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29|回复: 20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17: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腾讯·大家 截取几段大家感受一下: “总体来说,春节就是一种基于贫困和匮乏对感官的集中代偿,让一年有个奔头,甚至让过年能成为一整年可资反刍的精神食粮;即便是在富裕的乡绅阶层,也同样欢迎这样的仪式来提升生活品质。” 文化学者朱大可写过一篇文章谈春节,他认为:“基于饥饿、静寂和黑暗,以贫困为标记的中国乡村社会,面对着感官饥饿综合症的永久缠绕。庆典是乡村社会感官 匮乏的代偿体系,而春节位于这一体系…
发表于 2020-1-22 17: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这篇文章的突破口在于“你们”
这个“你们”指的是谁?并不是全体的中国人,而是中国的农村居民和小城市居民。作者所批判的春运,大城市的土著不需要挤;敲锣打鼓和放鞭炮,大城市不允许;但是让作者闹心的,店铺关门,快递歇业,这一到过年,全国都这样。在大城市打工的普通人们回家过年去了,于是作者的小资生活陷入了困境中,因为这个原因抱怨我也能理解。
但是,作者上大学要坐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才能到达某个大城市,可见作者的原生家庭即使不偏远也富裕不到哪里去,要让一个女孩子吃这样的苦。在作者不断奋斗之后,她成功的留在了大城市,并且以城里人的身份开始向农村人喊话。她潜意识中的“我们”,指的什么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只想请作者提高原生家庭的层次,不要以为进了城就不是低端人口了。
发表于 2020-1-22 17: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写这篇文章,至少我会叫

《对不起,我们的春节是一种陋习》
发表于 2020-1-22 1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认吧,你就是个哭哭啼啼,哼哼唧唧的B-I-T-C-H。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特点就是抱怨一切,抱怨自己的出身,抱怨自己的现状,抱怨自己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同事,抱怨自己的家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条喷射毒液的眼镜蛇,随时把负面情绪生成,放大,激化,再传递给周围的人。目的何在?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感觉好上那么一点,在虚无之中捕捉到那一丝若隐若现的优越感,享受某些脑残追捧者营造的众人皆醉你独醒的幻象,实际上回到家,关上门,躺在床上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想了又想还是想不明白,最后只能归咎于抱怨的不够,暗中骂了句操,翻身睡去,为明天继续喷毒养精蓄锐。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真得有那么不堪,而是人真得太不知足。然而,有些人不知足而求变,这个世界因此被他们变得更好;有些人不知足但学会了共存,一生可能平淡但终能找到幸福;还有一些人把原因全部归咎于这个世界,恨不得毁掉一切才能满足,而最后通常只毁灭了自己。


回到这篇文章攻击的春节。春节到底是不是陋习?
作者从三个方面给出原因:
第一,过于奔波。
第二,多余的感官代偿。
第三,虚假的情感代偿。
那么,作者认为春节之所以还存在,因为,
很简单,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已实现了不愁吃穿,但远远还无法达到自由迁徒、自由旅行,实现个人发展、把握个人生活节奏的程度。受制于个人经济条件、受制于老板和工作、受制于传统、受制于社会趋势,都使我们无法自由,不得不迫使自己加入春节这种虚拟的狂欢当中。
据说这个姐们还是个逆向民族主义者,那么在她眼里可以自由迁徙,自由旅行,实现个人发展,把握个人生活节奏的“他国”,是不是就没有春节了呢?
美国没有春节,但是美国有个感恩节。
刚刚过去的2017年感恩节,
---美国有超过5000万人选择出行,过于奔波。
---美国人吃掉了4500万只火鸡,由此摄入了超过80亿单位的卡路里;将近2800万人观看了火鸡节美式足球赛;美国消费者平均每人花费了超过600美元购买节日礼物,多余的感官代偿。
---感恩节被问到最多的三个家庭聚会问题:“找着工作了吗”“学校如何”“你怎么还没找个男(女)朋友”,虚假的情感代偿。


所以,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你们美国的感恩节是种陋习。哦,对了,还有加拿大,你们美国和加拿大的感恩节都是种陋习。
然而,这些美国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腆着脸搞感恩节大游行,总统还真事似的在白宫赦免火鸡,你说说,这是不是药丸?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2.jpg

其实,如果这个土鳖的作者能出去走一走,她就会发现,全世界的节日,无论庆祝什么,主要活动不外乎,走一走,吃一吃,聊一聊,买一买,逛一逛,啪一啪的各种组合。按照作者的思路,全世界的所有节日都是陋习,全部应该取消。


其实我觉得吧,作者有一点倒是没说错,春节就是一个奔头,而人需要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奔头。有了奔头,就有了乐趣,也有了滋味。
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的咬牙切齿,希望大家都能与自己和解。
发表于 2020-1-22 17: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篇文章作者有明显的OXTR基因遗传病症状。(Oxytocin受体由A-allele基因表达时出现该遗传病。)“春节”等事物仅仅是作者在移情作用下迁怒的目标罢了。
这种遗传病临床表现为情感波动剧烈,亲情友情淡漠,极度排斥肢体接触或任何亲密行为,尤其是在婚姻或家庭成员关系中表现为极度自私,不考虑他人感受,容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研究表明,携带有该基因的女性,离婚率比正常人高出50%。


由于患者不拥有正常人的亲情等需求,因此一般人视为正常的情感羁绊,对患者而言反而是负担。但患者仅仅是激素水平异常,智商没有问题,因此能意识到自己与旁人的不同,于是需要时刻采取行动掩饰这种区别,对精神造成很大压力,从而造成其他方面的性格问题。
由文章可知,作者对上述一切症状都十分明白,但是苦于这是无法摆脱的遗传病,无法找到一个对现状的改变方式,只能在移情作用的驱使下,迁怒于“春节”、“火车”等外在事物,将其视为灾祸的根源。
文中反映出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作者对肢体接触的特殊抗拒,以致于将此当作整个文章的立论核心。我们知道,一个人文字/语言中表露的无意识的想法,是打开潜意识的大门。一篇文章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表现了作者感性认识中最深刻的部分。正如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必然是最能激怒情绪的事件。由此可知,真正对患者造成感性伤痕的事件在这里。
为什么呢?人科动物,作为食肉性、捕猎性的野兽,其天性是对肢体接触有警惕性、攻击性的。但智人区别于尼安德特人的最大因素是,人的社会性强于尼安德特人。这是由于人类的oxytocin激素水平更高,因而更适应群居。Oxytocin浓度的最强烈表现之一就反映为降低这种肢体接触的警惕性,例如母亲拥抱婴儿,或者情侣拥抱时,大量的oxytocin分泌作用于脑部导致情绪稳定,并产生正面情绪激励。然而,oxytocin受体异常时,则依原性状表达,即对肢体接触表现为极度的警惕性,并产生不安感。
另一个典型的症状是作者家族中流行的感情淡漠的相处模式。由于这是遗传疾病,一般来说患者家族中必定有该病史。我们要明白,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一般由其中较活跃者主导,也就是说,处在其中较活跃者的水平。所以通常情况下不同群体活跃度区别并不大。但例外在于,群体中不活跃者多于一个阈值时,群体本身的活跃度会骤降。这个阈值本身是相当高的,如果说在家族群体中观察到这种情况,则应当考虑家族遗传病史的可能。


这种疾病的机理是Oxytocin受体难以接受该激素,因而刺激腺体大量分泌,使该激素浓度异常升高,而过高的激素浓度将对身体造成非正常的刺激,使人产生低血压等各种不适反应,甚至产生抗性。由于oxytocin从婴儿时期就起作用,因此患者的性格从小就出现异常。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疾病对基因传递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患者会对配偶,乃至后代表现出攻击性,易导致配偶情况不稳定,后代易夭折等(在现代社会中表现为易离婚)。但是,在东亚的近代社会中,情形是特殊的。对男性而言,由于东亚社会内卷性的存在,社会竞争往往表现为对亲近者的倾轧。而OXTR基因遗传病恰恰使人对越亲近的人越富于攻击性,因而产生竞争优势。对女性而言,虽然没有类似优势,但由于包办婚姻难以离婚,并不会像现代社会一样影响婚姻存续,因此也没有竞争劣势。


然而,现代社会不再是熟人社会而是陌生人社会,因此这种基因的坏处就显现了。看这个作者的微博,可以发现大量类似的症状,本质上是这个基因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携带这种基因的人群,在现代社会往往倾向于独身主义,即使结婚也容易离婚。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自由度容许这种基因更大程度地表达。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种基因之所以存在于现代社会,是因为现代社会出现的时间并不久,并没有通过自然选择淘汰掉不适合这个社会形态的基因。OXTR基因遗传病正是一种典型的自然选择,在几代人之内,由于这种基因的强烈表达,其携带者将倾向于不留下后代,因而这种基因将在人群中逐渐消失。对生物学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机会,是对进化论的证实,也是对神创论(乃至特创论,Creationism)的有力反驳。
————————————以下12月30日更新——————————————
应热情观众的要求,补上参考文献:
[1] Walum, H. et al., Variation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Pair-Bonding and Social Behavior [J], Biological Psychiatry, March 1, 2012, Volume 71: p. 419–426.
[2] Bartz, J. et al., Divorce Rate Linked To Oxytocin Levels,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nnual meeting. 2016.
[3] Robbins S. et 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M],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td., 1995: Chapter 8.
发表于 2020-1-22 17: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公知的吃饭就是种陋习》

节选
“总体来说,吃饭就是一种公知基于贫困和匮乏对消化器官的集中代偿,让一天有个奔头,甚至让晚饭能成为一整晚可资反刍的精神食粮;即便是在富裕的乡绅阶层,也同样欢迎这样的仪式来提升生活品质。”

文化学者朱大只写过一篇文章谈吃饭,他认为:“基于饥饿、口渴和嘴馋,以愚蠢为标记的中国公知社会,面对着消化器官饥饿综合症的永久缠绕。吃饭是公知社会消化器官 匮乏的代偿体系,而吃屎位于这一体系的核心。它是食物摄取的狂欢仪式。”(见《傻逼观察:公知饥饿的喷粪疗法》)实际上,在愚蠢的公知社会中,匮乏的不仅是食欲,还有被关注心,所以需要在吃午饭和晚饭到处发帖、敲锣打鼓请水军;还有智商的匮乏,所以需要张灯结彩写公众号,它们是低智粉摄取的狂欢仪式。
发表于 2020-1-22 17: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是固定套路了。
先把一个全世界共通的现象说成中国独有。
然后再说之所以中国独有这个现象,是因为中国人种不行或者中国文化不行。
发表于 2020-1-22 1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哗众取宠。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在眼下“卖丑”,已经不是芙蓉、凤姐那个年代了,人民群众的审丑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单纯的卖丑已经很难吸引眼球了。


如今这个世道,卖丑不但要丑得惊天动地,还得丑得惊世骇俗,丑得别具一格,丑到恰到好处,丑成花开富贵,丑出别样风采,如此才能够真正把丑卖出去,让广大审丑爱好者买单,俗话说得好,丑中自有黄金屋,丑中自有小鲜肉,丑中自有美国绿卡。只要你丑得卖力,丑得用心,恶心自己恶心别人,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一坨龌龊物并不恶心,恶心发作的初期你就知道绕开它;龌龊物馅儿的包子才是恶心;吃苹果吃到一条虫并不恶心,吃苹果吃到半条虫才真的恶心……




所谓是:


丑得彻底已经不是潮流,丑得恰到好处才是真功夫;


外形丑已经不是潮流,内在丑才是恶心人的上品;


丑得恶心已经不能挣钱,丑到文艺才是来钱的门道;


丑成极品那是等而下之,明明很丑还要涂个大红脸蛋那才叫品位高超。




这位侯虹斌小姐就是此中翘楚:丑出了世界水平,丑出了时代新风,丑出天边的一抹鱼肚白,丑出大海的波浪涌。一代丑角,非侯虹斌小姐莫属,此獠一出,谁与争锋?


什么是悲剧?把一件美好的事物当着你的面撕得粉碎。
什么是丑角?让一种看起来不错的东西恶心得你无法自拔。


一方面,人家自我包装形象出众:公知、知性女性、美女,至少皮面是光生的;
另一方面,内里就是一坨屎,撕下了公知的面皮,普世价值也不要了,悲天悯人也不要了,众生平等也不要了,文化多样性也不要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假洋鬼子啊!


文章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你把“春节”两个字,换成“圣诞”,一样的适用,读起来还更为顺当一点。值得一说的是人家侯虹斌小姐卖丑的本事——你快手摆拍,顶多能够算是“一条虫”的本事,人家侯虹斌小姐这种,妥妥的“半条虫”的境界。


高,实在是高,都学着点吧。


后世有好事者,作《虞美人》赞曰:
一文既出惊四座,不为文采好;
只因敢出禽兽言,众丑难望此山之最高;
半条小虫吞下肚,欲吐无处寻;
寡廉鲜耻今胜昔,千古文海,还称此獠。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发表于 2020-1-22 1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昨天看到气得不行,没忍住码了一篇文,在这儿贴一下
——————————————————
如果过年是一种陋习,那我仍然愿意固守

凌晨两点,刷不到票的你坐在混合着各种吃食味道和轻微消毒水味的硬座车厢里,彻夜不灭的灯光晃得你困极的眼睛直流泪,为了盖过火车哐哧声而把音量调得过大的音乐也让耳朵开始不适。

你摘下耳机放进兜里,不小心碰到了对座大叔伸得笔直的安放在你大腿边上的脱了鞋的脚,你想挪远一些,一抬腿却不小心踢到蜷曲着坐靠在过道上的梦中人。没办法,你重新戴上眼罩试图入睡,却发现想象中两天后的画面并不能让你踏实。

又要回到老家,坐在黑乎乎的木房子里,你跟并不熟悉更谈不上喜欢的亲戚们围坐在一起,一面以惯常的微笑点头扛住找对象了吗、有房子了吗、涨工资了吗三座大山,一面尽量低调地表示你既没有过得一塌糊涂也没有想象中万事无忧,唯恐某些细枝末节被作为到了大城市就忘了根的证据被放大了去。

这确实不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但这确实也只是一个断章取义的时刻。

一票难求的春运,貌合神离的谈话,形式固定的团圆,年味渐散的传统,阴阳怪气的攀比……当我看到这些时间和心理成本被罗列出来作为批驳春节的论据时,内心的荒凉感就像是杀伤力极强的病毒来袭,翠绿的森林一点一点倒下、变黑,瘆人的冷色调铺天盖地,我想叫它停下,却听见它说,你不也觉得没劲吗?

瑕不掩瑜,我想了很久才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过年纵然千不好万不好,但架不住人家源远流长、群众基础无敌还自带辞旧迎新的仪式感光环啊。

不能否认,很多习俗正在消失殆尽:在我年纪还只有个位数的时候,家门口总是会贴上爷爷写的春联;在我年纪用1开头的时候,窗外的大红灯笼还会在腊月和正月如期亮起;在如今我已经奔三的时候,除夕前一天家里的零食只有四袋坚果两盒百醇若干熊仔饼和一袋橙子。

我们不再愿意像以前那样为过年掏心费力,尽量把它压缩进一周的法定假期里,但仍然有些东西不曾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过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时间的区别,是对空洞的抗议。

空洞是生活的死敌,如同原野上隐藏在茂盛草丛中的猛兽,时刻绷紧神经准备扑倒它、吞噬它。如果没有哆锐咪发嗦啦西哆,任何声响都将只是单调枯燥的嗡嗡嗡;如果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变幻莫测的色彩也会因为边界的缺失变成无法描述的存在。

人们总是发明各种方法与空洞捉迷藏,不断把那只随时蓄势待发要扑倒和吞噬我们的猛兽甩掉。春节也是这些方法中的一个,它把一天与另一天区别开来,让原本流于空洞的连续的时间因为节点的出现变得生动而稀有。

这也是为什么“大过年的”这套说辞总能这么好使,因为平日里我没法这样。

我不会在十一点懒洋洋地睁眼,气沉丹田大喊一声“妈”,紧接着房门被推开,传来“汤圆还是米粉”的美好问候,然后在厨房豆浆机的背景声里劝告自己,在没有暖气的南方,要起床,要坚强。

我也没机会追着一岁多的小外甥满楼乱窜,看他比去年还长的眼睫毛和面前口水兜上黏糊糊的糖果印,并不厌其烦地重复“滴滴滴”“叮叮叮”“嘟嘟嘟”,期待还不会说话的他能在我怀里完美逆袭。

我更不能来到祖辈的坟前,点一对烛,上一炷香,烧一堆纸钱,磕三个并不响的头,透过缓缓上升的烟看墓碑上那个熟悉的名字,记起一段欢声笑语的祖孙情,然后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离开,扭头约定来年再见。

有人会说,只要你想,这些事随时都可以做。

这没错,那你为什么不每天给女朋友送九十九朵玫瑰?不每天陪着家里老人登山采茱萸?不把每天都过成愚人节傻逼一样去给同桌背后贴上“我是猪”的小纸条?

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做适宜的事。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过年正是一种把全家人各自的生活置于同一个情境的节日:在家的念叨着在外的赶紧回来歇一歇,在外的尽想着快些回来陪陪在家的,全家人在热乎乎的火炉边日复一日地吃饭打牌说话,再换个人家吃饭打牌说话。

这是传统观念里的美满,却也是如今引得吐槽纷飞的根源。 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难以弥合,年轻些的一辈并不能理解一年只见一次面凭什么能支撑住这段关系,不满于被强行带入同一种生活模式,觉得无聊、无益、浪费时间,又碍于情面只得努力配合,再加上识时务的段子手,奇葩亲戚等各种极接地气的话题被炒得热火朝天,而这些,大着嗓门对你八卦得几近私密的七大姑八大姨可能并不知道。

苦日子过去了,过年吃肉穿新衣的物质享受不再能带来以往的期待和欢欣,对情感上的满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老一辈越来越难以理解新的生活方式,少一辈也怠于解释并忙于竞争。

也许是因为没有能干到面面俱到的我在外很难受人依赖,每次回家感受到的家人对我百分之百的依赖感让我永远也没办法理所当然地吐槽一堆人貌合神离地聚在一起有多愚蠢。

况且短暂的不适应并不意味着貌合神离。抛开先入为主的预设,除了像《还珠格格》一样一到放假就循环播放的陈年旧事,经过挑选的现在同样可以成为嘻嘻哈哈的谈资:爱玩的舅舅愿意和你交换去不同地方旅行的经历,年迈的奶奶会因为想和你一起看老照片从躺了很久的床上坐起来,洗完碗的姑姑会擦上你拿给她的护手霜凑到正在跟伯伯斗地主的你面前,说味道真好闻……

每当我坐在热火朝天的他们身边,即使那话题对我来说索然无味,我也会想,就算他们可能再也没办法像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那样了解我生活的全部,我还是可以确定最关键的一点:他们爱我,我也同样爱他们。

这不是被动的顺从,不是虚伪的团圆,不是不敢说出口的负担,更不是虚拟的逃避。

时钟转了又转,日历撕了又撕,年也终将过了又过。这是我生活中惹人爱的绿森林的一部分,可不能被讨厌的病毒抢了去。
发表于 2020-1-22 1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春节就是一种基于贫困和匮乏对感官的集中代偿,让一年有个奔头,甚至让过年能成为一整年可资反刍的精神食粮;即便是在富裕的乡绅阶层,也同样欢迎这样的仪式来提升生活品质。”
我感觉你在黑美帝的感恩节......
发表于 2020-1-22 1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城市后的皈依者狂热。
突然想到那个漫画,《刚出壳的鸡》。一只雏鸡刚从壳里跳出来就迫不及待地对着壳骂——“破玩意儿!”
作者也是如此,苦心孤诣地“摆事实讲道理”,说穿了就是想骂这么一句。
“破玩意儿!”
挺刺耳的。


//漫画找到了。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发表于 2020-1-22 18: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进去文章看见了侯虹斌几个字手滑百度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堆莫名其妙的搜索结果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百度完之后随便翻了翻然后又发现了这个标题非常经典的文章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2.jpg

  说实话我平时也比较反感小粉红的,但是这一次我居然莫名其妙的想拿起U型锁敲这个(友善度)的脑袋
发表于 2020-1-22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此文,作者并未证明春节属于陋习。
常见的陋习,比如随地吐痰、不爱洗脚、算命赌博、上厕所不冲水等等,大家都了解,都知道危害。
春节的危害在哪?肯定有一点,但是此文没说出来。
概括一下此文主要内容:
1、春运留下阴影
描述了挤火车的痛苦,这是因为作者当初穷,跟春节无关。
如果换个交通工具,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乘私人游艇从珠江口进入,登陆广州,或者直升机索降,或者头等舱从白云机场降落……那感觉就不同了。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刚睡懒觉醒来,就看到我妈妈在我床头抹泪。我吓了一跳。她说,怎么办呢,离开学只有十几天了,还没买到你回学校的火车票呢,怎么办呢……
我看第一句还以为她妈要说:“虹虹,你,你的的体检结果出了,还想吃点啥,尽管给妈说吧……呜呜呜”
结果竟然是没买到票!!!竟然是没买到票!!!
妈耶,还有十几天时间呢!暂时买不到票,大年初一啊!床前抹眼泪啊!这怕是抑郁症,任何时间都会影响情绪的。


2、引用朱大可的文字,将春节活动分析一番。
然后作者总结:
情感代偿和人际关系代偿这一块,过春节,仍然占据了压倒性的作用。
注意了,这不是在证明春节是陋习,反而是强调春节不可或缺。
证明一种行为是陋习应该这样:
您不爱洗脚,根源是懒惰,危害了宿舍空气质量,恶化了同学关系,校领导夜查我宿被熏倒抬走……后果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因此,你不洗脚是极大的陋习。
这样写谁能反驳?
3、
与漫长时间当中的夫妇别居、子女留守、老人独守家门相对比,春节的假期就成了许多打工者惟一可以进行情感弥补的机会(其实无法弥补),至少给他们一种错觉。大家所见的电视广告和各种晚会中“过年回家”,正是这种错觉的典型体现。它只是塑造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是一种经过商业精心修饰的田园牧歌假像。
作者认为:情感弥补是一种错觉,其实弥补不了。
然而,夫妇别居、子女留守、老人独守家门都不是春节造成的,是人们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过着作者认为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是社会经济环境造成的。
如果把春节取消,需要弥补的缺口就更大了。这显然又无法证明春节是陋习。


4、
问题是,人际关系代偿的意义,就在于它不是一种常规的交际方式。它既不像广告里那样格外美好,也并不见得有很大的意义。这种代偿,是脱离日常生活轨道的,仅仅是一种基于临时、短暂因而可以被忍受的存在。
只有上面这一段还算比较贴题。
但是根据作者上文,我们已知“常规的交际方式”造成了夫妇别居、子女留守、老人独守家门、情感空洞等问题。
而春节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变得更严重,反而暂时解决了这些问题。虽然作者认为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但是就像去痛片不能治病,你疼的厉害也是要的。你不能说,因为它不治病,所以:“我们为什么需要去痛片”


最后:
很简单,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已实现了不愁吃穿,但远远还无法达到自由迁徒、自由旅行,实现个人发展、把握个人生活节奏的程度。受制于个人经济条件、受制于老板和工作、受制于传统、受制于社会趋势,都使我们无法自由,不得不迫使自己加入春节这种虚拟的狂欢当中。
这一段如果成立,就成为文章中唯一能证明春节是一种陋习的论断了。
但是这个结论只有作者自己的感觉,她自己真的是不想过春节。但是别人呢?没有广泛的问卷和数据。
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不考察别人的想法就替他们下结论,然后把这个结论当作自己的论据。


其实要证明春节是陋习,可以说的很多。
比如放炮污染大气,制造PM250,炸伤小孩,引起火灾,节后肥胖,饮酒伤身……
但是作者一定要讲许多高高在上的终极问题,反而让读者云山雾罩不明所以。
发表于 2020-1-22 1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资产阶级最恶毒,比大资产阶级还恶毒,简直是下贱。
发表于 2020-1-22 1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这代自媒体,对我们这代人的有效洗脑。
选一个大众普遍有的习惯或者事物,然后批判一番。让一些读者觉得,摒弃这些就可以摆脱自己的生活圈子或者精神圈子。
比如优秀的女孩没有性生活,优秀的当代人不过春节等等。
让那些没有性生活的女人,突然觉得自己优秀了。让那些厌恶春节亲戚氛围的人,突然升华了。
这种自媒体模式,掌握了套路,我在家一下午能写一本书。
优秀的男人不玩王者荣耀。
优秀的大学生在寝室是孤独的。
对不起,你们的端午是陋习。
对不起,你们用筷子是野蛮。
对不起,你们穿袜子是low逼。
等等等。
其实,我们在嘲笑那些深陷e租宝,钱宝的人,我们嘲笑那些沉迷这种漏逼文章的人。不是我们多牛逼,看看知乎上那些傻逼live和一些傻逼大V,说白了,有些群体不是智商多高无法被骗,只是这些群体要不太小众,要不太穷,骗子没空搭理你罢了。
发表于 2020-1-22 18: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写了,冒个泡。
估计这位侯作者是没见过北美的感恩节和圣诞节的空中和道路交通,比起春运一点不差。
感恩节圣诞节,北美西人照样也是大吃大喝,倒是没小县城的锣鼓喧天,别忘了照样有一帮人疯狂开趴啊,OD的醉毒驾的一堆一堆。西人不见得在这方面就超过了国人。
人际代偿?嗯,我保证侯作者是没和底层西人打过交道,我从去年十一月一直和这路货色打了三个月的交道,人际代偿问题照样一堆一堆的。在多伦多苦熬的西人跑店里借500元买长途汽车/火车票回温莎或是伦敦看爹妈,给侄子外甥女什么的买点廉价玩具……发愁要怎么带男女朋友回家的……十二月圣诞节之前,我们一边往外借钱一边和客户聊天扯闲篇,这种故事听一耳朵算一耳朵。包括我们店里同事,也有类似的愁苦——种族组成包括店长(二代东南亚裔)、全职(白人)、兼职(印度裔和黑人)、我们两个接受training的(华裔)。
其实活久了就知道了,人类的愁苦大抵都是差不多的,无关地域和种族,只和人性有关。
春节这事吧,非说是陋习也行,基督教的圣诞、北美的感恩,也未必就多高大上。
发表于 2020-1-22 1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体见识和知识限制了作者的分析能力。
资本主义晚期,人的生活方式几乎完全受制于资本运作的模式,但是人不可能想资本一样冷冰冰的没有感情。过春节可以看做是对资本的一种反抗。
要是不过春节了,信不信资本会连假期都不给~
把资本造成的问题,推给一个名词,然后打倒这个名词,好像社会矛盾就缓和了一般,自欺欺人罢了……你猜作者是不是资本的同盟军?
此外,给朱大可定位为文化学者,那么这个人的文章基本上可以不用看了。
发表于 2020-1-22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年,国民党正式禁止过春节
这个文章的作者啊,还停留在90年前呢·············
发表于 2020-1-22 1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爸爸没在家——”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发表于 2020-1-22 1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要吃饭拉屎做爱。这是对我们拥有如此智慧头脑的最大侮辱。
而为了维持吃饭拉屎,居然要靠写公众号文章激怒别人来换取可怜的钱钱……真是无耻而又下流。
我觉得作者既然已经进入了民俗和文化研究领域,不如再上升一个层次,真的,把所有和吃吃喝喝有关的节日都怼一下,阅读量更大,楼下已经有人说了,“对不起,你们的开斋节是一种陋习”,你还可以“对不起,你们的圣诞节/感恩节是一种陋习”,对不起,你们的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是一种陋习;对不起你们的光明节、浴佛节是一种陋习……这就圆满了。
作者还可以继续努力一下子的。
发表于 2020-1-22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捧场的,感谢基础教育,让公知们忽悠人越来越难了。
感谢各位答主辛辣讽刺。
20年来,这些复读机连点新花样都没有,这次春节的事是典型的通过否定民族的过去来攻击和中伤,属于常规手段,毫无新意
下图《复读机》送给各位公知大v
如何看待《对不起,你们的春节是种陋习》这篇文章?-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8 14: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