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和事实是,虽然在产品捆绑等方面多受诟病,但其实早在 10 年前,当 360 选择直面腾讯,捍卫自家安全市场时起,这家互联网公司就通过这场「重量级战役」增强了自己全方位的「内力」。
因为在当年 360 卫士和 QQ 安全管家正面硬怼的过程中,双方虽然在前台互有攻守,但整体舆论氛围、特别是在用户的同情心方面,360 都大大得分。
从个人的形象、赢得网民的同情和支持和舆论节奏的掌控来讲,360 创始人周鸿祎都全面压制了马化腾,这是不争的事实。奇虎 360 也得以用一个中等规模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成功迟滞了腾讯进入安全市场,在战术层面上可谓取得完美的胜利。
但是,对于 360 来说,3Q 大战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其巧妙了利用了 3Q 大战,为其上市后的走高,进行了巧妙的铺垫。
当年面对腾讯入局安全市场,周鸿祎倾 360 全力硬刚,打法狠辣高效,招招直抵腾讯要害,几乎就要实现「以小博大」的奇迹,然而马化腾最终祭出了「极限二选一」绝招,打法再狠辣的 360 也只能望「Q」兴叹——那是在绝对体量面前的无奈。
当腾讯选择以绝对的资源和用户体量作为斗争筹码时,对于 360 这类的挑战者而言, 就是在被降维打击。
10 年前,当周鸿祎得知马化腾开始推动 QQ 医生的时候,心中的恐惧难以形容。他当时甚至认为,凭借腾讯 QQ 在客户端的统治地位,只要采取捆绑政策,只要「一个春节」就可能把 360 安全卫士干翻。
周鸿祎之所以这么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无论腾讯也好,360 也罢,当时的整个中国软件行业唯一的生存大法就是无限捆绑式的推广。腾讯有了 QQ 这个绝对制高点,就可以利用 QQ 推广甚至捆绑式的方式强推各种软件;360 也是如此,有了 360 安全卫士,就自然能带动浏览器、安全网址以及后续的各种软件和服务。
两次示好、两次恳求,周鸿祎的确把身段已经放到极低,但是,腾讯还是把周鸿祎逼到了墙角上。然而,这个中国个性最强硬,报复心也最强的创业者,岂是被人任意揉搓之辈。
5 天,仅仅用了 5 天的时间,从 9 月 22 日到 9 月 27 日,360 就开始了强势的反击。
这种反击的力度和锐度,都堪称绝佳。但历史的记录,在这里又分叉了:
首先,在技术层面,360 抓住「隐私」这个用户最敏感的话题,抓住了 QQ 医生的痛脚。腾讯方面的记载是,360 方面发表的言论称,「QQ 在运行几分钟后,就会访问用户硬盘的数千个文件,其中有大量和聊天服务无关的文件,包括用户的图片、文档、网银数据等」。
然而,《颠覆者》里面却很明确地以周鸿祎之口说,360 发现了 QQ 对用户的电脑有扫描硬盘的行为,其目的是用户画像,而且「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腾讯不会通过获取用户隐私的方式非法牟利」,但是「QQ 扫描硬盘的行为的确是没有公之于众的」。
这段记载说明,360 对 QQ 扫描用户硬盘的做法不仅有掌握,而且对其目的(用户画像)和危害性(不会非法牟利)是有判断的。但是,这并不妨碍 360 当时把这个问题极度放大,成为攻击腾讯的利器。
为了大肆渲染腾讯 QQ 对用户隐私的威胁,360 的回击最绝的是,它不但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用户隐私大过天》的专题,而且还开发出了一个叫做「360 隐私保护器」的软件,这个软件不但提示用户「某些软件」有「窥私」之嫌,而且将其与「无数网民深受广告骚扰、欺诈威胁」关联起来。而至于这个保护器的主要功能,也并无其他,主要就是反复提醒用户「你有若干个文件被 QQ 查看过,其中若干个可能涉及您的隐私……」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舆论战场上,周鸿祎也是呈压倒优势的。他利用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苦腾讯久矣」的普遍不满情绪,利用当时刚刚勃兴的新媒体阵地——新浪微博,利用主帅亲自上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吸引眼球能力,让 360 占尽了舆论的主动,并且得到业界、用户的双重支持。
他把 360 的反击定义为一个受压制的典型创新企业和行业垄断巨头的纷争,把 360 的「换机」表达为替其它互联网企业「找生路」,把普通用户恐惧的隐私丢失、电脑失控、保守骚扰归结于腾讯在技术上、策略上的不正当竞争……可以说,这些设定完全符合当时的公众心态,也进一步强化了腾讯本身就存在的「模仿者」「创新扼杀者」「全民公敌」的认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舆论进攻战。
当然,这其中也不免有乌龙之处,比如有来自 360 的弹窗甚至开始「揭发」马化腾享受深圳经济适用房补贴的问题(实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这充分说明了 360 急于把腾讯打垮搞臭的心理。
反观腾讯方面,马化腾既没有似乎也不擅长亲身上阵和周鸿祎进行口水战和肉搏,腾讯也没有其它适合的高管担当这样的职责。并且,当时腾讯的公关团队从总体上来说,也没有个性极强、能力极强的人在其中担任主脑,因此腾讯的舆论反击显得非常无力。
当时,腾讯主要是通过软件弹窗的方式进行被动回应的,这些回应大都是纯技术性的辩解,如声称 QQ 扫描硬盘的动作是被误解的,其做法类似于机场的安检门扫描,只是为了保障安全,绝对没有窥探隐私、泄露隐私等等。
当然,腾讯也绝对不甘于在舆论上如此被动,既然打口水战显然占不到上风,那么就合纵连横,多管齐下吧。
于是,10 月 14 日,腾讯向法院正式宣布起诉 360 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而 360 随即回应三点,表示将提起反诉。在回应中,360 称「各界对腾讯提出的质疑,腾讯一直回避窥探用户隐私,这时候起诉 360,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质疑」。
除了一直延绵到数年之后的诉讼战之外,腾讯联合了国内其它和 360 曾经有过龃龉的公司,刊登了《反对 360 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声明由腾讯、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公司联合发布。要求主管机构对 360 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 360 恶意对用户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
这份报告里列举了 360 的一些「恶行」,如:
2010 年 3 月,360 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恶评插件。此后不久,360 又在进行系统扫描时,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并不遗余力地提醒用户卸载,对百度工具栏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卫士以「金山网盾破坏 360 木马防火墙运行」等莫须有的罪名,强行提示用户全面卸载金山网盾。此后不久,360 杀毒也开始提示用户卸载金山网盾。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卫士以「不安全」为名,恐吓用户,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的正常的默认设置,并从各种渠道强制安装 360 浏览器,再以安全名义接管默认设置和强迫用户使用;
2010 年 5 月 25 日,可牛免费杀毒第一个版本刚诞生 5 分钟,就遭到 360 安全卫士的恶意拦截。可牛通过技术分析,发现 360 早在 5 月 24 日(发布前一天)就已经制作好了拦截数据库。
之所以这些厂商能够联合起来配合腾讯,是因为 360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树敌不断。
如周鸿祎和雷军之间存在的种种微妙竞争心理,使得 360 对金山安全部门一直多有打击。而雷军支持 360 安全软件的第一任产品经理傅盛出来开办可牛免费杀毒(后可牛与金山安全业务合并,傅盛出任 CEO),可牛自然成了倒周的急先锋,而傅盛更是周鸿祎一度最为敌视的前下属。
周鸿祎和李彦宏之间也矛盾重重,除了曾经在百度搜霸上结下的恩怨以外,360 浏览器一度是百度搜索流量的重要入口。但随着 360 开始自己推出搜索业务,以及把持互联网入口之心越来越明显,百度停止了与 360 的搜索分成,据说仅此一项就减少了 360 高达 5000 万的年收入。
说来说去,也是因为 360 的崛起之路中的血腥太多,所以即使在腾讯自身的舆论形象也十分不佳的情况下,仍有一批主流厂商愿意背书腾讯,给 360 以舆论打击。
不过,无论是腾讯,还是 360,当时都已经意识到,此事必难善了,下一个阶段更强烈的竞争即将开始。
3Q 大战第三阶段,也就是高潮冲突阶段的前奏是双方紧锣密鼓的技术开发。
从 360 的角度来说,「隐私保护器」虽然指出了腾讯 QQ 扫描硬盘的行为,并将之污名化为对用户隐私的窥探,但是主要起到的是提醒、吓阻用户的作用,它更多是一个舆论工具,而非实质上的功能性产品,也没法影响 QQ 软件管家和 QQ 软件的正常运行。
周鸿祎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干掉 QQ 的工具,用周鸿祎自己的话说,要搞一个原子弹出来。
于是,从 10 月 4 日开始,在「开了两瓶茅台」之后,360 的团队开始在北京怀柔进行为期 3 周的封闭式开发。而这个地方,也就是周鸿祎当初打电话给马化腾,请求对方停止强制推广 QQ 医生并且遭到婉拒的地方,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这一次,周鸿祎把目标放在了腾讯的主产品 QQ 上。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