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学中许多理论和观念与宗法文化所凸现的思想精神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如堪舆学中有关基址环境的选择,注重天下山脉祖于昆仑的“三大干龙”之说。唐杨筠松《龙经》曰:“昆仑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心为巨物,……唯有南龙入中国,分宗孕祖来奇特。”明刘基《堪舆漫兴》云“: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这些著作之寻龙认脉,皆讲究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这种宗法血缘序列的排列。又如《博山篇》云:“寻龙法,寻祖宗,寻父母祖宗所居极高之方;”察观山脉形势,要求“回龙”,即“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以及“龙身回顾祖山作朝,乃回势”等等;《地学简明》曰:“ 万里之山,各起祖宗而见父母胎息孕育,然后成形。是以认形取穴,明其父之所生,母之所养。或曰先起高峰诏之祖,次起一峰诏之宗,再起左右双峰诏之父母……。”故清代康熙帝封祀泰山时作《泰山龙脉论》,不忘宣扬满族祖宗龙兴之地,论曰:“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 ” 实际上堪舆学的“导龙认脉”还包含着父权制、男权中心之思想观念,因为山岳的雄伟气魄、崇高壮美、阳刚之气本身就是与男性特征有内在联系。《尚书洪范》曰:“山,阳,君也。”《淮南子》云“: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明代袁中道《游太和记》云“:太和山,一美丈夫也。”因此,堪舆学突出男子父权观念之一斑。文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