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答案出自:
和尚是信佛还是信科学? - 光头和尚的回答
匿名原因在那边的最后有说明。
这是一篇长文,是我在知乎最长的回答,预计阅读时间为10~15min。
如果您是抱着娱乐的心情,下面可能让您失望,因为写得很严肃,不好玩。
没有配图,都是字,很单调,抱歉。
这是小标题组成的目录,方便您跳着看:
一 从问题说起——XX与佛教的关系
二 我曾经是个中二
三 科学是把刀,佛法教你怎么拿刀
四 目的是一样的
五 对象和手段是不同的
六 佛教与科学的互补
七 结语
以下,开始。
--------------------------------------------------
一 从问题说起——XX与佛教的关系
「XX跟佛教的关系」,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了两千六百年。
先说古印度。
公元前五到六世纪,在佛世的时候,印度文化的主流,是以婆罗门、刹帝利为代表的社会正统阶层,以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为代表的六师外道修道正统阶层。
那时候佛弟子们主要面对的问题是「佛教跟婆罗门是什么关系」「佛教跟刹帝利什么关系」「佛教跟六师外道什么关系」之类的问题。因为说实来讲,佛教的修行有没有跟它们类似的地方呢,当然有,断恶业,行善业,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佛教的解脱,他们没有。
稍微晚一点,公元四到六世纪,在印度的思想界,活跃着的思想流派则是「六派哲学」,很多聪明人都在里面进行着理论贡献。
那时候,佛弟子们,包括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在内,主要面对的问题是「佛教跟胜论派有什么区别」「佛教跟正理派有什么关系」。那个时候,佛教徒们做出了很多回应,有的对于这些外道的思想采取排斥的态度,破斥。比如较早的龙树菩萨。有的则借用其中的一些方法论,比如陈那菩萨和法称论师,借用了其中的逻辑来证明空性。
视线转移到汉地。
佛教传入汉地,第一个春天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方面的契机是鸠摩罗什大师带来了《大智度论》《中论》《金刚经》等一系列般若思想的经典和论典。般若之风一下子就蔓延开来。外在的契机,是当时汉地政治动乱,很多文人以老庄的超然思想自娱,整天思考一些「有」「无」的问题。这内因外缘二者一结合,一下子让「非空非有」的「般若」占领了当时思想界的高峰,迷倒了一堆文化人。
那个时候,人们主要会问的问题,就是「佛教跟老庄有什么关系」「出家人到底学般若还是学老庄」类似的问题。
再之后,政治稳定。佛教开始不仅流行于高级知识分子之间,而进入了更广大的民众视野中。
于是大家开始问的问题是「佛教跟儒家有什么关系」「佛教跟孝道是什么关系」「信祖先还是信佛教」。类似的问题,佛教的僧人们当然也做出了种种的努力,具体的内容就不再详列了。最终,佛教在汉地扎下了根,从此开花结果,引导多少众生进入了解脱之门。
今天,轮到「科学」了。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二百多年,人类就已经消耗了过去几千年都没有消耗过的资源,实现了过去几千年都无法实现的飞天梦、宇宙梦。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在人类发展的高速火箭上又加了一把油。
据说现在全中国已经基本消灭了文盲,这确实称得上文化史上的奇迹。义务教理中,科学的比重越来越重,人文的空间越发降低。科技对人类的改变是不可否认的,触手可及的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有着不可回避的吸引力。
所以,过去的佛教徒们所需要回答的那些问题,佛教跟六师外道、六派哲学、儒家、祖先等的问题,我们今天已经不太会被问到了。而新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就是这个:
「佛教跟科学是什么关系」「和尚是信佛教还是信科学」。
历史责任的接力棒,就这样,还没跟我们商量,就被塞到我们的手里。
回答这些问题,是佛教徒的宿命。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希望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人,无论他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让大家了解,佛教到底干什么,跟社会上现有的思潮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于是我就来好好回答。从讲故事开始。
二 我曾经是个中二
我在下面这个回答的第一句话提及过我的过往:
如何评价在引力波被发现后,各种宗教(基督教、佛教···)趁机跑出来抱大腿宣传自己教义的现象? - 光头和尚的回答
是的,我是读工科出来的。在我是高中的时候,我也得了中二病。
当时的我,还没有学佛。我发觉整个人类社会有很多问题。
粮食不足引发的饥饿问题,让那么多人活活饿死。饿死,就不要再提什么读书、工作,不要再提什么人生的幸福。
人口越来越多,以及城市化引发的居住问题。城市里面越来越拥堵。地球就这么大,人却越来越多,这样下去的未来,是一个很简单就可以预想出来的场面。
越来越大的资源消耗,正在将千万年来地球所积累的化石资源——煤矿、石油——等加速消耗,与形成的速度完全不能成比例。这明明就是一个败家子的行为,消耗的速度远远大于产生速度。
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加剧。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正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结果。人们都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冲动,而不顾别人、不顾子孙后代地索取。
如此种种。当时的我,认为解决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办法,但绝非我自己可以做到。人类社会就好像一个加速冲向深渊的火车,我完全无法去抵达这样的大势。但我可以去延缓他,就好像是用一个乒乓球去反向冲撞火车,看起来没什么用,但积累起来一定是有作用的。
在学数理化的我看来,能缓解这一切的,就是「科技」。很简单,如果移民外星的技术可以实现,那么这上面的一切问题不是都可以得到缓解吗?至少,让人类可能面临的大灾难,推迟三十年、五十年?
那时候我又想,我自己成为科学家,不如我去鼓励更多人成为科学家。我就希望挣钱,挣钱以后设立很多科学奖励的奖金。我的逻辑很简单,一个「诺贝尔奖」就鼓励了那么多科学家出现,那么十个、一百个呢?
中二的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并整日为这样的理想而激动,充满努力的动力。
我有时候也是奇怪,那时候的我也单纯,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许就是中二吧,觉得自己可以拯救全世界。
这些幼稚的想法让您见笑了。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我遇到佛法。
遇到佛法之后,我发现,其实人类的问题,不在于外在的资源不够、空间不够,而是因为内心的烦恼。
因为贪婪,所以无论获得多少,他都会努力索取。
因为嗔恨,所以对待自己的不满,他都会去向外界报复。
因为愚痴,所以会这样短视、只看一时的利益。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道德。
移民外星不如净化人心。
这算是我进入佛门的一个因缘。
所以说,就我个人而言,科学或佛教,我都认为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只不过一个是过去认为,一个是现在认为。有时候我也戏谑自己,「弃科从佛」吗,没那么严重啦,没有真的舍弃,只是觉得后者真的能治到病根而已。
三 科学是把刀,佛法教你怎么拿刀
科学主要是研究客观的现象,帮助人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力气来实现尽可能大的作用。
人只有一米长左右的两只手。但是有了遥控器,却能控制几米之外的东西,就好像人的手臂增长了一样。
人只有一米多长左右的两条腿。但是有了汽车和火车,人就可以一天移动上几千公里,就好像是传说中的夸父一样,似乎追的上太阳。
人没有翅膀。但是借助飞机,人就可以在天上飞,仿佛人们有了鸟类的能力一样。
人本来只有一个大脑。但是借助计算机,人似乎可以掌握几十倍于过去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过去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就好像人有了一百个大脑同时工作一样。
人的眼睛晚上基本是看不到东西。但有了灯光,感谢爱迪生,人竟然可以让黑夜如同白昼,让二十四个小时都变成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这种能力,就好像人有了波斯猫一样的眼睛,瞳孔变一变,晚上变白天。
人的一拳,基本上只能击打到一个人的一个部位。但有了枪械之后,一个小孩子,动动食指,就可以对几十号人进行无差别扫射,对每个目标造成一万点伤害,就好像一下子有了一万只铁拳头。
科学技术,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的一种加强。让人们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情,让依然拥有脆弱肉体的我们,变得强大无比。
但问题是,那个掌握这些工具的心灵,改善了多少?
至少改善的速度是远远没有技术的发展速度快。
我绝对无意黑科学技术,我本人是坚定的技术派。在僧团中,如果涉及一些什么复杂的工作,我是很倾向于用技术来快速解决问题。如果可以用技术解决,当然可以把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做更加不可替代的事情。
但是,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技术,一定要掌握在善良的人手里。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大多数人不善良的社会加很高的科技水平,一个人人善良的社会却科技低能,我以为后者更幸福。
所以现在大家不是说「互联网+」吗?前一段我看世界佛教论坛的新闻里面,有人提到「互联网+佛教」。我觉得很赞。
所以你看,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安静、祥和、慈悲、智慧,这完全是不否认科技的。
四 目的是一样的
总地来说,科学是为了提升人类的整体幸福,佛教也是为了提升人类的整体幸福。在目的上,二者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佛教虽然说要「降低欲望」,但这并不全面。佛教从来并不排斥每个人、包括每个动物对「离苦得乐」的本能希望。只不过这种离苦得乐,有一些是可能带来祸患的,有一些是比较无后顾之忧的。佛教要给的,是后者,但并不认为前者是「不道德的」,而只会认为那是「不明智的」。
无论是一只蚂蚁在觅食、一个人在读书,在佛教徒看来,那都是最真切的对快乐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值得尊敬的、赞叹的、保护的。而当看到一个人在杀人、无良商人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佛教徒对他们产生「嗔恨」也是不对的。应该有的,只是「悲悯」。因为他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危害到别人,最终会危害到自己。所以你看,也不是圣母,滥慈悲。
所以你说,佛教徒看到众生因为汽车、飞机、电脑、苹果手机而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快乐,难道会排斥吗?
不会的啦。经典里面说,菩萨以种种物品进行布施,众生要什么给什么,怎么可能阻止众生得到快乐呢?
作为一个佛教徒,当我了解抗生素等医学成果的发明,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贡献之后,曾深深地随喜和感谢。发明者当然不是佛教徒,但那是佛教徒所完全欣喜看到的。
科学和佛教,都是为了提升众生的幸福。只是一个重视外在,一个重视内在。
就好像是一个人,既要锻炼身体,也要陶冶身心。
就好像是一辆车,既要去洗车打蜡,又要检查线路。
就好像是写一本书,既要进行排版、挑选纸张,又要把内容组织好,条理清晰。
五 对象和手段是不同的
在具体的认识对象上,科学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主要对象,比如苹果的位置和速度、小车的重量和组成。佛教是以主观的心理活动为主要对象,比如内心生起的贪欲、嗔恨,难以停止的妄想之流,
手段上,科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而佛教是以体验为基础的。
科学的所有观测,都需要以前五根为主要工具,换句话说,一个东西要进入科学的研究范畴,就需要被眼睛看到、被耳朵听到、被鼻子闻到、被舌头尝到、被肢体触摸到,当然也包括了这五根的器具性的延伸,比如显微镜之于眼睛,声音测试传感器之于耳朵。
至于提到我的内心感到欲望。啥?欲望?多少斤?什么程度?持续了几秒?来,核磁共振一看,看看你的激素水平。
而这正是佛教的主要内容。
根据贪欲,是以有为法中的可爱净境为对象。
《大乘五蕴论》卷1:「云何为贪?谓于五取蕴染爱耽着为性。」(CBETA, T31, no. 1612, p. 849, a6) 贪心怎么对治,用「无贪」来对治。
《大乘五蕴论》卷1:「云何无贪?谓贪对治,令深厌患无着为性。」(CBETA, T31, no. 1612, p. 848, c25)
具体的方法,观察过患,修习止观,转移所缘,那是一套的方法。所以说佛教里面是很重视「体验」的。佛教修行到一定程度,你是会很清楚,现在产生的心,到底是被「贪心」所占据,还是「无贪」在起作用,或者这两者都没有。
在佛教中,要解决的问题都在自己心里。「烦恼」在自己的心里,「无明」在自己的心里,生命痛苦的原因在自己心理。不在外在。
在佛教里,问题解决的成果也在自己心里。「放下」在自己心里,「出离心」在自己心里,「菩提心」在自己心里,「空性见」在自己心里,「唯识见」也在自己心里。同样不在外在。
所以说,对于现在有的人说,现在的科技怎么引证了佛教的结论什么的,从内心来讲,我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我知道,二者再相近,也是不同。我在下面这篇回答里面有说明。
如何评价在引力波被发现后,各种宗教(基督教、佛教···)趁机跑出来抱大腿宣传自己教义的现象? - 光头和尚的回答
六 佛教与科学的互补
这个标题,我不是在说好话,为了两边都不得罪才这样说。我既受过科学的教育,又受过佛教的教育,我想我是有资格来做出一番评判的。
首先,佛教不排斥物质文明。
菩萨都是穿金戴银,佛本人也是通达种种各种技术方法,出家前根本就是个王子学霸,以前的印度佛教提倡说学习「五明」,其中的「工巧明」就是指各种技术。
现在的出家人也都懂高科技,不要小看,出家了之后照样可以编程,为了利益众生,当然是可以的。难道出家人就要抱着竹简看书吗?没有啦,我在另一个问答提到过,我用ipad mini看书呢。用ipad mini修白骨观、听录音,有何不可?
你用 iPad mini 做什么? - 光头和尚的回答
其次,佛教会在第一时间,把科技用在利益众生的事情上。
根据现有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中国自古以来,多少僧人都是医生,疗心疗身。
佛在的时候,曾经说,允许弟子们用自己的方言去传播佛法。现在有很多僧人都懂外语,乃至有专门的翻译机构。我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就是直接用英文写书,给西方人介绍佛教。
佛在世的时候,在戒律的规定里,交给弟子,怎么样算出当天的季节和日期,所用的天文方法,在当时的印度,是很先进的。就是用太阳下影子长度的变化来推测,多长多长是什么季节,多长多长是什么季节。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1:「量影讫时应告彼云:『汝在食前近圆,或在食后影长尔许。若一指、二指、一人半人、二人、三人等。』」(CBETA, T24, no. 1453, p. 458, a7-9) 最后,科学,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心灵的修养作为补充。一个人,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既有活下去的需要,也有活得好的需求。我以为,这些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当你坐在宝马车中,佛教可以让你不哭泣。
七 结语
无论如何,佛教和科学,都是关乎「人的生活」。
人的生活,无非就是要快乐。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爱科学的你,有时候,了解点佛教,对你也可能有好处。
懂佛教的你,有时候,了解点科学,对你也大有裨益。
佛教说,不要对立。
佛教和科学也是,不要对立看待。
以上。回答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