;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有很多人,佛也会承认有很多人。当佛站在我们世间人的立场来看问题时,由于这些是我们眼睛所得到的结论,佛就会予以承认。
同理,虽然现代科学是依靠各种仪器来作实验,下定论,但仪器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来观察。说穿了,实验都是人作出来的,而人靠的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在正常情况下所得到的结论,佛永远都不会否定。 只要是经过无可非议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或新生的事物,佛教都会接纳。只要是佛教徒,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的宏观世界观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我们不否认现代科学对宇宙的准确认知,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在荒凉寂寥的月球上描绘出美丽的天人和华丽的宫殿呢?
其实,佛并没有说月球上存在着以普通人类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天人和宫殿,并不是说在月球上存在着人类的城市,而是说有天人的城市。如果佛说有人类的城市在月球上,人们就应该能看到;如果月球上只有天人的城市,则人类就不一定能看到。
佛曾说过,两种不同道的众生在看同一个东西时,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论。人只能看到人的世界,而看不到天人的世界。就像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粗大的物质,而看不到无线电波等更细微的物质形态,但却不能说因为我们看不见,无线电波就不存在。同样,天人的世界也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
这种说法合乎逻辑吗?其逻辑性非常强!两种完全不同道的众生,其器官的构造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都截然不同,当他们同时看一个东西时,看到的会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如同有些鱼类和人类的感受不同一样,天人和人类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他们在观察同一外境时,所得出的结果就更不相同。由于天人比人类高一个生命档次,所以天人可以看到人的世界,而人却不能看到天人的世界。总而言之,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因为佛并没有说月球上有人可以看到的城市,所以佛的说法没有错。
这不是新的答案,而是几千年前就有的答案,也是非常精妙的回答。如何能证明这一点呢?佛经中讲过:以前有一种老鼠,专门住在火坑中,以火为食却毫发无损;过去还有一种衣服,穿脏了不能用水洗,而是要扔到火里,以熊熊烈火来清除衣服上的污垢,却不会烧坏衣服,因为这种衣服的原料是石材。在中国的史籍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因为那种老鼠的身体构造与我们不同,就像用石材做的衣服与用普通布料做的衣服不同,所以能够承受烈火的高温一样,老鼠对火的感觉也与我们人类完全不一样,因此就可以生活在火里。虽然现在没有再听说有此类动物,可能是已经绝种了,但很多人都知道,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即使水温高达摄氏二百度,却仍然有一些鱼类常年生活于其间,完全不受高温的影响。如果是人类或其他鱼类,则绝对无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所有众生对冷热疼痛的感受都一样。既然感觉可以如此不同,那么眼睛所看到的现象不尽相同也是合情合理的。类似的逻辑还有很多,此处无需赘述。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推理的话,就根本没有理由执持一般人所谓“眼见为凭”的正确性。难道在整个宇宙中,唯有人眼所见才算是真理吗?并非如此!我们不能排除有比我们看得更清楚、更透彻的生命存在,而且也不能排除他们在看我们所了知的太阳系之时,会看到一个跟我们所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对外在冷热疼痛等等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内在的特殊因缘反映在表面上而已。而人类正常的感官反应,也只是相对地准确,而不是绝对真理。人类的许多传统观念已经被量子力学推翻,而量子力学无法推翻的观念,却早已被佛理所推翻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固守己见地坚持:只有我们所看见的才是唯一的真理!
对佛教修行人来说,这是很容易接受的。譬如:密勒日巴尊者能自在地穿越悬崖,或双盘坐在空中;有些成就者的脚踩在石头上,就像是踩在泥地上一样,立刻可以现出脚印;又有些瑜伽士能够穿越墙壁等等。这些不可否认的事实,便足以颠覆传统的旧观念。
现代人很傲慢,总喜欢将自己没看到或想不通的归结为不存在。没有看到是事实,但这却不能说明不存在。譬如,在三百多年前,还没有量子力学理论的出现,可它当时是不是绝对不存在呢?当然不是,只是未被人发现而已。同样,有关月球的问题,也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在人类登陆月球,并发现它是个不毛之地之后,我们才开始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由于佛学家们考虑得非常周到,所以二千多年前的佛教典籍中,就已经有了答案。
总结以上各点可知,佛教的微观世界境界不仅超越了早期的自然哲学原子论,也超越了现代量子力学的论点;而佛教在宏观世界领域中,已经令人心悦诚服地分析出:宇宙构成的许多类型,是由于众生内在因缘的不同所致。反观科学和其他学说,他们只是一成不变地死认一个我们熟知的圆形地球,月球则是死寂一片,从没有推测过一个地球或月球同时有不同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仅从这一点而言,我们也无法否认佛教宏观世界观的先进性与包容性远胜于现有的其他学说。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学说,或是像佛教这样极具逻辑性的宗教,其所有的观点都必须有根据、合逻辑。在佛教的世界观中,微观世界与现代的物理学既有相同点,也有超越其上的地方;而宏观世界与现代科学的相同点,大家可参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九品。在第九品中讲道:太空中漫布着许许多多的世界,其数量是无边无际的。这不仅与现代科学的发现一致,更远远超越了日心说和地心说;至于宏观世界与科学的不同点,则是佛陀为了令众生入道的一种权巧方便;还有许多佛教特有的、超胜于科学的观点,则是现代科学根本无法解释的。
在西方,时常有媒体或科学工作者到寺庙或佛学院去探讨这类问题,可是我们这里目前还没有,除了一些人在看过《俱舍论》后,有时会私下进行讨论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交换意见的机会。但自然科学的观点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当佛经中所讲的与其发生冲突时,大家就会产生怀疑。有些人打骨子里就轻视佛经,认为里面的全部内容都是不科学的。
针对这些现状,就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佛教的世界观,这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微观世界观包括相同的和超越的部分;宏观世界观则包括相同的、表面上不同的以及超越的部分。一旦建立起这些框架与思路,讲起来就比较容易被了解。凡是稍有智慧与思维能力的人,都不太会排斥佛教的理论及行为,而佛教也永远无惧于智者的观察。
由于不了解这些论点,就会产生诸多误解。
以前,我们比较了解的是东方文化,所以只认为大乘佛法是整个东方文明中最辩证、最透彻、最顶峰的思想。后来逐渐看到了西方哲学和科学理论,才深深地体会到,佛法不仅是东方文化的顶峰,而且也是全人类所有文化中最伟大、最顶峰的思想。
仅仅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佛法所强调的自由、和平、平等、民主、真诚、环保、素食、卫生、节约等理念,也是真正的跨世纪思想。因此,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对任何人来说,没有机会读佛书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在这个充满着冷嘲热讽的世界里,深广理性的智慧从古至今就容易被世人所忽视,但我们深信,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定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希望!


[1]顺行、留、逆行:都是指行星的视运动,即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行星运动;顺行是指自西向东运动;逆行是指自东向西运动;留是指行星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这三种视运动是地球和行星两者的公转运动合成后,在天球上的反映
发表于 2020-1-16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叫猜笨迷。牵强附会。
老子说祸福是同时存在的,是不是老子就知道光是波粒二象性?

蔡元培这个人虽然对教育很有功劳,但是他经常干这个事——— 猜笨谜.比如他研究《红楼梦》,就叫索隐派.他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
他说,其实《红楼梦》说的是什么?就是满汉相争.贾宝玉不说了一句话嘛:“女孩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水”说的就是汉人的“汉”,带三点水吧.泥做的骨肉说的就是满人,满人古称叫鞑靼,鞑靼的“鞑”字的繁体是“鞑”,右上面起首就是个“土”字,你看是泥做的骨肉.所以男儿女儿之争,说的就是满汉之争.你说这个谜猜得笨不笨.
然后他说贾府就是满清的朝廷.比如说李纨,李纨就是礼部,你看她姓李.老大贾赦是刑部,为什么呢?因为他夫人是邢夫人嘛.然后贾琏,贾琏就是户部,你看在家王熙凤管银子,而且叫琏二爷,在清朝六部排名当中,户部又排名老二,所以这是户部,等等.
整个蔡元培那部《石头记索隐》里面都充满了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胡适给他俩字叫“笨谜”.。
所以你说的这些就叫笨迷。
发表于 2020-1-16 09: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么多都没用
求大师用佛经帮我算算运行在350km近地轨道的卫星的时钟需要调慢多少
在线等
发表于 2020-1-16 09: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按照量子力学的翻译就是:时空本身就是从无到有的,宇宙本身就是正反两种粒子(电正性,电负性粒子)组合而成,原子中的电子由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组成,而我们的天地万物皆由原子组成。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超越爱因斯坦的存在,比相对论至少早了数百年。
这些理论,如此完美的对应,比佛教不知道高明到哪去,我大道教可曾炫耀过?
================================
只要我乐意,《道德经》五千字,我能用对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完全给你曲解出来,并不是讥讽宗教,而是讥讽那些拿着宗教哲学解读科学的人,即玷污了宗教,又侮辱了科学。
================================
澄清一下,我不是道教徒,只是非常崇尚道家文化,所以没有黑哪家宗教的问题。只是以一个物理学渣的身份反驳一下题主的观点。
解读《道德经》真心是说笑的,诸位道友莫怪。 ()
发表于 2020-1-16 0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的上乘是讲哲学,下乘是讲信仰,没事喜欢扯科学的,是入了魔道了。
发表于 2020-1-16 09: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谛深大师开示:佛门弟子当知
若人以对错,判定佛说法,更有甚狂者,以知真学问、所证真道理,评判说佛法、亦或明智人,宗派有实得、亦有种种教、亦有种种学,实证为第一,评判佛说法,或为同门派,相互做评判,虽说是等众,所知无有错、所说皆有据、所依皆为实,我说是诸等,其为太愚痴、其说太可悲、其为不救罪:
何故如是说,以真为大过?
譬如屎克郞,认屎为佳肴、玩粪理胜人,世间屎克郞,所众皆为道,评判人之食,并以人之行,不合其真理,并谤人为过,虽说屎克郞,的确为真理,所依无过错、人之亦无过,我说屎克郞,攻击人之食,其为太愚痴、其说太可悲、其为为重罪。
是故我于法,末世教弟子,不理教派馋、不听同门争。
声闻皆当知,切莫在此争,更勿争所为、亦莫争所知。
佛法不思意,假若十方界,含靈全共众,无始亦无终,集思共度量,无能知少分。
是故大众知,谛深不欺诳,愿众共精进,切勿评判法。2014.03.14
发表于 2020-1-16 0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这里发一篇文章,请大家看看。一是让大家了解佛教世界观的一些基本概念,二是让那些误解的人明白,其实佛弟子从来无意剽窃科学的成果,更不会依慢心去比较,反而是严谨好学,具有科学精神的。

星云大师《佛教的数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在这里是研究会计学的,会计这一门学问是离不了数学的,无论是政府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也是不能入门的。现在我来和各位谈谈佛教中的数学。
  我们生存在世间上,一切的思想、言说,都是用推比来觉知的,这个推比首要的工具就是数量,不然的话,我们既无法求得觉知,也无法运用思想言说。数量不离数学,一切科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即使哲学上也有人主张数量是宇宙万有的本源(如老庄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都是由于一般人懂得了比量而没有了解到真现实量。
  现在,我们就先从比量上的数学说起:
  本来,数学并不是单来计算数量的,除了数量的计算以外,更有空量(空间)和时量(时间)的计算。数量的计算,好比二加二等于四,空量的计算如形体的几何学,时量的计算即古今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在空量和时量上,还是离开不了数量,所以,近人就综合之称为数学。
  数学中既然分有数量、空量、时量,我现在就以佛学上的说法,把它一一解释如下:
  一.先解说数量
  我们中国计算数量是以十进制,共计为: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的等单位。实际上现在亿以上都是由万数来表达,比如十万,百万,千万等,亿兆的数量名称已不多用,京垓秭壤更是少人知道了。
  这不但中国是如此,就是说西洋的计数,虽然或者是不止这些单位,但实际用的也不过六七位。佛教各经论中,计算数量多用洛叉(亿)、俱胝(京)、阿僧只等,实在已经超过人间常用的数字。在大小乘的论典中,以及《佛所行赞》《法华经》《华严经》等,虽然计算数法及数目多少的次序,并不一致,但综合的来看,还是一般的十进的加法与倍进的乘法而已。
  现在解说佛经上的数量,分三点次第说明,一是代表初期小乘佛学的上座部说;二是代表后期小乘的《俱舍论》说;三是代表大乘学的《华严经》说。
  初期的原始佛教,本分有上座部与大众部,今日锡兰、缅甸、暹罗所传的佛教,就是属于上座部,这一派对于数量的说法,根据所传承而共信的,从十进百的十进制,共十六位,和我国的数量相较,已多了二位,因为中国虽然也说有十六位,但那是从一数起。上座部的十六位数量,并不是佛学所特有的,古来印度相传的计算方法,就是这十六位,今列表如左:
  十个十等于一百
  十个百等于一千
  十个千等于一万
  十个万等于一洛叉(亿)
  十个洛叉等于一大洛叉(兆)
  十个大洛叉等于一俱胝(京)
  十个俱胝等于一额部昙(垓)
  十个额部昙等于一钵昙摩
  十个钵昙摩等于一大阿庾多
  十个阿庾多等于一那庾多
  十个那庾多等于一大钵昙摩
  十个大钵昙摩等于一钵罗庾多
  十个钵罗庾多等于一三慕达罗(正)
  十个三慕达罗等于一末陀(载)
  十个末陀等于一大矜羯罗
  十个大矜羯罗等于一频跋罗
  在这十六位的前面,如果再加上一数字即十位数,则成十八位,就是十个万万万万(注:10*10
16
),我国的十六位不过是千个万万万(注:10
3
*10
12
)。
  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虽然至兆即止,但文化是发达进步的,佛教的学者们觉得此数还不够用,所以又有《俱舍论》五十一位的数量位的产生。
  《俱舍论》五十一位的数量位,也是十进法,把这五十一位的名称写在下面:
  一    百     千     万     洛叉
  大洛叉  俱胝   末陀    阿庾多   大阿庾多
  阿庾多 大那庾多  钵罗庾多  大钵罗庾多 矜羯罗
  大矜羯罗 一频跋罗 (上座部止此)  大频跋罗  阿蒭婆
  大阿蒭婆  毘婆诃  大毘婆诃  一嗢蹭伽   大嗢蹭伽
  婆喝那  大婆喝那  地致婆   大地致醯   醯都
  大醯都  羯腊婆   大羯腊婆  印达罗   大印达罗
  三摩钵耽 大三摩钵耽  揭底   大揭底   拈筏罗阇
  大拈筏罗阇 姥达罗   大姥达罗   跋蓝   大跋蓝
  珊若    大珊若    毘步多  大毘步多  跋罗搀
  大跋罗搀  阿僧只耶
  最高的五十一位阿僧只数,就是百个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的数量,佛经里记载佛陀的说法,常用的阿僧只的数字,就是指此数而说。在《华严经》中也曾说到阿僧只,但那个阿僧只并不是这里所说的十进制的阿僧只,因为数目分三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二、中等数法,百变之,三、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华严经》所说,虽然骇人听闻,但近来研究科学的学者,计算太阳系的原子数,或是计算太阳系生长变坏(衰变)的秒数,应该是不为多。他们说:光的速率为一八六二八○哩(注:光速c=3*10
8
m/s),在一秒钟内光能环绕地球七周半。据现代科学所能了知的宇宙直径为一百万万光年,其质量为在一字的后面圈八十三个圈,即等于所有电子的质量,如果这个数字不用佛经中的数目表明,则一字之后圈八十三个圈的数量,将叫什么名称呢?即使以《俱舍论》所说的五十一位,也尚嫌不足,那只得进一步探究《华严经》所说的数字了。   《华严经》中所说的数量,是在《华严经》中的《阿僧只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只乃至不可说?佛就为他说算数无尽之法。
  兹将《华严经》中所说的数量,列之于下:
  俱胝(千万)  阿庾多   那由他    频波罗
  矜羯罗     阿伽摩   最胜     摩部罗
  阿部罗     多部罗   界分     普摩
  祢摩      阿部钤   弥伽婆    毘攞伽
  毘伽婆     僧羯罗摩  毘萨罗    毘赡婆
  毘盛伽     毘素陀   毘婆诃    毘薄底
  毘怯担     称量    一持     异路
  颠倒      三末耶   毘睹罗    奚婆罗
  伺察      周广    高出     最妙
  泥婆罗     诃理婆   一动     诃理蒲
  诃理三     奚鲁伽   达攞步陀   诃鲁那
  摩鲁陀     忏慕陀   医攞陀    摩鲁摩
  调伏      离憍慢   不动     极量
  阿么担罗    阿么怛罗  奚么怛罗   鞞么怛罗
  钵罗么怛罗   尸婆么怛罗 翳罗     薛罗
  谛罗      偈罗    窒步罗    泥罗
  计罗      细罗    睥罗     谜罗
  娑罗茶     谜鲁陀   契鲁陀    摩睹罗
  娑母罗     阿野婆   迦摩罗    摩迦婆
  阿怛罗     醯鲁耶   薛鲁婆    羯罗波
  诃婆婆     毘婆罗   那婆罗    摩攞罗
  娑婆罗       迷攞普     者么罗    驮摩罗
  钵攞么陀 毘伽摩  乌波跛多   演说
  无尽      出生    无我     阿畔多
  青莲华     钵头摩   僧只     趣
  至(以上十地菩萨数学)   阿僧只(以下为佛陀之学)
  阿僧只转    无量    无量转    无边
  无边转     无等    无等转    不可数
  不可数转    不可称   不可称转   不可思
  不可思转    不可量   不可量转   不可说
  不可说转    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不可说转(以上是真比量的极量)
  《华严经》中所说的数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俱胝以前,是平常世俗的数量级,都是十进的加法,俱胝以后,为一般科学者研究的数量级,依此可以渐渐的测知佛陀所证知的数量级。佛陀的数量级,从阿僧只起,共有二十位,这是用倍倍相乘的进法,其数之多,穷于计算。在《华严经》中,其余各品都是菩萨说的,唯有这《阿僧只品》是佛亲口所说,菩萨只能从佛陀学习这样的数学。因为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若没有佛陀的数学,则其中广大狭小,一切名称,无由得知,所以,唯有佛陀的智能才能穷究数学之源。
二.次说空量
  在数学里,计算空间点线面积的是几何学,佛学里并不曾缜密的另创新说。不过,在大乘的学说中,对于空间,佛陀也曾泛言佛刹与微尘数,对于佛刹而论及十方无尽世界;对于微尘,并不详言微尘的数量,以及微尘如何积聚而成佛刹。这是因为大乘人了解到有情的器世间等,都是幻象不真,所以只观空而不分析;而小乘是以分析观空,故对极微曾加以分析。当初印度的佛学者对万物起源的研究,认为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因缘所组成,虽然一切万物是四大种因缘组合而成,但四大种也必有它的出发点,以形成单位,然后山河大地,才得以形成。这种假想分析证明法,是说四大迭分迭细,至于极缈小的地位,科学经验不能觉知,物理手续不能分割,此即名之为极微。近代科学家以物理的分析为最细小的是原子、电子,但电子还可分析(注:夸克),此即佛教中所说的极微。
  今以小乘《俱舍论》,以最单点为极微,则七个极微为一个微量,积七个微量为一个金尘量,积七金尘为一水尘量,积七水尘为一兔毛尘量,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积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量,积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量。这个隙游尘飞散在空中,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色尘,其逐次增加的数目,列表如左:
  极 微──1个极微
  微──7个极微
  金 尘——49个极微
  水 尘──343个极微
  兔毛尘──2401个极微
  羊毛尘──16807个极微
  牛毛尘──117649个极微
  隙游尘──823543个极微
  以823543个极微,成为一个隙游尘,那么,则极微的缈小,很可惊人了!
  微尘是约集合空量的小数单位而言,若一个佛刹或一个国土,究以多少微尘集合而成,以我们普通的数法,那是难以计算的!
  佛经里讲到空间的距离,依印度习俗都是用由旬,由旬梵语是踰缮那,华言限量,分有三等,上等由旬八十华里,中等由旬六十华里,下等由旬四十华里。佛经里对于空间的距离,有时一说就是八万四千由旬。有时一说就是十万亿佛土,实际上说来,这都是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罢了!
三.再说时量
  我们看到月亮的圆缺,知道时间的运转不停;我们体察心念的生灭,知道了时间的短暂。我们人类普通的计算时间,最短的是一瞬,为时间最小的单位;把时间说得很长的是生物学者,他们的生物纪年一说都是若干万年;地质学者更有较长的地层纪年,他们一说都是几千万年;最长的是天文学者的天体纪年,一说都是若干万万年。虽然如此,但与佛陀的相较,相差程度是不能想象的。
  “一瞬”的正确时间究竟有多少?经过很多科学家实验后的平均值是五分之二秒,这其中包括:放下眼睑是十分之一秒,眼睑放下后的停止状态是十分之一点五秒,眼睑又再提升是十分之一点五秒,总合之一瞬即五分之二秒。以我们中国计算时间的说法,从一瞬推上去是一须臾,但多少一瞬才为一须臾,是没有办法计算的。有的计算时间是三十须臾为一时辰,十二时辰为一昼夜,约三十昼夜为一月,三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三十年为一世,如此而止。现在世界所通用的是100毫秒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约三十日为一月,约三百六十五日分为十二月为一年,百年为一世纪,每逢百年增数为一世纪。
  世间对时量的一般计算,略如上说,那么佛学中的时量如何计算呢?
  佛学中的时量,分小时,中时,大时,以《俱舍论》之说略解如下:
  小时量的计算:在佛学中大抵是以“刹那”为时量最小的单位。在《仁王护国经》中说,梵语刹那,中国的意思名为一念,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若具体一点说,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一分钟内,为4500个刹那。《大毘婆沙论》说一昼夜有六四六.六零六、六六八○刹那(注:依照文意应为60min*24h*4500=6480000)。实在说来,刹那的真量,除佛陀外余皆不能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今以《俱舍论》的说明如下:
  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
  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
  五牟呼栗多为一迦攞
  六迦攞为一昼夜
  依这样的推算,则一昼夜是3.282*10
8
刹那,比《毘婆沙论》的6466066680个刹那为一昼夜的计算是粗显得多了。因为这样才便于常人及学者的运用,若准确微细计算时间,除了佛陀,不是我们心量所能觉察思辨的。  中时量的计算:佛经里常有昼夜六时的记载,此即指六迦攞而言,一个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即上日(辰巳)中日(午未)下日(申酉),夜三时,即初夜(戌亥)中夜(子丑)后夜(寅卯)。从昼夜往上推,则为:
  三十昼夜为一月
  四个月为一季(我国三个月为一季,一年为春夏秋冬四季,盖印度每年分寒季雨季热季,与他处不同)
  三季为一年
  一百年为一世(我国三十年为一世)
  五百年为一变(此可见于释尊说法初五百年如何,后五百年如何可知)
  一千年为一化(此可见释尊说正法千年象法千年可知)
  一万二千年为一周(此可见释尊说正法象法末法共为一万二千年可知)
  从中时量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佛教说小时量的单位为刹那,说大时量的为大劫,这是因为刹那便于体察心念的生灭,大劫便于说明物界成坏的相续,中时量对于人文的相续,较欠详尽的发挥,所以对于年以上的世态变迁,就很难知道它的历史了。
  大时量的计算:佛学中说大时量常用“劫”字,劫就是大时的意思。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一个小劫究竟是多少时间?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然后再从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总共1.68*10
7
年叫做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则为:  一个小劫为1.68*10
7
年  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长期)住(世界壮盛期)坏(世界老死期)空(世界灭无期)〕,如此成住坏空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亦名火坏劫)。  
七个大劫为一水坏劫
  七个水坏劫为一风坏劫
  以这样计算,一个风坏劫中有7水劫,49火劫,196中劫,3920小劫,6.5856*10
10
年。佛经里常说的劫,大都指的这风水火的劫而言,有些经里常说到释尊修三大阿僧只劫而得成佛果的故事,在这三大阿僧只劫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然后方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这种时量之长,真够骇人!《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的时量,也是很难计算的了。四.佛教看数量
  依佛教的真理来讲数量,原来是:
  “一个不是少 万亿不是多 一就是多 多不离一”
  对佛教没有研究的人,见了这句话,一定大惑不解,然而,这的确是一种真理,无法加以否认。
  我们现在来讲“一个”,什么才叫做“一个”呢?我在这里和诸位讲话,“我”是一个;我在这间教室中讲话,这间教室也是一个;这间教室在台北,台北也只一个;台北在台湾,台湾也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中国也是一个;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世界也是一个;世界是虚空中的一个行星,然而虚空也是一个。宇宙中没有两个同样的东西,然而这些“一个”,究竟哪里“一个”多,哪里“一个”少呢?所以,仔细的想想,一个实在不能说它是少的!反之,万亿也在“一个”之中,也不能说它多。因为一是不离多,多是不离一的。在佛教中,说万物相关,万物一体。一与多,兼容相入,一就是多,多也就是一。好比说,零本来没有,但把零圈在一万万的后面,这个零可就太多了。黑板的粉笔,这粉笔的一粒灰尘,就是集合了万物的力量才能形成的。这一粒粉笔的灰尘,假若是白粉的泥土做的,那么,就离不了做这支粉笔的模型、工作的人员、养活那些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等资源,他们都有密切不能离开的关系。衣食住行从何而来?那又不能离开供给衣食住行的世界上一切的人,还有,产生这些原料的土地与日光空气水,如果缺少一个,这点粉笔的灰尘都不会做成,都不会落在这里。所以说一中含多,多中含一;一个不是少,亿万不是多,一与多是表里的关系,并没有特别的两样。
  实在说来,这一与多,本来是不可说的,在《维摩经》中,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这正是数量无一无多的最好说明。
五.佛教看空量
  依佛教的真理来讲空量,原来是:
  “大中有小 小中含大 远不在天边 近不在眼前”
  研究佛教的人,都知道螺蛳壳内,诸佛菩萨可以作道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佛于一毫端中,光明能遍周法界,这又是多么难猜测的事情!然而,这决不是异想天开的神话,而确是如此的。
  前面曾说过,空量的最小是微尘,最大的是刹土。现在假定说,十万万个太阳系,大千世界为最大量,这是今日天文学中所能窥探的,但这只是人类比量所知的境界,若以人身上的细胞来说,把我们人身看成是地球,而人间的地球,即成为不可知的宇宙。如果拿色究竟天的有情来说,他们身高十万踰缮那,大于地球好多倍,我们此世界人类,其小甚于彼身上的细胞。一只乌龟每小时可走七公尺,在同一时间内,一只兔子可跑六十五公里。人类嫌其狭小的花园,一只蚂蚁走进去可能找不到家。如此大小相差、长短距离、广狭厚薄、以及南北东西、上下之量,那实在是不能有一定的说法了。
  佛教里有两句话:“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过去有一个读书人不懂,问一位师父:“师父!你们佛教中这两句话,第一句须弥能藏芥子,倒也罢了,但第二句太不通,因为芥子怎么好纳须弥呢?”师父回答说:“你们读书人知道‘读书破万卷,落笔如有神’这两句话吗?这万卷书读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那位读书人把肚子一拍说:“读在我的肚子里呀!”师父又说:“既然万卷书都能读进你的肚子里去,那么,这里有一本书请你装进肚子里去吧!”那个人被师父这么一说,方才悟到空量的大小原来是这样兼容的!
  佛说:一微尘中有无数刹(一刹即为亿万太阳系),无数刹中有无数佛,一佛身各毛孔中有无数刹,刹中佛身,佛身毛孔,毛孔中刹,重重无尽,这样看来,极小的极微又不知大于太阳系多少倍了。从此可知,我们今日所知的空量,皆是此世界有情幻觉中的幻相,因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我们从中国到日本,相隔数千里,即使坐喷射客机,也要几个小时;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一念之中,即可往生;此可知空量的距离,近不在眼前,远亦不在天边。
六.佛教看时量
  依佛教的真理来讲时量,原来是:
  “促一刹那而非短 延无量劫而非长”
  我们从世间的有情界来看时间,所谓长短久暂,延促相差,都是幻觉不真。亲朋好友相聚欢谈的时候,数小时等于一瞬;怨家对头相逢一起的当儿,几分钟也好似历时数年。蜉蝣不知昼夜,朝生夕死;彭祖八百岁,几经沧桑;他们都觉得同样的度过了一生,生命的久暂本来都是幻觉而不实在的。
  我们看到日出日没,知道是日已过,但地球上半年有太阳,半年无太阳,他们的一日如何计算?人间的五百年,忉利天才一昼夜;忉利天五百年,夜摩天才一昼夜;这样一算,人间的一日,在夜摩天尚不及一秒。人间的一秒,在朝生夕死的蜉蝣,可能当作一昼夜,如此,时量实无准确可言!
  娑婆世界的一劫,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才一昼夜;极乐世界的一劫,于金刚坚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昼夜;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胜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不退转音声轮才一昼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的一劫,于法幢佛刹的离垢世界才一昼夜;离垢世界的一劫,于狮佛刹的善灯世界才一昼夜;善灯世界的一劫,于光明幢佛刹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昼夜;妙光明世界的一劫,于法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难超过世界才一昼夜;难超过世界的一劫,于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的庄严慧世界才一昼夜;庄严慧世界的一劫,于月智佛刹的镜光明世界才一昼夜;从镜光明世界,如是乃至无数佛刹最后的一世界一劫,于贤胜佛刹的胜莲花世界才一昼夜。从小处来看,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劫,在胜莲花世界里有如一刹那;从大处来看,胜莲花世界的一刹那,正如娑婆世界的一大劫。如此延促相差,可知我们这世界的时量是有情类幻觉中的假名了。
  一只蚊子,在一秒钟内,能将他的翅膀振动五百至六百次,但人类即使是一个最优良的打字员,在一秒钟内顶多也不过能按六到七下键盘,同样的时间,却有如此的悬殊,若不明白这都是有情界的幻相,那就永不能认识时间!
  刚才和各位略释佛教的数学,因限于时间,未能一一详言,各位如果有兴趣,对佛学稍加涉猎和注意,那么对于数学的原理和宇宙人生的意义,当更有体会!

原链接如下:http://www.zhibeifw.com/fjgc/fjykx_list.php?id=6605

关于数量的问题,佛经的链接:《华严经》第30品 阿僧祇

随喜。
发表于 2020-1-16 09: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世界观是在与婆罗门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很多人都听说过,印度是文明古国。而实际上,被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那个古老的哈拉巴文明,和现在的印度文化,基本上没有关系。印度的文化,出现了断层。后来的印度文化,是一系列的外来入侵者,和当地的土著文化一起混杂而成的。
哈拉巴文明,处在印度河流域,从西元前23世纪开始,消亡于西元前17世纪。哈拉巴人,从他们的遗址出土的文物看,没有兵器,说明他们的社会比较平和,没什么战争。从文明系统上看,他们造出来的文明轮子不够完备,因为他们不懂军事。一个文明,如果没有进化出来军事能力,只需要外族入侵一次,就要被灭亡了。哈拉巴文明,应该就是这么灭亡的。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1.jpg 哈拉巴人的宗教,是冥府宗教,和后来的吠陀教、婆罗门教,都不一样。冥府宗教,大体上是瑜伽和冥想这个方向的东西,但是没有瑜伽和冥想那么肤浅。他们留下的文字不多,所以无从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更多细节。哈拉巴人和他们的文明消亡后,入侵的雅利安人,成了印度这块土地的征服者。
印度历史上,总共遭到过超过300多次的外族入侵。除了在孔雀王朝时期,他们打平了一战,其他的都败了。南亚次大陆,从最早的哈拉巴文明开始,就有这么先天不足的缺陷,军事能力十分低下。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没有军事能力,就意味着,文明上缺乏深度生长,总是刚发育出来一点苗头,就被后来的入侵者打断,每一次新来的入侵者,覆盖掉上一层的入侵者留下的文明足迹,每一层都很浅。
这个后果很严重,导致印度一直都没有能走出蒙昧阶段,他们几千年,社会运转和生活的中心,就是神话和宗教。他们对理解现实世界,缺乏兴趣,对现实生活,也不怎么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在那个虚构出来的神话世界和彼岸世界,即死后会怎么样,而不是关心现实中的生存状况。
因为大家都没死过,所以活人们关于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各有各的说法。举个例子,一群人在讨论,有一只茶壶在围绕着太阳公转这件事。大家都没见过这只茶壶,这个茶壶到底长成什么样,理论上,随便说它长成什么样都可以。一个说,我刚才自修自证过了,发现围绕太阳旋转的那个茶壶,有四个壶嘴。另一个说,好巧啊,我也刚刚自修自证过,可我看到的明明是五百个壶嘴。谁也说服不了谁,导致最后就有成千上万个茶壶在围绕着太阳旋转。印度人管这种事,叫做辩经,辩经,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印度人没有历史,严格地说,也没有文化。因为有文化的前提是,这个民族得先开化。讨论了几千年的大茶壶之类的话题,他们甚至很认真地认为,现实世界都是假的,只有那个大茶壶才是真的。每天吃饱了没事就聊这个,很难说这是一种文明人的文化。神话,是不理解现实世界所导致的,因为不理解,所以只好虚构出来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来解释现实世界。为什么不理解现实世界呢?因为理解力低下。
茶壶到底长什么样,到最后,还是看谁拳头硬,谁说的算。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他们说了算。他们的神,他们的宗教,在混合了一些被征服土著民族神话的情况下,统一了印度的茶壶界。到了西元前6世纪前后,印度又再次遭到大规模的来自古波斯人的入侵,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这次文化上的碰撞,为婆罗门教带来了古波斯的拜火教基因,业力轮回思想。
人类文明中,装神弄鬼的始作俑者古埃及人,他们只是主张灵魂不灭,认为光明可以脱离蜡烛独立存在,人的灵魂也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古波斯人,在古埃及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升级了古埃及人的神话,认为不仅灵魂不灭,言行思,都不灭。拜火教的这一思想传入印度后,婆罗门教,进一步改头换面,就成了《奥义书》里面的业力轮回思想。
怎么理解这个业力呢,好比说,有个人对着天空唱了一首《小苹果》,他认为唱完了,这首歌也就消失了。但是拜火教和婆罗门教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就算这个唱歌的人死了,这首歌都不会灭。不仅不会灭,而且在这个唱歌的人死了之后,这首《小苹果》还得去轮入到下一个地方,小苹果所可能去的六个地方,叫做六趣。后来汉传佛教把六趣翻译成了六道轮回,其实跟道这个字,一点关系也没有。来世去哪一趣,取决于生前所有的言行思,于是,因果报应,就由业力轮回推导出来了。
如何看待佛教世界观?-2.jpg

婆罗门教,一直都是印度文化的正统。就好比中国文化里,长期以来,儒家是正统一样。婆罗门教有四大主旨,吠陀天启,婆罗门至上,祭祀万能,种姓制度。婆罗门作为最高种姓的祭祀阶层,垄断了和神的沟通权,印度人能不能死后有福报,能不能解脱,都得靠婆罗门。为了能死后待遇高一些,印度人穷竭一生,都得不停的赠送财物给婆罗门。从食物,家什,房子,到土地,什么都送。婆罗门最喜欢笑纳的,是土地。在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下,土地兼并现象很严重。
在西元前6-5世纪这时期,印度国内的状况十分糟糕,社会秩序崩溃,几百个小国林立,战乱频仍。又摊上波斯人从外部入侵,整个印度,彻底崩溃了,出现了无数的流民。雅利安人,摧毁了很多土著们的国家,并把他们洗劫一空。这些亡国的土著,失去了国家,也失去了土地,什么都没有了,被驱逐到了树林子里,成了林居人。
这些林居人,渐渐的形成了一种和婆罗门相对立的新的文化思潮,沙门。在印度那种热带地方,住树林子里,反正也冻不死。不过要解决食物问题,就只能靠要饭了。平时我们看到的,佛经里面老说丛林,老说菩提树,是因为原始佛教徒和其他沙门僧人一样,都是林居人,树林就是他们平时住的屋子。如果当时有桥洞,他们住桥洞的话,可能就会喜欢用桥洞代指智慧了。
这些住在树林子里面的林居人,聚在一起,印度的沙门思潮一时兴起。当时出现了几百个沙门教团,他们互相有争执,通常也争辩大茶壶之类的问题,也会在要饭问题上,产生地盘上的纠纷。但是对于婆罗门,他们是团结一致地激烈反对。沙门诸教认为,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不对,婆罗门的所有思想都不对,沙门主张禁欲,并认为苦修万能。一个人死后能不能解脱,不需要靠婆罗门的祈福与祷告,需要靠自己苦修。
这些沙门僧人除了几件遮羞的衣服和一只要饭的腕,没有任何其他的财产。所谓的衣钵,就是指几件衣服和一只要饭的碗。耆那教徒最传奇,他们觉得穿衣服也是一种欲望,要彻底的禁欲就不能穿衣服,所以他们连衣服都不穿,他们的教团也叫天衣派。对于原始佛教徒而言,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宗教仪规,他们的法器,不过就是三件衣服加一只要饭碗。顶多再加上一根棍子,要饭的时候可以打狗用。
沙门不事生产,行乞要饭的出家制度,是模仿的婆罗门。不过,婆罗门因为是社会正统的上流阶层,人们都排着队给他们布施食物和财物,他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而且婆罗门祭司,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会结婚生子,生完孩子再出家。而沙门则不然,他们要饭很难,为了吃顿饱饭,不得不到处陌生拜访去要饭,他们管这个叫化缘。因为食物短缺,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无法负担起妻子和孩子的生活,所以他们模仿了婆罗门的出家制度,但是他们不生育后代。并且,因为女性在要饭方面,效率不高,如果女性信徒加入教团,就会对他们造成食物压力,所以很多沙门教团对女性,是非常憎恶的,佛教更是如此。
这群沙门诸教里面,有几个比较出名的网红,沙门六师,和佛教教团的释迦牟尼。牟尼,指的是一种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神通广大,可以骑着扫帚在天空飞来飞去。这是当时沙门中,对修行境界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释迦族里面,有一个人厉害得能上天,所以他的追随者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这群住在树林子里面的要饭的帮派组织,是当时的印度正统文化所不容的异端,他们开始向婆罗门发起一次次的宗教战争。他们没有任何的军事能力,要攻击婆罗门,也只能靠打嘴仗。
佛教对婆罗门教的攻击,还是很凌厉的。针对婆罗门教吠陀天启的创世说,佛教提出缘起说,彻底否定了婆罗门的创世论。缘起说认为,世界没有第一因,世界是世界自己生自己,缘就是条件的意思。具备了什么条件,这堆原材料就合成出来什么东西。但是这堆原材料最初怎么来的,释迦牟尼拒绝别人问,问了也拒绝回答。缘起说,是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也是佛教理论大厦的第一公理。
根据缘起说,既然整个世界都是碰巧才造就成这样的,那么就可以推导出来“诸行无常”这个推论,诸行无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这下把婆罗门教里面,那些永恒的永在的神,宇宙的本体梵,也都推翻了。接着,既然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人的自我,也是无常的,也就是诸法无我。这个诸法无我,又打倒了婆罗门教的梵我合一。不能梵我合一了,那么婆罗门的修行就不复成立。没有修行神功不能再和神沟通的人,就无法再保持祭祀万能这个神奇的法力。以前的解脱之道,祭祀万能被破了,那人们以后靠什么解脱呢,佛教说,靠寂静涅槃。
针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佛教又提出了众生平等说。至此,婆罗门教的四大主旨,在打嘴仗层面上,似乎是被佛教全推翻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也叫佛教的三法印。三法印是佛教的最基本理论,它并不是释迦牟尼脑袋被闪电击中一样的突然想出来的,而是和婆罗门尖锐斗争的产物。原始佛教的思想和理论元素,都出自婆罗门和沙门诸教。佛教自身并没有什么原创和独创的思想,只是对婆罗门和沙门诸教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编。所以,脱离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理解,佛教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产生,就只能弄出来一堆的车轱辘废话,甚至是脑残粉的昏话连篇。
三法印就是把婆罗门的四大主旨给颠倒了过来。而佛教的四圣谛,苦集灭道,则是改编自沙门诸教的苦修实践。八正道,是综合了沙门和婆罗门的具体修行方法。而到了十二因缘,业力轮回和因果报应,又跑回到婆罗门的怀里去了。再比如,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佛性则成了一种本体,被打倒的梵,又复活了。原始佛教思想,因为汇编自不同的宗教和宗教团体,所以在逻辑上,很难自洽,处处自相矛盾,整座理论大厦,千疮百孔。
比如,佛教的第一公理缘起说,和它的第二公理轮回说,就自相矛盾。既然缘起性空,诸行无常,那么轮回的主体是什么?释迦牟尼拒绝别人问这种问题,问了也拒绝回答。涅槃之后,得到了解脱,成了佛,到了那个真实的世界。而没涅槃的,还得留在现实世界这个假的世界,这依然还是婆罗门的那一套。并没有本质上的革命。这处处的自相矛盾,为佛教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原始佛教教团里面,有个叫提婆达多的人,释迦牟尼的堂弟,他十分的厌恶这种剪刀加浆糊的汇编宗教。他认为不应该把业力轮回,因果报应这种婆罗门教的糟粕加到佛教里面来。他还十分反感释迦牟尼认为涅槃之后成佛,说自己是觉悟的人。提婆达多认为,智愚不二,在他的观念里,你释迦牟尼妄自尊大说自己是佛,我还觉得你不仅不是佛,和没成佛的大傻瓜也没什么区别。人既然有了佛与众生的区别,那么就不再平等了,又回到了婆罗门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和奴役的老路上来。也就是说,提婆达多这个革命派,认为释迦牟尼已经成了不可救药的走资派。
提婆达多的中心思想很明确,不要用婆罗门教那些装神弄鬼的糟粕骗人,不要吹牛搞个人崇拜,你说你是佛,我还说我们全家都是佛呢,吹牛谁不会。他厌恶释迦牟尼吃肉,后来释迦牟尼也正是因为吃变质猪肉食物中毒而死。还有,他厌恶释迦牟尼经常和上流社会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没骨气。反正就是怎么看怎么烦这个人。后来实在憋不住了,俩人打了一架,提婆达多带着一帮小伙伴出走了,佛教陷入了分裂。提婆达多这个革命派一走,教团里面的走资派马上全面控制了佛教,把佛教彻头彻尾的变成了婆罗门教二世,开始光明正大地搞起来了对释迦牟尼的神话、崇拜和祭祀。大造佛像,佛塔和庙宇,变成了他们曾经反对的那种人。
提婆达多的出走事件,堪比石达开的出走事件。石达开一走,太平天国就剩下了一群蝇营狗苟庸俗无能之辈,原始佛教教团也是如此,提婆达多一走,宣告佛教对婆罗门教多年的革命运动流产。那群要饭的人里面,唯一的一个正直的,聪明的,勇敢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愤怒地和一群革命叛徒决裂了。
随着佛教的声势壮大,虽然也只是一个边缘性的异端宗教,没有成为真正的社会主流文化,但是大家都跑出去要饭,都没人干活了,对社会生产的危害还是很大的,这招致了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屠灭。释迦族被灭了族,可见佛祖保佑这种事,都是虚的,他连自己的家人都保佑不了,哪里能保佑一大群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不仅是肉体上的消灭,婆罗门教还对佛教发起了文化上的反攻,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灭佛。
做这件事的人,叫商羯罗,他把当年佛教用在婆罗门教身上的那一套如法炮制。佛教有什么理论,发明一套新理论,针锋相对地推翻就行了。他把梵一分为二,提出上梵和下梵,上智和下智说,宣称佛教的佛性和空性,都只是下梵和下智的产物。他的灭佛策略简单地说,就是认为佛教不是真正的茶壶,佛教这种一群要饭的发明的异端邪说,只是一个夜壶。而只有代表着印度文化正统的婆罗门教,和《奥义书》精神,才是真正的大茶壶。《奥义书》对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意义,相当于《论语》之于儒家思想的意义。
商羯罗大获成功,婆罗门教卷土重来,恢复了宗教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沙门思潮被打压了下去,作为沙门的一支,佛教就这样在本土被剿灭了。这群异端离开靠装神弄鬼要饭吃,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他们为了生存,只能向其他地方流窜继续谋生。往南逃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南传佛教。往北逃的,一支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融合,变成了藏传佛教。苯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和野蛮的宗教之一,大概在血腥程度上可以和玛雅人的宗教争夺残暴界的桂冠。
往北流窜的另一支,到了西域。西域那时候的主流宗教是拜火教。从印度流窜过来的要饭团伙,在西域吸收了大量的拜火教思想。佛魔对立的二元思想,就是根据拜火教的善神恶神二元论神话而改编,这是原始佛教里面不曾有的思想。又以拜火教的善神天团,发明出来了一套菩萨天团,根据拜火教的恶神天团,发明出来了一套魔鬼天团。弥勒佛,阿弥陀佛,原型都是拜火教里面的密特拉。
原始佛教里,根本没有救世思想。佛教里救世思想的产生,也是来自于拜火教。拜火教的善神,代表着人类中一切光明和慈善面,善神和恶神永远对立和斗争着,在最后的审判中,恶神被打败,人类和善神们一起,永驻第三个宇宙中的天堂和乐园,这便是西方世界和弥勒净土的理论原型。佛教的慈悲概念,也是受拜火教的影响才提出的,原始佛教里面,并不强调慈悲这种东西。苦修追求涅槃才是正经事,哪有时间学雷锋做好事。
在西域和拜火教充分混合之后,佛教传入了汉地。进入汉地之后的佛教,再一次变形。汇编了儒家思想中的至善说,提出行善万能论,代替了原始佛教中的苦修万能。又汇编了道儒两家的心性学说,和列子的色空学说,对佛教的基本理论和修行方法,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对汉地文化的汇编工程,达到了最高峰。
这时期出现了两个人,他们对后世的汉传佛教影响深远。一个是支道林,另一个是僧肇。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佛教刚传入中国,只是在北朝有坐禅之学,并无义学,汉地佛教当时的经典只有《四十二章经》。朱熹对《四十二章经》的评价是,甚为粗俗鄙俚。而在支道林对汉地文化的佛教化汇编改造中,魏晋玄学,摇身一变,改头换面成了佛教的义学。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僧肇,这俩人的影响下,佛教玄学化改造差不多完成了,《金刚经》《心经》《楞伽经》《楞严经》等等,这些文字精美义理玄奥的佛经,都是玄学佛教化和佛教玄学化工程的成果。原始佛教的经典,并不这么说话,这点从原始佛教的经典,几部阿含经里面可以看出来。
至此,佛教成了一个混杂着婆罗门,沙门,拜火教,儒家,魏晋玄学的大杂烩宗教。到了唐朝,佛教又迎来了一个高峰,禅宗。禅宗,汇编自庄子的思想。它的实际创始人慧能,大概弄明白了一些庄子思想的皮毛,把庄学佛教化了,就成了那本《六祖坛经》。在慧能的思想里,想吃吃想喝喝顺其自然就是自性,见了自性,就能见性成佛。把自性和佛性混为了一谈。佛教到了这一步,彻底的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苦修不用了,涅槃不用了,也不用解脱了,随便是个人,该吃吃该喝喝,就能成佛。
原始佛教到底说的是什么呢?按照释迦牟尼的本意,他说他只教导人苦与苦的止息。他在修行上,是沙门的那一套。可是这个人身在沙门,心在婆罗门,他骨子里还看不起沙门那群要饭的,喜欢贬损沙门六师是外道。佛教作为一个有着拿来主义传统的汇编宗教,很难说,佛教里面到底哪一句才是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语录。不仅大乘非佛说,小乘也不是他说的。
佛经的理论大厦,东拼西凑汇编的痕迹太明显,连婆罗门和沙门这种水火不容的东西,也能装一起。说明,佛教这个系统,根本就缺乏一个架构师,所以它才会在逻辑上,那么多漏洞,难以自洽。所谓的佛经的几次大集结,严格地说,就是一群码农,到处从网上收集代码,攒得差不多了,大家碰个头,拼成一套程序。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架构师和设计师。
不过佛教也有一些长处,就是在产品经理的意义上来说,它总是能迎合当时社会的需求和潮流。虽然在基础理论,产品技术实现上乱七八糟浑身都是漏洞一无是处,但是不得不说佛教体系里的产品经理们的市场意识是很敏锐的。另外,佛教在对信徒的精神控制上,登峰造极,超过了它的老师婆罗门教。连天主教在这方面,也不是对手。
真正能彻底打倒婆罗门教的,带领印度人走出愚昧的宗教黑暗,真正走向开化和文明的人,不是释迦牟尼这样的走资派,而是提婆达多这种理想主义的不断革命派,他是一个石达开,或者是托洛斯基这样的人物。甚至可以说,他才能代表真正的佛教精神,而不是释迦牟尼。提婆达多的出走,使得佛教分裂,对婆罗门的革命失败。印度文化,又再次回到了一群神棍的控制之下。再次恢复了漫长的黑暗时代。
人活着,不是为了现实生存,不是为了活得好,而是为了死得好。这在中国文化中,难以被理解。所谓的死后的那个世界,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之为鬼。印度人几千年以来,都坚持认为,鬼才是真的,人是假的,他们管把人变成鬼,叫做度人。他们污蔑热爱现实生活的人为守尸鬼。而他们自己呢,虽然身体上是活着的人,但是满脑子装的都是鬼,像行尸走肉一样,看上去更像是一群活死人和守鬼尸。
长达几千年的活死人鬼文化,对印度人的精神影响可谓深入骨髓。如果我们把文明理解为活着的人,为了现实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构建出来的一套生存和生产系统的话。从文化这个层面来讲,那么印度人的文明,并不能称之为文明,因为他们并没有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活在鬼世界中。
这是一种比贫民窟更贫瘠的,也更黑暗和可怕的文明贫困。印度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印度人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第一步,就得从这个鬼世界里面爬出来,先从鬼变成人才行。他们的路还很遥远,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提婆达多。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把满脑子乱飞的成千上万的大茶壶打碎,从借假修真人变鬼的癔症和幻觉中醒过来,睁开眼睛,走出黑暗,看到真正的世界。只有看到了,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改变,改变才能伟大。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http://www.zdaox.com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
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定要学习韬略之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5-8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