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6|回复: 3

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保持理性、冷静而不被带节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4 0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 看到了一些传播学上的手段,好像不知不觉就被带进去了,想问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20-2-14 0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我们,身处一个纷繁芜杂、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每天一打开手机、电脑,就有无数的新闻、消息等着我们去点击、浏览。
    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降低了普罗大众网络表达的门槛,舆论场的话语权也正从新闻媒体和“意见人士”逐渐向公众流动。
    在这种“全民爆料”、“全民参与大讨论”的情势下,舆情热点事件接二连三、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


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保持理性、冷静而不被带节奏?-1.jpg

     对于一个普通的围观群众、网络公民而言,面对热点事件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我们要不要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如果参与其中,如何让我们的讨论更有效、更有价值?
    首先,要不要参与讨论?
    我觉得,
    从个人层面来讲,参与讨论,既是每个人释放道德情感的人性使然,也是每个人表达利益诉求的公民权利
    当我们耳闻、目睹、亲历有违公平正义的人或事,内心就会升腾起难过、恶心、愤怒的情绪,这是道德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我们正是通过释放这种情绪,对他人形成一种“千夫所指”的舆论压力,使之心存忌惮、不敢妄为


      许多有违公平正义的人和事不仅伤害了我们的道德情感,更严重威胁、侵害了我们的切身利益。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行使宪法赋予我们的表达权来理性表达我们的利益诉求
    从社会层面来讲,我们通过参与讨论,释放道德情感并形成舆论压力,用以补充正式制度对公平正义的捍卫,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位。
    我们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与政府就某些与民休戚相关的重大决策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水平。


    如果参与讨论,又如何让我们的讨论更加有效,更加有价值呢?
    我觉得,我们应当遵从这样的原则:
    基于全面的事实,合理地释放道德情感,合理地表达核心利益诉求。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后谈利害”

    真相是认识事物、化解一切矛盾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热点事件的当事人为了博取网民的同情和社会的谅解,避重就轻,甚至不惜编造、捏造事实,给人以假象;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不惜违背新闻事实,大搞标题党、标签化,甚至屏蔽一些重要的新闻事实,断章取义,添油加醋;有的公众“大V”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为不法者代言,为歪曲事实者传声……
     这时,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就要“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断是非,后谈利害”,先做事实判断,再做是非、利害判断
    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最基本的审视:信息当中,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观点?(没有用证据进行有效论证的观点都是无病呻吟,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这些所谓的“事实”是否可靠?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和出处?(往往越违背常识的“事实”越需要更强的证据来证明)
    如果这些都无法确定,我建议还是先切换到“怀疑”模式,缓一缓,“让子弹飞一会”,留时间给专业记者和权威部门去做调查,等信息比较全面以后,明确了基本事实以后,再做判断、再发表观点不迟。
“发乎情,止乎礼”

     在前面提到,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释放自己的道德情感是人性使然,但是也应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现实中,不少人在情绪的左右下,对有违公平正义的人和事极尽辱骂之能事,在键盘上敲下对当事人、乃至其家人、祖先、后世都无比恶毒的诅咒和谩骂,令旁人都不禁侧目掩耳。
    一阵“恶骂”固然“酣畅”,但这只是掺杂了私愤的情绪宣泄,撒完气转身离去,除了一堆脏字,什么都不会留下
     事实上,一些人捍卫道德的调门很高,但真实的道德水平可能并不高。那些在虚拟空间行侠仗义的“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冷漠的“路人甲”。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辱骂也决不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正当武器。      
    但是仔细想来,对道德上的可恨之人,除了骂,我们还能做什么?骂得“委婉”点?“文艺”点?竟然充满深深的无力感。
    或许,正面的榜样、理性的劝服、真情的感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唤醒那少数人沉睡的道德信念。
    这样虽然慢,但是我们一起努力往前走吧。
“聚焦核心诉求”

     我们参与讨论热点事件,除了要关心事件的始末、事件被如何解决,更要关心我们要从中获得什么、从中提高什么——我们的利益诉求
    我们要抛开热点事件中乱象丛生的细枝末节,去关注事件背后的那些具有普遍性借鉴意义、涉及到制度性、全局性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紧盯着各种细枝末节大做文章,或者在不同的方向各自为战,各说各话,便难以形成有价值且有力量的舆论合力
    只有当广泛参与的媒体和群众将舆情一致聚焦在事件的核心议题时,所形成的舆论合力才能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核心利益诉求
“行不出其位”

    释放道德情感也好,表达利益诉求也罢,必须在法律红线以内,这是颠扑不破的根本前提。      
    出了位,不管理由多么高尚,都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比如,为了泄愤,通过“人肉搜索”,在网络上大肆曝光当事人及其家人的隐私信息,甚至殴打当事人,破坏其财产……这些侵害当事人公民权利的不理智行为通通触犯法律,万万不可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时下的网络热点事件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轰轰烈烈地来,悄无声息地去。
    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围观群众更忙,这边的事还没下文,又被那边的新热点所吸引。
    到头来,曾经群情激奋,热烈讨论过的一桩桩热点事件,它们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何?处理结果如何?相关人士都怎么样了?
没几个人真正关心。
    既然如此健忘,与其每次在舆论的浪潮中浪费时间和口水,还不如戴上耳机,屏蔽外界的声音,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来得有意义。
    所以,既然已经关注过,讨论过,那便继续保持追踪,尽管议论的声音已经不再人声鼎沸,那便在这难得的安静中去反思,去追寻


小结

    如果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这样做可能会让我们的讨论更有效、更有价值
    面对信息先做事实判断,再做是非、利害判断
    释放道德情感要“发乎情,止乎礼”,“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要聚焦事件的核心议题,整合舆论合力表达核心利益诉求
    释放道德情感、表达利益诉求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
    对事件保持追踪和反思。
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保持理性、冷静而不被带节奏?-2.jpg
发表于 2020-2-14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冲突n方都发言了吗?(n≥2)他们的发言内容不一定可靠,但最重要的是n方都要发言,n方的发言都要看,再结合利益关系来比较。
2 官方发言了吗?穿着官方衣服的个人不能代表官方。警察可能会和稀泥,但公安出的公告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的。
3 起因经过结果都完全清楚吗?有没有被忽略或模糊描述的细节(可能对反转有决定性作用)。
4 有图片视频都未必是实锤,最极端的情况里它们可能和这个事件一点关系都没有,参考最近的太原师范事件(此事件不是本回答的重点,别杠)。
5 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是带节奏的来源,在自身有基本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去看不一样的观点会很有意思。不要跟着网评的推理逻辑走,大部分都是想当然的“如果是我我就不会这样做”,而不是“如果这样做会跟客观事实不符”。这些所谓的推测都是建立在不完全的信息上进行的,哪怕看起来能圆,也是猜错的多猜对的少。
6 接上条,网评常有各种没来头的小道消息,补充细节类的或背景透露类的都有,最好是都不信,当事人和官方的发言最重要。
7 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很多媒体报道会从各个细节煽动你的情绪。
8 如果信息不充分,静观其变,你知道的只是让你知道的,有条件的事实未必无偏。如果硬要站队,别太真情实感。
9 在国家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支持自己的国家永远是对的。说着汉语还想当精x的怕不是傻子吧。
10 没有绝对的世界真理,没有永远的个人正义,跟三观不合的人对喷除了坏心情什么都得不到。
11 现在反转事件太多,变革的时代里应时刻对信息保持警惕。
发表于 2020-2-14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读书 多思考
思辨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

GMT+8, 2024-12-25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