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19|回复: 20

人是怎么废掉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9 16: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弱的? 镜面问题: 人是怎么变强的?
发表于 2020-1-19 16: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不容易拥有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症状轻的:沉溺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来得更快)、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症状重甚至犯法的:赌博(轻易获得「金钱」)、吸毒(轻易获得「爽」的感觉)等。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只愿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不愿意接收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分析报告等)。由于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离了这部分内容,基本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有两类:① 习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来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如:和运动员比学习成绩,和学霸比体育);② 习惯于拿别人做事情 A 的时间来做事情 B,来假装自己在事情 B 上做得好(如:「炫耀」自己在节假日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工作,但也仅仅是在节假日才能如此)。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在工作中,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然后骗自己很充实。没有改进,便也没有剔除糟粕的意识,于是需要重复的东西越来越多,消耗时间也越来越长,到最后,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实不仅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进步的空间。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在学习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只听不说、只看不写、只学不练,还麻痹自己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这种「浅层」的学习遗忘极快,有时还不如不学。比如,天天学英语,却从不写英语文章;再比如,天天花大量时间刷知乎,却从不写答案、写总结。
发表于 2020-1-19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短期的努力无法带来超额的回报,就因此放弃了努力。这点在聪明人身上尤其明显。
以前念本科的时候身在top2,身边几乎都是聪明人。这些人在念高中的时候,别人花了一个星期搞明白的问题,他们可能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就能搞明白,从此对这类题型就可以闭着眼睛答对了。这种短期研究带来长期超额回报的机制,反复的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之中,导致大家后来出现了一种错觉,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努力带来长期的回报。
后来进了大学,身边的牛人更多了,人生的维度不再是单一的学习了,很多人发现以前自己熟悉的这种机制渐渐失去了作用,于是很多人渐渐丧失了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就不再愿意去努力了。
比如微积分,不是看一个礼拜的书就可以考100分;
比如追女生,不是跟妹子交往一个礼拜就可以表白成功;
比如学习编程,不是自己啃一个礼拜《C++ Primer》就可以完美解决八皇后的问题;
比如学习投资,不是研究一个礼拜的巴菲特就可以投资赚钱了。
进入到成人的世界之后,事物的复杂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所有回报的获得周期变得越来越长,需要投入的努力和坚持也越来越大,而之前自己所仰仗的聪明,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
人们总是重视短期的努力所达成的效果,而轻视长期的付出所带来的的回报。一旦短期努力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就不愿意再去付出了。很多人,就这样慢慢的废掉了。
---------------
1.8K个赞了,也被大家顶到第一个回答了。感谢大家!
说了问题,也得说说解决的方式。
其实上面所说的颓废的原因,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的出现过,包括我自己。所以我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克服。
我自己感觉最好的方法,是很多事情都通过短期的努力先尝试一下,时间可以是两个礼拜到一个月;之后如果因为毅力的原因,或者碰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没关系,可以先把这件事情放下,转到下一件事情中。这样尝试过几件事情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回过头总结一下,看看有哪家事情对自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积累或者改变,哪怕是很微小的积累或者改变。如果有的话,可以再尝试将这件事情捡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尝试去学一件新事物的时候,在初期可能会学的比较快,也就是所谓的新手福利;但很快就会进入瓶颈,很多人可能会在瓶颈期选择放弃。但是如果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初的瓶颈好像不再是瓶颈了,可以通过有限的努力进行克服。
所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暂时走开一下,也只是人之常情,这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是否潜移默化的有了积累,是否可以突破当时的瓶颈,是否值得你继续坚持去做。
-------------------
留言里有位 @清雅微言 讲的特别好,这里引用一下:
以前我种过哈密瓜的种子,每天浇水希望能看到它发芽,长大,结瓜。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它连颗嫩芽都没长。我就放弃了,把它随便放在阳台一角。过了一段时间,我家又有新的植物来,我找花盆安置的时候,在角落发现原来那个种有哈密瓜的盆子,里面有一株干瘪了的嫩芽。原来它也曾努力生长,只是我给的耐心和时间不够。
发表于 2020-1-19 16: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01
2012 年春节,回家的高铁上,满眼都是笔挺的军绿色。老班长们安静地望着窗外不断退去的风景怔怔出神,或者把座位上提供的各色杂志在膝头摊开,大部分人是读不下的,因为近乡情怯快要写在他们的脸上。
更多的人是斜靠在车厢里,跟不同部队的战友嬉笑畅聊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乘坐高铁。
回到家乡的第一个晚上,我睡得很早,起床却很迟。事后想来,支撑我五年早起的原因似乎只是起床号。
家乡是座三线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并不穷苦。人均工资两千块的年代,家里的顶梁柱在煤矿可以拿到六千块以上。在过去数十年里,小城的 GDP 一直排在省内前列。
回家后,我的去向由政策分配,根据「从哪来,回哪去」,我必须回到父亲的单位,也就是煤矿。这也是很多家乡青年的选择,确切地说,是大多高考失利的男生不得已却又是最平稳的选择。
我很难确定家乡大大小小的煤矿兴起于什么年代,只知道煤矿里有很多「兄弟兵」,「父子兵」,而我将成为其中一员。
02
我对煤矿的印象始于儿时的矿内公共澡堂。家里不远就有一座煤矿,规模不小。儿时的眼里,它几乎承载了数个乡镇「大人们」的喜怒哀乐。
下井工人的上班时间很精确,下班时间却很难说,但不论是谁,上井之后的第一件事总是洗澡。
矿内的浴室很多,小时候我去过好几个浴室。不论是哪一个,任何时间去,里面都是些浑身乌黑的叔叔伯伯们。父亲从未在刚上井后带我洗过澡,后想来,可能他是不愿让我见到他和那些「黑伯伯」们相同的模样。
我不喜欢在那里洗澡,因为水池里的热水对我来说太烫也太深,不管父亲如何鼓动,附带着「黑叔伯」们一次次调笑,我下水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二队的人今天上来得早,池子都被他们弄得黢黑,带孩子去洗淋浴嘛。」
说话的人站在水池中,上半身的煤灰热水一浸,变得层次分明,或浅或深的墨水从他的胸口流下来,形成一道道沟壑。脸上也是乌黑一片,配着被安全帽压瘪的头发,活像一颗大煤球。
我上中学之后,父亲已经辗转三个煤矿,换了数个岗位。他每个月只回两三趟家,而且没有规律,以至当我放学后回家见到开门的是父亲,心中会产生惊奇的感觉。
父亲轮休在家时喜欢睡觉,睡得早,起得晚,仿佛永远睡不够,醒来之后常常对着电视发呆。脸上的神情严肃而呆板,极少与母亲和我交流。
老人们总说,男人在煤矿工作久了,都会这样,累的,累得人麻木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发表于 2020-1-19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懒,闲,不思考,不学习,四者结合必废,神仙都不换。
发表于 2020-1-19 16: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怎么废掉的?-1.jpg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9431819233587201
世界上 99% 的人都不愿意承担,让他们梦想实践的代价。如果你只想过一个慵懒毫无纪律的人生,妥协于自己的感觉并且感情用事,你必将一事无成!反之,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律,你的人生将会变得大不一样!From Be Inspired
发表于 2020-1-19 16: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输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信息的投入产出组成的,你看视频,刷新闻,读公众号,都是一种输入,当你开始输出的时候,你的投入才会通过大脑的思考和逻辑,内化成对你而言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不论是打游戏成瘾,还是看电视剧看到疯魔,在我眼里,都是一种失控的输入,是一种零输出,是一种对生活完全的透支。

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输出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就好比我们高中的时候,练作文,你光看范文半点用没有,必须自己动笔写才会有提高。

一个人如果很长时间不输出自己的知识,自然就没有兴趣去做这件事,继而更加不会锻炼到这种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被吸收的知识不断被遗忘,知识变成废料。

而这,也是生活中大多数人每天在做的事。想想你上次看的公众号内容,你还记得多少呢?
发表于 2020-1-19 16: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是谁掌控了你

文/沐阳
01 为什么情绪失落时你很难再坚持
为什么情绪低落更容易使你屈服于诱惑?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决定真的改善心情吗?遭遇挫折的时候自我批评和自我原谅哪个更有助于你重拾信心?你了解的解压方法有哪些?你有没有在幻想未来的自己,因为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会带来诱惑,让你一直拖延和不去做某些事。
多项研究表明:情绪低落会使人更容易屈服于诱惑,不管你信还不信。其实这和压力勾起欲望机制相似,自我怀疑,焦虑,抑郁等我们可以称作情绪低落,也可以称作压力。压力就相当于是我们人体的应激反应,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我们的大脑会做出相应的指示来保护我们的人生安全。但那只是一部分,我们的大脑同样希望我们精神愉悦,压力来临之下,通过大脑的指令会促使我们机体分泌更多的压力荷尔蒙,这个压力荷尔蒙又会促使大脑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我们称之为快乐因子。但多巴胺只是带领我们去追求快乐,却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快乐。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去选择打游戏?因为大脑得知我们不快乐时,会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只要你的大脑和某种奖励联系起来,你就会去选择这种方式。之所以会联系起来,是因为之前的经历告诉你它曾带给你快乐。再回到多巴胺上来,因为它只是引导你去追寻快乐,并不能让你感受快乐。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打完游戏后仍感内心空虚,甚至情绪比以前更差了。换句话说,这种方式是在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2 你患有“虚假希望综合征”吗?
再来谈一下决定改善心情的问题,当我们面对罪恶感、焦虑和压力感到倍受打击时,我们会想到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决定作出改变。研究表明:我们最容易作出决定的时候恰恰也是我们处于低谷的时候。比如暴饮暴食,熬夜追剧,疯狂购物之后,我们内心有些失落,觉得浪费了光阴。这时候我们似乎很喜欢下决定,决定做出改变,好像一下子就有了控制感和放松感,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犯错误的人,只觉得自己能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发誓改变会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喜欢想象改变之后的生活,幻想改变之后的自己。
不幸的是,就像奖励的承诺和缓解压力的承诺一样,改变的承诺也很少能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不切实际的乐观可能给我们一时的快乐,但接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失落。作出改变的决定是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就感觉良好了。但真正作出改变时面临的挑战却会给你当头一棒,奖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获得。当我们第一次面对挫折时,失望就会取代最初决定改变时的良好感觉。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会再度引发曾经的罪恶感、抑郁和自我怀疑,而承诺改变的情绪慰藉作用也消失了。这时,大多数人会彻底放弃努力。只有当我们感觉失控,需要再次拥有希望的时候,我们才会再次发誓作出改变。于是,这个循环又开始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假希望综合征”。


03 提升意志力:尝试与自己对话
如果你认为提升意志力的关键就是对自己狠一点,这么想的或许不止你一个,但是,你错了。众多研究显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如果你遭遇挫折或失败,请试着与自己对话,试着包容自己,自我谅解。因为当遇到挫折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怎么安抚这种感觉,应该是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试着包容接纳自己,而不是负有极强的罪恶感,自我批评,怎么恶狠狠的逼自己长记性。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批评反而会削弱自控力,和其他形式的压力一样,它会让你立刻寻求安慰,比如疯狂购物,陷入游戏无法自拔。所以再难的时候,请试着原谅自己,因为自身的对抗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情况。


04 缓解压力的最有效策略:让大脑不再产生压力反应
虽然很多流行的解压方法没什么用,但有些策略的确管用。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发现,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影。
有效和无效的策略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或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这些物质还会让大脑不再对压力产生反应,减少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产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应。因为它们不像释放多巴胺的物质那样让人兴奋,所以我们往往低估了它们的作用。我们之所以忽略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起作用,而是因为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大脑一再做出错误的预测,不知道什么才能让我们快乐。也就是说,我们经常阻止自己去做真正能带来快乐的事。 下一回,当你面对压力,即将作出缓解压力的承诺时,可以考虑尝试一下更有效的解压方法。


05 不要让未来的自己成了陌生人
你是否经常幻想着未来美好的自己,来妥协现实当中自己的不完美。你总想着,以后会变好的。因为未来的自己带有不确定性,这边充满了诱惑,它让你变得拖延,变得有借口。从而忽视现在需要努力,需要付诸实践的自己。如果我们真的指望未来的自己能这么好,我们确实可以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做好所有的事。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作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自控力,我们仍然愚蠢地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面临冲突。“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就像“天降救星”一样,在最后的时刻出现,拯救那时的自己。所以不要让未来的自己成了陌生人。试着安排自己的生活,让它变得有节奏,内心安宁就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发表于 2020-1-19 1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当你给自己画了个圈圈,还永不逾越的时候。
2.当你觉得在你的家族里,就出了你一个大学生,仅仅本科毕了业也很厉害的时候。
3.当你觉得你家里没有门路,比不上那些家里走后门,有门路的同学而自暴自弃的时候
4.当你觉得自己家里人脉广泛,家里财力富余的时候而不思进取的时候
5.当你觉得下次努力就好的时候
6.当你习惯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做的时候
7.当你今天还做不完昨天的事情,还要放到明天去做的时候
8.当你总是在碰到困难时安慰自己,觉得自己比我那些没上高中的初中同学,没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强多了的时候
发表于 2020-1-19 1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火入魔的他,最后连砍自己老婆 37 刀。尸检报告显示尸体手脚都断了大半,脖子只剩下了一层皮肉还和躯干连着,身上找不到一块好肉。
2007 年秋天,宋勇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本小册子。
家里没别人,只有他老婆正在做饭。他们本来还有一个女儿,高中上了一年半,不想再读书了,跟家里大吵了一架后,趁着一天晚上,偷偷背着包,说去城里打工,之后半年杳无音讯,只托同村的回来传过一次话,说她过得很好,让宋勇两口子不要担心她的安全,别的就什么都没了,甚至连电话都没留一个。
宋勇又气,又拿女儿没办法,从那之后,家里就只剩下了他和老婆两个人过活。
吃饭的时候,宋勇老婆才注意到了他放在手边的这本册子,黄色封皮,上面画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人像。
「这是啥子?」老婆问。
「汪河那边新建了一个庙,人大师来传法,也给了我一本。」
「你还懂这个?」老婆嗤之以鼻。
宋勇识字不多,上过两年小学,只有勉强能写出自己名字的文化水平。他老婆倒是比他还高一点,据说以前还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惜家里穷,没能继续念下去,年纪轻轻就被宋勇用一辆自行车装的碎票子和两头猪仔做彩礼,娶回了家。
宋勇也不着恼,闷头吃着饭:「听他讲了几句,挺有意思的,心里没这么烦了。」
老婆就不说话了。
她知道,因为女儿的事情,宋勇心里一直憋着火气呢。
吃了一会,宋勇忽然说:「过两天庙里有个大会,大师给我们讲经,我准备去听听。」
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是农忙的时候,晚上的男人不是凑在一起赌牌,就是去镇上喝酒找乐子。宋勇老实,是个闷嘴葫芦,不好这口,成天就在家里看电视,老婆觉得他去庙里听听也挺好,怎么都算是个文化活动。
过了两天,宋勇准时去了庙里。
讲经时间出奇地久,一直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老婆才在家门口等到了宋勇。他拎着一个金灿灿的牌子,还有几本书,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小路上走了回来。
老婆问他听的怎么样。
他竖起大拇指:「大师是高人,指点迷津。」
「这都是些啥玩意?」
「庙里送的,说我是有缘人,捐了点香火钱,然后大师亲自送了我经书,还有这块牌子,保平安的,让我挂在床头,我听人说了,灵验得很。」
老婆觉得不太对劲:「你捐了香火钱?捐了多少?」
「不多,就两百。」宋勇摩挲着金牌,爱不释手。
老婆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宋勇平时里节俭,別说两百了,就连二十块钱的衣服都不舍得买,成天里穿的就是那件灰不扑腾的老头衫,她想不通,那大师到底有什么法力,能让宋勇心甘情愿地捐出这么多钱?
但自从女儿走后,她还是第一次看到宋勇这么开心,她没舍得打断宋勇的兴致。
「你下次也该去听听,大师说了,让我回头带你一起。」宋勇头也不抬地说。
「我不去。」
「为啥?」宋勇终于把目光从金牌上头移开,看向了自己的老婆。
「家里事多,哪走得开。我没这闲工夫,你去听听,回来跟我讲,也一样。」老婆随便找了一个借口。
「娘们就是这样,头发长,见识短。」宋勇嘀咕着。他没有太往心里去,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重新回到了那块金牌上,「大师可真是高人,高人呐。」
2.
庙里讲经不是每天都有,只有每周二和周六的晚上,各有一场。平时大师不在庙里,而是云游四方,开化信徒。
宋勇耐着性子等了两天,好不容易挨到了周二,天还没黑,他就早早地从田里回来,把农具一放,就张罗着要洗澡。
「好端端地,臭美啥?」老婆一边收拾农具,一边嘟囔。
「你懂啥,这叫沐浴更衣,沐浴是啥意思,你明白不?」宋勇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老婆没见识了,「大师上次说了,心诚才灵。」
「我看你跟大师过日子去算了。」老婆嘴上抱怨,手里却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地烙好了饼,端菜上桌,「洗完赶紧吃,吃饱了再去。」
宋勇很快冲干净了澡,吃了几口饭,总觉得兴奋难耐,干脆拿了个袋子,把饼和咸菜装上,扭头就出了门。
「发什么神经?」老婆在厨房里伸出头喊。
「吃不安心,我赶紧去,去晚了没位置,饿了路上吃。」宋勇头也不回地摆摆手里的袋子,跨上了院子里那辆骑了八九年的破旧摩托。
刚坐上去,他一拍口袋,匆匆又下了车,钻进了屋里。
「又咋了?」老婆问。
「忘带钱了。」
「带啥钱?」
「进庙里不得给人大师香火钱?给少了就是心不诚,佛祖就不保佑你。」
「你上次不还是说大师不信佛,信那个什么……什么神来着?」
「管他什么神,都要香火。人大师能白白给我们讲经?」
宋勇把一个信封揣进了兜里,那是他们放在卧室床头柜子里的,老婆眼尖,一下就瞅中了:「你作死啊,把家里钱全带走干嘛?」
「存折里不是还有吗?」宋勇难得敢在经济问题上跟老婆顶了一回嘴,「而且我就是带着,又不是全捐出去。」
老婆还想骂他,可宋勇快手快脚地上了摩托,一踩油门,滋溜一下跑远了。
宋勇果然没有说谎。
晚上回家的时候,老婆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了他的信封。
还好,原本装着三千多的信封里,真没给他捐光。
——好歹还剩下最后 50 块钱。
3.
之后的几个月里,宋勇家里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能看见「大师」的影子。
黄布、金牌、蒲团、经书……宋勇每天晚上只要一有空,要么就是去庙里听讲,要么就是一个人坐在床上,练所谓的「功」。
大师告诉他,这种功如果练成了,就能超脱人世间的苦恼,永登极乐,再也不用受任何苦处,只有灵魂永恒,无尽欢喜。
只是这种功练起来很难,不仅身体上要勤奋,心里更要诚。
宋勇听不懂就问,什么叫心诚?
大师笑了笑,背着手不说话了。
宋勇的眼珠子转了又转,最后落在了大师身旁不远的募捐箱上。
他一下子觉得自己悟了:心诚,就是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神明,奉献给大师。
大师见他这么上道,孺子可教也,也甚是欣慰,跟他攀谈了之后,背着别的信徒,偷偷摸摸地告诉他,其实这种功法,还有别的神妙之处,就是如果练到大成,不仅自己得道,甚至可以福及家人,带着她们一起去极乐世界享福。
宋勇的眼睛顿时亮了,他连忙问大师,自己有这个资质练到大成吗?
大师有些为难,说他的资质不算上佳,关键是入门太晚了,实在可惜。
宋勇肠子都悔青了,他觉得他就不该在村子里荒废自己这么多年的人生,如果早知道的话,十六岁那年他就背着包离家出走,去找大师磕头拜师了。
但大师话锋一转:「不过你也不是没有好处,整个十里八乡,就你的心最诚。」
听着大师话里留了余地,宋勇连连恳求,请大师指一条明路。
大师沉吟良久,才低声问:「除了你自己之外,你还要带几个家人上路?」
宋勇刚想说「一」,忽然顿住了,犹豫良久,才嘴唇微微颤抖,一咬牙,用手指比了个「二」。
大师目光中似有不满,不知道是嫌这个数字太少,还是太多,最后还是吐了口气,给宋勇递了一个小药包。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发表于 2020-1-19 1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状态会越来越糟糕,本质上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持续的给予他负性的反馈。


现在的很多人特别热衷于“时间管理”“个人提升”,殊不知这些所有的尝试,在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要素的前提下,全部都是缘木求鱼,是不可能实现的。


很多找我咨询的人他们都有着自身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痛苦,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很拖延,有的人和周围的人际关系有问题,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潭死水毫无乐趣,他们也做了很多针对的这些问题的努力,比如去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习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做那些能够让他们“快乐”的事情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他们的这些努力基本都是无效的。


至于原因,就要归结于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基本要素——“情境管理”。


人是情境的产物。我们所有的认知和思维都会受到所处情境的影响。我们不断地从外部情境得到反馈,不断地受到外部情境的暗示,不断地因为外部情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境。


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隐含的“时空假设”。这种时空假设会随着我们当下的境遇不断地变化。但也会随着我们固化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而不断地“固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床上玩游戏躺了两天,但如果你出去散散步5分钟,在这两种情境下,你的心理状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躺在床上玩游戏时,你对世界的“时空假设”会越来越狭隘,你关注的、你想要的、你觉得和你有关联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当这种狭隘缩小到只剩下你和游戏这两个小小的“颗粒”时,你隐含的“时空假设”就等同于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你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周遭的一切好像都和你失去了联系,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你不想做,事实上处于这个情景下你除了继续打游戏也的确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为在你现在的“时空假设”里,打游戏时唯一和你有联系的事情了。


你在一家公司上班,做了5年。工作内容没变化,人际关系没变化,自己的生活也没变化。于是在这5年的时间里,你对自己未来的“时空假设”就被固化和局限在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给你的自我认知中。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丧失了锐利”“磨平了棱角”,本质上是因为在你的时空假设里,世界就只有这么大了。
不管你主观上、或是通过互联网看到多么大的世界,你的潜意识也不会相信——因为在你的时空假设里和你有关系的就只有这么一点大的世界,在你固化的生活情境之外的一切,你潜意识里都认定了那些和你没有关系。


曾经有不下十几个这种在一家固定单位工作了好多年,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人找我咨询过。他们也很想做出改变和突破,也想做出新的尝试,但总是不敢,也总是迈不出那一步。
我说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不敢迈出去,因为你潜意识里并没有把那个更大的世界当成是属于你自己的“时空假设”,你不在那个更大的世界里。
就算你去过很多的地方旅行,但你心理上也无法把那些情境认同为是属于你的。所以对你来说,更大的世界只是一个理性认知上熟悉、但潜意识里陌生且被你拒绝的情境。


一个人的“时空假设”决定了他对于自身未来的全部愿景,在他自身的时空假设里所包含的,都是被他认定为是会和他有关系的。不管这一点最终能不能实现,但只要他的时空假设包含一个东西,他就一定能付诸行动去追求这个东西。


但如果一个人的时空假设是苍白的,狭隘的,渺小的,那么他的世界、他的生活一定是充满了无聊、无趣、和无意义的。
当这个人的时空假设里连他自己都没有了的时候,他就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抑郁也就因此而生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空假设”都是隐含在潜意识之中,所以这从未引起过我们的重视。但事实上它又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地图。我们会通过不断地经历和成长,不断地修正和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地图。


很多人会说,人的确是会受到情境影响,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受到外部情境的限制。更成熟的态度是,令自己的心智变得更强,令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情境,而不是受到情境的干扰。


没有错,我们理解“时空假设”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为了令我们能够超脱情境的限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为情境所影响。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智需要在健康的、且能够给予我们正性反馈的情境下,才能培养为是健康的。
就像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先经受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逐渐拥有健康的心智和体魄之后,他才能够接受高强度的锻炼,成为一个强者。


我们处理自身和情境的关系也是同理。
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受有意识的对于情境影响的认知训练,所以我们无法直接凭借自己的认知和意志力去对抗情境的影响。


更成熟的做法是,先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的外部情境,令情境多数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正性的反馈,我们处于一个舒服而健康的生活情境中时,才能能够将我们的“时空假设”固化为是健康的,然后我们才能够用我们这个健康的、稳固的时空假设,去驾驭环境。


怎样将我们的生活情境改造为健康和舒服的?


一、拓展你生活情境的丰富性。


就像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周末你在家躺床上连玩了两天游戏,这就是一个固化的情境。
你需要让自己时不时出去散散步,或者索性别在家里打游戏,约几个朋友出去打打台球,这就是在丰富你的生活情境;


或者你每天都要去上班,那每天都可以尝试采取不同的路线去公司,看看不同路上的风景;


和女朋友鼓掌,也别老是那几个地方那几个姿势,多尝试不同的环境与场合;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不就是多尝试生活的不同可能么?有必要扯到什么生活情境、时空假设之类的吗?


有必要。


当你理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时空假设和生活情境对我们的影响之后,你再去拓展你生活的不同可能性,这和你不理解这些去做事情,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动机,去做同一件事他带给你的反馈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练习冥想,你为了让自己只是每天做满20分钟的冥想,和基于对冥想体悟的兴趣去练冥想,不仅是结果、连过程的体验对你来说都会是完全不同的。


二、远离总会给你带来负性反馈的生活情境。


我举个有点无厘头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她总是去一家店买衣服。但是那家店的店员对她的态度非常的恶劣,女孩每次去购物她的体验都非常不好。
而且那些店员因为她经常来,就每次都变着花样嘲讽她,她好土,选衣服真没品味,今天的打扮真垃圾。
这个女孩非常的痛苦。但她还是每次都去那家店买衣服。
别人问她明明去那家店总是受侮辱,为什么还要去呢?
女孩回答:因为我习惯了去那家店啊。
别人问:那去别的店不是一样能买衣服吗?换一家常去的店不就行了?
女孩犹豫了半天搪塞道:我太懒了,不想换;新的店说不定店员的态度也一样恶劣啊;别的店我不熟悉,换新店好麻烦的;


这个例子,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够看出其中的荒唐。但很多人,有无不是在他的生活中重复着和这个女孩一样的荒唐:一个总是伤害她的男朋友,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一群总是拿他取乐的朋友,来自父母的毫无道理的管束……


他们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而总是将自己置于这些会给自己带来持续伤害的情境和关系中。


旁观者痛心疾首的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希望他们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但往往当事人自己,却总有着千万般理由:没办法,我爱他,不可能离开他;这份工作虽然不理想,但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到更好的了;那些人虽然总是嘲笑我,但毕竟是朋友,我不想撕破脸皮……


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即便会承受一定的痛苦、损失、和风险,但令自己从持续负性的情境和关系中解脱出来,这始终只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不是情境和别人在伤害你,而是你自己选择被别人所伤害。


理解了这一点,人才能长大。


三、创造能够给你带来正性反馈的情境,并尽可能的将他们固化下来。


建立一段高质量的关系,养一只粘你的宠物,将自己住的地方改造的温馨舒适、令自己满意,每天下班后去那家格调你很喜欢的小酒吧喝一杯,这些,都是主动改造你所处的外部情境的方法。


其实通过改造外部环境来影响自己,本质上是理解并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自主、自由的在掌控自己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会影响我们。


我们要做的,是意识到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并理解它们能够影响我们的逻辑,反过来,利用这些逻辑,我们就从被影响者变成了主动的控制者。


清醒的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参与“地球online”这场游戏的最高追求。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微博:炼己者风墟 Sina Visitor System
个人微信:fengliu145236
发表于 2020-1-19 16: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1.过度追求“短期回报”
可以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玩王者荣耀我们总是停不下来,而刷题却如此痛苦?
因为游戏里你的每一次行动,几乎都会有实时的反馈跟着。这种超强的“短期回报”系统在一些页游上被运用到了极致:你的每次升级、每次装备强化、每次充值都会变成一个大大的战斗力+10086显示出来,让你的大脑沉浸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只要有投入,马上就有产出。
而自我提升则不同。你很难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得到实时的反馈,你根本无法确定自己今天的行为会在什么时候得到回报,甚至会不会得到回报。
更可怕的是那种“游戏化”的自我提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热衷于将游戏里的反馈机制运用到学习领域,搞起了背单词打卡、读完一本书分享朋友圈这种把戏。
于是眼瞅着自己今天的打卡记录再破新高、自己的读书分享被人频频点赞,我们似乎也在别人赞许的目光中真的完成了一件学习任务,简直完美。
然而这种对短期利益的追求最终会不断强化你的路径依赖,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这世界上大多数真正有用的技能都不是通过几次简单的打卡跟分享就能掌握的,而一旦你习惯了去追求短期回报,那么在这些缺乏有效反馈的长期奋斗项目上就会迅速失去热情。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2.过分关注“他人评价”
上面说到了打卡跟分享。
打卡跟分享,是一种实时的反馈手段,然而也是一种将自己的状态展现给别人的方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跟朋友圈里的赞和转发开始对我们越来越重要了。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与评价固然重要,然而除非利益相关,否则人都是自私的,很难想象他人会真的出于纯粹的善意来不断的监督与鼓励你。很多时候你的分享更容易让周围的人陷入一种集体的焦虑情绪,进而演化成不自觉的敌对情绪。
身边的人会试图用自己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影响你,会试图将你拉到他们的水平上,而你则会在不知不觉中会被他们同化,泯然众人。而更可怕的是,有时候别人会用甜言蜜语来吹捧你,让你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让你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我一直觉得,假如你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那就看看自己跟最一流的人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就够了,至于别人的吹捧,笑笑就可以了。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明。


3.完全的“利益驱动”
有那么一两年,我看完书之后会写个书评。
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竟然也开始有人找上门来,送书求评,还支付稿费。让我十分高兴。
然而过了一阵子,我发现自己写的书评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
因为我写书评的动机已经变了,由兴趣驱动转变为了利益驱动。而既然是利益驱动,那么没有利益,自然就无法驱动了。外部激励削弱了内部动力,这种事情看上去不可思议,实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究竟是在为自己而作呢,还是在为别人而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预支幸福、延缓痛苦
人总是习惯逃避痛苦而预支幸福。
假如你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看看自己的花呗账单就可以了。
一台新的单反,十二期分期,相当于你把现在需要付出的代价延长了十二个月,却提前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为什么DeadLine才是生产力?因为你没法再把它延期了。不然想想你曾经制定的那些计划,都是怎么败在绝地求生、王者荣耀跟舰娘阴阳师手下的?你会在年初做一个“玩游戏规划”么?显然不会,因为这么轻松愉快的事情你根本就不会停下来,你需要用他们去麻醉自己,延缓痛苦的来临。
而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预支痛苦,延长幸福,比如攒够了钱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完成了今天的所有工作再去打游戏;而这些都需要以强大的自制力作为后盾。


“她那时还年轻,不知道一切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


5.不够专精
王阳明说,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我深以为然。
小混混打架,老手都是提刀乱砍,看似血光四溅,实则都是皮肉伤,声势浩大,却无大碍。最怕的是哪个愣头青猛扎一刀,遇到要害,多半就要出事。
然而有的人则推崇乱拳打死老师傅。东也要学,西也要学,这也要做,那也要试。知识付费的出现加重了这些人的病情,他们今天研究脑科学是如何改善强迫症的,明天又去思考如何用新媒体快速变现,后天再报一个全栈工程师的学习课程,忙的不亦乐乎,却都只是皮毛。
你只看到了鸠摩智施展七十二般少林绝技,威风一时。却想不透在这背后,是有小无相神功撑着的。就好像知乎大V们天文地理、谈笑风生,看似无所不通,实则背后多半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撑着,骨架有了,剩下的无非是添皮加肉的事情了。可你若连骨架都没立起来,就想往里面添肉,那就只好得到一只史莱姆了。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以上种种,与诸君共勉。
发表于 2020-1-19 16: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害怕改变,没有勇气及时止损。要么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要么屈服于现实的安稳。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短暂多舛,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活出不废的人生啊。
2. 只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不进行系统完整的梳理与思考。刷微博、刷知乎,被动接受许多资讯,但不进行自主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内心。
3. 拖延症、拖延症、拖延症。下午再做吧,晚上再做吧,明天再做吧,下周再做吧,明年吧……
4. 不进行总结与输出。不能进行输出的知识永远是别人的知识,只有把知识融入自己的逻辑体系,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输出出来,这份知识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5. 沉迷于短期成就感,不作长期投入。于是许多人沉迷打网游、看爽文、微博抽奖等等能获得短期成就感的事情,没有毅力去运动、学习。但实际上,这些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看到回报的事情,会让人生拥有质的飞跃。
6. 工作日随波逐流,休息日躺在床上。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缺乏规划,最终只能“废掉”,泯然众人矣。
7. 作践身体。好的身体意味着充沛的精力、比别人更长的工作时间、更多的专注力,也意味着用更少的毅力就能坚持更难的事情。
8. 眼高手低,读书不多、做事不多,想得太多。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总是梦想自己能做这做那, 寄希望于过去或未来,却不肯在当下付出努力。不读书、不实干,沉浸幻想,患得患失。做了一万个决定,却不肯实施一个。
居然破百赞啦!谢谢大家的支持呀!添加几条~


9. 长期且无意义的熬夜。熬夜不仅对身体有多种危害,更直接的是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精神状态和社交心情。无意义的熬夜毁掉的是当天夜晚,更是毁掉了第二个白天。长期熬夜将导致日复一日的低效率生活。
10. 没有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无法走出“舒适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过着不满意的生活却不敢放弃,面向多重选择的未来却不敢追求。怕苦怕累怕失败,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11. 不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只看眼前,不看以后,不懂理财,不买保险,不在自己身上作投资。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要懂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自己给自己的回报是最大的。
12. 生活习惯毫无节制。饮食无节,饮酒无度,沉迷游戏,拒绝运动,不断放任自己,不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身体和意志都在放任中被消磨。
13. 被外界的琐事占据大部分时间。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事情逼到眼前就做什么事情,不会判断、不懂拒绝,被一些无意义的琐事占据了大量时间,每天精疲力尽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14. 机械工作,拒绝思考。每天机械化地工作,不问为什么,不思考更好的工作方法,工作多年,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15. 缺乏“高亲密度社交”。这里的“高亲密度社交”,指的是与真正拥有亲密关系的人,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人生中能拥有几个能够进行“高亲密度社交”的亲友,能够极大程度上减轻压力、缓解抑郁。世界上只要存在一个真正理解你的人,你就永不孤独。请千万珍惜这样的人。


评论区里有很多知友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先占个坑,明天来具体写一写~
400赞了!非常感谢各位小天使的点赞!依约来写一写“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在评论里看到好多人表示中枪,其实里面有很多条也是答主本人……很多方法我也在摸索中,将我的思考写出来同大家探讨,希望可以对困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很多人一定都是这样:并不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是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无法下定决心去做,或无法坚持做。并且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废了”、“没救了”,焦虑不已,干着急。
下文中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下定决心、坚持行动:


1.  不管怎么样,先做了再说。许多人做事之前会顾虑很多,如果这样做不是最好的选择怎么办,如果这件事不适合我怎么办,如果不能成功只是浪费时间怎么办。能进行这样的思考固然是好事,但更多时候会让我们陷入犹豫不决、只思考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时候,不如先什么都不顾虑,想做的事情就做了再说,在行动中慢慢调整方向,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大多数问题是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才会发现的,行动之前的空想没有太大的意义。
2. 认清自己真正的“舒适区”,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有些人总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区”,但你想过没有,这所谓的“舒适区”是你真正喜欢的吗?是不是不愿走出安稳的被迫选择?是不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向前迈出一步?“心甘情愿”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大动力,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的“舒适区”。
3. 给自己足够的阶段性奖赏。为什么读书的时候,我们能坚持学习,通过考试;打网游的时候,我们能坚持打怪,实现升级,可面对自主学习、提高工作能力、锻炼身体等等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坚持下来呢?究其原因,是这些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见成效,不像背几天书就能通过考试,打几个怪就能升一级一样,能在短期内看到切实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足够的阶段性奖赏,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让枯燥漫长的过程被成就感填满,每一个小小的成就感,都是不断坚持的动力。
4. 学会拒绝,懂得取舍。不要让自己的工作、生活被没有意义的琐事占据。拒绝不想去的饭局、不想逛的街、不想聊的天,并不会让你失去真正的朋友。拒绝没有效率的杂事、建立简洁的工作模式,反而会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5. 坚持思考,坚持输出。将学到的知识、自己的思考、动人的故事等等,所有你觉得有趣、有用的东西写下来。输出、输出、输出,通过这个过程,输入进脑海中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你的逻辑习惯于思维体系,为你所用。输出不仅能帮助你梳理、巩固知识,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出来还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坚持几个月,它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6. 不要吝啬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打个比方,很多人愿意给车买很贵的保险,却不给自己购买保险;愿意花大价钱去保养车,却不愿意花钱保养自己的牙齿。给自己的投资才是最超值的投资,试着把以前用在物品上的钱用在自己身上吧,花钱学习,花钱护理自己的身体,花钱为自己的将来购买一份保障,多爱自己一些,为自己而活。


如果喜欢这个答案,不要只点感谢,点个赞再走好不好~谢谢啦么么哒~!
点赞的人最可爱~!
发表于 2020-1-19 16: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懒而不自知,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恒。
发表于 2020-1-19 1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六年如一日刷豆瓣,知乎,微博,朋友圈。看到了无数种人生的活法,积极向上的,消极想死的;脑瘫但是获得了全奖留学读书的,人美聪明一帆风顺top毕业家里蹲的;一心一意数十年只恋一人终成眷属的,朝三暮四或者被朝三暮四受遍情伤约炮成性的;于是三观冲击成渣,除了本能吃喝拉撒,围观人是人非,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活是好。只是无论怎样,都开心不了的样子了。有钱时一掷千金,没钱时抠出零钱罐里的每一分。被消费主义洗脑,尝试每一种消费形式,学英语报精品小班,健身请健身教练,饮食定制轻食套餐,旅游报最昂贵的旅行团,试图让自己改变,却发现消费只能让自己渐缓颓丧的趋势;而一旦脱离了消费,自己一点没变。走极端的禁欲或者极简主义,在家里抱着一个手机躺一天更不开心。比自己强的人害怕去勾搭,比自己弱的人根本看不上。亲朋好友,能不联系就不联系,联系了也以没什么可说的为理由尽快结束对话。不想打扮自己去见新人,也懒得梳理自己去见旧友。社会联系越微弱,就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哪怕是室友,也懒得抬眼皮去看,一天说不足一句话。若说是活着根本没有目标,恐怕不完全对,只是有着严重的自我设限,觉得自己哪怕再努力也到不了的最高处,于是努力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大后的没人督促让自己自由也不自律,无所谓日复一日的蹉跎。其实有着极尽严苛的为目标而制定的百分百计划,只是每天完全完成不了。8小时的梦里梦到自己做的事情要比自己白天16小时做的多得多。一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写不出来什么,但是回头望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发现,废掉只是因为这6年的一朝一夕中这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不去干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刻越来越多。内心咆哮着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我又能怎样呢的绝望,可是说出来就尤显矫情。只是希望自己五年后,十年后回头看到自己现在写的这一帖,能够嘲笑自己此时此刻的不长进和弱小,然后告诉自己没事,我已经好很多了。而不是,已经完全废掉的嘲笑或者再也笑不出来。后来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其实是努力和不努力的区别太小,或者结果根本完全相反,是因为结果本身就和努力无关,让我信仰崩塌。习得性无助和失败让我自顾不暇。心理压力本身就不小,还天天不自觉和外界去比较,给自己施压。自己有多好自己知道,但是但凡真要拿出去比,自己还是个渣。
发表于 2020-1-19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破千了,好激动~谢谢大家赏脸
人是怎么废掉的?-1.jpg

https://www.zhihu.com/video/948335378197860352
发表于 2020-1-19 16: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上有个法则叫二十英里法则。该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这个法则讲的是: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大约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


如果想走完这段路程,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这样算一下,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也就是五个月左右。


但很少有人能在五个月的时间甚至半年的时间里走完这段旅程,很多人会觉得诧异,只要每天坚持走20英里不就行了吗?五个月时间不行,那么多走两个月还不行吗?知易行难,一件事实践起来总是比想象要困难许多。




人是怎么废掉的?-1.jpg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旅客分为三种。


第一种旅客在前进的旅途中每当道路不顺、天气恶劣时,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等待,等到天气晴好的时侯才走。然而天气晴朗好、路又顺的情况非常少。等到各项条件符合的时候他们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但是之后他们在遇到了外界的干扰情况后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停逗留,走走停停,这种旅客往往需要花费八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


第二种旅客因为刚刚踏上旅程,心情很好,体力、精力旺盛,旅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每天可以走40英里。虽然这种旅客不会受到旅程中的天气和道路因素太大的干扰,但随着旅程的推进,这种旅客心情状态逐渐低落,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和兴趣,之后的时间里行走速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这种旅客往往也需要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所以也印证了一句话,一开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远。


第三种旅客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不论天气好坏,路途泥泞,始终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在旅程中几乎每天都能够坚持走完二十英里的路程,最后只有这种旅客按期走完了全程,到达了目的地。


人是怎么废掉的?-2.jpg



最后,只有保持始终如一每天坚持走完二十英里的旅客才完成了目标,按期到达了目的地。


1.二十英里法则的核心,是拒绝追求一时的努力来追求卓越,在外部的条件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内在的确定性?答案就是稳定,持续。
2.顺境不骄纵,逆境不萎缩,不轻言放弃,谦卑而执着,执着而无畏。
3.二十英里法则就是自律法则,始终恪守上线和下线,学会自律,在不确定的环境里,相信外部条件的不确定,不可控是常态,不要让随时变化的天气和路况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要让自己来告诉自己做什么!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想要去完成一件事,但却往往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而是走走停停,导致最终不能按时地完成任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荒废了时间。


因此如果我们真正地想做成一件事,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一时的拼命努力,而是必须学会保持自律,而是处在诸多外界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稳定,总的来说我们要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稳定而又持续的努力!
2018.6.11更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江城岁月(jiangchensuiyue)。


我特意为你准备了点礼物,请笑纳。



公众号后台回复:“美剧”即可获得我为你精心准备的美剧福利。
回复“书站”获得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极品资源网站。
回复“PPT”获得100套绝美PPT模板。
回复:“简历”获得700套高端简历模板。
回复:“书籍”获得261本豆瓣高分图书EPUB精编版。
发表于 2020-1-19 16: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回答:始终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这个问题变得很热门了,目前关注人数已经快四万人了,浏览次数超过六百万次,目前的回答是两千五百多个,每刷新一次,就会有好几个新的回答冒出来。


青蛇稍微做了一下分析,看了下这个问题关注者的知乎主页,发现很多人的职业信息都是学生,看来关注这个问题的,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吧。


目前热门回答里,获得点赞量超过10K的答贴一共有三个,分别是:
人是怎么废掉的? - 伟大的人民的回答 @伟大的人民
人是怎么废掉的? - 韩宇晨的回答 @韩宇晨
人是怎么废掉的? - peachhhhh的回答 @peachhhhh


三个帖子里,后两个的答主从知乎主页信息来看,应该还是学生。第一个不是学生,但是回答很简短,更近似于抒发感慨。


该话题的分类属于 心理学 拖延现象 励志,青蛇第一次回答这类的话题,希望能给还在学校里的同学做一个参考。


我离开大学好多年了,毫无疑问的说,大学对于我人生轨迹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或者可以说是大学的我,决定了现在的我。


青蛇对于废这个状态的的认知,就是始终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


上面其他答主说列举的项目,其实都可以归属到舒适区这一块。懒,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输入,拒绝输出,没有危机意识,玩手机或者电脑过度,没有意义的熬夜,随意通过手机点餐等,都是你停留在舒适区,拒绝走出舒适区的外在表现。


进入大学的人,会不由自主的认可高中时候老师反复强调的那句话:现在你们辛苦一些,将来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的见识并不够深远,你的家庭背景和之前的教育经历告诉你的都是进入了大学就可以放松。


放松,怎么样才能彻底放松呢?


就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上课,不想回答老师提的课堂问题,当老师在台上讲的时候,你在台下刷手机;
下课,不想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能抄就抄,不能抄的也要尽可能和宿舍的人或者某学霸组成小组,直接共享小组的课题成果;
社团活动里,热闹的,好玩的会参加,需要费心费力的,应付一下就好,何必认真?
兼职?有点累,还是让父母多给几百的生活费简单;
实习?还是在家门口或者学校附近找个实习单位,能混张实习证明就可以了;
英语,过了四级就可以放心的玩了;
考试?60低空飘过,噢耶!实在不行还可以补考,再不行还可以清考;


自己的生活,没有标准;自己的学习,没有底线;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


每一天,每一个月的自己都是在更多的刷新底限,而不是刷新最高限。考试的成绩从90分变成80分,逐渐的变成60多分。逃课的次数也在增加,一开始是有事情才逃课,后来变成了为了睡懒觉逃课,到最后可能上课反而成了稀罕的事情。四年下来,班上可能有一一半的同学都不太认识你,更不要说课任老师了,没有一个老师记得住你的名字。


你的每一次堕落,都会让自己更加舒服,你有更多的时间在宿舍,你有更多的时间在床上,你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电脑前和手机前。


偶尔你会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我有阅读的习惯哦。但是你看的东西,要么是几百万字的网文,要么就是几百字的微博或者知乎短答案。想起来专业课的课本,只有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会想办法背一下核心的考点。


慢慢的,你会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当你想要去思考,发现你的脑袋转的很慢,当你想要表达,张开嘴却不知道说些什么。走在校园里,到处都是人,但是和你没有任何的交集,你只是在宿舍睡觉,食堂吃饭,偶尔在教室里答到。


你有看到优秀的人,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就开始实习,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可以轻松的去那些500强或者知名互联网公司做实习生了;


你看到学霸,从一开始就和课任老师尤其是专业老师搞好关系,认真听讲,门门考试成绩前列。等到了大四的时候直接内推报送,甚至不需要和你们一起准备考研;


而你,只能酸溜溜的,在宿舍里指点江山,某某老师讲课非常差,某某专业课项目作业太多,某某心眼太实在大冬天大夏天的就出去实习。在你看来,那些人得到的东西,都是不值得追求的。但是当你大三大四的时候,当你面临大学结束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否有一些恐惧?


舒适区,可以说是最好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你的精神状态是最放松的,你做的事情都是你熟悉的事情,你可以掌控的事情,你说的话都是你熟悉的内容,你可以确定的内容。你不去尝试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你不去接触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东西,你不去挑战那些让你可能会感觉到挫败,沮丧的人或事。


久而久之,你就成了一只现代社会养成的精致的废物。你用微信聊天,你用饿了么点餐,你上贴吧灌水,你在网游里签到,你彻夜不眠的看百万字的巨著-XX网文,谈起来社会热点,你滔滔不绝,讲起来行业前沿,你能说出过四五六七,面对大一的学弟学妹,你也可以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夸夸其谈,告诉他们哪些课程不重要可以随便翘。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你思考你的未来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茫然无措,你是否认识到了你已经在舒适区停留的太久,你的好日子过的太久,你已经成为了一只精致的废物。


出了学校,你什么都不是。


如何避免这一切呢?青蛇只有一个答案,走出你的舒适区,尽力去挑战自己。


如果你的能力的上限是100分,那么从明天起,开始挑战101分。


你在大家面前公开讲话会紧张,那么久强迫自己上台发言,在专业课的项目小组结稿的时候,争取做那个总结的人;
你觉得自己专业能力太弱,那就主动和专业老师聊天,我们大学的老师,还没有丧失师德,还没有变成市场经济的教育动物,面对好学的学生,总是愿意多讲一些;
你觉得自己的实践能力差,想办法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组队参加大学里各种竞赛,不论是专业的还是商业的,只要是竞赛,都有参与的价值;


尽早接触社会,等学校安排时间让你实习的时候已经晚了。实习越早开始,到后面越有把握能拿到好的offer。实习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可以通过努力去操作的项目。就像是爬楼梯,你第一家实习公司可能并不太好,但是你的实习经验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找到另一份更加好的公司的实习offer。可能你第一份实习只是在学校附近的某个小公司里,但是你第二份实习就可以是在市中心某CBD里的很正规的中型公司里做事,等你到了大三,你就可以前往北上广深的那些世界五百强或者top一线互联网公司里做实习了,然后你就能拥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实践履历,方便你在大四校招的时候拿到心仪的工作机会。


你迈开的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因为你要接触那些你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你要了解那些你不认识,不熟悉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挫折,沮丧,失望等等,但是亲爱的你,一定不要放弃,因为你走的每一步,你做的每一个改变,都会让明天的你,变成更好的你,更有价值的你,更优秀的你。


只要你能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继续停留在舒适区里,勇敢的迈开第一步,走到舒适区之外,去改变自己。也许你也会变成别人最的那个优秀的人。


欢迎各位点赞+关注,这是对青蛇写的字的最大认可。


推荐阅读:


考研是什么?为了什么? - 青蛇先生的回答


考一般一本二本院校的研究生真的很好吗? - 青蛇先生的回答


考研不考985、211还不如不考吗? - 青蛇先生的回答


985、211 的名头真的那么重要么? - 青蛇先生的回答


学历和能力在 HR 眼里哪个更重要? - 青蛇先生的回答
发表于 2020-1-19 16: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已赞经过了4k,又有朋友问道学生思维,就来补充一些内容:
这个回答,就是依照典型的学生思维的思路走的简单说就是:
因为a,所以b;
既然b,必定c;
结束。
例如,
因为我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出身、普通学习成绩的普通孩子,
所以我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
既然我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
那么我注定要过一个普通的人生,
所以就这样了。
全是一对一直接推出的线性逻辑关系,
真实世界是这样么?社会里的事实,是你看到的那样么?或者说,你看到的一定就是事实么?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探讨,打破线性思维,
有可能才是你人生真正改变的开始。
人是怎么废掉的?-1.jpg 学生思维


特点如下:


1.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看到那些整天泡图书馆的人,觉得他们都是呆子。自己就吃喝玩乐,混社团、学生会,东搞搞、西试试,认为自己很社会,将来肯定比那些书呆子们混的好,绝对是大有作为;


2.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四处碰壁、被坑、被现实打脸等一顿基本操作过后,真正才发觉自身的实力不济,并接触到了一些很真实的东西之后,又老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心怀诗和远方的人,怎么能像这些人那样无耻、无畏地胡搞,于是乎成为职场斗争中的弱智儿童和牺牲品;


3.不适应这个真实的现实社会,怎么跟自己的认知差异那么大呢?所以,这时候开始反省,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要回归知识和书本,认为自己混不好,一定是自己当初没有努力学习,所以才落得如此的一个下场。想要努力认真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然而又发现无论时间、精力、学习方法,都不能有效地支持自己达成计划,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4.直到终于有一天,麻木了、疲倦了,跟自己妥协了,觉得此生也就这样了。工作中被指挥习惯了,反正饿不死就好;休息时间,还是打游戏、看直播、追剧比较爽,反正自己已然这样了。
5.在自己逃避压力建立的舒适圈里,机械性、重复性地过着日复一日的相似生活,与飞速变革的社会越来越脱节,然后不断地用自己固化而强大的逻辑说服自己,这样多好,看看那些努力奋斗依然失败的人,看看那些比自己生活在物质条件更差的阶层的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抚摸着自己那油腻的肚腩,进入了梦乡。
发表于 2020-1-19 16: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著名的战略叫做「奶嘴战略」,这个战略的目的就是「给那 80% 的人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沉溺在享乐安逸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互联网和手机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可能已经被一些手机游戏,还有一些微博信息给填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退化。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很惊悚,叫做《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毁掉的》。
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事,在 1995 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 500 多位政治、经济精英,还有像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这样的大精英。
这些精英在一块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如果全球化发展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全球的财富最终会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可是那 80% 的人就成了边缘人,他们如果很不满,想抗争,跟这 20% 的人有矛盾怎么办?
其中有一个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给那 80% 的人塞上一个奶嘴」。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让这 80% 的人多参与这些发泄型产业,把多余的精力给发泄出来。
还有一个奶嘴叫发展满足性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家长里短,让这 80% 的人沉溺在这些享乐跟安逸当中,沉溺在这些满足性的产业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他们慢慢的就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慢慢就失去热情了,不会再抗争,也不会再思考,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媒体替他们作出判断等等。
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
那篇文章说:如今看来这个战略成功了吗?挺成功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不会深度思考了。
深度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观点的时候,你才跟这个世界产生了联系,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句很棒的话:你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可是扪心自问,大家是有观点、看法的人吗?这些观点跟看法有足够深刻跟理性吗?大概答案是未必。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属于那 80% 的人,还是 20% 的人?80% 的人就属于已经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沉溺在娱乐信息当中的人。
思考能力低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特别爱听故事和看故事。
自媒体写作,也就是大家平时看的公号,他们最喜欢编故事,因为他们知道越不爱动脑的人越爱看故事,越容易被忽悠,所以拼命吸引那样的粉丝,天天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编故事。
看故事跟听故事,是人童年就养起的习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是听故事、看故事,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故事和只听故事,我们不能被故事塞满。
也就是说,当看到一些需要我们动脑思考的内容,能不能静下心去思考,这个很重要。而不是一看到有点难度的内容,马上翻过去,立马去看一些故事,来填满自己每天的空虚。
你现在还能读那种有深度的文章吗?还是每天都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
如果你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很有可能就是那 80% 的人,也就是思考能力已经被毁掉的人。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一个特征,叫做只听故事、看故事,
第二个特征,情绪化。
这部分人用情绪代替自己的思考,凡事第一个动的是情绪,而不是脑子。情绪一上来,他什么都干得出来,什么都说得出来,这部分人是最容易被别人忽悠。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刻意的去煽动读者情绪,一个情绪化的人是最容易被别人煽动,只要那篇文章里面有能够煽动他的点,比如民族情感、爱国情绪等等,一煽动他就上当。
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用情绪代替思考,特别容易被煽动。
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三个特征,很容易动情感,情感跟逻辑分不清楚。
比如这句话「妈妈一定是为我们好的,所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听妈妈的。」
这句话就是严重的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妈妈是为我好的,是爱我的,我特别感动」,这是情感。但是「妈妈因为爱我,所以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没有错,我都要去听」,这是逻辑。
我们不能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有时候两个人一争论,我就听得特别着急,其中一个人就说:「我才不愿意跟你说这些,我说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你为了我好」跟「我要听你的」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一个讲的是情感,一个是逻辑,不是一回事儿,你对我好也有可能讲的是错的,也有可能做法对我是有伤害的,虽然你心里面是为我好,对我有感情。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第三个特征,叫做很喜欢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
再往下,第四个特征,特别喜欢说经验,自己经历过的,「我过去......我自己......」最喜欢拿自己说的这部分人,也是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一个表现。
举个例子,你发条微博说「天下的婆婆跟媳妇都很难相处」,底下有个人就反驳你说的不对,说自己跟婆婆相处就特别好。
今天看到一个 XX 人可能做了一点不太好的事情,明天就下结论:「所有 XX 人都不好。」
这就叫做用自己的个案来代替全部,以偏概全,凡事从自己经验出发,所以很容易就成为我刚刚说的那种人,别人一说个什么,他就说我不是,这就是典型的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表现。
再往下,第五个特征,很喜欢把假设当结果。
有一部分人说话是这样的:「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所以我们现在都不要工作了,我们应该马上去创业。」
刚刚讲这段话是随便瞎说的,但是大家看到没有,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就是给你一个假设前提,中国已经衰退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他后面说的再有道理,你要不要听?你要先看看他的假设正不正确,很多人把假设当结果「中国已经这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把假设当结果,从假设出发就开始去推论其他事情,而这个假设本身都不一定被证明过。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一个表现,就是把假设当结果,
再往下,思考能力低价的第六个特征,用现象代替原因。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工厂做得很不好,产量不高,销量也不好,原因是什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发表于 2020-1-19 16: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抖音快手段子最右等一系列软件,然后有个wifi,一张床。
在碎片化的今天,这些11秒15秒大量占有了我们的碎片化时间。
11秒笑一次15秒看一个宅男女神。学习?不存在的,从此晚上不会为前途辗转反侧。取而代之的是这些11秒快餐。
当你吃惯了快餐还会为浪费刷1000个快手抖音视频而去学习5个小时吗?
这些低密度,高反馈的东西充斥着你的大脑,稍微一些有难度的事,你都会望而却步。
然后我就把这些都卸载了。
从此,我只刷知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5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