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说白了,就是未解为玄,就是还不明白的一切理论。但这里又有很多常用却没注意到的事情。
若说老子本意,可以参看这篇文章:
老子到底发现了什么?如果这篇文章看不懂的话,可以参看之前我与哲学家们交流后所撰写的文章:
之前与几位学哲学以及与参与回复的朋友进行了交流之后,才发现原来确实很多观点不一样。不过,确实我对西哲的了解并不多(为了保证自己思维的独立性,我更喜欢问自己,而不是参看别人的观点。),但不妨碍对西哲的观点。如果听到这句话您还没有生气的话,请看看后面的说明,比较绕,想来诸位也不会在意。我尝试用西哲辩证的方式来阐述一下中哲的理论,诸位如果有异议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先说说中哲与西哲的学习方式最大区别,就是文字。
因为文字的产生有个特点,就是当人需要使用或者识别某些事物的时候,才会给这个事物起名字,也就是有了对应的文字。所以西哲一直在研究人有了意识之后的世界,但中哲是在引导人进入纯粹的人(姑且这样说,后文有详述)。这也就导致西哲和中哲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一个是理解,一个是悟性(关于这两者的差别,后面再说吧)。所以西哲看文字就能懂,而中哲给你文字,都无法理解其含义(关于学校里讲述的内容,也是围绕文字,有兴趣可以单聊)。
一:什么是纯粹的人?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一句很经典的总结,很了不起的。因为他注意到,人的思维就是人与万物。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实际上在脑海中至有两类事物,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万事万物。所以,思考万事万物的时候,就有一个我。 这句话是没错。但笛卡尔先生忽略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人思考的?
常见的答案是身体,当然也有说各种自性、妙有之类的佛道理论。我们只说身体,因为这东西我们看的见,摸得着。并且也有各种表现,比如我们在考场上会异常的紧张,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包括脸红之类的。
转念一下,反过来再看,是不是身体构建了一个你,一个万事万物?原来身体一直承载两类东西。
有没有可能,身体只构造一个你?而不在构造世界上的一切?我相信有哲学家提到过这个问题,但据我所知,目前没有哲学家去做类似的尝试,或者尝试过没有成功。倒是有朋友说虚无主义之类的,强行地将两类事物抹杀掉。坦率地说,我估计下场不好。就好比一个人渴了,要喝水,另一个念头就在说一切都是假的,喝什么水。这样自我纠结的结果,或者说做什么的都不重要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那就没意思了。
但当身体只构造一个你时,这才是真正的你,也是最纯粹的人。这是一个目标。要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方式方法,能达成这个目标。
二:身体如何构成我与万事万物?
眼睛,捕获光线。耳朵,捕获声波。舌头,感受味道。鼻子,感受空气。皮肤,感受物品。不可否认,这个就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源头。所以,人看见万事万物的时候,会产生各种知觉信息。比如看见柠檬,嘴里就有了酸味。看见红烧肉,嘴里就有口水(素食者例外)。这些都是身体告诉我们的,也形成了我们幼年的认知。从出生那一刻,身体就在告诉我们外界是什么样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认知就不限于身体上的各种感官,而是进行了一种逻辑上的变化。比如学习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之类的,也就有了各种追求,比如对美的追求,对分数的追求,对爱人的追求等等。
但,留意一件事,这件事也是分歧最大的。就是情。(因为大多数人对中医有歧义,所以解释感情时,我会避免采用中医的理论。)
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是从幼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各种表现的。举个例子吧,就像一对恋人,正处在热恋中,被环境硬生生地分开,两个人都会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
情是除了物理(包括细菌及车祸之类的事件)以外唯一能直接伤害到五脏六腑的东西。
而百度百科中记录的西方哲学对情感的定义:
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仔细读读这句,转念一下,是不是当客观事物出现的时候,人就有了感情?
那是不是再说客观事物是情绪的诱因?换句话说,没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情绪表现?比如走路的时候,旁边走过一个人。没什么吸引你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你会有情绪表现么?
其实,这个定义仅仅是说了情绪的三分之一。因为忽略了情感的产生过程,在百度百科中也没有详尽的描述,同时情绪与身体的关系也没有说明。就像恋人的那个问题,如果不是在热恋的过程中,即便分开了,其实对身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不能把情感与身体等事物硬生生地切割对待,那样就是真正的冷血,毕竟舒心时的暖意也是情绪,可以调理身体。
就像我们刚开始看一部电视剧,前两集还没有牵动我们的情绪,但后面的故事展开后,我们的情绪就会根据剧情而产生变化。这个过程就是从无情到有情的一个过程,所以日久生情。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在脑海中形成电视剧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其实就是由情感组成的。当看一个喜剧电影时,有一个人一直绷着脸,你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心事很重?是不是很压抑?
但很多人都是这样,觉得理性重要而忽略了情感。
在百度上,我搜索了一下理性与情感。。。蛮失望的。作为一个人,不能把什么都要用价值来衡量。
理性意识:意志器官的形成,使高等动物生物形成以对于自身行为的关联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从而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深远的预测能力。
理性情感:意志器官生物对于社会性生产价值等所有价值形式所形成的主观反映方式。 当把情感过于理性化描述的时候,谁能真心笑的出来?因为那时候情绪有了导向型,也就不纯粹了。举个例子来说,孩子的笑声是大人学不上来的。那种忘乎所以的大笑,成人们很难做到了。真的是学不了么?电影里的演员能学到,但那是为了戏剧表现。因为人觉得事情不那么可笑了,这才是核心。当你觉得能解释一切的时候,那些搞笑的事情,那些悲伤的事情,对你来说是什么?由此而引发的情绪又是什么?一种工具?一种副产品?在你理性的分析下,情感早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舒缓身心的情感了。
情感是身体与意识的产物。但当意识否定情感时,把他当成了一种应激反应时,间接的也在否定自身的价值。
如果能看到这里的朋友,还请自己看看自己最为珍贵的人或者事物。觉得不允许别人伤害的那些人或东西。问问自己,你想到的,你看到的,你心里所珍惜的,与那个事物本身有关系么?
我在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我的情感,所珍视的情感,跟那个事物毫无关系。但那个事物一旦受到伤害,却能直接激发起我情绪的变化。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在我心里,我造了这个事物的复制品,但是用我的情绪造的。于是当这个事物受到伤害时,不会经过我的大脑理性的分析,而是直接影响道我的情绪。
这也就说明,当同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比如考古学对古董的爱惜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区别,父母对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三:如何回归成为纯粹的人?
当身体使用情感,造出了我与万事万物之后,如何回归呢?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是否也会有些感觉?还是觉得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无论怎样,都会帮你生成一些念头。文字始终都是固定的,但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演化的却不一样。
问问自己怎么演化的?为什么一堆文字会让你产生这么多念头?当你随着念头去思考的时候,你就是一位哲学家。但当你关注念头的源头时,你就是一位修行者。很有意思的观点吧。
因为顺着念头思考的时候,你的身体依然给你造了两个相,一个是世界,一个是你。而当你关注念头的源头时,你看到的将是身体最最核心的部分。这就是禅宗要参话头的原因。
仔细想想上文所说的用情与动情,没有一处不与念头有关的。而事物的出现,则是念头运转之时。也是身体用情之时造物之时,此时既是人与万物共生之时。
四:纯粹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
这个问题。。。当我用这种思路来解释中哲时,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必然出现的。按照佛道来说又有些太神话,没什么意思。要是说灵魂之类的,会引起很大的歧义,因为灵魂实际上是脱离了人身的意识,其中也是含有人和万物的。只是缺少身体的支撑,思维以经僵化了,不会转圈。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的身体是你在控制么?如果真的是你在控制,那么问一下,你的舌头在你嘴里,为什么需要辣椒才能触发辣的味觉?可见你的身体你无法做主。
在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的身体造出了我,也造出了万事万物。那么既然同时造出来的,为什么学英语那么难?这是因为,当我看到英语书的时候,脑海里造出了英语。而同处而生的两个事物,一个强制要求另一个加深印象,其实也就是用情啦。只不过,这情有人天生用的就方便,有的人却很难专一用情。所以有人过目不忘,有人却是“马什么梅?”。。。
话说,纯粹的人其实也不会造什么事物的。也不会去主动学什么,因为回归本源之后,其妙处不可言喻。再举个例子吧:
675年,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内(今光孝寺),又发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当时,法性寺的印宗法师正在讲经,一阵风吹来,寺内悬挂的旗幡随之飘动。
印宗即景说法,问听众到底是什么在动。众僧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幡动,有的说是风动,谁也说服不了谁。惠能忍不住插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仁者的心动,反过来再看,心若不动,是不是就看不见风动与幡动呢?其实那个心,就是刚才所说的身体造出来的我与世界万物。如果看不见这些,说明就没在意身体造出的那个世界,对么?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钥匙就在桌子上,眼睛也看到了,但就是没在意,而看不见。把屋子翻遍了,最后才看见原来就是在很显眼的位置上。为什么会看不见?当时我关注的是脑海中的钥匙,而不是现实中的。。。心不在那里,所以视而不见。
(正解完)
附:关于悟性与理解的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
这个问题也是与一位哲学朋友交流时意识到的。学习哲学的人经常会提起某某人说过之类的话,这是好事,说明用功学习了。但这种理解式的学习方法,在研究人的时候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明明知道是这么回事,但还是会生气发火。会出现由着情绪变化的情况,尤其是在争论时,或者看他人言语的时候。比如在本帖留言的朋友中,我相信他一定知道,人的本质是没有任何事情的,所以任何事情的都是针对事情或者观点的本身,而与人没有关系。但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提到这个人怎么样之类的。这就是理解式的学习方法的不足,但这个方法放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时都很有用。唯独在研究人的时候,即便你看明白了,道理懂了,要不压抑情绪,要不占火就着。
但悟性不一样,悟到的时候,也是我与世界归一的时候。当出现各类不尊重、谩骂、挨打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情绪上的变化,甚至不会在意,就如六祖看不见风动与幡动一样。同时悟性还有一个好处,知道自己看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造的之后,会逐渐的放下这些事情。从而达到一个无我,无人,无天,无地的境界。话说,这句话蛮难理解的。因为身体会让人知道天、地的区别,知道我与人的区别。但悟到之时,会脱离身体的限制。。。
以上内容我写了四个小时吧,中间经历了两个小时外出。所以思路上会有些断档,也欢迎诸位多多留言,有那些问题可以一同探讨一下。
其实所谓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念头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