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了,并不是因为可以穿上新衣服,而是可以走亲戚、收压岁钱、打灯笼、看烟花、逛庙会,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过年之前,我们会忙前忙后收拾房间,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还会和家人一起采购年货,最感兴趣的自然是食物了,还有对联、窗花、零食、水果、坚果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充满了烟火气,袅袅的炊烟遍布整个街道。爷爷会将提前买好,肥瘦参半的肉切成一片一片,往里面塞满准备好的豆沙,摆在碗底,再用加过糖的糯米覆盖满整个碗做成蒸碗,将所有的蒸碗上锅蒸,第二天便可以吃到甜甜糯糯的蒸碗,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同时还会买处理好的带鱼,将它切成一段一段的矩形,腌制好,裹上面粉,下锅炸至金黄,外酥里嫩,回味无穷。还有炸肉丸,果子等等。大年三十那天一定会一大早就起床,和大人们一起贴对联、挂灯笼,沉浸在过年的氛围里。这些都是儿时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除夕之夜,吃着年夜饭,或家人齐聚,或三五好友,在璀璨的烟火中,在春晚的欢歌笑语中度过这个特别的一夜。所有的不悦都随着过去的一年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对未来的期盼。
这是儿时对于过年的可贵记忆,“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现在的我已不再年幼,有些东西却永远也不会消失,那就是情感。可是年味变淡?究竟消失的是什么?是春晚没那么有趣了吗?还是不能肆无忌惮的放烟花了吗?当然不是。是那个不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我们。当我们开始为生活而烦恼,为学业工作相亲而忧虑,为又过年了,而当你回首,却突然发现,这一年竟平平淡淡,如此迅速得度过了,没有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没有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而遗憾。也许是从除夕夜不再慢慢品味,而是迅速吃完年夜饭,拿起手机群发一些可有可无的问候语开始,也许是从身边的朋友不再那么亲密开始,也许是从大家聚在一起却都很有默契的都掏出了手机开始,也许是从穿新衣、吃好吃的东西已经不足以让我们为之涌出期待的心情开始?不悲不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究其原因,就是仪式感。仪式感是什么?《小王子》中的狐狸说过“仪式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简而言之,仪式感就是让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不同于其他任何事情。过年少了仪式感,年味便不那么浓郁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抛开一切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投入到过年的准备中,做真实的自己。在仪式感中寻找隐藏的“年味”。
不仅过年需要仪式感,生活也是一样,有了仪式感,生活就不会索然无味,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一位老奶奶,虽然年迈,她的生活却很有仪式,她会护肤、化妆、跳舞,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她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永远都不会随着时光的流走而消失。生活需要仪式,一个坚持已久的爱好或习惯,一个每年都认真庆祝的特殊节日,一件两个或几个人时常去做的事情,一句习惯性的拥抱或问候的话语,都是仪式感的体现,仪式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让昨天、今天和明天变得不同,让生活多了一份期待,而不再是每天都重复的做一件事。
我不羡慕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我只羡慕能沉醉于人间烟火的我们,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我们。我不羡慕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我只羡慕有仪式感的生活,有所期待的生活、心向往之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