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楼主: 赤月

(转)中国易学历代圣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1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符 85~162

东汉哲学家。愤世嫉俗,终生不仕,隐居著书,高评时政。曾将易、老结合,提出“道者气之根”说,以《易纬》所说的太极元气,来解释《老子》所说的“道”,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元气。还涉及卜筮、巫祝、看相、占梦等活动。
发表于 2009-7-23 1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郎 顗

东汉经学家、占候家,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顺帝征之,占灾异,顗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后为孙礼所杀。
发表于 2009-7-23 1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 玄 27~200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易学大家。其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会贯通,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郑学”。著有《易论》、《易赞》,并为《周易》、《周易干凿度》(又称《易纬干凿度》、《干凿度》)、《周易乾坤凿度》(又称《乾坤凿度》)、《干象历》等作注。
发表于 2009-7-23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荀 爽 128~190

东汉经学家。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并称《易》学三家。受孟、京派易学影响,以八宫、飞伏解易,虽主卦气说,但不利用卦气说讲阴阳灾变。其解易,属於自己创见的是干升坤降说。荀爽不仅以升降说解释卦爻辞和《彖》、《象》二传文,还用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成为汉易中象数学的内容之一。
发表于 2009-7-23 1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 衷

东汉著名学者。精通《周易》,解易则取互体说。除解易外,还以注扬雄《太玄》闻名於当时。曾与刘表共定《五经章句》。著作有《易注》九卷。
发表于 2009-7-23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 表 142~208

东汉末官吏。汉献帝时,任荆州刺史,提倡经学,本人亦精通《周易》,其易学近于费氏易;注《易》时,义与郑玄为近,偶尔也有从京氏者。著作有《易章句》五卷。
发表于 2009-7-23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从事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东汉人,活动於西元二世纪中时。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容字型大小无名氏注本序云︰“凌阳子於崆峒山传与徐从事,徐从事传与淳於君……第三卷淳於君撰,重解上下二卷,疑于始传魏君。”託名阴长生注本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土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发表于 2009-7-23 1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淳于叔通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梁陶弘景《真浩稽神枢》云︰“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於斟,字叔显,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作徐州县令……后入吴乌目山隐居,遇仙人慧车子,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原注)︰《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干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
发表于 2009-7-23 10: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伯阳

《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东汉人,《神仙传》记载,魏曾为低层官吏,后隐退。曾与弟子入山炼丹。丹成,服后假死,后復活。《参同契》正文“委时去害”以下段落,隐“魏伯阳著(或造、歌)”四字,为汉代纬书笔法,亦称“庾辞”(原始谜语)。这是魏伯阳撰《参同契》的内证。今本《参同契》不同文体之内容互有矛盾,故非一人所著。
发表于 2009-7-23 1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长生

东汉人。生活于西元二世纪前叶。《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著名葛洪《神仙传》云,阴为新野(在今河南)人。《抱朴子内篇金丹》云︰“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得仙。”今本《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中︰“故书(马、阴)二君神光见世之言。自汉灵(168-188年)以来,称说故事,附於丹经。”可相印证。《云笈七签》卷106有“阴真君传”,略同。薛大训《神仙通鉴》卷九,云魏伯阳从学于阴长生,为阴之弟子。《正统道藏》所收阴长生《周易参同契》、《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阴真君金石五相类》、《紫元君授道传心法》、《阴真君还丹歌》等所注书均系託名之作,大多出唐人之手。
发表于 2009-7-23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两晋、南北朝

虞 翻 146~233

三国吴经学家,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精于易学,曾得家传西汉今文孟氏《易》而将八卦与天干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论象数。虞翻易学,可说是汉易中以象数解易的代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从而取代了京房易学和《易卦》中的阴阳灾变说。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后世将郑玄、荀爽、虞翻并称为《易》学三家。著有《易注》九卷,已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 181~234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諡日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人。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著作有《诸葛亮集》。
发表于 2009-7-23 1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 绩 187~219

三国吴学者,天文学家,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注文不拘。眾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家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於星历算数之学。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经注》、《浑天仪说》等,今多亡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肃 195~256

三国魏经学大师,古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义理派王弼易学的先导。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著作有《周易注》,宋时已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 輅 208~256

三国魏术数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人。明晓《周易》,尤善卜筮。八九岁时便喜仰视星辰,及××、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认为阴阳之数乃神妙之物,只可心会,不能言传。
发表于 2009-7-23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荀 融

三国魏学者,象数派易学家,字伯雅,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其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著有驳难王弼的《易大衍义》,已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阮 籍 210~263

三国魏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是所谓“往古之变经”,是圣王明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立政施教的教科书。他对各卦的解释,主要是採用取义说,有时也吸取了汉易中的八卦方位说和五行休王说。
发表于 2009-7-23 1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弼 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讖纬说,恢復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1)取义说。(2)一爻为主说。(3)爻灵说。(4)适时说。(5)辩位说。
发表于 2009-7-23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 晏

三国时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著有《周易》批註,已佚,另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今传著作唯有《论语集解》。
发表于 2009-7-23 1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 璞 276~324

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字景纯,喜好经术,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研易理,并精通天文历算,五行卜筮之术。著作有记载筮验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韵》、《玉管定真经》及《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江赋》等数十万言,旧题郭璞所撰《葬书》,疑为他人偽託。著作原有之集已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 宝 286~336

东晋史学家、经学家、象数学派易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好阴阳术数、精通《周易》。易学著作颇丰,有《周易问难》二卷,《周易元品论》二卷,今皆散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康伯 332~380

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精研《周易》。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餘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
发表于 2009-7-23 1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 衍 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发表于 2009-7-23 1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 讥

南朝梁陈经学家,易学大师。字直言,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其易学本于郑玄,观点中较为突出的,是对《说卦》文“参天两地而倚数”的解释。
发表于 2009-7-23 1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卫元嵩

北朝北周术数名家。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精阴阳历算,善阴阳术。曾仿照扬雄《太玄经》体例,袭用《归藏》序次,而著成用意怪僻、文字艰涩的《元包》十卷,今存五卷,后有人认为此著属《归藏》主要著作之一。
发表于 2009-7-23 10: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五代

孔颖达 574~648

唐代经学家。字冲达(亦作仲达、冲远),諡号宪,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对《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学观主要有︰(1)义象兼采。(2)易理备包有无。(3)乾坤二元论。认为六十四卦皆来自乾坤两卦。(4)太极说。围绕大衍义的问题解释了太极,以太极元气说否定了虚无实体说,拋弃了《易纬》中的太易说和大一神说。易学著作有《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序》。
发表于 2009-7-23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行 683~727

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卒諡大慧禪师。巨鹿(今属河北)人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精通天文历法,并善於吸收汉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气说来解说历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数,改撰《开元大衍歷经》。开元十五年(727年),製成唐朝最好、亦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其著作有《一行易纂》,另有易学著作《卦议》及《大日经疏》、《大衍历》、《开元大衍歷经》、《七政长历》、《心机算术》、《摄调伏藏》、《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星护摩法》等。
发表于 2009-7-23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淳风 602~670

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改订历法,后世称为“麟德历”。编写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又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作过注释。李淳风又是当时出名的术士,与袁天罡齐名,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袁天罡合著的一本预测“天书”。
发表于 2009-7-23 1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

据歷代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袁天罡亦是唐代易学数术高人。只可惜具体生平事蹟及生卒年月,实在无从查考。正史不见,野史亦无,确系易界一大憾事。
发表于 2009-7-23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鼎祚

唐代经学家。资州磐石县(今属四川)人。以经述称名於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继孔颖达《周易正义》后所出现的又一部总结两汉以来易学,意在纠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著有《连珠明镜式经》又名《连珠集》、《平湖论》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8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