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三亚回来,感触颇深。客观地说,三亚的自然环境、景观真的很赞。夜晚躺在沙滩上吹着海风、仰望满天星斗,惬意到对当地人充满了嫉妒心。
但是旅游仅仅有美景还是不够的,还要向外人适当的展示独特的本地文化。如果要我用一两个词语来总结三亚的文化的话,我首先能够想到的是“无畏”、“野蛮”。
在亚龙湾的百花谷、亚泰,吃个类似于沙县、兰州拉面的便饭,一个不小心三五百都打不住;超市里商品价格基本上是外地的2到3倍;森林公园里小孩子喂鸽子的粮食买到20元一袋(大概有10粒玉米)。感觉在这些商家的眼里,所有的游客都是一锤子买卖的过客,一次性挣了你口袋里的钱再无所图。你打开大众点评网百花谷、亚泰里的餐厅可谓是差评如潮,可那又如何呢?人家不还是磨刀霍,来一个就宰一个。这些商家恐怕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肆无忌惮的作法正一点点销蚀全国人民对三亚的好感。如果说商人凭着逐利的天性做事,难么那些监管者为什么能够坐视不理呢?
不妨做个简单的对比:杭州西湖周边可谓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但在南山路上你也可以找到像“外婆家”、“新白鹿”、“7080”这种人均几十块又口碑极佳的消费场所,当然,你也可以在湖畔溪间找到“桂语山房”这种品质极佳的高档餐厅。相信在一个健康的商业体系之下,人们应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我想这应该是商业社会应该有的逻辑追求。反之便是丛林法则!
总之,作为一个外地人,身在美景之中,我们却不得不保持着一种枕戈待旦的警惕心。叫了辆滴滴去吃海南椰子鸡,司机是个姑娘,刚聊了几句,对方居然开始兜售景点门票,顿觉扫兴。回来的时候索性叫了出租,上车时下意识地拍下了出租车的营运信息。
别人问我为啥,我也不知道为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