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67|回复: 20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
发表于 2020-1-18 13: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豆瓣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890189/note/141929104/

尊者(1919-2002,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da Nayake Maha Thera)来自斯里兰卡,多年担任马来西亚佛教大长老。以下为达摩难陀尊者与一位基友的电子邮件通信。

   尊敬的长老:我在寻求您的指点之前,请允许我首先祝贺长老在佛教界五十年的服务,最重要的是,祝贺您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过去几年中,我那些同为同性恋的朋友们一直向我提问,他们有兴趣了解佛教对基友的观点。在今日世界里,很难过地说,基友仍然被当成是社会唾弃的对象,认为这些人不干正事,只思淫欲。这种根深蒂固的形象造成了在工作单位上对基友的歧视,这在亚洲国家尤其严重。

    根据我的理解,象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这样的宗教是谴责基友行为的,但是我常常自问佛教是怎样的态度。作为一个信奉佛教的基友,我在这点上并没有清楚的了解。我读过您许多很好的著作,也听过您的讲经,我甚至在网站上读过一些材料,但没有这方面的答案。

    我的问题如下:
1.佛教谴责基友吗?
2.假如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信奉佛教,然而同时也是一个基友,这算不算是破戒,特别是那条“戒不正当性事”?
3.假如两个男人相爱,是否有错

    对于基友,我还有更多问题想请教您。长老的许多著作讲解了佛教的逻辑与智慧。我可否建议长老写一本关于“佛教与基友”的书,我个人觉得对这个问题有许许多多的人观点含糊不清。这样做,有益于纠正社会对基友的看法。

    我在最后祝愿长老健康平安,希望长老继续指导我们走向佛法之路。

    达摩难陀尊者电子邮件的答复: 谢谢你的电邮。我很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极其重要。我们不能继续假装人类行为的这个侧面是不存在的,不能认为那是羞耻的事情,不能以为只要我们不理它,足够长时间后,它就会自己消失。我同意,这个问题应当有一本书作详细讨论,但这需要时间。在这期间,我希望这个简单的答复有助于你理解佛教对基友的态度。

    首先,目前人们对基友的态度,其主要影响来自英式基督教对圣经有关部分的看法,再加上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人以狭隘头脑所加以的夸大。在亚洲,特别是印度与中国,性事从来不被当成一种肮脏事件,只能暗中享受,或只为繁衍后代。在印度,印度神庙里的石雕足以证明,各种各样的性行为(包括手淫)是一种感官娱乐(KAMA-sensual pleasure)的表达方式,在道德(Dharma-virtue)的某个限度里是可以享受的。我们作为人,有这个身体,渴望各种各样的享乐(不仅仅是性),我们渴望食物,愉快的气味,美妙的声音,等等。假如我们硬要抵抗,当它们为罪孽,就好象用强力压制天性,这是有害的。人们受无明(Maya-ignorance)的影响,把身体看成真实存在,渴望满足自己对感官娱乐的追求。但是精神上成熟以后,无明被知识(VIDYA-knowledge)与智慧(PANNA-wisdom)代替。因此,在把身体看成虚幻印象时,自然而然就超越了这种执着。我们看见有些高明的人成熟起来以后放弃了性事,就象一个孩子长大后不再玩那些玩具。性事本身没有什么错。错误的是对它的执着(attachment)与受它的奴役以为耽于性事可以带来最终的幸福。这是当今娱乐媒体对性事的渲染利用带来的问题,夸大了性事带来长久幸福这种神话。

    我们佛教中每天持诵的五戒中第三戒是:“我接受这样的训诫,避免不正当的性事。”首先我们注意到,这里没有强制性,没有触犯神的法律而受罚的惧怕,但是在我们认识到执着于性事的危险后,我们自愿地采取步骤来脱离执着,也就是接受训诫。

    下一步,我们来看看"不当性事"的意义-我们这里指的是不正当,并非指所有性事。对那些没有选择独身的佛家子弟,性事并不禁止。无疑这只是对那些不是僧尼的在家弟子所说。僧尼们已经自愿选择了戒除性事,把精力集中于修持。不正当行为的意思是,那些对行事的人或者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某一种意义上说,假如双方为成人而且自愿,就不构成伤害。在佛教里,我们不把任何事情看成是一种违反神圣法令的"有罪"。我们出于无明(Ignorance)而做错,因此做了"缺乏技巧"的事(unskillful action),它会延缓或者干扰我们的修行。由于我们对事物本质(这里指我们的身体无明,这样行事从灵性上看是有害的。智慧与明辨会帮助我们避免有害的举措,无论心理上还是行为上。

    与此有关的是,佛教并不承认婚姻是上帝许可的结合,似乎这样就使性事突然合法了。性事是一种人类活动,与天堂地狱无关。你要注意到,性事上的检点只是五戒之一。杀生要严重得多,因为你更为恶意地伤害了另一个生命。性事由欲望(craving)造成,类似于对食物,酒精,麻醉品,财富,权力的欲望。对其中任何一种的执着都构成了"缺乏技巧"。佛教劝告人们放弃任何这些执着,因为它们会把我们更紧密地束缚于轮回之下。而且耽于性事还会导致其它的恶果。从这里可以看见,佛教并不把同性恋看成是"错误",而异性恋就"正确"。两种都是用身体进行的性活动,都是淫欲的强烈表现,都增加我们对现世的渴望,使我们在轮回中陷得更久。无论是两个男子,或者一对男女恋爱,都出自相同的人身局限,也就是没有把身体看成空无实相。佛教并不谴责基友,就如同佛教并不谴责任何错事。我们出于对真相的无明而行事,因此所作只错在"缺乏技巧"。我们没有权利去谴责他人。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他人了解到,他们这样是出于无明,和怎样找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没有权利去谴责那些与我们想法和做法不同的人,特别是当自己也身为其它感官娱乐的奴隶这种情形下。我们知道,我们一只手指指向别人,就有三只手指指向自己。

    总之,基友与异性恋一样,起源于无明,当然没有基督教意义上的"有罪"。所有形式的性事增加对身体的淫欲,渴望,执着。有了智慧我们学会怎样脱离这些执着我们不谴责同性恋是错的,有罪的,但是我们也不迁就它,这是因为它与别的性事一样,延缓我们从轮回中的解脱。
祝你在佛法修持中进步。
发表于 2020-1-18 1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有一个概念要区分开来,就是同性恋,是同性相恋,并不代表同性之间的淫乱之事。从佛教角度来说,这是情执,人人都有情执,从人对人,人对物,人对动物都有情执。然而,如果把同性之间的这种情,演化成了更深的性的淫乐,那就是不可取了。也有人说,同性爱恋,性爱是升华,这样说来,与异性恋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能正视同性爱恋的修行人,不是一个正常的修行人。恶视同性爱恋的修行人,不是一个圆满究竟的修行方法。
发表于 2020-1-18 1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李白的回答配个图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1.jpg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2.jpg
发表于 2020-1-18 13: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1.jpg 2019年8月15日删除
发表于 2020-1-18 13: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似是深谙佛道之人所作的文章,分析得非常透彻: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760140/

这篇文章里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段:
佛教没有一套孤立的道德评判标准,当佛教说一个行为是错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为违反了某一种道德标准,而是这种行为给你自己造成了伤害。

因此,按照这一逻辑,佛教并不认为天生、自然的同性恋是“错的”;相反,如果天生是同性恋、却自己拼命压抑甚至想强行改变从而“给自己造成了伤害”,那才是“错的”。

这篇文章的结语让我印象很深,这里也分享一下:
佛教从来不会说轻易地说什么是错的,起码不会孤立的树立起一套标准。佛法的所有戒律和原始儒家的礼是一样的,都是成全你的,不是限制你的,在佛教,最重要 的教义与戒律就是无限的无休止的宽恕与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佛教是最天真的。但是惟其天真,才彰显了世尊超越一切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们能够超越人天 长夜,在劫火洞然,大千俱坏之时可以慈悲之心共同守护心灯。
发表于 2020-1-18 13: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恋上谁,都是因缘使然。
缘聚缘散,不执着便好。
随缘了旧业吧。
发表于 2020-1-18 1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般若锋|佛教视域下的同性恋群体

  据报道,2015年11月24日,中国同性恋教育权第一案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非正式开庭,同性恋是否“性变态”的话题再度被提起,世界同志平权运动和“腐女”当道的背景下,同性恋这一现群体依然是“躲在柜子里的人”,面临着来自法律、舆论、观念、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而西方同性恋群体等待宗教的和解与尊重也颇有年头。从佛教教义看,同性恋和异性恋有什么不同吗?同性恋意味着罪恶吗?同性恋者可以信仰佛教吗?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要了解“同性恋”和“异性恋”,我们首先要了解佛教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在佛教看来,爱情是“执着”的产物,建立在爱欲的基础上,是心理与生理的多重渴求。
  《圆觉经》云:“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爱欲的贪着无疑是“轮回大苦”的一个维度,佛教解脱道倡导以戒、定、慧的修行,于一切轮回烦恼中认识到苦、空、无我、无常的特质,而断除一切系缚,于是就有了致力于彻底解脱的僧团存在,他们力求断除一切形式的烦恼,律藏中列举了无数种发泄欲望的方式,都是为佛陀所不允许出家人进行的。但是佛教并不是压制欲望的宗教,修行的境界与人对欲望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戒定慧的提升,减少甚至断除爱欲再正常不过了,但暂时并没有全身心致力于此道的众生呢?
  一般的在家佛教徒也会选择成家、生育子女的人生道路,对他们而言,爱情与亲情是生活的重要面向,“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修行。但是现实中提到“家庭”、“恋人”时,人们就很难这么从容不迫了。
  同性恋与异性恋,甚至无性恋、自恋,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如宗萨仁波切所言,“同性恋性行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它不应该被视做比有些人喜欢吃披萨,有些人喜欢柠檬饭糟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玄奘大学的昭慧法师则更加直接说到,“异性恋与同性恋,同样都是情欲,因此拥有情欲的共同特质——两者都是动物本能,并没有神圣与罪恶的分野,也没有蒙受祝福与承受诅咒的殊遇。两者的情欲,同样构成系缚身心的猛烈力道;同样会因纵情恣欲或独占心态,而导致伤己伤人的罪行;同样可予以节制(如忠于配偶)或予以戒绝(如独身修行);同样可予以转化或予以升华(如广慈博爱)。以异性恋的立场来指摘、歧视或质疑同志,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除此之外,这两位佛教大师曾经分别为一对男性同性情侣和一对女性同性情侣主持了婚礼。
  南传佛教导师达摩难陀尊者也曾在书信中写到,“佛教并不谴责同性恋,就如同佛教并不谴责任何错事。我们出于对真相的无明而行事,因此所作只错在‘缺乏技巧’。我们没有权利去谴责他人。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他人了解到,他们这样是出于无明,和怎样找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没有权利去谴责那些与我们想法和做法不同的人,特别是当自己也身为其它感官娱乐的奴隶这种情形下。”
  在佛教里,这些都是缘起的现象,遵循着因缘果报的法则,每个有情众生的行为都会招感相应的后果,但这与世间的一切都同样地“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因缘果报 现实争议
  事实上,同性恋群体在社会中遭受着一定程度的歧视,自古以来在中国主流话语中暧昧不清,官方话语却有意避讳这样的问题,尽管在男风盛行的朝代,人们只是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在佛经中,对此却从多个角度有所开示,略举几例: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同性恋群体的存在,并指出四种宿世之因缘。由于男众僧团先于女众僧团出现,且前来接受佛陀教导的人以男性为主,故更多地看到针对男性的开示——“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
  而同性恋的现象从戒律的精神来看,又是怎样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性行为的方式。无疑,舍俗出家志求解脱的僧人受戒修行,不可有性行为,而佛陀也为在家信徒制定了相应的戒律,其中“不邪淫”就是基础的五戒中的一条,这一条戒律严格区分了“正淫”与“邪淫”,对性行为对象、地点、时间、方式等都有细致的说明,只有与合法伴侣在合理的地点、时间、方式又不放纵进行的性行为才是“正淫”,没有“邪淫”的过患,一般来说,男性之间进行性行为,“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支”,是邪淫的行为。
  从果报的角度来看,《正法念处经》则讲述比较详细,如“谓男行男,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多苦恼处受大苦恼……”不一而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界的观点,无怪乎宣化上人就强调:“现在人间最可怕的是这个‘同性恋’,同性恋这种行为,叫做违背天地的生理,违背阴阳的造化,违背国家的制度,这种行为是亡国灭种的行为。”
  许多追求同志平权的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台湾佛教学者杨惠南对佛教同志团体“童梵精舍·梵志园”进行了调查,戒律问题是对他们困扰最大、分歧最多的问题,但是尚有许多认为同志性行为并不违反戒律,他们依据历史记载,认为戒律的制定有其时空因缘,并非一成不变的,这在佛陀住世的年代和佛陀入灭以后都有着许多生动的例证,就拿“不邪淫”来说,“童梵精舍·梵志园”人士以《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允许花钱狎妓的条目为例,指出因为环境的改变,戒律也是“人为规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来,佛教对性欲的立场应该是较符合人道精神”,“在一场由童梵精舍所举办的座谈会中,参与者异口同声地断言:戒律应随时空而有所改变”,这种声音引来许多反对,人们认为不能够想当然地去增删佛陀制定的戒律,更不能歪曲戒律来迎合社会潮流,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佛教,并不是社会潮流”,有担当的佛弟子应当有正视自己行为的勇气,守护学处,即使暂时不能降服烦恼,至少应该依据佛陀开示的道路去了知自己是否有过失,再寻求如法的忏悔、修行之道。
  戒律是否可以随着今人的意愿而重新解读呢?这无疑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至少从现实来看,同性恋者面临的重重压力与困境,不言而喻。

  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
  在宗教语境中,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就是同性恋者是否有信仰的权利,是否有能力实现宗教的理想境界。在佛教中也就是,同性恋者是否能够修行、能否出家,可不可以成佛?无疑,在大乘佛教以“一乘究竟”为归宿的语境下,同性恋者是可以通过佛陀所开示的方法修行,并证得佛陀果位的。
  在这里,“众生平等”、“众生悉有佛性”的思想对人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者,任何人都不可自甘沉沦,当离下劣之心,发菩提心修行成佛;二者,对任何人都不可以轻视,当对众生为爱欲等苦恼系缚的现实生起慈悲,更应肯定一切众生的觉悟的潜力。这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自卑与歧视现象,有着对治的意义。一位署名Michael的人士曾在2000年发布《面向同志的菩萨的十种甚深大愿》,提到做为一个同志佛教徒,应发十种大愿;其中第十大愿是“愿我生生修菩萨道时,我不歧视一切不同性倾向的同志。凡同性爱者、双性爱者及异性爱者,我悉皆欢喜接受,教他们学习佛法,同发愿修证菩提,同修佛法,同登彼岸,是为菩萨的第十大愿”。这受到了大乘精神的启发,这样活泼甚至有些热辣的发愿,在很多人看来,却是“难以直视”的。
  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同性恋者能否出家?佛陀时代,一位“黄门”隐瞒身份出家以后对比丘进行性骚扰的行为引起了重视,佛陀大为呵斥,并以此制定了相应的戒条,否定了他的出家身份,显然,这并非出于歧视,而是出于对双方的保护:僧团不被打扰,个人也不会由于在僧团中不能安守而遭罪。因此,许多律典明确地“拒绝”和“灭摈”“黄门”出家,还有人认为“彼所依身者,志性羸劣,非律仪器。亦不能为不律仪器”。“黄门”是否包含了同性恋者,这有所争议,但现实中,同性恋者欲求出家是有阻碍的,圣严法师就说:“在佛教的戒律中,同性恋者是不许出家的。对于一个在家佛教徒来讲,同性恋的行为,也一定要改过。不论从人的生理或心理层面来看,同性恋都是不健康的。同性在一起就是一种矛盾,表面上可以得到性欲的满足,但这只是假相的调和,无法得到阴阳两性之间的调剂。同性恋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到了现代,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台湾学者杨惠南先生在考察诸部律典的成立精神、过程之后,更举出律典中所记载的一些实例,提出这些限制的不合理性;撰写了《“黄门”或“不能男”在律典中的种种问题》一文,对三藏中的“黄门”等许多概念的范畴加以考证,直接指出了“黄门”与“同性恋者”并无必然联系,并进而建议,追溯戒律的精神与本意,适度修改或新订戒律。
  而“童梵精舍·梵志园”人士还根据澳州佛学者Peter A·Jackson的研究指出,巴利文律藏中记载,佛陀在得知僧团中有两性人,原现男众相反转现女众相后,仍同意其转入比丘尼僧团继续修行,并未将其逐出僧团。甚至经典记载一位名为Soreyya的两性人证得阿罗汉果位,及一位爱恋佛陀色身的比丘Vakkali,在佛陀开示诸行无常的真谛后,证得阿罗汉的故事。“由上述的引证,吾人可以合理地怀疑,佛陀所下令驱逐的pandaka难道指的就是一般的同性恋者?”
  也有了许多人开始反思,在律藏中被呵斥的往往是心智不健全、骚扰僧团的人士,出于保护僧团而制定戒条是应该的,后世是否真的理解了佛陀的本怀呢?更有人指出,依据现代科学调查研究,社会眼光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相当数量的人具有双性恋的潜质,从这角度上看,僧团的内涵又成了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议题了。

  慈悲与智慧的观照
  在现实中,同性恋者遭受着种种压力,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健康隐忧、养老问题、死亡关怀、女性地位等对于这一人群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忧虑,可能此时不用谈论歧视的社会问题,同性恋群体现实的弱势就已经是业果的如实化现了。正因如此,社会大众放下拒绝、歧视、嘲笑、八卦的态度或许会更好,正视和尊重这一群体的,并看到他们对社会科学、艺术、文明方方面面做出的贡献,为一切人享有平等权益而努力,也为我们共同生存的世界而相互扶持、前进。
  性取向的问题,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很少被提及,“谈性色变”的时代更难以真正进行探讨,但是在今天,这个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提起,许多文献的考证也使得佛教界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更加深刻。所有的欲望和贪染都会带来苦果,而因缘果报也会如实、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同时,在“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的智慧观照下,任何众生都是平等、被包容接纳,并且被鼓励走出烦恼的樊笼。
  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之因、痛苦之缘、痛苦之业;
  愿一切众生建立解脱之因、解脱之缘、解脱之业;
  愿一切众生快乐安详、得以解脱。
发表于 2020-1-18 13: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诚培吉上师为我开示过:佛教不会因为任何一种烦恼习气而对该众生产生歧视,也不可因为这样断掉同性恋者的佛缘。我理解佛对同性恋异性恋的教授是无二的,最终大家都通过修持断却烦恼,换言之,成了佛,同性恋者不会想搞同性;异性恋者也不会想搞异性,因为贪痴已断。 另外,我记得宗萨钦哲仁波切曾经在教学时说:我有很多女朋友,我在认真地考虑结婚,我觉得我还有一些同性恋倾向。无论你如何理解他这番话。我觉得真正的佛法就如这些上师一样,是这样的慈悲。
我又找到一段宗萨钦哲仁波切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哈哈哈,好爱他:
(男学生)首先我想借此机会亲自感谢您至今所授的教导
我的问题是刚才那位先生触及到的是关于同性恋  
我要说的是女同性恋  
在西藏我们藏人至少是在我的生活里  
从来没有这样的藏族男女同性恋  
(仁波切)那我们可不知道(哄笑)好继续吧  
(学生)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受的教授  
您的例子总是例如夫妻间的吵架不包括同性恋的  
(仁波切)哦不是的  
(学生)我想他们会觉得被遗弃了  
我只是好奇佛教的看待方式是什么这是什么现象  
我觉得男女同性恋不是一开始就注定是这样的  
是他们成长时把它接纳成为自己的本性。。。  
(仁波切)佛教是怎么看同性恋问题  
(学生)嗯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  
(仁波切)当然。。。其实我跟你讲  
我想佛陀对于性别取向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  
问题永远在于欲望  
你怎么做不管你是跟另一个人做还是跟树做(哄笑)  
都不是问题所在  
实际上问题是欲望  
那洛巴说过噢不是帝洛巴说过  
绑缚住你的不是现象绑缚住你的是对现象的执着  
(学生)我说的并非性行为的取向而是天生是女同性恋的天性  
(仁波切)噢那个与生俱来的  
这个(藏文)这实际上是在所有的教法的开端  
就是众生有不同的倾向(莫巴)不同的种性(亢)  
亢是种姓元素吗  
我猜你可以将讨论的这东西计入其中亢桑巴  
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构造成分等等  
这完全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佛法来说这并非新东西  
(学生)非常感谢  
(仁波切)但你提到这个很好  
因为如果你看到有歧视偏见  
那始终是文化的产物永远是文化的东西  

作为一名同性恋取向的信仰佛的教导的人,我会经常想这个问题,经常去寻找相关的各种开示,有的上师会很慈悲地解释这个问题,有的上师会引述戒律中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当然,我和所有人一样惧怕因果,所以看到慈悲的开示我会感到稍微地放松,看到严厉的警告时我心生畏怖,这毅然是一个我已陷入的轮回.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为戒律中对同性恋行为的反对(如果戒律如法是这么解释的话)就去诋毁戒律,因为我了解这样做除了增长自己内心的傲慢没有任何作用."真正的修行,不是让上师和法站在你这边,修行是孤独的个人之道." 我记得秋阳.创巴仁波切如是说.
然而我也会深深地反思,站在佛法的立场,应该怎样对待同性恋这件事,抛开平等一说,难道同性恋要通过修持转变成异性恋吗?用一种贪执替代另一种贪执,难道这是佛希望同性恋者去做到的吗?我无法赞同这类的解说.
关于任何佛法中借"因果"对同性恋的谴责性的开示,我都是无法认同的,我觉得这样导致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因为对这样的说法起嗔心而远离佛法;一种是起恐惧而从佛法中寻求庇护,也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新的执着.这些我都觉得不是好的结果.
想想我的每一个念头,看到地上有钱会想捡,看到帅哥会多看,这些念头,我觉得只有去渐渐了解它们的无常,若要在一秒或一年内断除,都有可能让我执于断灭相;然而我若去寻求佛法的允许而纵溺自己,我是在毁谤正法.
我希望自己能放下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执着,希望整个世界都放下对这个问题的执着.真正的佛法就是放下每一种执念,不是吗?这不代表我们去纵容自己的贪念,也不代表我们去借佛法增长自己排除异己的嗔心,甚至我有一个愿望,祈愿某位菩萨来世,示现基身为众生说法,让所有像我一样烦恼的众生都得到解脱.
发表于 2020-1-18 13: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淫心不除,尘劳不可出,这算是盖棺定论了!
然而,淫欲是人都有,虽然戒律有规定,但我们的淫心淫身淫根,无时无刻不在躁动,只是程度不一罢了。就算对方是木石,淫欲心上来了,也依然会动心,有人修白骨观,最后说什么?淫心动时,白骨也风流啊!
我们在睡梦中,有时梦到一间房子,也会流液,遗精,或者梦境中见到喜欢的事物,一高兴,醒来发现,又罪恶了,所以,淫根很难除的。梦中如此,死后更惨,睡梦是小昏迷,死亡是大昏迷,完全随业流转。轮回中有时,自心境界中会幻化无量投胎的情景,比如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心念一动可能就偷生修罗道了,又比如一看见高台楼阁,一下就投生到富贵去处了,佛教为何有诸多戒律?就像老师父母一样,为何要管你?佛陀为何要教化众生?
众生没有智慧,不知业力随心,不在于对象男女,猫狗,还是无知土木,问题是这颗心。
所以有种淫叫做意淫,似乎也没有什么固定对象。佛陀中有一比丘尼师,她说淫欲不该有报,非杀非盗,意思是自己快乐,不涉及其他,自娱自乐,为何要受报呢?
结果,这个知见一破不要紧,一下从女根生大猛火,生陷地狱,就在原地,地裂开,堕落地狱中了,这个见地一破,果报很可怕!
不是同性恋,佛教支不支持,异性恋,双性恋,多性恋,乃至父母与子女的情,一切的情欲,性质都是一个,即欲念,而欲的本质又是贪,贪不到就会嗔,贪嗔痴具足就是地狱之因。
如果明白欲念本空,妄想本空,慢慢的业障,业习,这种男女爱欲,包括心念中的种子都会净化,转为智慧火,因为欲本身是火,以此火烧焦烦恼,得大自在!
同性恋如果修行,慢慢的也会转,就像当初摩登伽女喜欢阿难,实际阿难尊者本身就是有淫念的。
《楞严经》上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舍去世间恩爱来我法中修行呢?”阿难答“我见如来胜妙殊绝,如净琉璃”就是说我看到佛,您长的太好看了,于是乎我就发心跟随你了,就像追星族一样,脸蛋好看,所以羡慕便追随旁边了。
阿难就是这样,他自己也非常的庄严,所以摩登伽女也爱慕他,都是无量劫 的渊源,经中记载,阿难中了此女幻术差一点就被KO了,好在佛知他有难,派文殊师利菩萨提楞严咒去护持阿难,这才没被Ko!
实际佛经中讲淫欲,类似这些话题的很多,而且十分有可读性,比乱七八糟的玄幻有趣(扯远了)
圣人也难免犯错,还有鸠摩罗什,年轻时都很风流的,武则天养着宠臣,但是佛教中“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段偈颂就是出自于她,神奇不?
按照世俗观念同性恋就要被踩在脚下,男女结合才是值得歌颂赞美,呸!在佛陀眼里都是空,无非是因缘和合假有存在,但是讲空是圣境,凡夫空不掉,不能讲大话。
不听话,就得乖乖受报!
受什么报?纠缠,业力吸引时,哪怕是畜生,非人也会感召到一起,无论披的是人皮,还是什么皮,且看三生石,缘定三生。
所以,问题不在于如何恋,作为佛子,该做的是如何消业解脱,哪怕自己本身就是gay,或者是 prostitute,恋童,变态,只要修行解脱了就是一尊好佛!
发表于 2020-1-18 13: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从佛教这边得到认同吗?不可能,因为在佛教的究竟意义上面连性别都没有,所以没有异性恋,竟然没有异性恋哪来的同性恋?又哪来的对同性恋的看法?要记住的是在相对真理下,你做了错的事情就要承担他的后果。不管你是什么恋伤害到别人佛教就不会认同,同性恋我认为没有这个问题,简单的说两个成人,互相爱慕,从而接种而来的情执、性欲都是两个人一厢情愿的,没有伤害对方也没有伤害第三者。那么这关我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佛教什么事?
有的人会引经据典的告诉你这样做不对又或者说这样做没问题,你应该超越这个。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戒律与经典都只是让你成佛的工具。况且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还参杂了不少文化元素,不要忘了释加牟尼一开始只制定了5戒,然后对应不同情况下再制戒。戒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你要了解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必须开悟而且认真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观还有入中论,这些讲的都是超越一切法的智慧。
同性恋这个东西说复杂事实上却很正常,说简单但是却因为违背主流而遭到刁难。排斥同性恋的人是学不了佛的,因为他们内心的暴力根本没办法让他们看到事情的真相,修行是为了修心但是我看到很多的所谓的佛教徒真的很可怜,想一想往往带有个人的偏见与无知。
人类的社会在进步,对于那些反对同性恋的人,佛经与佛教不是你能够拿来挑剔别人的借口,管好你自己的修行,你自己的心,你的功德就比来这里指责别人来说废话强得多。
同性恋的痛苦跟你我之间的痛苦一样都是苦海中众多苦难的一种、我相信佛陀他老人家会告诉你真正的爱是来自于你那颗体验众生痛苦的悲心。而不是斥责。
发表于 2020-1-18 1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这个问题就已生出分别心了哦,众生平等,这样不对哦
发表于 2020-1-18 1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佛教反对同性恋么?
答:呵呵,我连异性恋都不支持……
发表于 2020-1-18 1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性恋是邪淫,有重罪!
发表于 2020-1-18 1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a从出世间修行人的角度来说,异性恋、同性恋都是以无明为根本,情欲为表征。
以世俗角度(注意是世俗、世俗、世俗,不在任何戒律范畴内)来说,我可以说佛教是对同性恋最宽容的宗教了。。。请看下图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1.jpg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2.jpg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3.jpg
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什么?-4.jpg
发表于 2020-1-18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的理论也刚开始悟,但为了不让像我一样的人再痛苦,我决定回答,我从小就对同性有好感,以前也觉得也没什么,就是看了宣化上人和这个上面很多人的回答后,我产生了恐惧,产生了愤怒,为什么佛教要这样对待我们,为什么他们都是对的,我们生下来就是错的,活着遭歧视,死了下地狱,我觉得很多人虚伪,自私,但也很恐惧,我问我的一位老师,他信佛,读书也多,他说同性恋没错,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这个倾向同时不愿接受,他让我读心经,读金刚经,可我依然恐惧,大概两三年,其实现在也有恐惧,后来又看了嘉巴竹旺法王的很多开导,才发现不一样的佛教,我们人都是自私的,我因为害怕下地狱而恐惧,上面那些有些所谓修行者,因为自己没有这个倾向,说什么也无所谓,为什么,尽管我看他们答了很多佛教问题,但是并没有慈悲心,没有菩提心,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如同很多汉地的放生行为,有多少是真正为了那些生命着想,恐怕就是为了有福报吧,还有什么异性不为生殖也是正常的,同性肯定就不正常的,有罪的,我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发心究竟是什么,他想没想到过多少人看到这个会恐惧,异性恋究竟高级到哪呢,从佛法来说,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出轮回的,你生殖固然正确,同性恋因为自己的因缘就错了,哦,呵呵,我佛法不懂什么,那我知道,人本来就是多元的,佛有多少万法门,佛是为了救每一个人的,佛的宽容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好比我们人因为前生的智慧比畜牲多,我们今生有更好的机会亲近佛法,但这不是歧视动物的理由,在佛的眼里,也没有高下之分,汉地的佛也许真的越来越接近神学了,我希望和我有同样烦恼的人看到,不要烦恼,不要恐惧,好好做人,踏实做事,有缘真的好好学习佛法
发表于 2020-1-18 1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昭慧法师之‘同志’议题的佛法观点 -玄奘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任 星期日

2009年11月8日 Langues :

依佛法观点,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同志’课题?吾人不妨从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共同特质作一分析:
一、情欲是生理与心理的综合反应,生理的讯息固然会扰动心理,但心理的欲念也会导致生理的渴求。  
二、情欲是自体爱所延申出来的境界爱,是我爱所拓展出来的我所爱。在诸种欲望之中,情欲系缚众生的力量最为猛烈,它能覆障解脱,但并不是罪恶,因此被归类为‘有覆无记’法。
三、中国古谚云:‘万恶淫为首’。原因是:情欲本身虽无罪,却可能因纵情恣欲或独占心态,而导致伤己伤人的罪行。
四、因此,修道者必须戒绝情欲,专修梵行,以获致心灵的超脱;世俗人虽不必戒绝情欲,却必须节制情欲(不邪淫),以保障家庭的和谐,配偶与后代的福乐。
五、众生名为‘有情’,因此情欲是大多数众生的自然反应。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情与欲可依戒学以节制之,依定学以远离之,依慧学以超脱之——透过戒律的规范,可以让人节制情欲的发展。透过禅定的修习,可以让身心轻安,自然离欲。透过智慧的观照,可以将情感转化,并升华为疼惜众生的大慈悲心。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情欲的共同特质,异性恋与同性恋,同样都是情欲,因此同样拥有前述共同特质——两者并没有神圣与罪恶的分野,也没有蒙受祝福与承受诅咒的殊遇。两者的情欲,同样构成系缚身心的猛烈力道;同样会因纵情恣欲或独占心态,而导致伤己伤人的罪行;同样可予以节制或予以戒绝;同样可予以转化或予以升华。以异性恋的立场来指摘、歧视或质疑同志,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也因为佛法对情欲有如上见地,因此在佛教中,同志较未受到宗教性的压迫与诅咒,也未被视作需要‘矫治’的病患;同志的情感生活,并未受到众多的注目与讨论。至多是‘不习惯’旁观同志恋人的亲蜜动作,但话说回来,吾人又何尝‘习惯’旁观异性恋人大剌剌的亲蜜动作呢? 夫物不得其平则鸣。既然在佛教中,鲜见类似其他宗教对同志不利的神学论述,不曾出现‘到底是要接纳同志,还是要改变同志(的性倾向)’的两造辩论,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同志们强烈的不平之鸣。大家似乎很有默契地将同志的性取向,划归个人生活惯性,礼貌地保持着缄默态度,而不会就着道友或信众的性倾向,作出主动的调查 或访谈。

然而,难免还是有些负面的声音,出现在佛教圈里。此中最常听到的就是业障论,声称同志的性取向,来自恶业的招感。然而我们要问: 一、同志较诸异性恋者,真有较为深重的业障吗?是杀、盗、淫、妄的哪一桩,足以与同志产生必然的因果关联?要知道,同志本身,并不因其性倾向而受生理或心理之苦;同志之所以受苦,更多时候并非来自业果报,而是来自异性恋的主流文化。倘若去除了这种文化偏见,同志的身心安乐,与一般异性恋者是毫无差异的。
二、同样的荒谬逻辑,出现在对待女性、残障、病患、灾民、奴隶与动物的身上。好像她(他、它)们屈居弱势而承受苦迫,是活该报应似的。这种浓厚宿命论气息的‘像似佛法’,广泛流传于佛教界,以紫夺朱。持此论者,不但无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而且经常对受苦众生‘伤口抹盐’,让她(他、它)们倍增二度伤害。
三、退一步言,即使同志的性取向,真有来自恶业招感的成分,但试问无始生死以来,谁能保证自己没有恶业?各种不同的恶业,招感不同的苦异熟果。面对众生的苦异熟果,佛弟子理应学习佛陀的‘护生’精神,悲悯、拔济、协助其离苦得乐,断无视其苦为‘恶业招感’而予以压迫与诅咒之理。
四、更何况,同志的身心状态,大都良好,只要对他们不施以歧视、压迫,他们可以自得其乐,还不需被施以悲悯、拔济。
五、恶业有种种,歧视、压迫以恼害众生,正是恶业之一。准此,同志的性取向,是否有来自恶业招感的成份,尚未可知;但是对同志的歧视、压迫,肯定就是恶业;社会中如果存在这种共同偏见,那就是恶法‘共业’。因此歧视同志的异性恋者应该断除如是恶业,并以‘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清净共愿,来改变歧视同志的恶法共业。  金刚羯磨显密佛学社  异性恋主流文化对同志所施加的恶业,只要一日不改,那么,同志将自己的性倾向当作是一种深邃的秘密,就成为无可避免的心理自卫机转。这或许也导致许多同性恋情,因于当事人的焦虑感、不安全感,以及欠缺社会性支持,而无法免于悲剧性的结局,乃至造成了部分畸形发展的性泛滥现象。
世人面对此诸同志悲情,不但无法体会‘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道理,反倒有意无意地将这些恋情失败的悲剧与性氾滥的现象,拿来证明‘同志’在品格与生、心理方面,确乎较为卑劣,这当然更激发了同志的愤懑之情与不平之鸣。这种恶性循环的互动模式,于是搅拌出了更多的恶业与苦迫。 为了改善前述恶业与苦迫循环无已的不良现况,同志运动实有其必要。作为一个众生平等论的服膺者,佛弟子应大力支持同志争取平等对待的权益,而不只是保持高度礼貌的缄默而已。

Source: 金刚羯磨显密佛学社

http://www.buddhachannel.tv/portail/spip.php?article3037
发表于 2020-1-18 13: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一个真正能了悟佛陀说的真理的佛教徒,对待同性恋就像对待正常的异性恋一样,佛陀教育我们“差别心”是邪见,因为佛教认为同性恋或者异性恋的本质或者所有感情包括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其实是一样的,是因为“自我”缺乏安全感,而且由于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寻找的另一个生命体,作为感情伴侣,同理,同性恋也是出于“自我”缺乏安全感,且需要解决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才找的另一个生命体,所以同性恋和异性恋本质都是一样,佛教认为一切感情都是不稳定的,是无常的,佛为什么称之为佛,是因为佛战胜了“自我”,或者了悟了“自我”是不存在的,所以佛不需要一个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同性恋,你可以不用觉得有任何自卑或者挫败感,同性恋和异性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佛教不会排斥同性恋,如果有佛教徒排斥异性恋,那就证明这个人修行层次非常低,还有很重的“差别心”
发表于 2020-1-18 13: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问题前,无论我们问何人关于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我们问的对象他也是人,也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的一员。真正的答案在你们的心中,而不在于他们该如何回答。我甚至无意去反驳那些借由佛法反同的人。为什么说是借由佛法反同呢,他们大部分都是截取某一些片段,然后说书上说了,不可以有同性恋的,这样是有违因果的等等。先抛开书本,我们都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难道我们不能有自己的判断而必须完全依靠书本吗?说到这里,书会说这个锅我不背。其实,或许是他们自己恐惧甚至厌恶同性恋,然后就想从佛教经典里面来找例子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说到这里,就像同性恋也会想寻求宗教的肯定来让自己好过一些。无论赞同也好,否定也罢,其实一旦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还存在什么恋吗?就像那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好像每个人都会想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说到底你支持或者否认也仅仅是你的态度或者想法罢了。至于说同性恋会不会带来孽,我想说,无论同性恋也好异性恋也罢,只要是恋,那我们都是在修行,渡劫。并不是说情不好,而是我们都终将在每段感情上面明白什么,领悟什么。学习佛法的目的在于修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尽量减少恶行,明白这天地间的规律道理。同性恋要面临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社会的不理解歧视,以及自我的认可问题等。其实,如何应对他人的歧视,恶言恶语,如何找到内心的认可,如何坚定地走下去,这些不正是在修行吗?/BTW,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辨证地去理解,谢谢。
发表于 2020-1-18 13: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
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
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
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

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

白话:
为什么会成同性恋呢?因为过去(或前世)曾经:一、讥嫌、戏笑、毁谤他人;二、喜欢穿着女人衣服;三、与有血缘关系的女子行淫;四、没有真实殊胜的德行,却接受别人的礼拜。

如何转变呢?首先要忏悔往昔所做过的上述四种恶业,以后不再复造;其次,以敬信心和欢喜心,造作佛像。
这样,就可以除灭以前的罪业,同性恋之心也会熄灭。

佛告诸比丘。
……
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二处行淫犯不可悔。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
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犯不可悔罪。余轻犯罪同上说。
……
——引自《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

白话:(五戒)优婆塞(居士)于男子二处(口处.大便处)行淫,犯戒不可悔(即破戒),不再是(五戒/满分)优婆塞。
需要忏悔清净后,重新受戒,方可称(五戒)优婆塞。

末学仅仅是肤浅的众生,迷茫的众生之一,末学讲的不算数,只有世尊,佛,所讲才是明灯,才是真理.好好听佛的话就是报佛恩的一种方式.

末学也从未鄙夷,抑或瞧不起过同性恋,但也更不会提倡和认可这种行为.

佛是慈悲的,佛是正遍知,他知道我们这些众生会犯的错误,也不会怪罪我们.事实也没有责怪和呵斥过我们.

佛用谆谆的软语给我们指出了错误,慈悲向我们人道众生开示了解决的方法,即忏悔后制佛像.

同时末学愿望我们不要提倡同性恋,用慈悲手法去包容接纳同性恋人,把正信佛法辗转开化,传给更多的人.

弟子合十,愿见者欢喜,福慧增上.南无阿弥陀佛.

附带宣化上人对同性恋的开示
同性恋是自掘坟墓
http://www.xuanhuafb.com/html/xhkse/xhkse58.htm
宣化上人:同性恋是亡国灭种的行为
http://www.xuefo.net/show1_54081.htm
发表于 2020-1-18 1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这个要讲就得扯上色法,在色法里有讲到男性有男性根色,女性有女性根色。但要是男性根色或者女性根色发生了混乱,就可能产生不被常人所认知的群体。那么对于佛教来讲只能说是因缘和合的问题。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眼睛明亮,有的人是同性恋。这都只是受业力影响产生的独立个体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5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