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639|回复: 20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7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ala.cn/t/15099083?s=97J0Mwh
发表于 2020-2-7 2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题主链接里的文章,接着又看了高赞答案里面贴出的原文,觉得不寒而栗。

班里四十几个学生,家长控制欲太强的不下十个。

这个跟题目里的情况一模一样,孩子都说了要穿表演服,不让穿。又不是什么厚衣服,非不让孩子带。小女孩没能上台表演,整个升旗仪式都闭着眼睛哭。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1.jpg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2.jpg

上面那个已经算是轻微的了。至少知道心神不宁。

另外一个外婆,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文字有点多,可以直接看加粗和斜体)


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分居在另外两个城市,最多周末来看看,外婆一手把他拉扯大。

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一次聊到刚满月孩子就跟了自己一直到现在,外婆都要哭。
控制欲太强吗?答案也是肯定的,而且已经达到了让我这个老师都觉得透不过气的地步。

二年级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学校选足球队,她外孙挺有运动天赋,选上了,开心得不得了。晚上的时候外婆打电话来了,说她背着她外孙跟我打的,让我找个理由不让她外孙参加,因为她外孙有病。问她什么病,她说反正不能踢球。(撒谎
我不敢强行让她外孙参加了,找足球队教练转告了家长的话,教练把孩子刷下来了。孩子难过了好几天。后来有一天外婆来接孩子,看着操场上奔跑的那些足球队的孩子,她说,我们家xxx不能让他踢球你知道吗?他一跑眼睛就要起眼屎,不能让他去跑。(过度保护)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3.jpg

这是什么病?我搞不明白。。
而且后来我观察过她外孙,体育课和平时各种跑各种跳没有任何异样。。。

她来接孩子,发现孩子没穿外套,第一反应是问我:“张老师我孩子外套呢?怎么又脱了?
终于让她搞清楚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帮她看着孩子,这已经是小学了。她决定自己来。

外婆家离学校很近,巧的是我们班教室就在校门旁边。很多时候,十点半,全校在做课间操,不经意一看,就会发现外婆在校门口站着,透过伸缩门目光灼灼盯着我们,开始我去问过她两次,问她有什么事?她说没事张老师,你忙你的,我只是来提醒他不要去操场跑,不要在地上打滚。免得把衣服弄脏,人家女娃子可以穿一个星期,他的一天就全是灰,羽绒服洗了要晾好久才得干你晓得不?(过度保护)

中午的时候她也会出现在校门口,也是伸长了脖子望着,看到她外孙出来玩儿了,就大声喊着,你不要去操场上跑,把衣服弄脏了回家我要收拾你。或者给外孙送什么东西。或者叫我开条子要出校门,因为她外孙不能吃辣,要接回家吃。或者什么事都没有,来叮嘱外孙上课要认真。(过度保护

(身边有不明就里的人说,感觉外婆没错啊,专门跑一趟来叮嘱她外孙上课要认真,你看你多省心啊。实际上并不省心,这个外婆模糊了她与学校的边界,不但想控制外孙,甚至企图控制老师,实际影响是很恶劣的。)

下午她早早就在校门口等着,看到老师了问今天的表现,一旦反馈说上课不认真,马上就是一顿批评,听另一个家长说,这种情况就是回家一路骂一路。(不接纳孩子
或者就是跟老师告状,哪个同学拿她外孙东西了,哪个同学推她外孙一把了,但是为了表现自己并不是护短,又把外孙骂一通:“你是瓜嘞啊别个拿你东西你不晓得说?我看你那个样子活该受欺负,你是庙子头的和尚嗦?你还稳得起安?你有啥子你跟老师说撒!别个都晓得找老师告状,你是哑的啊?!”(漠视孩子的尊严)
或者就直接上手解决,在校门口抓住那些疑似欺负她外孙的学生,批评一通,威胁一通。(听其他家长说的,也有从这个外婆聊天的时候听到的只字片语)

有一次学校要给山区孩子捐书,捐书当然是自愿的,但是班里的孩子都很踊跃,纷纷在微信群发照片问我捐这几本书远方的同学会不会喜欢然后怎样怎样。。。
第二天,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书都交上讲台,按照学号来交免得乱糟糟一团,轮到她外孙了,孩子将两本画册抱在怀里说我不想捐了。我一愣,但还是对他说这是自愿的,不愿意捐了也没关系。
晚上外婆的电话就打来了,问我为什么不收她外孙儿的书,我说他说不想捐了,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学校并没有要求我们每个孩子都捐。
说我把他好一顿批评,这个书必须捐,明天让他带给你,捐给山区小朋友的,大家都捐了,他也必须捐
我说今天已经打包交上去了,明天来不及了,但他平时挺大方的,为什么会不愿意捐呢?
她说,咳,他想捐另外两本,我跟他说那两本全是有字的,他还可以看,喊他把他两三岁的时候看的图画书捐了他不干,又没的啥子字的,全是画,哪个恁大的娃娃还看这些书嘛?我鼓捣(非让)他把那两本图画书带上去捐,没想到他临到头了不捐了,把我气得哦,我硬是哪一天要拿给他气死,他那哈儿才几十天大,他妈就把他丢给我,我这个腰椎啊………
(漠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需求)
(第二天我跟朋友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个外婆的不可理喻,朋友居然说,本来就该捐啊,外婆管挺好哇,没毛病。)(-)顿时觉得很严峻啊。


有一次我们班搞硬笔书法比赛,每个孩子发了一张背景有画儿的纸,在上面写上字就可以了。她外孙的书法作品交上来,我一看后背一凉,每一行都用剪成条的白纸贴上了,重新写了一遍,我猜到又是她,下午放学的时候见到她一问,果然,她外孙从托管班回家,她让把作业拿出来检查,觉得他写得太难看,骂了一顿,给他贴了,逼着外孙重写了一遍。她讲这件事的时候那种得意的神情看得我心惊胆寒,我说你不能这样,你得尊重他,那是他的作业,你不能不征求他的意见就给他贴了,如果他自己决定要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那是他的选择,你不能干涉太多。她用看怪物的眼神看我说,不是你说的搞书法比赛吗?不让他重写他怎么可能得奖???我是为了让他得到表扬才帮他贴了的啊?等于我配合老师我还做错了嗦?(夺走孩子选择的自由,甩锅给老师

在她的理解里面,她所做的事情都是在配合老师,都是为了外孙好。她说她也有不对的地方,她脾气不好她知道,但她都是为了外孙好哇!希望他独立,早晨起来不要磨磨蹭蹭的半天都吃不好早饭,有几次,她发火了,把他的书包扔出家门,把他也给赶出家门去把门关了大喊着“老子不要你了,你妈不要你,把你丢给我,你真的太不听话了,我也不要你了,你听谁的话就去谁家吧,看谁要你。。。”(没有给孩子安全感)听着外孙在门口嚎哭,她也哭,哭一会儿,又把门打开,冬天,外孙还穿的睡衣,站在门口瑟瑟发抖。

她眼巴巴地看着我说,你要说我不管他吗?我啥子方法都用尽了。我尽量配合老师,他还没上小学我就花钱让他去上培训班,我每天都去培训班守着他上课,路上我都在跟他说,你要听老师的话,你要认真学习,不然以后你考不上大学只有去扫大街,当乞丐,巴拉巴拉。。(讲一些毫无逻辑的道理给孩子洗脑)

比如她说,你看看你,就晓得在地上滚,全校孩子只有你和XX在地上滚。

我说你这样说孩子不会听的,因为全校不止他俩在地上滚啊,好多孩子都在滚。

她瞥我一眼说,我来了这么久,就只看到我家XXX滚了,没见着别的娃娃。

我说你没见着不代表他没见过,这会儿都放学这么久了,好多孩子回家了。平时课间的时候满操场都是人。好多孩子在打滚。小孩子爱玩是天性,打闹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是锻炼他们手脑协调,探知边界的。而且你说就只有他俩在地上滚,这明显不符合事实,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的,不令人信服的话他怎么可能会听呢?而且你不要期望能遥控他,他来学校了,你就要放手,你说了他不管用,你要接受这个事实,不是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听的,他不是机器,设定了程序就跟着走的。我并不是说他在地上滚就对,但是你管得越紧,他越跟你对着干,你放宽心,他衣服脏了,丢洗衣机洗了就是,过了这个阶段,他就不会去滚了。(现在想想,他爱打滚跟外婆不让他运动也有关系。)

说了那么多,她眼神放空了几秒,说,羽绒服要晾好久才得干你晓得波?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有一次她中午进校给数学老师送资料,看到她外孙玩儿一个手工课做的小玩具,没有作业改错。一把就夺过来揉碎扔垃圾桶了。那孩子就趴在桌子上哭了一下午。

平时的一幕幕在我脑里纠结,我气得不行了,我说你不能这样控制他你知道吗?你这样会毁了他的!我明白你也是爱他,但是你的方式真的不对啊!这些事情你干涉他,他现在还小,还不太会反抗,但是他变得越来越依赖越来越消极,以后他五六年级了,你用这些方法更不管用了,他会叛逆的,这样下去他真的会毁了的!!真的毁了啊!!!
(还说了好多,总之我是真的发火了。)

她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那么强势的人,在校门口被老师数落,她眼圈红了,怕她误解我或者想不开,又把她带到学校一个清净的角落,苦口婆心,问她家庭的近况,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跟她分析孩子目前状况的原因,再讲身边的一些案例,再逐个给她解释她的做法怎么不对,应该怎么做,安慰她,鼓励她,说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情况没有一点儿好转。变本加厉。
鸡同鸭讲,两个世界。

估计那个王猛也是这种感觉,说的明明是同一种语言,但真的就是沟通不了,家长们的逻辑自洽,根本不明白你在纠结什么。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4.jpg


这个孩子现在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就一塌糊涂了,他可能考不上什么状元了,每当我看着他,我都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力感。

我担忧有一天他也会跟家里决裂。
我更担忧,有一天他想跟家里决裂,却发现根本不可能。
……………………
看到评论区各种留言心疼孩子。

我前文没有怎么描述孩子,给人一种这孩子可怜兮兮逆来顺受的感觉。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个熊孩子,身上已经显现出很多他外婆的性格特征了,在学校的种种表现,就跟另一个回答“你见过的孩子能有多熊?”里面的一样熊。

比如事事都跟你对着干,小眼神时刻观察你,看怎么样做能让你生气,因为他知道有他外婆罩着他,没人能把他怎么样,所以时时刻刻都尝试挑战老师忍耐的极限。学习上懒惰,偏不认真,偏不改错,叫人守着改也不动笔,叫收拾书包偏不收拾,桌子上面乱七八糟,东西掉了就找人背锅,回家跟外婆告老师和同学的黑状,外婆就来学校当着A老师吐槽B老师,或者跟老师吐槽其他学生和其他家长,这孩子就在一旁听着,感觉很得意。。。

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迁怒于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猛是坚强而勇敢的,孤独的他,靠着自身的觉醒,抗争,没有踏上父母的老路。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要不是他“高考状元”“北大学子”“留美学生”这样的标签,让他能有一个被大众知晓的机会,试想一个高中都没上完就辍学打工的人,发出这样的呼喊,有人听吗?“王猛家长们”从来都认为,失败者在这个丛林社会是没有话语权的,是没有哭喊和脆弱的资格的。
如果连家都不能成为一个人舔舐伤口的港湾,还有什么地方能让人有安全感?

王猛只有一个,而这样的家庭太多,有许多的孩子,根本走不到抗争的那一步,长时间的浸染,他们学习能力低下,交际能力堪忧,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他们要么拒绝跟家人沟通,要么反过来用同样的方式胁迫家长满足自己的种种要求,要不怎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呢?有的孩子辍学了,变成了大人们口中叛逆的不孝的孩子,他们甚至不能跟自己的父母平和地相处在同一个屋檐下,走着走着,却长成了跟自己父母一样的人,有一天用同样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452507/answer/309699054

这个是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的类似的问题。对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有困惑的小伙伴可能有点儿参考价值哦。
发表于 2020-2-7 2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奥斯卡提名的一部大热的同性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很多人都对里面的父亲台词印象深刻。

那位父亲在知道自己青春期的儿子跟25岁的大叔恋爱以后,而且这个大叔还打来电话说自己要结婚了,面对儿子黯然的模样,他是这么说的:

“在我看来,多数父母会希望这一切烟消云散,祈祷他们的孩子就此放手,但是……我不是这样的父母。
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
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但是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
我说错了吗?那我再说一件事,让我们开诚公布。
我也许曾经接近,但我从来没拥有过你们所拥有的。总有些什么在阻挠我,或是挡在我面前。
如何过你的一生是你的事,但要记住,上天赐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而在你领悟之前,你的心已经疲惫不堪了,至于你的身体,没人愿意再看它一眼,更没有人愿意接近。
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痛苦,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

很长一段时间,这部电影在豆瓣上保持9.0分的高分,这几天才降到8.9分。
除了俩男主的颜值和演技,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喜欢?
我当时特别不能理解。
因为在我看来,虽然它是一部很美好的电影,但我最多打4星,给不了满分。

直到看到这个新闻,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作为一名出身在根本不可能认同同性恋这种性取向的家庭,
我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开明的父亲的希望。

你能想象:
一位40多岁的孩子父亲
他不仅不会反对儿子早恋
不会冷笑着嘲弄自己儿子“被一个男人玩弄了身体和感情”
更不会漠视儿子性取向,觉得他给自己丢脸

反而还鼓励他:
“失恋没什么,要记住感知真心的能力”
“我曾经也可能有过,但是我被阻止了,你可别画地为牢啊”
“你这一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是你的自由,但别挥霍你的感情,它们非常珍贵”

这位父亲,他会和平的、平等的、深入的跟你交流
母亲虽然有点介意,但也派来父亲跟儿子谈心,不出面,不侮辱,不大吵,更不会闹得人尽皆知,发现儿子失恋了,悄悄地,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扪心自问,
把这些放在你的家庭,你的亲戚,那些三姑六婆身上,还同性恋?你不孕不育都能戳死你的脊梁骨,考不上大学都觉得丢脸,你还谈和平?平等?行啊,我供你这么多年,你倒是把分数拿出来啊。清华北大你能考上哪一个啊?

哑口无言。
真的哑口无言。

中国这么重视伦理的国家,要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谁会想跟父母决裂啊
没受到天大的委屈,谁不是委曲求全的哄着爹妈:是是是,我现在这么厉害都有您当初教育的功劳
然后转过身心想,我绝对不能这么对待我孩子,我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会好好爱护他,他想要的玩具,想买的书,我都不会拒绝

真的,谁不想弥补自己的遗憾?
难道你愿意天天跟家人吵架吗?

他们在等我们感谢,我们在等他们道歉。最后谁也没等到谁。

更可怕的是,当我分享到朋友圈,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在等他们死

看到这条评论真是触目惊心的疼
我都不敢多问几句,你怎么了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见过一个人分享自己痛苦的记忆,我实在太难过了,忍不住私信他希望他现在快乐一点
除了这种无用的迟来的安慰,旁人有什么办法替你分担?
没有。
什么都没有。
你只能靠自己。

能过去就过去,过不去就只好等死了。

可是,谁不想好好活呢?

求那些不能理解的人多点同理心吧,你根本不知道父母骂女儿是娼妓的时候她们心有多痛。

我把你当妈妈,你当过我是你孩子吗?

除了班级第一名,和花你的钱,我真的没其他用处了吗?

家庭和睦的人根本不知道。

他们根本不能理解。

但是我能。

我太他妈心疼了。
发表于 2020-2-7 2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 cctv等着我 这个寻亲节目的时候
就看到好几个父母教育失败占有欲太强导致孩子难以忍受而离家出走的例子
这些孩子往往学历都很高 而且在父母眼中都是很听话的人
可是即使十年二十年后节目组帮助父母找到了他们 他们也不愿意回家和父母见一面 甚至不想和记者谈论关于父母的事情
可见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阴影
这是隐忍到多大的地步才能让这些孩子做的这么决绝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矫情
发表于 2020-2-7 2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发生在刚刚

表弟开洗手间的门时右手食指被划开近两厘米长的伤口,血滴了一地。

进到房间里才松开被血染红的左手,小声问我“姐,怎么办呢”

我第一反应就是先告诉他妈妈,也就是我的舅妈,这么大的伤口,应该去医疗室包扎一下。可是表弟用近乎哀求的眼神看着我说“姐,你帮我包扎一下吧,别告诉我妈”

他把门把手弄断了

舅妈知道他受伤的话,第一句话一定是责怪他弄坏了门,第二句话一定是批评他伤到了右手作业肯定写不完了,最后才会关心他流了多少血,疼不疼。

我帮他用药水处理了伤口,用纱布包扎了,处理了地面的血迹,门把手的事,我会抗下来。舅妈还在客厅说话,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真心疼他,十岁的小男生,已经学会承受了一切。

我更希望他能哭着找妈妈。
发表于 2020-2-7 2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想对知乎表达一点失望:看了前面多个高赞答案,竟然没有一个贴一下那『万字长文』具体写了什么。我理解在展示出信件原文后再谈『怎么看』,才能为之后的分析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而让我惊讶的是,我搜索了国内大部分主流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却发现这些报道很多根本没有贴出这篇『万字长文』的原文,甚至连一个链接都没给出来。很多报道上来就开始扯心理学如何如何,情感如何如何,你们倒是先为读者说明白出了啥事啊?
以下是我找到的『万字长文』原文:
原文如下:(文中当事人、单位、地名全部为化名)

  ◆男孩子

  我是80后,男性,来自小城清阳(化名),在一个驻当地的上级直属事业单位成长。父母都是体制内普通人,文化程度在同龄人里较高。

  我最早经历的、但很晚才意识到的危机之一是我家人尤其是我母亲并没有完全接纳我。她以前多次陶醉地给我讲我两三岁时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并给我看过一张我的裙装照片。大约我上学前班时,我母亲当着我的面对着她想像中的女儿“芽芽”说话(我是独生子)。

  事后来看,我认为我母亲并非完全不能接纳我的生理性别,更不是一定要二胎,而是不能接纳男孩子的刚强、自主等气质。有一事可为佐证:小学时我反复受到欺凌,我母亲叫我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

  这些事情并没有影响我记事以后的性别意识和取向,但这种拒绝接纳孩子现状的偏执和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欲望却在后面的几乎每一件事中以不同形式重演。我读研时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也认为此事反映我的原生家庭有重大缺陷。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五岁半被送进单位自办的小学。我母亲一直倾向把我关在家里,喜欢包办事情,做得太过分时甚至和我父亲多次争执。虽然清阳不冷,但和很多家长一样,我母亲喜欢让我穿很多,而且喜欢按自己的审美指定我的衣服(衣服这个词在“离开之前”一段还会出现)。一年级或二年级初秋的一天全班文艺表演,前一天班主任让大家穿及膝短裤来,而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我提出带上短裤备用也不准许。结果班主任看见我穿长裤到场很不满。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提出把裤腿卷起来,被当众怒斥。我母亲和班主任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没有告诉班主任穿长裤是我母亲的要求,也不知道两人后来是否交流过此事。我只能说,孩子有时注定是弱者。

  ◆剥鸡蛋

  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同学基于我动手能力较差的事实,开玩笑说我“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的二姐、我的二姨(后文还会几次提到此人)耳里,她总以此取笑我。我父母拒绝保护我。这时我已经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抠指甲行为(我后来明白是焦虑症状),并因此受到父母训斥。

  而动手能力的确一直在困扰着我。小学六年级的一次科学课上,我正巧和上述同学一起做实验,打算把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串联成一条回路,七手八脚做好后却发现开关合上灯灭,断开灯亮。我们觉得奇怪,老师发现我们连了两条并联线路:一边是导线和开关与电池短接,一边是灯泡直连电池。我们尴尬不已。

  ◆奥数班的意外

  我五年级时开始在离家四五公里的市里上奥数班,周末我父亲带着我坐车过去,而当时我母亲很不乐意我去。我当时学起来很有感觉,虽然一开始摸不着节奏,但后来进步相当快。六年级时一次奥数班考试,我带去的一个很普通的人造革文件夹丢失,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我回家后我母亲既不痛惜物质损失(确实没必要),也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安慰我(这一点不妨和下文毕业旅行一起看),而是表现出一种混合了得意和癫狂的怪异情绪,歇斯底里地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此事和穿衣服都是过度保护的例子。

  当然这起意外在我看来只是而且应该只是一声稍纵即逝的噪音。我在奥数班小组作业中和一个外校同年级的队友小欣很聊得来,长期记得他瘦小机灵的形象。小欣从市里顶尖的清阳中学保送到清华。他留校读硕的一年暑假我们又见了面,那时他的体型和脸型已经十分圆润了。之后他出国读博,我们偶有书信来往。

  再说这边,我不久后就要上初中。家人毫无商量余地,让我上了单位自办的子女学校。从初一和初二,年级一直不到十个人,其中有几人是教师子女,其他的孩子们都去市里了。从初中开始家人再没有允许我去单位外面上课外班。

  ◆清阳第二百五十一中学

  初二末,单位系统内几所子女学校合并,在我家附近成立了第二百五十一中学(化名)。我父母以“你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二五一中会重点培养你”等理由安排我初三去这里,中考前又违反之前让我自己选择高中的约定,强迫我高中留在二百五十一中。于是我中考应付了事。后来我成了该校唯一考上北大本部的学生——我丝毫没有自夸的意思,因为这是一段充斥着谎言、暴力和控制的沉重历史。

  二百五十一中是一所烂校。看数字,清阳的教育与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当的城市比算是顶尖,01年至少10人上清北本部,09年上升到30多人,而二五一在近百万人口的市区却平均五年出不了一个清北,从未有人奥赛成绩达到省一等奖——仅凭此说它是烂校也许流于应试主义,但以下一些事实能进一步反映全貌。小事直击素质:高三时(保持士气有多重要不用多说)我班上至少有一节英语课和一节数学课因为单位内部学生挑事,教师处理无效,离席抗议。大事则论人心: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是理智的,01年二百五十一中空前绝后的风光成绩也没能阻止内部子女纷纷去读市里的学校。于是这所彻底失去了生源的“名校”在成立十年出头后就黯然停招,再两年后解散。教师多数转岗,少数应聘到市里。

  ◆绝境

  家人逼迫我上二百五十一中的真实目的只有他们自己完全清楚,而他们一直对我隐瞒和搪塞,所以他们的目的可能永远是个谜。不过,有三点是明确的:我是几年内二百五十一中出成绩的少数希望之一;我父母的工作单位和二百五十一中是利益共同体;我在中学持续受到排挤和欺凌。所以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可能包括追求自己的眼前利益。“你太小不能骑车”(我五岁半上小学)则可能反映了过度保护,而这种过度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控制对象的基本安全以便持续控制,至于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二百五十一中的首要宣传点是“助普通生升优”,而校内“普通生”的资质和学习动机整体上相当不乐观,其中很多“普通生”身为内部子弟再不争气也会被学校留下,最后学校也不可能把少数优等生单独分班——这些因素决定了要“升优”就只能靠优等生输血。年级成绩最好的几个学生,除了我之外,家长非单位领导即校内教师,于是厄运降临到我头上。决定性的因素却是我家人,他们软硬兼施让我留在二百五十一中,而且对我的处境毫不关心。他们可以对我说出“某师兄(同事的孩子)去读领头羊清中最后也不过考了省会某大学”这种话,而不提师兄体弱多病的事实。高一国庆后的一天,我向我父母反映我被调座位后身边环境糟糕,我父亲做迷茫状说“李校长怎么会打压你?他在以前那所子弟校时跟我可是老朋友”。我过几天再次跟他说,被他大骂到凌晨一点多。他吼道:“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哼。”而我母亲在干什么呢?睡觉。我一个人在夜里落了泪,主要并不是被我父亲的歇斯底里吓坏,而是担心中学的不良环境在我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伤痕,更是担心如果不能考到远离家的大学就会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从那之后无论校方、班上的不良学生和家人怎么对待我,我都不哭,因为哭了就会更被看不起。我并不爱哭。回忆起这段残酷的经历,我虽气愤和伤感,但也不哭。直到多年后,我给带我做本科毕设的博士生学姐写信,写到感谢姐肯定和帮助我、尊重和关注我的内心,已经而立的我终于忍不住哭了。

  我并没有放弃改善处境的努力。高二上我给家人说我想找校方谈谈,我父亲不耐烦地说“人皆有好恶的对象,校方不喜欢你很正常”“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卢刚(震惊中美的枪杀案嫌疑人)就是对校方不满才杀人的”,我母亲皱着眉说“你对李校长意见有点大,我怕你说话过分。”后来他们甚至拿在北京科研单位、据说参选过院士的大姨夫来说事,说:“人家的学生管他一口一个先生地叫,你怎么对校方这么大意见?”

  我没有得到跟校方谈的机会,也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颠三倒四的话。家人对我的控制是全方位的,他们甚至如同对待“叛徒、内奸、工贼”一样,不准我提任何从二百五十一中学转走的人,包括一个高三转去清中考上了北大的单位外孩子。他们的做法不能单纯用身处小城市、在体制内工作来解释,有几个对比的例子说明我父母的决策和言行更多归咎于他们自身的缺陷。一个在中部县城当警察的亲戚的孩子比我晚几届考上了上海的寄宿高中,从那里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再后来平静地就业和生活;我大学同班有四个同一大系统内的子女,都毕业于顶级中学。“太小”的孩子们并不都就近读书。我的单位里一位高工的外孙刚满5岁半上小学,后来凭实力考取全省排前三的省会文行高中(化名)。诚然,文行本身也不外乎一个名号,但背后却反映出家长给了孩子一条自由发展的坦途。很多人说我父母对我期望很高。实际上他们除了期望凭借我出名外,根本没有期望。同时他们对认识的人总是谎称我很喜欢二百五十一中学。

  结果就是我直到高二末都一直被迫用大量时间帮助没有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甚至没有基本道德的学生,换来的是意料之中、变本加厉的排挤和轻侮。本就内向的我彻底不再期盼人际交往能带给我什么益处。学校没有充足的动手实验机会,没有实质运行的兴趣社团,我没有时间来系统地准备我知道十分重要的学科竞赛,也几乎没有机会与水平相当的同学讨论和合作——生源决定了我的班虽然按成绩分,但本身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而最严重的是,缺乏亲情等原因导致我没能树立高而稳定的自信心——北大招生面谈时老师看见了我的腼腆和忧郁,但我的外表和我父亲的表现也许还没有充分反映这些问题。我不在乎自己在这里能排到第几名,而是想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想有一群真正的朋友,想有安全感,但我没能得到机会。

  高一到高二近两年,我的学校生活经历的事情很多,也很少,因为除了偶尔去外校参加竞赛外,每天都可以概括如下:完全按校方的统一课表上课;课上抵抗周边学生的骚扰和闲话;课间遭受欺凌,被打耳光、抱摔、掐、言语羞辱;中午回去和家人争执;晚自习再次抵抗周边学生的骚扰和闲话;晚上回去再次和家人争执。我说二五一中学不是最适合我的,而我父亲用阴冷的语气说”但也不是最不适合的“,并批判我认为周边环境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同桌影响论”——而我后来才意识到,比起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象的损害才是更严重的。可能就在那段时间我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我没有成为卢刚,而一个同学却在高二期末被单位内部的不良学生用椅子打伤头部住院一周,全班人人自危——去外面上学的同级同学们无一出事,留在内部的却遭横祸,这足以说明“你太小不能骑车”的说法即使不是托辞,也是严重片面化的。

  高三时换了校长和班主任,他们觉得以前那样“打一派拉一派不行”(高考后校长原话),我的处境得到改善,下学期学校又单独给了我一间自习室,但我的焦虑始终没有好过。二诊我感觉数学没考好,考完就当众大喊,因为我实在不敢想像,如果我的成绩不足以考到远离家的大学,我在成年的门槛上会受到怎样的操控。我压着情绪撑到了高考,其间也和家人吵过,他们带着歇斯底里的心态批评我心态不好。这段时间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了,整天就是随手拿出一套套题做到昏天黑地。偶尔的空闲时自习室里没人可以交流。我报了当时很热门的一个实验科学专业,几年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这个错误。

  ◆杂记

  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我父母在我读中学的事情上采用了“三步走”策略:粉饰——将中学描述得很理想(但“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的说法足以证明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二百五十一中水平高。自己都不信的宣传语,别人自然不会信);否认——在我对学校的恶劣环境已经明确了解的情况下,否认我接触的事实;强迫——表面上承认我反映的事实,逼迫我忍耐中学的恶劣环境并与不喜欢的人交往。多年后,他们逼我与后文提到的姚奉献交往时,则是一开始粉饰,后来跳过否认直接强迫。

  中学一事将家人的偏激、狭隘、冷酷、自私暴露无遗。初三开学前的暑假,我和他们在路上偶遇教了我初中两年英语、准备在二五一继续教完初中的班主任陈老师。老师是个清醒的人,她说,这孩子还是尽早出去读,二五一是什么档次大家心照不宣。很快我父亲就一改他之前两年每次见到陈老师时“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的说法,三天两头说陈老师课教得不好。而同样令我绝望的是他们并不了解我想要什么。高考之后,他们说:“你觉得学校整你,可是庆祝成绩的横幅上写的是你的名字。”我懒得回答。

  多年后,已和家人决裂的我在绍兴三味书屋看到鲁迅为了免受门外学童玩闹干扰而请求换座位一事,想起我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批判的“同桌影响论”,一声叹息。以先生之才,求学都须寻一幽静之处,何况我这个普通人。

  虽然我没有机会直接反驳“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但我上大学后逐渐知道:好的高中里还有很多比竞争重要得多的东西,比如友谊和关爱——我们能适应近乎残酷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些人性的光明面。至于“清中这些好学校都是贵族学校”之类的话,根本没有反驳的价值,这里仅引以为鉴。

  ◆疯狂的暑假

  世外桃源毕业旅行

  (题记:我个人认为这是至今对我影响最大的单一事件,不仅是因为这件事情对我在大学初期甚至后来的心理状况冲击太大,而且因为这件事情反映了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交流方式拙劣到何种程度。)

  一场不能输的高考,北大录取。接着似乎应该有北大学子家庭的一段快乐和奋进的时光,但来北大前十天,我遇到了前半生最匪夷所思的事件之一。先说一些背景。暑假中家人和学校无所不用其极地宣传我的成绩,但那段时间我家里的气氛一直很怪异,尤其是我母亲时而无比兴奋时而莫名奇妙地发火或悲伤。我家人的一些同事都有点看不过去,劝我母亲说她伤心什么。没用,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气就充满狂躁和沉闷。一天下午我去学校找几个老师,过了一会我母亲也去找校长。我离开学校前,一个同学告诉我:我母亲把我小时候的事情讲了两个小时。同学对我母亲的表现感到奇怪和略有不安,这表情和语气立即让我预感这个暑假要出事,只是没想到会在一个最不可能出事的时候出下面这么荒唐的事。

  8月下旬我父母“请”我(实际上是强迫)进行了一次毕业旅行,和单位里的好几家人一起去世外桃源旅游区,有个年轻男导游跟团。一路上我母亲不停地讲我如何优秀和“培养”我的体验。我没完全听清,但她的声音和表情都十分焦虑(愁眉苦脸地用紧张的声音赞颂自己的孩子如何优秀是多么滑稽的一幕)。

  这次旅行组织得很乱,到达的当天晚上住宿没安排好,晚餐时大家集体拒绝动筷子。最后到了旅馆,同去的人(我父母的同事)里,有两家各带了一个小学毕业的女孩。大家在前厅焦急地商量怎么住宿。这时导游指着我,当着我父母及两个女孩的父母等二三十人来了一句:考上北大的尖子生秋岸和两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气氛一下僵住。我不知所措,什么也没有说。我父母也什么都没说。当时没配手机——就算有,也捕捉不住如此突然的事件。我也没想到去投诉,再说已经很晚了。最后住宿还是解决了。进客房以后,我很不平地对我父母说:导游为什么这么说?然后我父亲不耐烦地说了我几句我已经记不清的话,我母亲歇斯底里语无伦次地大骂了我一顿。我父亲第二天还给我说了一句: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常见……我清楚记得当时我在带着情绪沿石板路上坡,我父亲从我后面赶上来到我身边。此时我自然对这次旅行已经毫无兴趣了。返程中的一张照片上,我沉重的表情、迷乱的目光和紧张的姿势完全看不出考上北大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事件的一些细节无法还原,比如两个女孩家长的反应、导游在路上听见我母亲拿我炫耀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确定的是,导游的话固然不合适,但我父母的处理方式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极大冲击了我对“家庭”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准成年人的社会价值的评估。自然,我也再没和他们一起长途旅行过。

  我的家人一直拒绝我提世外桃源的事,一提就骂,朋友和咨询师都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反应却没有答案。那么,如果我父母换一种方式处理,比如哈哈大笑,后果会不同吗?一定会,但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架空,因为从之前他们歇斯底里地宣传我、莫名发火或悲伤等表现来看,他们已经疯了,在疯狂状态下只会有疯狂的反应。这样说虽然失之宽泛和通俗,但可能是对于他们当时心态的唯一没有争议的描述。

  另一方面,世外桃源事件对我造成这么大的压力,跟我一直缺乏安全感和对周边事物的掌控感可能有关。就是说,一个在安全的家庭中成长,有权决定自己考哪所高中、高中学什么、跟什么人来往等等的孩子,因为知道自己有能力拒绝伤害,所以在此事发生后应该不像我这么担忧。这个假设难以验证,因为后一个孩子的父母根本不会大骂无辜的孩子,根本不会在旅游车上愁眉苦脸地拿自己的孩子显摆,甚至根本不会强迫孩子去旅行。即使假设成立,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感和掌控感,也是父母的责任。

  如果以上讲述的事件不够清晰,那么我长话短说:一个刚从如前所述的学校环境中脱身的孩子在公众场合被开不适当的玩笑,父母不帮反骂。那么,他对父母还能有多少信任?他对参与社交活动还能有多少勇气?他会因求助不得而何等自卑?……比以上这些答案更紧要的是现实:我马上就要去上大学,必须在开始这段新生活之前尽可能修复已经危机四伏的内心。不过留给我的时间只有十天了,而这十天与世外桃源之旅并无本质区别,仍然狂躁、闭塞,甚至加上了一些怪诞,令人窒息。

  ◆离开之前

  我父亲的一个表兄弟或是堂兄弟当时在清阳经营酒店,给我父亲说他想虚构我临考前在他管理的酒店住过的故事,用“北大学子”的名头来招揽生意。我父亲似乎并不反感这种营销,而我不喜欢跟这种商人来往,这次只是焦头烂额到了没有精力去厌恶他,也不知道后来他们怎么操作的。我耳朵里充斥着家人“北大都是人精……你不行的……”之类的话。我赴北大前,我母亲执意带我去当地的批发市场给我买质量差、样式怪异的挎包、衣服和鞋。她苦着脸要我试穿。世外桃源的事情刚过去,我不愿和她出去。我几乎没有离开家,无法做任何事情来改变处境。自己出去旅行放松自然免谈,我也没有机会跟朋友交流减压。如果说有什么交往,那就是按家人的要求跟北京的大姨多次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和我父母点头之交的一个家庭的孩子和我考上了同一个系,他们在第一次见到这个同学前、连这个同学的名字都没念流利的时候,便以一种如获至宝的语气告诉我:xx喜欢告密,你在大学里老实点。

  ◆生存:To be or not to be?

  我相当清楚自己上大学前积累的种种缺陷。凭我的情况,在本科学习初期的压力本已肯定不小,而世外桃源事件及其后的一些事又带来了大量无意义的、无法转化为动力的压力,这一切很快造成了无情的后果。专业的实验课比重较高,我开学初的一次实验没做好,瘫在寝室床上脸朝墙不跟任何人说话。我担心父母说的“你不行”这么快就应验了。北大人的荣耀和我不甘平庸的心理决定了我不能接受这个想法,不过我渴望找到弥补缺陷的方法并行之有效地完善自己。于是与过去的抗争便成了我大学四年的主题。

  开学前两天我见到了大姨。她开场便冷冰冰地说:“你妈——那个人,对孩子总是管得太死,不愿放手。”我心里有了疙瘩。这不是因为我不同意大姨的话——事实上可能没人比我更了解细节,而是因为既然大姨对她妹妹有意见,那么无论表面文章如何,内心也不会对妹妹的孩子好到哪里去。后来,她一次次地摆架子和玩权术让我越发反感,而父母反复要我去找她。我以忙为借口提出不想再去她家,我父亲看出我和大姨之间有些“不和谐”(我预料到他能看出),但劝我忍受她的态度:“有位大师说过,壮年好说教。”我没有和大姨翻脸,但自行停止了来往。多年后我才知道我父亲这是曲解了钟书先生的《谈教训》,先生本主张戒随意教训人。他记错了原文,是否还有故意曲解的动机则不得而知。总之我大学毕业前,父母也和大姨闹翻了,原因据说是大姨编造外婆的话,想让弟妹们都唯她马首是瞻,结果穿了帮。细节不清楚,权当野史。

  那个时候我嘴很笨,有一次给某个表亲打电话,最后想找点话说就说“祝你正常”。对方转告给我父母,他们提醒我这是句不礼貌的话。我向表亲道了歉,多年后我父母却用了这句话。

  大一我是班上唯一配了传呼机的人。于是有一次我一边听着大姨数落我家人,一边收到他们发来的信息。大一下学期在焦虑极为严重、课业形势严峻的时候我找了系里辅导员。我说父母给我打电话太多,甚至悄悄联系我的同学了解我的情况。辅导员说他们或许只是想听听我的声音。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辅导员并不了解我大学前的经历。我一边渴望自救一边在焦虑中挣扎,紧锁着眉头咬着牙背书、做题,一次次力不从心地做砸实验。成长环境的局限、国内心理咨询起步晚等因素导致我一度不信任心理咨询师,直到我自己转行心理学后。

  我高三时很胖,大一一年体重下降了12千克,至毕业时下降了16千克。我后来想到,之前体重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过大的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北大至少有完全的安全感和相当的自主性,所以压力减轻,内分泌逐渐得到调整。

  与过去的抗争并不容易。少年时我的诉求被反复无理忽视的经历挥之不去,我父亲说”凭成绩好?哼”时的狰狞表情一次次烧灼我的视网膜和内心。努力真的会为自己赢得尊重吗?我究竟是否值得爱,是否配得上成功?……To be or not to be? 我时而陷入悲观与迷茫——我来自一个封闭和情绪化的家庭,我不容易合群,我的动手能力被从小嘲笑到大,时而拾起勇气与理想——我是北大人,我身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同学,我理应找到自己的价值。很多人都会经历形形色色的内心斗争,所以我对那时自己的挣扎并不感到奇怪。成长过程就是光明与黑暗较量的过程。只是当时如果有足够的外部力量帮我解决心理问题,我后面的路可能会更顺利些。最后的结果是:我并没有融入这个专业,不过没有挂科;英语成绩不错。

  也正是英语不错让我有了出国的想法,虽然对我来说这难度不小。大约是大三升大四时,我父母不失时机地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另一个“老朋友”——姚奉献。姚是我外婆的干女儿、大舅的大学同学,曾在省委工作,据说见过一些大人物。从80年代起,姚长期在美国生活。我父母说她“特别坚强”、上班“打飞的”(生活体面)、“思想已经完全美国化”等,甚至特别提及姚奉献和我大姨不和。他们以这些牵强的理由一直劝我多和姚交流,但对于姚出国的原因及出国后的行为遮遮掩掩,被问及时很不耐烦。我也知道他们是在不顾一切地寻找以后控制我的代理人,但当时我想姚奉献毕竟是我能联系的第一个在美华人,在美十多年的她起码英语应该很好。而且至少表面上,至少在这个时候,姚奉献的确做出了一点长辈的样子,既不像大姨那样盛气凌人,也不像二姨那样尖酸刻薄,更不像我父母那样僵化保守。基于以上原因,我并没有拒绝与她用电话和邮件交流——后来我为自己的见识和决心不足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后的春节

  05年大四的除夕正是二姨的生日。那几年我还是年年春节回家的,但这一次我担心二姨借生日的机会惹事,就在04年底给我家人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说我不希望在毕业季与二姨冲突。我父亲以无可辩驳的语气说:“你这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的二姨和昨天的二姨不一样。”最后我同意春节回家。

  二姨来了。她看见我在做一件塑料模型,用三角眼瞟着我,讪笑:”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我从5岁开始就被她戏弄过,再加上后来多年频繁被她借上文所述剥鸡蛋等事嘲笑,对她向来没好感。大学几年我在专业学习中相当被动也有动手能力的原因,于是我猛地站起来怒视她。我父母在场,但他们以前从不保护我,这次自然也没敢对二姨说不。一场小吵后,我父亲可怜兮兮地说:“你和二姨之间有一件东西是不能不要的,那就是亲情。”我没理他。

  过了这个已经没有意义的春节,我逃回学校。至今,我没有再回家度过春节。一个快要大学毕业的男孩子无法在自己家里保护自己,我对自己十分失望。我对努力考学、做研究的意义产生了明显的怀疑,同时又担心毕业课题的进度。往远看,有动手能力的问题在,我做这个学科有多少前景,我又有多大资格换专业?我的毕业学期一开始便陷入了一片混乱。

  我要感谢很多人在毕业季中帮助我,尤其是带我做毕设的博士生学姐,姐对我的肯定和关心大大缓解了除夕闹剧的冲击。我父母却多次说“你整天那副气哼哼的样子,你瞧你认可过谁,你觉得谁对你好过?”、“你二姨、二百五十一中学、我们介绍给你的人,你都觉得他们对你不好,你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吗?”虽然我写给学姐的信足以证明这些问题都是无理的,但我清楚我自己、我父母以及他们认可的人、我认可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这些问题没有反驳的价值。

  ◆命运与冒险

  一线希望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一家专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做实验。冷静下来看,当时这个选择其实说明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直接层面上则基于两种负面心理:因为自卑而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别的专业,抱着赌徒心态固执地相信自己玩命就能回本。我碰得鼻青脸肿,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方向,一年多后决定换专业,去了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事实证明换专业是明智的,我第一次申请出国便拿到了美国一所排名前50大学的半奖硕士录取。一个小硕的确没什么可炫耀的,只不过这已经是凭我背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意气风发的我为面前的冒险之路而兴奋,而在光荣与梦想的背后,一场由旧事和新事共同造成的惨烈动荡正在初露端倪。

  ◆“老朋友”

  我开始申请时,家人把我的出国计划告诉了姚奉献,姚通过家人以动人的语气提出帮我改英语个人陈述,我就寄给了她,结果她马上把材料转交给她丈夫的一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同样在美国工作的贾庶炬。此人先找我要了材料的中译稿。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看不懂一个英语尚可的中国学生写的稿子——可以想像我看到贾来信时的心情,不过我还是把中文给他了。接着贾在我那篇肯定需要很多改动的陈述中只改了无关紧要的一句,加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短语。我对姚说她找的人专业不合、英语也不好,她支支吾吾不愿承认。我向父母反映此事,他们也支支吾吾。姚自己揽下的事情自己总得了结,她只好答应帮我看稿子,但总是说自己要上飞机了没空云云,最后在我反复恳求下看了一遍材料,改了一点。我担心误事,就请课题组同事们帮我改,他们完全读懂了我写的东西并给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这时候我知道,姚奉献可给面子但不可深交。

  那个夏天我去美国报到前和姚通话。她得知我准备从清阳经北京转机去美国,便让我开学后一周再去学校,因为那时有一班北京直飞西海岸的飞机,方便我去看她(当然,我看了她还得再飞到离西海岸不近的学校去)。我很震惊,向她说明我的学业不能耽误,她马上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说“哎,缺课算什么,美国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我匆匆应付几句便挂断了电话(这里和“未完的路”一段结合看,颇能说明姚奉献其人如何)。11月,贾庶炬学术造假一事曝光。我告诉姚,她在电话里用最难听的话大骂此人。我皱眉。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不仅发现与姚无共同语言,而且愈发感觉此人心术不正,例如像大姨一样喜欢玩权术整人,而同时我家人几乎每次联系我时都要求我多和姚说话,有空去找她。我顶着压力一直没见她。一年多以后,我不得不告诉家人我与姚交流困难,他们不以为然,并替姚找借口,说她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奔忙,没时间了解我、记住我学的什么专业。我虽然感觉不对,但还是立即认真地提醒他们:我刚上大学时也按照他们的要求对大姨“三天一电话七天一拜访”,结果没几年我和他们先后跟大姨疏远,所以我还是和姚这个老朋友保持距离好些。

  我家人回了我一大段鸡汤。我感到和家人的关系前景不妙,因为我意识到,他们到这时还让我与姚交往,说明他们想讨好姚奉献、炫耀自己有个读研的孩子,以及通过姚奉献监控我的决心从来没有死过;尽管他们至今没有承认自己有这些目的,而是一直声称要给我找个大朋友或者人生导师。他们对我的回答,与其说是随口做出的,不如说反映了他们事先就铁了心维护姚奉献——但几年后终于维护不下去了。

  ◆隐患爆发

  初步做到了扬长避短,课程学习确实比以前得心应手多了。但是,出国第二年的春季,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开始回想沮丧的事情”(当时给人写的求助信),后来发展到了只要拿起文献就会想起中学、二姨和世外桃源的旅行。虽然我是学心理的,但方向与临床相去甚远,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秋季,注意力等方面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必须果断采取措施的程度,我就决定去学校的咨询中心(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咨询)。这一步非常正确,只是晚了。

  在和咨询师的交谈中,纯粹计算我说话的时间,我花了大约六小时用还算不错的英语(至少咨询师全听懂了)讲了上述内容中大约四分之三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事,没有讲我认为相对不重要的大姨和姚奉献。讲到大四除夕二姨惹事时,我为了说明模型是什么,特意带去一盒舰船模型给咨询师看。咨询师说我几乎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按当时标准没有经历过严格意义上的“创伤”(可能新版的DSM手册会扩展定义,或者加入“发展性障碍”的分类),所以诊断报告是按广泛性焦虑障碍写的。也是在那里,我时隔多年第一次向别人回忆了世外桃源旅行事件。一位与学校咨询中心合作,在当地儿童医院任职的中年女精神科医生听了我的陈述后郑重告诉我:以后我的孩子不能让二姨接触。我感到专家的确和我父母不一样。我选了一个时间发信告诉家人我被诊断出焦虑障碍,后来又寄回了诊断报告(这一步现在看来极不明智)。他们起初不为所动,后来虽承认事实,但一有机会就把责任推给我。

  隐患的集中爆发,社交和适应能力的早期缺陷,加上我选择研究具体方向等等失误,使我的学业异常艰难,不过终于一步步走了下去。我趁病情较轻的时候选修和自学了一些高级统计课,觉得总会有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我对姚奉献已经彻底绝望,但为了给他们一辈人基本面子,还是答应偶尔给她打电话。我说了也做了,但只在4月我硕士毕业前打了一个电话。这次谈话本来波澜不惊,我告诉姚我要毕业了、感谢她,但她最后来了一句“你们那些人,用什么药,什么仪器啊机器啊做实验……可要注意安……”我没等她说完就挂了,因为我知道再说下去肯定吵架。我意识到,这个一直声称想和我做朋友、曾经主动请求帮我改申请文书的人,不仅完全不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也完全不想了解这一切。她也从未学过任何要用药和仪器做实验的专业,因此她的话并非出于职业习惯。紧接着姚给我的电话留了一段听不太清楚的语音,我则立即给她写了一封简短、明确,不带任何感情的信说明我的专业已经和我本科时完全不同,并提醒她:她曾经主动要求看我的陈述。她没回信。我继续赶论文。

  刚毕业,我以写给姚奉献的口吻写了一封近4000字长信,寄给我的家人,列举了姚为人的各方面问题,向他们解释我为什么与姚已无可能再交流,但没有发给姚。我希望一方面对姚奉献疏远但避免对抗,一方面保持和修复与家人的关系。我想,他们一向要求我多交流、勤讲理(且不管是否真心如此),那么如此翔实的事实和严密的论证(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应该可以不困难地让他们明白我的想法,明白该怎样处理我和姚的关系。他们一向要求我遇事“内紧外松”(自己充分重视事件,但不刺激对方),我现在是在完全照做。

  我预想了他们的四种反应:其一是他们授权我全权处理与姚交往一事,这种情况最顺利,但可能性最小;其二是他们还可能向我说明,虽然理解我与姚谈不到一块,但他们与姚多年的感情难于割舍,希望我还是尽量与她混个脸熟——那么我坚持不理会姚就行了;其三,对我最不利的情况,也不外乎是他们难以改变年轻时对姚的良好印象,质疑我讲的事情——即使这样,我想时间也会证明一切(果真如此,只不过这一来就是几年);最后,他们也可能说“事情重大,我们考虑一下”,然后一拖了之——这也不坏,我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直接去忙自己的事就行。我并没有想到第五种可能:他们把粉饰、袒护二百五十一中学的故事重演一次。我觉得有基本良心的人都不会这么干——这么想是因为毕竟我还是个学生。

  回信一天后就来了,虽然开头承认我的“愤怒是真实而强烈的”,但之后的阴狠超出了我的想像:称我的信“有狂呼乱叫的味道”,“不过,本没什么交往却又非要绝交不可,未免太狭隘甚至无礼了。”最刺眼的则是“要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在我离开二百五十一中好几年后,“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的胡言乱语突然回响——图穷匕见!最后竟然还有一句他们多年前曾经提醒我不要说的“祝正常”……我目瞪口呆,浑身发冷,接着一拳砸在桌子上!血全涌进了脑袋,最后我瘫在床上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回过神来,我终于意识到这么多年有一个基本假设是错的:我父母是讲道理的人。大概我和很多人一样,被他们从不对我动手、从不冒脏字(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那时没想起前文所述“最卑贱的狗”)的表象骗了。我读研期间从二年级上学期到最后毕业一直在接受心理咨询,最近又拿到了学位,心情一度好转,结果这一切都毁于一封信。拿到硕士学位的第十天我住了院。

  情感的孤儿

  过去无数的悲凉和伤痛像电影一样闪过。我跟很多人谈了这次和家人的冲突及相关的事,唯独没有再和家人谈。我慨叹: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我面临一道二选一的题:认为我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叫爱,或者承认自己缺少爱。我选了后者,因为前者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从那时开始,我用“情感的孤儿”来描述自己。

  我给姚奉献写了一封简短的绝交信,并直截了当地指责我父母没有骨气。但到了这时,我还没打算跟他们彻底闹翻,毕竟没感情也有交情,尽量好聚好散。可是事态仿佛循着定数一般,沿着残酷而简单的轨道迅速恶化。我毕业那年年底,05年除夕挑事的二姨开始发表大量“黑色段子”和谣言,最后竟然连散发这些言论的敌对势力媒体的名字也不再遮掩——某种意义上,的确“今天的二姨和昨天的二姨不一样”了。如果说这些言论本身对我影响不大,那么有一点我不得不担心:在大家庭里如果认同敌对势力都可以不受谴责,就没什么事情不能做了。我立即给家人说了我对二姨这些行为的不满,因为我觉得他们就算不讲道理,总还得讲原则。结果我遭到一阵无端指责,我也明白了不讲道理的人必然也不讲原则。这时,我清楚这段延续了二十多年的病态关系已经到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时刻。其一,二姨肆无忌惮的言行也许是偶然,但我这时已经明白,自半年前我和姚奉献绝交时,我和家人的决裂就只是迟早——他们对姚奉献言听计从,而我不过是他们眼里一件随意使唤的工具,他们怎么可能容忍区区工具挑战自己死心塌地伺候的人?其二,通过劝我与姚奉献交往时写的那段鸡汤里漂的两句干话,他们的为人已经昭然若揭:“为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趋利避害。”“只要有必要,可以跟任何人搞好关系。”——平时宣扬的什么道义、科学、信仰、原则,当然还有我,都可以弃如敝履。我知道以我原生家庭为中心的圈子已经变得危机四伏,但我要求生,要争取或有或无的未来,于是摊牌成了唯一选择。大四除夕二姨挑事后我已经有了决裂的想法,但没能下决心。经过这几年,姚奉献推波助澜,父母执迷不悟,而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成长和觉醒,一切终于无可挽回。

  第二年春节前几天,我正式写信与他们决裂,把“人皆有好恶的对象”一句送还给他们,最后咬牙切齿地写道:记住,在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恨着他的教育者们。我没有用感叹号,因为字词已经足够了。我父亲回信说我“病得不轻”,并建议我“回家休养”。我没理他。

  六、为将来而记下的过去

  未完的路

  从“起源”算起,三十年的时光,文中的几个重要角色将在历史中留下怎样的形象,都已经或者即将论定。生活本身有时就是一部不可思议的剧作。

  二五一中是清阳80年代至今唯一解散的普通高中。它的倒下是任何上得或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都无法改变的必然。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一国之大事如此,一校之小事也如此。

  我父母鼓吹“学会和有问题的人交往”,却没有和老朋友姚奉献继续交往下去。我在美国期间,姚奉献有一次回国走访了清阳等地,任务包括为涉外非政府组织“树才乡土阅读联盟”(化名)在中小学筹建图书馆。她在清阳停留时住在我原来的家,并由我父亲带路与当地志愿者会合前往学校考察。几年前的秋季,该组织因存在政治问题而被查。次年初,随着清阳有关部门在排查工作中发现姚奉献作为该组织关联人员,企图拉拢当地退休干部,我父母不管与人断交是否“狭隘甚至无礼”,立即与她断绝了一切交流。不久,我错开春节回了一趟清阳办事,顺便和他们对质了一些事情。我问家人,为什么要逼我和姚奉献来往。他们托辞“我们不了解美国才犯这个错误”。不了解美国不要紧,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致命的——我想着,却没说,因为和不敢正视问题的人没什么好谈的。鉴于姚奉献的事已经曝光,我家人承认逼我和姚奉献来往的做法不对究竟是不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自由发展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

  那年除夕二姨挑事后我再没见过她。这次对质,我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替她的胡说八道找理由,不再像那个除夕一样劝我顾及和她的“亲情”,而是——用发泄式的语调——告诉我她“疯了”——无法无天的她惹怒了已经卧床不起的外婆。听到他们声称已经不记得那年除夕的事情,我虽没再说什么,但我知道被忘记的过去都可能重演。

  而我的路还要继续,或者说重新开始。最晚从高中开始,我便一直在上进和厌学间挣扎,而我硕士毕业前后和家人争吵、住院后,更一度严重怀疑过努力的意义。亲和力和动手能力的弱点对找工作十分不利。硕士毕业后最初两三年,我已经谈不上什么斗志和规划了,有一搭没一搭地到处工作,多次旅行也没有治愈自己。其间偶尔得到过认可,但没能一直做下去(有研究说这是欺凌受害者的普遍问题)。后来,出国前带我做心理学科研的老师和其他几个朋友都鼓励我继续做研究。我决定坚持下去,至少为了那些关心和肯定我的人。去年我合署发表了目前专业的第一篇英语论文。另一方面,自身心理的修复则是个必然极其漫长而且很可能曲折的过程。

  结语

  时过境迁。在欺凌事件两分钟就能用智能手机发上微博的今天,教育者及被教育者的错误和恶行也会付出更高的代价。我的成长经历决不能被效仿,更不能被遗忘。这沉重的一切必须被钉在教育的耻辱柱顶端。

  我的遭遇有一定的必然因素。时代大背景权且不谈,我的父亲在一个缺乏情感交流的家庭长大,极端自卑,而我的母亲作为老幺从小受宠。这两人在一起本就有风险,而社会支持的不完善进一步导致教育实践中的错误没能得到预防和纠正。另外,我肯定是亲生的。

  我的感情经历写不出多少,所以放在最后。我有过喜欢的对象,也用自己的方式付出过和努力过,但我的经历决定了我建立亲密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这篇文字里的部分内容,我以“为将来而记下的过去”为题发给过很多同辈朋友,希望他们“平等友善地和娃们沟通与交流”(一个朋友的回复)。我们和我们的子女大部分是普通人,然而,再普通的生命,也应当身为人而得到尊重,也有资格追求安宁或精彩的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重拾梦想的时刻,并纪念我所有的成就、努力、幸运、错误、迷茫和伤痛。
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我理解,王猛这一路其实一直在努力自救,他一直真诚地想搞明白自己身上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倾诉了6个小时。他转专业去了心理学,就是为了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他多次给家人写信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后来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想法。他一遍遍梳理自己的人生中一幕幕痛苦的回忆,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他甚至把医生开具的诊断书都直接寄给了父母。
但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给过他最起码的尊重,只是不断辜负着他对他们的期待,不断纵容着自己和外界对他的各种伤害,不断掩饰着自己和他人所犯下的各种错误,也不断无辜地问着『问题在哪里』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倘若王猛的父母真的是没有文化,那局面反倒不会沦落至此,因为他们至少还会对文化教育保持敬畏,对王猛的观点保持尊重。最糟糕的局面,恰恰是王猛的父母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自认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自以为自己机关里那一套待人处事的习气和规则可以生搬硬套在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的子女身上,自以为自己那偏执固执的价值观可以生搬硬套在内心敏感却又精神独立的子女身上。这种无来由的傲慢,才是摧毁他们家庭关系最大的罪魁祸首。王猛的文中已经清楚明了地指出了问题的来源和所在,然而他们仍然固执己见,一边拒绝接受,一边说『搞不懂』。
采访中,老刘多次重复着一句话,“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可儿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彻底决裂也已6年,身为父母难道真的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吗?
在两人看来,儿子从小到大,到上大学都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想法都会给我们说,有一次还主动用别人的电话给我们打电话,回家也会说学校里的情况,甚至还会做几个新菜。”在老刘看来,儿子这些举动都跟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再正常不过。
而王猛母亲的一番话,更让我觉得有些惊讶。
“国内就不说了,国外是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介绍一个朋友,在必要时候也好有个照管,我们错了吗?这是要控制他吗?”母亲老刘说,“同时,我们也不了解你的学科,也不了解对方是不是专业的人,你不认同,觉得对方在帮助你的过程中有错,你自己改过来不就好了吗?”
『你自己改过来不就好了吗?』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个母亲的口中。她可能并没有想过这些『错』对王猛本人造成多少心灵的伤害。王猛本人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在强迫自己遵守着父母为自己定下来的人际交往规则,他写了那么多来控诉这段交往对自己造成的压力后,母亲轻飘飘一句话就把所有责任甩给了他。难怪他会在收到父母逼迫他继续和『有问题的人』交往并『祝正常』的信后,『一拳砸在桌子上』,可怜也可叹的是,至今哪怕读了他最后通牒的这一万五千字,他的母亲仍然惯性地把所有锅甩给他。我理解光凭这句蛮不讲理的话,王猛和他父母的决裂就不可能轻易缓解。
但在他父母那边,却仍然把王猛看做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让我这个外人看来都会觉得莫名羞耻的所谓的『宽容』:
我们在期待一个契机,给他时间和空间。”老俩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你走近,我不会反手推开你”。
一边说着『搞不懂』『你自己改过来不就好了』,一边又在期待『你走近,我不会反手推开你』,我简直想不出比这更加精神分裂的态度了。王猛那一封封信,一次次妥协,难道不是他在忍着心灵的伤痛尝试『走近』吗?真正反手推开他的人不就是你们自己吗?竟然还能说出这样子仿佛错的人是王猛,主动权在王猛身上的话来,我都能替王猛感受到一阵渗透肺腑的冰冷和绝望。
怀着这样的态度,这对父母开始了『反思』,并给出了一个逻辑上看似非常自洽的解释:
最近,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他认为,儿子本身的性格内向且带着些软弱,在抗挫折能力上是不行的。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一开始是很用力的,但后续遭遇不顺,又一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再往后,到美国上研究生,出国时还有很高的目标,前期也还觉得语言很顺利,但后续在专业上出现了无法集中精力,学业出现困难时,也就开始认为是周边的人有问题,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缺乏认识问题的客观态度,一切所谓的反思都是南辕北辙的找借口。受过教育的老王撇开了国外心理学专家开出的专业诊断,替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儿子做出了心理诊断,最后果不其然落脚在『迁怒于家人』这五个字上。再一次,我们看到了父母这种强行甩锅的傲慢是如何成为加剧分歧的引爆点。
在我看来,王猛的性格是格外坚强的,他已经体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抗挫折能力。王猛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哪怕在最痛苦最抑郁的状态下,他都在努力寻求着答案。天生敏感的他熬过了烂高中的折磨成功考上北大,又承受了北大全方位的压力成功毕业,在读硕士时就能够突破内心的障碍走进心理咨询室(我自己有过体验所以知道这非常不容易),用英语和心理咨询师倾诉6个小时——我不知道把他老爹扔到国外后敢不敢去开口?在他这对父母多年的精神压迫下,他仍然寻求到了自己独立的契机,毅然决然断绝了父母的联系,这如果不是坚强和勇敢,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称得上坚强和勇敢了。他的父母可能不知道,在一个个夜晚,痛苦的王猛可能很多次孤立无援的在深渊的边缘徘徊过,他没有跨出那一步,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如一个战士那样对抗着他内心深处被父母哺育出的恶魔。这样一个勇敢的战士,却被他的父母评价为『软弱』,实在是荒谬到了让我想笑又想哭的地步。
而更让我心寒的是,很多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媒体采用了和王猛爸爸类似的解读,把『残废的皇族』,『巨婴』等标签毫不留情地贴在了王猛身上,就如同他们不贴原文就能开始报道的『客观』态度一般。似乎没有人真正在乎王猛这一万五千字背后力透纸背的坚强,却似乎如同苍蝇盯上肉一般都盯在了『北大状元』『留学生』这层身份所暴露出的『心理问题』上。看着这一篇篇煞有介事却翻来覆去截取只言片语来谈问题的报道,我突然能够体会到王猛内心深处那一抹深可见骨的悲凉:
你本想同这个世界好好讲道理,但这个世界不仅没有耐心听你讲道理,更一脸正气地质问你问题在哪里。


参考链接:
“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 - 手机新浪网
发表于 2020-2-7 21: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被父亲打怕了,被他连绵的辱骂和贬损洗脑了,那时候的我不得不自我麻痹,让自己相信之所以会遭受这些,全都是自己的错。我说服自己成长就该是这个样子的,父母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绝对正确的,他们是正常的,问题都出在自己。这种自我麻痹也有个好处:不挨打我就高兴,由衷的高兴,透支一生多巴胺的高兴。我还选择性忽视身边的正常家庭,主动去找各种证据来支撑这个结论,比如谁谁谁也被打了,谁谁谁也没有钱买雪糕吃,谁谁谁早上也只能吃一个包子,我甚至相信美国孩子真的一满十八岁家长就不管了。
你们以为我是熊孩子吗?不是,我是县城小明星,长得好、学习好、县里或者学校活动我都会上台,很给家长长脸那种。那父母为什么这样对我?我不知道,现在也不想知道。
后来我去了外地上大学,才发现我的原生家庭是不正常的!别的孩子很少或者从没挨过打;电视换台快一点也不会被父亲拿板凳锤到吐血;看周星驰电影笑出声不会被父亲拿碗砸得一头血;晚自习回来给自己煮碗面不会被抽瞎眼睛;平时是可以有零花钱的;过年压岁钱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买件衣服不需要对父母感恩戴德;买双鞋不需要藏着掖着;花钱不是错误;买书不是过分要求;正常交学费不会遭受冷暴力;生病不需要自责;家长会及时带去就医,而不会因为要花钱就挨打或者不准看病;大学生活费是足够吃饱饭的,不需要母亲从买菜钱里抠出来偷偷寄过来被发现后被父亲打断小拇指;考上大学家长是高兴的,而不是十七岁就被逼着辍学出去打工;家长会支持因专业不理想而选择的复读(2003年高考数学,考砸比例惊人),而不是将你赶出家门;买房买车工作刚起步时家长是会伸出援手而不是冷嘲热讽;想留在大城市家长会支持而不是想尽办法让你回到他们身边继续控制你……
我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我妈从来不会保护我,也保护不了我,她一说话或者做出保护举动,我俩都会被打。每次我被打到奄奄一息后,她会过来哭着说“好好读书,在外地去工作,永远不要回来”,我牢记这话并做到了。按说我和我母亲都是受害者,可当我一经济独立,我妈突然就致力于让我回家去考特岗教师,继续过以前的日子,扮演孝子合力呈现和睦家庭。她应该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吧。我发觉她的真实目的后采取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看不听不联系来应对。而我爸拒不承认他做过的一切,眼睛差点被他用鞭子抽瞎那次我妈带我去拍照留了个证据,面对这张照片,他还是不承认。
我没有王猛的智商和学历,但我和王猛一样,从没停留在过往,靠着自己艰难前行。没有这种经历的人,特别是亲戚,会觉得我们的前行是斤斤计较,放不下过去。其实我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越往前,我与父母的距离就越远,彼此越来越不能理解。我妈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不联系不回家不结婚不生个孙子给她玩。她坚信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对我的爱,为了达到她的目的,她每隔两三个月就会装病来发动亲戚道德绑架我。虽然这招对我无效,但也是一种伤害,持续伤害,愈演愈烈。
其它回答已经分析得很好,我不赘述,结论是:此事无解
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只有不联系。用心中仅存的阳光在异乡拼尽全力过好此生,尽量不因抑郁厌世自杀;也不去祸害人,独身一辈子。
王猛做得对!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是最佳的自我保护!
真想抱抱他。
真想有人能抱抱我。
————收到很多抱抱,觉得有点温暖,谢谢虚拟网络中真实的你们的分割线————
有人在评论里鼓励我“结婚组建家庭”,建议很好,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我童年时没有被爱过,也不知道如何去爱,虽然后来我幸运地有了soulmate爱人钟六桶女士,但我始终认为家庭是可怕的,并本能地排斥这种模式。我能和人以朋友身份很好地相处,但一旦发展成亲密关系,我就觉得对方要伤害我,像我的父亲那样。这是潜意识,无法更改,会陪伴我此生
有人在评论里问到“我的性取向是否与我的经历有关”,我认为性取向是由基因决定的,我的经历没有影响我的性取向,只造就了我的极端性格、低情商和情感障碍。(第一次在网上说这些,我是不是该匿名?)在情感需求上,我对对方的性别没有要求,但我希望对方能像正常父母一样无条件的爱我包容我,童年缺失的,成年后会加倍渴望得到。我也明白,虽然我和王猛们都没能幸运地遇到,但这现实的社会,除了父母哪还会有人无条件地爱另外一个人?我的情感观是过往经历的投射,你把它当成恋父情结也好恋母情结也好,自便。
By the way,我认为完美的父亲是《This is us》里的Jack,“他是我爸爸就好了”,我时常这样幻想。
——————————————————————————————————
2018年11月26日的晚饭,我家,母亲端上了五个菜,其中一道酸菜豆儿汤是我从小就爱吃的。
想到她曾偷偷带我去看病、偷偷给我买牛奶、从买菜钱里抠出一些寄给我然后被父亲打断小指,我觉得她大概是爱我的。端起碗吃了没两口,她主动起了头,说我的人生路选错了,不结婚会害了自己,我不结婚她很没面子,她人生太失败,别人都当奶奶了,而她只有跳坝坝儿舞,然后开始细数从前的我多么给她长脸。
“你家娃儿在哪儿工作?”
“在成都。”
“买房子没有?”
“买了。”
“哟,成都房子贵哟,你们给他带了好多钱?”
“没有,他自己找钱来买的。”
满满的自豪,但一旦别人问到我结婚没有,她说她无地自容。
彼时我已确诊重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在服药控制,早已不会做任何无意义的争辩。
可她不停说,说我太计较,说我不孝顺……我陷入了我一直在尽量避免的悲伤情绪中,酸菜豆儿汤都变得难吃了,我想保护自己,反问到:“我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敏感、极端、情商低的病人难道不是你们的责任吗?”
她答到:“你要这样说也可以,我也理解,你家爸爸是自私得很,又不会照顾人。但他吃百家饭长大的,有啥子办法嘛?你既然童年不幸福,更应该组建个家庭啊。”
我问:“你被蛇咬了后会赶紧养一条蛇来证明不是每条蛇都会咬人的?”
据说我的奶奶因生我的父亲难产而死,我的爷爷是地主,沉迷赌博和鸦片,对唯一的儿子不管不顾。父亲出生时还有钱,由奶妈带大,土改后家道中落,吃百家饭长大。我妈没见过爷爷奶奶,父亲从农村出来后再也没回去,直到爷爷去世后才回去办了丧事。父亲极端自私来源于他的成长经历。
我妈始终觉得她尽到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开始细数她为我付出的桩桩件件,我只听着没说话,但听到其中一句时有点五味杂陈,这句让我这些年的所有猜想都合理了起来,她说:“我才读七年书,你家外公不让我读,我不怪他,我照样孝敬他。我书读少了,出来代课一个月才七十二块五,但是我有啥子都给你了”。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师专毕业的小学老师,只因为在选择民办教师和幼儿教师身份时选择了幼儿教师,后来政策变动而失去了工作。
让我来梳理下她的一生:一个颇有姿色的农村姑娘,家里离县城近,虽然只读过七年书,但也不甘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想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是婚姻,是是嫁给公家的人。那时候在县城有工作的一共就几千人,适龄的也就五分之一,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会互相选择组成双职工家庭,留给她的适龄青年几乎没有,她的美貌无法变现,好不容易遇到了我爸,管不了对方是否矮、挫、穷且大她十岁,这是她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个年代31岁有正式工作却结不了婚的人一定有问题,但她顾不了这么多,婚后她被他拿着刀追砍、打到吐血、打成骨折这样的恶性家暴轮番上演。我很小的时候就哭喊着求他们离婚,可她哪里舍得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免费饭票,就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坚持不离婚,直到今天。
其实极端自私的人还有我的母亲,两个极端自私的人就这样完美配合毁了我的一生。
既然话都说开了,我接着问她:“我每一次遭受毒打你只会在旁边喊我快说“爸爸我错了”,然后陪我一起哭,你觉得你保护了我?被打得奄奄一息后你告诉我“要争气,好好读书,永远不要回来受气”,然后觉得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对你言听计从的孝子?”
我还第三次正面问她:“我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
我所谓的父亲身高不足160厘米,而我有174厘米,且长得一点都不像,前两次我这样问她,她只会哭,像我被毒打时候那样哭,这种反应很微妙不是吗?
我只是为问而问,这个问题中并不包含任何期望。我是谁的孩子不重要,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也不重要,她怎么回答都不重要。“既然你也知道小时候亏欠了我,为什么现在不想到补偿我,却不停对我提要求或者试图控制我呢?”
总体又是一个推卸责任的过程:
我说我被虐待得不相信家庭不相信感情,她说A都读大一了还被他爸爸打出鼻血;我说童年经历让我花钱会有负罪感,她说B也没有零花钱现在还经常给父母钱;我说我自己买房买车经济独立就是为了你那句一辈子不回去受气,她说C也自己买房买车但很爱回家;我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来到这个世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认可生恩,她说D以前也这样认为,生了娃儿就明白父母心都把自己妈叫去享受天伦了;我说如果这些年你们能提供那么一点支持,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没有退路而错过很多机会,她说E也是全靠自己不麻烦父母。
她当然不会主动提起A家全款在南京给他买了房和车;B的早点钱是一周20块,90年代的20块哪还用得着另外给零花钱;C我根本不认识;D是我的爱人,我知晓她的一切;E是我的同学,她的父母高级职称退休,在当地算是有人脉,且在职期间可不会去打领导骂同事。你看,他们给不了ABCDE得到过的爱和资源,却要求我以一敌五在他们划定的范围内完美战胜ABCDE。对我的要求是吃穿和最差的比,学习和最好的比,工作事业和官二代富二代比,听话这件事甚至不用和人比,和哈巴狗比才行;他们对自己如果有要求,无非就是一切都和差的比,如果没有比自己更差的父母做比较对象,那就用那句“爸爸妈妈没得本事,你要好好读书,给爸爸妈妈争气”来完美推卸责任并给我增加压力。
我没有反社会,能好好活着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争气?争NMGB的气!
后面她不再发问,开始喃喃自语:“我好难过,我18岁之前的儿子不见了,你以前都会说妈妈我吃一个包子就够了,那么懂事的儿子咋个就变了”。无力自保年幼弱小的我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就已经把花钱和挨打联系了起来,潜意识认为花钱是一种错误,并学会饿自己少花钱来保护自己不受虐待,这竟被她解读为听话懂事,这比记忆中长身体时的饥饿感还让我难过。
不,我不难过,我已经熬过来了,我甚至有点高兴,因为今晚我终于明白:沉默是我和母亲相处的最佳方式。
真希望王猛能看见这条回答。
对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样的父母抱有任何期待都是自我伤害,斩断!唯有彻底斩断才能救自己!
发表于 2020-2-7 2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事主。万字信原文见:知乎用户: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补充有关几个问题的信息:
    我不认为我母亲有精神疾病。如果我的某些文字造成了这样的误解,请原谅。也请勿用“更年期”之类的话,这无助于探讨问题。关于我高中身边环境和疑似被迫害妄想:高一调座位的班会散会后我就和班主任说这样不行,被他驳回。高三开学新校长和新班主任上任后我要求调座位立即被批准。高考后校长对我和其他几个老师私下说“(像以前校长和班主任那样)打一派拉一派不行”。所以,说“迫害”也许重了,但我遭遇的不公决非“妄想”。此外,欺凌本是至关重要的事件,但我实在没有勇气写下细节了,也请理解。高中毕业旅行原文写得不够详细。旅行前我预感到要出事,是因为我母亲的强烈情绪甚至已经让一个跟我不算亲密、跟她几乎没见过面的同学感到不安。我明白我母亲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遇到哪怕最微小的不顺心都会猛烈爆发,而上北大前忙碌的物质准备和心理预热中几乎是肯定会遇到争议和难题的。不过我还是没想到旅行时出了事,毕竟旅行的初衷是缓解压力和排遣烦恼。后来这么多年,我不敢说见多识广起码也见过些不会说话的人,当然也被朋友开过艳遇之类的玩笑,但没遇到一例说跟十一二岁女生同住一屋的。我父亲算是整个故事中最可悲的角色,从带儿子上奥数班的父亲,到丢包事件中唯唯诺诺的看客,再到连骗带骂逼着儿子留在中学的帮凶,最后沦落为姚奉献手中的木偶。详细还原这一轨迹,一定能发人深省。关于姚奉献。姚奉献是我父母介绍给我的;我从决定转专业到出国这段时间和父母关系比较缓和并打算进一步修好;我起初认为姚奉献本人比较开明,不会协同父母控制我。基于这三点,我一开始尽量按照父母要求与她通信。后来姚奉献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她拉长声音说“美国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并建议我推迟到校时,我已经对此人产生戒备,并向父母反映。父母仍然要求我与她交往,例如开学时我有一次因为忙没有及时回复姚的客套信,姚告诉我父母,我父亲电话中提醒我回信,此时我开始琢磨姚究竟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父母的代理。父母要求我圣诞节去西海岸找她,我开始推脱。父母仍然反复要求我联系她……硕士毕业前我认为姚奉献已是我父母赖以控制我的最后一个代理人,他们不会轻易罢手,但——我此时又不愿与他们决裂,于是给父母写长信谴责姚,一方面表明我的态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看清姚的面目。结果我父亲在一天内写出那封“狭隘甚至无礼”的回信,事态急转直下。一些小细节:我大一时是班上唯一配传呼机的,这是父母的主意;晚自习送伞一事有可能强化欺凌者觉得我高度依赖父母的判断。想起再补充。
关于新闻:
首先感谢记者的工作,也感谢其他受访者包括我父母提供信息,使这一切得以见诸报端。
其次吐槽下媒体给我起的化名。历史控看到“王猛”这个名字大概会琢磨我是否有出将入相的不世出之才,略知历史者则可能想到大刀王五和猛张飞……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最近给杂志投稿时想了个笔名“秋岸”,兼有秋的华美和岸的壮阔,也是杜牧的诗作,但媒体没采用。
成都商报的版本: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主要从我的角度写;红星的版本:Sina Visitor System 增加了我父母发声的比例。两个版本都没有提到长期欺凌,也没有讲姚奉献事件的细节(姚事件的结局确实不便上新闻)。其中红星版另有个别地方记叙稍欠准确,不过问题不大。至于导向性,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这是我至今第二次接受采访——上次就是高考出分后。我的帖子没有提高考状元(导游的话也做了相应改动),新闻提了。我不愿再纠结于这个滑稽的光环,但我也理解媒体需要抓眼球——反正也是匿名,于我无大碍。
2月4日补充:
大致看了一遍我父母的采访,不用细看,因为果然都是老一套。记者忠实记录信息没有错,我不怪记者。
媒体没有充分报道我和父母决裂的细节,甚至没有把这个过程写完整,当然媒体有自己的难处。原文“情感的孤儿”一段说我和姚奉献绝交后对父母的想法仍然是“没感情也有交情”,而最后我写决裂信的真正诱因则是我发现他们在二姨的事上没有原则,而二姨的事情比较敏感不便报道。
现在来看,整个事情最惨的一幕不是在学校受过欺凌的少年在父亲的责骂中哭泣,也不是肆无忌惮的二姨毁了一个本该祥和的春节,而是我父母因为偏袒姚奉献和二姨而导致我不归后,又不得不与姚奉献和二姨决裂。这标志着,他们的社交理念已经彻底破产。
另外,我昨天重温长文时发现,我父亲算是整个故事中最可悲的角色,从主张给幼小的儿子一定自主权、带儿子上奥数班的父亲,到丢包事件时在我母亲的歇斯底里中唯唯诺诺的看客,再到连骗带骂逼着儿子留在中学的帮凶,最后沦落为姚奉献手中的木偶。详细还原这一轨迹,一定能发人深省。
现在的我,做好自己的事情,步步重建内心,对该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简简单单活着,足矣。
最后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勇气、尊重和信任与每个孩子同在。
以上。
发表于 2020-2-7 21: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终于从喜欢的大学毕业并获得独立经济能力,坐下来试图心平气和的跟母亲谈谈过往。她是这样回答我的:“这说明我的教育是对的,不给你施压哪有你今天。”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发表于 2020-2-7 2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有可原

“妈 你不小心踩我脚了”
“我这么爱你怎么会踩你脚 你真是没良心 我就算踩你脚我也是为你好”
我是爱你的 所以我给你的肯定是好的

国人的感情尤其内敛 尤其是亲子关系里面
我这么大了 我妈也没对我说过我爱你什么的
孩子错了必须道歉
但是父母呢?
往往就是一带而过
你一提出来 马上翻脸
“你这孩子老揪着这些不放干什么呢?”

“小孩子你懂什么”
我小时候多长了一块骨头
和我家里人说
家里人说“怎么会 你个小孩子又不懂 瞎说”
后来我爸自己发现了
“你怎么多了一块骨头 赶紧去医院”

小孩子是没有人权的
比如之前网上流传的那个小孩子“我要自己一个人静静”那个视频
哭成那样了
爸妈还有闲心拍下来传网上
连关上门的权利都没有
小孩子是没有识人能力的
有很多孩子被猥亵后不敢和家里人说
因为家里人会认为你撒谎 xxx怎么会做这种事

我对此这个事件最愤怒的就是
父母还是认为是“孩子老揪着过去不放”
他们没有反思过换位思考过
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他们想的是“如果你能回来我愿意做出一些改变”
但是从始至终
他们不认为自己是错误的 是应该道歉的

爱 不应该是枷锁
道歉 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
孩子 从来不是附属品

很多父母不会在意的小事
其实小孩子真的会记很久很久
记得聆听 交流
小孩子其实明白着呢
发表于 2020-2-7 2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天了,期间那封万字长文读了七八次,最后一次读完的感受跟第一次读完时一样,毫无减弱。那感受不知该怎么描述,很复杂。
下面我将对王猛的原文进行讲解:他与父母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


1:《男孩子》


在他的长文开篇,就讲述了母亲对他的不接纳,经常把他想象成女孩子,甚至给他当成女孩子打扮。
没上过幼儿园,一切包办。在他受到欺负的时候,他妈妈让他去告老师,并且强调要哭着说。之后又是经典的“你妈觉得你冷。”强迫他穿了违规的衣服最后还要替别人的错误承担后果。


从这几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个是否认,一个是控制。


对母亲来说,这都是些早就忘记的小事。她看到这封长文的时候可能还会觉得生气,会想那么久之前的小事你还记着,你那么小就懂得记仇啊。


其实他之所以对那么久的事情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记仇,而是因为“否认”和“控制”一直在延续,拉着这件小事一直走到现在。




2:《剥鸡蛋》


这部分他讲了两件事,都是对否认的延续。第一件是剥鸡蛋,第二件是做实验。两件事的结果都一样,失败并且被人嘲笑。


其实对于正常的小孩子来说,剥鸡蛋和做实验这类小事都可能失败,失败几次后成功了就好了。但是对王猛来说不是这样的,在他失败一次后,他得到的是嘲笑,这些嘲笑让他难过,并且他强调了,他的父母拒绝保护他,这让他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动手能力有着其实根本不存在的缺陷。


这件小事上反应的其实是他与家人在处理事情上的行为模式,即——失败将会被亲戚嘲笑,得不到父母的保护,甚至还会面临责罚。


这带给他的结果是,我不敢去尝试失败的事情,我也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


可笑的是,后面对其父母的采访里有这样的段落:


最近,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他认为,儿子本身的性格内向且带着些软弱,在抗挫折能力上是不行的。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一开始是很用力的,但后续遭遇不顺,又一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再往后,到美国上研究生,出国时还有很高的目标,前期也还觉得语言很顺利,但后续在专业上出现了无法集中精力,学业出现困难时,也就开始认为是周边的人有问题,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并且采访的记者还对这言论表示赞同,看的我吃了苍蝇的感觉。真的好一个软弱,好一个迁怒。


我很想给王猛的父母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因为剥不好鸡蛋被亲戚嘲笑,于是找父母哭诉,父母安慰了他,并且拿了几个鸡蛋教他剥鸡蛋的方法,几分钟之后,孩子终于能够独立剥好鸡蛋了,开心的笑了出来。


在这件事情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失败的事情通过练习可以成功、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我有信心去尝试更多的事情了……当他以后再次面临失败时,他想到这些,就会再去尝试,再不济也可以回去找父母哭诉——王  猛  呢 ?


我失败是我的错。我失败是因为我不行。


所以,文中父亲所诉的“抗挫能力”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王猛的“内向”“软弱”也是如此。




3:《奥数班的意外》


这一部分又是控制的延续,文中讲了他母亲不希望他去参加奥数班,所以在奥数班中他所经历不好的事情时,母亲用“混合得意与癫狂的怪异情绪”对他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了吧。”
他自己把这件事归类于母亲的“过度保护”,我觉得这件事已经不算“保护”了,完全是一种自私的控制行为。


参考:废材城: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  中的袋鼠模式。


母亲把他像袋鼠一样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当他产生了与自己相违背的想法和做法时,母亲就会产生夸张的反应,会去干预或者为他的行动创造障碍,并且当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挫折时,她会表现的如王猛所描述的那样,得意与癫狂。




4:《清阳第二百五十一中学》《绝境》《杂记》


这三部分又是控制的延续。


他被强制留在了他不喜欢的学校,理由是:“你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名校的竞争”“本校会好好培育你”……看似都是为他考虑为他好,但是他又不傻,稍微考虑这个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的选择后,再联系到父母和学校的利益相关,他得到了一个令人痛苦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他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因为他的归属感被剥夺了。


在家庭方面:父母蒙上了“虚伪”的面具,哪怕他们直接问他:“如果你留在这个学校我们会得到什么什么样的利益,你可以为了我们留在这个学校吗?”也会比这个为你好的说法好上百倍。


这件事带给他的是安全感的崩溃,他的感受他的未来并没有父母的一己之私重要,并且他们对他并不真诚。在他的心中,无私的父母之爱生出了永远不可弥补的裂痕。


在交流中,他的狮子型父亲完全压抑了他的真实情感。
“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哼。”“人皆有好恶的对象,校方不喜欢你很正常”“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
在生活中,家人对他的控制是全方位的,他们甚至如同对待“叛徒、内奸、工贼”一样,不准他提任何从二百五十一中学转走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只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直至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一个人在夜里落了泪,主要并不是被我父亲的歇斯底里吓坏,而是担心中学的不良环境在我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伤痕,更是担心如果不能考到远离家的大学就会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从那之后无论校方、班上的不良学生和家人怎么对待我,我都不哭,因为哭了就会更被看不起。我并不爱哭。回忆起这段残酷的经历,我虽气愤和伤感,但也不哭。


一个孩子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要担心自己的不良遭遇给自己留下伤痕,这是怎样的痛苦和无助?


在学校方面:从文中看的出他在这个环境体验是极差的,这所学校少有能与他相互理解的朋友,多的只是各种不良学生。这是他对自己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描述:


完全按校方的统一课表上课;课上抵抗周边学生的骚扰和闲话;课间遭受欺凌,被打耳光、抱摔、掐、言语羞辱;中午回去和家人争执;晚自习再次抵抗周边学生的骚扰和闲话;晚上回去再次和家人争执。


结果就是我直到高二末都一直被迫用大量时间帮助没有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甚至没有基本道德的学生,换来的是意料之中、变本加厉的排挤和轻侮。本就内向的我彻底不再期盼人际交往能带给我什么益处。学校没有充足的动手实验机会,没有实质运行的兴趣社团,我没有时间来系统地准备我知道十分重要的学科竞赛,也几乎没有机会与水平相当的同学讨论和合作——生源决定了我的班虽然按成绩分,但本身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而最严重的是,缺乏亲情等原因导致我没能树立高而稳定的自信心——北大招生面谈时老师看见了我的腼腆和忧郁,但我的外表和我父亲的表现也许还没有充分反映这些问题。我不在乎自己在这里能排到第几名,而是想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想有一群真正的朋友,想有安全感,但我没能得到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归属感的,这也就导致了他内心和孤立。当他迫切的希望有所依靠的时候,他能看到的最好结果就是努力考出去,摆脱父母的控制。


可笑后来各种炫耀他成绩和感觉自己教导有方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拼了命的努力去学习的全部动力——就 是 躲 开 你 们。


他自己说道:“中学一事将家人的偏激、狭隘、冷酷、自私暴露无遗。”


所以我格外理解这部分的题目,为什么叫做“绝境”。




5《疯狂的暑假》《离开之前》


他把桃花源事件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单一事件,他在公共场所被人开了失礼的玩笑,他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反而被他们责骂。


如果之前对家庭只是怀疑的话,这件事的发生,就让他对家庭的信任几乎毁灭掉。他写道:


一个刚从如前所述的学校环境中脱身的孩子在公众场合被开不适当的玩笑,父母不帮反骂。那么,他对父母还能有多少信任?他对参与社交活动还能有多少勇气?他会因求助不得而何等自卑?


自此,他的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自卑、缺少关注和爱、真实感受被否认和忽略、丢失安全感、焦虑……这些东西全部堆积在他的身上。那是不可想象的压力和痛苦。


他也会痛恨世界,痛恨自己。


在 你不是真的痛恨世界|抑郁症 :


比如家人做了你讨厌的事情,而你在潜意识中不愿意去敌视家人,这会让你感到无助、恐惧或者是心怀罪恶感,于是你压抑了这些敌视和不快,并且在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那些负能量仍留在你的体内无处发泄,于是你便只能投射在世界上。


你不愿意去表现出自己的敌视,对家人朋友老板甚至是路人都是如此。因为你需要他们,害怕失去他们,或者害怕面临冲突等等,所以你形成了这种“积累讨厌——压抑伪装——投射世界”的恶性习惯。这种习惯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失去抵御负能量的能力。于是就会觉得世界格外恐怖,危险无处不在。


6:《生存:To be or not to be?》《最后的春节》《命运与冒险》《老朋友》


这一部分,他暂时的摆脱了父母的近距离控制,终于有余暇思考自己的生活了。他有过迷茫和纠结,但是最终还是走了出来,不但完成了学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找回了信心,体重也有所减少,可见只要离开焦虑源,他的抗挫能力其是非常强大的。


另一方面,他再次提到了关系,跟大姨二姨以及姚奉献。


其实在关系上,正是这些恶性关系的存在,才致使他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


这些恶劣关系带给他的影响是,失去自己的边界。他在与他人正常的交往中,会被一些正常的,没有恶意的玩笑所伤害到,可能会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但正是在跟父母的交流中,动辄痛斥和训骂的关系导致了他的敏感,在一份关系中没办法分辨出信息在情绪上的含义,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判定界限,这也就导致了他在与人交往中轻易进入紧张模式,进行过度防御或者感受压抑。




7:《隐患爆发》


奥尔波特说,成年人的动机是童年期的机能自主化。就是说,对正常成年人而言,他们不会被先前的经历所影响。人生而具有修复自我的能力,如果一直被过去所影响,那说明他出了问题。就像王猛在咨询中得到的结果:PTSD,简单说就是长期生活在精神或肉体的阴影下,成年后仍然会受到影响。


这部分讲了他是怎样把自己的诊断邮给父母看,又是怎么在与姚奉献彻底决裂的。
在我离开二百五十一中好几年后,“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听着,任何人”的胡言乱语突然回响——图穷匕见!最后竟然还有一句他们多年前曾经提醒我不要说的“祝正常”……我目瞪口呆,浑身发冷,接着一拳砸在桌子上!血全涌进了脑袋,最后我瘫在床上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回过神来,我终于意识到这么多年有一个基本假设是错的:我父母是讲道理的人。大概我和很多人一样,被他们从不对我动手、从不冒脏字(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那时没想起前文所述“最卑贱的狗”)的表象骗了。我读研期间从二年级上学期到最后毕业一直在接受心理咨询,最近又拿到了学位,心情一度好转,结果这一切都毁于一封信。拿到硕士学位的第十天我住了院。


看到这一部分,其实我是松了一口气。那感觉就像是看着一个女生一直深爱着一个绝世渣男,渣男一直做出无数恶事,女生却因为爱而一次次原谅——他终于懂得失望了。


人人都知道子女和父母的血缘关系是多么的牢固,多么的密不可分。在这件事情的讨论中,有多少人痛斥王猛的行为是多么冷血,多么置亲情于不顾。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可能,哪个孩子又愿意与自己的父母彻底决裂呢?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你可想象过,他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其中他又有过多少次的犹豫和妥协,才真的能下了这样一个决心?


一个瓶子,你不断的敲打它,它就会有裂痕。你连续不断的敲打它,裂痕就会越来越大,直至破裂。


人呢,就是一个会自我修复的瓶子,在被敲打的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修复,可是最终仍然无法摆脱掉破碎的结果,反而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痛苦。


在他彻底失望的时候,虽然是痛苦的极点,但也是痛苦下坡的开始——他终于不再抱有幻想了。


从人的发展上来看,他做的这个决定,正是修复自我的一个必经之路。




8:《情感的孤儿》《为将来的过去》


过去无数的悲凉和伤痛像电影一样闪过。我跟很多人谈了这次和家人的冲突及相关的事,唯独没有再和家人谈。我慨叹: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我面临一道二选一的题:认为我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叫爱,或者承认自己缺少爱。我选了后者,因为前者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从那时开始,我用“情感的孤儿”来描述自己。


 第二年春节前几天,我正式写信与他们决裂,把“人皆有好恶的对象”一句送还给他们,最后咬牙切齿地写道:记住,在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恨着他的教育者们。我没有用感叹号,因为字词已经足够了。我父亲回信说我“病得不轻”,并建议我“回家休养”。我没理他。


当他接受自己是“情感的孤儿”的时候,正是他修复自我的开始。从此他十二年未回家过年。


在他的经历中,我看到的是一场场没有血的战争,在他的内心里一次次的留下痛苦和狼藉。是一个大族对小族无情的掠夺和虐杀。在他的领地里留下了无数的哀嚎和亡魂。


最终,小族终于不堪重负,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跑到遥远的地方,终于可以休养生息重新发展。


我不想证明大族多么残忍,因为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边缘性人格的影子,但是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小族的选择没有错。在这场二十多年的战争中,王猛——无罪。




9:《结语》


父母是世界上伟大存在,但人类不是。人类里有很多不完美的人会成为父母,可这不是孩子的罪过。


如果可能,我们都希望孩子跟父母可以互相理解,和睦相处。


但是对于那些在一起只能像仇人一样互相伤害的家人和父母,我赞成他们分开。


我相信在王猛写下这篇文的时候,他已经痊愈了大半。人的成长都是通过一次次从逃避隐忍走到勇于面对的过程进行的。


王猛敢于面对这件事,并且能够把它公之于众,我相信他已经能够平静的面对过去了。我很为他高兴。


至于他回不回家过年,那只是作为一个健康成熟的成年人——做出的一个普通的选择罢了。
发表于 2020-2-7 2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1.jpg

一大早起来……骗了那么多赞……瑟瑟发抖,良心不安……那就说个小真事吧。

前几个月,我的微信头像是这样的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2.jpg
我爸看到后,给我发了一个公众号链接……题目是黑白头像影响运势,影响生活……巴拉巴拉,给我讲了一堆封建迷信……然后我改了这个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3.jpg
然后他居然说好儿子,这头像看着舒服,挺好挺好…………………………

我:???

所以其实你是为了你自己顺眼还是真的为了我以后所谓的什么运势啊…………这头像难道有其他颜色,我没看出来?

补充……修改头像不是为了赌气……而是为了情侣头像……(某人静香,没错。)
发表于 2020-2-7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又没读过什么书,教不好也不能怪他们。”
“纵使教育方式不对,那出发点也是为了你好嘛。”
“父母年纪都大啦,何必那么计较过去的事呢。”

“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呢?妈妈一定会理解你的。”
“好好的怎么就抑郁了呢?你要学着坚强一点,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想不开。”
“把你带大多不容易,你还老让我操心,你怎么就不知道反省一下自己呢。”

每次跟她谈心都说得我哑口无言,久而久之我就再也不想和她谈了。

是你的教育错了?还是我接受了你的教育错了?

有些话,宁愿烂肚子里,也不愿说出来,说出来也没用,还惹得一身脏。

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长辈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人生观已无可撼动,只希望我们能独善其身,不要再把悲剧带给下一代。
发表于 2020-2-7 2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一位勇士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也让中国人渐渐认识一个词“愚孝”

--------------更新于2月2日

好多赞和评论,受宠若惊,感谢你们…

不过,别关注我呀,我这人满满的都是负能量,天天看我的回答,你们会厌世+抑郁+痛苦的(哭)

最后问一句,有没有小姐姐愿意认领我的,我特别温柔(_)没有的话下辈子我再问一次
发表于 2020-2-7 2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1.jpg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2.jpg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3.jpg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4.jpg
谢谢知友私信给我的图片。谢谢。。。~~~~~~~~~~~~~~~~>>~>>>~~~~~~~~忘了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


“我们一直在等父母道歉,父母一直在等我们感激。可惜,都没等到。”


~~~~~~~~~~~~~~~~~~~~
一夜醒来,看到有知友留言或者私信,说恶心,有的问我良心还在不在,痛不痛。有的说我没有子女,养儿方知父母恩,等我有了儿女就明白对父母的亏欠了。


对此我想说的是,事实上,我有一个儿子。但是我并不觉得,他亏欠了我。我对我儿子的态度是这样的:我很感激他,因为他我成为了母亲,拥有了我之前没有过的生活。他带给我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更加坚强勇敢,生命更加完整。这是我在儿子出生之前写的。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5.jpg


怎么看待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年,发长文断绝关系?-6.jpg




跟所有父母一样,我做母亲的道路并不轻松。孩子因为难产而窒息了几分钟,被送入保温箱观察一天,可能因为哭得太厉害得了脐疝,医生说不能让他哭,加上他气息比较弱,只吃奶瓶不吃乳头,于是从出生到断奶,每天都是挤出来喂,差不多五个小时。这段时间,乳腺炎,智齿发炎大出血,半夜冷汗虚脱到昏倒,我都经历过。期间还要继续我的研究生上课和论文。经常他睡了之后才开始工作,论文看到半夜三更。我先生的母亲,亲戚来看我儿子的时候,都会逗我儿子说,你妈妈生你养你不容易,你长大了要好好报答你妈妈。
但是他们走了之后,我都会对儿子说,(尽管我知道他听不懂),也对自己说:这一切都是妈妈的选择而不是你的选择。你根本不必为妈妈的选择而内疚。妈妈和爸爸工作和养育你,很累,但不是完全因为你。是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想要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本来就需要辛苦工作。妈妈希望你以后,也能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想要的生活。


我的父母,经常说他们对我如何好。确实如此,在我们家最艰难的年月里,他们也从不让我缺吃少穿。他们这种对待我的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生活上看顾别人。比如,我刚刚毕业工资1850一个月,不带年终绩效。我上交1000,自留850用以房租,吃饭,买书,储蓄一切开销。年终只留2000之外全部上交。但是他们也因时代,文化和经济阶层的局限,带给了我至今仍然无法释怀的伤害,而不自知。在我提出来以后,骂我白眼狼。差不多17年底,我父亲还因为我出言顶撞而喝酒打我。在他眼里,我是他女儿,他有权利打我,我三十几岁,也为人母这一点也无法改变。
环顾身边的朋友同事,父母很少不如此,认为自己对子女有生养之恩,该被尊崇,被感激,被报答。对自己给子女的伤害却闭口不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父母对我们的方式,甚至加了很多的反省和控制,比如我在物质上慷慨,在言辞上却很难顾忌,我先生出生暴力家庭,于是他对他父亲一直敬而远之,他们却受不了。


我心理咨询课的老师说,最大的伤害往往来自原生家庭,如果一个人童年的底色是鲜亮的,幸福的,那在成年之后的经历即使坎坷挫折,也很难伤到他。


常常我和我朋友,在谈及父母时,彼此鼓励,用了很大的力量去弥合那些伤痕,选择原谅,选择成长。而现实往往残酷,因为父母认为,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敬畏孝顺听话就好,没有资格奢谈原谅。
发表于 2020-2-7 2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20年,经历了老师的性侵,也经历了母亲冷暴力与身体暴力。
如果可以选择,我选不曾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可以选择,我也选断绝关系。
邻居家的嫂嫂在我上初中时问我「你妈这样对你,你有没有怀疑过,你不是亲生的?」何止是怀疑,我一直都认为我不是亲生的。
1.上小学时,没有一角钱的零花钱,而那时候,小朋友对零食又无限向往,偷拿了妈妈5角钱,妈妈跑到学校质问是不是偷钱了,接下来就是被围观,后来和小朋友争吵时,基本都会骂我是小偷。
2.也是因为偷钱,我只偷过2次,其它的都是我弟弟偷的,但我妈一直认为是我,然后到处和别人说,和最疼我的姑奶讲。
3.弟弟想吃零食,我偷偷拿钱给他买瓜子,被妈妈发现,打了3小时,最后选择自己喝药去死,没死成。
4.可能中国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吧,就是别人家孩子什么都好,自己家孩子就是差差。
5.从中学开始心悸,有时候很难受,我妈只会说「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6.中学最好的朋友因病去世,我也因此发低烧不退,喝草药但喝不下去,我妈一脚把我踹倒。
7.和我妈一起去店里等舅舅,在等待时,妈妈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水,当时我距离我妈和水都有半米的距离,我妈打翻后第一反应是打我,因为当时营业员看到了全过程,我妈在打完我之后感觉有些羞愧,很快就带我走了。
8.初中时,我妈出去打麻将,我在家做饭,做好饭去麻将馆喊她回来吃饭,在麻将馆再被骂一顿。
9.小学5年级开始上寄宿学校,生活费很低,常常吃不饱,有时候会去姑奶家吃饭,姑奶问是不是我妈不给生活费,我说不够吃的,姑奶告诉我爸,我爸对我妈发脾气,等我爸走了以后,我妈再对我发脾气。
10.5年级时,和同学玩闹时被绊倒,胳臂摔断,不敢告诉我妈,拖了一周,打电话告诉她,来学校接我时,讲我事多,怪我不穿厚点,就知道爱美,可是没有衣服怎么穿
11.从初中开始自残、自杀,高中时确认是抑郁,也治疗了,但一直反复,一直延续到大学,后来看心理医生再加上远离家,3年的时间,彻底走出抑郁。
12.我弟弟和我是一样的遭遇,我弟弟现在对我爸妈态度很不好,过年也是不回来,也不想在家定居,我理解他。
13.前几年,发现我妈老了,也为她找了很多理由,例如:学历不是特别高,不会教育小孩子;人都是要成长的,父母也是第一当爸妈……,再加上我现在已经工作,工资又比较高,我妈发现无法依赖我弟,对我的态度也好了。
14.现在和我妈的关系算是很好了,一起旅行,节假日给她买礼物,但只要我做恶梦,都是关于童年,都是关于她的。
说说现在吧,我妈也知道自己过去错了,她现在脾气也好了很多。幼儿园xing侵新闻爆出来时,我和她也说,我在上学时也遭遇过老师的xing侵。我看到了她的震惊,也看到了她的愧疚。
活到现在,最感谢的人是自己,感谢自己坚持过来。
过去的岁月中,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是这句话让我坚持到现在。
感谢大家的抱抱,很多人问为什么选择原谅母亲?从昨天开始想,我为什么会原谅她?大概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1.我是一个很心软的人,也许是长期缺乏爱,哪怕一点点温暖,我就很满足。小时候,爸爸从外地带回来一盒米线,我妈没有吃,给我和我弟吃,我记得她当时想吃的表情。想对我妈不好时,或是想对她说恶毒的话时,会因为这些小小的温暖而心软。
2.我渴望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哪怕让我有所牺牲,我也可以接受。
3.我外公疼爱我,在没有人关心我时,外公因为我成绩的进步,给了100元零花钱。而我妈是我很爱很爱外公的女儿。
4.恨她时,我不快乐,整个人都处于负面的情绪中。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5.她慢慢变老了,性格也没有那么暴躁,现在算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太太。
关于性侵,那个老师已经不知道去哪所学校,现在只记得他姓蒋。
还有被性侵或猥亵的女孩特别多,难以想象的多,高中时,好朋友们多多少少也遇到过。国内的性教育太少,女孩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男生「10岁-23岁之间」接触xing但没有被正确引导,导致对比年龄小的女孩下手。
所有人都会为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如何走出抑郁?如何走出过去?
一定要找心理医生,现在学校也比较重视心理科学,基本都会有心理老师,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情绪不好时或是坚持不下去时,看喜剧电影和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是对我影响比较深的电影,生活已经是最糟了,不可能更糟了,所以坚持下去,迎来的都是幸福。
重要的是不要放纵自己,不要麻醉自己。
最后想说正面的,我现在过的很好,从武汉大学毕业,现在的薪资水平算是很不错呢,正在努力攒钱买房子呢。而且,我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自己兼职,好骄傲啊。
所以啊,被黑暗包围的小姐姐、小哥哥、小妹妹,看看我,要坚持,要努力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是来世间历劫的,要积极向上,不要堕入魔道,争取早日升仙。
感恩,感恩,感恩。
发表于 2020-2-7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弟高三的时候我妈在陪读,那一个小区里面大多都是陪读家庭,我大学放假去待了几天,有天中午,我们娘三坐在 屋里聊天,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整个楼层都在震颤。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传出了消息,同一个小区的一个高三的孩子跳楼自杀了,原因是孩子顶撞家长,他爸爸让他在阳台站着反思,不认错不让回屋,当时是6月份,最热的时候,烈日当头,男孩站了快一个小时后,选择了从9楼跳了下去。据说,救护车来的时候,人已经死透了,他爸爸当场崩溃,拿头撞墙,嘴里哭喊,是我害死了他!
事情发生后,陪读圈炸了,有的说,这孩子太倔了,性子太强,怎么能这样就跳楼了呢?有的说,他爸爸那天就不该来,爸爸不来什么事都没有了。还有的人说,是小鬼推了一把,都是命里带的。躲不过的。对啊,吵架斗嘴,罚站这不都是很正常的事吗?怎么就非要闹到跳楼的地步呢,解释不通啊,于是一群人把解释不通的事情都归为,小鬼作祟,比如说,一个地方老出车祸,或者一家子人接连运气不好,都会归到这一类。
这就是目前中国的一种现状,父母教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你怎么能因为这点事就自杀呢?不可能啊,所以,肯定是有什么污秽的东西在作祟,你知道接下来这里的父母们去做了什么吗?他们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吗?没有!他们去庙里烧香了,那几天成群结伴的跑到庙里烧香了,他们觉得这地方不干净啊,我的孩子坚决不能受到影响,我要多烧几注香,愿我的孩子远离污秽,乖乖听话,考上好大学。
后来我问我妈怎么看,我妈说,哪有什么小鬼作祟,明明是晒死的,那么热的天,还让孩子在阳台上站那么久,晒着晒着脑子就不清醒了,一时想不开就跳下去了。还好还好,虽然我妈也去烧香了,但至少明白了这种让孩子在阳台上暴晒反思的做法是错的。
不知道那位发长文的状元父母,是不是在某个时刻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中邪”了呢,要不然怎么就那么“不正常”呢?
~·~~~·~~·~~~~·~~~~~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分割线~~·~~·~~·~~·~~·~~~·~~~~·~~
这个十几天前写的回答,当时只有1赞1回复,今天不知为何却突然被赞了很多,难道真是一文得道,鸡犬升天吗??不过这个回答算是我比较走心的几个回答之一了,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具体标题不记得了,核心观点大概是:父母恩情注定是一场轮回的辜负,没有哪一代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代人,我们老一批的90后也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了,只能尽量做到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传承上一辈的经验或者是延续上一辈的阵痛。中国也有句古话说,无仇不成父子,上辈子是仇人,这辈子才做了父子,这其中曲折无奈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的。照例给大家拜个早年吧,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和和美美,健康康康的!
发表于 2020-2-7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一直是大人眼里的乖孩子,但这是有原因的,我只能是个乖孩子,因为没人是我的盔甲。

我有一个比我小三个月的表妹,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毁了我的童年。

小学时表妹习惯于花完自己的零花钱再问我要一点我的,成了班上经常请客的同学后开始钱不够花,开始小偷小摸我的零花钱。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从我桌子上拿走5块钱被我发现死不承认,姥姥知道以后告诉我妹妹小让着点妹妹。

日积月累的小偷小摸让表妹习惯于拿走本属于我的东西却觉得理所当然。我妈给我和她各买了一套芭比娃娃,她在我回家前把好看的娃娃换上另一个娃娃好看的衣服和配套的伞并且说其他小配件都是她的娃娃送的,这显然不可能。我打电话问妈妈后拆穿她的谎言,她栽赃嫁祸给我说我故意这么做还诬赖她(我真的想不通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有这么多心眼),舅舅和舅妈一脸不可思议的站在他们的正在哭泣的好女儿身后看着我,我连哭都只有姥爷安慰。她的嚎啕大哭是那么刺耳。晚上回家时见了妈妈,听我抽噎着说完我的委屈的,在我脆弱到极点时的妈妈,开口第一句话是,就这点小事你还值得哭我突然就没了盔甲

我一直以来学习都很好,深知学习好才能讨大人欢心的我在小升初考试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中校长给我妈打电话想让我去这个今年新开的学校,我妈说让我表妹跟我一起进重点班我就去,校长说好。我爷爷的家境比较好所以从小到大每年我压岁钱都比较多,但我从来没花过一直在抽屉里的钱包里放着,初三时表妹一次性拿走了将近1万元然后死不承认。但她真是太天真了,一切证据摆在面前,连她的偷盗后直接承包了商店的巧克力这件事都被我揪了出来。她在她家死不承认了一晚上后,第二天舅舅和舅妈打电话给我道歉。我哭的一塌糊涂,这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啊,她怎么忍心下的了手,她怎么忍心死不承认。我愚蠢至极的再次在我妈面前暴露了我的脆弱,在她面前哭泣,她在长叹一声后说,你要原谅妹妹。你  要  原  谅  妹  妹 。后面说的劝我原谅的话我丝毫没有听进去,大脑一片空白,我才知道原来心脏真的可以心理性疼痛的,就像是被人攥在手心紧捏,真的好痛。

已经受伤的心脏在几天后她勒令我,这件事不准告诉我爸不准告诉姥姥姥爷只怕妹妹受到伤害后,彻底破碎

她怎么就不明白,我也需要安慰呢。


从此以后我告诉自己不要再暴露我的脆弱。

高中遇到了挚友,理解我的过去,理解我的现在。一次她妈和她在我家,我妈旧事重提说起我的表妹,我该死的控制不住问她为什么当时不安慰我,她原来从始至终没觉得她做错过,妹妹就算比你小3个月也是你妹妹。她开始讲述我的种种不体谅他人,我哭到撕心裂肺的跪在地上,她还是在不停的数落我,挚友在旁边几乎和我妈吵起来。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怎么会发出野兽受伤一般的嘶吼,嘶吼到几乎窒息,在她眼里也许只是小孩子不懂事吧。挚友的妈妈在一旁帮腔,说孩子要理解大人对你们的好,挚友吼着说能不能闭嘴。


凭什么,凭什么我就要一直让着她,凭什么姐姐就要让着妹妹。

她又怎么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她的每一句话都在我的心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二更:

我从小就极度缺乏安全感。

我小时候是个病秧子,总是容易感冒发烧,小小年纪就开始吃布洛芬退烧。每隔两年会得重感冒然后高烧晕厥,现在想来我身体确实不好是原因,但我也是在用生病来寻求大人的关注,寻求他们的照顾与安慰。

4岁那年我上幼儿园,在对老师提出不舒服时,老师只是让我喝点水。然后就发高烧晕厥,摔倒在地上在眉毛旁磕了一道2cm的疤,好在现在不仔细看已经看不见。在医院经历了抢救和下病危通知书后还是醒了过来。这件事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妈在我说不舒服的时候都会重视我给我找药吃。

6岁,我和我妈在云南旅游,我在火车站发烧,我妈不得不丢下行李给导游,带着我飞奔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只从我妈口中听到,当时的医院走廊里很多人,她格外紧张我出事,守着我一整晚神经紧绷。

8岁,记得起因是年夜饭后吃了太多冰凉的砂糖橘刺激了扁桃体,开始发烧,高烧不退,昏迷。

10岁,我和爸妈在天津买车顺带旅游,我开始发烧,在医院打屁股针一针镇定剂一针退烧药后,还是晕了过去……(已经免疫肌肉注射了,从此以后打针只打点滴)。我转至北京儿童医院抢救。我对这次昏迷印象深刻,我记得我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空间里,刚开始听不到声音后来能听到我妈的哭声。我听到她是哭的那么令人心碎,她哭着说求我醒过来,她答应我如果我醒了她就把工作辞了从此以后一直陪在我身边,这句话给我莫大的鼓励。我于是看见一点点光亮,随着光亮逐渐变大,我苏醒。这也是第二次被下病危通知书,开始住院。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住了几乎一整年,每天打一次屁股针打一瓶点滴,还有两粒药和两只口服液等着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种口服液非常难喝。我被怀疑是疑难杂症,晕厥时抽搐被怀疑是癫痫,我想我爸妈也是为我操碎了心吧。结果呢,查来查去什么病都没有,突然有一天见了一个儿童神经科很厉害的人,他告诉我妈我一切正常,停了所有药和检查。也不知怎么做了一份心理试题,10岁的我竟然被诊断为轻度抑郁。没有服药没有进行辅导,医生让我妈多多关注我,也就这么简单的回了家。
此后的一年里,我总是提起我妈在我昏迷时对我许下的承诺,我妈开始反悔,她告诉我她得养活我,她告诉我其实她和我爸早在我2岁时就已经离婚,只是为了我在一起生活。我从小也是因为她要努力挣钱养我这个原因总是在姥姥家住,我嫉妒我的表妹,她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凭什么我就没有。姥姥从小给我说我爸有多不是人有多白眼狼的样子,我妈对我爸相处时冷漠的态度,和我妈私下总是给我细数我爸的坏处,让我从小就觉得我爸不是好人,让我和我爸十分生疏,我爸也是一个不会主动交流的人,于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但矛盾的是我爸又是我在和表妹爆发矛盾时无条件站在我这边的人,他又是一个对我好让我想要接近的我的爸爸。我对他这点小小的依赖最终还是在和日复一日妈妈口中他有多自私相碰撞时堙灭。我知道没人护着我,从那时开始我不再要求任何人陪伴我


12岁那年这个诅咒终止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从伤痕累累变为了像穿山甲一样给了自己一身盔甲,好像从未受伤。

她真的对我很好,这我知道,她也在努力的想要教育好我,可她没有。最让我痛苦的是她从未觉得自己做错过,只觉得她是为了我好,我怎么不知感恩呢。我是如此普通平凡的一个人,这些童年给我留下的伤疤有时仍会隐隐作痛,我也只好把这些埋在心底,变成了一个坚强的人。

在我16岁上高一那年爸妈矛盾爆发,有时间再更。


三更:
16岁,我轻松的考上了一所学校的国际部。意味着三年后我将只能选择美国大学,我对爸妈的这个决定非常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如此好的平台,不知我能不能很好的站在这个平台上向光明的未来迈步。
高一第一个学期我是幸福的,我可以忘掉过去的一切开始一个新生活。高一第一次月考,万般紧张的我考了全级第三,我很开心以为自己考的很好。我冲进家门告诉我妈说,妈我考了第三,我妈淡淡的带着忧伤的眼神看着我说,怎么才考了第三?我想言语无法形容我那刻的感受,我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泼下,全身冰冷。我仍不甘心,我说,考了第三我已经很满意了。换来的只是她长达十分钟的“教育”,告诉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控诉我的骄傲自满。怎么会这样呢,明明是一件开心的事啊,怎么会这样。有谁能知道我的心有多痛?
寒假里,爸爸在春节前夕突然提出他要搬出家里,不再与我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措不及防,无法接受。爸爸眼里,离婚后这么多年忍受妈妈的神经质只是为了我,他现在找到了一个女朋友,我也已经上高中,他觉得是时候分开了。妈妈眼里,离婚虽然是双方自愿,但这么多年的生活他们早已胜似夫妻(这一点我并不认可,他们生活中并不像是夫妻),怎么会突然间就来了这么一出。爸爸当天就离开了家里,衣服什么的都没带,去意已决。妈妈在哭泣了两三天后开始试图挽回。但她发现自己并不能作为筹码,她手里的筹码只有我。是的,我的噩梦开始了。
她开始每天声泪俱下的告诉我她有多爱爸爸,她求我让我复制她伪造的一长篇又一长篇的短信发给爸爸,我的拒绝是支撑不了多久的,我最终还是被她打动,帮她发短信。我也知道这只是个小忙,我拒绝的原因是我不想参与他们的事情,我不想他们波及到我,然而她逼我置身其中。她开始愈演愈烈,她要我伪造日记,写着什么如果他们分开我就不活了,我为了保护自己而拒绝,而且我并不认为我强迫爸爸回来爸爸日后就不会离开,我认为他们需要一次长谈。她开始说出那些伤我的话,只为她自己的“爱情”。
她说,我心真狠,不愧是X家的人。
她说,我真是个冷血动物。
她说,她怎么就想不明白,我怎么能跟我爸一样这么自私,连自己的妈妈都不帮。
她说,她怎么生了这么个白眼狼,还不如不生。
她说,我作为一个孩子竟然不为爸妈着想,我的表妹就是那么孝顺(她提谁都可以,为什么偏偏提我表妹?我妈总说我表妹比我好,她到底哪里比我好?我真的这么差劲吗?)。
她开始变本加厉,因为我自残过几道伤疤在手腕就逼我自残逼我爸回来,我拒绝,她谩骂。
爸爸终于答应见我们,她逼我抓住这次机会跪下求我爸回来,我拒绝,她谩骂。
我开始失眠了。将近两个月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我开始怕黑,必须要开一个小夜灯才肯躺下。躺下就是蜷缩在被子里哭到疲累却依然睡不着至天亮,在白天又昏昏沉沉在床上休息,只吃少量的饭,还是我用自己的钱订外卖。这样昏昏沉沉的状态一直持续了4个月左右,我几乎花光了爷爷之前庆祝我考上高中的1万元。
我告诉了她,她只是以此来告诉我爸,看我爸害我成了什么样。
开学了,我没有去上学。这学期结束了,我还是没有去。
她带我去神经科看病,医生让我去了心理科。诊断出重度抑郁和严重自杀倾向。
是的她不知道,我的确是很想死了。我觉得人生没有了希望,我遗失了我的力量,遗失了我的热爱,我的信仰,我没有了一切。我的眼神空洞腐败,早已是将死之人。结果她只是再次拿这件事做文章逼我爸回来。而我爸的一句关我什么事,在她口里成为了她的两个好友安慰她的最佳理由。她把自己描述的奄奄一息,我爸是万恶不赦,她是如此娇弱可怜,我成了如此境地我爸竟然说出这种话,心肠是多么狠毒。
我绝望了
从医院开回来一大堆药她不敢让我随便吃,带我找了市内最好的心理诊所,就诊,看病,吃药。
好在开学后我的一个挚友总会时不时来家里看我,给我鼓励,这是我唯一能抓住的绳索。
我以休学状态至现在从2017年1月左右事发至今,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他们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在我妈很少再出言伤我,她不再对爸爸会回来抱有希望,不过她隔两天还是会提起爸爸,哭诉她的可怜与愤怒。这一年里我尝试过去学校,我无法正常社交,我恐惧人群,不得不放弃。大概11月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诊断为ptsd结合双向抑郁,服药至今。我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暂时没什么想说的了。
我真的很痛。




四更:一些零碎的事情
我向来是安静内敛的性格,我以前与我母亲很少吵架,在她与父亲事件发生后一个月里我却与她频繁吵架。她对父亲会回来的执念太深,强迫我成为了她的家常事。有一次争吵时她的话语伤我太深,我进了自己房间然后锁门一气呵成,认她在门外喊叫。她发现命令不了我后起先是摔了很多东西发出巨大声响,然后又从厨房拿来了刀,说我不开门她就把门砸了,我依旧没开门。她就用很大力气菜刀砍我门把手处,大概5 6条刀疤。发现还是威胁不了我后,说要把我窗户砸碎(我家住一楼)。我相信她做的出来,听声音她去砸了几下玻璃后又返回来威胁我一遍又出去到我窗外,我此时打开了门,走到了客厅里,看到满地狼藉,大脑空白的捡起一片瓷器碎片狠狠在手腕划了两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绝望到不再控制自己的行为)。她突然返回,讥笑说我终于肯出来了。之后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好奇怪明明没发生多久但我回想起来真的是一点都不记得,好像那一段记忆被抹去了),只记得她指责我为什么不开门,认为我造成这一切,丝毫没有提及她的疯狂。最后我回房间睡觉了,门虚掩着,她不让我关门。
爸爸有一次回家看到了我房间门上的刀痕,我也不知道他问没问妈妈,后来有天他说他回家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因为刀痕还因为门上贴的符咒),因为妈妈的神经质。
说到符咒,妈妈找过好几个神神叨叨的人。有两个算命的都说爸爸肯定会回来,给她了一剂强心针。有一个到家里来做法事,把家里闹的乱七八糟的,在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东西墙上也挂的一堆东西,还写纸条写我爸妈的已去世的长辈。还在地上撒米什么的。还让我妈和我跪下根据她说的隔几秒磕一下头,我不愿意,被我妈逼着跪了。膝盖跪紫了。还要求我喝符水,就是把一些符烧成黑色的灰放在杯子里兑水让我喝。我真的忍受不了了,一直拒绝,那个人说我喝了我爸就回来了,我妈还在旁边附和,我最终还是没喝,我实在是无法忍受。
我妈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虽然以前她也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可从未如此大张旗鼓。
我不信这些自诩请神的人,甚至为这些人感到恶心,可恶至极。




五更:


现在过了12点,所以可以说今天是我的17岁生日,约了朋友下午出去玩,说实话我一点心思都没有,只是觉得或许我出去活动活动能好些。
7月3日左右就是今年的会考,7月14日老师非让我报了一场托福考试。时间真的太紧了,我现在才开始补会考科目,所有人都觉得我可以做到,只有我不相信我自己。我真的不相信我自己,我觉得我做不到,因为这次会考我是以补考形式参加,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我没考过我就没有高中毕业证。老师一定要我跟着原来的班级高二这个班走,现在偶尔去上学,班里同学都比我程度好很多,做题背单词托福成绩等等,我真的压力太大了。我想晚一年申请大学,再有一年好好准备准备,再考个sat和ap什么的,可是老师不让,他觉得我呆上一年就荒废了,他非让我今年就申请大学。也就意味着今年9月就开始申请,12月就截止了。而我到现在一次托福都没有考过。我要在几个月内考到满意的托福成绩,这决定我今后的人生。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还有家里的事情,我真的感觉喘不过气来了。现在2点了,我依然睡不着,对未来充满恐慌。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发表于 2020-2-7 2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我非常亲近的人曾经跟我解释过,他为什么基本不合父母沟通,他举了一个他印象最深的例子。他想做一件事,她妈妈不同意也不理解,为此他花了三个小时和他妈妈解释为什么他要做这件事,他妈妈全程都表现得非常耐心,两人有问有答,似乎沟通得很成功,结果三个小时以后,他自以为大功告成了,而这时候,他妈妈问了一个和三小时前一模一样的问题,“所以到底是为什么?”

他目瞪口呆,彻底崩溃了,费劲口舌,耗尽心力的谈了三个小时,对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依然完全按照自己本来的思路,丝毫不理解对方的立场,不仅不理解,连理解的意愿都是装出来的。他跟我说,从那以后他知道,再没有任何沟通的必要了。

我相信,王猛的父母就是这类父母,而这类父母在80,90后的父母之中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就是两个字,共情。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当然好,父母这样要求也没有错,但是这其中必须要有安慰这样一个步骤。安慰就是共情,我了解了你的痛,你觉得痛很正常,觉得痛没有错,让我陪你痛一会,然后我们再爬起来接着走。
被人不公平的对待了,最终也许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其中必须要有一个同仇敌忾,一起控诉的过程。这也是共情,我了解了你的不甘心,你的委屈我完全知道,如果是我,也一定会感到苦闷。

身为父母,能不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什么?让孩子明确知道我和你是一头的,我理解你,我可能无法帮你,但是我一定和你站在一起。

希望我们这一代做父母能不犯我们上一代的错误,能真正地伏下身来,来到孩子的位面,看着他们的眼睛,理解他们的内心。毕竟,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纸,父母怎么画就怎么是,画得不好,真的赖不着孩子,只能赖自己。
发表于 2020-2-7 2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早在东汉就有两位学者提出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孩子没有生恩,然而他们两个人一个被斥责不孝,一个更是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两个人分别是王充,孔融。
王充:“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
意思就是说,男女房事往往是为了情欲,而不是想着要孩子,孩子是顺其自然生下来的。
虽然说得稍微有些极端,毕竟一些理智的夫妇在房事的时候考虑生子也是存在,但更多人房事的时候是靠下半身思考,然后怀孕了立刻就不知所措或者得过且过了,更甚者堕胎。


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孔融相对王充言词显得更加奔放,直接说父方只是因为情欲发作而已,而母方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容器,孩子生出来就和母方分离了。
而当时的权臣曹操和孔融多有恩怨,一看孔融发布这样的论点就立马把这个当做大罪,继而杀了孔融全家。
毕竟孔融的这种说法,放到现在都有很多人难以接受,放在封建时代更是十分作死的行为,毕竟孝顺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思想,一旦要是民众接受了孔融和王充的“洗脑”,那这帝位还坐得稳吗?
所以王充被清朝大力批判不孝,孔融则是落了个杀全家的下场。特别是王充在清朝被批判的一个原因,就是王充将家丑外扬,在自己著作批判了自己的父祖,认为即使先祖不高尚也不影响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母骊犊騂,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牓奇人】,对此清朝学者的态度是“自誉而毁其先,非人也”
其实王充有没有在吹捧自己,清朝的人怎么会知道?总不能开时光机回去考证一下吧?所以王充到底是不是在“自誉”,说不清。可是王允强调的家丑可外扬,以及父母是否高尚和孩子是否优秀没有必然联系,私以为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家丑不可外扬这个概念不是祸害了多少孩子,孩子在家遭到性侵,即使孩子有想申诉的意识,他的亲戚甚至直系亲属往往都会说家丑不可外扬,就把这事给敷衍过去了,到头来伤害的还是孩子。
到底是诋毁还是直言,依据的是说的话是否符合事实,而不是家里还是家外。(当然了,父母只要没有重大过错,做孩子的也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这点可以从不直呼父母名字开始做起。)


而王充第二个观点我是这么理解,其一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不要因为父母地位低就感到自卑,反而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这不一定是你们自身的功劳。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这位高考状元自然算是优秀的人才,而且也算是“家丑外扬”了,他的父母看来也不“高尚”,这不就是王充所说的“浊裔清,不牓奇人”吗?


继续说说一开始提出的父母养育之恩问题
目前这方面可以归纳为三种思维模式
一、父母对孩子既有生恩也有养恩,孩子天生就亏欠父母很多
二、父母对孩子没有生恩但有养恩。
三、父母对孩子既没有生恩也没有养恩。


关于第一点可以说一种十分普遍的思想,现在我国的父母大多是这种思维模式。当然,不是说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父母就一定不是好父母,毕竟自私是人的天性,父母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过度控制、伤害孩子,就能维持亲子关系。
可是这种思维模式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隐患,一旦习以为常,那父母在伤害、控制自己孩子的时候,犹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怕的。典型例子“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所以抱持这种思维的父母,一旦和孩子有了裂痕,会难以察觉,等到矛盾爆发之时又不知所措,后悔莫及。


当然了,上述情况还能算是好心办坏事,更而严重者,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奴仆、人偶,甚至还有亲手打死自己孩子的案例。到了这种地步,这种人已经不配以“父母”为名了。


第二点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是仅仅生下孩子,孩子并没有亏欠父母,可是如果之后被父母养育(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心灵),那就有恩情了,孩子应当报答父母这份情。我个人是支持这种思维模式的,符合中庸之道,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可以接受。
那些生下孩子就弃婴的人,那些把孩子当奴仆养的人有啥资格要孩子报答他们?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尽到义务,而你需要我的时候,却口口声声高喊这是我的权利?
而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真的待你很好,那长大后报恩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陌生人帮助我们,我们都应当表示感谢,何况父母呢?


第三种思维模式,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要么是大善要么是大恶。大善指的是一些父母用爱战胜了自私的本性,在他们心中只有他们对孩子的无私付出,从不奢望孩子对他们有所回报。而大恶则指的是一些孩子长大后性格恶劣,明明父母待他很好,却否认父母对他的恩情。(当然,往往亲子关系破裂的因素双方都有,但确实有极少数的“不孝”子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的。)
这大善大恶的人都可以说是少数了,大善就不用多提了,遇到这样的父母那真是莫大的福气。而大恶,似乎在这个社会这样的不孝子挺多的啊,为啥我也说是少数呢?因为很多时候亲子关系破裂是双方都有问题,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可话也不能说绝了,毕竟确实有些特殊情况。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坏境,而坏境是非常复杂,就算是好父母也不能完全控制环境,何况在生活中父母也会受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制约呢?比如大城市教育资源好,可是父母经济条件不行只能在贫困地区定居,就算父母想把孩子教导成品德高尚的人,但因为环境恶劣,周边的人如果素质都低,即使父母洁身自好,也无法保证孩子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你总不能一直把孩子锁在房子吧?这又表现了太强的控制欲,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说父母受制于各种因素,尽了最大心力,却教育失败,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


因此往往遇到这种事情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而父母与孩子双方都要进行自我反思。父母应当尊重孩子,而孩子也应体谅父母(但这种体谅不是无限度的)。


在我思考了相关问题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后,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不是天生的。换句话说先天的血缘不能决定什么,唯有后天培养的感情才是关键。
再举个例子,比如人贩子拐卖了一个孩子,这对于父母来说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有的父母不辞千难万险也要找回自己的孩子。可当他们花费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幅景象,父母这边哭天喊地,而孩子一脸懵逼。
我想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对于自己孩子有着先天的爱,也就是父爱和母爱。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还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那么他们对父母就不会产生特殊的感情。
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如果父母不花费时间精力在他们身上培养感情,那么他们也不会有所共鸣。照顾花草尚且需要用心,何况养育孩子呢?
孩子不是物品,不仅要关心呵护更要去理解他们,如果觉得理解他们很困难,那就需要让他们自愿说说自己的想法,而要做到这点又需要宽容的家庭氛围。诚宜开张圣听,才能不堵塞亲子之间的桥梁。
发表于 2020-2-7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表弟今年20岁,正在读大二,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再未叫姑父一声爸爸,平时在家两个人几乎很少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姑父是那种脾气火爆,但自制力又很差的人,姑姑人很好,很善良,逆来顺受,姑父经常打姑姑,表弟也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有时他会无缘无故的被打。
那个时候,表弟还是会叫姑父爸爸,而直到他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彻底对姑父寒了心,从此之后再也未开口理过姑父了。
当时表弟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两只被别人抛弃的刚出生不久的小猫,一只黑的和一只白的。表弟觉得它们可怜,就把它们带回家,用纸箱给它们做了一个窝,每天咀嚼馒头,咀嚼面条喂它们,自己有好吃的零食也总分享它们一半。两只小猫咪平时活碰乱跳的,挺可爱。养到一个多月的时候,有天中午小黑猫在院子里叫,那时姑父在午休,听到猫叫他心里很烦,就朝着黑猫呵斥了几声,小黑猫还是在叫,他从床上爬起来冲出门外抓到小黑猫直接狠狠的摔在了水泥地上,黑猫当时后面两条腿就不能动弹了,前面两条腿抓着地面拖着身体往前爬,发出了一阵阵惨叫。这一幕被表弟看到了。表弟就把小猫抱在怀里哭,姑父感觉小黑猫惨叫声刺耳,又冲过去从表弟怀里把黑猫夺了过来。走到家门口,用力把黑猫甩到了他家旁边的一条池塘里,黑猫在水里奋力游了一会儿就沉下去了。。。。。。
自从那天,表弟再未叫姑父一声爸爸,两个人尽管在一个家,却像陌生人一样。
表弟经常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姑姑,那个家他一点都不想回。
其实我也不喜欢我姑父那种人。太自私了。很多人都讨厌他。
表弟自从不理他后,他经常骂姑姑"他这辈子家败了,都是你给教育的"。而他对外人经常说表弟"缺心眼","白养了这个不孝的东西"。。
他太自私了,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就是对的,没人能改变他。
我觉得善良这个词的反义词不是恶毒,而是自私。善良的人并不是软弱,而是有同理心,人的很多美好的品质都是以善良为基础出现的。自私的人往往缺乏同理心,人性的很多缺点都会在自私的衣钵下膨胀起来,一个人很多不好的品质也基本都是由自私为基础衍生的,越自私的人,可能越冷漠,越刻薄,也越容易伤害到别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坏人还是做了不少让人心寒的事伤害到别人生理或者心理的非世俗意义上的坏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自私。
我想应该有很多很自私很自私的父母,他们和那些让孩子感激并尊敬的父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从来没把子女当成独立的人看待。
其实有时有一个好的父母,人生就成功一半了。好的父母也许没钱,也许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懂得的道理和拥有的美德并不比别人少。他们懂得爱别人,也会耳濡目染给子女爱别人的能力。即使孩子走错了路,他们也不会放弃孩子,会用力拉着孩子前行,即使拉不动,也会拽着不让孩子掉下去。
拥有一个差劲的父母,有时你人生要走很多本来不必走的弯路。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不仅不拉孩子,反而会把孩子推向火坑。孩子们承受了很多本不应该承受的沉重。

过分自私或者过分偏执的人会一直存在,他们都会成为别人的父母,所以无论过去,现在或者以后,都注定有很多孩子无法在健康的环境中长大,也不会被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善待。

如果父母不善待我们,那我们要善待我们自己,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要成为别人的父母,就像我们的父母曾经也都是孩子一样,那么等你长大了,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年少时走过的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