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60|回复: 20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0 13: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 [图片]
发表于 2020-1-30 13: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就在这了。电影其实是个小行业,多小呢?

一年票房收入一共600亿上下。国产电影票房大概是300-400亿上下。

春节档票房,按去年规模,预计是50-70亿,都是国产电影。
换句话说,就春节档,占了全年国产电影票房的1/6左右。占了县级院线全年收入的1/5-1/3左右。其他行业的损失度都远比这个小。
拿最严重的旅游来说,全年国内出游人次是30-40亿,其中春节期间出游人次是2-3亿,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所以别家出来跳脚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于那些说网络新零售的?大制作电影靠网播不可能回本

网剧是因为视频网站都还在烧钱,以及遇到了监管部门一部电视剧最多上两个星级电视台两方面影响。
疯狂买剧的爱奇艺巨亏,netflix现金流上,每年都是负十几亿美元。囧妈据说是6.3亿加分成,这个价钱只有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才买得起。只花了48小时,从开始谈判到打钱。腾讯视频都得肝儿颤。
至于其他量级的特效大片,制作成本一个亿,美元,算是便宜的。举几个例子,漫威系列主线电影都是2亿美元起,便宜的海王就花了1.5亿,还各种省钱,流浪地球8亿人民币往上走。
但网大票房五千万就算高了。任何一部大制作电影都不可能回本。万达找过美国资深发行人做过点映模式,上线一周后点映,五块钱一场,水花都没见影。
视频会员更不可能覆盖成本了。即使全国1/4的网络用户都买了价值100的年费会员,那,加起来多少钱呢?250亿。充值渠道抽成30%,剩175亿,分到电影头上,20亿。
netflix的投资也没买过特效大片,主要集中于文艺片,比如爱尔兰人。换句话说,属于拿钱挣口碑的,趁资本市场还有钱烧。


稍微补一点内容:
各位得了便宜,看就完了,别站队。

这事情各方都有理,但绝不是一句『互联网就是颠覆传统行业』就能解释的通的。
中国电影行业其实又屌丝又惨。一年一共收入也就三四百亿,影院都不怎么挣钱,万达电影的电影播放毛利率8-10%+,主要靠餐品和贴片广告挣钱。但县级电影院这俩都不怎么挣钱。
全国也就一万家影院,加起来分成票房也就是250-300亿,万达一家就拿了80亿+,利润只有六七亿。剩下9000家,60000块荧幕,分170-220亿。万达一年店租9亿,人员成本20亿,按类似单影院比例,基本都不挣钱,靠商场和政府补贴保个本,赚点小钱而已。
发表于 2020-1-30 13: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观众:徐峥大善,字节良心,我们欠你一张电影票。
徐峥:先卖再说,保本要紧,顺便挣一波口碑。
字节跳动:营销成功,热度拉满,App下载量再创新高。
院线:见利忘义,过河拆桥,都像你这么干,我们喝西北风?
总结一下:别人都在谈生意,唯独韭菜谈感情。
发表于 2020-1-30 1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别神奇,好莱坞缠斗了好几年的博弈(Netflix和好莱坞),中国一晚上就爆掉了。中国总是从农业时代嗖跳跃到后工业时代,完全没有工业时代。总结下就是:大趋势正确、手法不地道、私心过重、行业中短期元气巨伤、但是未来大方向会变好。用科幻的视角来说:文明在高速前进,但是许多个体成了牺牲品深陷痛苦。
看待事情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
微观视角:
回到几天前的那天你附身成了光光,在你面前有两个选择:
1、拿头条6.3亿,COVER全部风险,影片翻身春节档、抢占历史第一人。但是代价是牺牲掉那些基层发行人员和院线与行业和长视频的人脉口碑。
2、退守后期再上来日方长,和电影行业大家危难时期共进退,但是自己可能会因此赔掉钱。
So~无论说的有多冠冕堂皇,和舆论有多制高点,但是从选择来说已经很明显了。
这个选择如果不是疫情发生,片子深陷窘境,估计光光是不敢选择跳船的,因为这个行为就像是大家在一艘船上,船快沉了,大家说好同仇敌忾,结果你先跳船爬隔壁船了。算是彻底得罪院线和长视频平台知道你是一个在关键节点会做什么样选择的人。
当然后期大家出于利益,如果欢喜和光光的内容非常好,那院线和长视频平台也不会不做生意。但是这个裂痕真的够,真所谓真人圈:心里MMP,嘴上好兄弟。
宏观视角:
内容和渠道的博弈自古以来,不只是电影和院线的博弈,片方和互联网的博弈也是激烈的狠。之前是【片方】、【传统渠道】、【新媒体渠道】在缠斗多年后形成了一套生态体系和游戏规则。《囧妈》这次算是破坏了这个规则,跳过【传统渠道】,直接和【新媒体渠道】建立了联系,所以这才炸了锅。在【电影领域】,虽然BAT前几年叫嚣着革新,各自成立影业,但是最后其实还是向传统规则和专业电影人妥协了,变成纯渠道或者渠道参投,没有能介入电影领域的核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不要忘了视频平台对“院线电影”和“网大”之所以价格采购天差地别,是因为“院线电影”的采购价是基于“有龙标”“电影票房”的梯度定价,院线电影的观众基数和市场、行政是经过验证过的,所以平台愿意为此买单和吃长尾效应。而“网络大电影”完全依据线上场景和流量逻辑,其模式跑下来就变成“6分钟骗观众”和“蹭热点”模式为主导,根本片方不会走精品路线。
如果没有线下这个回收渠道,真的观众用电影票投票,一票一票几十块,能回收几个亿的票房成本。完全变成线上为王,最终平台会垄断到一定规模,成为不作为收租的人,可能比之前的地主更恶劣(参考滴滴模式),更不可能支持精品内容,因为精品内容的ROI对线上来说太低了。线下的这个价格体系和投票机制,是几十年去电影院观影习惯培养成的,这也是为什么 @chenqin 说未来可能看不到《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万达总裁曾茂军说:
《唐探3》会先登陆院线。“院线电影就要上院线,除非是网络大电影。”
潜台词就是:你个光光拍的是网大!不是电影。
院线如果死掉,虽然院线旱涝保收吃50%的票房分成,但是实打实能获得高回收的渠道。
所以这事只有光光敢干,因为第一《囧妈》是这几部里成本最低,最不体现院线电影特点(视觉奇观)的作品。第二是光光可是个聪明超皮的人物,人家没什么导演心理包袱(什么我的作品必须在电影院看才圣洁),大不了不拍电影,哪天拍动画片、做游戏都可能干的出来,他舍的起。其他几个还对电影工业化有追求的导演是不可能干这事的。
我们来看下为什么没有线下平衡生态,直接片方对接新媒体渠道,会有什么后果:
网络视频平台之前最大的3个致命伤:
1、创立时候就是非封闭式生态的规则,积重难返成收费,用户也已养成白嫖习惯。
2、完全以流量获取为导向,那必然最能获得普惠大流量的甜宠、沙雕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类型获得的支持和资源极其有限。
3、因为无法获利,所以平台对中小CP的协议接近卖身契。
总而言之就是恶性循环,这么说可能大家无法理解,我举几个例子:
案例1:
视频平台运营侧的视角:《唐人街探案》剧集这种项目摆明就是亏钱,12集首播4集,1个月后就放完,一集成本1000万,一共1.2亿,一个月的会员拉新无论如何是收不回这1.2亿。做这样的项目只是因为平台自己投了《唐人街探案3》的电影,靠电影回收成本。
案例2:
平台的项目目前是:a、我要不不投资,你们把我当播出渠道,给的资源有限,我们分成(但是这个钱根本无法支持精品内容制作。b、我如果投资,就100%控你的版权,因为哪怕亏损,财务报表可以把这笔钱计入资产,少额投资对平台没有实际价值。
案例3:
因为内容行业马太效应巨大,100块钱拆分10块钱给10个项目,远远小于100块全部砸向头部内容带来的潜在回报。所以平台很多预算的逻辑70%都砸给头部的2-3部内容,30%预算才给剩下例如几十个中小内容。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长视频爸爸们发现不能这么搞了,自己会持续失血,所以达成共识:我们一定要搞付费!回归付费生态!(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哪怕得罪用户非要去试探用户VVVVVVVIP的购买底线)
结果三家好不容易练手达成共识:嗯!!!诸位拉个群!我们2020还要联手涨价的啊!谁也不许叛逃!
“好的大哥!”
……尼玛头条背后各插一刀,重新打开了免费的口子……
头条:“来嘛,一起免费呗,我们公平竞争”
优爱腾:“去你妈的!你个开外挂的!谁和你拼免费谁就死。”
为什么头条敢干免费,因为短视频这个媒介在ARPPU和流量变现效率太高了,根本就是火箭炮打拉栓枪,怎么打。长视频谁和短视频拼免费谁就死的更直挺挺的,这个我在我的回答里具体说过。
经过《囧妈》改为线上首映,影视行业是否会出现变革?线上线下同期首映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免费的商业逻辑都是:我没有钱,我给你流量,你自己用流量变现养你自己。
但是在影视内容的寒冬,大家要的就是钱!现金!否则连开机都开不了,你给我个毛流量,人人都拍土潮短视频吗?人人赚钱都让他们去带货接广告吗?
不要搞错一个逻辑:内容创作者的生存和内容创作者作品变现是两回事。
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金子是要银子练出来的。
内容行业的人才和项目的培养都是从0到1开始的,《流浪地球》的郭帆自己早期花了20万买《李献计历险记》动画版权拍电影亏钱,一步一步历练到今天。《哪吒》导演饺子自己憋3年做了《打个大西瓜》证明自己的短片导演才华,到长篇又跑了10年才有哪吒。
任何一个头部都是枪林弹雨练出来的,但是如果生态被毁了,只有头部活得好,其他都苟延残喘自生自灭,自己卖房睡富婆当舔狗卖身契搞钱承担所有风险,平台只割头部,这都不是二八法则,而是一九。真正好的生态是一个正向循环,逐渐迭代的过程。
如果上游掠食者说下游生物进化速度太慢了活该被淘汰,那就是得了便宜又立牌坊的坏且蠢。不是这些生物进化速度慢,而是进化的规律本来就需要时间,上游掠食者的实物来源是非常多元的,所以生存概率高,但是下游的食物来源越往下越单一,而且人数众多竞争会越激烈。
处于食物链顶层的掠食者如果不管不顾下游的生态里的生物,等这些生物都死掉了,下一个一定也是顶层的掠食者
所以大趋势一定是逐渐迭代更新,创作者需要时间成长、线下渠道也需要时间变革、长视频烧了那么多钱的试错刚重新找回付费之路,一下子短视频的崛起,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奔向赛博朋克的共产主义。虽然最终一定是通往共产主义,但是如果不对的时机强行突破,必然有许多人和抗风险能力低的人群被淘汰,但是被淘汰是他们的错吗?他们难道不努力,活该就是死吗?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和扛起行业大旗的领军者,一定不是自顾自的生存,而是心怀人民,带着人民和行业变得更好,构筑一个逐渐迭代的生态。
任何一个平台真正解决和有价值的是:共生、连接与赋能
我一直觉得没有坏的内容,再奇特的内容都有他们的受众,平台需要做的是帮助每一个作品找到其受众人群,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发现需求、解决需求、消除信息不平等,而不是制造垄断和拦水造坝收租。
可惜历史一再都是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因为屠龙少年发现自己爬上金字塔尖,靠信息不对等和垄断,就能吃走90%的利益的时候,便不愿意再做屠龙少年,而是选择成为恶龙。
那是否有人能跳脱这个循环呢?短视频的领军者们会不会又成了屠龙少年?还是真的救世主?
我不知道,拭目以待吧。
发表于 2020-1-30 13: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囧妈》这件事只是非常特殊的个例,遇上疫情,又恰逢最最重要的春节档,还有头条这个愿意买单的巨头,才有了这次合作
其次,从《囧妈》的个例推到“院线未来会被颠覆/淘汰”,怕也是步子迈得有点太大。且不提“中国网飞”是否靠谱,监管方让不让您飞,就算在北美这个网飞的大本营,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背景下,近5年票房总体量一直维持在110亿美元以上,2019年虽然下滑但仍然创下了历史第二的成绩,这叫“流媒体颠覆/淘汰院线”?
第三,头条是一个很精明的公司,不可能永远请观众看电影,何况前几年各视频网站烧钱厮杀的效果是肉眼可见的然并卵,头条也很难重走一遍这种已经被证明没用的路。
退一万步讲,就算又掐起来,头条最终一统江湖了,诸位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是怎么抱怨滴滴打车比出租车还贵的?
说回事件本身,院线的反击在意料之中,目前的关键还在于电影局的态度,这事情无法推测(正如我至今也没搞懂8万块银幕的规划到底图什么),只能边走边看。
至于所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拜托,白嫖的事谁他娘的不喜闻乐见?扯这玩意儿有意义么?
发表于 2020-1-30 13: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初一,给大家拜个年!新春吉祥,万事顺遂,学习进步,身体安康。
——
首先表示赞同这个回答: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 刘延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各位得了便宜,看就完了,别站队。
这事情各方都有理,但绝不是一句『互联网就是颠覆传统行业』就能解释的通的。
这个观点是对的:这事情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看就是了,没必要站队。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 水5郎 waterfive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
徐峥这个新闻早前已经看过了。
事情的背景大体是这样的:
首先在春节档的竞争中,徐峥可以断定不可能拿到头名。普遍的认识是陈思成的“唐3”继续爆火,独占鳌头。在前排混战中,徐峥也未必有把握战胜“女排”和《紧急救援》(2020年1月20日, 《唐人街探案3》1.68亿,日增3780万,《姜子牙》3389万,《囧妈》3086万,《紧急救援》2663万,《夺冠》1976万,《急先锋》1425万,《熊出没·狂野大陆》1068万。其中《紧急救援》日增票房达到1335万,而《囧妈》只有750万)。所以这一次失水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失水,商业品牌上的打击还在其次,直接到来的破产阴影乃至被制片、资本深度控制的风险才是更大的阴云。
徐峥似乎已经走到了背水一战的危险境地。
那么面对这一局面,徐峥最初的应对就颇有“破釜沉舟”的色彩:
提档。
徐峥硬是将自己的片子从春节档提成了“除夕档”。此举显然伤害了购买原定春节首日票的忠诚粉丝,在商业信誉、商业情怀和字号名声上是受损失的(现在正在扯什么“IP”,我觉得不就是闯字号吗?)。当然这个损害还不至于令“票友”有多大激烈反应,爆发出来的反而是所谓院线工作人员。不论怎么说,这肯定造成了对自身品牌的消耗,是有损失的。
只能寄希望于提档后的口碑来提升票房。然而,目前影片已经播出,就目前得到的消息来说,徐峥这部《囧妈》的评分在本来就不太高的状态下,仍然在持续下降。所以,只要“唐3”不出问题,那么几乎可以确定,徐峥这张口碑牌是打不好了。
第三次转折,就是在新型肺炎来袭的背景下,春节档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在这种重大疫情来袭的背景下,闭门锁宅成为刚性需求,人员极度密集的影院被迫执行淡季节奏。
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官方要求,还是片方研判,都指向了撤档。
作为本次春节档原本几乎注定要成为炮灰的徐峥,在这一阶段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将影片卖给字节跳动——这么说吧,就是大家熟悉的抖音——和今年赞助了春晚的快手激烈竞争的短视频企业——免费上网播放。
可以这样说,卖给字节跳动、免费网播,较之于提档行为,徐峥走出了更加具有破釜沉舟意味的重要一步。
徐峥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并且似乎到了决死一战的边缘。
我至今仍然记得徐峥在《港囧》里的那句台词:
“我这辈子只叫徐来,清风徐来!”
那种困兽犹斗的绝望嘶吼,仿佛是这一次悍然卖掉影片的背景音。
6.3亿卖掉影片,这基本反映了徐峥方面对影片票房的估值范围。
综合来说,徐峥有其不得已。此举算是正常的商业操作,不必因此产生什么不切实际的感激。毕竟,免费播给网友的,严格来说是字节跳动/抖音。徐峥及其团队并未免费,他们还拿着6.3亿。这就相当于是他们的票房。我觉得,虽然字节跳动也是为自己打广告,也是商业行为、不需要我们感激涕零,但是我们如果非要感谢的话,至少不要谢错了人。不过,鉴于徐峥承担了不少责难,阴差阳错给他一些支持也是可以的。
这是徐峥方面。
在院线方面,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院线来说,他们进行了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所以必须从电影发行中获取回报。对他们来说,谁的影片火不重要,重要的是火的影片能够带动观影热潮。所以,即便徐峥方面出现最坏的情况颗粒无收,院线也是无所谓的,大不了就是减少排片,增加火爆电影的排片。院线对于徐峥的成败是没有态度的。
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线上线下早已是一个长久的风险。人们看到了零售业线上线下的激烈博弈,看到了房东搞死实体店的悲惨后果。院线作为实体店,由于自身往往也有房东色彩,肯定不会骂房东,那就只能优先重点高声嚎叫防备实体店之死的风险。影院能够超越电视、电脑、手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固件投资。这种类似于推拿按摩的线下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院线还有极大的存在价值。
正因为院线方面本身就代表了巨量的资本,历来网剧播放都会小心翼翼地处理和院线的关系。
徐峥这一次突然将原本为院线准备的影片抛到线上,一下揭开了双方敏感的创口。
实际上这一次浙江院线高调抨击徐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免费线上播出院线影片的是字节跳动。警告徐峥,此举颇有警告可能的后来者的意味。
院线有自己的不得已,徐峥有自己的不得已,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最终博弈的结果,要看这一次传说中的影视寒冬对市场的残酷筛选到底有多残酷了。
据说啊,因为今年春节档出人意料的垮掉,资金流动出现了极大的意外情况,今年影视行业会遭到一次激烈整合。如果说法是真的,那这应该也算一次黑天鹅事件了。
话说,影视界的圈子真的不大。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比2014年增长48.7%,也仅仅是达到了440.69亿元,放在中国企业五百强里面,营收只能排到130名左右。2019年总票房只不过是642.6亿元,放在中国企业五百强里面,只能排到140名左右。可以说,排名不但没有上升,还下降了。虽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9%左右的样子,但是相对经济整体规模来说,这就是个中等排名的中国五百强企业。整个行业捆起来还不如蒙牛(蒙牛的营收是689.7亿)。你在超市里买盒奶的钱就碾压电影票了。
从这个角度看,第三产业虽然叫得很响,虚得很。第三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实际增长的意义不大,更多的还是提升人们的舒适度。所以我觉得,从这个事情来说,比较有价值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看待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第三产业统计数字应该作为判断社会舒适度等“文化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不应该作为经济发展水平、GDP比较的硬核指标看待。
说到这次院线电影线上播出问题,对于行业来说,不过是市场搏斗的一次遭遇战罢了。对于大众来说,最主要的冲击似乎是:
失去了一次通过看电影脱单的机会。
发表于 2020-1-30 13: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峥《囧妈》直接免费网播的做法,是彻底得罪了整个院线。断人财路如杀人满门,不论遭到怎样的反噬和攻击,也都不足为奇。
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们为何宁可将牛奶免费倒进大海,任凭各类水果烂掉,也绝不肯将它们分发给食不果腹的穷人?就是因为这些资本家要保证牛奶和水果的议价权,也是他们彼此默认的“行业规则”。
很不巧,当一场意外疫情摧毁了2020年的春节档后,徐峥就成为了这个彻底摧毁这个“行业规则”的人。
全国大大小小的上万家院线,本质是什么?就是编剧导演、演员明星们给他们打工,广大观众给他们送钱,而他们占据了垄断地位,坐享了一部影片接近60%票房收益,近乎于躺着数钱的行业【吸血者】
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进步,中国观众的踊跃支持,中国电影市场的爆炸式发展,也将这群吸血者养得一个个膘肥体壮,不过两三年时间,票价从票补时代的9.9元/19.9元,疯涨到70~100元,同时通过禁止观众自带饮食,贩卖高价爆米花、薯片和各类饮品,籍此获得巨大收益。
电影是编导和演员拍的,钱是广大影迷观众给的,影片亏本的风险也是片方全权负责的,凭什么让这些只不过提供一个场所的中间方来坐地起价?这确实是一直以来的事实,但存在从来都不一定是合理的,垄断尤其如此
人类历史上,每一项新发明、新革新,都势必引来旧有既得利益者的群起攻之,从砸毁机器的手工业人,到抵制淘宝电商的实体店主。可是,螳臂岂能当车?
像院线这种落伍而且工作毫无技术含量的存在,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是注定要落寞,甚至被彻底淘汰的。
以《囧妈》影片为例,影院所谓的各类宣传物料,难道片方没有付给院线巨额的宣发费用么?影片在头条、抖音等各个网络平台的宣传,更是徐峥等主创人员自己的行为。
随着疫情来临、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多个影院强制关闭,这些付给院线的宣发费用本就已经是片方付出的“沉没成本”,无可挽回了,
因此,所谓的【江浙沪院线集体抵制徐峥《囧妈》】声明,简直就是【从未见有厚颜无耻若此者!
几十年来,多少名导大导,哪个不是受尽了他们的窝囊气,每逢新电影上映,为了多一点点排片,要陪着那些个院线经理去请客、拼酒、说好话,给红包。甚至几家最大的出品公司,为了将片方所得提升一个百分点,都要和他们拉锯数年,
而今,终于有徐峥这样的中生代电影人,敢为天下先!和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强强联合,彻底地对他们说不!狠狠抽了这些坐地起价的吸血鬼的耳光!
痛快!痛快!!痛快!!
从所谓的“江浙沪院线联署声明”,可以看出,时至今日,院线这些相关利益方,依旧以所有电影人都得罪不起的大爷自居,《囧妈》这部至少10亿体量的影片,没让他们赚钱了,直接免费网播了,对他们而言就比割了心头肉还难受,明明死活拿不出徐峥违反相反合同的任何依据,就干脆威胁要抵制徐峥和欢喜传媒的今后所有电影,
好吓人呢!
何其无能狂怒
一个基本常识,徐峥的“欢喜传媒”,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公司,看看这些名字:
股东导演: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
签约导演:贾樟柯,文隽,王小帅,刘心刚,李杨,陈大明。
这是整个中国影坛的半壁江山,字节跳动(今日头条)6.3亿买下的也不止是《囧妈》一部电影,而是作为新兴视频平台,直接和中国影坛众多的名导大导架起了今后继续密切合作的桥梁。
当然,这也是旧有的占据垄断地位的既得利益者们所万万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年关来临,字节跳动(今日头条)付出巨资,包场请全国人民、特别是饱受疫情困扰、不能外出的武汉人民,免费看一场徐峥导演的贺岁新片,何等利国利民的善举,
也能激起这些旧有既得利益者的滔天之怒,浑然忘记了就在短短2天前,大骂《囧妈》提档害得他们“不能在家过年”的也是这群人。
居然还好意思发声明,代表中国电影行业?这群满脑子「别人赚钱不分给自己=自己亏钱」的绝对利己主义者,他们也配!?
看看因为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在做什么,1100万武汉人民承受着什么,各地的餐饮业、旅游业、超市、各密集场所经营者,又蒙受了何等巨大的损失,利益受损的又岂止是他们?
徐峥的做法,难称伟大但绝对聪明,他已经获得自导自演的《囧妈》电影的全部收益并大有盈余,是事实不假,可这样难道不应该么?
字节跳动(今日头条)的6.3亿之所以付给徐峥,而不是现在无能狂怒、威胁恫吓的那些人,本身就说明了《囧妈》如果如期上映,徐峥要得6.3亿,得让院线拿到12亿以上的旧有机制,荒谬之极!
谁的工作至关重要,谁的工作可以替代,一目了然。
中国电影的新一页,就这样翻篇了。
发表于 2020-1-30 1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除了疫情之外,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囧妈》空降头条系免费看。就为这事欢喜传媒还被某些院线集体发声明抵制,遭到上万的影院从业者抵制。原来《囧妈》的出品方欢喜传媒宣布从院线撤档,把版权6亿多卖给了头条,玩了一个线上大首发。各大影院一看,你《囧妈》线上免费看,我不就捞不到你的分账票房了吗!所以影院急了,各种控诉、抵制《囧妈》,因为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利于普通大众,但却减少了影院赚钱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院线对于电影的宣传,其实是片方出钱做的投放,所以《囧妈》不上院线,是片方亏了投放费用,院线并没有亏,只是因为赚不到票房分成而跳脚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原来所有电影上线必须通过我大影院,神马电影上线都得交“买路财”,影院已经习惯了这种躺赚的模式。你欢喜传媒居然撤档,不交“买路财”也罢,但你还另寻新欢。说实话,一个影片不上线搞出这个事,对院线没什么大影响,但他们害怕其它大片也纷纷效仿《囧妈》,那么影院的生存环境就会很艰难,会成为这种创新模式的牺牲者,所以他们才会疯狂抵制。
我们普通老百姓是既得利益者,头一次看大片不要钱。我今年回乡下过年,和老妈一起在家看的。感谢片方这个神操作,让我和老妈这个春节在家里一起看上了《囧妈》。 针对片方撤档,线上首发这事,我说说我的看法。


1、欢喜破局,影响电影发行格局。
我先说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1月24日上午,《囧妈》的片方欢喜传媒宣布会在1月25日(大年初一)零点,登陆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头条系APP,一时间一众网民拍手叫好。要知道这可是春节档的商业大片免费看。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疫情时期大家不用去影院聚集,减小聚集性传播风险,此为利国;商业大片不用付费,网民免费看大片,此为利民。
但各大院线不干了,他们联合起来谴责《囧妈》互联网线上首播“是一种破坏行业基本规则”的行为,更是联合提请国家电影局市场处紧急叫停《囧妈》互联网免费首播。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1.jpg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囧妈》的片方破坏了传统电影发行的“明规则”。
在过去,只有传统媒体时代,你电影拍摄出来,无论质量如何,想要票房大卖,都必须跟院线搞好关系,需要影院排片。而现在多了新媒体渠道,可以选择线上首发,但以前没有人敢这么干,这背后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你有把握持续拍出好片,影院根本不会死乞白赖的抵制你。就怕你拍出烂片,一旦拍出烂片,影院不给你排片,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网上很多人说《囧妈》这次的操作,完全是为了自保,即使按正常情况能够上到影院,也拼不过其它同期电影。这一点我并不认同,电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没上线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假如真的如大众分析所说,拼不过,那收回成本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能大赚。那干嘛非要得罪院线,把自己的退路封死呢。我只能用格局来形容了。
让所有院线知道,你院线不给我排片,我可以选择去线上首发。有选择权就有话语权,有话语权就有谈判空间。这样片方可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拍出更多好电影。至于说在线上观看不如在影院看,影响观感。我觉着这完全扯淡,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你完全也可以去影院看。不是说线上首发之后就不上影院了,如果电影真的好,你可以去影院2刷、3刷,这也变相的激励片方拍出更多好电影,筛选出更多制作精良的电影。
跟随时代变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跟不上的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汽车刚刚出现时,马车夫也不停地控诉和抵制,现在马车已经不让上大马路了。我觉着各大院线和影院,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去抵制,而是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毕竟,躺赚的时代会慢慢过去,容易赚的钱没有了,得花点力气了。
2、院线垄断,未来可能会结束垄断霸权。
电影放映是垄断性经营体制。院线想要结算和供片,必须有牌照。这几年国家对牌照的发放管控严格,从2010年到现在,只增加了10几条院线。 没有外来的竞争者入局,原来的院线就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2.jpg 院线是电影产业链的中间渠道环节,上游片方及下游客户极度分散,院线赚取的是渠道价值,上游片方或发行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现金流自下而上流动,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账。
按照行规,总票房先扣除5%的电影专项基金,再扣除3.3%的营业税(这两部分上交国家),剩余的部分影院,院线、制片发行方再进行分账。剩下的部分院线分7%,影院分50%,制片发行方分43%。
你看到了吧,院线和影院合计分成57%,几乎属于无风险套利。因为院线和影院对于电影的排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每天都可以根据放映的数据统计,随时对电影调档和撤档。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风险。尤其是在大片云集的春节档和十一黄金档,片方想要获得更多排片,就需要有一些额外的操作。譬如,跪舔影院经理,请吃饭,发红包。
这种模式其实是不健康的。片方投入巨大成本,一部大制作要花上亿元,获得票房收入后,投资方减去这部分制作成本,才能算是收益。而无论电影上映后,最终折算出是亏还是赚,院线和影院都要收取票房收入的57%。这个分成比例是行规,在过去是没得谈。投资方想要赚钱,就必须控制成本。如果想要不亏钱,投资方和片方就必须压缩成本,有时候不得不以小博大,用小成本期待高票房。这种操作有很大风险,观众的欢乐G点越来越高,只有制作精良的电影才能脱颖而出,漫威系列的电影制作成本高达6、7亿元。按照资本市场的逻辑,高风险必须要有高收益,人们才会有动力。欢喜这次对院线垄断发起挑战,只因传统院线的吃相太难看了。这次挑战,势必会影响未来影片发行的格局,我们期待着,慢慢看。


3、人民得利,降低娱乐成本。
2019年有一份电影报告,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继续稳坐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而2019年美国电影票房为1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95.95亿,同比下滑了4.4%。
单看这个总数据,我满心欢喜。电影票房持续增长,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激励更多的电影人拍出更多好片。我们普通大众未来能看到更多质量上乘的影片,丰富精神上的娱乐。但还有一组数据,2018年,美国人均观影次数3.98,我们人均观影次数1.2次。
这个数据很明显揭示出,票价太贵。三四线城市人均观影不足1次。我们这边小县城,人均工资4000多,实际更低。电影票要40元一张,会员30元,小孩25元。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3.jpg 按照国际标准—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可支配月收入的0.5%才是合理的。
我们这边只有年轻人过年才会去看次电影,老年人根本舍不得看电影。欢喜这次选择线上首发,势必会倒逼影院改革。其一,降低分成比例;其二,可能会降低票价。增加周边产品服务体验,比如爆米花,饮料,以及其它娱乐机。有很多人在等待观影前,会去玩娃娃机和游戏机。倒逼影院改革,降低票价的同时,增加人均观影次数。让那些喜欢看电影的人,一张票价可以看两次,不去影院的人,也舍得花钱看电影。
我不知道其它人怎么想,反正免费的电影我喜欢看,我也不是只做白嫖党。如果电影好看,我也会去影院2刷,甚至3刷,支持片方。


针对欢喜这次撤档线上首发,很多人觉着是神操作,很多人抵制,还有很多人对这件事不屑一顾,觉着只是资本层面的操作。一切只是为了利益这话不假,但高收益也常常伴随着高风险。针对一项新事物,至少在我国,不要盲目的打压,不然变革和创新很难发生。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毕竟这事对人们大众来说是好事。无论未来如何,是否有更大的变革和创新,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20-1-30 13: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
可以把这件事理解成:【电影行业的新零售

新模式发生,总会引起各种争议,这不奇怪。重要的是,哪种趋势更符合未来。




【1】《囧妈》线上“免费”其实不亏

由于《唐人街探案3》是万达投的,所以《唐3》排片约6成,目标保40亿冲50亿。其它电影少一些,《囧妈》状况不好,预估票房才10亿,扣掉院线分成到手也就3亿多。而根据欢喜传媒与头条的协议,不算任何分成,欢喜传媒立刻到账6.3亿
欢喜传媒(01003)发布公告,于2020年1月23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欢欢喜喜与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欢欢喜喜及字节跳动将于在线视频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字节跳动将向欢欢喜喜最少支付人民币6.3亿元作为代价。 欢欢喜喜与字节跳动将分两阶段于下列领域展开合作:第一阶段合作期间为合作协议签署之日起6个月,主要内容如下: 1、集团授权被授权方平台,集团若干新电影及网剧在欢喜首映平台上线后,可于授权区域内与欢喜首映平台同时播放;字节跳动按本集团交付授权内容的进度向欢欢喜喜支付人民币6.3亿元作为使用授权内容的代价;被授权方平台获得的授权内容播出的相关收入总额在扣除被授权方平台管道成本及上述人民币6.3亿元的代价后,如有超额部分,欢欢喜喜可获若干比例的收益分成; 2、字节跳动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内为欢喜首映平台设立独立入口进行导流; 3、被授权方平台为集团的影视项目提供宣传推广支援; 4、集团将开放影视项目资源,为字节跳动及其关联方提供植入广告、联合推广、异业合作等资源; 5、集团将向字节跳动或其关联方提供本集团主控出品影片的联合出品方的署名权。双方将于第一阶段合作开始后尽快讨论落实第二阶段的合作细节,并签署相关协议。 第二阶段合作期间为第一阶段届满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第二阶合作重点如下: 1、双方共建院线频道,共同打造“首映”流媒体平台;(划重点!) 2、双方共同出资制作购买影视内容的新媒体版权。第二阶段的合作届满后,双方享有优先续约权。
第二,股价,自《囧妈》发公告,到我截图这一刻,刚刚好过去100分钟,仅仅100分钟里,欢喜传媒股价就已经涨了43%。欢喜传媒目前市值62亿。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1.jpg 第三,以往电影宣发,抖音烧钱是大头,现在倒好,徐峥自己和抖音搞在一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的是你的,你的还是我的。不就是流量吗?抖音爸爸不差流量,你要的,都给你!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2.jpg 1月3日徐峥参加上海抖incity美好生活节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3.jpg 1月3日徐峥参加上海抖incity美好生活节




【2】徐峥很可能早就在思考PLAN B

1月初,为了给《囧妈》造势,徐峥参加上海抖incity美好生活节,并与众多抖音网红联合出演“高铁特别路演”,嘉宾包括多余和毛毛姐、小小莎老师,麻辣德子、贫穷料理、沈虫虫、老王欧巴、丫蛋蛋换个心情做自己、刘铁雕Rose等,总体观看量2.8亿。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4.jpg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5.jpg 如果不是前期如此甜蜜合作,何来沟通效率和信任基础?怎么可能在1-2天内与头条系达成如此大体量、深探索的合作?——所以,我怀疑,那时候徐峥的小光头里或许就在酝酿PLAN B了——当然不会有人预测到疫情,但“未来我是靠院线还是靠互联网”、“如果投靠互联网我可以怎么做”、“谁可以和我合作”……这些问题总该是一早就在脑子里画导图的。


所以,有朋友推测,下一步优酷会不会买《夺冠》?爱奇艺会不会买《唐3》?……
我的态度是:不以为然。
因为,这种合作默契绝非一日约P,双方必须有深度的相互认知、认同,以及长情的甜蜜。即使接下来几部贺岁电影仓促“嫁人”,也很难有好收获。我个人更倾向于建议不用挤在一起,如果没准备好就等待更合适的时机、保住基本盘。
我尊重每位创作者,真诚希望每个好作品都能平安收获好票房。


此时此刻,几家欢喜几家愁。
视频网站和影视公司的工作群大概都炸开了吧,估计怎么想的都有。肯定会有不少人羡慕徐峥赚的钵满盆满,可是,徐峥一路走过来付出的代价又是怎样的呢?
以“高铁特别路演”为例,明明是一件三方互利的事(平台要内容,网红要尊重,《囧妈》要流量),影视娱乐圈的反馈却态度两极:一部分媒体评价徐峥与网红联动做宣发的行为“太LOW”。这种鄙视链心理和“本地人歧视外地人”一模一样,因为明星挣钱能力已经远远不如网红,唯一可以撑场面的只有面子了,而徐峥这种举动相当于“抬举”网红,让娱乐圈难以维持最后一线自尊心——这种行为,是圈内“公害”。
随后,《囧妈》提档大年三十,媒体再次痛骂,台面上道德绑架指责徐峥影响院线工作人员三十过年,台面下其实还是利益之争
可徐峥又能怎么办呢?摆明线下渠道根深蒂固,数数排片量,用脚指头都能数出来《囧妈》惨赔——既然已经得罪了同行,不如孤注一掷,索性彻底投靠互联网吧,毕竟一个人做事情,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6.jpg 想不到,徐峥这个人,长着一副猪八戒一样喜感随和的脸,做起事情来有一种大胆、决绝的枭雄气魄






【3】徐峥是电影营销奇才

你猜,“徐峥是营销奇才”这句话,我是听谁说的?
渤哥。(利益相关:我是黄渤的野生粉丝)


大概齐是这么回事:
徐峥、黄渤、王宝强一起拍《泰囧》,徐峥想了一个点子,让几位主创明星拍短视频,然后在宣发期间逐一投放(估计参考了互联网/数码行业开新品发布会的“倒计时预告”)。
黄渤觉得,这个点子太好用了哇!于是,后来自己做《一出好戏》跑宣发,也用了这招。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高铁特别路演”还是这招。这招太好用。免费的明星,有趣的内容,轻量的媒介,病毒式分发。……
如此,你发现没,徐峥和渤哥两个人都极聪明,但聪明的方式各有不同。
相对而言,渤哥读书少,没有知识格局/储备来支撑他策划原创创意。(我是一个无情的粉丝)。但是他能很聪明的察觉机会,复制成功,行动力非常强。
徐峥是“城里人”(笑),有文化,思考的深度和格局更高级一些,所以他才有能力原创研发一些全新产品,或者全新模式
你看,作为渤哥的粉丝,我都不惜把渤哥拉出来对(chū)比(mài)了,就是为了更明显的勾画出徐峥聪明的不同寻常之处。徐峥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天才”,说他“一个人能打中国大半个电影营销圈”,这一点也不夸张。






【4】希望电影圈把徐峥当做“创新者”、而不是“敌人”

作为电影营销圈的天才,徐峥当然很容易在电影商业方面成功。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轻松的微笑。相反,在《十三邀》,徐峥肉眼可见的对艺术片导演由衷敬佩甚至到有点卑微。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7.jpg 或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丝卑微。我渤哥自叹“文化程度不够”,羡慕徐峥的阅片量;而徐峥自叹“我太商业会很容易被别人看不上”,羡慕娄烨贾樟柯的艺术灵魂。
……
我们最爱的喜剧明星们啊,每一个取悦观众的笑颜背后,有多少落寞的自惭和孤独的思考……有谁知道?


毫无疑问,徐峥一再得罪了同行。
无论他有多漂亮的票房,他仍然不能被完全接纳。
尤其是这次,《囧妈》史无前例的all in线上,欢喜传媒全面拥抱互联网……这不仅会引起震惊,甚至会引起震怒吧?
毕竟,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都会引发排斥:好比汽车诞生,吓坏了马车;电影诞生,吓坏了剧院;优酷爱奇艺诞生,吓坏了电影……大家不都这样一天天过来了吗?——媒介形式日益丰富效率越来越高,事实上让好作品发布渠道越来越多,不必再受制于高成本的传统渠道
电影创作者们,不妨想一下,《囧妈》提档1天就被骂成那样,这不是恰恰说明院线渠道确实是超级老迈而且笨重吗?(大家对比一下互联网电商的效率)。
所以,徐峥带着《囧妈》线上首映,这不是替全行业同行试水新渠道的好事情吗?有什么可排斥的?输了,算徐峥自己的;赢了,算整个行业一起赢的——大家不用再高度受制于笨重的院线渠道——怎么算都不亏啊?
如果《囧妈》验证模式真的成功的话,大家未来无非多了一种成功选择。像黄渤那样,抄徐峥的作业就好了~(注:“抄作业”指“电影营销”,而非“电影创作”)


电影行业,可以把这件事理解成:【电影行业的新零售】。
我们也不妨可以把2020叫做,【电影行业的新零售元年】。(如果这个秃子能成功的话)






【5】夹带私货:希望未来影视创作者们能多到武汉拍片

我老家在湖北,家人在武汉。目前的心情,不想多说了。舔着脸求告两件事吧:第一,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幸福过年;第二,希望影视创作者们关注武汉,未来多到武汉拍片。
说起来,徐峥老师的代表作《人在囧途》刚好拍摄自武汉。(近代唯二取景自武汉的著名好电影之一)
其实我们武汉不亚于重庆,超多地理、人文元素可以挖掘;复杂的江湖气,必然会激荡出复杂的电影质感;红墙小巷,潜藏着南派民国的历史痕迹。所以我私心一直盼望武汉能得到电影创作者的更多垂青。
我知道,《人在囧途》和《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曾被指责“把武汉拍丑了”——别理那些人的蠢话,明明拍的比一团祥和的文艺汇演美多了——对于武汉能生长出《人在囧途》和《南方车站的聚会》……我非常感恩,非常感恩!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8.jpg 配图故意的
希望未来影视创作者们能多到武汉拍片;欢迎徐峥老师能再次回到武汉,为武汉拍电影。待春暖花开,不见不散。
发表于 2020-1-30 1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现有信息,我倾向于站在头条系这边。


理由如下:


1、并无明文(法律或者法律认可的其他方式)规定发行方无权更改播出方式;
2、关于院线所提到的徐峥违背了“行业基本准则的诚信”,我认为,院线并未提供任何明确的证据,如徐峥及发行方书面或者口头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一定会在院线首映”的相关内容,因此不予采信;
3、院线在声明中提到多处“准则”,但并未提出任何关于准则的证据和证明,我认为,院线是在进行“道德绑架”,更有“一言堂”之嫌,我希望院线的“准则”是指类似“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电影技术分会工作准则”这类的行业协会文件,或者“孝顺”等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
4、我个人很感谢院线为了疫情所作出的选择,并对院线承担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感到遗憾,但是很抱歉,这些与本题无关,并不是一个人做了大量社会公益行为就能够“以功抵过”,社会并不是如此运行的;




另外,诸多回答者关于院线的诸多指责与本题无关,无论院线是否毫无技术含量、是否阻碍电影行业进步都与本题无关,如果徐峥及发行方违反承诺,即使院线是恶魔,那么在程序正义的范围内,徐峥及发行方依旧是错误的;


同时,浙江卫视与本题无关,无论徐峥与浙江卫视存在怎样的恩怨,都与本题是非判断无关,并不是仅仅因为一个人蓄意报复就判定其提供的证据存在问题。
发表于 2020-1-30 13: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写另一个回答(囧妈模式以后会不会大规模普及)到一大半,然后被疫情新闻牵动心神没写完。
今天大年初一,新年总要有个新的开始,我来回答这个牵扯面很大的问题。
本回答非常深入和发散。
很早以前,就有很多想法,综艺、电视剧都离开了电视台,独立存活在了网络平台上,什么时候电影也可以?网大搞了很久也没出什么好片,为什么好片都还是院线的。
随着《囧妈》这次意外又合情合理的互联网首发,相当多人认为等来了这个历史转折。但各方从业者的抵制出现后,大家惯性思维应该是落后产业抱团抵制先进行业冲击吧。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电影、电视剧、综艺、音乐这四个艺术类消费品,他们的互联网化路线看似相同其实完全不同。


咱们直接先来说利益问题,电影的制作成本回收问题,如果通过网络回收的话,广告、付费点播,就这两个渠道,这两个渠道电影都出在绝对弱势。
首先说付费点播,付费购买其实就是少数坚定支持者支付版权覆盖绝大部分开支的行为,例如唱片时代买正版CD磁带的人,你只要走了付费点播模式,盗版就出来了,原因是有大量不愿付费但是想看的人,你说我们有数字水印可以追查,但在现代技术传播条件下,查无可查,因为可以泄露的点无穷多,而点对点传播网速足以在几分钟内把一部高清电影传给别人。这一点在音乐版权时代早已被证明了无数次。
解决付费点播、少数人支持正版导致的少数人负担过重从而无法良性循环的问题,就是搞年度、月度VIP的一站式方案,你买了VIP,所有资源都免费。这是所有视频、音乐平台不约而同的选择,他的VIP收费收的是什么?是虽然你在外面也能一个一个找到资源,但我这方便,整合的好,更新及时,技术先进,投屏方便,个性推荐等等,VIP费用其实用户买的是一个方便而不是真的在为版权付费。大多数买VIP的人心里想的都是,这些东西我其实免费都能在别处获得,但你这确实很多很方便,那我就不费那个功夫了,反正包月包年也没多少钱。


所以中国的视频服务、音乐服务,vip消费价格从来都是贴着让人感觉这价格不算啥,图个方便的那个坎去定价的。当然定高了也有真心支持付费的人买,但他的人数基数就会大幅下滑。中国的视频、音乐服务价格,从来都是盗版在背后枪顶着腰眼,你价格便宜图个方便我就买,你价格高了我就不辞辛劳的去找盗版,这是大部分付费人的选择。


这也注定了,中国视频、音乐付费的主力是打包付费,而不是点播付费。
打包付费模式下,每个视频内容比拼的商业价值是什么?一个是流量能力,一个是广告能力,这两点上电影都不占优势,电影虽然有流量能力,但是电影本身的网络耗费也大啊,还要1080P未来还要4k,大家看一个电影大多上大屏看吧,清晰度调最高看吧,但大家看综艺是不是没事手机就看了,稍卡调720p甚至480p也无所谓的反正图一乐。而且很多视频短小精干,20分钟一期,人数流量就很大了,电影100分钟,那么大的服务器网络负担,引来的人数流量也就那样。所以在流量价值上,电影是不如综艺,比电视剧还明显差点,因为很多电视剧大家也是大屏高清看,但电视剧短啊,一集四五十分钟最多了。


那广告能力呢?也差太远了,VIP模式下,号称的都是无广告,但综艺、电视剧很快与时俱进的在内容中大量植入广告,而且堂而皇之,很多广告不但跟内容捆绑的死死地让你无法剪辑掉,而且还露骨的说这就是广告,以往还悄悄地往桌上摆个啥就好了,现在不,现在一定要拿起来大声的念一段。电影你试试看,你像综艺电视剧那样植入硬广(可不是植入软广),你试试观众还答应不。电影作为一个定位于较高的艺术类型,中间打断来一段广告或者利用剧中人露骨的做广告,都应该是对创作的沉重打击。


文化产业里,除了电影外,都无非是两条路:一条吃死忠,或者有道德追求的人,让他们付大价钱,抓住一个这样的人当一百个人死命赚他钱;另一条路是吃大众,给你们方便,把您伺候舒服,您别去别处花功夫找了,找了不但累找到的质量还不好,我这便宜又把好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两条路都可以走,但两条路同时想走的一般被人骂死,就是大众钱都圈好后,不肯把大众伺候好,要大众里有信仰有死忠有道德追求的人站出来再付一次钱,这种行为不但会激怒死忠也会激怒大众。


电影本来是吃死忠的那条路线的,但自从发展出了商场+影院的合体模式,情况就变化了,有非常多的周边衍生效应开始支持电影行业了,就是现代商场的生态打造,这给了电影行业一个有大投资且有尊严的内容生产的大环境。


你可以把电影上映一两个月甚至四五个月后才登陆视频平台,看作是吃死忠行为,因为死忠等不及,他要去影院花钱支持。但同时,其实更多的人不是的,更多的人只是要有一个连成串的商场消费一日行或半日行,电影刚好处于这个消费链条的核心而已。所以现代电影的支撑,实际上是作为现代商场生态的一个生态位存在的。


所以这次的抵制,本质上是对于生态叛逃的一种声讨,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好契机实现了双赢,但这种契机并不是平时可以存在的,平时网站不可能用这么大价格买下版权,平时电影方也不可能这个价格卖电影。双方在平时是达不成这样的一致的。


而本质上说,能花这么大代价拍出电影,拍出没那么多商业融入的电影还能笃定赚到钱,无非就是如今的商业生态中对电影的支持和电影的需要,一年里面这类型的电影可能也没多少部,你别说宣发上院线做了多少工作,就算没有,实际上一年里面给哪些大导演的大制作支持出对应票房本来也是商场院线和电影制作方的默契,没这个默契可能拍也别开拍了。


所以这个抵制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你投了8亿制作费,这8亿制作费是院线背书才能投下去的,这时候大家的大制作都要打水漂了,院线也要凉几个月时,你一个人抓个稻草就上岸了,偏偏这种稻草就这一根,再去找头条再去找谁也没这样的大新闻了,头条也是冲着这头一遭的大新闻价值才花这么多钱。


头条对囧妈的投资,本质上是新闻价值+生态链推动的价值,主要还是广告收入,难得一个电影能有这么大的广告收入,也是恰逢其会。


至于囧妈能顺利脱困,卖个好价格,那对于个人来说无可厚非,谁面临几亿损失时,都会想办法自救,这时候自救机会出现了,不上岸才是傻子,就是徐导接下来肯定要处理跟院线的关系。


院线行业其实也不好受,院线行业蓬勃发展是这十年的时间,刚好是伴着商场生态转型来的,巨大的屏幕数量增加才客观增加了总票房的年年增长。但院线产业至少面临几重打击:
1、人口覆盖红利到尽头,屏幕数量再大量增加空置率就会大幅度增加,那么总票房的增加就没办法再靠屏幕数量增加拉动了,未来想要年度总票房继续增加,就需要好电影增加,能拉人进电影院,但国内能生产好电影的资源其实并不多,电影的投资又越来越大一旦几亿投资打了水漂谁都受不了。
2、互联网的竞争,互联网对电影的打击体现在很多层面,一个是沉淀的电影都上了互联网,客观上互联网上看电影的选择性要比电影院大得多,更符合现代人以我为主的心态。另外客厅大屏的普及,无论是激光电视上的120寸,还是75寸大屏电视如今正杀向5000以下的白菜价,都在打击电影院,要知道上海曾经盛行的私人影院,里面也无非是100寸-150寸的4k投影设备而已,你和家里躺自家沙发上喝着小酒嗑着瓜子看还是家里更好(况且家里投资看电影设备后观看成本更低)。互联网对电影的打击更体现在对观看行为的引导上,碎片化、短包袱化、可以断开无缝接上的趋势,都是互联网上视频内容的特点。以至于进电影院后,电影略乏味一点点时,或者不乏味只是节奏略慢了一点时,旁边就会有各种手机屏幕亮起来刷手机的。这其实对于电影这种业态根本是做一种人性上的打击。


3、商场生态的转变,我最近在研究这事,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商场将马上开始下一阶段的生态演化,就是互动参与性场所业态的大爆发,从以前的以朋友聚会为主的桌游、密室这种简单的生态,升级为更加轻松更加碎片化的互动生态,甚至融入陌生人社交,新的生态的特点有:1、一个人也能加入无需陪伴;2、时间可长可短,一般20分钟到几个小时可灵活把握;3、有互动性有人群聚集效应。这三个生态标准是基于现代人的需求来说的,新的业态必须满足这三个要求才可能成为接下来商场生态的核心链条,聪明人们肯定都已经在路上做设想做实践了。一旦商场围绕这个生态转型成功,电影院的地位就会大幅度下滑,这对于现代的电影产业才是致命打击。


回到这个话题下,抵制囧妈只是开始,未来三五年内,电影仍然还是商场的生态核心,因为中国市场的体量已成,中国的院线生态五年内能够支撑出至少20部顶级制作的好电影,如果这里面有人能够顺利全球化,那么中国电影的未来就会好很多,因为制作成本的压力会小一些。


但一旦院线失去了商场生态的核心地位,那么国内院线对电影制作者的支持能力就会大幅下滑,未来网络播出的现象会大幅度增加,原因是院线收不回成本,但同样,网络回收的成本一定也是有限的,会反过来制约制作成本的提升。那么电影的生产会分化,一种是成本会继续降低,提高内容和编剧能力,减少小鲜肉等高成本因素等。另一种是电影制造者进一步配合网络,制作符合网络的内容,比如带有电影节奏的电视剧,总共没有多少集,每集时间略长叙事接近电影,这类型的适合网播原因是:1、广告有地方放,哪怕中间植入太生硬开头总可以吧;2、前两集投资大,后面10集投资小,因为前两集像电影般制作,但同时顺利建立了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以及主要剧情冲突,后面10集都是围绕人物、剧情冲突展开,可以投资不大但同样好看,因为人物有血有肉大家是愿意看下去的(详见很多美剧)。3、彻底委身拍商业化浓的电影,靠商业元素回本。


院线之难,之前是端倪是趋势,并没有实际落地,这次疫情,很可能会让院线之难提前爆发,中国院线的黄金时代将渐行渐远,因为院线代表的是传统资本体验经济的轨迹,互联网代表是碎片化的新式人格的引导经济,这两个东西慢慢的一定是互联网的新式人格逐步占据上风并且强势介入线下市场,让线下的玩法也要符合这种人格。


最后,我其实很反感互联网对于我们人格的这种动物属性的放大和重塑,但无奈这是大趋势,新年头一天,我写着点东西,写的乱七八糟的,大家见谅,不针对任何人,纯属自己的感慨。


放一个我拍的拜年的视频,也聊了点对抗互联网和手机的个人想法。
通天塔途35-拜年-新年展望-王纯迅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发表于 2020-1-30 1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囧妈》的上映一波三折,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两个争议较大的决策:一是预售后突击提档一天,二是撤档后免费网络播映。这两次决策显然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的,来不及与相关方充分沟通,不过欢喜传媒对于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应该做了充分的估计。
虽然几天前刚刚吐槽过囧妈的提档操作,然而转手打出免费网络首播这一招,在他们的立场上确实很厉害,很果敢,在疫情严峻、贺岁片集体撤档的情况下,填补了被“困”在家里的人们的观影需求,一举成为春节期间一个现象级的话题,说实话我很佩服。虽然网络收入肯定比不上院线放映,但是因此得到的关注度和口碑,作为它的“无形收入”仍是不容忽略的。
至于此举遭到“抵制”,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也应是欢喜传媒事前就准备偿付的代价。不要动辄上升为新旧模式之争,把院线想像成一个守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去声讨。
其实这里涉及到我不久前回答过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真正的电影,都应该在电影院看?我还是持那个观点:电影院的放映及其观影体验,是电影这一商业模式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几年前,我记得我翘了半天班,花了180元去上海影城的东方巨幕厅去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更愿意等上好几个月,然后戴一条平头耳塞,用自己五六寸的手机屏幕,在通勤的地铁上断断续续地看完这部电影 —— 只要它是免费的。
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想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对视听体验并不敏感,当然也不愿意为这种体验支付高昂的溢价。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电影”和“网络电影”有必要被区别开来,因为这背后是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激励机制。传统电影发行以让观众买票、走进电影院为目标,电影的制作者有足够的动机去在预算范围内实现最精良的终端体验。也有些动歪脑筋的,想把“流量明星”的“流量”拐骗到电影院里去,但近年的事实证明,在涉及到具体利益的问题上,人都不傻。某堡垒的票房只有一亿多,但网播后播放量据说破了两亿,看来“刷票房”相比于“刷流量”,难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当量级。
话说回来,这件事情的争议是《囧妈》的突然改弦易辙,而不是传统电影发行模式的存废。院线在服务上所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增加院线的商业竞争、刺激其优胜劣汰来解决,而不是一举消灭了事,这一点我相信任何一个成年人在冷静下来之后,都能想明白。
《囧妈》的此番操作已引起了反弹,如不出意外还会有一系列余波,但最后会被消化。《囧妈》的网络首播是复杂市场形势下的一次果断的变通,但也只是变通,它的意义并没有高赞回答们所鼓吹的那么高屋建瓴,它更不是电影界的营销革命,对此我们最好不要误会,不要兴奋地觉得院线就要死翘翘了,将来可以轻松地拿出手机看免费大片了 —— 真到了那个时候,“大片”也就不存在了。
发表于 2020-1-30 13: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属正常。
和当年全国的商场都抵制淘宝京东一样。
无他,只因利益受到了影响。
不过再怎么抵制,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有奶便是娘,下次徐峥的片子,我不相信影院会不给放。
毕竟徐峥片子现在是看好赚钱的。




不过这次徐峥操作的确蛮神奇的,先是提档,让影院上班的人不爽一回,不能安心回家过年了。再是撤档(当然这个不怪徐峥),让影院的老板和从业者不爽一回,过年本来能赚到的钱赚不到了。最后指望过年后好歹还能赚些补偿下收入的欠账时,结果人家宣布,年后也不给你赚钱了,不和你玩了。
换谁都会不爽。
不过你细品品,多干活年过不好不爽,不干活没钱赚不爽。
怎么着都不爽。。。引发这些变动的疫情我们没办法,天灾人祸我们说不了,但是喷一个和我们相关的人我们是毫无压力的。
这感觉,这态度,这行为,属实不太好。
发表于 2020-1-30 13: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声明貌似指出了欢喜传媒《囧妈》线上首播的三宗罪,实际上,反反复复只说了一件事:认为《囧妈》线上首播”背叛“了院线,辜负了院线前期的准备和宣传,是”背信弃义“的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实际上说白了,之所以要指责,只不过是因为,今日头条和《囧妈》的合作,既让其它同时期的春节档电影陷入尴尬,又让院线损失了分成赚钱的机会。
所以《囧妈》线上首播,感觉是得罪了影视行业的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的。
《囧妈》线上首播一个关键词是”免费“,可是呢,看电影在既定的规则里是一种消费行为,电影实际上是产品。可是《囧妈》免费后,其它春节档电影院线上映却还是要收钱的,这就让他们的竞争力削弱了不少。应该说,相比之下,免费的自然是一骑绝尘,甚至不再和其它电影在同一个竞争体系里。
另外,作为电影制作方,恐怕也担心培养出观众”免费“看电影的习惯。
而对于院线方面而言,《囧妈》和字节跳动合作,就意味着这部电影将不会在院线上映,那么本来多少能分一杯羹的,可是现在却一毛钱也分不到,一年中好作品,或者说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又屈指可数,少这么一部,会少赚不少钱。这恐怕才是院线联合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前期的宣传院线自然也花了些钱,可问题是撤档之后,前期的宣传其实已经等同于无用功了。
再者说,院线考虑院线的利益,制作方也要考虑制作方的利益,《囧妈》豆瓣评分6.5分,这个分数恐怕还有线上首播拉好感度的功劳。如果院线上映的话或许会更低。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1.jpg 从产品的角度考虑,这部电影并算不上佳作,所以放到其它的档期和其它春节档电影同期上映,能不能赚到字节跳动给到的6.3亿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片方要拿6.3亿,据说至少票房要到18亿。可就这个评分,春节档拿18亿还勉强有希望,其它档期就未必了。
在这种背景下,片方和字节跳动合作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既保证了利益的最大化,也赢得了一波口碑上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抵制声明中大义凌然地扯行业规则、绑架民意其实真的没意义,甚至于有点”流氓“。大家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你凭啥说人家绑架民意呢。在我的角度看,《囧妈》不是绑架民意,而是顺势而为,在这个春节档,病毒肆虐,所有人都不敢出门,为观众提供一点娱乐,给大家一个宅在家找乐子的方式,也算是好事一桩啊!
至于说破坏行业规则,也不存在,我认为《囧妈》和字节跳动的合作,只是是在特殊的背景下的一次特殊的合作而已,它不会是一种常态,更不存在破坏行业规则。再者说,《囧妈》是徐峥和欢喜传媒制作的产品,他们也有权决定自己产品的发行方式啊。行业的所谓抵制,是不是也是一种绑架呢?
发表于 2020-1-30 13: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问题,请理智思考:
1,《囧妈》与抖音的合作,只是营销个案,很难成为发行惯例,平台没那么多钱请大家免费看电影;
2,如果所有发行都依赖于线上平台了,他们一样会演变成院线模式:收取观众费用;
3,电影院的观影感受和手机、客厅是没法比的,90年代电视迅速普及的时候,院线也出现过同样的危机,收入进一步增加后,人们又回到了电影院;
4,院线有很高的硬件成本,当然,这个成本是否支撑得了高票价,有待讨论。现在,也有很多10-20元的低价影院。
5,我们希望院线消失吗?什么是支撑院线良性经营的根本?
6,电影行业有没有生态圈?院线倒掉了,好电影会更多还是更少?
7,本次事件性质,并非《囧妈》低成本走线上发行成功,而是在占用大量院线资源后自行改为线上发行,已经涉及到“契约精神”的探讨。


最后,行业有更多的竞争者是好事。感谢字节跳动,让我看到了一场免费的贺岁片;感谢徐峥导演,拍了一部不错的电影。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1.jpg
发表于 2020-1-30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可能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本篇回答并不是针对院线电影和网络平台孰优孰劣,而是针对"被集体抵制"这件事本身。
曾经电影想有出路,华山一条路,院线,上院线,所以院线永远是爸爸。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平台的崛起,已经让院线的话语权不是那么决定性。互联网是真正的流量为王,也就是说,像徐峥这种本身就有票房号召力的人,带来的流量是不可低估的,这点各家平台都是看得清楚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院线大放厥词"抵制","封杀",无异于痴人说梦。你这样对待一个没有影响力的新人或许还行,但是你想在互联网时代,封杀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导演+演员。
大人,时代真的变了。
从院线的一家独大到现在线上线下百花齐放,真正能够决定一部电影,一个演员,一位导演生死的,早就不是什么院线了。
是你的观众爸爸。
希望无论是电影出品方还是发行方,早点走进2020,早点明白自己的饭碗是谁给的。
























又应了那句老话。
嘴上都是主义,那心里,可都是生意。
通篇看下去,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一个字,钱。
也是,徐峥的囧系列和自导自演系列,连续出了多少爆款?依靠着徐峥行业多少次赚的盆满钵满?
好了,我本来已经准备好拿囧妈当我新年第一份红包了,你把我的大红包横空夺走了?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不过所谓的抵制,啧啧,听听就好。
你怎么抵制?大不了以后全都直接上网络平台不走院线。
封杀?也就是联合腾讯爱奇艺优酷那老三家封杀呗?君不见头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都恶狠狠地盯着这三家想撕下一块肉吃?你三家平台不上,我为了流量,你上午拒了我下午已经有律师带着合同上徐峥的门了。你怎么封杀?
更何况真当那三家是傻子,活生生把流量放给其他人吃?
2020了,某些人怎么还是活在幻想里?
大人,时代变了。
发表于 2020-1-30 1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纳闷了,前几个月不是刚把腾讯视频骂成臭狗屎了吗?我以为大家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 / 流媒体平台是个什么德行已经有认识了,怎么到了这个问题下面,影院又成了坏人了?
所以是我们记忆力太短还是有人带节奏?
说白了大银幕电影和电视电影 / 网络电影就不是一种东西。就好比手机游戏和主机游戏不是一种东西。发行方式改变绝对会影响到电影的形式/内容。去年的流浪地球,很多人叫好是因为看到了国产工业化大片的可能。那么如果将来影院真的没人去了,这样的大片也就不会有。就好比中国没有主机市场,也就永远不会有 3A 游戏。当然,中国的手机游戏做得很好,也有很多人喜欢玩。
很多人提到网飞,还是回到开头,我是完全不相信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节操的。
另外我很不喜欢这个问题下有的人那种「xx 是大势所趋,所以是正义的,yy 是腐朽落后的,所以是反动的」这种思维。我相信很多人是喜欢去电影院的,认为电影院是不能被电视取代的。做一个守旧的人不可耻,反而是那种仅因为某事物好像是大趋势就要说服自己接受的心态很 low。
发表于 2020-1-30 13: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助本次契机,我预计国内会发生两个重大变革:
1.工作居家化。现如今,相当多的工作,尤其是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性工作是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的,许多人一个月都不必去一次公司。只要有根网线,在鹤岗和在北京的工作效率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再考虑北京恶劣的通勤,那就是只高不低。其实物质基础早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没有一个契机去推动。
2.娱乐居家化。实际上现如今我们的娱乐已经高度网络化,只是许多娱乐,比如电影,由于传统垄断势力的阻挠无法进一步向住宅内推进。借助这次契机很可能会对传统垄断势力造成打击,帮助娱乐的居家化进一步推行。
互联网革命本来是应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便利性的。但由于这些传统势力的阻碍,互联网革命反而让人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居住环境越来越差,娱乐成本越来越高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这些阻力迟早要被打破。
发表于 2020-1-30 1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看到 @狐狸晨曦 的高赞文章真是恶心坏了,这个洗了我无数次稿的营销号又是那一套挑动情绪割韭菜的东西。
把这件事和所谓互联网颠覆,淘宝打翻实体店相提并论的,几乎都可以和罗振宇划等号,只知道念个互联网颠覆的经,其实根本就是在割韭菜。
互联网是可以颠覆,但颠覆的原则是,当颠覆掉原行业后,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生态,让参与者挣更多的钱。市场经济,不挣钱的活是干不长远的。
就好比淘宝,虽然对线下实体店造成冲击,但生产商和品牌商搬到线上后,卖得更多,挣得更多,把整个产业做大了,这才保证他整个商业模式的健康。你在颠覆一部分的时候,必须拉拢另一部分当基本盘。
以电影产业来说,如果说线上平台是淘宝,线下院线是实体店,那电影制作方就是传统行业中的品牌方和制造商。这件事和淘宝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旦电影制作方全部投靠线上平台,不仅不会挣更多,反而挣更少,过得更惨。
原因也简单,按照院线模式,中国电影每年票房约600多亿,制作方能分到的钱有两百多亿。这两百多亿,任何线上平台都拿不出来。
就以爱奇艺为例,它一年总营收才250亿,而且巨亏90亿,哪可能拿得出这200多亿的成本,来养电影产业。就算在国外,网飞的财报也不是很好看,用了很多粉饰技巧才勉强盈利,想要让好莱坞转投线上都没成功呢。
如果制作方挣的钱比传统院线模式还少,那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好莱坞电影,凭啥要把自己创作的电影放到线上平台播放呢?就凭互联网三个字,大家就有钱不赚,脑子一抽陪着你“颠覆”?
徐峥为什么肯干?因为徐峥挣到钱了。就囧妈的质量,真在强手如林的春节档拼杀,肯定会暴死,现在头条肯出6.3亿,简直赚翻了,他不干才是傻子。
头条为什么肯出这个钱?是因为现在形势特殊,有巨大的广告效应,过了这村没这店,而且还能在资本市场上画一画“颠覆”的大饼,割一割不明真相的韭菜,那何乐而不为。你让他常态出钱,他肯定也出不起。
只是一堆垃圾营销号,在这里也跟风鼓吹“颠覆”割韭菜,真心难看透了。
发表于 2020-1-30 1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签名就不用看了。连一个实名都没有的文章,就敢代表几千几万人,我甚至都难以相信其真假。
万人签名,你有吗?没有你哪来的底气代表几万人?
文章所说首先得是真的,然后才有讨论的意义。
发表于 2020-1-30 1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1.jpg Entertainment Weekly
如图。一年前,Netflix在季度报表里表示,自己面临的最大竞争与其说是来自HBO或者迪士尼,倒不如说是来自于“堡垒之夜”(Fortnite)这款网游。
他们提到的一个度量标准是"screen time",“屏幕时间”。也就是说,哪个东西占用了用户花在手机、电视、电脑上的娱乐时间,无论它是游戏,还是影视剧,他们都看作是在分同一块蛋糕。而他们和各个占据着大小屏幕背后的其他公司一样,是在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而竞争。(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netflix fortnite competition”。)
—— 现在串流媒体行业的老大考虑的问题,是人们在一款流行网络游戏中所花费的时间。
这也许算是对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的一种佛系自信?
行业有规矩,这话没错。Netflix的”网大“被各大电影节抵制的新闻,还没成为遥远的过去。这些”规矩“有哪些可以存活下来,只有等时间检验了,让观众/用户来决定谁是最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5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