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赤月

(转)中国易学历代圣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10: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通玄 633~730

唐朝佛学家。世称李长者,太原(今属山西)人。以《周易》解说佛教华严宗的教义。年九十六坐化。著作有《华严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略释》一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及诸偈赞等,并传於世。
发表于 2009-7-23 10: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 581~682

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注重医易关係,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点,善用《周易》盈虚消息理论来阐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医学思想充满了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的观点。对后世医易学影响很大。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为中医重要著作。
发表于 2009-7-23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崔 憬

唐代易学家。生活年代在孔颖达之后。崔憬易学可说是从汉易转向宋易之先驱。著作有《易控玄》,已佚。
发表于 2009-7-23 1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 晓

五代时人,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撰注今存《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还丹内象金钥匙》(又称《黑铅水虎论》或《红铅火龙诀》),依据当时内外丹结合的传统,在此三书中解释了《周易》、黄老与内外丹三者一致的原理和功法细节。
发表于 2009-7-23 10: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虚中 762~813

唐代易学家,宫到殿中侍御史,据传他总结了自西汉以来巫蛊、择日、禁忌、符应、杂祀等以物兴象借象应气卜筮方法,以阴阳五行及天干地支为依据。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测人的吉凶贵贱奠定了命理学的基础。
发表于 2009-7-23 10: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

陈 摶 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今安徽人毫县)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著《指玄篇》八十一章。其易学特徵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
发表于 2009-7-23 1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子平

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虚中推命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了推命术的理论,发明了“四柱”预测术。即“子平术”。由於其中蕴含著丰富的哲学人生观以及朴素的辩证真理。浸透了华夏文化的基因,因此而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发表于 2009-7-23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种 放 956~1016

北宋易学家。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係,著有《退士传》。
发表于 2009-7-23 1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穆 修 979~1032

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白长,蔡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南)。据传,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係。著有《穆参军集》。
发表于 2009-7-23 1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 坚

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精易学。陈摶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諤昌,諤昌传刘牧。
发表于 2009-7-23 1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之才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属陈摶图书学派。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
发表于 2009-7-23 1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修 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易学观点以评论人事为主,认为其易学具有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对《周》经文个别文字的解释,对物极必反的论述,对《系辞》等传的质疑,在易学史上有其歷史地位,对南宋功利学派和清代汉学家的易学都起了重要的影响。
发表于 2009-7-23 1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 牧

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举进士第,调州军事推官,及范仲淹抚河东,举牧可治剧,为兗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治易以讲河图、洛书闻名。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作了理论的解说,是对陈摶龙图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宋易哲学史上影响颇大。其易学著作有《易数?隐图》。
发表于 2009-7-23 1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他爱庐山风景,购地筑室以居,取故乡“濂溪”命名,后人称为濂溪先生。諡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歷任洪州分寧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桂阳与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官、提点本路刑狱等,均有治绩。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顥、程颐均为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太极图原图大半是以道教的先天太极图为蓝本,参照陈摶的无极图,并受禪宗虚无说的影响,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儒家的解易系统。其《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但都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阴阳动静解释太极和两仪的关係是其《太极图说》为儒家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论天地万物的形成演变过程为“无极→太极→阴阳二气→五行之气→万物和人类。此说是对汉唐易学的宇宙论和李观的太极元气说的发展。《太极图说》有图有说,说是用来解释图的,属於象学系统。认为只有卦象才能表达义理,“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而得闻。”
发表于 2009-7-23 1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 雍 1011~1077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諡康节。祖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其学派被称为“百源学派”。屡被推荐为官,均坚辞不受,终生以研究《周易》为业。后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勤奋好学,潜心学问。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即《周易》象数之学,往其探索,多所自得,在易学象数派中“自为一家”,以先天象数之学名於世,和周敦颐、张载、程顥、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学一反王弼以来的义理派风调,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摶等道教的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为理学的命理作论证,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易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故为北宋理学的重要人物。现存的著作有《皇极经世》(包括《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无名公传》和《伊川击壤集》二种。
发表于 2009-7-23 1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光 1019~1086

北宋史学家、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陕西)人。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认为︰“阴阳相违,非太极则不成,刚柔相戾,非中正则不行。摹仿扬雄《太玄》而撰《潜虚》。
发表于 2009-7-23 1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 载 1020~1077

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喜谈兵法,博览群书,研究儒家及道、佛学说,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其易学属义理学派,以阴阳二气变易法则作为易学的最高范畴,为气学派的代表。
发表于 2009-7-23 1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 顥 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易这家、教育家,河南洛阳人。早年与弟颐学于周敦颐,同为理学奠基人,为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的代表。
发表于 2009-7-23 1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 軾 1037~1101

北宋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达曲譬之旨,而其说多切人事,文辞博辩,足资啟发。治《易》是儒、佛、道三教合一。
发表于 2009-7-23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 颐 1033~1107

北宋著名哲学家和易学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从事讲学和著述达三十餘年。他是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代表。通过对卦爻辞的解释,提出卦变说、当位说、相应说、随时取义说,极有利於说明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繫,使取义说得到充分发挥。提出所以为阴阳者是道的命题。将“一阴一阳”解释为有阴有阳,又以理本论代替了玄学贵的无论,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派的本体论。认为阴阳动静,无始无终,肯定了阴阳变化的永恆性。
发表于 2009-7-23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 灌 1057~1124

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莹中,号了翁。以邵康节之学说《易》,讲解象数,兼取他家,以易数言天下治乱多验,于《易》确有所得,著有《了翁易说》、《四明尊尧集》等。
发表于 2009-7-23 1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邵伯温 1057~1134

北宋易学家。字子文。邵雍之子。继承其父的象数学并加以阐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8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