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190|回复: 20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9 19: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众所周知的短视频app的兴起,以及手机视频的普及,使人们逐渐接受竖屏。但也有人认为竖屏影片影响观影,是影视发展的倒退。 另外一个思考是:为什么图片摄影可以包容多种画幅,影视视频为什么只有16:9或者横长构图被广泛接受
发表于 2020-2-19 19: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一些观点吧。随着直播和各种短视频的流行,手机成了一种很重要的拍摄介质,也随之诞生了所谓竖屏影视。毫无疑问,在所谓竖屏影视的“创作”里面,表达手法是发生了变化的。
原本,在所谓虚构竖屏影视作品出现之前,手机拍摄里比较常见的是第一人称表达,就是拍摄者看见了什么,然后透过拍摄这一举动将自己所观内容记录下来并传达给观众。在这一情况下信息的多寡不是最重要,速度、便捷和耐久性是更重要的。
然后随着直播的出现,表达方式又产生了变化,我姑且称之为锁定视角第三人称。直播大部分情况都是以直播者为核心拍摄主体的,偶尔会转成所谓的直播者第一人称,给观众看到直播者看到的东西,然后大部分时间里除了直播人以外的信息都是不重要的,所以用竖屏拍摄是没问题的,这样能最大化突出拍摄主体。
电影里也有一整部都锁定视角的拍法,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几年前的《索尔之子》,这部片子很多镜头使用1.37:1的画幅和极浅的景深,因为导演在叙事的时候希望观众可以把视点锁定聚焦在男主角身上,透过以上手法减少了其他信息的干扰,且塑造了一种更强烈的不安氛围,因为大部分信息都是“不可见”的。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1.jpg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2.jpg 但是为什么我认为竖屏影视暂时还是很难归到正经的电影作品里呢?很简单,因为除了少数纪录片或者实验电影,大部分剧情片都是在拍人,以人为主体的故事,并且不只是拍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群像。
就随便拿《革命之路》来举例。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3.jpg 这是最典型的过肩带关系构图,清楚交代了两人的关系,人和空间的关系。
更关键的是这个构图在画左给小李留了一定的表演空间。竖屏呢?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4.jpg 下半部分的脚你们脑补一下。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假设小李想要稍微往左或者往右移动,他就会出画了。所以他要不站着不动,要不往纵深移动,你说蛋疼不蛋疼。
像《教父》开场婚礼这种上百人的群像,换成竖屏基本就只能拉到超远,所有人都变成了像素点了。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5.jpg 竖屏不仅是会丢失大量的画面信息,还会限制演员表演的走位,导致整段戏变得异常受限和僵硬,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圆形构图的《我不是潘金莲》和华为新拍的短片《悟空》里。毕竟人是在地面上横移的动物啊!
这个也可以回答题主的思考,因为照片不用动,怎么折腾画幅都行。电影里的人要动,就要想办法最大化表演空间。现在答案里还有人拿证件照和古画举例,我就呵呵了,静态和动态摄影能混为一谈吗....
华为新电影《悟空》,刷屏了你们仔细看,大部分奔跑镜头都只能往纵深跑,并且大部分时候都只有一个被拍摄主体,两人以上的镜头都要考虑体位。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6.jpg 并且我们会发现有大量的画面空间是被浪费掉的,比如上图占了一半的天花板几乎就没什么用。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7.jpg 这个画面的问题一样,上面那颗亮晶晶的树除了抢戏没什么叙事功能,还不如换成横屏拍摄带一个过肩关系,还可以更清楚到父母俩的表情和表演,那才是“戏”。
华为要宣传自己的手机无可厚非,但是我作为一个有条件用16:9甚至变形宽荧幕的创作者,我为什么要选这种让演员dp导演都活受罪的方式?选择介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创作,而不是为了介质去阉割自己的表达。
当然你说金主爸爸给钱让我拍,那什么介质什么走位都可以有商有量,让我讨好喜爱竖屏的观众没有任何问题,钱给到位就行,毕竟要恰饭的时候不能考虑这么多。但是你硬要说竖屏影视是未来,甚至会超越现在的横屏电影,我暂时还是不看好的。
除非创作的故事是能靠竖屏强化表达的,比如拍一部《人鸟之恋》,或者《我嫁给了老鹰叔叔》之类的,要不然这么做就是本末倒置。
以上
发表于 2020-2-19 1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先明确一点啊,不是「人们逐渐接受竖屏」了,而是部分「人们」不在乎用什么方式看「这些视频」。为什么不在乎啊?因为这些东西不重要。


竖屏视频的出现,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智能手机的竖屏视频模式,是因为使用者懒得将手机横过来拍。
使用者之所以懒得将手机横过来拍,一是因为这类视频时长大都比较短,所以怎么方便怎么来,不然等你把手机横过来以后这事儿都过去了;二是因为相对内容不太重要,所以能够单手手持就很重要了。横屏拍摄对大多数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来说,基本都要两手扶持,这就意味着你不能一边走路一边拍,一边骑车一边拍,一边吃饭一边拍……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又让这类短小的竖屏视频在传播上变得更加便利了,并形成了某种传播趋势。而资本家有一个逻辑,只要有足够用户群体,它就一定能找出商业模式。
于是,竖屏影视剧似乎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存在即合理,但存在不意味着这事儿一定就对。只要能从你兜里掏钱出来,资本家能说服你大头朝下拿大顶看片你信不信?


再说竖屏影视剧。我不管那些竖屏视频的拥趸如何鼓吹这事儿,你就现场演示给我看一下,你用手机竖屏的方式看完一个 45 分钟的视频(有人物有情节有场景展示)就行。只要你坚持用竖屏模式看完了,而且发自内心地表示真的喜欢,就算你赢——但是你还是说服不了我。按照网络上的规矩,咱们各自内心吐槽对方是傻逼,这事儿就算结束了。












经过上面的吐槽文字淘汰之后,想抬杠的人估计已经关页面走人了。现在我稍微严肃一些地用影视语言和技术讨论一下竖屏模式的优劣。
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都在向着越来越高的长宽比在发展,2.35:1 或 16:9 的画幅比出现,并不是为了省料,而是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针对用户也就是观众的需求而进化出来的。
人眼的实际视野接近 120 度,而能够聚焦的视野差不多在 90 度左右。再算上合理的观看距离,最后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画幅比就是目前的这两种模式。这是物理和生理决定的,和你资本家割韭菜的欲望没关系也改变不了。
竖屏模式就意味着用户需要将视线聚焦在不到 30 度的视野范围内,而且余光的视觉干扰是无法排除的。任何有剧情的视频都需要观众有「沉浸感」,显然这种需要长时间高度聚焦视线并且干扰不断的观看方式,是无法让观众产生沉浸感的。所以我们会看到,绝大部分竖屏短视频都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的长度。这也是生理和精神决定的,和你资本家割韭菜的欲望没关系也改变不了。
肯定有资本家会蹦出来说,我做那种 3 分钟/集的连续剧不行吗?行你当然行,你有钱你屌大,你说什么都行。但是,任何视频模式,只要你敢说自己是「影视」,你就需要有叙事有人物有情节,而竖屏模式显然是无法在这样一套规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因此,竖屏就竖屏,影视就影视,别老想拿韭菜茂盛的菜地和历史悠久的金矿混搭,这样 1+1 出来的不是 2 或 1 了,它混搭出来的就是赤裸裸的割韭菜的野心和欲望。


————咱们别偷换概念啊————
我有任何否定【竖屏视频】的意思吗?竖屏视频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它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用户和市场,但我认为【竖屏影视】是错误的方向。
咱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先审题。
发表于 2020-2-19 1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我刚才发的一条想法,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谈谈 #竖屏电影# 这个话题。


一切内容,都和形式有关。

1,竖屏:
起初,人们发明了手机 → 为了方便握持,大部分手机是竖构图的 → (为了商业利益)人们把视频和电影挤进竖构图的手机画框里 → 而为了让这种逆向进化显得更合理,人们调整摄影构图,试图让这种新容器去适应内容,或是让内容适去应新容器。
从根上找原因,手机屏幕其实是属于「受限制」的一种媒介,无论是手机显示屏的面积、亮度、色彩空间,都不在创作者控制范围内。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因为观看手机视频内容时的环境和状态,能直接影响内容创作者的创作导向。
看老电影就知道,有些电影开场的头几分钟都是缓慢的铺垫,甚至是 prologue 形式的演职员字幕,从早年的《乱世佳人》到最近的《罗马》都是如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坐进电影院的观众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入戏」。这是一种很像剧场演出的习惯,即使在《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爆米花大电影里,也或多或少有这种创作思路的体现。
而互联网时代的视频形态,是在技术的优化下,让视频能在一瞬间就完成载入并立即播放。顺带而来的,是追求直入主题,要在 3 秒之内吸引眼球,抓住流量。这与影视创作的基本理念很不同。
为什么手机短视频如此着急让观众「上钩」呢?是因为观看行为的限制。大部分在手机上看视频的观众只能接受短时间内的刺激信息,而对需要沉浸的、入戏的细微之处,很难体会,用手机观看,情感共鸣和视觉震撼都会大打折扣。
也许可以这么说:电影的理想化载体是大银幕,是黑盒子里的剧场化体验,是有某种程度上的仪式感的,创作者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大部分电影都是个「堆料」的过程。
而短视频/手机视频的理想化载体是随意的,随时想看就看,不在乎看什么,算法推荐什么就看什么,为了快狠准,可以压缩画质,可以推爆音量和亮度,为了蹭热点,今天拍完的素材,今晚可能就剪辑完成并且发布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是个「省料」的过程。
在这个前提下,很难称手机竖屏容器下创作的内容,在短期内能从艺术或技术方面超越 16:9 或 2.35:1 的「电影」。


-
以上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短视频 APP 及其竖屏内容,是影视创作的一种新形式,一个新分支。但受自身条件所限,这种形式短期内很难超越传统影视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很难取代大屏幕和剧场化的观影体验。
方便面再好吃,它也只是方便面。

我没有瞧不起方便面的意思,只是觉得,如果资本的力量做出了一碗超大超漂亮的方便面,然后告诉人们这碗方便面比你们的家常菜牛逼得多,你们从此以后可以放心的只吃方便面了,那我觉得这件事还是有点荒唐。
-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


2,为什么偏爱横屏
起初,人们在剧院里表演戏剧 → 大部分舞台都是横向的 → 大部分观众席是横向为主的 → 电影诞生了 → 银幕和观众席依然是横向为主的 → 电影从早期的 8mm,到可变形宽银幕 2.35:1,到 IMAX,都是横构图的 → 电影作为内容主体,直接孕育了 横构图/宽银幕/蒙太奇/24fps 这类美学标准。
本质上,横构图视觉叙事是和电影艺术一起发展进化的;而竖构图短视频,则是互联网时代对用户懒得把手机横过来看视频的妥协之策。
前者有无数前辈铺路,后者还很年轻。
对电影的构图,人们尝试过在「纵深」维度上发展,比如 3D 立体电影;更常见的是在横向维度上的探索,比如 4:3,1.85:1,16:9,2.35:1 画幅的变迁。也有奇葩的圆形构图,比如《我不是潘金莲》。
上述每一次探索,无论成败,都在人力和财力方面卯足了劲,技术方面直接推进了影视设备和标准制定,艺术上引发了一代人的探讨和争论。这是一段无价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横构图成了主流的影视构图形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属于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
换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文章,都喜欢像我这篇回答一样,不断换行,用短句。或许可以说:容器影响形式,形式影响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竖构图短视频,也是同样的道理。
无法否认的是,竖构图视频的创作潜力很大,毕竟这是个尚未完全开发的新载体。虽然现阶段,这种形式看起来更像是「方便面」。
最后,我觉得,分清楚「互联网环境下的影视(无论长/短视频)」和广义的「影视」之间的区别,也许有助于大家更清晰地思考这个简单的构图问题吧。




-
发表于 2020-2-19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啥竖屏这个东西今天居然被拿出来讨论了,很显然,除了小黄图大长腿人像以外,都是不适合竖屏看的,
要说理由很简单: 人眼的视域范围是天然横向多于纵向的,不妨假设每只人眼看到的是个等宽高的投影, 由于两只人眼是并排长的,所人眼的视觉信息宽>长。
所以物理角度出发天然的信息就应该宽度>长度。
宽屏利于肉眼快速地收集以及分析信息。
竖向上,人的眼球则需要上下运动才能收集信息,导致信息延迟高。
即使是竖屏看大长腿,事实上人的目光也只能集中在很局部的区域。
如果王者荣耀是竖屏打,恐怕要被人吐槽死。
竖屏不利于快速的、多维度的信息传递。
而电影则涉及到动态的多信息画面
发表于 2020-2-19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说横屏支持者拿『艺术规律』打压竖屏支持者——是不是颇有一种民科式的被迫害感?
其实很多答主都说得很明白了,那么我从另一个角度稍微再谈谈我的看法:
    事实上人眼喜欢看横屏以及影视作品大多以横屏为主根本不需要上升到『艺术规律』层面,这就是一个很物理层面的事情——人的左右眼就是横着长的。
如果还要去探究这个事情的本质,大家就会发现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高等生物的眼睛都是左右横着长的。
为什么眼睛横着长?因为从生物个体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就是横向展开的地平线就是横的,你要猎取资源找到配偶大多数时候就得在前后左右的方向上去找而不是朝着上下去两个方向去搜寻,哪怕是三维生物鸟类,它们的眼睛也是左右横着长——因为地平线就是横着的。
生物从出生睁眼开始就习惯于用左右眼拼接的画面去认识世界,你跟我说这是影视行业的『艺术规律』,这可真是太扯淡了。
进一步探究『横置地平线』这个设定所带来的各种物理层面上的特征——比如你的左右手,比如人类的居住生存空间,也就进一步在横向展开。
比如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与同类的交流也是在横向上展开的。你同类绝大多数时候在你的前后左右,而不是你的上下,你的耳朵也长在左右两边你的嘴习惯朝着前方发出声音脖子习惯左右转而不是上下转。纵使证件照肖像画许多是纵向排列 ,但一群人的合影,多数也是横着才能装进去,因为我们实在没有站在肩膀上叠罗汉的生理构造。
生活在今天的立体城市,你在其中是前后左右位移得多还是没事爬上爬下得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回到影视中,大多数基于『地平线是横着的』这个设定的作品,都必然是横着比竖着看着爽。只有当画面大多时候是单个人类个体——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的时候,竖着看更能展现主体的形态。
然而不论是人跟环境互动——居住空间,自然空间——还是人跟人互动——面对面肩并肩——这些互动都是在横向上展开的。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总逃不开主角和周遭的互动吧?
当我们提到『周遭』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指的是X轴前后左右的周遭,而不是上下的周遭。
所以这就是一套物理设定,没啥好纠结的。
因为地平线是横着的,所以地球上的资源是横着分布的,所以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人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也在横向上展开,所以拍摄于这个设定下的影视作品就是横着放看着更舒服——这跟艺术规律没有关系,这是这颗星球的设定。
    如果要回答题主的问题——如何评价竖屏影视——在很多限定条件下是可以成立的,但至少在不区分上下左右的太空时代之前一定不会成为主流。这不是什么短视频的热度、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华为拍了条竖屏电影就可以撼动的,这是世界的设定。
比如画面的主体在Y轴上延伸,而故事内容又不需要主体和『横置地平线世界』发生过多交流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一款经典的打飞机游戏——














『雷电』
发表于 2020-2-19 1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走形式了,直接开喷。
所谓“竖屏影视”就是个纯噱头,不可能成为主流的视频传播规格,也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载体。
话就放这儿了,欢迎打脸。
有些人啊,就是喜欢瞎跟风,随便出个啥新概念就一窝蜂跟上去吹喇叭。VR火了吹VR,AI火了吹AI,现在VR跟AI都凉了,又开始吹竖屏,真有意思。
竖屏说白了,就是个超窄屏,信息量连正常宽屏的20%不到。竖屏只会限制创作者,带不来新东西。
凡是鼓吹竖屏的,可以自行拿黑布把手机左右边遮起来,然后随便打开一个电影,看看自己能坚持几分钟。顺便再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把这种竖屏电影商业化,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钱?
发表于 2020-2-19 1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觉得横竖屏切换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叙事和运镜方式,画幅变化本身也能够刺激到观众的视线,让观众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点上。
我理解张小北老师(不贸然艾特您了,主要是我艾特功能坏掉了)作为老影视工作者对竖屏的坚持,我也相信竖屏即便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流行、也无法撼动16:9和16:10画幅的地位。但我始终相信,在尝试画幅变化的导演无一例外地在大众面前吃亏的大环境下,竖屏其实给影视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叙事方式、新的叙事挑战,乃至新的营销方式
举个例子,在《蜘蛛侠:英雄归来》的前面,蜘蛛侠曾经在机场大战的时候用手机拍摄了相当多的视频,并放送给观众,我记得那几乎是观众爆笑最集中的地方。(印象没差的话,是用横屏拍摄的。)那在移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今天,导演是否愿意用横屏拍摄,而表现方式为画幅变化,这样一种形式来尝试更吸引玩家的目光呢?
当然,我不是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多是爱好者。我个人是对画幅变化是不排斥的,甚至非常喜欢(主要体现在《Darling in the FRANXX》)的。比如在表现第一视角,或者在叙事层面,主角正用手机单手拍摄视频、或者是使用APP的时候,进行画幅的变化呢?比如波兰斯基的《杀戮》在国内受众有限,在当今这个环境下,导演是否愿意来加入一个第五者,来代入玩家的视角,而拍摄那些“狂怒”的人的微表情呢?虽然我这些例子没有太强的说服力,但我觉得现如今有这样一个“可以改变画幅”进而“拓展叙事方式”的大环境,至少比前几年强吧。
而在电影的营销上,电影的宣发是否可以拍摄一个竖屏版的宣传片,来配合手机屏幕,用更近距离、更病毒的方式来实现人际传播。电影宣发的时候是否可以以观众的视角来陈述一小段剧情,比如说现场的爆炸效果、比如作为一个事件的目击人,来把影片最吸引人的部分呈现出来?而这,往往不需要多少成本,甚至会产生病毒视频的效果。
再拓展一些,在netflix的流播平台上,《黑镜:潘达斯奈基》已经尝试过所谓的“互动电影”;那国内是否可以尝试通过手机与电视/电脑互动的方式,来实现多角度叙事,甚至让观众参与到剧情决策和走向?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假想。但我觉得竖屏不仅仅是“威胁”,更是“挑战”。
电影诞生伊始,就从来不缺少敢吃螃蟹的人:有把蟹心吃进去而感受到寒意,进而心灰意冷的;而也有不少吃明白的,都享受到螃蟹的美味了。
发表于 2020-2-19 1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在评价是竖屏好还是横屏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考虑人的感受。
因为使用产品的是人,而不是其他。
一般而言,人的视觉范围(视域)如下(平视前方且眼睛不动):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1.jpg 水平视野:
A:单眼视角:一只眼睛平视正前方,眼球不可转动,头向前方不可动。则(以右眼为例)左边60度,右边100度,合计为160度。
B、双眼视角:一只眼睛平视正前方,眼球不可转动,头向前方不可动。则左右都为100度,合计200度。
C、舒适视觉范围:左右60度,合计120度。
垂直视野:
A:单眼双眼视角:眼睛平视正前方,眼球不可转动,头向前方不可动。则上方可见60度,下面可见70度,合计130度。
B、舒适视觉范围上方30度,下方40度,合计70度。
那么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关键信息。
人的最大视觉范围:水平200度,垂直120度。
人的舒适视觉范围:水平120度,垂直70度。(感谢 @爱妹狂魔 @刘留 两位的指正,不过我研究了一下有点新看法,看图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2.jpg 字丑请轻喷!!!
比例不应该是tan60°/tan35°,而是(OP(tan60°+tan60°))/(OP*(tan30°+tan40°))=FH/EG≈21:9。
从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的舒适视觉范围并不是方的,而是一个长宽比约为21:9的长方形。
按照21:9的比例做影视,那么人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视觉体验。
可后来厂家发现按照21:9进行切割成本太大,然后4:3的比例应运而生。
在之后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省成本,于是又在4:3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变成了16:9。最后16:9也变成了国际显示器通用比例,也就是国际标准。
也即是说,16:9不是最佳的视觉范围比例,却是最有利于厂家的比例。
而国内为了宣传16:9,竟然将其定义为黄金比例……(很抱歉,我也被误导了)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3.jpg 也即是说,哪怕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16:9显示器,也是牺牲了一定的视觉体验,目的便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而电影院这种极重视觉体验的地方,则大部分依旧采用21:9的屏幕比例。


可为什么竖屏影视能够起来,而且大火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竖屏影视的载体绝大部分都是手机,而手机的外形之所以会是这样,完全是为了方便单手握以及操作。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4.jpg 手机设计成16:9,横屏的时候确实是舒适视觉比例(非最佳),可如此一来就增加了人单手握以及单手操作的难度,甚至达到要双手支撑的程度。于是手机支架应运而生。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5.jpg 上面的是依靠牺牲手感来维持视觉体验的。
可横屏更适合静态观影,而不太适合动态观影。于是有一天有人脑子一动,想到另外一个设计方向:
牺牲一定的视觉体验来换取使用上的方便(手感)。
像电视屏、投影屏等这些大屏无所谓手感,可手机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牺牲的视觉体验不大,而手感依旧,那么就大有可为。
于是国内的抖音、快手、微视、美拍、斗鱼、虎牙等,国外的Snapchat、Facebook等平台应运而生。
而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火起来,而且越来越火,掀起一波竖屏风潮,跟其上众多让人感兴趣的短视频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这些平台是短视频的载体,而短视频又促进了它们的红火。
因为视频够短,长的一两分钟,短的十多二十秒就是一个内容。
那么大部分的手机使用者就懒得再将手机横放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看完了一个短视频随手一刷就可以看到下一个。
不仅静态时可以看,就连动态时也可以看,方便到了极致,可由此牺牲的视觉体验却很有限的。
这也是竖屏能够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那么结论来了,竖屏影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影视的倒退,可另一方面也是操作体验(手感)上的发展。
显示屏为了节约成本牺牲一定的视觉体验无可厚非,那么为了操作体验牺牲一定的视觉体验同样也是无可指责的。
既然如此,为何非要分一个优劣呢?
参考资料:
1、16:9 aspect ratio
2、16:9_百度百科
3、16:9 - 搜狗百科
注:国内百科定义16:9为黄金比例。
发表于 2020-2-19 1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网速的加快、互联网终端的普及、直播形式的创新和社会化生产的加剧,的确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短视频。
但『人们』里面肯定没我。
即使『人们逐渐接受竖屏』,接受的也是抖音快手那样的竖屏短视频,而不是什么『竖屏影视』。
什么时候有大牛能建立起一个相对成熟的竖屏视听语言体系,再来提什么『竖屏影视』的概念也不晚。
资本家嘛,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短视频』哪有『竖屏影视』给力。
靠着『人口红利』的提携在『短视频』那赚了个盆满钵满,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啦?
先看看癞蛤蟆身上的疙瘩:
短视频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
缺乏优质内容。
短视频大V们的生产素养有待加强,如果不是有傻瓜式相机,恐怕连焦都不会调吧?


在少林寺挑过两天水而已,就敢大言不惭地是自己是达摩院首座的关门弟子?
麻烦去看看近两年有多少巨幕,再看看电视的长宽比到达了多少。
尖嘴猴腮的,应该撒抛尿自己照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文曲星,别成天天想着中举。
德行!
发表于 2020-2-19 1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那个“竖屏方便且古已有之”的答案是有些问题的
因为书本并不是单纯视觉内容展示,而是抽象内容,所以横屏竖屏其实无妨,古代竖排版能看,现在横排版也能看,而且竖排版的形制其实有大部分原因是继承简牍卷轴,古代正式公文仍然有很多是以卷轴和册页的形式发布的
而视觉内容展示的竖幅作品,则以独立的内容观察为主,比如独立对象的山水、人物画
展示中全景、说明环境内容、表达关系的作品,则仍然是横幅为主
比如清明上河图、步辇图等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因为人的眼睛是横向的,自然视角也是横向的。
当关注抽象内容时,我们只要进行读取并将视觉内容赋予抽象的值即可,它不包含具体的、动态的视觉关系
而要在竖屏中表达复杂的内容关系,除非特殊的“为了如此构图”之外,其实安排方便程度和观感都要弱于横屏
所以其实竖屏是便携媒体时代的一种特异化展现方式,其本质上是由媒体便携性需求本身决定的,又并不太受限于表达对象动态关系,因为这类短视频关注单体表达更多些。
但正因为这两个限制,竖屏媒体没法做得足够自由、丰富和深入
防杠:这个深入和主题的内容深刻性无关,是单纯的创作维度的问题
发表于 2020-2-19 19: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竖屏剧”对标的从来都不是剧集,而是短视频!
此前,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其悦享会上表示,“竖屏内容一定会变成未来的一个主流方向,并且从草根型的内容主导变成专业型的内容主导一定是趋势。爱奇艺旗下的莱特工作室将通过合作的方式把草根用户、网红变成专业人士,做出专业的竖屏视频作品。
于是,很多媒体解读为“竖屏剧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甚至有人认为,竖屏短剧就和当年的网大一样,谁先入局,谁先站在风口,谁就能躺着赚钱!
但是要注意,龚宇博士说的是“竖屏内容”而不是“竖屏剧”,在网络大电影看来,以直播、短视频为主的“竖屏内容”已经是主流方向,而专业化精品化也已经是趋势,“视频剧”只是短视频精品化的一个主流方向。
“竖屏剧”完全迎合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可以说“专为短视频用户而生”,争取的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所以必然具备剧集很短,节奏很快,很生活化、很新颖、很爽等特点。这样的内容,也更加快餐化,就像抖音上的短视频,刷一下,没意思立刻会而被换成下一个,而且目前除了广告赞助,暂时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竖屏剧”的对标对象从来都不是剧集,而是短视频!“竖屏剧”可能会成为短视频精品化的主流方向,但肯定不会成为剧集的主流。
发表于 2020-2-19 19: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一下提问里的第二个思考:短视频可能是竖屏,那么正儿八经的影视作品为什么不能是竖屏?
因为影视作品需要利用镜头的每一个位置,而我们所处的世界,如果用竖屏来记录,你会发现空间利用率极低。同样的镜头,横屏能容纳一大群人物和事件,竖屏可能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物,这对影视工作者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比如你要拍一个人物的特写,电影里的做法是把镜头聚焦到面部,头发和下巴是可以省略的,因为它们不产生表情,不输出任何内容,此时人物两侧的空间也可以利用,比如做一些景深的处理。但如果用竖屏做任务特写,你会发现除了头部,头顶上方或下方还有大部分空间,而这些空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无法做其他处理(除非头顶掠过一个超人),这就形成了空间上的浪费。如果把面部放大压缩无用的空间,你会发现脸的两侧很可能就被切掉了,无法展现人物的整个面部,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再比如下面的场景用竖屏怎么拍?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1.jpg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2.jpg 用竖屏拍这种镜头完全没有表现力,影视作品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会被稀释到几乎为零,原本扑面而来的宏大场面在竖屏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除了影视表现力以外,人类的身理结构也是重要因素,即人的视角。这点已经有其他答主提及了,就不展开了。
总之,竖屏做影视作品会是灾难,艺术表现力大打折扣,而且有悖于人类视觉的接收习惯。
发表于 2020-2-19 1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竖屏影视不会成为主流,横屏竖屏对于内容传达来说区别不大。
手机是既可以看横屏又可以看竖屏的,而电脑电视电影院等是只能看横屏的。电脑电视看影视的历史比手机看影视悠久得多,所以横屏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衍生出很多构图,剪辑的准则。近期产生的竖屏没有改变这个生态链的能力。
竖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手机上可以观看很多很短,而且没有太多价值的视频。比如抖音视频,淘宝短视频等,这些是不足以革命掉横屏影视的。
————————
其实最终来看的话,横屏影视和竖屏影视都会被历史的进程冲刷掉,未来的时代是VR的时代,一个面的内容,永远不可以和一个三维空间竞争。
周总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给我加个鸡腿!!
发表于 2020-2-19 19: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抖音、快手短视频走进大众的生活,竖屏的播放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观看习惯,优爱腾的不断试水,这也意味着竖屏短剧时代的来临。
竖屏,意味着你不用像看剧那样横着手机屏幕;短剧,意味着它的每一集都很短,每集3—5分钟左右,结合在一起,它成为现今最新的年轻人消磨时间的方式。
  竖屏短剧的出现,符合了当下用户对于手机内容形式的需求。不同于横屏的叙事逻辑,竖屏在展现水平运动、环境介绍、人物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展示存在先天不足,需要制作人们重新在纵向框架内完成画面构图和叙事。
  但竖屏短剧也有它的优势,纵向播放是截取掉横向的多余场景,将观众的注意力放在主要人物和细节上,不用纠结剧情、不用艰苦的等待,不失为另一种“爽感”。
  竖屏视频是更适应移动互联端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视频内容发展的一种趋势。
发表于 2020-2-19 1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准备拍竖屏小电影的,应该好好研究蔡成杰为华为拍的《悟空》。
蔡导为拍这个,应该是花了功夫研究竖屏的构图问题的,他巧妙地解决或回避了竖屏会出现的许多构图和叙事问题,具体的我就不多分析了,真想搞这个的自己去研究学习这部作品。
但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没办法解决,那就是情境问题,用人物关系表达情感、通过人和环境的布局及互动表达情感。
这个真没办法解决,竖屏包不住。
当然这是高层次的,影视作品的感情表达的效率问题。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也很明显,比如影视作品常见的对话段落:镜头1,人物A,画左;镜头2,人物B,画右;镜头3,人物A和B,同框。就这简单的,竖屏也抓瞎。
另外,如果这人物A和B里有个明星,你竖屏拍的场景制作成本估计要高出不少。
所以我觉得,资本不要心急,竖屏现在谈“影视”,有点过了。
搞点抖音直播卖卖烤虾,还是很厉害的。
发表于 2020-2-19 19: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视频竖屏是趋势,长视频趋势依旧是横屏。
发表于 2020-2-19 19: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大家是不是忽略了,屏幕大小对画幅的影响。
竖屏视频,是针对手机的。谁没事傻乎乎的把显示器竖起来看啊,有病吗?
(除了个别做海报的平面设计师,可能喜欢竖屏显示器)


在讲竖屏视频之前,先讲讲一个之前就被大家搞混的遮幅电影的概念。
之前,有影视小白奇怪的问,为什么电影画幅,从之前的4比3,到16比9,再到2.35比1呢?(越来越窄?)
不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喜欢遮挡,而是因为屏幕越来越大呀!!
人眼对左右的适应程度远高于对上下的。所以屏幕变的越大,左右就要比上下变的更大!!
这点。你对比你的10寸平板,17寸笔记本电脑,27寸电脑显示器,和35寸显示器就知道了。是不是越来越窄?
(不要拿70寸电视来对比,两者观看距离不一样)。


好,回归到手机。
手机因为要单手握持,7寸顶天。5寸是最常见的大小。所以手机屏幕大多是竖屏的。这点,只要人的手大小不发生变化,基本就这样了。


好,现在,新情况出现了,很多人直接就用这么小的屏幕开始看视频了。因为这么小,其实横过来很不方便,如果竖屏看,上下又会有很多黑边,所以不如直接制作成竖屏视频。
总而言之,竖屏视频对于手机这样一个小屏幕而言,是最正确的选择。
(尤其很多竖屏视频就是手机拍的,手机竖着拍竖着看,很正常啊)
好,核心还是张小北提到的“影视”这两个字。
电影人,对“电影”两个字是有执念的。
经常很多人骂,你这个电影不能称之为“电影”。
理论上,竖屏视频带上剧情,只要有人看,有人愿意掏钱,就有存在 的理由啊。
竖屏影视剧不可能会动摇传统横屏影视剧的市场呀。这两者完全不可替代。


我不加入这个讨论,无所谓。


甚至我真心的希望,不要把竖屏剧情视频算为影视剧。
那样就不会有审核了。
希望吧。
发表于 2020-2-19 1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始终认为,影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剧情及节奏。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部电影是否吸引人,永远不在于长镜头用的是否巧妙,电影构图是否艺术,明暗搭配是否有特色,特效是否绚丽如梦,演员是否赏心悦目。
我们作为观众,在意的只是下面的东西:
故事是否有趣?
剧情是否合理?
世界观和逻辑是否能自洽?
演员的台词,情绪,肢体动作之类的演技方面的东西,是否合格?
价值观是否积极?
台词,道具,服饰是否穿帮?
有没有常识性错误?
是否有彩蛋可以挖掘?
真的,我们在意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做不好,你电影拍得再艺术,也没人看。
发表于 2020-2-19 1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而言,横屏的定位是艺术品,竖屏的定位是快消品。
发表于 2020-2-19 19: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竖屏做不了影视。但是如果有人非要称之为“影视”,嗯……行吧,不过你相信我,争取到这个名字也没用,因为你依然争取不到能忍受你超过三分钟的观众——是的,不会超过三分钟(平均值哈,不谈特例)。目前流行的短视频对竖屏的利用,基本就是一个“简易事件记录器”的使用程度,而作为影视作品需要关心的构图、运镜等甚至剪辑都是不存在的,作为短视频时没人在乎这些,但是你一旦尝试利用竖屏做影视的时候,你会发现它限制太大了,很多事情根本做不来。一个简单的例子:怎么近景同框拍摄两个对话的人物?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1.jpg 就一直这样子嘛?另外这两人站在什么环境中呢?
你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能用拍短视频的方式来拍影视呢?哎,的确可以;但是,问题是,这只能算一种特别的做法,一直这么做多无趣啊!其实,我们会选择横屏拍影视作品,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两只眼睛是横向排列的。这使得我们的水平视野范围要比竖直视野范围大。因此,同时将竖屏和横屏充满视野放置,竖屏比横屏占有的视野范围要小得多。对于绝大多数影视题材,更大的视野范围更利于表达。
如何评价竖屏影视?-2.jpg 所以吧,竖屏就老老实实做你的短视频吧。
至于摄影作品为什么宽高比没有限制?是因为对观众而言,摄影作品与影视作品体验方式不同。摄影作品是静态的,观众可以慢慢欣赏每一个细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所以画幅可以完全根据内容定制;但是影视作品你一不留神就过去了,通常不会给你时间去观察边边角角,所以影视画面要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画幅要充分利用人的视野范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4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